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歷史二輪復習 模塊綜合檢測(一)_第1頁
高三歷史二輪復習 模塊綜合檢測(一)_第2頁
高三歷史二輪復習 模塊綜合檢測(一)_第3頁
高三歷史二輪復習 模塊綜合檢測(一)_第4頁
高三歷史二輪復習 模塊綜合檢測(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創新方案】屆高三歷史二輪復習模塊綜合檢測(一)(限時:45分鐘)一、選擇題(本題共12小題,每小題5分,共60分)1.(·寧德質檢)與右圖所示報紙的命名直接相關的古代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 B.宗法制C.郡縣制 D.行省制解析:選A從圖片中“三晉”“燕趙”字樣可以知道,其與中國古代的分封制有關。2.(·濱州模擬)讀下表,該表主要反映了中國古代()中國古代農業科技成績(部分)時期內容備注春秋戰國牛耕、鐵農具都江堰、鄭國渠測知二十四節氣有利于安排農事秦漢耬車提高播種效率選種、育種提高產量的重要途徑A.發明創新農業生產工具B.注重總結推廣農業經驗C.注重農時,改進耕作技術D.精耕細作的模式形成、發展解析:選D本題考查根據材料分析理解問題的能力。材料反映中國古代農業科技內容有創新農業生產工具、興建水利工程、注重農時、總結推廣農業經驗,故A、B、C三項說法不全面。綜合表格中國古代農業科技成績,可以判斷其作用在于提高單位面積農產品產量,故體現的是精耕細作的模式。3.(·臨沂質檢)司馬談《論六家要旨》:“太史公仕于建元元封之間,愍學者之不達其意而師悖,乃論六家之要旨曰:《易大傳》:‘天下一致而百慮,同歸而殊涂(通途)。’夫陰陽、儒、墨、名、法、道德,此務為治者也,直所從言之異路,有省不省耳。”司馬談認為六家共同的目標是()A.達到天下太平治世 B.維護等級秩序C.為統治者出謀劃策 D.實現君民共治解析:選A本題考查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理解的能力。從材料“乃論六家之要旨曰:《易大傳》:‘天下一致而百慮,同歸而殊涂(通途)。’”予以分析,“天下一致而百慮,同歸而殊涂(通途)”意思是六家思想各不相同,但為了達到“天下一致”,即達到天下太平治世。法家主張君主專制,故D項不正確。墨家代表小生產者利益,反對等級差別,故B、C項不正確。4.(·石家莊質檢)漢武帝時,政府明文規定:地處京畿的河東、河內、河南三郡文武長官不得由王室成員擔任。其意圖是()A.預防地方官員結黨營私B.加強國都的軍事防御C.廢除貴族血緣政治D.防止宗室勢力威脅皇權解析:選D對京畿重地附近三郡文武長官的規定,屬于古代的回避制度,其主要目的是加強皇權的獨尊和專制,防止王室成員憑借特權壯大勢力,威脅皇權。5.(·黃岡質檢)從秦朝開始就有專門負責監察的官員,從秦至明清,監察官員和監察機構并不代表社會履行職責,因此出現監察官員乃至監察機構貪贓枉法的情形,這種現象無法逆轉的根本原因是()A.監察體制的效能有限B.監察官員和監察機構只是帝王的耳目C.專制制度的本質決定的D.監察官員和監察機構只是帝王的工具解析:選C秦統一后,在全國范圍內建立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監察制度的本質目的是維護專制制度,因此不能從根本上約束皇帝的無上權力,也不能杜絕官僚隊伍中的腐敗和低效現象。故選C項。其他三項都不是“根本原因”。6.(·濱州一模)張豈之在《中國歷史十五講》中說:“明清的科舉制度,就其制度的嚴密性、規范性來說,堪稱完備。八股取士,實際上是古代科舉向標準化規范化方向發展的必然結果。在技術手段上,達到了古代所能達到的最高成就。然而,隨著封建政治的僵化,八股取士也同思想禁錮結合為一體……”據此,你認為下列選項正確的是()A.科舉制度最值得肯定的時期是明清時期B.八股取士因其規范性,推動了科學技術的發展C.八股取士同思想禁錮結合為一體,應徹底批判D.八股取士有很大的弊端,但也有合理的因素值得借鑒解析:選D材料“八股取士,……在技術手段上,達到了古代所能達到的最高成就。然而……八股取士也同思想禁錮結合為一體……”從正反兩方面評價了八股取士——既有很大的弊端“同思想禁錮結合為一體”,也有可取之處“就其制度的嚴密性、規范性來說,堪稱完備”,故選D。7.(·棗莊高三期中)表格中的言論集中體現了()漢文帝“農,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宋朝李靚“民之大命,谷米也;國之所寶,租稅也”①精耕細作的農業生產方式日益完善②中國古代農業起源早,獨立發展③農業是國家稅收的主要來源④農本思想A.②③④ B.①②③C.③④ D.