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暴力對兒童的影響及社會工作的介入途徑研究-以光明社區為例_第1頁
家庭暴力對兒童的影響及社會工作的介入途徑研究-以光明社區為例_第2頁
家庭暴力對兒童的影響及社會工作的介入途徑研究-以光明社區為例_第3頁
家庭暴力對兒童的影響及社會工作的介入途徑研究-以光明社區為例_第4頁
家庭暴力對兒童的影響及社會工作的介入途徑研究-以光明社區為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誠信聲明我聲明,所呈交的畢業論文(設計)是本人在老師指導下進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據我查證,除了文中特別加以標注和致謝的地方外,論文(設計)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經發表或撰寫過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為獲得其他教育機構的學位或證書而使用過的材料。我承諾,論文(設計)中的所有內容均真實、可信。畢業論文(設計)作者(簽名):年月日家庭暴力對兒童的影響及社會工作的介入途徑研究——以光明社區為例【摘要】家庭暴力是在全世界范圍內普遍存在的社會問題,它在我國發生率比較高,嚴重影響著受害者特別是孩子的身心健康。當下越來越多的兒童家庭暴力事件進入我們的視線中,人們不得不對此不良現象進行深思和反省。本文面向光明社區內的兒童開展問卷調查,同時對社區社工代表進行訪談,以此進行更進一步的研究。因此,本文主要探討家庭暴力對孩子的影響,了解家庭暴力的內涵、類型,根據實際情況提出切實可行的社會工作的介入途徑,幫助遭受家庭暴力的孩子遠離傷害。以此呼吁家長采用正確積極的方法教育和引導孩子,讓孩子在幸福的童年中成長。【關鍵詞】家庭暴力兒童社會工作介入Researchontheinfluenceofdomesticviolenceonchildrenandthewayofsocialworkintervention[Abstract]Domesticviolenceisawidespreadsocialproblemintheworld.IthasarelativelyhighincidenceinChinaandseriouslyaffectsthephysicalandmentalhealthofvictims,especiallychildren.Atpresent,moreandmoreincidentsofdomesticviolenceagainstchildrencomeintooursight,peoplehavetothinkdeeplyandreflectonthebadphenomenon.ThispaperconductedaquestionnairesurveyonchildreninGuangMingcommunity,andconductedinterviewswithrepresentativesofcommunitysocialworkers,soastofurtherstudy.Therefore,thisarticlemainlydiscussestheinfluenceofdomesticviolenceonchildren,understandthecharacteristicsofthedomesticviolencetype,accordingtotheactualsituationproposedthepracticalsocialworkinterventionapproach,helpchildrensufferingfromdomesticviolencefromharmcallingforparentstousetherightwaytopositiveeducationandguidethechildren,letchildrengrowupinahappychildhood.[Keywords]DomesticviolenceChildrenSocialworkintervention

目錄TOC\o"1-3"\h\u52221前言 前言據調查資料顯示,在世界各國中,中國家庭暴力發生率高達三成左右,其中婦女為受害者的占比很高,其次為兒童,另外老人、男性的比例也有所上升。如果孩子在經常發生家庭暴力的家庭中成長,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產生特別不利的影響。若家長的直接施暴對象為兒童時,那么給孩子帶來的嚴重后果是無法估量的,是會伴隨終身的,它一方面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產生自卑、恐懼、焦慮等不良情緒,不利于正常人格的培養,使得他們的學習和生活無法正常進行,另一方面還會導致他們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兒童的人身安全和心理健康之所以一直被國際社會和政府時刻關注著,是因為他們是社會的弱勢群體之一,他們的合法權益容易受到侵害。但即使是備受看護的群體,兒童遭受家庭暴力的現象仍然存在,可以看出兒童家暴問題一直沒得到有效解決,如何預防和遏止針對兒童的家庭暴力也一直是個值得不斷深入探討的社會話題。或許不斷完善相關法律保護未成年人免受侵害是大家認為行之有效的方式,但法律在制度上對于未成年人的司法保護遠遠不足夠,更何況難以確保法律法規落到了實處,因此專業社工的介人是兒童保護的切實需要。當家暴發生時,處于困境的兒童若能得到社工的幫助有助于緩解他們的痛苦。社工的介入能幫助遭受家暴傷害的兒童得到及時的救濟和幫助——在心理、生理、認知行為上引導他們走向積極的方向,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保障他們身心正常健康成長。