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全冊教案20_第1頁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全冊教案20_第2頁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全冊教案20_第3頁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全冊教案20_第4頁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全冊教案20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單元測量

【單元整體目標】

1使學生經歷實際測量的過程,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

和1千米的長度觀念,認識質量單位噸,建立1噸質量觀念

2使學生知道常用長度單位間,質量單位間的關系,會進行簡單的換算,恰當選擇單位

3使學生能估計一?些物體長度和質量,會選擇不同方式進行測量

4增強學生合作交流意識,提高操作技能

【單元教學重點】

1感受1/米、1分米和1千米實際長度,1噸實際質量2會用毫米、分米為單位量

物體長度

【單元教學難點】

1對1千米長度和1噸質量形成正確表象

2估計時恰當選擇長度和質量單位

【單元教學建議】

1聯系生活實際,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

學習本單元之前,學生已學習了長度單位米和厘米,質量單位千克和克,并且已了解-

些測量的知識和方法教師在教學中應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靈活運用教材提供的資源,結合生

活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組織學生測量硬幣的厚度、課本、課桌的長、寬;利用多媒體

顯示路標,距離是1千米的兩地,質量是1噸的物體等,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

2幫助學生建立長度觀念和質量觀念

認知特點是對具體形象事物認識清、感受深,因此教學中,要多安排學生操作活動,讓

學生在活動參與中,憑借經歷和體驗,對1毫米、1分米、1千米、1噸建立正確表象

估就%生活中用‘處卷廣,教師應結合本單元內容,培養學生自覺對物體進行估測的意識

如教學中,先估測后測量,使之形成習慣,提高估測能力

【單元課時安排】

七課時

第一課時毫米的認識

【教學目標】

1通過活動,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厘米=10毫

2培養學生的觀察、實際操作能力和簡單的推理能力

3結合具體內容向學生滲透長度單位來源于實踐又應用于實踐的觀點,同時培養學生的

創新意識及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初步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難點】

在建立長度觀念時,對毫米、厘米之間的關系易混淆,故教學時應講清它們之間的關系,

比較它們的長短,使學生能正確、深刻地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

【教具、學且準備】

瓦件、旋幣、學生尺、電話卡、曲別針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你們猜一猜,李老師的身高是多少?

學生猜完后教師說明:李老師的身高是1米75厘米

師:米和厘米是我們以前學過的兩個長度單位,請大家用手勢比劃一下,1米大約有多

長?量哪些物體的長度一般用米作單位?

師:請大家再用手勢表示一下,1厘米大約有多長?量哪些物體的長度一般用厘米作單位?

師:我們每天上課都要用到數學課本,你們知道數學課本的長和寬大約是多少厘米嗎?

自己量一量

生:數學書的長是21厘米,數學書的寬比15厘米多,比16厘米少

師:數學書的寬比15厘米多,比16厘米少,那究竟有多長呢?你們想不想知道?

生:想!

師:要想比較準確地量出數學課本的寬,就要用一個比厘米小的長度單位——毫米來量

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毫米的認識(板書課題)

二、探究體驗,獲取新知

1認識毫米

(1)師:實際上,毫米就藏在你們的尺子上,請同學們拿出直尺認真觀察:直尺上除了厘

米刻度線以外,還有刻度線嗎?

(還有一些小刻度線,這些小刻度線把1厘米又分成一些小格)教師指出:直尺上1厘米

中間每一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2學習厘米和毫米之間的關系

師:你們猜一猜是厘米這個長度單位大呢?還是毫米大呢?生:厘米這個長度單位大,

因為我發現1厘米里有許多表示毫米的短線

師:同學們講的都有道理,下面我們來探索一下他們之間的關系

同桌交流自己的發現,再向全班匯報

生1:我從刻度0數到刻度1,他們中間有10小格,所以1厘米=10毫米

生2:我也認為1厘米=10毫米,因為我從刻度1數到刻度2,發現他們之間也是10小

課件演示:在刻度尺上數出1厘米之間有10毫米的過程

小結:1厘米=10毫米

3感受毫米

(1)找尺子上的1毫米

師:你們真了不起,通過觀察發現了厘米和毫米之間的關系,你們能在尺子上找出1毫

米嗎?