①②解析:選C戰國到明清時期歷代封建統治者推行重農抑商政策,漢文帝強調農業是國家的根本,是百姓的生存之本,宋李靚認為農業是百姓的生命,賦稅是立國的根本。二者體現了農本思想,農業是國家稅收的來源。體現不出精耕細作,②說法錯誤。8.“宋元商業的發展,推動了城市經濟的發展。從《東京夢華錄》中可以看到這時期城市繁榮的梗概。它使宋元社會的許多方面增加了新因素。”下列情況不屬于宋元社會新因素的是()A.軍事上廣泛使用火藥 B.指南針用于航海C.雕版印刷進入黃金時代 D.造出了活字印刷機解析:選D北宋為抵御遼、西夏和金的進攻,軍事上廣泛使用火藥。指南針在北宋時被應于航海事業。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黃金時代,北宋平民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但沒有造出活字印刷機。9.(·泰安期末)某小組在對古代中國一朝代開展研究性學習時,曾搜集到以下一條重要史料:“我朝閣臣,只備論思顧問之職,原非宰相。”該小組所研究的朝代()A.打破了長期實行的世卿世祿制度B.開始采取分割相權的方式加強皇權C.以內閣制為載體的代議制形成D.儒學思想已逐漸趨于僵化解析:選D材料可以看出該朝為明代,明清時期以宋明理學為代表的儒家思想已經漸趨僵化,戰國時期的軍功爵制度打破了長期實行的世卿世祿制度,唐代三省六部制開始采取分割相權的方式加強皇權,中國的內閣制是為專制統治服務的。10.(·荊州一模)清朝修撰《四庫全書》后,七座官方藏書樓仿寧波民間藏書樓天一閣規制修建。乾隆曰:“故吾于貯四庫之書,首重者經,而以水喻文,愿溯其源。且數典天一之閣,亦庶幾不相徑庭也夫。四庫七閣名字均取水傍,雖鎮江文宗,外似獨異,而細籀其涵誼,則固寓‘江河朝宗于海’之意。”乾隆此話旨在強調()A.修撰《四庫全書》是盛世文化大典B.對儒家傳統文化的贊譽和接納C.對江南漢族知識分子的政治收買D.加強對全國的思想文化控制解析:選D清朝在康雍乾三朝基本完成了對全國的統治,其手段有兩個,一是籠絡政策,二是高壓政策,康熙以籠絡為主,雍正以高壓為主(主要實行文字獄),乾隆一朝二者兼而有之。乾隆在修《四庫全書》時,下詔要民間捐書,寧波天一閣范家就是其中之一,而當《四庫全書》完成后,乾隆拒絕返還天一閣所捐的書(因為有對清朝統治不利的記載),并且對許多民間書籍進行集中焚毀,其目的就是加強思想控制。11.(·淄博一模)史載:嘉慶十年,有個叫何元瑯的御史,給皇帝一個《請酌改軍機處名目》的奏折,理由是“軍機處承辦一切事務,與兵部之專司戍政者不同……似應更改名目,以紀(停止)武之隆”。此事反映了軍機處()A.與兵部的職能相互重疊B.已演變為一個綜合政務機構C.其地位特殊引起朝臣不滿D.已成為國家最高軍事機關解析:選B題干材料指出軍機處列名的理由是“軍機處承辦一切事務,與兵部戍政者不同”,說明軍機處已演變為一個綜合性政務機構,選B項。A項與材料不符,C、D兩項材料沒有體現出來。12.(·洛陽模擬)有學者認為:中國古代科技固然成績突出,但“這些成果在技術方面停滯于農業和手工業的經驗工藝的水平上,在理論上始終貫穿著天人合一的思想,以變幻莫測的道、氣等概念來建構學術體系,……混有大量的荒誕不經的反科學的成份”。這主要表明中國古代科技 ()A.缺乏理性精神 B.求善而不在存真C.具有很強的封閉性 D.落后于西方國家解析:選A本題考查對材料閱讀與分析理解的能力。材料反映了中國古代科技是服務農業、手工業的經驗總結,并且重人文。這說明中國古代科技缺乏理性精神。二、非選擇題(本題共2小題,第13題20分,第14題20分,共40分)13.(·溫州二模)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九品中正制度……其創始的用意在謹慎選才……但末流所及,仍為權門所把持……權貴子弟依恃家庭地位、經濟勢力及社會關系,本易獲取聲名,膺列上品;而若干不肖中正更連逢權貴,徇私舞弊……這制度演變到最后,終于造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局面。隋文帝于開皇中取消九品中正制。——鄒紀萬《魏晉南北朝史》材料二貞觀初放榜日,上私幸端門,見進士于榜下綴行而出,喜謂侍臣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王定保《唐摭言》進士科始盛于高宗時,至玄宗開元以后,益為社會所尊崇。由于參加的士人,不拘資格,因此成為平民的進身之階,開元以前,朝中名士,雜出他途者尚多。開元以后,進士出身者占十之七八,玄宗時,進士考試始尚詩賦。——摘編自傅東城《隋唐五代史》材料三假設你是清政府的一名決策者,1901年需要做出一項重要的決定——是否廢除科舉制。