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醫學心理學_第1頁
【醫學】醫學心理學_第2頁
【醫學】醫學心理學_第3頁
【醫學】醫學心理學_第4頁
【醫學】醫學心理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緒論一、醫學心理學:是研究心理現象與健康和疾病關系的學科。它既關注心理社會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也重視解決醫學領域中的有關健康和疾病的心理或行為問題。P1二、醫學心理學的研究范圍:P11.研究心理或行為的生物和社會學基礎及其在健康和疾病中的意義;2.研究心身相互作用關系及其機制;3.研究心理社會因素在疾病過程中的作用規律;4.研究各種疾病過程中的心理和行為特征及變化規律;5.研究醫療過程中醫患關系的特征及增進醫患關系的途徑和方法;6.研究如何將心理學原理及技術應用于人類的健康促進及疾病防治。三、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轉變問題,討論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P5隨著生物因素疾病如傳染病得到控制,人類死亡譜的結構已發生根本變化,心臟病、惡性腫瘤、腦血管病、意外死亡等取代傳染病成為人類主要死亡原因。這些致死性疾病與吸煙、酗酒、濫用藥物、過量飲食與肥胖、運動不足和對社會壓力的不良反應等生活方式或行為方式有關,心理社會因素則是上述各種行為問題直接或間接的原因。現代社會的發展,是生活節奏加快,知識更新迅速,社會競爭加劇,這些都對人類的內部適應能力提出了挑戰,如何保持健全的心理狀態,如何調節不良情緒成為現代人面臨的主要問題。通過幾十年的深入研究,人們對心理社會因素與健康和疾病的關系已有較深入的了解。許多實驗和臨床證據也證明,心理活動的操作和調節對維持健康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隨著人類物質文明的發展,人們對心身舒適的要求不斷提高,迫切需要醫生在解決其身體疾病造成的直接痛苦的同時,也幫助他們減輕精神上的痛苦。四、醫學心理學對疾病與健康的思考:P71,、人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大腦通過神經系統將全身各系統、器官、組織、細胞、蛋白、分子、基因等部分統一起來。如果只重視被分開的各個器官和系統功能,或將各個器官和系統割裂開來看待,忽視它們之間的整體聯系,都是不恰當的,有害的,容易導致在臨床工作中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被動局面。2、人同時有生理活動和心理活動,心、身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心理行為活動通過心身中介機制影響生理功能,同樣生理活動也影響個體心理功能。因此,在對待健康和疾病的問題上,應同時注意心身之間相互影響。3、人與環境是密切聯系的,不僅是自然的人,而且也是社會的人。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的細微變化都會對人的心身健康產生劇烈影響。4、心理因素在人類調節和適應內外環境活動中具有一定的能動作用。人可以作為一個整體,對社會環境、自然環境和個體的內環境的變化可隨時作出一些主動的適應性調整,以保持自身的健康水平。第二章心理學基礎(多考選擇題)一、感覺:是人腦對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的反映,是最基本的認知過程。