同時還能呼吁家庭、學校及社區等多方進行合作,提供針對受害兒童采取密切關注和保護的援助。根據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的規定,兒童指的是18周歲以下的任何人。但出于研究方便的考慮,電子問卷發放的主要對象以清遠市清城區光明社區內的小學生為主,調查研究家庭暴力對兒童造成的影響。此外還通過以社工為采訪對象的訪談方式,進一步了解社區內遭受家暴的兒童相關情況,結合問卷調查和訪談兩種方式的研究結果,提出合適的社工介入途徑幫助困境中的兒童,正確引導孩子培養自我保護的意識,同時呼吁各位家長努力營造和諧有愛的家庭氛圍讓孩子在美好的童年中健康快樂地成長。2文獻綜述2.1關于家庭暴力的內涵與界定筆者通過查閱相關文獻了解到目前國際上許多國家的立法并未就家庭暴力這一概念作出統一準確的定義,因為該概念作為國際術語在使用和理解時受許多因素限制和影響。在國內的相關研究中,林建軍(2017)認為于家庭暴力的概念兼具描述現實和規范現實的雙重功能,家庭暴力當指家庭成員間的暴力行為,具體行為方式包括肉體暴力、精神暴力、性暴力等。王薇(2010)認為對于家庭暴力的界定問題是關涉社會學、心理學、法學等多學科的綜合性問題,家庭暴力是指行為人以毆打、捆綁、殘害、強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給其家庭成員的身體、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傷害后果的行為。騰蔓(2001)認為不能簡單地把家庭成員之間動手打人的行為,甚至語言上、態度上的不恭視為暴力行為,家庭暴力是發生在家庭成員間的侵害對方身體、性、和精神的傷害行為。EmmaRoff也持有相似觀點:家庭暴力包括身體上、情感上、心理上和經濟上的虐待,以及威脅性或脅迫性行為。崔靜(2015)認為家庭暴力是基于婚姻、血緣、法律等關系,一方對另一方身體和精神上施加暴力并構成傷害后果的行為,施暴手段包括毆打、捆綁、殘害、強行限制人身自由等。肖仁輝(2007)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家庭暴力是指行為人以毆打、捆綁、殘害、強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它手段,給其家庭成員的身體、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傷害后果的行為。王雪艷(2015)認為家庭暴力是指發生在家庭成員之間的暴力行為,造成其中一方心理或生理上的傷害,而其又可以分為身體暴力、精神暴力、性暴力。王禮仁則提出對家庭暴力要進行類型化分析,才能從中了解不同家庭暴力的含義。國外學者PostmusJudyL,HogeGretchenL,BreckenridgeJan,Sharp-JeffsNicola等人的觀點認為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員之間性暴力、各種形式的心理情緒虐待和軀體暴力行為,還包括一種隱藏的虐待行為——經濟控制。GregoryAlison研究表明目睹暴力也應包括家庭暴力的范圍之內,兒童常常是目睹暴力的受害者。綜上所述,可以把家庭暴力的含義理解為:家庭成員間的暴力行為造成其中一方心理或生理上的傷害,包括實施的軀體暴力或精神暴力、性暴力、以及目睹暴力,另外還包括經濟控制。2.2家庭暴力對兒童影響的研究家庭暴力對兒童影響各方面影響都值得我們全面思考,因此不少學者也進行了該方面的研究,王楚捷發現家庭暴力對兒童行為影響可以從外化和內化兩個角度進行系統說明,外化行為問題以觀察孩子的行為為主,包括攻擊、抵抗、懲戒等行為;內化行為問題主要指兒童的內部心理環境,包括焦慮、抑郁、社會退縮等。還有國外學者StanleyN,MillerP和FosterHR憑借自身美國警察身份的便利性,統計發現生活在家暴環境中的兒童和青少年經歷情緒虐待、身體虐待和性虐待,出現情緒和行為問題,以及面對生活逆境時表現的暴力傾向都會更高。這就一定程度可以說明家庭暴力對兒童外在行動和生理精神都存在較大的負面影響。甚至家庭暴力對兒童可能會產生心理疾病,黃保紅、周春燕和黃海等發現家庭暴力會使兒童表現出更多的焦慮、抑郁情緒,這樣就增加兒童罹患廣泛性焦慮障礙、重度抑郁癥的風險,同時從長期效應來看,家庭暴力也是兒童期創傷后應激障礙最常見的原因之一。楊世朝以山東省D市部分農村地區為例,通過訪談調查得出兒童在遭受家庭語言暴力之后,容易留下心理陰影同時會變得十分脆弱,對青少年人格發展帶來消極影響。李盼盼認為長期在家庭暴力環境下生活的兒童會比在融洽家庭氛圍中生活的兒童更容易患有焦慮障礙,家庭暴力會造成兒童殘疾或者直接死亡,另外還會導致兒童自虐和自殺的嚴重后果。熊淑萍認為在家庭暴力陰影之下成長的孩子,由于缺少父母足夠的關心和關愛,他們的情感會因此得不到滿足,在兒童時期容易形成反社會人格,將來容易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DebbieNoble‐Carr和她的朋友們研究綜合發現兒童將家庭暴力描述為一種復雜,孤立和持久的經歷,通常會給他們的重要關系造成破壞,還發現了兒童會產生恐懼,擔憂,無能為力和悲傷的感覺。SupolMeu等人發現合理的證據表明家庭暴力間接或者直接地影響著兒童、青少年的學業水平,并對此產生負面影響。TevaInmaculada等人的研究結果表明,與一般性毆打者相比,實施家暴者在童年時期遭受虐待或虐待的可能性更高,因為他經歷過身體上的懲罰和被父母忽視的情況,其父親也是這種情況,造成一個暴力的惡性循環,簡單來說施暴者即受虐者。此外,家庭暴力對兒童的負面影響經過放大還會作用到社會中,菲菲研究蒙古國家庭暴力對兒童社會化的影響發現,在蒙古國每三個家庭中就有一個家庭存在著某種程度的家庭對孩暴力,導致社會變革時期的失業、貧困、家庭收入減少,同時也是社會變革時期蒙古國男性酗酒現象明顯增加,由酗酒引發的家庭暴力又繼續惡性循環。