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工程初步設計說明_第1頁
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工程初步設計說明_第2頁
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工程初步設計說明_第3頁
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工程初步設計說明_第4頁
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工程初步設計說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工程初步設計說明第頁九、電氣工程9.1工程概況本次交通工程設計環島道路為琵琶島環島道路,島內主通道為貫穿琵琶島的縱向道路,橫一路、橫二路島內為聯絡道,道路設計全長4152.761m,道路等級為城市支路,雙向兩車道,設計時速為20km/h。9.2設計內容道路照明工程設計;9.3道路照明工程設計9.3.1設計依據(1)設計合同及委托書;(2)道路專業提供的圖紙及甲方提供的相關資料;(3)《城市道路照明設計標準》CJJ45-2015;(4)《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驗收規程》CJJ89-2012;(5)《低壓配電設計規范》GB50054-2011;(6)《20kV及以下變電所設計規范》GB50053-2013;(7)《電氣裝置安裝工程接地裝置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169-2016;(8)《電力工程電纜設計標準》GB50217-2018。(9)《LED城市道路照明應用技術要求》GB/T31832-20159.3.2供電系統及控制系統(1)本工程道路照明用電負荷等級為三級負荷。(2)道路照明采用箱變供電,進線由10kV市政電網引來,出線采用220/380V電壓,三相四線制另加單獨保護線配電。(3)考慮低壓供電半徑的影響,將低壓照明線路末端電壓降控制在5%以內,同時考慮供配電系統的經濟性以及預留用電負荷,并結合本工程實際情況,本工程設有2臺箱變,容量均為200kVA(均含備用容量)。箱變具體負荷計算如下:1、2#箱變負荷計算表序號名稱單位數量備注1總設備容量kW400路燈照明kW15其它預留負荷(包含景觀、附屬用房預留)kW3852總計算負荷kW2803需要系數Kx0.74功率因數補償前平均功率因數CosΦ10.8補償后平均功率因數CosΦ20.965靜電電容器總容量kvar1206安裝變壓器臺12x200kVA7負荷率64%(4)無功補償:led燈具單燈功率因數不低于0.9,在箱變內再設集中補償,補償后的功率因數不低于0.96。(5)本工程道路照明采用根據天空亮度變化進行修正的光控與時控相結合的控制方式,并預留接口,以備后期接入城市路燈管理處的三遙控制。(6)電能計量:采用低壓集中計量(廣告和景觀照明分別獨立計量)。9.3.3照明系統(1)本工程道路照明按城市支路照明標準設計。支路:平均亮度維持值Lav0.75cd/m2;亮度總均勻度Uo≥0.4;平均照度維持值Eav10lx;平均照度均勻度Emin/Eav≥0.3;眩光限制閾值增量最大初始值≤15%;功率密度值LPD≤0.50W/m2;根據實際計算平均照度值為10lx,照度均勻度為0.4,功率密度值為0.36。支路與次干路交會:平均照度維持值Eav≥30Lx;支路與支路交會:平均照度維持值Eav≥20Lx。(2)路燈布置型式路燈采用單桿單臂單側布置,間距均為30m左右,燈桿均靠近車行道設置,距離路緣石0.8m,車行道側光源為100WLED燈(燈具高10m,燈臂長度為1.5m,,燈具的仰角為12度);在道路拓寬、拐彎處及交叉口處縮小路燈間距或增加照明功率,以滿足道路照明的需要。(3)照明光源采用LED燈源,燈具選擇要求采用重量輕、強度高的半截光型燈具,照明燈具防護等級要求不低于IP65,外殼耐腐蝕性能II類。燈具效率要求不低于70%。LED燈單燈功率因數不低于0.9,光源相關色溫4000K,平均壽命不小于50000h。(4)燈桿采用噴塑熱浸鋅圓錐型鋼管,鋼管壁厚不小于4mm,鍍鋅厚度不小于85μm,噴塑厚度不小于100μm。燈桿下部設接線孔,每個燈桿接線孔內各燈具分支出線加裝2A(100W)帶漏電保護的斷路器。(5)燈具、燈桿的外觀、顏色在滿足功能性的前提下盡量與環境相協調,可采用具有一定裝飾性燈具。燈具外觀采用《重慶高新區城市道路交通設計導則》中推薦類型或甲方指定。(6)道路照明燈桿、交通標志桿、信號燈桿、監控桿、路名牌桿、公共服務設施指示標志牌桿、公交站牌桿、停車誘導指示牌桿等根據不同要求,整合到一起,采用多桿合一的設計方式。9.3.4供電管線(1)道路照明供電干線采用YJV-0.6/1kV單芯銅芯交聯聚乙烯絕緣聚氯乙烯護套電力電纜,各燈桿處采用穿刺線夾分線,由供電干線引上至燈桿頂部燈具的分支線采用BVV-450/750V-3x2.5的絕緣護套導線。為平衡三相負荷,燈具接線采用L1、L2、L3、L1、L2、L3……三相跳躍式接線。(2)在每個燈桿旁均設置一個分線檢查井,在電纜保護管過街處,其兩端均設置檢查井,在每一檢查井內的電纜應留有1.5m的余量。所有的電纜連接必須在檢查井內完成,保護管內不得有電纜接頭。(3)照明管線在人行道下采用PVCφ110pvc管埋地敷設,每一燈具及過街處均設置檢查井,路燈管線與不同部門電纜平行間距不小于0.5m,交叉間距不小于0.5m。(4)檢查井雨水采用自然滲漏方式,或根據當地雨水實際情況,采用UPVCφ50排水管就近接入雨水管網。(5)燈桿基礎置于原狀土上,地基承載力大于200kPa,如遇不良地質土層應進行地基處理。燈桿基礎周圍回填土應按道路人行道壓實度要求處理,回填土密實度不小于95%。9.3.5節能措施(1)箱變臨近負荷中心布置以降低線路損耗。(2)本工程變壓器選用D,yn11接線組別的低損耗、低噪聲節能型干式變壓器,且配電變壓器能效值不低于《電力變壓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GB20052-2020中能效標準的節能評價值。(3)照明光源選用高光效的LED燈,單燈功率因數不低于0.9。