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福建省龍巖市龍巖一中高三二診模擬考試新高考歷史試卷考生須知:1.全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全部在答題紙上作答。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的答案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答字筆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2.請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答字筆在“答題紙”上先填寫姓名和準考證號。3.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王者承天意以從事。”這體現了A.孟子的“仁政”思想 B.荀子的“人之性惡”思想C.董仲舒的“君權神授”思想 D.朱熹的理學思想2.據資料統計: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間,世界白銀產量的一半流入中國,擁有一流城市和最為密集、完善的市場網絡的中國,成為當時世界經濟和貿易的中心區域。然而當時它卻沒有形成強大的掃蕩舊經濟基礎的革命性變化。對材料中“沒有形成強大的掃蕩舊經濟基礎的革命性變化”的準確理解是A.因實行閉關鎖國政策而喪失世界貿易的中心地位B.中國傳統的農耕經濟不利于工商業的發展C.西方的工業革命沒有對中國產生較大影響D.沒有轉化為資本主義發展所需要的資本和市場3.1919年,李大釗在某文中寫到“我們把這些零碎的資料,稍加整理,……把他轉介紹于讀者,使這為世界改造原動的學說”。這里的“為世界改造原動的學說”是指A.進化論 B.三民主義C.馬克思主義 D.十月革命經驗4.以20世紀70年代的石油危機為契機,蘇聯成為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國和糧食進口國。1985年,美國里根政府實行“逆向石油沖擊”戰略,向世界市場注入大量石油,導致世界油價下跌了129%,蘇聯損失慘重。這表明A.蘇聯忽視國民經濟結構的調整代價沉重B.石油成為與美國進行軍備競賽財政基礎C.石油危機成為導致蘇聯解體的根本原因D.糧食問題嚴重動搖了蘇聯社會經濟基礎5.武昌起義爆發后,立憲派張謇力促朝廷大員派政府軍援助湖北前線。但隨著局勢的發展,他轉而致電袁世凱,說:“環顧世界,默察人心,舍共和無可為和平之結果,趨勢然也。”“納民族于共和主義之中”。據此可知A.辛亥革命使民權觀念深入人心 B.民主共和思潮影響擴大C.辛亥革命引發了社會動蕩不安 D.立憲派放棄了政治理想6.早在400多年前,英國某鄉村牧師就發現,以前40個人賴以生存的地方,現在只有1個人和他的1名牧人就把它占為己有了。造成此現象主要原因是A.宗教改革 B.資產階級革命 C.工業革命 D.圈地運動7.19世紀80年代的上海誕生了一批由民族資本家創辦的企業,這些企業集中在A.石油化工業 B.冶金采礦業C.機器制造業 D.輕工紡織業8.1927年12月,聯共(布)十五大決議指出,糧食訂購制“在今后能夠而且必須成……促使那些通過合作社同社會主義工業發生聯系的小生產者自愿地聯合起來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據此可知,糧食訂購制A.緩解了戰爭造成的糧食短缺 B.保障了工業化所需的勞動力C.推動了集體農莊時代的到來 D.改善了農民的生產生活狀況9.讀如圖,對發生在圖示①處的戰役認識正確的是A.太平洋戰爭由此開始出現轉折 B.美軍切斷了日本本土與外界的聯系C.美軍從此牢牢掌握了太平洋戰場的主動權 D.日本開始喪失太平洋戰場上的戰略主動權10.春秋戰國時期,許多常用字在逐步簡化,產生了隸書,而且隸書已經遍及楚、秦、晉諸大國,使用范圍也十分廣泛,包括法律的抄寫、殉葬遺冊、盟誓載書等,甚至有的私人印章也以隸書為之。但秦始皇以小篆為法定文字。此做法A.違背文字發展趨向B.阻礙了文化的交流C.使小篆取代了隸書D.