P14二、感覺的特征;P151、感受性與感覺閾限(感受性也叫感覺敏銳程度,是感受器對刺激的感受能力;絕對感覺閾限指剛剛能引起某種感覺的最小刺激量;差別感覺閾限指剛剛能引起差別感覺的刺激的最小變化量;感受性與感覺閾限成反比關系)2、感覺的適應(是指由于刺激物對感受器的持續作用使感受性發生變化(感受性提高或降低)的現象,就是感覺的適應。)3、感覺的對比(同一感覺器官在不同刺激物的作用,感受性在強度和性質上發生變化,這種現象叫做感覺對比。)4、感覺的相互作用(是指當一種感覺器官受到刺激而產生一種特定感覺的同時又產生另外一種不同的感覺。)5、感受性的補償與發展(感受性的補償是指當某種感受器受到損傷之后,在社會生活與實踐活動的影響下,其他感受器的感覺性大大提高的現象;感受性的發展是指人的感受性在生活和勞動實踐的長期鍛煉中,是可以大大提高和發展的,特別是通過實踐活動和某些特殊訓練,可以提高到常人不可能達到的水平。)6、聯覺(當一種感覺器官受到刺激而產生一種特定感覺的同時又產生另外一種不同的感覺。)三、知覺;是人腦對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整體屬性的反映。P16四、知覺的分類:1、空間知覺2、時間知覺3、運動知覺P16五、按記憶加工的方式或保持時間的長短分類:P171、瞬時記憶:(信息在整體感覺系統存留時間僅有0.25~2秒鐘,具有鮮明的形象性)2、短時記憶:(是瞬時記憶和長時記憶的中間階段,信息在頭腦中存留5秒鐘~2分鐘,信息存儲量有限,一般為7±2個記憶單位)3、長時記憶:(信息經過深入加工在頭腦中長期貯存的記憶。)六、遺忘曲線:(艾賓浩斯)P18七、遺忘的規律與特點:P191、遺忘進程先快后慢2、遺忘的多少與記憶材料的性質和長度的關系3、遺忘的多少與個體的心理狀態的關系4、遺忘與個體的學習程度和學習方式的關系八、注意:注意是指個體的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九、注意的分類:P211、無意注意(是指沒有預定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2、有意注意(是指有預定的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3、有意后注意(是指事先有預定的目的,但不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十、情緒和情感的關系:P22聯系:情感是在情緒的基礎上發展起來,通過情緒反應得以表達;情緒的變化往往反映情感的深度,在情緒發生的過程中,常常蘊涵著情感。區別:(1)情緒主要是指感情過程,代表了感情的種系發展的原始方面,所以情緒的概念可以用于動物和人,而情感是人才具有的高級心理現象,集中表達感情的體驗和感受,經常用來描述那些具有穩定的,深刻的社會意義的感情;(2)情緒是和有機體的的生理需要能否得到滿足相聯系的體驗;而情感是指人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產生的,與社會需要相聯系的體驗,是比較復雜的體驗。(3)情緒帶有情境性,變化快,某種情境的消失就會使得某種情緒消失;而情感是對事物的穩定態度,受到情境的影響小。(4)情緒往往由事物的表面現象引起,因此帶有沖動性;而情感的產生則與對事物的深刻認識相聯系,因而沖動性小。十一、情緒的功能:P221、情緒是適應生存的工具;2、激發行為動機:3、心理活動的組織作用;4、成為人際交往的手段;十二、情緒狀態的分類:P241、心境:(是指微弱而持久、帶有渲染性的情緒狀態。)2.激情:(是一種迅猛爆發、激動短暫的情緒狀態。)3.