生1:我發現了1小格之間的長度是1毫米

生2:我發現了兩條短線之間的距離是1毫米

(2)找身邊的1毫米

師:你們已知道了1毫米的長度,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毫米?

(四人小組合作找身邊的1毫米)

生1:我的電話卡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

生2:我發現1分硬幣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

生3:我發現20頁紙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

師:真不錯,如果用手來比一比1毫米的長度,會嗎?師生共同用手勢來表示1毫

米:先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輕輕地夾住1分硬幣,再用左手慢慢地

把硬幣抽出來,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之間有一條小縫,它的長度大約就是1毫米

4認識幾毫米

師:我們已經知道了1毫米的長度,那3毫米有多長呢?看大屏幕上放大的直尺圖

演示尺子上3小格之間的距離就是3毫米

師:你能找到5毫米的長度嗎?

生:從。數5小格就是5毫米

生:尺子上刻度1到刻度2之間比毫米刻度線較長的那一條線之間的長度就是5毫米

師:6毫米呢?8毫米呢?

三、鞏固與練習

1量一量:量一根10毫米的紙條剪下來;量5分硬幣的厚度是()毫米;量數學書的

厚度

是()毫米

2電腦顯示:在括號里填上米、分米、厘米或毫米(或用投影、卡片出示均可)

鋼筆長14()樓房高20()粉筆長75()

電腦鍵盤長約5()圖釘長10()教室寬6()

蠟筆長6()跳繩長2()

課桌高7()小明的身高是140()

3做書第69頁第1、2題

4請學生帶上直尺和卷尺自由測量教室里各種物體的長度教師口述要求:

①測量時可以與你的好朋友一起進行,并作好記錄

②愛護公物,注意清潔衛生

③當音樂響起就開始去測量,當音樂停止就回到自己的座位請幾個同學匯報測量的

結果

四、布置作業

1量出數學作業本的長約是多少分米,厚是多少毫米?

2在作業本上畫出1毫米、1厘米、1分米長的線段

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千米的認識

【教學設計理由】

學生已經學過常用的長度單位米和比米小的單位,并且初步了解這些長度單位在日常生

活中的應用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認識在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產中經常用到的比較大的計量單位

千米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公里),初步建立1千米的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2使學生通過觀察,明確米與千米的關系,會進行單位之間的換算

3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

【教學重點】

認識長度象位千米,并能進行簡單的化聚

【教學難點】

建立1千米的概念

【教學準備】

投影儀、投影片

【教學過程】

1提出問題,導入新課

(1)請學生說說已經學過哪些計量長度的單位,并按從大到小的順序進行排列

(2)同桌同學互相比劃一下1米的長度、1分米的長度、1厘米的長度、1毫米的長度

(3)說出測量下列物體用什么長度單位比較合適

鉛筆的長度旗桿的高度硬幣的厚度課桌的高度

(4)導入課題:如果要表示鞏義到鄭州的距離,選用哪個單位比較合適?(出示主題圖)請

同學

們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

小結:通過畫面,我們看到里程碑上標有50千米、100千米、可以發現汽車所行的路程

是用千米做單位所以在計量比較長的路程的時候,通常用千米做單位,千米也叫做公里,這

一節我們就來學習“千米的認識”

2認識“千米”,熟記進率

(1)聯系實際初步認識“千米”

①知道了1米的長度,你能想像出1000米有多長嗎?

②回顧體育課的100米短跑的路長及時間,思考并想像1000米有幾條這樣的路長?算一

算,跑完1000米你大約需要兒分鐘?③出示運動場跑道示意圖(多媒體)引導學生觀察并

想像,標準運動場的跑道,1圈通常是400米,跑兩圈半大約就是1000米

④請學生走一走,說一說距離學校門口大約1000米處的位置

(2)推出“千米”概念,揭示進率

①1000米用較大的單位表示就是1千米即1千米=1000米,千米有時也叫公里

②引導學生對上面式題等號兩端進行比較:用等號連結,說明它們表示的長度怎么樣?

等號兩端的數字和單位相同嗎?要表示一個距離的長短能不能只看數字,還要看什么?

③熟記進率

想一想:“千米”中的“千”相當于1000的幾個“0”?1000中的兒個“0”相當于一個

“千”?