不具有歷史必要性11.下表是張洪云根據《實業部月刊》中的工業統計資料制作的一個數據表近代中國化學工業設立情況表(截止到1935年)表格中,近代中國化學工業的發展A.體現了兩次工業革命交叉進行的特點B.與世界經濟的整體發展關系不大C.與中國近代經濟的波動狀況基本一致D.受歐美列強資本輸出的影響較大12.中英《天津條約》規定:兩國“約定照各大邦和好常規,亦可任意交派秉權大員,分詣大清、大英兩國京師”,并對駐外公使待遇、來往禮節等作了規定。這反映出晚清時期A.天朝體制趨于瓦解 B.傳統社會徹底終結C.中英邦交實現平等 D.外交政策基本成熟13.有學者統計1371~1904年間14562名進士,根據他們曾祖父、祖父、父親的中舉和入仕情況劃分為四種不同類型.其中,明代進士出身平民者(即前三代中最高只出過生員的家庭)占49.5%;清代這一比例為37.6%。這表明當時A.世家大族壟斷著政治權力B.社會發展嚴重倒退C.科舉制促進社會階層流動D.選官制度亟需改革14.下列這四幅畫反映的主題是A.人文主義B.新航路開辟C.人和世界被發現D.基督教統治世界15.歷史組老師們在研究中國古代政治制度時發現:秦漢三公九卿、隋唐三省六部、明朝內閣和清朝軍機處的設置,反映了古代中央機構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的一個一以貫之的理念,那就是A.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斷改革B.強化皇權是政治變革的主要內容C.提高政府的辦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D.緩和君權與相權的矛盾是國家穩定的基礎16.表所列內容為中國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據此推斷該朝代是A.漢朝 B.唐朝C.宋朝 D.元朝17.據記載,從1901年到1907年六年間,維新知識分子把政治小說作為譯介域外文學文體的首選,其中有《美國獨立記演義》(1903年),《多少頭顱》(1904年)和《蘇格蘭獨立記》(1906年)等。此時,維新知識分子翻譯政治小說的主要目的是A.宣傳維新變法思想 B.從文學角度革除國民舊觀念C.激發民族主義意識 D.向中國社會介紹西方的文化18.閱讀下列《歐洲移民表》,對此比較好的解釋是目的地時間范圍人數美國1821—1932年3420萬俄國亞洲地區1800—1939年1200萬阿根廷1856—1932年640萬加拿大1821—1932年520萬A.移民可能利用火車、輪船、汽車等交通工具B.世界性經濟危機是歐洲向外移民的主要原因C.大量移民前往美洲主要是出于對財富的追求D.大規模移民是世界整體化的重要原因及表現19.戰國時期某思想家指出:“隆禮尊賢而王,重法愛民而霸”“以善至者,待之以禮;以不善至者,待之以刑”。這反映了當時中國思想領域A.推崇重賢愛民 B.政策開明開放 C.霸權氛圍熾烈 D.呈現借鑒特征20.《三國演義》中塑造了以關羽為代表的許多的忠義英雄形象。就忠義思想看,其來源應該包括①春秋孔子的主張②西漢董仲舒的學說③宋明時期的程朱理學④明清之際的反專制思想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1.1921年,蘇俄私人資本積累為1.5億金盧布,1923年初增至3.5億金盧布。從1922年到1925年,注冊的私人工業企業數量從856個增至1786個。這說明蘇俄A.私有經濟日趨占據主導B.新經濟政策成果凸顯C.國民經濟恢復工作完成D.輕工業成為發展重心22.明朝時期,北方延綏鎮兵馬云集,其軍需全賴商人接濟,每年有定額,往往招集山西商人,領認淮、浙二鹽,輸糧于各堡倉給(鹽)引,然后前去江南鹽運使司,領鹽發賣,大獲其利。這一現象A.打破了私人對販鹽業的壟斷 B.推動了地方商業中心形成C.抑制了徽商經濟實力的增強 D.優化了政府對經濟的管控23.唐代皇帝對要官子弟任職多有限制,尤其是很多詔令都對宰相子弟進行嚴格限制,如素官回避和翰林學士的任職限制,主要是針對宰相子弟選士,回避中也將宰相子弟列為主要限制對象,唐朝的這一做法A.否定了宰相參與中樞 B.阻礙了社會階層的流動C.旨在維護君主的權威 D.