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必修一(十篇)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必修一篇1
1、天體的類別: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衛星、星際空間的氣體、塵埃等。
2、天體系統的'層次:總星系——銀河系(銀河外星系)——太陽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徵分類:類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遠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遠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晝夜更替。
(2)無大氣,故月球表面晝夜的溫差大,隕石坑多,無聲音、無風,
(3)月球表面有山脈、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穩定的光照條件、安全的宇宙環境、適宜的大氣和溫度、液態水。
6、太陽外部結構及其相應的太陽活動: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陽風)。
7、太陽活動--黑子(標志)、耀斑(最激烈),太陽黑子的變化周期11年。
8.太陽活動的影響:黑子--影響氣候,耀斑--電離層--無線電通訊,帶電粒子流――磁場――磁暴
9、太陽輻射的影響:①維持地表溫度,促進地球上水、大氣、生物活動和變化的主要動力。
②太陽能是我們日常所用能源。
10.自轉方向:自西向東,北極上空俯視呈逆時針方向、南極上空俯視呈順時針方向
速度:①線速度(由赤道向兩極遞減至0)②角速度(除兩極為0外,各地相等)
周期:①恒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②太陽日(24時,晝夜更替周)
意義:①晝夜更替②不同經度不同的地方時③水準運動物體的偏移(北右南左)
11、晨昏線:沿自轉方向,黑夜向白天過渡為晨線,白天向黑夜過渡為昏線(晨昏線上太陽高度角為0度)。
12、晨昏線與經線:晨昏線與經線重合-----春秋分;晨昏線與經線交角最大----夏至、冬至
13、時間計算:所求時間=已知時間±區時差+途中時間
14、時區=經度/15°(若不整除,則四舍五入)區時差=時區差
15、世界時:以本初子午線(0°)時間為標準時,也稱為格林尼治時間,也是零時區的區時。
16、日期分割:零點經線往東至日界線(180°)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線為“昨天”。
17、日界線:自西向東越過日界線(不完全經過180°經線)日期減一天,自東向西越過日期加一天。
18、衛星發射基地的區位選擇:
自然因素(①氣象條件需要天氣晴朗②地球自轉的初速度:取決於緯度和地勢③地形平坦開闊);
人文因素(地廣人稀,交通便利,符合國防安全需要)。
①太原:技術力量強;②酒泉:大陸性氣候,晴天多;③西昌緯度低,發射初速度大;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必修一篇2
②沉積巖(巖石在外力的風化、侵蝕、搬運、堆積、固結成巖作用下形成)③變質巖(變質作用)。從巖漿到形成各種巖石,三大類巖石可以相互轉化,又到新巖漿的產生,這一運動變化過程,構成了地殼物質循環。
:
(和斷層(地壘和地塹)。
(、堆積地貌(沖積扇、沖積平原和三角洲);風蝕地貌(風蝕洼地、蘑菇)、風積地貌(沙丘)。
、大氣削弱、地面增溫、地面輻射(長波)、大氣增溫、大氣輻射(長波)、大氣逆輻射(保溫作用)
(1)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①吸收作用:具有選擇性,臭氧吸收紫外線,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紅外線。對可見光吸收的很少。②反射作用:云層和顆粒較大的塵埃。云層的反射作用最顯著。③散射作用:空氣分子或微小塵埃,使一部分太陽輻射不能到達地面。