應激:(是指個體對某種意外的環境刺激做出的適應性反應,是個體覺察到環境的威脅或挑戰而產生的適應或應對反應。)十三、意志的品質:P28自覺性:2、果斷性:3、堅韌性4、自制性:。十四、人格;:是指一個人的整個精神面貌,具有一定傾向性的,穩定的心理特征的總和。P28十五、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P32認為每個人都存在一定的內在價值。這種內在價值就是人的潛能或基本需要,人的需要應該得到滿足,潛能應該得到釋放。生理的需要:(是個體生存必不可少的需要,具有自我和種族保存意義。其中以饑餓和渴的需要為主。生理的需要在人類各種需要中占有最強的優勢,當一個人被生理需要所控制時,其他的需要均會被推到次要的地位)安全的需要:(包括對生命安全,財產安全、職業安全和心理安全的需要,以求免受威脅、免于孤獨、免受別人的侵犯)歸屬和愛的需要:(歸屬的需要就是參加一定的組織,依附于某個團體等,愛的需要包括接受他人和給予他人愛的需求)尊重的需要:(是個體對自身價值的認同。前三個層次的需要獲得滿足后,尊重的需要才會充分地發展起來。包括自身尊重和他人尊重兩個方面。包括渴望實力,獲得成就,獨立和自由以及渴望名譽或聲望,希望受到他人尊重,受人賞識兩個部分。)自我實現的需要:(是在四個層次獲得滿足的基礎上產生的最高層次的需要,指個體的潛能和天賦得到充分的發揮,對多數人而言,自我實現的需要時人們追求奮斗的目標,只有少數人才能達到真正的自我實現)十六、動機沖突的形式P33雙驅沖突2、雙避沖突3、驅避沖突4、雙重驅避式沖突第三章心身發展與心理健康(多考選擇題)一、發展的基本觀點:P441、發展是畢生的2、發展是多維和多向的3、發展是獲得(成長)與喪失(衰退)的結合二、心理健康:以積極的、有效的心理活動,平穩的、正常的心理狀態,對當前和發展著的社會、自然環境以及自我內環境的變化具有良好的適應功能,并由此不斷地發展健全的人格,提高生活質量,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緒。三、心理健康的標準P45(1)智力正常;(2)情緒良好;(3)人際和諧;(4)適應環境;(5)人格完整;四、嬰兒期心理健康P47(選擇題)1.母乳喂養的重要性2.增進母愛3.保證充足的睡眠4.促進運動與智力的發展五、幼兒期的心理發展特征P48(選擇題)1.神經系統逐漸完善;2.語言進一步發展;3.感知覺迅速發展;4.意志行為也有進一步發展;5.個性初步形成,自我意識逐漸發展;認知特點:自我中心;萬物有靈論;符號功能六、順利渡過圍絕經期P53(更年期是一個人從成熟走向衰老的過渡時期,女性一般為45~50歲,或絕經后2~3年,男性一般為50~60歲。在圍絕經期,個體的第二性征將逐步退化,生殖器官慢慢萎縮,與性激素代謝相關的其他組織也隨之退化。由于在這個期間的個體心理比較脆弱和不穩定,容易發生心理障礙和器質性疾病,因此要應更加注意心理衛生和保健工作。)首先,加強宣傳和教育,說明圍絕經期的到來是符合人生客觀規律的過程,處于圍絕經期的個體需要以科學的態度、正確的認識和對待這種生理的變化,消除顧慮,減少思想負擔,避免不必要的緊張、焦慮和恐懼情緒。第二,避免減少不必要的刺激,保持精神愉快、心情舒暢,有利于減輕或消除不舒適的感覺。對于軀體的不適感,及時就診,做到無病放心有病早治和及時調理,及早預防器質性疾病的產生。注意心理衛生保健,合理安排時間,勞逸結合,維護良好的人際關系。擴大交往,堅持體育鍛煉。第五章心理評估(多考選擇題)一、心理評估:依據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對人的心理品質及水平所作出的鑒定。P76二、心理評估的方法P761.觀察法2.會談法3.調查法4.