這樣就可以很好理解家庭暴力占蒙古國當前存在所有暴力行為的一半的問題。上述研究表明,家庭暴力對兒童有外化行為和內化心理精神角度的負面影響,甚至產生嚴重的精神疾病,長此以往,更不利用社會的長治久安及發展。2.3社會工作介入兒童家庭暴力的研究在本世紀初,我國對家庭暴力在兒童的影響及社會介入方面逐步重視起來,加上對兒童的家庭暴力遠沒有像已婚女性那樣引起社會各方面的重視,這樣家庭暴力加劇了親子沖突,催化了兒童不良心理、不良行為乃至犯罪行為的產生。當前就社會介入兒童的家庭暴力的方法主要有營造社會輿論氛圍、從理解和支持及心理治療三方面介入、和法律法規個案工作介入。關穎就社會干預對兒童的家庭暴力方面,提出創設兒童免遭家庭暴力侵害的社會輿論氛圍、在社會輿論宣傳和公民教育中,讓這種的基本認識深入人心,有利于父母作為孩子的監護人自覺抑止自身對孩子的暴力行為發生,有利于兒童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的增強,利于社會各方面對家庭問題施以正常干預。我認為這種介入方式目前看來確實是可行的,現今網絡鋪天蓋地關于家暴對兒童成長的不良影響文章已經深入大部分家長的心中。張智輝讀了《依戀理論與社會工作實踐》后,依戀理論視角下理解家暴受虐兒童及施暴者之間的關系,得出了暴力虐兒童的社會工作介入的思考結論,認為我國家暴力虐兒童事件頻發,因家暴受虐兒童及其父母,社工沒有在理解,支持與心理治療三方面介入,這樣很難卓有成效地開展實務。這種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我國暴力虐童事假的發生概率。張亞南以深圳市X社區的一名遭受家庭暴力的小學生為研究對象,其作為個案工作的籌劃者和開展者,以專業社會工作者的身份介入到了暴力虐童事件中,依托社會支持網絡理論、優勢視角理論以及生態系統理論,運用個案工作專業方法和技巧來促進該案案主問題的解決。穆莉萍認為理性情緒療法是社會工作在兒童家庭暴力案件中最常見也是非常有效的治療手段,能幫助案主糾正自己認知偏差及構建理性的思維和信念,減少甚至杜絕了家庭暴力行為。對許多兒童而言,會遭受到來自兄弟姐妹的情感或者精神上的暴力對待,從而帶來許多問題,但是這種暴力形式很少屬于國家法律和政策的管轄范圍。所以NathanH.Perkins和JohannaE.Barry提出建議,社會工作從業人員可以通過心理教育干預和應對此類不在行為法范圍內的暴力行為。李茂強(2013)認為有效的社會會工作干預在介入兒童家暴時具有非常大的優勢,他綜合國內外的實踐經驗,提出兩種對兒童家庭暴力的介入途徑:一是社會倡導、政策研究及立法倡議等間接性服務,探討如何盡量從立法和司法上防治懲治家庭暴力;二是提供個案工作、小組工作及社區工作等直接服務,為受家庭暴力侵害者提供庇護等直接服務。上述研究表明個案工作對于兒童遭受家庭暴力問題的介入,能夠有效的幫助受虐兒童解決其問題。社工進行干預工作時,要針對受害兒童的心理和生理進行有效治療,治療其身體創傷,逐步恢復其心理狀態。此外還說明社工在介入兒童家庭暴力時,要注意防治結合——提前預防和及時遏止,同時提供專業性的服務和支持。3實證研究設計3.1研究目的及意義家庭暴力是一種危害兒童生命安全的行為,它不僅破對受害兒童的身心健康構成重大威脅,而且還破壞家庭的和睦關系從而還影響著社會和諧穩定的發展。本文通過對光明社區的兒童的調查,并結合查閱的文獻資料,了解家庭暴力發生的特點、類型,充分分析家庭暴力對兒童造成的影響和危害。同時在專業社工的介人下,尋找預防、遏制家庭暴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徑。研究家庭暴力對兒童暴力的影響及社會工作的介入能幫助孩子免受家暴的迫害,有利于造就良好的家庭環境,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3.2研究框架本文首先對與研究內容相關的理論研究進行綜述,探討針對兒童的家庭暴力的概念界定,總結出我國兒童遭受家庭暴力的特點,以及參考美國美國社工介入兒童保護的啟示,得出一定的理論基礎。其次,在理論綜述的基礎上,通過網上發放電子問卷對光明社區內的兒童進行調查研究,從社區內的兒童處搜集真實有用的信息進行數據分析和總結。最后,結合理論及調查訪問的結論,分析家庭暴力對兒童造成的影響和危害,總結與社工代表的訪談信息,尋找社會工作介入兒童家庭暴力的有效途徑,并積極思考和解決在介入途中可能出現的困境。3.3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獻研究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1)文獻研究法。文獻研究法是指研究者通過非直接途徑對研究對象進行調查,在查閱大量古今中外的相關文獻資料、圖書檔案等后,并從中篩選提煉出有用的信息的方法,具有超越時空限制的特點。筆者充分利用萬方數據庫、中國知網等互聯網資源搜集需要的資料,查閱國內外文獻、期刊等,了解兒童家暴問題的歷史和現狀,獲取國內外的正確經驗,為研究家庭暴力對孩子的影響提供經驗和理論依據。同時注意結合社會工作的理論和方法,尋找合適的介入途徑應對家庭暴力。(2)問卷調查法。問卷調查被廣泛運用與不同領域的社會調查,它是調查者收集資料的一種工具,問卷調查法指調查者運用統一設計的問卷向被選取的調查對象了解情況或征詢意見的調查方法,其優點是簡便易行。本研究對光明社區的兒童進行問卷調查,問卷發放的方式為網上發放問卷,以線上匿名填寫問卷為主。通過問卷調查得出數據,整理和分析得出結論。 (3)訪談法。訪談指研究者直接與所選定的研究對象面對面進行口頭交談來收集所需資料、信息的方法,訪談的步驟一般包括確定訪談對象、制訂訪談計劃、確定訪談提綱、正式進行訪談、整理訪談資料,其特點是真實有效、靈活方便。