3“千米”與“米”之間的換算

(1)教學例4

出示例題:

①3千米=()米

學生先說出括號里應填兒?你是怎么想的?然后教師總結算法:我們知道1千米就是1000

米,

那么3千米里有3個1000米,就是3千米

②同桌出題嘗試練習并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④試一試:8千米=()米)米=5千米

4000米=()千米9000米=()米

6千米=()米)米=7千米

4350米=()千米()米2千米500米=()米

6千米720米=()千米

(3)比較以上練習

①思考:長度不變,單位由高(低)變低(高),數的大小怎樣變化?你能用這個規律檢查自

己的計算結果嗎?

②根據前面“千”和0的個數之間的關系,你還有沒有更簡單的辦法?

(4)小結:表示同一物體的長度,使用的單位可以不一樣;把高級單位化成低級單位,或

者把低級單位變成高級單位,同樣是要根據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來進行推算

4應用新知鞏固練習

(1)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填在括號里(投影顯示)

①小明從家里到學校要走520()

②兩個縣城間的公路長80()

③一本日記本長110()

④排球隊隊員的平均身高為2()

⑤一根旗桿高8()

⑵課本第9頁的第2、第3兩題

(3)“米”和“千米”單位間的化聚(課本第10頁的第45兩題)

(4)①汽車每小時行45千米,摩托車每小時行56千米,汽車每小時比摩托車慢多少千米?

②要筑1千米長的公路,已經筑了650米,還要再筑多少米?5課堂總結

教學反思:

第三課時噸的認識

【教學內容】

教科書11—13頁例6、例7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認識質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知道1噸

=1000千克

2能進行質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質量的估測能力和推理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卡片若干張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1觀看投影:《恐龍》

2談話:這是什么動物?你熟悉他們嗎?你能跟大家簡單介紹一種你熟悉的恐龍嗎?

3顯示恐龍資料

4師:這只恐龍的體重是多少?(1噸)

5師:①對1噸你想了解什么(1噸有多少千克)

②對1噸你還想了解些什么?(1噸是不是很輕?師:也就是1噸有多重1噸是不是1000千

克?

師:也就是噸與千克的關系)

6整理本課目標:

①噸有什么作用;②哪些物體重1噸;③噸和千克的關系

二、感受體驗——噸

(一)了解1噸的物體有多重

師:噸非常想和同學們交朋友,你們呢?那就聽聽噸的自我介紹吧誰聽的認真,噸就會把

他的相片送給誰

1聽聽“噸”的自我介紹

小朋友好,我是“噸”,平時你們常用千克來計量物體的重量,在計量比較重的或大宗物

品的重量時我就派上大用場了,比如大象的體重是4噸、一卡車的稻谷約3噸等要說1噸有

多重,三言兩語說不清,就讓我來展示一下吧(出示:50千克的一袋大米,接著出示20

袋大米)

小朋友,你對我了解些了嗎?如果還不夠的話,沒關系,認真聽課,對我還會加深印象的

師:聽了“噸”的自我介紹,你獲得了那些信息?

小結:計量較重的或大件物品的質量用噸做單位I噸=1000千克

2體驗“噸”

師:原來1噸=1000千克,1噸有多重,你想感受一下嗎?

請1個同學搬50千克的大米,說說你的感受換一個同學來試試請4個同學來幫忙如果1

噸的大米全班同學要幾次搬完?

(二)噸和千克的換算

1讓學生嘗試練習,并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3噸=()千克6000千克=()噸

2練習:

7噸=()千克

9000千克=()噸

1800千克800千克=()噸

1噸600千克=()千克

三、反饋練習

1把合適的體重與對應的動物連起來

熊貓狗大象鯨魚

50噸80千克6千克4噸

2在一?輛載重2噸的貨車上,裝6臺重300千克的機器,超載了嗎?

3用兩輛載重2噸的貨車運這些機器,怎樣裝車能一次運走?四、拓展認識

1首先來看噸與千克

電腦出示兩幅卡車圖:

小卡車的載重量約是1000千克大卡車的載重量約是5噸

師:這兩句話你能換個說法使他意思不變?什么是載重量?小卡車和大卡車最多能裝多少

噸貨

物?大卡車的載重量是小卡車的幾倍?