提高了庶族官員的地位24.1861年,字林洋行創辦了上海最早的中文報紙《上海新報》.其最大的特色就是以廣告的形式刊登商情信息,試圖“把舶來的大眾信息直接推進到上海的華人社會中去”。這可以佐證當時A.大眾傳媒有利于中西文明交流 B.近代報紙啟動了價值觀念更新C.近代中國廣告業已完全西方化 D.商品經濟已經取代了自然經濟25.西漢存在的時間是公元前202至公元9年,這一時間可以表述為A.公元前3世紀初至公元1世紀初 B.公元前3世紀末到公元1世紀末C.公元前3世紀初至公元1世紀末 D.公元前3世紀末到公元1世紀初26.透視法是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藝術家們獨特的繪畫技巧,它使原本平淡的畫面呈現出勃勃的生機,運用這種方法達到凸顯人的精神的效果。這表明,文藝復興運動中A.繪畫帶有藝術家生活環境的烙印 B.畫家強調光和色的變化C.畫家注重將科學和藝術結合起來 D.繪面不再以宗教畫為主27.在列寧看來,經濟和政治發展的不平衡是資本主義的絕對規律,但社會主義國家并不一定要在工業發達國家中取得勝利。俄國完全可以開辟自己的道路,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這表明A.十月革命引發西方現代文明的危機 B.社會主義革命沒有固定的模式C.列寧開創了社會主義運動的新局面 D.社會主義適合在落后國家建立28.在中國新疆烏魯木齊南山礦區以及俄羅斯阿爾泰山北麓等地,出土了公元前7~前5世紀楚國生產的鳳鳥紋刺繡絲綢。據此可以判斷A.東周時期絲織品做工精良,遠播西域地區B.楚國是中西交通起點,楚文化有明顯西域特征C.漢代絲路開通之前,中原與西域沒有交往D.東周時期楚國與西域交流廣泛,生活方式趨同29.漢文帝時,在王國的政治架構上“眾建諸侯”,王國增至22個,王國四百石以上的官吏“皆朝廷為置.不得自置”。其意在A.加強中央集權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平定“七國之亂” D.促進選官制度完善30.近代以來,西方文學藝術產生了不同的流派。主張按照“本來如此”的面目再現生活,浪漫主義則主張按照“應當這樣子”表現生活。橫線上的文字應該是A.現實主義B.人文主義C.理性主義D.現代主義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嚴復翻譯的《天演論》從翻譯到正式出版,經過3年時間(1895—1898年)。這3年,中國近代史上很不平常的3年,甲午海戰慘敗,民族危機空前深重、維新運動持續高漲。閱讀下列相關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第二次工業革命(見如圖)。材料二鴉片戰爭之后,傳播西學,師夷長技,逐漸成為朝野之共識。中國的一批最早接受西方思想的知識分子,如魏源、王韜、李善蘭、徐壽、華蘅芳、鄭觀應等,為譯介西書,傳播西方的政治體制、科學知識,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洋務派創辦的江南機器制造總局翻譯館譯介出版了大量西方科技著作,在中國近代出版史上留下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材料三《天演論》譯自英國生物學家赫胥黎《進化論與倫理學》一書。嚴復譯述《天演論》不是純粹直譯,而是有評論,有發揮,實際上是一篇十分精彩的政論文。因此魯迅先生說嚴復“畢竟是做過《天演論》的”。一個“做”字,入木三分地刻劃出嚴復翻譯此書的良苦用心。材料四胡適在讀書時,老師讓學生買《天演論》做讀本,要學生做“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作文,他說:“這種題目自然不是我們十幾歲的小孩能發揮的。但說明讀《天演論》,已成為那個時代的風氣。”他評價嚴復為“介紹近世思想的第一人”。據統計,自1898年以后,在短短的十多年中,《天演論》就發行過三十多種不同的版本,這是當時任何其他西學書籍都不可比擬的。(1)觀察材料一,簡述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基本狀況。