心理測驗法及臨床評定量表三、標準化心理測驗的基本條件P80(一)施測條件(二)主試者因素(三)受試者因素:應試動機;測驗焦慮;生理狀態;(四)信度、效度及常模:信度:一個測驗工具在對同一對象的幾次測量中所得結果的一致程度效度;一個測量工具能測量出所要測東西的真實程度常模:指某種測驗在某種人群中測查結果的標準量數,即可比較的標準四、智力水平的分級(選擇題)P84天才IQ值;145~160極超常IQ值:130~145超常IQ值:115~130平常IQ值:85~115邊界IQ值:70~85輕度智力低下IQ值:55~70中度智力低下IQ值;40~55重度智力低下IQ值:25~40極重度智力低下IQ值:<25中國國內測驗的智商分布表非常優秀≥140優秀120~139中上110~119中等90~109中下80~89邊緣狀態70~79智力缺陷≤69智力缺陷又可分為愚魯(IQ為50~69)、癡愚(IQ為25~49)和白癡(IQ為25以下)三個等級五、韋氏成人智力量表(選擇題,測試什么內容)P85言語量表:1、知識(I):(由一些常識所組成,測量知識及興趣范圍和長時記憶;)2、領悟(C):(有一些社會價值、社會習俗和法規理由的問題所組成,測量社會適應和道德判斷能力)3、算術(A):(心算。測量數的概念,數的操作能力,注意集中能力,以及解決問題能力。)3、相似性(S):(找出兩物(名稱)的共同性,測量抽象和概括能力)5、背數(D):(分順背和倒背兩式。即聽到一讀數后立即照樣背出來(順背)和聽到讀數后,按原來數字順序的相反順序背出來(倒背)。測量短時記憶和注意力。)6、詞匯(V):(給一些詞下定義,測量詞語的理解和表達能力。)操作量表:7、數字符號(DS):(9個數字,每個數字下面有一個規定的符號。要求按此規定填一些數字下面所缺的符號。測量手眼協調,注意集中和操作速度。)8、填圖(PC):(一系列圖片,每圖缺一個不可少的部件,要求說明所缺部件的名稱和指出所缺部位。測量視覺辨別力,對構成物體要素的認知能力,以及掃視后迅速抓住缺點的能力。)9、積木圖案(BD):(用紅白兩色的立方體復制圖案。測量空間知覺、視覺分析綜合能力。)10、圖片排列(PA):(調整無秩序的圖片成有意義的系列。測量邏輯聯想,部分與整體的關系,以及思維的靈活性。)11、拼物(OA):(將一物的碎片復原。測量想象力、抓住線索的能力以及“手-眼”協調能力。)六、明尼芬達多項人格調查表P871、效度量表(1)Q:(被試不能回答的題目數,如超過30個題目以上,測驗結果不可靠。)(2)掩飾L:(測量被試者對該調查的態度。高分反映防御、掩飾、天真、思想單純等。)(3)效度F:(測量任意回答傾向。高分表示任意回答、病或確系偏執。)(4)校正分K:(測量過分防御或不現實傾向。高分表示被試對測驗持防衛效度。)2、臨床量表(1)疑病量表(Hs):(測量被試疑病傾向及對身體健康的不正常關心。)(2)抑郁量表(D):(測量情緒低落、焦慮問題)(3)癔癥量表(Hy):(測量被試對心身癥狀的關注和敏感,自我中心等特點。)(4精神病態性偏倚量表(Pd):(測量被試的社會行為偏離特點)(5)男子氣或女子氣量表(Mf):(測量男子女性化、女子男性化傾向。)(6)妄想量表(Pa):(測量被試是否具有病理性思維)(7)精神衰弱量表(Pt):(測量精神衰弱、強迫、恐怖或焦慮等神經癥特點。)(8)精神分裂癥量表(Sc):(測量思維異常和行為古怪等精神分裂癥的一些臨床特點。)(9)躁狂癥量表(Ma):(測量情緒緊張、過度興奮、夸大、易激惹等輕躁狂癥的特點。)(10)社會內向量表(Si):(測量社會化傾向)七、自評量表1、90項癥狀自評量表P9290項癥狀自評量表:測量10個心理癥狀因子: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意、恐怖、偏執和精神質,以及附加因子篩選陽性:總分:90分~450分大于160總均分:在1~5級之間,大于2陽性項目數:單項分大于等于2的項目數大于43項陰性項目數:單項分等于1的項目數,低于47項陽性項目均分:總分-陰性項目數/陰性項目數超過2因子分:得分/項目數。