兩幅恐龍圖:猶他猛龍重1噸,原角龍重300千克

師:誰重?

兩幅動物圖:大象體重4噸,鯨魚的體重是大象的32倍

師:你能提個數學的問題考考同桌嗎?

2接著來看噸在日記里:

看,噸、千克和克一塊跑到小朋友的日記里了,你能看看所用的單位名稱合適嗎?請你改

正后再讀一讀

我的早晨

2005年9月2日晴

今天早上6:30,我就起了床,很快的刷了牙、洗了臉,然后吃了一個50千克的雞蛋,

喝了一杯大約250克的牛奶,就背起2克重的書包匆匆忙忙上學去,走著走著,突然聽到有

人叫我的名字,我一看,發現原來是我們班體重只有20噸的瘦個子李林于是我和他邊走邊

聊,正準備過馬路時,不巧一輛載滿60千克水泥的大貨車開過來了,我們只好收住腳步,讓

車先行等我們跑到教室,其他同學早就在讀書了

3最后看噸的趣事:

師:聽,什么聲音?原來質量王國因為來了噸,他們之間的關系糊涂了,你有辦法用形象

的方法來整理一下學過的質量單位嗎?

要求:按一定的順序反映它們之間的關系

學生整理,交流、展示

五、課后總結

六、作業

到生活中尋找噸,整理后寫成一篇數學日記

教學反思:

第----課時單元測驗

第----課時講評試卷

第二單元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

【單元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在萬以內的數的認識和萬以內的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已經掌握了兩

位數加法(和在一百以內)的口算,會筆算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和估算,本單元就是三位數

加減的延伸,并把加減法運算結合起來,突出加減法的互逆關系,使驗算更加多樣化

【單元整體目標】

1正確計算三位數加、減三位數,會加減法的驗算

2充分運用學生已有經驗,經歷遷移、類推的過程,理解計算原理和驗算原理

3通過情景創設,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估算意識和提高估算能力,初步養成檢查和驗

算的良好習慣

4使學生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

【單元教學重點】

使學生正確計算三位數加三位數連續進位和三位數減三位數連續退位的計算,會進行加

減法的驗算

【單元教學難點】

使學生正確計看三位數加三位數連續進位和三位數減三位數連續退位的計算

【單元教學建議】

1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索,運用已有的經驗,遷移類推,合作交流,解決實際問題

2從實際出發,結合本地情況創設情境

3加強訓練,幫助學生理解算理,減少錯誤,提高正確率

4注意加強估算,培養學生估算的意識和能力

【課時分配】

1加法3課時

2減法3課時

3加減法的驗算2課時

4整理和復習1課時

第一課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加法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5—16頁例1,練習四1一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筆算加法的法則,能正確的進行萬以內連續進位加法

2培養學生遷移的思想,能充分利用舊知識

【教學重難點】

能正確進行萬以內連續進位的加法

【教且、學具準備】

教科,第15金掛圖或課件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復習導入

師:同學們,我特別喜歡動物,如:鴛鴦、鴕鳥、孔雀等等……,它們特別美麗、可愛,

你們呢?你們喜歡什么動物?

(師生交流,學生暢談)

教學過程說明:以談話自然導入,引起學生注意,同時進行保護動物的教育

師:同學們看(電腦出示或教師出示主體圖片),這些動物漂亮嗎?(漂亮)這些動物是我國

的特級保護動物,你知道咱們國家動物有多少種嗎?多少種已經快離我們而去了嗎?請看:(課

件出

示第15頁統計表)

激起學生學習的欲望

師:你們有什么想說的、想問的嗎?

(可能有些同學不懂什么是哺乳類兩棲類,還可能不懂什么是瀕危等,老師要解釋)數學

是枯燥的,但生活是豐富的,在數學教學中滲透保護小動物的觀念,激起保護動物的欲望

生(有的提問題,有的發表自己的看法)

老師:有那么多種可愛的動物都快要滅絕了,好可憐,我們得保護它們

生:...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要保護它們應從小做起,更重要是學好知識,才知道如何保護它們!

【學習新知】

請看(出示第15頁中國部分動物種數統計表)

師:中國特有的動物種數(邊問邊板書)鳥類有兒種?