(2)結合材料二,說說從魏源到嚴復這幾代知識分子的思想發展。(3)綜合上述材料,你是如何認識嚴復的《天演論》的?32.材料蒲松齡(1640~1715年),清初著名文學家。自幼對民間傳說和俚曲歌詞有濃厚興趣,青年時期就“好搜神”、“喜人談鬼”,創作《聊齋志異》前后歷四十年之久,共計四百九十余篇,《聊齋志異》大多數是奇聞異事和人鬼狐妖的故事,故事中的鬼怪狐妖“多具人情,和易可親”,《連城》描寫喬生和連城至死不渝的愛情故事;《席方平》描寫冥間的城隍、冥王貪贓枉法,狼狽為奸;《司文郎》里諷刺科場考官的不學無術,愛錢如命;《三生》描寫劉舉人前世被罰作馬、狗、蛇,今生行善積德。蒲松齡充分發揮傳統志怪傳奇的特點,其筆下的故事情節離奇,人物形象生動,語言精練,展現出極其迷幻曲折的色彩。《聊瓷志異》一問世,就成為風行天下的暢銷書。——摘編自白壽彝《中國通史》(1)根據材料,概括指出《聊齋志異》的思想傾向。(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蒲松齡文學成就取得的原因。3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共中央把衛生、防疫和一般醫療工作看作“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連續召開三次全國衛生會議,制定了相關的具體的方針與措施。編印了《防疫宣傳大綱》、《防疫工作手冊》等書籍,幫助群眾解放思想,相信科學,破除速信。黨和國家逐步摸索建立了一套頗具特色的應急反應機制,包括實行以預防為主、加強預防接種和預防注射.提高免疫率、建立疫情報告制度等。還開展了持續不斷的群眾性的大規模衛生運動,依靠人民群眾的力量撲滅各種病媒蟲獸,改善環境衛生,消除疫病流行的外在誘因,減少和防止疫病的發生。一系列的衛生運動,對于改善堿鄉環境衛生、消滅疫病、移風易俗,都有著良好的促動作用。鼠疫、天花、霍亂以及其他各種急慢性傳染病基本得到控制,相應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顯著下降,人民群眾因疫病造成的死亡和損失也日趨減少,從而有力推動新中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建設事業。-----摘編自洪河《新中國成立初期的重大疫情與國家應對》(1)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新中國建立初期疫情防控的主要特點。(2)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新中國建立初期疫情防控的歷史意義。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C【解析】
“王者承天意以從事”意味著王和天相結合,體現了董仲舒“君權神授”思想,C正確;“仁政”思想主要指的是軍主要愛惜民力,更注重民本,排除A;題干與人性善惡無關,排除B;朱熹理學思想強調天理和三綱五常,與題干所涉內容無關,排除D。2、D【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重農抑商政策。“成為當時世界經濟和貿易的中心區域”的信息表明中國并沒有因實行閉關鎖國政策而喪失世界貿易的中心地位,排除A。中國傳統的農耕經濟的發展為工商業的發展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有利于貿易發展的一面,排除B。C項不是題目要表明的中心意思。“沒有形成強大的掃蕩舊經濟基礎的革命性變化”指示大量流入的白銀沒有轉換為資本。未能推動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故選D。考點:重農抑商政策點評:由于重農抑商的政策,對商人和商業征收重稅,商人經商致富后并沒有把財富轉化為資本,而是買田置地,這樣沒有轉化為資本主義發展所需要的資本和市場,阻礙了中國社會的轉型。3、C【解析】