(4)本工程采用PT智能照明控制新型節能技術,要求節能效率不小于20%,解決夜間過壓照明造成的能源浪費,并有效地延長燈具的使用壽命,在不同時段設置不同的照度標準,經過調節后支路的平均照度不得低于8lx,解決了在傳統的間隔關燈方式夜間照度不均勻的問題。該系統配備遠程通信接口,供管理處遠程三遙控監控,在配電箱內統一安裝。(5)制定維護計劃,定期進行燈具清掃、光源更換及其他設施的維護。9.3.6安全措施(1)低壓配電系統采用TN-S接地型式,N線與PE線在變壓器處接地后完全分開。(2)每個燈具外殼、金屬燈桿、燈桿法蘭螺栓為一接觸良好的電氣整體,燈桿埋地螺栓采用φ10鍍鋅圓鋼與接地干線可靠焊接。(3)使用YJV-0.6/1kV單芯銅芯交聯聚乙烯絕緣聚氯乙烯護套電力電纜中作PE線,沿路燈線路全線敷設,道路照明系統的所有電氣設備外殼及金屬構件均通過專用PE線接地,PE線與基礎混凝土內的鋼筋和箱變接地裝置相連,形成可靠的接地系統。在線路的首末端、分支處及每根燈桿處作重復接地極,重復接地極采用L50x5x2500鍍鋅角鋼,埋深不小于0.8m,在燈桿基礎處通過φ10鍍鋅圓鋼與燈桿基礎焊接相連。系統接地電阻值不大于4Ω,具體做法詳見國標圖集14D504。(4)電氣裝置的下列金屬部分,均應與PE干線可靠電氣連接。①變壓器、配電柜(箱、盤)等的金屬底座或外殼。②室內外配電裝置的金屬構架及靠近帶電部位的金屬遮欄和金屬門。③電力電纜的金屬護套、接線盒和保護管。④配電和路燈的金屬桿塔。⑤其它因絕緣破壞可能使其帶電的外露導體。(5)路燈手孔井采用防盜措施,采用防盜型手孔井蓋板或采用混泥土填充等方式。9.4道路電力工程(土建)設計9.4.1設計范圍(1)綜合管網的電力管線部分單項設計。(2)擬在道路一側人行道下新建12孔電力排管(另加電力通信管道1孔),具體位置詳見《綜合管網標準橫斷面圖》。(3)本設計為電力土建設計,不包括電力電纜的敷設。9.4.2設計依據(1)設計合同及委托書;(2)道路專業提供的圖紙及甲方提供的各種資料;(3)《城市工程管線綜合規劃規范》GB50289-2016;(4)《城市電力規劃規范》GB50293-2014;(5)《城市電力電纜線路設計技術規定》DL/T5221-2016;(6)《電力工程電纜設計標準》GB50217-2018。9.4.3設計原則(1)電力管線應滿足整個區域電力近遠期的需求。(2)應減少管線在道路交叉口處的交叉,當管線豎向位置發生矛盾時,宜按下列規定處理:①壓力管線讓重力自流管線;②可彎曲管線讓不易彎曲管線;③分支管線讓主干管線;④小管徑管線讓大管徑管線。9.4.4電力管線設計(1)本工程管道在人行道下敷設時,管頂距地面不小于0.5m;在車行道下敷設時,管頂距地面不小于1.0m。(2)電力排管形式采用3行x4列=12孔,道路單側布置,采用Φ160-BWFRP纖維編繞電纜保護管。每間隔50m左右設置人(手)孔井,便于穿線施工及維護。每100米內通過2行x3列=6孔的Φ160-BWFRP纖維編繞電纜保護管過街,過街處設置電力臨時井(根據土地利用規劃,間距應適當增大或減小),在過街排管兩端均設置人(手)孔井。(3)電力排管敷設時,排管向人(手)孔井側應有不小于0.5%的排水坡度,排管全程采用混凝土包封保護,其中車行道下采用混凝土包封至路面結構層,做法見圖集07SD101-8第133頁。(4)電力排管沿線預埋接地線,采用-50x6鍍鋅扁鋼,每隔50m處用L50x6x2500鍍鋅角鋼做一垂直接地體。人(手)孔井內的接地應與變電站或開閉所的地網連接。接地電阻不大于4歐。具體做法詳見國標圖集14D504。(5)過街排管處應預埋接地體與道路側的人孔井內接地體連通。(6)人(手)孔井內管端處應做喇叭口平滑處理,以防止穿線時損傷電纜。(7)除圖中設計的人(手)孔井外,如遇下述情況宜設置人(手)孔井:①電纜分支、接頭處;②管路方向改變較大或電纜從排管轉入直埋處;③管路坡度較大且需防止電纜滑落的必要加強固定處。(8)本工程所設人(手)孔井均為C30混凝土現澆,為節約成本,人孔井各種尺寸盡量取下限值;人(手)孔井大小可根據現場適當減小,但應保證其使用功能的完整性。(9)本工程人(手)孔井應根據現場情況采取相應的防水措施(詳見圖集07SD101-8中水泥砂漿防水措施)。在人(手)孔井內設置UPVCφ110排水管,就近排入市政雨水管網。(10)電力管線、工作井做法應滿足《國家電網公司配電網工程典型設計10kV電纜分冊》2016版要求。9.5道路通信工程(土建)設計9.5.1設計范圍(1)綜合管網的通信管線部分單項設計。(2)根據控規及業主要求,擬在道路一側人行道下新建12孔通信排管,具體位置詳見《綜合管網標準橫斷面圖》。(3)本設計為通信土建設計,不包括通信線纜的敷設。9.5.2設計依據(1)設計合同及委托書;(2)道路專業提供的圖紙及甲方提供的各種資料;(3)《城市工程管線綜合規范規劃》GB50289-2016;(4)《通信管道與通道工程設計標準》GB50373-2019。9.5.3設計原則(1)通信管線應滿足整個區域通信近遠期的需求。(2)應減少管線在道路交叉口處的交叉。當管線豎向位置發生矛盾時,宜按下列規定處理:①壓力管線讓重力自流管線;②可彎曲管線讓不易彎曲管線;③分支管線讓主干管線;④小管徑管線讓大管徑管線。9.5.4通信管線設計(1)本設計通信管道孔數采用12孔(12波紋管)。(2)本次設計管材為PVC-U-φ110雙壁波紋管,其敷設要求管孔排列平齊、間隔均勻。雙壁波紋管或蜂窩管的接續處,相鄰兩管之間應錯開不小于300mm;波紋管和蜂窩管每間隔2m用塑料排架固定,塑料排架從距人孔外側1m處開始安裝。排管全程采用鋼筋混凝土包封保護,其中車行道下采用鋼筋混凝土包封至路面結構層,包封保護做法見圖集05X101-2第28頁。(3)管線的敷設:本設計區域內的所有管道均采用埋地敷設方式,管道覆土深度人行道/綠化帶下管頂距地面不小于0.7m,車行道下不小于1.0m。敷設管線時,管線向人孔側應有不小于2.5‰的排水坡度。交叉點按豎向設計要求執行。波紋管應置于溝槽的底部和外部,蜂窩管應置于上部和內側。通信管道每隔50m左右設置人(手)孔井,便于穿線施工及維護。每間隔200m左右設置6孔過街排管(根據土地利用規劃,間距應適當增大或減小),在過街排管兩端均設置人孔井。在人(手)孔井內設置UPVCφ110排水管,就近排入市政雨水管網。人(手)孔井防水采用一般做法,當人(手)孔井底部低于地下水位時,采用防潮做法。