通過電話或網絡對光明社區的社工代表進行訪談,在訪談過程中要適當追問,要對訪談全過程進行錄音,才能了解清楚該社區兒童家暴案件的相關情況,掌握遭受家暴兒童的實際情況,為研究社會工作介入的途徑奠定基礎。3.4問卷設計(1)研究目的:光明社區內針對兒童的家暴案件時有發生并且情況未得到明顯改善,故通過開展問卷調查研究并分析兒童家暴案發生的相關原因以及提出可行建議幫助社工更好地開展實務工作,希望社會工作的介入能有效防治兒童家庭暴力。(2)問卷形式:采用非量表問卷,通過網絡發放電子問卷。(3)研究對象:面向光明社區內的兒童,以小學生為主。(4)問卷來源:自編問卷,參考了其他研究者的問卷,并結合自己研究課題和研究內容所需及研究對象的特點進行問卷的編制。問卷題目共有15題,單選題和多選題結合,涉及事實性問題和態度性問題,分為五組問題,從樣本基本背景、認知、態度、行為、原因等五個部分進行調查研究。第一部分:樣本基本背景的調查對光明社區內的兒童進行性別特征統計、了解調查對象的基本家庭背景以及是否目睹過家庭暴力,目的是有助于判斷被調查者的家庭內部關系結構是否和諧穩定,也能從一定程度上了解這些家庭夫妻關系和親子關系。第二部分:調查對象的認知問題通過“您認為以下哪些行為屬于家庭暴力?”的設問,大概可以看出接受調查的兒童是否能區分家庭暴力具有哪些表現行為,掌握他們對家庭暴力的認知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和及時糾正認知上的偏差。然后直接拋出“是否遭受過家庭暴力”的問題,以及通過詢問施暴的主體和施暴的方式、是否經常遭受類似的家暴,更好地讓筆者了解遭受過家暴的兒童的經歷和具體情況。最后因為國內傳統的“棍棒”教育觀念普遍存在于每個家庭,所以我向被調查的兒童發出提問——是否接受這種教育觀念。以此看出這種落后又傳統的教育觀念是不是存在根深蒂固的現象。最后設置“家庭暴力對兒童有哪些不利影響”的問題,讓孩子從自身角度回答,直觀地得出家暴對兒童的身心傷害,幫助我們以及社工提出切實有效的介入途徑和方法。第三部分:調查對象的態度在這部分的提問中,筆者沒有直接詢問對家庭暴力的態度,因為擔心部分兒童忽略了精神暴力的傷害。而是通過“能否接受以教育之名對孩子進行打罵,造成身體、精神等方面的傷害?”的問題,更能準確真實地調查出受訪兒童對家長借教育為由對孩子實施身體、精神上的暴力行為的態度。第四部分:調查兒童如何應對家暴的行為調查兒童若遭受家暴后他們采取了什么樣的應對措施,從他們的答案選項里可以反映出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是否薄弱。在這里,還調查了兒童是否認為社區內社工會給他們提供家暴后的幫助,以此看出光明社區內的社工服務工作是否真正深入了群眾家里去、宣傳是否到位、信任感是否有待加強等的情況。第五部分:調查兒童認為家暴發生的原因統計出兒童認為導致家暴發生的原因,不僅能了解到存在暴力的家庭本身所出現的矛盾、沖突,而且為我們預防家庭暴力提供了方向,不同的原因有不同的針對方案。還調查了受訪兒童是否認為自己具有家庭暴力的傾向,其實是在警醒不管這些兒童是否受過家暴也不能讓他人淪為自己手中的受害者,避免以暴制暴的不良現象。3.5訪談方案(1)訪談的流程:確定訪談對象、制訂訪談計劃、確定訪談提綱、正式進行訪談、整理訪談資料。(2)采訪前的準備:手機、筆記本、紙、錄音筆、訪談提綱。(3)采訪注意事項:①提前與被采訪人約定好時間②注意控制訪談時間,不宜過長③一定要注意禮貌問題,控制適當的語速④對于不明確的問題要進行適當追問⑤由于疫情的關系,不采取面對面訪談,用微信或者電話進行采訪⑥整理資料和撰寫結論的時候,要按照事實不能主觀臆造編寫⑦將完整的采訪稿發給被采訪人查看,必要時可讓其修改4研究分析本研究的調查面向光明社區內的兒童,在2020年2月份開始通過網上發放電子問卷的形式,此次調查共回收199份電子問卷,通過線上發放電子問卷的方式共回收有效問卷199份。4.1問卷調研結果綜述在收回的199份有效電子問卷中,調查對象的男女比例相差不大,男性占了53.77%,女性占46.23%。接受調查者的家庭背景如下:188個人來自正常結構的家庭,余下的11人中有2個人來自單親家庭,9個人來自重組家庭,可以看出調查對象大都成長在家庭結構正常的環境(見表4-1)。表4-SEQ表格\*ARABIC\s11調查對象基本家庭情況及性別特征統計表特征項目類別頻次(人)百分比(%)家庭類型正常家庭18894.47單親家庭21.01重組家庭其他情況904.520性別特征男10753.77女9246.23在涉及家庭暴力的問題上,有62.81%的人在調查中表示曾目睹過家庭暴力的發生(見圖4-2),61.81%的人表示自己遭受過家庭暴力(見圖4-3),筆者據此得知家庭暴力在日常生活中屢見不鮮,近六成受訪兒童自曝曾遭受過家庭暴力,其中既目睹過家庭暴力又受到家暴傷害的兒童有77人。圖4-2是否目睹家庭暴力人數的比例圖4-3是否遭受過家庭暴力的人數比例對受訪兒童實施暴力的主體以繼父母、生父母居多、兄弟姐妹居多,具體數據見圖4-4。而在他們的暴力行為中,語言暴力、冷暴力行為的發生占七成以上,軀體暴力和精神暴力占比不大,沒有性暴力行為的發生,具體見圖4-5。由上文數據可知受訪者中有123人遭受家庭暴力,而在這123人里有51人表示自己經常遭受類似的家庭暴力,可以得出家庭暴力具有一定的反復性。圖4-4實施暴力的主體統計表圖4-5暴力行為的類型統計表4.1.1受訪兒童對兒童家暴的認知問題(1)對家庭暴力的概念認識不足。根據數據顯示,接受調查的兒童對家庭暴力的認知存在不足的情況,具體可見圖4-6。只有五成左右的兒童認為性暴力、冷暴力屬于家庭暴力的行為,少數兒童把目睹暴力歸為家庭暴力的范疇。筆者認為受訪兒童不僅對家庭“硬暴力”(軀體暴力)認識不足,對家庭“軟暴力”認識也普遍不足,僅對比較明顯的“軟暴力”能夠辨認。圖4-6關于家庭暴力行為的認知統計表對教育理念的錯誤認知。在涉及“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這樣的教育問題上,認同該觀念的人比不認同的人多10%左右,不少孩子心里默許父母對待犯錯的孩子采取打的教育方式。