依據材料結合所學可知,1919年,李大釗發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一文。該文既是中國人比較系統地介紹和分析馬克思學說的開山之作,也標志著李大釗已經由一個民主主義者轉變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所以這里的“為世界改造原動的學說”是指馬克思主義,因此C選項正確。A選項錯誤,此時期李大釗向中國傳播的是馬克思主義,不是進化論;B選項錯誤,三民主義正式提出于1906年,不是“零碎的資料”,李大釗也沒有宣傳三民主義;D選項錯誤,十月革命經驗不是“學說”。故正確答案為C選項。4、A【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當美國里根政府實行“逆向石油沖擊”戰略時,蘇聯卻沒有進行相應的經濟結構調整,一味的發展石油出口,結果因油價下跌損失慘重,表明一國經濟結構應合理,不能過度依賴于能源出口。A項正確。B、C項夸大了石油的作用;D項與材料信息無關。所以答案選A。考點:俄國十月革命與蘇聯社會主義建設·戰后蘇聯經濟的發展·戰后蘇聯經濟的發展5、B【解析】
根據材料“舍共和無可為和平之結果,趨勢然也”“納民族于共和主義之中”等信息可知,張謇認識到共和是當時世界的發展趨勢,努力爭取實現共和,說明民主共和思潮影響擴大,B項正確;材料內容強調的是實現共和,沒有強調民權觀念,A項錯誤;材料體現了張謇努力爭取實現共和的主張,沒有強調辛亥革命引起社會動蕩方面的影響,C項錯誤;材料體現了立憲派張謇努力爭取實現共和的政治理想,說明沒有放棄政治理想,D項錯誤。6、D【解析】
材料中的現象主要和英國的圈地運動有關。英國通過圈地運動,建立起資本主義大農業,把封建土地所有制變為資本主義土地所有制,改變了英國的土地所有制,相應的生產方式也發生了變化,D選項符合題意;宗教改革屬于思想解放運動,與材料無關,A選項排除;英國資產階級的革命的結果是確立君主立憲制,B選項排除;工業革命最大的特征就是機器生產取代手工生產,工廠取代工場,C選項排除。故答案為D。7、D【解析】中國民族資本家創辦的企業資金少、規模小、技術落后,因此民族資本家主要以投資與日常生活相關的輕工業為主,A、B、C項屬于重工業,D項屬于輕工業。8、C【解析】
材料體現的是當時蘇共利用農業的聯合來為工業化積累資金,這種做法的結果就是推動集體農莊時代的到來,C正確;當時蘇聯尚未發生大規模戰爭,A排除;當時蘇聯的工業化尚未展開,B排除;蘇聯的糧食訂購制侵害了農民的利益,D排除。故選C。9、C【解析】
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或簡稱瓜島戰役,行動代號為瞭望臺行動,是同盟國部隊(盟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區中,于1942年8月7日和1943年2月9日期間在瓜達爾卡納爾島和周圍的島嶼進行的戰役,這次戰役后,美軍從此牢牢掌握了太平洋戰場的主動權。據材料關鍵信息“1942年、1943年”、“所羅門群島”可以判斷出是瓜島戰役,C正確;太平洋戰爭由此開始出現轉折和日軍開始喪失太平洋戰場的戰略主動權是在中途島戰役之后,AD排除;美軍從南面切斷日本本土與外界聯系是在1945年初攻占硫磺島和沖繩島之后,B排除;10、A【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漢字的發展趨勢是由繁到簡,秦始皇以小篆為法定文字,而小篆比隸書繁瑣,這違背了文字發展趨向,故A正確;統一文字并不會阻礙文化的交流,故B排除;小篆并未取代隸書,而是兩者并存,故C排除;統一文字有利于鞏固國家統一,具有歷史必要性,故D排除。11、C【解析】
材料顯示近代中國的基礎化工發軔于甲午戰爭后,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形成發展高潮,這與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波動狀況(甲午戰后初步發展、一戰期間快速發展、國民政府統治前期發展迅速)基本一致,故選C項;化學工業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產物,材料只能反映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展,排除A項;鴉片戰爭后中國即已被迫卷入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B項說法錯誤,排除;一戰結束后,西方列強再次卷入重來,但中國的化學工業依然取得了較大的發展,故材料不能簡單得出化學工業發展受列強資本輸出影響較大的結論,排除D。12、A【解析】