下表中所列因素供你決策時參考:朝廷尊崇儒家思想,以仁義禮孝等思想治天下和教育臣民科舉以“四書五經”為主要考查范圍,以八股文為樣式全國有幾百萬人自兒童時代就開始學習科舉技能,以此為人生目標近千年來,科舉是選拔官員的主要方式“新政”開始推行各地紛紛創辦新式學堂,但招生困難(1)概述九品中正制的基本內容,并依據材料一分析其被取消的原因。(8分)(2)依據材料二指出進士科的設立對唐代的影響。(6分)(3)依據材料三所列因素,在是否廢除科舉制的問題上你會做出怎樣的決策?理由是什么?(6分)解析:本題考查對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理解認識,涉及九品中正制、科舉制等主要知識點,考查獲取信息,再現歷史問題,分析、概括、評價歷史問題的能力。第(1)問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從選拔方式、標準等方面歸納九品中正制的“基本”內容;其取消原因從九品中正制存在的弊端及消極影響方面歸納。第(2)問依據材料信息提煉科舉制的“影響”,圍繞人才選拔、平民入仕途徑、封建統治、中央集權及文化發展等方面歸納影響。第(3)問主要根據材料的信息,指出主要“決策”方式及其“理由”。答案:(1)內容:在地方行政部門設置“中正”;按九等對當地人物的德才進行評定;“中正”所評定的品級成為授官的依據。原因:權貴子弟在評定中占據優勢,一些中正徇私舞弊,最終被權門所把持,造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局面。(2)影響:選拔了很多人才(開元后,朝中名士由進士出身者占十之七八);成為平民的進身之階(或破除了世家大族壟斷官場的情形);鞏固了統治(或將知識分子引入統治集團且被最高掌權者控制;或加強中央集權);促進詩歌創作的繁榮(促進了文學的發展)。(3)以下三種決策及理由均同等賦分:決策之一:廢除。當時的科舉制選拔的多是缺乏進取精神和創造意識的人;科舉制無法提供“新政”急需的人才;絕大部分人醉心于科舉,新式學堂舉辦艱難。決策之二:不能廢除。從根本上損害儒家思想地位,進而危及朝廷統治;會造成極大地社會動蕩;無法保證官員選拔的相對公平公正。決策之三:不立即廢除,待時機成熟再廢除。舉出不能立即廢除的理由(參照不能廢除的理由),然后列舉時機成熟后一定要廢除的理由(參照廢除的理由)。14.(·寧波二模)書院是我國古代重要的教育機構,也是思想家的講學之地。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圖1唐、五代至明代全國書院數量曲線圖圖2宋代至清代書院性質狀況表官辦%民辦%其他%不明%宋代15.2870.69014.03元代17.2361.150.3321.28明代57.2129.840.2412.71清代56.6727.110.5618.59——據鄧洪波《中國書院史》整理材料二熹竊觀古昔圣賢所以教人為學之意,莫非使之講明義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務記覽,為詞章,以釣聲名,取利祿而已也。——朱熹《白鹿洞書院揭示》材料三浙江新式實學書院最早出現在寧波。光緒五年(1879年),知府宗源瀚在月湖竹洲創建辨志書院,……分設漢學、宋學、史學、輿地、算學、詞章六壘,各設壘長,創甬上開設輿地、算學等新學科先導。——唐曉明《晚清浙江書院教育的變革與傳承》(1)根據材料一圖1,我國古代書院數量增幅較大的是哪兩個朝代?簡要分析在這兩個時代有利于書院發展的經濟、思想、科技條件。(5分)(2)根據材料一圖2,概括我國古代書院發展的主要變化。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產生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7分)(3)根據材料二、三,概括古代書院與近代書院在學習內容上的差異。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寧波能在浙江率先創辦新式書院的文化因素。(8分)解析:第(1)問第一小問從圖中可以得出是宋代和明代,第二小問結合教材分析其經濟、思想和科技特點可以得出結論。第(2)問表格的要點是民辦書院和官辦書院的比例,故得出結論從宋代到清代,官辦書院比例總體上升,民辦書院比例總體下降。到明清時期,官辦書院在比例上超過了民辦書院。原因可從明清時期的階段特征來分析。第(3)問第一小問重在材料分析,第二小問從教材內容中得知寧波是最早開放的通商口岸之一,也是浙東學派的發源地之一。答案:(1)宋代和明代。思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