防水方法、人(手)孔井大樣圖參見《地下通信線纜敷設》(05X101-2)、《通信管道人孔和手孔圖集》(YD/T5178-2017),為節約成本,人(手)孔井各種尺寸盡量取下限值;人(手)孔井大小可根據現場適當減小,但應保證其使用功能的完整性。(4)除圖中設置的人(手)孔井外,如遇下列情況宜增設人孔井:①電纜分支、接頭處;②管路方向改變較大或電纜從排管轉入直埋處;③管路坡度較大且需防止電纜滑落的必要加強固定處。十、低影響開發設計說明10.1設計依據(1)與建設方簽訂的設計合同(2)建設方提供的控制性詳細規劃(3)設計采用的規范標準:⊙《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2014年10月⊙《建筑與小區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術規范》(GB50400-2016)⊙《海綿城市建設評價標準》GB/T51345-2018⊙《室外排水設計標準》(GB50014-2021)⊙《給水排水工程管道結構設計規范》(GB50332-2002)⊙《給水排水工程構筑物結構設計規范》(GB50069-2002)⊙《城市工程管線綜合規劃規范》(GB50289-2016)⊙《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68-2008)⊙《重慶市市政工程施工圖設計文件編制技術規定(2017年版)》⊙《透水路面磚和透水路面板》(GB/T25993-2010)⊙《透水磚路面技術規程》(CJJ/T188-2012)⊙《砂基透水磚》(JG/T376-2012)⊙《硅砂雨水利用工程技術規程》(CECS381-2014)⊙《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術規程》(CJJ/T135-2009)⊙《城市道路路基設計規范》(CJJ194-2013)⊙《山地城市室外排水管渠設計標準》(DBJ50/T-296-2018)⊙《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設計標準》(DBJ50/T-292-2018)⊙《重慶市海綿城市規劃與設計導則(試行)》(2016年12月)⊙《重慶市海綿城市建設工程設計文件編制深度規定-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2016年11月⊙《海綿城市建設項目評價標準》(DBJ50/T-365-2020)⊙《關于印發重慶市海綿城市建設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渝府辦發〔2018〕135號)10.2海綿城市設計原則1、道路LID設施的主要是以滲透、滯留、凈化城市道路徑流雨水為主要功能,對《實施方案》、《實施計劃》中提出的總目標年徑流總量控制指標中的不外排指標主要通過其他地塊中的相關設施實現。2、道路LID設施的選擇應與規劃用地性質相協調,因地制宜、經濟有效、方便易行,充分結合道路紅線內外綠化帶進行設計。3、道路LID設施的選擇應充分考慮設計道路及周邊的土壤、地質特征。4、道路LID設施的選擇及施工應盡量減少對綜合管網及附屬設施設計的調整。5、對于人行道較窄段的道路:商業、交通站場及教育用地段——僅采用透水鋪裝;居住、綠化用地段——生物滯留帶與滲透鋪裝結合。6、道路位于泄流通道上的道路應滿足洪澇水的順坡排放至下游泄流通道,且道路不應存在低洼地點,若因地勢受限應保證低洼處設計雨水塘等雨水調蓄設施。10.3工程概況10.3.1工程基本情況環島道路為環狀,繞琵琶島一周,道路全長4152.761m。道路等級為城市支路,雙向兩車道,規劃標準路幅8.5m,設計時速采用20km/h。環島道路道路縱斷面全長4152.761m,全線共設置7個變坡點,起點至終點縱坡依次為2.6%、-0.5%、-2.6%、0.5%、-0.5%、1.7%、-2.6%、2.6%,最小豎曲線半徑為756.658m。最大縱坡為2.6%,最小縱坡為0.5%。標準路幅為8.5米,具體路幅分配為:0.25米(硬路肩)+6.25米(車行道)+2米(人行道)=8.5米。路拱橫坡均為1.5%雙向坡,人行道橫坡采用2.0%。勘察場地地形屬構造剝蝕丘陵地貌區。擬建道路沿線原始地貌整體以丘陵為主,穿過區域多為耕地、林地和局部魚塘,地形起伏較大。10.3.2上位規劃要求城市道路部分年徑流污染控制率、年徑流污染物去除率規劃如下:綜上,確定本次設計年徑流總量控制率及年徑流污染物去除率如下表:表12-1年徑流總量及年徑流污染物去除率控制指標道路名稱年徑流總量控制率年徑流污染物去除率環島道路50%35%橫一路、橫二路、島內主通道50%35%控制指標最終以規劃要求為準。10.4設計方案道路工程LID系統包括雨水花園、滲水路面(人行道)、生態樹池、雨水管網、污水管網等。低影響開發設施往往具有補充地下水、集蓄利用、削減峰值流量及凈化雨水等多個功能。低影響開發設施比選一覽表單項設施功能控制目標處置方式經濟性污染物去除率(以SS計,%)景觀效果集蓄利用雨水補充地下水削減峰值流量凈化雨水轉輸徑流總量徑流峰值徑流污染分散相對集中建造費用維護費用透水磚鋪裝○●◎◎○●◎◎√—低低80-90—透水水泥混凝土○○◎◎○◎◎◎√—高中80-90—透水瀝青混凝土○○◎◎○◎◎◎√—高中80-90—綠色屋頂○○◎◎○●◎◎√—高中70-80好下沉式綠地○●◎◎○●◎◎√—低低—一般簡易型生物滯留設施○●◎◎○●◎◎√—低低—好復雜型生物滯留設施○●◎●○●◎●√—中低70-95好滲透塘○●◎◎○●◎◎—√中中70-80一般滲井○●◎◎○●◎◎√√低低——濕塘●○●◎○●●◎—√高中50-80好雨水濕地●○●●○●●●√√高中50-80好蓄水池●○◎◎○●◎◎—√高中80-90—雨水罐●○◎◎○●◎◎√—低低80-90—調節塘○○●◎○○●◎—√高中—一般調節池○○●○○○●○—√高中——轉輸型植草溝◎○○◎●◎○◎√—低低35-90一般干式植草溝○●○◎●●○◎√—低低35-90好濕式植草溝○○○●●○○●√—中低—好滲管/渠○◎○○●◎○◎√—中中35-70—植被緩沖帶○○○●—○○●√—低低50-75一般初期雨水棄流設施◎○○●—○○●√—低中40-60—人工土壤滲濾●○○●—○○◎—√高中75-95好注1●——強◎——較強○——弱或很小;2S去除率數據來自美國流保護中心(CnterForterhdPotetion,CP)的研究據。