4.1.2受訪兒童對家庭暴力的態度及反應從圖4-7得知43.22%的受訪兒童在遭遇了家庭暴力后會選擇默默忍受不告知他人,而且知道的求助渠道不多,從此處可以看出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弱還需進一步加強。雖說有近一半人表示會求助社區社工,但根據調查顯示仍然有部分人不相信社區的社工能幫助到遭受家暴傷害的孩子。圖4-7如果遭遇了家庭暴力會選擇怎么做默默忍受不告訴他人8643.22%告訴老師或家里其他大人9547.74%報警12964.82%求助鄰居9949.75%求助社區社工9547.74%其它方式00%4.1.3家庭暴力的原因接受調查的兒童認為家庭經濟壓力大、家庭矛盾拿孩子出氣、施暴人精神或心理出現問題、施暴人存在酗酒、賭博或者吸毒等蛾子、不正確的教育方式、父母情感出現問題(如出現外遇情況)等都是導致家暴發生的原因,其中家庭矛盾拿孩子出氣是最常見的原因之一,具體見圖4-8。圖4-8您認為發生家庭暴力的原因是(多選)家庭經濟壓力大6733.67%家庭矛盾拿孩子出氣10351.76%施暴人精神或心理出現問題9145.73%施暴人存在酗酒、賭博或者吸毒等蛾子8643.22%不正確的教育方式6834.17%父母情感出現問題(如出現外遇情況)9045.23%其他00%4.1.4家庭暴力對兒童的不利影響筆者通過調查認為家庭暴力對兒童的身心產生不利影響,給遭受家暴傷害的兒童帶來心理和行為上的負面影響。常見的表現行為有:產生攻擊性行為甚至是暴力傾向、影響正常人格的發展、社交障礙、有違法犯罪傾向、家暴導致的身體殘疾、導致個體自殺自殘自虐、產生抑郁癥、躁郁癥、焦慮癥等問題。結合受訪者的回答,在上述行為中,“影響正常人格的發展”、“社交障礙”是兩個較為突出的問題(圖4-9)。此外筆者還認為家暴對兒童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28%左右的人覺得自己以后會有家庭暴力的傾向,近四成的人表示不確定,所以這28%的人大概可以說明一個現象——“施暴者往往兒時被家暴”(圖4-10)。圖4-9您認為家庭暴力對兒童有哪些不利影響(多選)產生攻擊性行為5728.64%影響正常人格的發展9145.73%社交障礙8844.22%有違法犯罪傾向6834.17%身體殘疾5829.15%導致個體自殺自殘自虐7537.69%產生抑郁癥、躁郁癥、焦慮癥等問題5829.15%圖4-10您認為自己以后會有家庭暴力的傾向嗎4.2訪談結果綜述4.2.1光明社區遭受家暴的兒童的概況在與社工訪談中得知,光明社區社工服務中心在近半年內關于針對兒童的家庭暴力案接案18起,平均每月接案次數為3次,同比增多1起。這其中有小部分是從學校社工那轉介的,其他都是受害兒童的鄰居和親戚發現家暴后前來尋求社工幫忙的,沒有出現受害者親自來尋求救助。受害兒童大多數是來自單親或父母離異后的重組家庭,有的是低保戶家庭,施暴者大多為家庭中的男性,比如生父或繼父。至于家暴發生的原因,大部分是因為在教育孩子時采取了不正確的方式,用暴力手段懲罰犯了錯誤的孩子,少數是因為家長酗酒、發生矛盾吵架后拿孩子出氣。筆者發現這些案例都是針對兒童的軀體暴力,是比較容易被外界發現的所以社工們常常接觸到此類家暴事件,而很多人潛意識里冷暴力并不算家暴。4.2.2受害兒童在家暴后的表現在本次訪談中重點訪問了受害兒童在家暴發生前后的表現差異,從中可以找出家暴對兒童的影響,根據社工的回答作出了以下總結。1、在學習上,受害兒童會出現無故曠課、逃學和學習不集中的問題,導致出勤率偏低學習成績下降,學習積極性變得比以往差;2、在社會生活上,孩子變得自閉,不愿與他人有過多接觸。或者易怒,容易攻擊其他同齡人;5、做噩夢,被焦慮不安的消極情緒困擾著;4、愛撒謊、害怕犯錯。怕受到大人的責罵,總是撒謊來隱瞞自己的錯誤;5、個別孩子會有離家出走的現象,在外結識不良青年沾染上不良的行為習慣,容易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4.2.3社工介入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兒童家暴案件很難被發現,施暴方不配合社工的工,加上受害者年齡小也不懂得正確的求助方式,往往存在漏案的情況。因部分社工的專業知識有限、經驗不足案主也無法對結案的社工產生完全的信任,雙方沒有建立良好的溝通合作關系讓工作進度緩慢。而另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是社區社工人才較緊缺,離職率偏高5研究總結與建議本研究在大量查閱國內外文獻資料后并結合實際調研結果深入探討了家庭暴力對兒童的影響,以下是對問卷調查數據和訪談結果的結論總結以及對社會工作介入的研究建議。5.1研究總結(1)家庭暴力對兒童身體產生傷害孩子在犯錯后,有的父母出于教育批評孩子的目的,對孩子進行肉體懲罰,實則是對孩子進行肉體上的摧殘。在中國的不少家庭中仍然存在“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等既傳統又落后的教育觀念。這樣的“棍棒”教育方法輕則給孩子帶來外在的皮肉傷、重則造成孩子的終身殘疾或直接死亡。(2)家庭暴力對兒童行為造成的影響1、產生攻擊性行為。據研究發現當父母很難控制自己的敵意或不良情緒時,兒童也往往會從父母那里習得同樣的問題[22]。我們都知道兒童正處于對周圍事物十分好奇的探索階段,模仿他人的一言一行是兒童學習與發展的一種重要方式。目睹過家庭暴力或親身經歷過家暴的孩子很有可能通過觀察和學習的方式從父母那里習得這種不良的問題解決方式,選擇以暴制暴從而對他人產生攻擊性行為。2、人際交往障礙。在家暴陰影下成長的孩子,得不到父母足夠的關愛,不懂得如何關心他人,性格敏感自卑、又或者喜歡刻意討好他人等種種原因無法使得他們與別人正常溝通交往,常常陷入渴望與他人接觸和自我封閉的困難選擇之中,親社會行為也隨之減少。