生:(答),師板書,爬行類有多少?

生(答),師板書(用表格形式表示出來)

師:你們能提出什么問題?

生:(答)

學生提出這兩種動物一共有多少種?后引導學生列出算式

生:(列出算式)98+25

學生試作,師巡視

集體反饋

師:從哪一位算起:相加滿十怎么辦?進位的數怎么辦?

個位:8加5得13,在個位上寫3,向十位進1

十位:9加2得11,再加上個位進上來的1得12,這時十位上寫2,向百位進1

百位:因為十位滿了一個十,所以向百位進1,此時百位就寫1

三、鞏固、反饋

(1)完成第16頁做一做

(2)完成第17頁1—3題

教學反思:

第二課三位數加三位數連續進位加法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8—19頁例2及做一做,練習五1一4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加法計算法則,會筆算三位數的連續進位加法

2學會結合情境進行估算,培養估算能力

3培養學生認真細心地進行萬以內的計算,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掌握加法的計算法則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錄音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復習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看過《藍貓淘氣三千問》嗎?你最喜歡誰?(學生交流)

師:藍貓得知我們同學學習了很多知識,今天它來到我們教室想考考同學們,大家有信

心嗎?(有)(課件出示)

769959

+47+32+85

(全班做,指名演板,結合情況進行評議)

教學過程說明: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創設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情境,“藍貓”這個讓孩子們心動

的形象出現,更增加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師:同學們,看來你們前面的知識掌握得非常好,今天我們繼續學習“三位數加三位數

的連續進位加法”

二、合作學習,探究新知

1(課件顯示畫面,配有畫外音)藍貓:同學們,你們前面表現的真棒!我在電腦中搜索到

“中國部分動物已知種數”,大家看(點擊,顯示第18頁例2統計表)

師:誰能就題中給我們的信息提出一個用加法計算的問題?問題在學生自主探究、合

作交流中得到了解決,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通過學生討論,

教師小結,使學生進一步領會了估算的方法

生:(列出算式)376+284

師:上學期,我們已經學習過估算,現在請同學們先估計一下,376+284的和大約是多少?

(小組討論、交流、匯報)

生⑴:376接近380,284接近280,380+280=660,所以376+284的和大約是660

生⑵:376不到400,284也不到300,它們的和肯定不到700

師:(小結),在進行三位數加法估算時,一般可以把加數看作與其接近的整百數或幾百

兒十數,再用口算的方法估計出和的范圍,這種方法在我們生活中應用是非常廣泛的

師:藍貓想知道一個精確數,你們說怎么辦?

生:用豎式計算

(學生獨%計算,再交流討論,最后平臺展示,請學生匯報計算結果,并說說計算的過程,

同時教師板書)

以學生已有知識為起點,充分體現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此環節學生先獨立計算,再小

組交流,最后平臺展示,不但使學生有了獨立思考的空間,而且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發表自

己的看法,進一步解決了本課的重點

生(1):把相同數位對齊,個位上6+4=10,寫0向十位進1,十位上7+8+1=16,寫6向

百位進1,百位上3+2+1=6

生(2):也就是,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就要向前一位進1

4師:同學們說的真好!藍貓為獎勵大家用電腦為我們送來了禮物,想知道是什么嗎?(想)

那你仔細聽,認真看,最后說?說你從中學到了什么?(電腦隨錄音逐一動態顯示畫面或教師

直接講下面的故事)

附錄音內容:

有一天,數字姐姐369來到草地上,看到美麗的大自然,不由得坐下欣賞起來,這時數

字妹妹278也來到這里,被這景色吸引住了,她想坐下來和姐姐一起欣賞,可是究竟坐哪兒

呢?姐姐看出了她的心思,就提醒她說:“我的3是百位,6是十位,9是個位”妹妹高興地說:

“噢,我知道了,我們應相同數位對齊坐”突然,9和8說話了,“我們坐不下了,我們相加

滿十了,要向前一位進1”6和7也說,“我們相加也滿十了,也要向前一位進1”她們的前

一位友好地收下了各自的新朋友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把數學知識編成學生感興趣的

小故事,使他們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把所學知識進一步鞏固

師:你從藍貓的這個故事中,學到了什么?(先跟同桌說一說,再發言匯報)