(,把部分熱量歸還給地面,云層越厚大氣逆輻射越強。
,6個風帶。
(1)低緯度環流:
①赤道低壓帶:因為熱力作用形成,氣流輻合上升,易成云致雨,形成多雨帶。常年受其控制形成熱帶雨林氣候(亞馬孫平原、剛果盆地、東南亞的馬來群島)
②副熱帶高壓帶:因為動力作用而形成,氣流在,常年受其控制的地區形成熱帶沙漠氣候(北非的撒哈拉水沙漠、西亞的沙漠、北美美國西部的沙漠、南美智利、秘魯西部的沙漠、澳大利亞大沙漠)
③信風帶:由副高吹向赤道低壓的氣流,在北半球右偏成東北信風,在南半球左偏成東南信風。
(2)中緯度環流:
④副極地低壓帶:由來自低緯的暖氣流與來自高緯的冷氣流相遇運動上升而形成。形成溫帶多雨帶。
⑤中緯西風帶:由副高吹向副極地低壓帶的氣流,在北半球右偏成西南風,在南半球左偏成西北風,習慣上叫西風,受其常年控制的地區,在大陸西岸形成溫帶海洋性氣候。(歐洲西部、北美西部如加拿大的溫哥華附近、南美南端的安第斯山西側、澳大利亞南端及塔斯馬尼亞島、新西蘭等)
(3)高緯環流:
⑥極地高壓帶:因為熱力作用而形成,冷空氣下沉,形成少雨帶。不過極地因為氣溫低,蒸發更少,所以極地屬于降水量大于蒸發量的地區,為濕潤地區。⑦極地東風帶:由極地高壓帶吹向副極地低壓帶的氣流,在地轉偏向力作用下,北半球右偏成東北風,南半球左偏成東南風。
(4)氣壓帶和風帶的移動:△移動的原因: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而動。△移動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熱帶沙漠氣候(副熱帶高氣壓帶)、溫帶海洋性氣候(中緯西風帶)。
(、地中海氣候(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冬季受中緯西風帶控制)。
、氣旋(低壓)和反氣旋(高壓)、鋒面氣旋。氣旋是低壓,低壓系統在實際大氣中常會出現沿中心向一定方向延伸出的低壓槽,在低壓槽上形成了鋒面系統。鋒面與氣旋是一個整體(高壓系統是沒有的)。
7、水循環
(、陸地循環(水量很少)、海洋循環(水量最大)
(降水、水汽輸送、地表徑流、地下徑流、下滲、植物蒸騰
(更新,使水資源得以再生;塑造地表形態;聯系四大圈層。
8、洋流:
(密度流、補償流;按性質分暖流和寒流。
(,南半球逆時針方向流動(與南半球反氣旋方向一致)。△中高緯度(主要指北半球)以副極地為中心的大洋環流。△南半球西風漂流,世界最強大的寒流。△北印度洋的季風洋流夏季由西向東流,冬季由東向西流(夏順冬逆)。
(;寒流起到降溫、減濕作用(澳大利亞西海岸的維多利亞沙漠、秘魯太平洋沿岸的阿塔卡馬沙漠的形成都與沿岸的西澳大利亞寒流和秘魯寒流有關)
②對海洋生物的影響漁場的分布:寒暖流交匯處,給魚類帶來了豐富多樣的餌料。
△北海道漁場日本暖流與千島寒流的交匯處。△紐芬蘭漁場拉布拉多寒流與墨西哥灣暖流的交匯處。△北海漁場北大西洋暖流與高緯南下的冷海水交匯形成。△秘魯漁場上升補償流使深層海水上泛,帶來深海的硅酸鹽類,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浮游生物又是魚類的餌料。
③對海洋污染的影響:有利于污染物的擴散,加快凈化速度;但也使污染物的范圍擴大。
④對海洋運輸事業的影響:順流航行速度快;逆流航行速度慢。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必修一篇3
一、主要交通運輸方式
1、鐵路運輸:運量大,速度快,運費較低,愛自然因素影響較小,連續性較好,但造價高,占地廣,耗費金屬材料多。適宜大量、遠距離運輸。
2、公路運輸:機動靈活,對自然條件適應范圍廣,周轉快,裝卸方便,但運量小,成本較高,運費較貴。適宜小量、近距離運輸。
3、水運(包括河運和海運):運量大,成本低,但速度最慢靈活性和連續性差,受自然條件影響大。適宜大量、遠距離運輸。
4、航空運輸:速度最快,但投資大,運量小,運費最高。適宜運輸急需,貴重且運量不大的物品。
5、管道運輸:損耗小,連續性好,運量大,但投資大,靈活性差。適宜氣態和液態運輸。
二、交通運輸布局
1、主要區位因素:經濟因素;自然因素(地形、河流、自然災害等);技術因素。