3、自我傷害行為。家長的暴力行為還有辱罵會對兒童造成不同程度的精神刺激,產生負罪感甚至厭世,導致自我傷害的行為,比如絕食、自殘、自虐。情節惡劣的兒童虐待案件中,往往會有許多以兒童自殺身亡為后果的例子,從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明家暴與兒童自殺存在因果關系。4、違法犯罪傾向。據相關調查顯示,童年期曾有過創傷經歷的青少年,更加容易受到外界的不良誘惑,會增加其反社會人格發生的幾率。因此有過家暴經歷的兒童一旦沾染上不良的嗜好或者養成不良的行為習慣,就會容易走上歪路觸犯法律法規。(3)家庭暴力對兒童造成的心理問題。在訪談中得知,孩子的學習成績在發生家暴前和發生家暴后出現很大差異。這可能是家暴給孩子帶來了心靈創傷,產生了焦慮情緒,甚至是產生焦慮癥,持續性的焦慮癥狀使注意力持續時間短,影響學習專注力導致成績下降。家暴影響孩子正常人格的發展,長期遭受暴力容易扭曲孩子的正常心態,讓孩子呈現出敏感、自私、自卑、自尊心低等消極情緒,長期處于抑郁狀態及陷入自我否定,容易發展成抑郁癥。這些不良心理狀態都無法使兒童人格得到健全發展。另外家庭暴力還可能會讓兒童患上創傷后應激障礙(PTSD),專家表明兒童和青少年兩類人群在發生重大創傷性事件后更容易患上PTSD綜合征。其特征為侵人性、回避性、情緒麻木和警覺性增高,并伴隨著情緒、認知和自我概念的負面變化REF_Ref4868\r\h[28]。5.2本研究的實踐意義本研究基于光明社區內兒童家暴情況的調查,研究家暴對孩子的影響,提出關于社工介入的建議。希望通過社會工作的介入工作,讓家長能夠采取正確的教育方式對待孩子,社區社工幫助孩子緩解或消除已產生的心理問題,減少不良行為的發生,讓孩子都能在和諧有愛的家庭中生活,在幸福的童年中健康成長。本研究的成果供社會各界有需人士參考,防治家庭暴力有利于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氛圍。5.3本研究的建議在了解光明社區光明社區遭受家暴兒童的概況后,針對該社區社工介入的情況與困難問題,提出以下有效實際的社工介入途徑。1、加強社區內普法教育的宣傳社會工作者們要向社區居民多多宣傳有關反家暴的知識,必要時可以開展普法宣講教育講座,讓普法教育進社區,增強居民們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對兒童要教育他們如何運用法律知識保護自己的權益,提高自我防范家暴意識以及通過哪些合法途徑進行自我保護,讓兒童知法守法以免誤入歧途。社工們要致力于營造良好的法制氛圍才能創造出一個文明和諧的社區生活環境。2、提供支持性服務在兒童家庭暴力事件發生后,社工要根據不同案主的實際家庭情況提供必要及時的支持性服務。社工應為受害兒童提供心理上的治療幫助——可以對兒童進行移情的治療訓練緩解負面情緒的困擾,也可以提供基本的心理疏導,針對心理問題嚴重的案主為他們轉介專業的心理咨詢。針對施暴者,可以運用理性情緒療法糾正其非理性的認知和情緒,幫助他們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緒,從根源上減少暴力的發生。另外社工機構在社區內定期組織小組交流活動,譬如開展父母互助小組交流育兒經驗,互相交換教育孩子的心得,改變根深蒂固的傳統教育觀念;策劃親子互動游戲,改善親子關系,促進良好溝通;帶領孩子參與小組趣味游戲,在玩樂中流露真實情感,同理對方情緒,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發泄自己的不良情緒。3、運用優勢視角幫助案主社工要充分了解到案主本人的愿望和需求,才能激發他的個人潛能,這需要社工挖掘案主的優勢。首先社工需要傾聽受害兒童的故事和成長經歷,從他們口中尋找優勢的發揮點,并讓案主相信并利用這一優勢去解決所陷入的困境,達到助人自助的目的。發現孩子自身的優勢和鼓勵孩子發揮和利用自己的特長能增強孩子的自尊和自信,給予他們面對困難的勇氣。培養專業的社工隊伍處理家庭暴力案例需要運用到法律、兒童教育等的相關知識,所以為了提供更專業的服務我們可以鼓勵一線社工學習民法、訴訟法增強法律素養,同時閱讀兒童教育、兒童心理的書籍增加對孩子的了解。另外還需要督促一線社進行相關的培訓。地方政府部門要重視社工的薪酬待遇狀況,適當提高社工的工作待遇和福利減少專業社工人才的流失率。開通電話求助熱線除了面對面的溝通外,電話溝通不僅不受空間限制,而且還可以接觸到更多的隱藏群體,電話熱線能接收來自受害者或第三者涉及或懷疑家暴個案的舉報、為社區居民提供咨詢服務、化解家庭矛盾等。此外,社工通過教育和勸誡具有家庭暴力傾向的人,及時預防家暴的發生。6、動員多方合作實現資源整合防治家庭暴力和兒童保護需要多方機構共同合作,整合婦聯、學校、醫院、鄉鎮街道、司法機關等資源投入這項工作之中,努力建立多方聯合的干預模式預防和遏止家庭暴力的發生。社工應該尤其重視與學校的協作,學校里的社工和心理咨詢老師同樣能減輕家暴給孩子的創傷。當兒童需要社會救助時及時通知有關的兒童社會組織提供救助或者庇護所。若家庭成員的暴力行為演變成習慣性或經常性的行為時,根據刑法解釋已構成虐待行為,一旦發生情節嚴重的虐待行為時,社工有義務聯系司法機關為受侵害的兒童提供法律援助。5.4本研究的不足之處本文調查對象范圍是以光明社區的兒童為主,但考慮到調查方式是以填寫問卷為主,所以問卷發放對象主要面向具有識字能力的小學生。由于疫情影響不能現場發放問卷,再加上時間較為緊迫,所以在網上僅回收199份電子問卷,導致樣本數量相對較少,但總體上來說樣本還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次對于社工代表的訪談,筆者可能在設計訪談問題時未能明確表達想要獲取哪些信息,而受訪者是依據自己的經驗作出回答,主觀性較強,可能未能提供更加全面和真實的信息。最后筆者認為還需進一步加深研究內容的深度,本文運用的研究方法比較單一,若能運用到更加科學嚴謹的研究方法才能做出更深入的調查研究。