根據材料“約定照各大邦和好常規,亦可任意交派秉權大員”“對駐外公使待遇、來往禮節等作了規定”等信息可知,《天津條約》中規定中英兩國建立公使級外交關系,對駐外公使的待遇、禮節作了詳細的規定,這有利于中國天朝體制的瓦解,推動中國外交的近代化進程,A項正確;材料內容對傳統社會一定的沖擊作用,但不能表述為徹底終結,B項錯誤;中英《天津條約》簽訂時中國和英國之間沒有實現平等的邦交關系,C項錯誤;材料內容體現了晚清時期中國外交的近代化趨勢,但當時中國外交政策不能達到基本成熟,D項錯誤。13、C【解析】
從材料“明代進士出身平民者占49.5%;清代這一比例為37.6%”中可以看出,明清時期出身平民的進士所占比例比較高,這表明當時科舉制可以促進社會階層的流動,促進了社會的發展,故C項正確,B項錯誤;材料無法體現出世家大族的地位,故A項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科舉制度的狀況,沒有體現出選官制度需要改革,故D項排除。14、C【解析】
前兩副圖是文藝復興時的作品,反映了文藝復興運動打破中世紀以來的封建統治和教會神學對人們的思想束縛,強調和發揮人在這個世界上的作用,倡導人文主義精神,故文藝復興運動被稱為發現了人的運動;后兩副圖是新航路的開辟帶來的變化。新航路的開辟,拓展了人類活動的空間與范圍,打破了以往世界各地相互隔絕和孤立發展的局面,故新航路的開辟稱為世界被發現,故選C;A不符合后兩幅圖片,排除;前兩幅圖片不符合B,排除;材料無法反映基督教統治世界,排除D。15、B【解析】
材料“秦漢三公九卿、隋唐三省六部、明朝內閣和清朝軍機處的設置”都體現出中央中樞機構的變化,體現出分散相權以加強皇權的需要,B正確;材料論述的古代官制改革的理念并不是說明“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斷改革”,A錯誤;材料中信息顯示是理念的根本目的是加強皇權,不是提高政府的效率,C錯誤;“緩和君權與相權的矛盾是國家穩定的基礎”并不是材料中樞機構演變的主要特點,D錯誤。16、C【解析】可從題中材料關鍵句進行理解判斷,如“國家官僚隊伍迅速擴大”(冗官)、“文人階層膨脹”(重文)、“分割職權使軍事將領們失去了主動性”(分割軍權),即可判斷該朝代為宋朝。17、C【解析】
維新知識分子翻譯的小說多以“獨立”為主線,內涵反侵略色彩,結合翻譯時間可知,這一時期民族危機加重,翻譯政治小說目的在于激發民族主義意識,C正確;維新變法在1898年就已經失敗,排除A;B是新文化運動內容,排除;D未體現出政治小說的政治性,排除。18、D【解析】
兩次工業革命的開展,使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終建立,是世界各地之間的聯系日益密切,大規模移民是世界整體化的重要原因及表現,故選D;兩次工業革命的開展,促使新式交通和通訊的發展,但不是最佳項,A錯誤;世界性經濟危機指1929-1933年,過于片面,B錯誤;大量移民前往美洲主要是出于對財富的追求,符合史實,但不是最佳項,排除C。19、D【解析】
由材料“隆禮尊賢而王,重法愛民而霸”“待之以禮……待之以刑”可知,該思想家的思想兼具儒家和法家的特征,這表現了思想領域不同學派間相互借鑒融合彼此學說的特征,故選D;該思想家不僅僅表現了對儒家學說的推崇,也表現了對法家思想的推崇,A項說法片面,排除;材料陳述的是一個思想家的觀點,它不一定代表國家的態度,無法得出B項結論,排除;C項與A項同理,說法片面,只能反映材料局部信息,排除。20、A【解析】
“忠義”思想是古代傳統文化中很典型的一種性格,依據所學可知,這主要是受到傳統儒家思想的影響,尤其是宋明理學,①②③符合題意。A正確;明清之際的反傳統思想是抨擊傳統儒學的,它不是忠義思想的來源,④不符合題意,BCD錯誤。故選A。21、B【解析】