2、區位因素變化:過去自然因素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隨著科技進步,經濟因素越來越重要。
3、上海港的主要區位因素:
①水域條件(航行條件,停泊條件),
②陸域條件(筑港條件,腹地條件,以城市為依托)。
4、機場建設:
①要有平坦開闊、坡度適當的地形,以保證排水;
②要有良好的地質條件,以保證地基穩定;
③要避開低濕地區;
④與城市保持適當距離:用地廣、城市有煙幕等。
5、鐵路建設:
①區位因素:合理布局交通網;促進沿線經濟發展;促進地區穩定繁榮;先進科技是保障。
②意義:促進工業生產;加速區域開發;加強工農業城鄉聯系;促進文化科技交流;促進民族融合與交流;有利于政治統一、國家安全,鞏固邊防等。
6、公路的選線原則:
①平原地區:少占好地,避開沼澤地,處理好與農田水利設施和城鎮發展的關系。
②山區:在陡坡上成“之”字形彎曲,山谷中的道路應避開陡坡。充分利用自然條件,避開地形、地質、水文條件復雜的地段。
★線路的總體走向決定于經濟因素,而某一段的具體走向可能取決于地形、地質或技術條件。
三、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的變化對聚落和商業網點的影響
1、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的變化對聚落的影響
(1)交通運輸與聚落的形成:交通便利的地方有利于開展商貿活動,通常會形成較大的居民點。
(2)交通運輸與聚落空間布局
①運輸方式對聚落空間布局的影響:南方以水路交通為主,聚落臨水布局;北方以陸路交通為主,聚落多靠近大路等交通要道。
②不同環境對聚落空間布局的影響:北方地勢平坦開闊,聚落多呈團塊狀,形態比較規則,道路呈棋盤式。南方河流密集的平原地區,聚落沿河流、鐵路、公路分布,布局形態呈帶狀。
(3)交通運輸與城鎮分布:河流航運的起點、終點、與其他交通線的交點處常形成城鎮。
(4)交通方式和布局的變化對聚落的影響:如運河航運地位的變化與揚州的興衰、城市中心的遷移。
2、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的變化對商業網點的影響
(1)交通運輸對商業網點的影響:交通便捷,有利于人流和物流的集散。
(2)交通運輸和布局的變化對商業網點的影響
★隨著高速公路的發展,許多商業集聚在高速公路和城市結合部。
★隨著交通運輸和現代物流業發展,在城市邊緣交通便利處出現各種類型的專業化市場、大型超市等。
★隨著城市交通的改善,人們出行范圍擴大,一些多功能的大型購物休閑中心誕生。
★電子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網上購物、電子商務、無人售貨等得到發展。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必修一篇4
高中地理必修一的知識點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主要內容:
1.地球的結構:地球由大氣圈、巖石圈、水圈和生物圈等圈層構成。地球內部有固態的地核、液態的地幔和氣態的外核。
2.地殼的運動:地球的陸地和海洋表面在不斷運動,主要是由于地球內部的熔融物質不斷上升并冷卻凝固,形成地殼。這種運動被稱為地質運動或地殼運動。
3.地震和火山:地震是由于地殼運動引起的,地球內部的熔融物質突然沖破地殼,形成火山,噴發出巖漿和熔巖。
4.地球的圈層結構:地球內部由地核、地幔和地殼組成。地殼上方是液態的外核,最外層是磁層,由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和巖石圈等圈層構成。
5.大氣層:地球的大氣層由空氣組成,分為對流層、平流層和高層大氣。對流層是地球表面到17千米之間的層,平流層在17-50千米之間,高層大氣在50-100千米之間。
6.氣候的形成:氣候的形成是由于太陽輻射、大氣環流、海陸分布、地形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7.水循環:水循環是指地球上水循環的過程,包括蒸發、凝結、降水、地表徑流和地下滲透等過程。
8.自然環境的破壞:過度開發、污染和氣候變化等都會對自然環境造成破壞,導致生態系統失衡。