參考文獻關穎.家庭暴力對兒童的傷害及其社會干預[J].當代青年研究,2006(05):24-29.張智輝.家暴受虐兒童的社會工作介入-讀《依戀理論與社會工作實踐》之思[J].社會福利(理論版),2015,000(009):11-14.張亞南.個案工作介入兒童遭受家庭暴力問題的實務探索[D].鄭州大學.2017穆莉萍.理性情緒療法在兒童家暴個案工作中的運用[J].法制博覽,2017,(20):43-44.王楚捷.家庭暴力對兒童行為影響相關問題研究[J].湖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8,112(06):90-93.NathanH.Perkins,JohannaE.Barry.Shouldfailuretoprotectlawsincludephysicalandemotionalsiblingviolence?[J].Child&FamilySocialWork,2020,25(1):10-11.李茂強.社會工作在家庭暴力干預中的運用[D].江蘇:蘇州大學,2013.林建軍.家庭暴力的概念界定及其展開[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40(1):8-12.王薇.論"家庭暴力"的法律界定[J].蘭州學刊,2010,(8):109-112.滕蔓.家庭暴力的內涵及其法律特征[J].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01,13(1):46-48.EmmaRoff.Familyviolenceandtheworkplace:RecentdevelopmentsinAustralianlaw.2020,45(1):45-51.崔靜.中國家庭暴力內涵及成因的社會學研究綜述——基于女性受害者的視角[J].科技風,2015,(16):211-212.肖仁輝.家庭暴力的內涵、特征及其防治[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3):85-88.王雪艷.家庭暴力之研究[J].楚天法治,2015,(6):58-58.王禮仁.我國家庭暴力內涵的立法定位與構想——以家庭暴力類型化分析為視角[J].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12,(4):45-51.PostmusJudyL,HogeGretchenL,BreckenridgeJan,Sharp-JeffsNicola,ChungDonna.EconomicAbuseasanInvisibleFormofDomesticViolence:AMulticountryReview.[J].Trauma,violence&abuse,2020,21(2):33-35.GregoryAlison,AraiLisa,MacMillanHarrietL,HowarthEmma,ShawAlison.Children'sexperiencesandneedsinsituationsofdomesticviolence:Asecondaryanalysisofqualitativedatafromadultfriendsandfamilymembersoffemalesurvivors.[J].Health&socialcareinthecommunity,2020,28(2):5-10.StanleyN,MillerP,FosterHR,etal.Children’sexperiencesofdomesticviolence:Developinganintegratedresponsefrompoliceandchildprotectionservices[J].JournalofInterpersonalViolence,2011,26(12):2372-2391.黃保紅,周春燕,黃海,etal.目睹家庭暴力對兒童認知和行為的影響[J].中國學校衛生,2018,39(10):157-161.楊世朝.家庭語言暴力對青少年人格發展的消極影響[J].才智,2019,(26):30-31.李盼盼.淺析家庭暴力對兒童身心發展的影響[J].海峽科技與產業,2017,(7):247-248.熊淑萍.試析家庭暴力對青少年犯罪的影響[J].法制與社會,2013,(15):182-183.DebbieNoble‐Carr,TimMoore,MoragMcArthur.Children'sexperiencesandneedsinrelationtodomesticandfamilyviolence:Findingsfromameta‐synthesis[J].Child&FamilySocialWork,2020,25(1):50-101.SupolMeu,SatyenLata,Ghayour-MinaieMatin,ToumbourouJohnW.EffectsofFamilyViolenceExposureonAdolescentAcademicAchievement:ASystematicReview.[J].Trauma,violence&abuse,2020(12):43-44.TevaInmaculada,Hidalgo-RuzzanteNatalia,Pérez-GarcíaMiguel,Bueso-IzquierdoNatalia.CharacteristicsofChildhoodFamilyViolenceExperiencesinSpanishBatterers.[J].Journalofinterpersonalviolence,2020(36):43-54.菲菲(BOLDBAATARURANGOO).蒙古國家庭暴力對兒童社會化的影響[D].湖南大學.2018楊麗珠,董光恒.依戀對嬰幼兒情緒調節能力發展的影響及其教育啟示[J].學前教育研究,2006(4):5-9.李娜,郭玥,徐漢明.