“從1922年到1925年”,蘇俄私人資本和企業數量增加明顯,結合所學可知B項正確;由新經濟政策的實質,可知國家經濟中占主導的是國營企業,A項錯誤;只有私人的企業和資本,沒有工農業生產總值與戰前的比較,也沒有農、輕、重的比例,不能得出C項和D項。22、D【解析】
依據材料“輸糧于各堡(給(鹽)引,然后前去江南鹽運使司,領鹽發賣”,可知明政府需要商人運輸物資,開放鹽業,引導商人賣糧販鹽,該做法優化了政府對經濟的管控。D正確;“打破私人壟斷”的說法不符合題意,A排除;該做法不能推動地方商業中心形成,B排除;該做法的目的并不是抑制徽商增強實力,曲解了題意,C排除。故選D。23、C【解析】
根據材料,限制宰相等高官子弟任職的素官、回避等,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朝這一做法旨在維護君主權威,防范相權過重,C選項符合題意;限制宰相等權臣子弟當官的做法,不是對宰相參與中樞的否定,有利于社會階層的流動,無關庶族官員地位的提高,ABD三選項錯誤。24、A【解析】
根據材料“把舶來的大眾信息直接推進到上海的華人社會中去"可知,中文報紙促進把西方文化傳播到華人社會,說明大眾傳媒有利于中西文明的交流,A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中文報紙有利于中西文化交流,沒有體現價值觀更新的相關信息,B項錯誤;材料描述的是報紙,而非廣告業,C項錯誤;材料體現的是大眾傳媒對中西方文明交流的作用,沒有涉及商品經濟取代自然經濟的信息,并且不符合史實,D項錯誤。25、D【解析】
公元前換成多少世紀的方法,就是百位數加一,如公元前202年就是公元前3世紀,然后十位數大意味著這個世紀的上半期,而十位數小意味這個世紀的后半期,故公元前202是公元前3世紀末。公元后換成多少世紀的方法,就是百位數加一,如公元9年就是公元1世紀,然后十位數大意味著這個世紀的下半期,而十位數小意味這個世紀的上半期,故公元9年屬于公元1世紀初,故排除ABC,D符合題意。故選D。26、C【解析】
依據材料信息結合所學可知,該繪畫技巧將產成于數學原理的幾何透視法運用到繪畫藝術表現之中,體現了科學與藝術的結合,因此C選項正確;材料并未體現生活環境對繪畫創作的影響,A選項錯誤;B選項是產生于19世紀70年代的印象派繪畫的特點,排除;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題材仍然以宗教為主,且材料也未涉及繪畫題材的問題,D選項錯誤。故選C。27、B【解析】
根據題干可知,俄國十月革命后率先建立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馬克思主義理論,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是世界歷史發展的必然,打破了“社會主義國家在工業發達國家中取得勝利”的定論,說明俄國結合自身國情,選擇適合自己的革命道路,故B項符合題意;題干并未表明十月革命引發西方文明危機,排除A項;題干信息不能反映列寧開創社會主義運動新局面,排除C項;各國依據自身實際追求社會主義,D項說法過于片面,排除。故選B。28、A【解析】
根據材料內容可知,新疆地區出土了楚國生產的鳳鳥紋刺繡絲綢制品,由此可判斷東周時期絲織品做工精良,遠播西域地區,故選A項;材料中不能反映出,楚國是中西交通起點,楚文化帶有西域特征的說法也無從得出,故排除B項;沒有交往的說法過于絕對,不符合史實,故排除C項;材料反映了東周時期楚國和西域地區的交流,但并不能說明生活方式趨同,故排除D項29、A【解析】