各類用地中低影響開發設施選用一覽表技術類型(按主要功能)單項設施用地類型建筑與小區城市道路綠地與廣場城市水系滲透技術透水磚鋪裝●●●◎透水水泥混凝土◎◎◎◎透水瀝青混凝土◎◎◎◎綠色屋頂●○○○下沉式綠地●●●◎簡易型生物滯留設施●●●◎復雜型生物滯留設施●●◎◎滲透塘●◎●○滲井●◎●○儲存技術濕塘●◎●●雨水濕地●●●●蓄水池◎○◎○雨水罐●○○○調節技術調節塘●◎●◎調節池◎◎◎○轉輸技術轉輸型植草溝●●●◎干式植草溝●●●◎濕式植草溝●●●◎滲管/渠●●●○截污凈化技術植被緩沖帶●●●●初期雨水棄流設施●◎◎○人工土壤滲濾◎○◎◎注:●——宜選用◎——選用○——不宜選用。在方案論證中,環島道路因人行道較窄不設置生物滯留帶,只設置透水鋪裝,年徑流總量控制率與污染物控制率由周邊地塊以及綠地公園配合完成,透水鋪裝部分見道路專業。(1)透水鋪裝本工程采用海綿城市生態磚的透水系數不小于1.0×10-2cm/s,防滑性能(BPN)不應小于60,保水率不小于0.6g/cm2、耐磨性的磨坑長度不大于35mm,抗壓強度等級為CC40。外觀質量、尺寸偏差、力學性能、物理性能等其他要求應符合《透水路面磚和透水路面板》(GB/T25993-2010)、《透水磚路面技術規程》CJJ/T188-2012的規定。且生態磚產品應選用免燒結節能環保產品。生態磚的強度等級應通過設計確定,可根據不同的道路類型按下表選用。道路類型抗壓強度(MPa)抗折強度(MPa)平均值單塊最小值平均值單塊最小值人行道≥40.0≥35.0≥5.0≥4.2海綿城市生態磚面層應與周圍環境相協調,其磚型選擇、鋪裝形式及顏色詳見道路或景觀工程。海綿城市生態磚的鋪砌完成并養護24h后,進行填縫處理,分多次進行;填縫砂應采用干的細沙,不得使用濕砂。海綿城市生態磚的接縫寬度不宜大于2mm,接縫用砂級配應符合《透水磚路面技術規程》CJJ/T188-2012表5.2.3的規定。1)找平層海綿城市生態磚面層與基層之間應設置透水找平層,本次設計找平層厚度為40mm,找平層透水性能不宜低于面層所采用的生態磚。透水找平層用砂應宜采用透水性能較好的粗砂。2)基層基層類型可根據地區資源差異選擇透水粒料基層、透水水泥混凝土基層等類型,并應具有足夠的強度、透水性和水穩定性。透水混凝土的有效孔隙率應大于10%,滲透系數不應小于2×10-2cm/s,砂礫料和礫石的有效孔隙率應大于20%,連續孔隙不應小于10%。級配碎石基層應符合下列規定:1.級配碎石可用于土質均勻,承裁能力較好的土基。2.基層頂面壓實度按重型擊實標淮,應達到95%以上。3.級配碎石集料基層壓碎值不應大于26%;公稱最大粒徑不宜大于26.5mm,集料中小于或等于0.075mm顆粒含量不應超過3%。碎石級配可按下表采用。篩孔尺寸(mm)26.519.052.360.075通過質量百分率(%)10085~9565~8055~7055~700~2.50~2透水水泥混凝土基層應符合下列規定:1.水泥混凝土的性能要求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術規程》CJJ/T135的規定。2.基層集料壓碎值不應大于26%;公稱最大粒徑不宜大于31.5mm;集料中小于或等于2.36mm顆粒含量不應超過7%。透水水泥混凝土基層集料級配可按采用。3.透水水泥混凝土基層的配比應通過試驗確定,滿足強度和透水性要求。篩孔尺寸(mm)31.526.519.09.54.752.36通過質量百分率(%)10090~10072~8917~718~160~7本次設計選用基層為15cm厚C20無砂大孔混凝土。3)墊層本次設計墊層為15cm厚級配碎石,級配碎石需滿足第條所列級配碎石材料的要求,碎石級配可按照采用,墊層壓實度按重型擊實標準控制,不能低于95%。4)土基1、土基應穩定、密實、均質,應具有足夠的強度、穩定性、抗變形能力和耐久性。2、路槽底面土基設計人行道回彈模量值不宜小于20MPa,車行道及停車場不宜小于25MPa。土質路基壓實應采用重型擊實標準控制,土質路基壓實度不應低于《城鎮道路路基設計規范》(DBJ50-145-2012)的要求,如下表。透水鋪裝具體做法和工程量見道路部分。5)透水盲管布置和日常管理透水鋪裝下采用盲管排出下滲雨水,盲管采用DN50HDPE透水盲管,在雨水檢查井或雨水口處設置,坡度同道路橫坡,排入雨水檢查井或雨水口,采用300g/m2土工布包裹。維護管理要求:面層出現破損時應及時進行修補或更換;出現不均勻沉降時應進行局部整修找平;當滲透能力大幅下降時應采用沖洗、負壓抽吸等方法及時進行清理。(2)觀察井透水鋪裝中每隔50米設置一處觀察井,做法和生物滯留帶一致。(3)監測系統項目應在所在區域實現海綿城市監測之后,本項目應按著以下要求完善相關的監測內容:水質監測:在排入雨水管道處預留監測點,設置濁度、懸浮物綜合檢測器對低影響開發設施處理后的雨水的濁度、懸浮物進行監控。按規范要求定期取樣,監測TN,TP,COD和氨氮。十一、施工期間交通組織設計11.1施工原則本工程的建設運輸條件相當便利,道路穿越地段還有一些村與村之間分布一些簡易便道,施工條件較為便利。在工程具體施工安排上應做到以下原則:(1)在開發區整體修建未完成之前,保證區域內鄉村公路的貫通。(2)工程施工中,地下埋設的綜合管網較多,主要包括:雨水管道、污水管道、給水管道、電力管道、電訊管道、通信管道、第二信息通道、路燈等,各專業施工時,應做到統一安排,相互配合。各專業施工,應以確保總工期為原則,合理組織勞動力、各種材料,嚴格管理、加強各工序質量控制,確保該工程優質地完成。11.2施工總體安排根據本工程設計的特點,主要工程結構物包括:路基土石方工程、路面工程、綜合管溝、排水工程和照明工程等。施工總體安排如下:(1)首先進行該工程中大量的土石方工程開挖和填筑路基。利于本工程中挖方作為本工程中的填方,合理利用資源,減少開挖量和運輸量,節約成本與縮短工期。路基填筑時,確保分層碾壓,保證路基密實度。(2)土石方作業同時,合理進行流水作業安排,是保證工期實現的關鍵。(3)在整個路基形成前,由于綜合管網較多,各專業相互干擾大,合理進行各專業施工安排和調節,是施工總體安排的重點和難點。(4)該工程中土石方工程數量大,合理進行統一安排,形成流水線作業,是施工總體布置的重要內容,是確保本工程總工期實現的核心。11.3施工準備施工準備工作主要包括征地拆遷、四通一平及施工場地布置等。其中四通一平主要是修建施工便道和場地平整工作。