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彼得沃克與伯納特公園案例分析_第1頁
(完整版)彼得沃克與伯納特公園案例分析_第2頁
(完整版)彼得沃克與伯納特公園案例分析_第3頁
(完整版)彼得沃克與伯納特公園案例分析_第4頁
(完整版)彼得沃克與伯納特公園案例分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建筑藝術設計

李華唱qq571906589伯納特公園彼得?沃克

幾何與園林的對話———極簡注意的倡導者設計思想及愛好

極簡主義(Minimalist),又稱最低限度藝術,它是在早期結構主義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一種藝術門類。最初在20世紀60年代,它主要通過一些繪畫和雕塑作品得以表現(xiàn)。很快,極簡主義藝術就被彼得·沃克(PeterWalker)、瑪薩·舒瓦茨(MarthaSchwartz)等先鋒園林設計師運用到他們的設計作品中去,并在當時社會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和爭議。彼得沃克將極簡主義解釋為:物即其本身。(Theobjectisthethingitself)。我們一貫秉承的原則是把景觀設計當成一門藝術,如同繪畫和雕塑。所有的設計首先要滿足功能的需要。即使在最具藝術氣息的設計中還是要秉承功能第一的理念,然后才是實現(xiàn)它的形式。古典極簡主義的體現(xiàn)

1932年

出生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帕薩德納市(Pasadena)。

1955年

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獲得景觀設計學學士學位。上學期間,他曾經在當時著名的設計師勞倫斯·海爾普林的事務所工作過一段時間。這一切為他今后的成就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956年

在伊利諾斯大學進行景觀設計學研究生課程的學習。

1957年

獲哈佛大學設計研究生院(GSD)景觀設計學碩士學位,并獲得美國景觀設計專業(yè)優(yōu)秀學生獎——魏登曼獎。同年與哈佛大學設計研究生院佐佐木英夫教授(HideoSasaki1919-2000)共同創(chuàng)立了SWA(SasakiWalkerAssociates)景觀設計事務所,其逐漸發(fā)展壯大,后成為美國當代最著名的景觀設計公司之一。

1958-1959年

哈佛大學設計研究生院景觀設計系講師。

1959年

麻省理工學院訪問學者。

1973-1983年

擔任SWA集團暑期學校主任。

1976-1991年

哈佛大學設計研究生院副教授,教授景觀設計課程。

1977—1978年

任哈佛大學設計研究生院城市設計專業(yè)代理主任。

1978-1981年

任哈佛大學設計研究生院景觀設計系主任

個人經歷著名設計項目柏林索尼中心

1983年

于加利福尼亞州伯克利市成立了彼得·沃克合伙人景觀設計事務所(PeterWalkerandPartners,簡稱PWP),標志其設計風格趨于成熟。

1988年-1991年

擔任美國《景觀設計》雜志編輯委員會委員。

1992年

出任哈佛大學設計研究生院CharlesEliot主席

1997-1999年

擔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景觀設計系主任

2004年

PWP設計的納什雕塑中心和Saitama天空森林廣場兩項目獲得了美國景觀設計師協(xié)會專業(yè)大獎。

2007年

PWP贏得2007年景觀設計單元的國家設計獎(NationalDesignAwardforLandscapeDesign)

伯納特公園哈佛大學譚納噴泉哈佛大學唐納噴泉

柏林索尼中心

德國勒沃庫森拜耳制藥公司總部

美國波特蘭公園和杰米森廣場

日本幕張IBM公司大樓庭園日本播磨科學花園城

美國德克薩斯州雕塑中心

日本歐亞瑪市歐亞瑪培訓中心

日本埼玉廣場

丸龜火車站加利福尼亞州赫爾曼米勒公司庭園

伯納特公園伯納特公園(BURNETT

PARK

)彼得·沃克(PeterWalker)