大于210個因子的含義:軀體化:主要反映主觀的身體不舒適感強迫:主觀反映強迫癥狀人際敏感:主要反映個人的不自在感和自卑感抑郁:主要反映抑郁癥狀焦慮:主要反映焦慮癥狀敵意:主要反映敵對表現恐怖:主要反映恐怖癥狀偏執:主要反映猜疑和關系妄想等精神癥狀精神病性:主要反映幻聽、被控制感等精神分裂癥癥狀附加項:主要反映睡眠和飲食情況抑郁自評量表(分界值)(分界值為53分,53~62輕度抑郁,63~72中度抑,72以上重度抑郁)焦慮自評量表(分界值)(分界值為50分,50~59輕度焦慮,60~69中度焦,69以上重度焦慮)第七章心身疾病的概述(重點)一、心身疾病:狹義:指心理社會因素在發病、發展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軀體器質性疾病。廣義:特指心理社會因素在發病、發展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軀體器質性疾病和功能性障礙。P122二、心身疾病的特點:P1231.以軀體癥狀為主,有明確的病理生理過程。2.某種個性特征是疾病發生的易患素質。3.疾病的發生和發展與心理社會應激和情緒反應有關。4.生物或軀體因素是某些心身疾病的發病基礎,心理社會因素往往起“扳機”作用。5.心身疾病通常發生在自主神經支配的系統或器官。6.心身綜合治療比單用生物學治療效果好三、心身疾病的分類(選擇題,以下哪些屬于/不屬于XX心身疾病):P1241.心血管系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陣發性心動過速、心律不齊、原發性高血壓、偏頭痛、原發性低血壓、雷諾病(Raynauddisease)等。2.呼吸系統:支氣管哮喘、過度換氣綜合征、神經性咳嗽等。3.消化系統:胃、十二指腸潰瘍、神經性厭食、神經性嘔吐、潰瘍性結腸炎、腸道易激綜合征等。:4.皮膚系統:神經性皮炎、瘙癢癥、斑禿、銀屑病、多汗癥、慢性蕁麻疹、濕疹等。5.肌肉骨骼系統:類風濕性關節炎、腰背疼、肌肉疼痛、痙攣性斜頸、書寫痙攣等。6.泌尿系統:夜尿癥、神經性尿頻等7.內分泌系統:甲狀腺功能亢進、糖尿病、低血糖、艾迪生病8.神經系統:血管神經性頭痛、肌緊張性頭痛、睡眠障礙等。9.生殖系統:勃起功能障礙,早泄,性欲減退、痛經、月經紊亂、經前期緊張征、功能性子宮出血、性功能障礙、功能性不孕癥等10.外科:術后神經癥、器官移植后綜合征、整形術后綜合征、腸粘連癥等。11.兒科:遺尿癥、夜驚、口吃等12.眼科:原發性青光眼、眼瞼痙攣、弱視等。13.耳鼻喉科:梅尼埃病、咽部異物感等14.口腔科:特發性舌痛癥、口腔潰瘍、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征等。15.惡性腫瘤四、心身疾病的診斷與防治原則P127診斷原則:1.疾病的發生包括心理社會因素,明確其與軀體癥狀的時間關系;2.軀體癥狀有明確的器質性病理改變,或存在已知的病理生理學變化;3.排除神經癥性障礙或精神病。治療原則:診斷程序:軀體診斷:診斷方法和原則與診斷學相同心理診斷:(1)病史采集(2)體格檢查(3)心理行為檢查(4)綜合分析治療原則:心理干預目標:1.消除心理社會刺激因素2.消除心理學病因3.消除生物學癥狀心身同治原則預防原則:心身同時;從早做起;健全人格;矯正行為;消除刺激;積極疏導五、原發性高血壓P128(1)心理社會因素:1·慢性應激:長期慢性應激狀態較急性應激事件更易引起高血壓。2.人格特征:受壓抑的憤怒表達和過分的憤怒表達與高血壓發病有關。