施工現場內,根據工程的進展和現場材料的運輸,場內修建部分臨時道路,利于現場施工的組織與管理。為保證施工的正常進行,應盡快落實施工用電、用水、通訊、臨時生產、生活住房等生產、生活設施。11.4施工測設施工時應按照設計資料確定測設方案和精度,并進行相應的復測,同時建立技術保證措施。11.5道路工程施工重點抓好路基排水及防護工程,嚴格控制土石混填的填筑質量。影響路基工程進度的涵管,為路基施工形成施工高潮創造條件。(1)路基土石方開挖路基土方以推土機配合挖掘機或裝載機,分段自上而下分級挖土裝車,用自卸車運到填方段填筑路堤或棄土場。自上而下分級清刷邊坡和平臺成型,及時進行防護工程施工。同時做好邊溝,盡早形成排水系統。路基石方開挖采用階梯松動爆破方法,自上而下分級開挖。5米~8米為一階梯段,以潛孔鉆機鉆孔。邊坡采用光面爆破方法施工,嚴格控制炮孔密度、數量和裝藥量、嚴禁放大、中炮。自上而下分級清理邊坡和平臺成型。對深挖路塹段,邊坡產生的不穩定巖塊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按設計進行。(2)路基的填筑施工其施工順序:運料→堆料→攤鋪→大粒徑破碎→人工局部找平→碾壓→質量檢查→對不合格路段進行整改→下層施工。(3)路基底基層施工施工前,對原材料配合比進行試驗,滿足規范和設計要求,正式施工前,先做試驗路段,通過試驗選定合理的施工配合比、施工程序機械組合、松鋪厚度、壓實遍數、檢測方法等施工工藝和技術參數,施工采用分段流水作業。水泥穩定基層及底基層采用廠拌,自卸汽車運料,推土機配合攤鋪機攤鋪,推土機整平,振動壓路機配合20~40t三輪壓路機碾壓,分兩層鋪筑。(4)路面面層施工在水泥穩定級配碎石基層驗收合格后,方可鋪筑路面。路面施工嚴格按照相關規程規范執行。11.6環境保護要求在本項目實施作業過程中,應執行以下環境保護規定:1、承包單位編制的施工組織方案中應當包括防塵組織計劃內容,按規程提出防治揚塵污染的具體防治目標和防治方法,并將防治塵污染的費用單列入項目報價中。簽訂的施工承包合同中應當明確承包單位防治揚塵污染的責任。未制定防塵組織計劃的,不得批準其施工。2、承包人在工程施工中,應嚴格遵守國家環境保護部門的有關規定。承包人有責任采取有效措施以預防和消除因施工造成的環境污染,對工程范圍以外的土地及植被應注意保護,并應保證業主避免由于施工污染而承擔的索賠或罰款。3、承包人生產、生活設施應符合環保要求,并接受當地政府及有關部門的監督。4、承包人應在施工期間加強環保意識、保持工地清潔、控制揚塵、杜絕漏灑材料。為此,承包人應使施工場地砂石化或保持經常灑水,使得施工場地旁的農田作物綠葉無揚塵污染。路面必須保持整潔,在整個路面內無積水、雜物、污物和大面積可見浮塵。5、為防止清掃過程中產生揚塵,清掃車集塵槽內應當配備噴水裝置。噴淋及噴水裝置應當定期維護保養,噴淋裝置或噴水裝置損壞的清掃車輛,不得進行清掃作業。6、路面結構開挖宜采用產生揚塵少的設備進行施工,施工中應當采取灑水、噴淋等防塵措施。路面結構開挖產生的棄渣應當集中堆放,禁止棄倒在公路路肩或邊坡上,并及時組織運輸至指定地點或垃圾處理場。7、路面開挖后應當及時處理底基層,并在底基層強度達到要求后及時完成路面鋪裝施工。底基層施工若遇降雨,應當采取塑料布覆蓋等防護措施。8、路面清掃后的垃圾不得隨意傾倒,應當運至指定地點或垃圾處理場。9、施工現場堆放易產生揚塵污染物料時,應當分類集中堆放,堆放高度應當在0.7米以下,其周圍應當設置封閉圍檔,并用彩條布或其它遮擋材料進行覆蓋。在公路路面上堆放散體材料時,應當采取鋪設彩條布等隔離措施,禁止將散體材料直接堆放在路面上。10、瀝青混合料應集中場站攪拌,其設備污染物排放應符合《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爐窯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DB_50_659-2016)中關于污染物排放的相關規定區、學校等環境敏感點300米以外的下風向處,且不能采用開敞式或半封閉式瀝青加熱融化作業。S111、承包人應通過有效的技術手段和管理措施將施工噪聲控制到最低程度。當施工工地距居民住宅區距離小于150米,承包人不得在夜間安排噪聲很大(55dB以上)的機械施工。S112、承包人應及時處理施工及生活中產生的廢棄物,運至監理工程師及當地環保部門同意的指定地點棄置,應注意避免阻塞河流和污染水源。如無法及時處理或運走,則必須設法防止散失。13、承包人應將施工及生活中產生的污水或廢水,集中處理,經檢驗符合《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20048-1996)規定,才能排放到河流或溝溪中。承包人不得將含有污染物質或可見懸浮物質的水,排入河流、水域、或灌溉系統中。承包人的排水不得增加河流或水域中的懸浮物,或造成河道沖刷、水質污染。14、承包人在施工過程中,由于揚塵、排污、噪聲、材料漏失等對周圍居民和環境造成的損失應承擔全部經濟及社會責任。11.7施工安全措施1、一般要求承包人除應遵守相關施工規程外,還應遵守有關指導安全、健康與環境衛生方面的法規和規范,并應提供相應的安全裝置、設備與保護器材及采取其他有效措施,以保護現場施工和監理人員的生命、健康及安全。2、安全員在本工程施工期間,承包人應在現場常設多名專職安全員,專職安全員應經過培訓具有擔任安全工作的資格,且熟悉所施工的工作類型。其工作任務,包括制定健康保護與事故預防措施,并檢查所有安全規則與條例的實施情況。駐地管理人員一律佩證上崗,安全員的佩證為紅色以示醒目。3、安全標志(1)承包人應在本工程現場周圍配備、架立并維修必要的標志牌,以為其雇員和公眾提供安全警示和通行方便。(2)標志牌應包括:a.警告與危險標志;b.安全與控制標志;c.指路標志與標準的道路標志。(3)所有標志的尺寸、顏色、文字與架設地點,均應經監理工程師認可。4、事故報告1)無論何時,一旦發生危害工程安全、工程進度和工程質量的事故時,承包人除采取必要的搶救措施以外必須立即暫停此項目和與之有關的項目的施工。2)質量事故發生后,承包人必須以最快的方式,將事故的簡要情況報監理工程師。在監理工程師初步確定安全、質量事故的類別性質后,按下述要求進行報告:a.質量問題:承包人應在2d內書面上報監理工程師和業主。b.一般質量事故:承包人應在3d內書面上報監理工程師和業主。c.重大質量事故:承包人必須在2h內速報監理工程師和業主。