生1:我知道了用豎式計算時,相同數位要對齊

生2:我學到筆算加法時,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就要向前一位進1

生3:我還學到了在計算時,別忘記加上進位的1

自主練習、體驗成功

(1)師:藍貓夸同學們棒極了,學到了這么多知識,(電腦顯示)咦,藍貓還為我們準備了

慧果,想要嗎?(想)你答對里面的題,果子一定屬于你(課件說明,有4個智慧果,點擊

哪個,哪個打開,學生做題,做后獎勵智慧果)

此環節得用游戲形式出現,再一次激起學習欲望,學生為能得到“智慧果”而積極、主

動地投入到學習中

a你來當醫生(第20頁7題)

師:我們以后在做題的時候可要細心呀

b飛機安全著陸(任選一題做)

師:這里有三架飛機,你來當飛行員,只要能正確進行筆算,你駕駛的飛機就能安全著

陸(

飛機上寫著下面各題)

638+93=532+407=986+114=

c第19頁第3題

d金星后面藏著誰?

(2)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學得高興嗎?

教學反思:

第三課時進位加法的練習課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20—21頁練習五的第5—9題

【教學目標】

1鞏固萬以內連續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提高計算的正確率和熟練程度

2培養學生認真細心,積極思維的良好習慣

3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口算下面各題

90+56068+357X8+4

37+26280+50045+19

150+60620+803X9+5

注意:口算時要看清運算符號

二、計算

263354748

+605+76+252

三、完成教科書第20頁練習五的第5題

提問:你想怎樣?(提醒挈生先算出每個算式的得數,再把相同得數的兩個算式用線連接

起來)

學生自己獨立完成,教師講評

四、完成教科書第20頁練習五的第6題

學生獨立完成,全班講評

五、完成教科書第20頁練習的第7題

135

+69

825

427162

+543+959

9601011

①錯誤的原因:兩個數相加時,數位要對齊

②兩個數相加,哪個數位上的兩個數相加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也就是說:

個位上的7加3等10,滿十了,要在個位上寫0,向十位進1,十位上的2加4等于6,

要加上個位上進上的1

③錯誤的原因:兩個數相加,哪一位上的兩個數相加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這一道題個

位上的2加9等于11,個位上寫1,向十位進1,十位上的6加5等于11,要再加上個位進

上來的1,是12,這時要在十位上寫2,向百位進1,百位上的1加9等于10,要再加

上十位進上來的1,是11,這時要在百位上寫1,向千位進1,而這道題十位和百位都沒有加

上進位進上來的1

六、哪兩個數相加得1000?你想怎樣做?請四個同學為一個小組討論,然后把討論

的方案告訴給大家

教師:完成這一道題時,要采用估算的方法

563-600915Q900464-500

646^600792^800351^400

85^100208Q200873Q900127^100

然后再估一估,哪兩個數相加等于1000

(要鼓勵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多動腦筋,多思考)

七、完成教科書第20頁練習五的第9題

提醒學生:要認真審題,星期天的早晨,小君要去哪兒個地方?讓學生分工合作,小君有

幾種走法可供選擇?(要求學生把所有的可能性都一一列舉出來)再回答走哪條路最近?

八、計算

4193683430462

+506+6791691+2079

學生獨立完成后,全班講評,并說一說,兩個數相加應該怎樣算?

九、練習

--艘客船有乘客278人,到了一個港口上來56人這時船上有乘客多少人?

新華書店運來一批《十萬個為什么》,賣了247本,還剩103本,運來了多少本?

這兩道題均可讓學生獨立解答,然后教師再講評

十、布置作業(略)

教學反思:

課題2減法

第一課時連續退位減法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22-23頁例1,做一做及相應的練習

【教學目標】

(1)在已有的知識經驗下,繼續學習連續退位減法

(2)聯系生活情境進行減法估算,培養估算意識

(3)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適當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

【教且、學具準備】

情景的片、金片、實物投影器

【教學過程】

一、舊知回顧,溫故知新

1直接講出得數

2筆算練習

340170376+284720350

說出筆算時應注意些什么?