在不良環境下(受教育程度低下、社會經濟地位低下),采用消極應對方式的人容易患高血壓。3.婚姻狀態:寡婦和鰥夫的血壓高于配偶健在者。4.不良行為因素:發病率與高鹽飲食、超重、肥胖、缺少運動、大量吸煙及飲酒等因素有關,這些不良行為因素又直接或間接地受心理或環境因素的影響5.童年應激6.負性情緒7.精神障礙(2)高血壓的健康行為教育和輔助治療1.松弛訓練2.生物反饋(是內臟學習的過程,血壓成為一種能被患者“隨意”操作的內臟行為,從而達到降壓目的。)3.運動療法(耐力性運動訓練或有氧運動訓練均有中度降壓作用。有人還指出運動可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防止粥樣斑塊形成。)4.改變生活習慣(減重、限鹽、戒煙和控制飲酒是降壓的有效措施。)5.對伴發的精神障礙進行積極治療六、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P130(1)心理社會因素:1、A型行為模式:較高的成就欲望,富于挑戰和競爭精神,容易發生無端敵意,爭強好勝,不耐煩,有時間緊迫感等。惱怒、激動、發怒和不耐煩為AIAI反應。(B型行為:有耐心的,謙虛的,放松的,有安全感的)特異人格特點生活事件冠心病與負性情緒不良的健康行為(吸煙、過度飲酒、缺乏運動、過食與肥胖等是冠心病重要的危險因素)(2)冠心病的心理社會干預1.教育患者(認識疾病、減少焦慮。)2.危險行為的矯正(矯正A型行為中憤怒和敵意為主的“AIAI”反應)3.改變不良生活方式(改變吸煙、酗酒、過食和肥胖、缺少運動等不良生活方式。)4.焦慮抑郁的治療(針對性的藥物和支持性心理治療、認知矯正等多種方法)七、糖尿病P131(1)心理社會因素1、應激生活事件2、負性情緒和精神障礙3、個性特征(大多數糖尿病患者性格不成熟,具有被動依賴、做事優柔寡斷、缺乏自信、常有不安全感,有受虐狂的某些特征。這些人格特點被稱作糖尿病人格。)(2)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社會干預1.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庭的健康教育2.改變生活方式3.心理治療和精神藥物治療八、哮喘P133(1)心理社會因素1、親子關系(特異性)2、應激性生活事件3、負性情緒(2)心理干預對哮喘兒童應給予有條件的積極關注,創造一個和諧的家庭關系,避免對兒童的過度保護,鼓勵患兒參加外部活動,幫助患兒成長。促進患者行為方式的改變,如加強鍛煉非常重要。九、消化性潰瘍和功能性胃腸病P134(1)心理社會因素1.人格特征(人格偏移在發病中起一定的作用,有研究認為:獨立與依賴之間的矛盾,不好交往,行動上因循守舊,被動、順從、依賴性強,情緒不穩定,而且過分關注自己。)2.生活事件和心理應激(情緒變化能引起胃液分泌及運動功能異常,情緒因素是發病原因之一。一般病人經歷生活事件比較多。)(2)心理干預:對患者的積極關注和發展建設性的人際關系十、經期前期情緒障礙P135主要癥狀:顯著的抑郁、無望和自責,顯著的焦慮、緊張,顯著的情緒不穩定,顯著的煩惱、易激惹和人際沖突增加等,次要癥狀為興趣下降、注意集中困難、精力缺乏、食欲和睡眠改變、軀體不適等心理社會因素以情緒反應為中介,作用于植物神經系統和下丘腦垂體內分泌軸,進而影響女性生殖器官功能狀態,導致失平衡而致病。十、在患惡性腫瘤后,患者可能出現以下問題需要精神科醫師、心理學家或職業治療師的共同治療P1361、診斷惡性腫瘤后對患者的應激反應2、抑郁、焦慮和精神病性癥狀3、人際關系矛盾4、酒和藥物濫用5、軀體癥狀如疼痛、乏力、日常功能障礙、淋巴水腫導致的痛苦6、特殊治療導致的痛苦第八章異常心理概述一、異常心理:是指個體的心理過程和心理特征發生異常改變,是大腦的結構或機能失調;或是指人對客觀現實反映的紊亂和歪曲。