十二、節能與環保設計12.1節能12.1.2道路運輸中燃油消耗的影響因數影響道路運輸燃油消耗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有兩類:(1)第一類是車輛本身的燃油經濟性,這是由車輛本身的機械特性決定的,在出廠時就已經確定。(2)第二類是車輛的行駛狀態,這取決于車輛運行具體環境以及駕駛員的操作技能。可概括為如下幾方面:①道路條件,包括幾何特征(縱坡、曲率和路面寬度等)和路面特性(平整度等);②車輛特性,包括物理特性和行駛特性(發動機功率、轉速車輛重量等);③交通狀況,如流量、交通組成、行人流量和非機動車流量等;④地區因素,如司機的駕駛行為和車速限制等。車輛運行的燃油消耗量是與道路交通條件密切相關的。車輛的運行過程通常由起步、換檔、加速、減速、滑行、制動等基本單元組成。當道路條件、交通條件變化時車輛運行油耗也隨之改變,在良好的道路條件(路面平整度、路面寬度、平縱線形等)和良好的交通狀況(快慢車分道行駛、無非機動車、橫向干擾較小等)時,車輛運行狀態穩定,其耗油量相對較小;而當道路、交通狀況惡劣時,車輛行駛中減速次數隨之增加,車輛運行狀態將變得不穩定,耗油量相對于穩定行駛增加很多,尤其是當停車次數增加,起動加速所耗油將是穩定狀態行駛時的幾倍。道路條件對燃油消耗的影響道路幾何條件對燃油消耗的影響直接由平曲線半徑、縱坡、路面狀況、側向凈空和道路橫坡等所決定,此外燃油消耗也通過車速而受道路幾何條件的間接影響(車輛因幾何條件變化而加速或減速)。當車輛由直線駛入曲線時,車輛的燃油消耗將要增加,這主要是由以下三個因素造成的:1)進入曲線前因換檔減速而損失動能;2)當車輛受到離心力作用時滾動阻力增加(離心力與曲線半徑成反比,而與車速的平方成正比);3)曲線段車輛以較低排檔行駛,車輛內摩阻增大。施工試驗性研究表明路線縱坡較小時(-3%~+3%),行車速度主要隨平曲線形曲率的增加而降低,并當平曲線半徑R≤400m時車輛行駛速度才明顯降低。道路縱坡對燃油消耗影響很大,在上坡時燃油消耗隨著坡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在下坡時相應的燃油節約比較有限。路面狀況對車輛油耗也有直接的影響,其主要影響因素為路面平整度,在高級及次高級路面上行駛要比在非高級路面上行駛節約燃油30~40%,因為非高級路面要克服較大滾動阻力。交通狀況對燃油消耗的影響交通條件主要是指道路服務水平,包括混合交通情況、交通流大小及離散程度、行人及橫向干擾程度、行車速度以及交通設施的完善程度等,在這一方面,高等級道路的耗油節約明顯優于其它等級道路,研究經驗表明,燃油消耗量是車速的函數,而車輛的實際行駛車速在道路條件良好的情況下便是交通量、交通組成和駕駛技術等因素的集中體現。在高等級道路上行駛的車輛,由于有良好的交通狀況,其車輛油耗主要取決于道路行駛質量和駕駛技術等因素;在低等級道路上行駛,由于交通狀況極其復雜,非機動車和行人及橫向干擾很大,致使車輛頻繁地加速、減速和停車,其燃油消耗比高速道路大很多,據研究表明汽車每次停車起動的燃油消耗相當于汽車多跑180米左右。研究表明,通暢的道路比擁擠的道路節約燃油,這主要是由于汽車以低速行駛時,節氣門開度小,曲軸轉速高,發動機在非經濟工況下工作。12.1.3節能評價的原則與方法本項目節能評價的目的是為建設方案的決策提供依據,其評價的主要原則與方法是:1)全面性——在評價過程中,不僅應考慮擬建項目的燃油節約,而且應考慮擬建項目所在路網中相關道路的燃油變化。2)采用“有無比較法”——通過“有項目情況”與“無項目情況”下燃油消耗的比較,計算燃油節約量,采用實物燃油量分析法直接計算燃油節約的實物量。3)采用“消費者剩余法”計算誘增交通量燃油節約量——按照減半原則,單位誘增交通量燃油節約應是正常交通量的一半。4)車輛的單位燃油消耗按動態計算——單位燃油消耗是計算道路運輸燃油消耗節能的關鍵參數,并考慮其在道路運營期間隨交通流等條件而變化。5)評價指標簡單明了——考慮目前實際情況,只考慮一個主要指標即燃油節約總量。參照世行提供的道路設計與養護軟件HDMⅢ中《道路設計養護標準系列-發展中國家汽車運輸成本》一書,建立油耗模型,結合我國的代表車種與燃料消耗率的關系,得出了不同車種、不同車速的車型在高級次高級路面下的燃料消耗率與車速的F-V簡化曲線。變量說明:F:燃油消耗量(L/100km)V:行駛速度(km/h)RS;上坡(m/km)FL:下坡(m/km)R:路面平整度(IRI,單位:mm/km)小客車油耗模型大客車油耗模型:貨車油耗模型:表8.1基本燃油消耗率平均車速(km/h)小客車大客車貨車10180.4218.2277.315126.2181.5197.920100.6164.6162.32586.9156.0145.33079.3152.0138.53575.7150.7138.34074.7151.5142.84575.7153.9151.25078.3157.6162.85582.2162.4177.36087.3168.1194.36593.5174.9213.770100.6182.4235.375108.7190.8259.280117.6200.0285.185127.3210.0313.290137.9220.7343.295149.2232.1375.2100161.3244.3409.2105174.1257.2445.1110187.7270.8482.9115202.0285.1522.6120217.0300.0564.3圖8.1不同車型燃油消耗與車速簡化曲線表8.2主要道路條件道路等級路面不平整度IRI(mm/km)坡度主干路2000<3%次干路及支路8000<6%新建項目的燃油節約主要包括:①新建道路晉級節約;②原有道路減少擁擠節約;③新建道路縮短里程節約。1)道路晉級所產生的油耗節約指道路建設項目的實施,使得車輛單位里程的燃油消耗減少而節約的燃油量。計算方法為:B1=(C00-Cn)×Ln×Qn×365式中:B1:道路晉級的燃油節約量(升);Cn:新建項目上的平均燃油消耗(升/公里?車);C00:無本項目時,老路上的平均燃油消耗(升/公里?車);Qn:新建項目上的年均日交通量(輛/日);Ln:新建項目的全程(公里)。2)老路減少擁擠所產生的消耗節約無此項目時,原有相關道路的交通量不斷增加,平均行車速度相應降低,停車次數增加。有此項目后,使原有相關道路部分交通量發生轉移從而減少了擁擠,原應提高的單位燃油量不再提高,從而形成了節約。