此環節運用了知識遷移規律,既是對舊知的回顧又是為新知的鋪墊,從而順暢地進入正

二、聯系生活,順利切題

1同學們,你們平時都怎樣安排假期生活的呢?

從學生熟悉的生活體驗切入,旨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利于教學的開展

2同學們在假期中做了這么多有意義的事情今天小精靈聰聰將帶大家一起到美麗的云南

去走一走、看一看,小精靈為我們安排了三個景點供大家游覽(出示情景圖)他是怎樣安排觀

光路線的呢?你們能看懂嗎?同桌兩人或四人小組討論討論:(教師可向學生簡單介紹

情景圖中,麗江風景圖是“玉龍雪山”,大理的標志性景點是“三塔”,昆明的標志性景點是

“石林”滲透人文地理知識)

學生的知識性學習與能力的提高,都最終服務于生活,這里,注意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

能看懂路線圖的標識,從而提高學生解決生活中問題的能力

3請小組代表講圖意

識圖能力的培養不是易事,要使學生真正理解圖意,需要直觀與抽象相結合,讓學生明

白如何解決兩地間的距離問題

生1:我們了解到昆明到大理要走348千米;

生2:我們知道昆明到麗江要走517千米;

生3:這幅路線圖是從昆明到大理再到麗江的;

4師:同學們觀察的很細心,都從圖中了解到了部分信息如果按同學們講的從昆明出發,

到大理要走多遠呢?(邊說邊畫線段圖)

再到麗江呢,還要走多遠呢?

圖上沒有告訴大家,那517千米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呢?

生:對,請看線段圖:估計意識的建立與培養是循序漸進的,是課標中不可缺少的一

項內容,在學生參與估算時,尊重學生的選擇,對于學生不同的合理估計都給予肯定,允許

學生多角度地去思考和解決問題,也是算法多樣化的較好體現

生1:我把517看作500,348看作350,大理到麗江大約150千米;

生2:我把517看作500,348看作300,大理到麗江大約200千米;

生3:我把517看作520,348看作350,大理到麗江大約170千米;

師:同學們都用了自己的方法來估算大理到麗江大約有多遠,那準確的結果是多少呢?

能用堅式計算出準確結果嗎?試一試,你發現了什么?

6學生講解

由于學生已有相關的知識作鋪墊,老師就大膽的放手讓學生去嘗試感悟,讓學生把由衷

而發的感受講給同學們聽,在學生交流中產生共鳴,效果更佳在計算連續退位減法時,當被

減數連續兩次不夠減,要連續兩次由前一位退b又加又減,計算上思維過程較為復雜,應

酌情突出重點加以引導,加強聯系,建立清晰的表象

生1:我在計算時,先是個位上的數不夠減,我從十位退1再減,接著十位上的數也不

夠減,我就從百位退1再減;

生2:我發現原先學習的只一次退位,這次計算要2次退位師:同學們真了不起,

有這么多的新發現,像這樣需要連續從前一位退1再減的題,我們稱為連續退位減法,這也

是今天大家探索的問題,(板書課題)誰再來解釋一下什么是連續退位減法,計算時應注

意些什么?(學生答略)

師:這道題計算結果是多少呢”同估算結果比較一下

小結:我們在計算517348時,個位不夠減從十位退1再減,十位也不夠減,從百位退1

和十

位上的數(要少看1)加起來再減

三、反饋練習,鞏固提高

設置多種情景,自始至終都使學生處于旅游當中,使學生仿佛參與游戲活動中,使其樂

于向往,不知疲倦,在解決諸多問題中,使學生思維得以釋放,使學生感受到生活的多姿多

師:我們已經搞清路線,可以乘車出發,途中小精靈給同學們又提出了數學問題,我們

一起來解答好嗎?

1云南的昆明有很多新鮮的水果,咱們跟著小精靈一起到宋莊果園看一看吧!出示第23

頁“做一做”的圖突出開放性的思考,開放性的交流,開放性的結果

同桌互相提出數學問題,互相進行計算解答

知識的延伸,益于學生多角度地,全面地看待和分析問題,在此對學生努力學習,認真

思考的良好學習態度給予及時肯定和贊揚,從而給予學生人文關懷

3匯報交流

生1:蘋果比桃樹多多少棵?