兒童青少年創傷后應激障礙患者的家庭問題研究[J].醫學與哲學,2018,39(16):68-71,77.致謝此論文的完成是離不開大家的鼓勵和支持,首先非常感謝曾賤吉老師從論文選題到撰寫論文給我們本人的悉心指導。從大一到大四曾老師一直是我的任課老師,他學識淵厚、治學嚴謹但又不失幽默,在無形之中深深地影響了我們這批學子。當我得知他成為我的論文導師時,本人感到萬分幸運,希望能盡最大的努力完成本科畢業論文。雖然在論文的不斷修改過程中遇到了當初沒有想到的困難,但多虧了老師孜孜不倦的指導才能讓我順利地邁過一道道坎。同時,我還要非常感謝在本科生涯遇到的所有任教老師,師恩難忘,每一位老師的教導都使我受益終身。這四年中還得到眾多老師的關心支持和幫忙。最后,我要向百忙之中抽時間對本文進行審閱,評議和參與本人論文答辯的各位老師表示感謝。另外,謝謝在問卷的發放和收集過程中幫助過我的同學和朋友,大家無私的幫助讓我感到十分溫暖。最后感謝父母對我精神和物質上的付出,你們的支持和鼓勵讓我順利完成學業,希望以后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來報答他們的養育之恩。在畢業之際我想說,在廣藥大不知不覺度過了四年的美好時光,感慨良多,收獲也頗多,希望母校日后能越辦越好!附錄A關于家庭暴力對兒童的影響的調查問卷您好!由于本人本科畢業論文研究所需,故在光明社區展開此次問卷調查。本問卷共15題,大概需占用您3至5分鐘的時間。非常感謝您抽空填寫本次問卷!注:本問卷的調查對象為光明社區的兒童,各位家長請勿作答!請問您的性別是○男○女請問您所處的家庭屬于以下哪種情況○正常○單親○重組○其他特殊情況您是否目睹過家庭暴力的發生○是○否您認為以下哪些行為屬于家庭暴力?○軀體暴力:如毆打、體罰○語言暴力:辱罵、威脅、恐嚇等○性暴力:如性侵犯○冷暴力:疏于照顧、漠不關心○目睹暴力:親眼看見家庭暴力的發生您是否遭受過家庭暴力(包括身體、心理精神上)○是○否(否請直接跳至第9題)請問對您實施家庭暴力的人是?○生父、母○繼父、母○祖父、母○兄弟姐妹○其他親屬○家庭保姆他(們)施暴的方式?○精神暴力○語言暴力○軀體暴力○冷暴力○性暴力請問您是否經常遭受類似的家庭暴力?○是○否您認為“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理念正確嗎?○正確○不正確10.能否接受以教育之名對孩子進行打罵,造成身體、精神等方面的傷害?○能○不能11.如果您遭遇了家庭暴力會選擇怎樣做?○不告訴他人默默忍受○告訴老師或者家里其他大人○報警○求助鄰居○求助社區社工○其它方式(填空必答)12.您認為社區的社工們能幫助遭受家暴傷害的孩子嗎?○能○不能13.您認為家庭暴力對兒童有哪些不利影響○產生攻擊性行為○影響正常人格的發展○社交障礙○有違法犯罪傾向○導致個體自殺自殘自虐○產生抑郁癥躁郁癥焦慮癥等問題○身體殘疾○其他(請補充)14.您認為發生家庭暴力的原因是?○家庭經濟壓力大○家庭矛盾拿孩子出氣○施暴人精神或心理出現問題○施暴人存在酗酒、賭博或者吸毒等惡習○不正確的教育方式○父母情感出現問題(如出現外遇情況)○其他15.您認為自己以后會有家庭暴力的傾向嗎?○會○不會○不確定

畢業設計項目選題與定位1.畢業設計項目選題的類型與原則畢業設計項目應該是對完整的大學專業學習的系統總結,是一項系統的設計課題。所以畢業設計項目的選題非常重要。選題要能充分體現出學生的專業設計能力和水平,但是更要強調選題的創新性與實戰性,因為畢業設計是大學生以自己的設計作業向社會企業匯報的最終成果,同時也是從一名大學生向職業設計師角色轉變的關鍵過程,對教與學雙方都是一次挑戰。畢業設計項目具有現實的針對性,為設計實踐和就業競爭服務。畢業設計項目涉及的范圍比較廣,有多種類型,如實戰課題、概念課題、模擬課題等,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結合發展方向進行選擇。其難易程度以學生在規定時間內經努力可以完成為宜。為此,畢業設計項目選題可以制定以下原則:(1)選題必須符合本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和教學要求,使學生得到全面綜合訓練。(2)選題體現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要以社會與企業的實際設計項目為主,有利于增加學生的實際設計能力和就業競爭力。(3)選題應該體現創新精神和原創設計,符合地方經濟產業的需求,如體現區域特色產業的設計需求,為地方企業經濟服務,體現設計的可行性、適用性,體現對設計成果的生產和轉換,體現國際與國內設計專業的最新發展動態與趨勢等。有利于畢業設計項目的可實現性,爭取社會企業在設計經費和設計制造方面的支持。(4)選題應有利于大學生綜合運用多學科的理論知識和技能,全面反映學生的知識、素質和能力,鼓勵跨專業、跨學科地進行系統的設計項目(不同子課題)的合作,培養團隊工作與合作精神。(5)選題分配原則上應該一人一題,獨立完成,若多人同做一個系統課題,每位同學均要完成一個獨立的子課題,設計內容應各有側重,以保證每位學生都得到全面的訓練,達到畢業設計的教學目標。2.畢業設計項目的設計定位(1)設計定位的意義在完成畢業設計調研報告和確定畢業設計選題后,根據調研的結果對設計項目的方向進行定位,對大量的信息與資料進行科學地分析和深入地研究,畢業設計調研的主題范圍相對較大,如何確定設計的主題定位與設計元素的提煉是非常重要的。-個成功的設計一定要尋找到設計創新的突破口,發現出獨特的設計元素,而這種創新突破與設計元素實際。上就是通過市場的調研分析結果而得出的。(2)設計定位的方法畢業設計項目的定位方法,指導教師應該根據每一位畢業生的個性與愛好、知識結構與專業水平、未來就業崗位與企業設計需求去幫助學生進行設計定位。應該從新產品的開發與設計的工作程序與流程進行設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