9.資源利用的可持續性:可持續性是指人類在利用資源時,不超出資源的再生能力,保持生態平衡。
10.地理信息技術:地理信息技術包括遙感、遙測、地理信息系統等,可以實現對地理信息的實時監測和數據分析。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必修一篇5
1、人口增長的總趨勢:上升趨勢;人口變化的根本原因:生產力水平。
2、人口的自然增長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決定的。
3、人口增長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三個指標構成。
4、人口增長不平衡:
發達地區:人口增長速度慢,自然增長率水平低,人口增長穩定甚至出現負增長。(俄羅斯、德國、日本)
欠發達地區:人口增長速度快,自然增長率水平高。(中國、巴基斯坦、幾日利亞)
5、二戰后,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許多發展中國家,由于政治上的獨立,民族經濟的發展,醫療衛生事業的進步,人口死亡率下降,因而人口增長很快。
6、三種人口增長模式:
①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
②傳統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長率;
③現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中國:20世紀70年代:計劃生育到目前,我國已基本完成由傳統型向現代型過渡)
7、人口遷移:一段時間內人的居住地在國際或本國范圍內發生改變。
①分類:國際遷移和國內遷移;
②具備條件:Ⅰ改變常住居住地;Ⅱ改變居住地達到一定的時間;Ⅲ跨越一定的行政條件。
③影響因素:
⑴自然環境因素:氣候、淡水、土壤、礦產資源、自然災害;
⑵經濟因素:經濟發展、交通和通信(主導因素)
⑶政治因素和社會因素:國家政策、社會變革、戰爭和宗教、文化教育、婚姻家庭。
8、二戰前后國際人口遷移:
⑴二戰前:
①原因:殖民主義擴張、資本主義發展、地理大發現、新航線開辟;
②特點:
⒈從舊大陸到新大陸;
⒉從已知開發國家到未開發地區。
⑵二戰后:
①原因:各國、各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
②特點:
⒈從欠發達地區到發達地區;
⒉定居移民減少,流動工人增加。
9、中國新中國成立以來的人口遷移:
⑴20世紀80年代中期前:
①原因:
⒈計劃經濟體制;
⒉嚴格的戶籍管理制度;
②特點: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
③方向:
⒈國家從東部城市抽調各種人員支援西部、內地和邊疆地區的建設;
⒉從東部人口稠密區遷往西北和東北地廣人稀的地區。
⑵20世紀80年代中期后:
①原因:改革開放政策;
②特點:自發遷移、民工流動;
③方向:
⒈內地到沿海;
⒉山區到平原;
⒊由經濟欠發達地區到發達地區。
10、人口遷移對遷入地和遷出地的影響:
⑴遷入地:
①有利影響:
⒈為遷入地提供大量廉價的勞動力;
⒉促進遷入地商品流通和經濟的發展;
⒊促進遷入地第三產業的發展。
②不利影響:大量人口遷入,增加了公共設施的負擔和城市的管理難度。
尤其在住房、交通、衛生、教育、城市環境方面產生巨大壓力。
⑵遷出地:
①有利影響:
⒈加強了遷出地與外界社會的經濟、科技、文化等聯系,有利于社會經濟的發展;
⒉人口遷出可緩解當地人地矛盾;
⒊可以更好地開發利用土地資源。
②不利影響:人口遷出導致當地人才外流,勞動力不足,從而影響遷出地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必修一篇6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一、地球與地球儀
1.地球的赤道半徑與地球的極半徑:
_赤道半徑約為6378.137公里。
_極半徑約為6356.752公里。
_地球的平均半徑約為6371公里。
2.地球的自轉與公轉:
_自轉周期為23小時56分,導致晝夜更替。
_公轉周期為365.25天,導致四季更替。
二、經緯網及其應用