P137二、心理異常的判斷標準P138(1)內省經驗標準(2)統計學標準(3)生物學的標準(4)社會適應標準三、焦慮障礙的臨床表現P141(軀體緊張、心理精神緊張)臨床表現:(1)驚恐發作即急性焦慮,患者在日常生活、工作、學習中,突然出現強烈的窒息感,瀕死感和精神失控感同時伴有嚴重的自主神經功能失調這種,如胸痛、胸悶、心動過速、心跳不規則;或呼吸困難、喉頭堵塞等。有的表現過度換氣、頭暈、多汗、步態不穩、顫抖、手足麻木、胃腸道不適等癥狀。(2)廣泛性焦慮又稱慢性焦慮,是焦慮癥最常見的表現形式。以經常或持續的,無明確對象或固定內容的緊張不安,或對現實生活中某些問題過分擔心,這種擔心與現實很不相稱。自主神經失調的癥狀經常存在,表現為心悸、出汗、胸悶、呼吸急促、口干、便秘、腹瀉、尿急、尿頻,周身肌肉酸麻脹痛、頭和呼吸有緊壓感等;甚至出現陽痿、早泄、月經失調。運動性不安主要表現為搓手頓足、來回走動、坐立不安、手指震顫、全身肉跳等四、軀體形式障礙:是一類持久的擔心或相信各種軀體癥狀的優勢觀念為特征的神經癥。P142五、疑病癥:是一種以擔心或相信患嚴重軀體疾病的持久性優勢觀念為主的神經癥,病人因為這種癥狀反復就醫,各種醫學檢查陰性和醫生的解釋,均不能打消疑慮。P142疑病癥的特點:病人及時有某種軀體障礙,也不能解釋所述癥狀的性質、程度,或病人的痛苦和優勢觀念,常伴有焦慮或抑郁,對身體畸形的疑慮或優勢觀念。P142六、人格障礙:指人格特征明顯偏離正常,使病人形成了一貫的反映個人生活風格和人際關系的異常行為模式P142七、人格障礙的分類及臨床表現(選擇題)P1431、偏執性人格障礙:(特點:猜疑和偏執)2、分裂樣人格障礙(特點:觀念、行為、外貌奇特;情感淡漠;人際關系缺陷)3、反社會性人格障礙(特點:行為不符合社會規范;高度攻擊性;對人冷酷無情;缺乏羞慚感;偶然動機驅使;社會適應不良;缺乏責任感、.羞恥感、內疚感)4、沖動性人格障礙(特點:情感爆發;行為沖動;缺乏目的性、計劃性、預見性)5、癔癥性人格障礙(特點:過分感情用事;言行夸張;吸引他人注意;暗示性高)6、強迫性人格障礙(特點:過分謹小慎微;過分嚴格要求;完美主義;內心不安全感)7、焦慮性人格障礙(特點:懦弱膽怯;自卑;不安全感;對負性評價過于敏感;具回避傾向)8、依賴性人格障礙(特性:缺乏自信;怕人遺棄;難以獨立;深感孤獨無助;意志薄弱;回避責任;從屬依附他人)9、其它人格障礙:被動攻擊、抑郁、自戀八、對自殺行為的誤解:(PPT)1、與想自殺的人討論自殺,將誘導其自殺;2、威脅別人說要自殺的人,不會自殺;3、一般人永不會有自殺的念頭;4、“一件小事也足以令人尋死?”;5、自殺者都有精神疾病;6、想過一次自殺的,就會總是想自殺;7、下決心自殺的人都是堅決想死的;8、一個人自殺未遂后,自殺危險可能消失;9、自殺未遂者并非真正想死;10、一個想自殺的人開始表現情緒好轉、慷慨和分享個人財產,表明這個人有好轉和恢復的跡象;11、有自殺行為者不需要專業人員的干預。對兒童自殺行為的誤解:(1)六歲以下的孩子不會自殺;(2)近年來兒童自殺非常罕見;(3)從心理動力和發展的觀念來看,兒童抑郁癥是不可能的;(4)兒童不可能理解自殺的結局;(5)從認知和軀體的角度看,兒童不可能完成自殺計劃。九、自殺的線索(PPT)1、語言性表達(我要死了;我不想活了;做人真累;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再也不能照顧你了;世界因你們精彩·······)2、行為性表達(交代后事;慎重地穿衣物;頻繁地給親朋打電話;將自己珍貴的東西送人;收集與自殺方式有關資料;日記表達……)3.