根據材料中“在王國的政治架構上‘眾建諸侯’,王國增至22個,王國四百石以上的官吏‘皆朝廷為置,不得自置’”,可知材料反映了漢文帝采取措施削弱諸侯的實力,以達到加強中央集權的目的,故選A;材料內容不能推斷出提高地方行政效率,故B錯誤;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七國之亂”發生于漢景帝時期,不符合題意,故C錯誤;材料不能體現出促進選官制度完善,故D選項錯誤。30、A【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世紀30年代以后,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矛盾日益尖銳,現實主義文學興起,逐漸成為文學的主流。它關注社會問題,典型地再現社會風貌,深入剖析社會生活的本質,揭露和批判社會的罪惡,符合“按照‘本來如此’的面目再現生活”,故A選項正確;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人文主義是文藝復興運動的核心,它強調人的個性,要求追求現世的幸福,與反映社會現實無關,故B選項錯誤;理性主義是啟蒙運動的核心思想,它鼓勵人獨立思考理性判斷,與反映社會現實無關,故C選項錯誤;現代主義強調集中表現自我,手法比較荒誕,故事的開頭和結尾沒有明顯的理由,故事背景模糊不清,因果關系不明,語言風格悖離傳統,表現了西方世界的精神危機,與反映社會現實無關,故D選項錯誤。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1)當歐美資本主義制度基本確立之時,19世紀70年代后工業革命進入新階段,電力的發明和運用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核心內容,隨著與電相關的技術發明不斷被運用,電力時代到來了,此外,人類在交通運輸、化工、新材料等許多技術生產領域取得突破。在歐美各國中,美國與德國的發展最為突出。第二次工業革命也推動了壟斷的產生,這些都對世界產生深遠影響。(2)魏源:師夷長技以制夷;洋務派(李善蘭、徐壽、華蘅芳等)中體西用(師夷長技以自強);早期維新派:制度變革、君主立憲;嚴復等維新派:救亡圖存、社會進化論。(3)本小題采用SOLO評分法。答案1:能對材料進行抽象提煉,并結合事實進行論述。材料與史實:運用充分;運用較充分。論述:論述充分;論述較充分。敘述:敘述完整流暢形成結構。答案2:能在多個線索或材料之間建立起聯系,并對此作出解釋。材料與史實:運用充分;運用較充分。論述:論述充分;論述不夠充分敘述:敘述形成結構;敘述連貫流暢。答案3:使用多個線索或材料,進行單一維度的解釋。材料與史實:運用較多材料;運用較少材料。敘述:敘述完整流暢;僅能列舉。答案4:找出一個線索或材料即得出結論。其他答案:沒有形成對問題的理解。回答和問題無關或同義反復。【解析】
(1)依據材料一的圖示從第二次工業革命產生背景、時間,主要發明、涉及的領域和主要國家以及影響等回答。(2)依據材料二“鴉片戰爭之后,傳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機器設備租賃合同
- 酒店宴會廳租賃協議
- 2025年度金融公司合同保密協議模板
- 山西同文職業技術學院《醫學信息收集與信息處理》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邵陽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電路原理B》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物流司機雇傭合同
- 吉林省長春市“BEST合作體”2025屆高三第九次適應性考試英語試題含解析
- 佳木斯市東風區2024-2025學年五年級數學第二學期期末統考試題含答案
- 山東體育學院《網絡文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省自貢市富順縣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初三年級一模考試數學試題試卷含解析
- 2024年4月自考00043經濟法概論(財經類)試題
- 備孕知識講座課件
- 腹瀉便秘課件
- 《開胸心臟按壓技術》課件
- 標準儀表進場程序課程設計
- 麻醉科臨床診療指南2020版
- 餐券模板完整
- 燃氣管道保護辦法
- 全國水利ABC證單選題五
- 明框玻璃幕墻計算書
- 石英砂過濾器技術參數及外形規格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