1.經緯度的定義:
_經度:測量地球上東西方向的弧度。
_緯度:測量地球上南北方向的弧度。
2.經緯網的應用:
_確定地球上點的位置:例如,北京位于東經116°,北緯40°。
_航行方向和距離:例如,從廣州到上海,沿東經120°航行,距離約為1300公里。
三、地球的運動
1.自轉產生晝夜更替:由于地球自轉,產生了晝夜的交替,一個晝夜交替的周期稱為一個太陽日,長度約為24小時。
2.公轉產生四季變化:地球圍繞太陽的公轉產生了四季的變化。四季變化與地球的傾角(黃赤交角)和公轉速度有關。
3.晝夜長短的變化:由于地球的自轉和公轉,晝夜長短會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變化。夏季白天長,夜晚短;冬季白天短,夜晚長。
4.日出日落的時間變化:日出時間最早在每年的6月21日左右(夏至),最晚在每年的12月21日左右(冬至)。日落時間與日出時間的關系類似。
5.地球自轉的速度:地球自轉的速度并不是均勻的,在赤道上的自轉速度最快,而在兩極的自轉速度最慢。此外,地球的自轉速度還會受到月球和太陽引力的影響而發生變化。
6.地球公轉的速度:地球公轉的速度也是變化的,在近日點時公轉速度最快,而在遠日點時公轉速度最慢。此外,地球公轉速度還會受到其他天體的引力影響而發生變化。
7.恒星日與太陽日:恒星日是地球自轉的真正周期,太陽日是晝夜交替的周期。太陽日的長度略大于恒星日的長度,這是由于地球在自轉的同時還在繞太陽公轉。
8.極晝與極夜:極晝和極夜是由于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導致的天文現象。在極圈內,會出現連續24小時的白晝或黑夜。極晝和極夜的持續時間會隨著緯度的變化而變化。
9.天文現象與日月食:日月食是天文現象之一,當月球運行到地球與太陽之間時,月球擋住太陽光,導致部分地區出現日食或月食的現象。日食只可能發生在農歷初一前后,月食只可能發生在農歷十五前后。
10.大氣圈與水圈:大氣圈和水圈是地球的兩個重要圈層。大氣圈由多種氣體組成,包括氧氣、氮氣等;水圈則包括海洋、湖泊、河流等多種水體。這兩個圈層對地球的氣候、生態系統和人類生活等方面都有重要影響。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必修一篇7
⑴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產業結構調整:①第二產業所占比重不斷下降,第三產業所占比重不斷上升;②工業內部,勞動力和資源密集型產業所占比重不斷下降,技術、知識密集型產業所占比重不斷上升。
⑵國家的對外開放政策:最先改革開放的地區,給予許多優惠政策,使珠江三角洲地區優先于其他地區吸引外資。
⑶良好的區位條件:位于我國南部沿海,毗鄰港澳,靠近東南亞;發揮勞動力豐富、地價低廉的優勢,就近接受港澳產業的擴散,利用港澳貿易渠道,大量出口商品。
⑷全國最大的僑鄉之一。
⑴工業化的推進:①第一階段:1979—1990年,勞動密集型產業成為這一階段的主導產業。②第二階段:1990年以后,高技術產業產業逐漸取代勞動密集型產業而成為主導產業。
⑴產業升級面臨困境(與長三角相比產業基礎、科技實力、人才隊伍和市場腹地都處于劣勢)——產業結構調整:重工業和機械制造業不發達,以產業基礎較好的廣州市為基地,發展汽車、鋼鐵、石化、造船等原材料工業與裝備制造業,以此推動產業升級。
⑵城市建設相對落后(城市規劃建設管理落后,缺少分工合作)——構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構建以廣州、深圳、香港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⑶生態環境問題日趨嚴重(酸雨、水質型缺水、噪聲等)——加強規劃與管理。
⑷“城中村”:城市郊區出現的已經轉變為以從事工商業為主的村落。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必修一篇8
B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和農產品保鮮、冷藏等技術的發展,使市場對農業區位的影響在地域上大為擴展(世界大市場的形成——農業在世界范圍內形成了區域專業化生產)