其計算方法為:B2=(C00-C01)×L0×Q0×365式中:B2:減少擁擠所產生的燃油節約(升);C01:建設項目后,老路上的燃油消耗(升/公里?車)L0:老路的里程(公里);Q0:本項目建成后,老路上的平均日交通量(輛/日)。3)縮短里程而產生的節約指新建道路項目縮短了里程,從而直接節約了在其上運行車輛的燃油消耗。其計算方法為:B3=(L0-Ln)×C00×Qn×365式中:B3:縮短里程而獲得的燃油節約量(升);L0:老路的里程(公里);Ln:新建項目的里程(公里);Qn:新建項目上的年均日交通量(輛/日);C00:不建本項目時,老路上的平均燃油消耗(升/公里?車)。12.1.1道路運輸節能的概念道路運輸節能是指完成相同運輸生產任務的前提下,通過采取一定的措施,使能源的消耗量減少,其實質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1)道路建設期間的節能道路建設期間的能源消耗是一次性投入,主要是人力、物力的大量投入,雖然存在著對能源的直接消耗,但其比例相對較小,節能潛力也不大。(2)道路營運期間的節能道路營運期間的能源消耗是一種長期的連續投入,主要體現在運輸過程中各種道路運輸工具的燃耗。隨著道路交通的日益發展,汽車的燃油消耗愈來愈大,因此在項目營運過程中采取措施節約運輸燃油對國民經濟具有一定的意義。12.1.4節能計算結果及分析根據以上分析及計算方法進行節能計算,至評價期末,本項目的建設共可節約燃油720萬升,平均每年可節省48萬升。其中,本項目為新建道路,故縮短交通里程節約燃油為720萬升,占燃油節省總量的100%。通過以上計算結果分析,本項目的節能作用是較大的。綜上所述,從能源耗用和供應、節約能源的角度看,本項目的建設是合理可行的。12.1.5節能措施與建議(1)設計階段的節能措施與建議

道路工程方面1)要有超前意識,適當提高標準車輛運行的燃油消耗和道路交通條件密切相關,當道路、交通狀況差的情況下,車輛的加減速次數隨之增加,車輛的運行狀態變得不穩定,車輛的燃油消耗大大增加。2)合理設計道路平曲線車輛由直線段進入曲線段時燃油消耗增加,主要是由于進入曲線段前換檔減速而損失動能、受離心力作用滾動阻力增加和在曲線段以較低排擋行駛而增加的內摩擦阻力。因此,在行駛長度基本相當的情況下,盡可能選用大半徑的圓曲線,設置適當的超高橫坡。3)選擇合理的道路縱坡道路豎曲線半徑大小(>400m)對車輛行駛速度影響較小,道路縱坡對燃油消耗影響很大,在上坡時燃油消耗隨著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在下坡時相應的燃油節約比較有限。因此,采用較緩的道路縱坡應對建設期間的工程費用與運營期間的節能費用和環保效益進行比較,采用合理的道路縱坡使之達到協調。4)盡可能采用瀝青混凝土路面瀝青混凝土路面較水泥混凝土路面平整,能有效的減少燃油消耗,降低車輛運營費用和車輛損耗,同時噪音污染較小。在高等級路面上行駛要比非高等級路面上行駛節約30%~40%的燃油,因為車輛克服的滾動阻力差異較大。5)降低道路填方,優化填挖方調配,合理選擇取土坑和棄土堆位置,以上措施能有效減少土方的運輸量,減少運輸燃油消耗。6)擴大工業廢渣的利用由于水泥、石灰在生產過程中將消耗大量的能源、原材料和水,工業廢渣的利用有利于節能和環保。因此,應減少水泥、石灰穩定類基層應用,加大工業廢渣穩定類基層應用。7)擴大廠拌瀝青的應用如果瀝青生產廠家和施工現場的距離適當,道路路面結構盡可能采用廠拌瀝青,在減少環境污染的同時增加瀝青拌制過程中對熱能的使用效益,可以節省大量能源。

排水工程方面污水及部分雨水管道采用塑料管材代替混凝土管材(管徑400mm以下):塑料管材較混凝土管材具有管件輕、過水能力高和管道接口密封性好等特點,可以節約提升管件的機械耗能、減少管道埋深和防地下水滲入而相應減少的泵站負荷,從而達到節能效果。

照明工程方面照明光源采用高光效的LED燈;路燈要求內配單燈變功率及功率轉換裝置,根據時段調整光源輸入電流來完成,正常時段自動調節輸出電流使光源運行在額定功率下,下半夜調節電流使光源降容節能運行,解決夜間過壓照明造成的能源浪費,并有效地延長燈具的使用壽命,在不同時段設置不同的照度標準,經過調節后次干路的平均照度不得低于10lx,解決了在傳統的間隔關燈方式夜間照度不均勻的問題。該系統配備遠程通信接口,供管理處遠程三遙控監控,在配電箱內統一安裝。

綠化景觀工程方面在滿足景觀要求的前提下,采用耐旱耐鹽堿、容易養護的本地植物和防風林帶。(2)建設階段的節能措施與建議混和料拌制宜采用集中拌和方式,以提高拌和效益,減少能源損耗。加強施工管理工作,實行責任制,將能源損耗降至最低。(3)運營階段的節能措施與建議1)節約油耗措施在規劃前后的交通條件中,對燃油消耗影響較大的有橫向干擾導致汽車的加速、減速和停車所帶來的燃油消耗的增大。項目實施后可以通過完善相關標志標線,使用智能ITS系統,改善路面條件,緩解交通壓力,合理組織交通減少擁擠等有效的措施節約油耗,節能環保。2)大力發展綠色交通大力推行節能環保、低碳出行,采用新產品新技術,施工新工藝,發展節能型綠色交通,推廣多功能健身道。3)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充分開發風能、太陽能等自然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可用于道路照明工程。4)加強管理繪制水耗、電耗能源地圖,制定用水用電等能耗定額。加強廢水、固體廢棄物、肥料的處理和管理。廢棄物分類收集、循環利用,污水和再生水生態處理、循環或者循序使用,實現節能節水。5)道路照明節能措施(1)照明箱變采用節能型SCB11型變壓器。(2)照明光源采用高光效的LED燈。(3)箱變低壓設置集中無功補償電容器組。(4)道路照明燈具按全夜、半夜照分組控制,通過智能控制器根據室外照度或時間自動控制全/半夜燈具的開閉,實現節能運行。12.2環保12.2.1生態環境保護措施(1)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合理安排工期,將土石方及路基施工盡量避開雨季。借土場和土石方臨時堆放區,須有相應的防護措施,如表面覆蓋防雨塑料布等,防止棄渣造成環境污染。施工結束后立即恢復地表植被,因地制宜種植速生的喬、灌木植物。