伯奈特公園為一方形的城市公園,主要采用草坪、季節(jié)性植物和小樹林作為設計素材,中間還鋪設了許多花崗巖小路。它以一個大大的噴泉為主要設計特色,旁邊還擺放了許多雕塑大師的青銅雕塑作品。該公園設計曾獲得了ASLA波士頓杰出設計獎。實例分析伯納特公園項目背景周邊環(huán)境整體設計功能分區(qū)人流分析構圖照明鋪裝色彩水體設計項目背景:與商業(yè)區(qū)相鄰,為商業(yè)區(qū)的主環(huán)境入口周邊環(huán)境:1983年,彼得沃克受委托重新設計德克薩斯州沃斯堡的伯納特公園。公園已有60多年的歷史…年久失修,但植物保存完好。整體設計:三個幾何水平層疊加形成網(wǎng)格限定了一個平面或立體形式。表現(xiàn)工業(yè)系統(tǒng)的冷漠總體——平面圖513246271花崗巖步道2水池3馬蒂斯“背”浮雕4灌木種植壇5辦公樓6草坪7廣場總體——景觀節(jié)點516324123456112121321321121213213214321432154321654321總體——立面圖南立面西立面北立面北立面北立面北立面功能分區(qū):公共活場主入口活動區(qū)私密休息區(qū)主入口有標志性雕塑墻道路系統(tǒng)與復雜的人流給了彼得沃克設計靈感,所以他將橫線、直線、45度斜線伯納特公園周圍的環(huán)境十分復雜,怎樣在這個繁華的商業(yè)中心創(chuàng)造出一片流連忘返的綠洲呢?人流分析:次要人流分布主要人流分布構圖:步道構成矩形和成對角線的網(wǎng)格。最高層是稍許高出地面的粉紅色花崗巖步道。下陷的草地成了場地的基底,最底層是拼接的水池。道路在公園平面上形成了一張網(wǎng),把影子投射到下一層的綠色草地上。下陷的草地成了場地的基底,同相互交叉的花崗巖步道構成不斷變化的圖案。堅硬與柔和,素凈與繁茂,正統(tǒng)與鄉(xiāng)土之間的對比又被最低的第三層所強化。三個幾何水平層:照明:

公園的照明分為三部分:分散的花崗石小路間的正方形地燈、安裝在樹木間的燈光和豎立在長方形水池里的一系列5英尺高的水管。這些水管是小型噴泉,其中安裝的光纖使得噴泉在夜晚看起來就像燭光一樣……豎向照明層面鋪裝:粉紅色花崗巖貼釉面磚水池色彩搭配協(xié)調色彩:

日景:紅粉色的花崗巖步道,綠瑩瑩的草地,配上一池碧水,斑駁的陰影,隨時間不斷變化,交相輝映,十分美麗。夜景:皎潔月光下,晶瑩的水波,光纖燈,如同燭光,柔和美好……水體設計:底層是一系列的正方形水池。它們一個接一個地排列起來形成一個大長方形。這種形成同草地和花崗巖各個部分相連接,為人們對這個多層構圖的了解和認識提供了對比物。

彼得·沃克的作品注重人與環(huán)境的交流,人類與地球、與宇宙神秘事物的聯(lián)系,強調大自然謎一般的特征,如水聲、風聲、巖石的沉重和穩(wěn)定、飄渺神秘的霧以及令人難以捉摸的光。他對景觀藝術的探索,達到了當代景觀設計的一個新的高度。作品特色:三、學習感悟

伯納特公園設計中體現(xiàn)出來的細心嚴謹和錯綜復雜產生了對空間和功能的一種新認識。設計雖然提供了公園和廣場所需要的具體細節(jié),但是它卻是以一種超越日常經驗的方式傳遞的。公園似乎是在展現(xiàn)他劃分與利用空間的不同之處,以提高使用空間的人對它的了解認識。這種激發(fā)出來的反應可能并非總是令人欣慰和熟悉的,但的確對社會提出一種改變和挑戰(zhàn),成為一種不同尋常,振奮人心的經驗。四、個人感悟在伯納特公園的設計中,較為傳統(tǒng)的造景元素在沃克的手中煥發(fā)了新的藝術活力,成為其設計中不可獲缺的一部分。同時,沃克的極簡主義構圖表現(xiàn)了一種純凈的簡潔,這種簡潔極富時代精神和進步精神。通過沃克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