如美國東南部花、菜基地供應東北部工業基地;
我國北方冬季從南方大量調進蔬菜;
荷蘭鮮花裝點世界許多大城市;
美、加、澳、法等成為世界主要商品糧生產國;
水稻種植業中國秦淮以南東亞的亞熱帶季風區;南亞的熱帶季風區;東南亞的熱帶雨林區勞動密集型自給農業
人多地少,小農經營;單產高,商品率低;機械化水平低,田地規模小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平低
大牧場放牧業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美、澳、新西蘭、阿根廷、南非密集農業商品農業
地廣人稀,大規模機械化經營;優良的天然牧場交通便利,促進了商品化經營廣闊的市場需求
商品谷物農業美國中央大平原美、加、阿根廷、澳、俄、烏克蘭商品農業種植業密集農業
優越的自然條件: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氣候溫和便利的交通運輸;地廣人稀;高度發達的工業:為農業生產提供現代化農業機械、電力、化肥、農藥先進農業科技
混合農業澳大利亞的墨累-達令盆地(背風坡;灌溉成為農牧業發展的限制性條件;東水西調)歐洲、北美、南非、澳、新西蘭商品農業密集農業
良性農業生態系統有效利用時間安排農事活動農業生產有較大的靈活性和對市場的適應性;大規模機械化家庭農場市場廣大交通便利
主導因素影響工業區位選擇:
原料指向型工業制糖、水產品加工、水果加工、罐頭廠所需原料豐富地區;原料不便運輸
市場指向型工業瓶裝飲料、家具制造、印刷接近產品消費地區;產品不便運輸
廉價勞動力指向型工業普通服裝、電子裝配、包帶、制傘、制鞋擁有大量廉價勞動力地區
技術指向型工業集成電路、航天、航空、精密儀表高等教育和科技發達地區
由于社會生產力發展和科學技術等方面的發展,區位因素發展變化如下:
例:本地勞動力素質往往成為吸引外資,尤其是吸引大型跨國公司的重要因素之一
環境保護的影響:
原則:大氣污染企業應在居民區的下風向;或最小風頻上風向;與盛行風垂直的兩郊外
B新小批量定制產品的生產:協作工廠集聚并接近市場,及時反饋信息形成新興工業區
發展特點:
農產品加工為主的工業地域:發育程度低;工業發展潛力小,面積小;如糕點廠、糖果廠等
按主導區位因素分類原料、動力、廉價勞力指向型技術指向型、市場指向型
共性:大河沖積平原;農業文明發達;但古代城市發展不穩定,自然經濟始終占統治地位
平原是城市發育的理想環境;巴西城市多分布在巴西高原上;我國汾河、渭河谷地城市分布
氣候:
世界城市主要分布在氣溫適中的中低緯度地帶,且該地帶的沿海地區城市一般密于內陸地區
河流:
江西贛州——水運起點或終點;
宜賓——長江與岷江匯合處;重慶——長江與嘉陵江匯合處;武漢——長江與漢江匯合處
煤礦城市:英伯明翰和曼徹斯特、美匹茲堡、我國大同、鶴崗、撫順、開灤
軍事、宗教等對于現代城市區位的影響很弱;
新的因素出現:日本筑波科學城;中國張家界旅游城市;深圳經濟特區的政策因素等
城市化和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城市化和經濟發展水平不相適應
建立衛星城,開發新區如上海浦東新區,北京周邊14個衛星城華盛頓等政治與經濟職能分開的首都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條件保護和治理城市環境治理污染加強綠化建設
人類活動地域聯系的主要方式(交通運輸、通信、商業貿易、金融等)及其作用
鐵路運量大、速度快、運費低、連續性好占地多、造價高、短途運輸成本高當代最重要的運輸方式之一
公路機動靈活、周轉速度快、裝卸方便、適應性強運量小、耗能多、成本高、運費較貴發展最快、應用最廣、地位日趨重要
水路運量大、投資少、成本低速度慢、靈活性和連續性差,受水文和氣象條件影響大歷史最悠久
航空速度快、運輸效率高運量小、能耗大、運費高、設備投資大、技術要求嚴格最快捷的現代化運輸方式
管道連續性強、損耗小、安全方便、運量很大鋪設專門管道,設備投資大,靈活性差運具與線路合二為一
郵電通信——聯絡和協調社會的作用;社會的“神經系統”
郵政通信—
電信通信—
商業——專門從事商品收購、銷售、調運和儲存的行業;廣義商業包括服務業
金融——貨幣作為媒介的商品交換,進行資金借貸、有價證券交易等活動
A鐵路線:
以京九線為例——合理布局交通網、促進沿線經濟發展、有先進的科技作保證
B公路線: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條件,避開地形、地質、水文條件復雜的地段
國道——國家干線公路,路線基本方向以直達運輸為主,并適當照顧沿線重要經濟點,盡量縮短線路長度來省時
省道等地方性公路——以滿足地方經濟發展和居民需要為主,可通過當地居民點、車站等
B三角洲地貌平坦,設備建筑有利方便;
一種運輸方式的線與點交織組成單一運輸網;
二種以上組成綜合運輸網;
不同地域的綜合網等級不同,不同運輸網在不同地域中地位不同;
交通運輸點、線、面緊密結合;
行人和車輛流動方向和數量有一定變化規律;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必修一篇9
①概念:企業將產品生產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產地轉移到其他地區的現象。
⑵影響產業轉移的因素:
①勞動力因素:具有充足、高素質且價格較低廉的勞動力資源的國家或地區,往往成為產業轉移的目的地。②內部交易成本因素:發展中國家為了吸引發達國家的投資,首先要改善投資環境以減少企業生產的內部交易成本。③市場因素;④其他:國際經濟形勢變化、國家政策調整、地價昂貴、環境污染
⑴促進區域產業結構調整:①發達國家使國內的生產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導產業;②發展中國家縮短產業升級時間,加快工業化進程。
⑵促進區域產業分工與合作:不同經濟水平的國家發展不同階段的產業①發展中國家發展處于成熟期或衰退期的產業;發展中國家占據利潤低的加工環節。②發達國家發展處于開發期或增長期的產業;發達國家占據利潤高的設計和營銷環節。
⑶改變了區域地理環境:產業轉移伴隨著污染轉移和擴散,發展中國家應注意產業轉移對環境的負面影響。
⑷改變勞動力就業的空間分布:①發達國家產業轉移常常引起失業人口增加,如日本;②發展中國家接受產業轉移有助于緩解就業壓力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必修一篇10
海洋是一個大氣的海洋,氣候是一個高低不平,氣候比海洋更低的氣候,海洋是一個海洋生物體,是海洋生物的總生物,海洋的水性也有很多種,我們可以通過海洋的地形和海洋的氣候來看一下海洋的地形和氣候,在海洋中的地圖上可以看出海洋的位置和大氣的氣候。
2、海洋地層:
海陸相間的氣候是比較復雜的,海水也是比較干凈的,因此海水不受海洋的影響,海洋的氣候也有很多的變化,我們可以通過海水的變化來判斷,海洋地質是怎樣樣的,我們可以通過海底的海水流量來判斷海水的氣溫的變化,在海洋中的水性和大氣的氣候也有關系。
3、海底生物的分布:
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學校教職工合同范本
- 2024年節能型泵及環保用泵項目資金申請報告代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公寓租賃合同
- 2025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土地征收補償協議
- 2024年電子涂料項目資金申請報告代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4年表面處理機械項目投資申請報告代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短期用工合同范本 管理資料
- 2025企業間借款合同法律關系
- 2025煤炭采購合同范本
- 2025成都房屋租賃合同范本AA
- 設備檔案模板
- 民營醫院發展模式
- 預防打架主題班會
- 澳洲外賣行業現狀分析
- 銀行社保卡營銷計劃書
- 初中女生防侵安全知識講座
- NB-T 47013.15-2021 承壓設備無損檢測 第15部分:相控陣超聲檢測
- 小學生預防傳染病主題班會
- 第六章 證據規則
- 血友病特點和常見治療方式宣教
- 數學建模數學實驗插值及案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