情緒性表達(悲觀;失望;痛苦;焦慮;一反常態;絕食;暴食;失眠;嗜睡自閉……)第十章病人心理一、病人的心理需要P1661、患病期間的生存需要2、患病期間的安全需要3、社會聯系和交往的需要4、患病期間尊重的需要5、患病時的自我成就需要二、病人的一般心理特征P1671、病人的認知活動特征:感知覺異常;記憶和思維能力受損;2、病人的情緒特征:焦慮;抑郁;憤怒;3、病人的意志行為特點:行為意志的主動性降低,對他人的依賴性增加;行為退化;)4、病人的個性改變:獨立性降低而依賴性增強;自卑、自責;人格衰退;孤僻和退縮三、臨終病人的一般心理階段:P1731.否認期:當病人得知自己的疾病進入晚期時,最初的心理反應就是否認。表現為懷疑診斷是否出現差錯,2.憤怒期:隨著疾病的進展,疾病的癥狀越來越明顯,病人會產生焦慮、憤怒、怨恨和克制力下降。病人的憤怒源自于他們的恐懼和絕望感,憤怒的指向是多向3.協議期:當病人感到怨恨于事無補,相反可能加劇疾病進程,病人試圖用合作的態度和良好的表現來換取延續生命或其他愿望的實現。此時病人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情緒較平靜;希望寄托到醫務人員的同情,支持與治療上,期待奇跡般把病治好4.抑郁期:隨著身體狀況日益惡化,病人逐漸意識到現代醫療技術已無力回天,自己即將喪失生命,因而陷入深刻的悲哀和絕望。病人常有一種無所適從的失控感,有強烈的孤獨感,憂郁郁悶,萬念俱灰,有巨大的心理壓力5.接受期:死亡已是即將發生的事,病人被疾病所折磨的虛弱無力,病人無可奈何地默認了殘酷的現實。此時病人面臨即將來臨的死亡,顯得既不痛苦也不害怕,心理上有所準備四、臨終關懷:以提高臨終階段的生命質量為宗旨,體現了人對生命價值的尊重。五、癌癥病人常見的心理變化P1761.休克-恐懼期2.否認-懷疑期3.憤怒-沮喪期4.接受-適應期十一章醫患關系與溝通技巧醫患關系:是指醫生與患者在健康與疾病問題上建立起來的真誠、信任、彼此尊重的人際關系,是一種特殊的人際關系。P186影響醫患關系的因素P188~P189醫生對醫患關系影響:(1)溝通技巧對醫患關系的影響(2)醫生個人應激事件對醫患關系的影響(3)醫生對患者的反移情對醫患關系的影響(4)醫生的職業素養和人格對醫患關系的影響患者對醫生關系的影響:(1)疾病因素對醫患關系的影響(2)患者對醫生的移情對醫患關系的影響(3)患者人格對醫患關系的影響(4)患者文化因素對醫患關系的影響就醫過程對醫患關系的影響:(1)就醫時間(2)患者對就醫過程的體驗社會傳媒導向對醫患關系的影響醫患溝通的基本方法P1921、選擇正確的溝通形式2、選擇恰當的溝通場所3、溝通技巧:(1)尊重(2)聆聽與共情能力(3)明確的溝通目標,圍繞溝通目標提問(4)控制溝通中的信息(5)把握溝通的語言、語調和語速(6)盡可能符合患者的文化背景(7)確認彼此是否信任真誠十二章心理干預概述心理干預:是指在心理學理論指導下有計劃、按步驟地對一定對象的心理活動、個性特征或行為問題施加影響,使之發生朝向預期目標變化的過程。P194心理治療:是由受過專業訓練的治療者,在一定的程序中通過與患者的不斷交流,在構成密切的治療關系的基礎上,運用心理治療的有關理論和技術,使其產生心理、行為甚至生理的變化,促進人格的發展和成熟,消除或緩解其心身癥狀的心理干預過程。P197心理治療的范圍:P199綜合醫院臨床各科的心理問題(主要):急性疾病的病人;慢性疾病的病人;心身疾病病人精神心理科及相關的患者(主要)各類行為問題社會適應不良七、心理治療的基本技術P202(一)傾聽技術(是心理治療的第一步。了解情況;建立良好的治療關系;給予幫助)(二)提問技術(是心理治療最常用的方法。封閉式提問;開放式提問)(三)鼓勵技術(表達治療者對患者的接納,對所敘述的事情感興趣,希望按此內容繼續談下去。)(四)內容反應技術(內容反應也稱釋義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