(2)景觀保護措施對道路邊較大的喬木盡可能保留,不可簡單的將其進行砍伐;道路需加強人行道綠化工程建設,既起到環境美化作用又可有效減少汽車尾氣污染。12.2.2綠化(1)人行道綠化設計道路綠化與道路四周地塊的綠化統一考慮。在道路人行道到上種植樹形自然的香樟樹、小葉榕作為行道樹。業主也可根據自身情況或景觀要求選用其他植物作為行道樹。12.2.3水污染防治措施主要為場地廢水和施工機具的清洗廢水。場地廢水由于其污染成分簡單,主要是SS,經沉淀池處理后可實現達標排放,清洗廢水主要含有石油類,設計對清洗廢水進行隔油處理后,與場地廢水一起處理達標排放。為有效減少場地廢水排放量,工程大量土石方施工應盡可能避開雨季,并在施工場界設置排水溝等,將場界外雨水引至場區外,減少地表徑流對施工場地的沖刷。12.2.4噪聲施工過程中對沿途住戶有一定影響,但鑒于對施工噪聲進行隔聲和消聲等處理難度大的實際情況,工程施工過程中噪聲污染防治以預防為主,具體措施如下:1)合理安排施工強度和施工時間,作好施工組織設計,在休息時間不得進行高噪聲設備施工。2)工程填方用土石方不得在夜間進行運輸作業,運輸過程中應嚴格控制行車速度(不得大于40公里每小時),減少噪聲擾民。3)在居民密集地段,原則上不允許夜間施工,若必須連續施工,須提前3日向區環保局提出申請,在得到同意后,方可進行夜間施工;同時工程建設過程中需服從當地環保部門對整個工程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的統一管理。4)工程建成后,在居民密集地段需設禁鳴限速標志,并對上路車輛限速行駛,以減少交通噪聲對沿線的影響。12.2.5大氣污染1)考慮選用燃燒充分的施工機具,減少施工機具尾氣排放,及時維修,隨時保持施工機械的完好并正常使用。汽車尾氣應達標排放,嚴格按照達標排放進行控制。2)施工住地不得以煤為燃料,施工區用液化石油氣等,以降低大氣中有害氣體的濃度。3)推廣濕式作業,對施工道路定期灑水,對物料運輸車輛進行清掃,以減少棄土、棄石及物料在運輸過程中的粉塵污染。4)物料運輸時運輸汽車應加蓬,避免物料在運輸途中灑落,以免污染沿途道路,引起周圍居民的投訴。5)施工場地的水泥等物料統一堆放在庫房或臨時工棚,并及時打掃因破、散包而灑落在地面的水泥等物料,減少揚塵幾率。12.2.6固體廢棄物施工期固體廢棄物主要為工程建設過程中產生的棄土棄渣,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生活垃圾,以及工程建成后道路垃圾。工程棄渣必須到指定地點堆砌,生活垃圾應定時、定點收集,集中清運。運行過程中的道路垃圾由環衛部門統一定時清運。十三、下階段設計需要注意的主要問題建設單位應進一步確定落實周邊建筑和管線設施的確切搬遷時間,以免與本工程實施發生沖突,同時確定與之相關的坡面防護、保護措施是否實施,避免重復建設,節約投資。十四、各專業工程數量表、材料表及設備表14.1道路工程14.1.1環島道路序號工程項目名稱單位工程量備注1路基土石方工程1.1挖方m3162771.2填方m396881.3棄方m365891.4土工格柵m233691.5清表m32758外運3km1.6翻挖碾壓m311231.7清淤換填(利用挖方中石方)m333101.8砂礫透水墊層m38281.9塊石填平層m38282路面工程2.1密級配改性瀝青混凝土SMA-13上面層厚4cm(玄武巖粗集料)m2159662.2瀝青混凝土AC-20C下面層厚6cm(摻抗車撤劑)m2159662.30.8cm厚改性乳化瀝青稀漿封層m2159662.40.3~0.6L/m2改性乳化瀝青粘層m2159662.50.7~1.5L/m2改性乳化瀝青透層m2159662.65.5%水泥穩定級配碎石基層厚20cmm2167642.74%水泥穩定級配碎石基層厚20cmm2176032.8檢查井周邊路面加固處106雙層φ12鋼筋混凝土板厚20cm2.9雨水口周邊路面加固處106雙層φ12鋼筋混凝土板厚20cm2.10構筑物橫向穿越、管線過街處路面加固m2768雙層φ12鋼筋混凝土板厚20cm2.11現狀管線加固m96混凝土套鋼管滿包,詳見《地下管網構筑物穿越道路處路面加固圖》(DL-16-3)3人行道及附屬工程3.1芝麻黑仿花崗巖石材生態磚60×30×6m2678盲道磚3.24cm厚石屑找平層m26783.310cm厚暗紅色6-8mm粒徑C25透水混凝土m238553.415cm厚C20無沙大孔混凝土(C20透水混凝土)m245333.515cm厚級配碎石墊層m245333.6花崗石路緣石m24793.7C15細石水泥砼m24793.820mm厚1:3水泥砂漿m28683.9M5水泥砂漿抹面1cm+涂瀝青4mm+防滲土工布m21299防滲土工布規格為600g/m23.10C30硬路肩寬25cm厚20cmm25093.11花崗石路邊石m2259含C20混凝土基礎3.12人行道欄桿m22403.13截排水溝m42503.14PE橫向穿孔管D=5cm同縱坡400g/m2土工布包裹m9923.15PE縱向穿孔管D=5cm同縱坡400g/m2土工布包裹m24794路基支護工程4.1邊坡綠化m2306514.1.2島內主通道、橫一路、橫二路序號工程項目名稱單位工程量備注1路基土石方工程1.1挖方m3121741.2填方m3169851.3借方m348111.4清表m34567外運3km2路面工程2.1密級配改性瀝青混凝土SMA-13上面層厚4cm(玄武巖粗集料)m2146382.2瀝青混凝土AC-20C下面層厚6cm(摻抗車撤劑)m2146382.30.8cm厚改性乳化瀝青稀漿封層m2146382.40.3~0.6L/m2改性乳化瀝青粘層m2146382.50.7~1.5L/m2改性乳化瀝青透層m2146382.65.5%水泥穩定級配碎石基層厚20cmm2153702.74%水泥穩定級配碎石基層厚20cmm2161392.8檢查井周邊路面加固處106雙層φ12鋼筋混凝土板厚20cm2.9雨水口周邊路面加固處106雙層φ12鋼筋混凝土板厚20cm2.10構筑物橫向穿越、管線過街處路面加固m2768雙層φ12鋼筋混凝土板厚20cm2.11現狀管線加固m60混凝土套鋼管滿包,詳見《地下管網構筑物穿越道路處路面加固圖》(DL-16-3)3人行道及附屬工程3.1芝麻黑仿花崗巖石材生態磚60×30×6m22195盲道磚3.24cm厚石屑找平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