生2:416169=247(棵)口答(略)

生3:桃樹和梨樹共多少棵?

生4:169+358=527(棵)口答(略)

類似找兩三組,其他同學當評委,判斷對錯

四、拓展思維,課中(課后)練習

1小明家,小紅家和學校在同一條路上

小紅家到學校有312米,小明家到學校只有155米,小明家到小紅家有多遠?

(學生試著計算,教師要引導學生有不同的思維方法解題)

五、總結:

今天我們圍繞連續退位減法的學習解決了許多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老師為大家精彩

的表現表示祝賀.

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被減數中間、末尾有0的退位減法

【教學內容】

課本第24頁例2、例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被減數中間、末尾有零的退位減法的算理,掌握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并

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計算時,鼓勵學生用多種算法,滲透一些減法的簡便算法3培養學生認真細心、積

極動腦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理解被減薪中間、末尾有0的退位減法的算理,掌握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掌握被減薪中間、末尾有零的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計算

1口算

2計算

3164987

-217-2998

學生獨立練習,說一說每個數位退位過程

二、新課

1教學例2507-348

可先讓學生試做,老師和同學一起討論,通過豎式分析

個位:7減8不夠減,從十位退1,十位上是0,應從百位退1,當作10個十,再從十位

上退1給個位,當作10個一,這時十位就剩9個十十位退的一個10與個位的7相加得17,

17-8=9,在個位上寫9

十位:從百位上退1后,十位上是10,又退給個位1個十,十位上是9,94=5,十位上

寫5

百位:百位是5,退給十位十個十后,剩下4,43=1在百位上寫1,最后結果是159

2教學例3500-185=

(1)豎式計算

(2)可以把185看成100和85,500100=400,40085=315

(3)185接近200,比200少15,500200=300,300+15=315(4)你還有其他好方法嗎?

大家覺得哪種方法好,就用哪種方法來做

3練習

7008002000

-207-496-478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書上25頁1—3題

四、布置作業

讓學生自編計算題,解答后互相批改

教學反思:

第三課時連續退位減法練習

【教學內容】

課本第25—26頁練習六的第4—6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被減數中間、末尾有零的退位減法計算,進一步提高計算

能力

2培養學生認真細心的好習慣

【教學過程】

一、口算

二、計算

135+893437+959382+786

1432-658841-554910-345

三、運用減法解決實際問題

1完成練習六第2題

(1)出示第2,讓學生弄清題意

(2)提問:讀題后你知道了什么?

(3)讓學生獨立解答

(4)組織學生班內交流

2完成練習六第3題

(1)出示第三題情境畫面,讓學生觀察弄清情境

(2)讓學生列式解答

(3)組織學生班內交流

3完成練習六第4、5、6題

四、布置作業

教學反思:

課題3加、減法的驗算

【教學內容】

課本第27頁例1,例2,做一-做及練習七中的練習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加減法的運算方法,培養學生認真計算和驗算的習慣,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2通過加減法的驗算,加強加減法互逆關系的認識

3通過加減法的驗算,滲透加法交換律和加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

【教學重點】

加減法的驗算

【教學難點】

加減法的疏算運算方法的多樣化

【教具準備】

教科書第27頁的主題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

2根據137+254=391,請你寫出兩個減法算式

3根據487226=261,請你寫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減法算式提問:通過復習題的練

習,你想對大家說什么?

教師:任何一道加法算式,都可以改寫成兩道減法算式;說明加減法是有一定聯系的

二、教授新課

1教學例題1

(1)出示教科書第21頁的主題圖的第一幅

提問:請你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畫面的內容

如果要求“一套運動服和一雙運動鞋一共要多少元”想一想該怎樣列式?學生獨立列式;

讓學生說清楚列式的根據

列式:135+48=183(元)

教師:一套運動服和一雙運動鞋一共要183元這?道題到底算得對不對呢?我們除了掌握

計算法則認真計算外,還要學會驗算的方法,養成驗算的好習慣,以便能及時地發現自己的

錯誤,及時糾正,那這一?道題該怎樣驗算呢?請同學以四人為一個小組討論

(2)學生討論后,匯報討論的結果

①可以把加數135和48交換一下位置,看得數是不是還是183,48+135=183

②可以把得數183減去其中一個加數

183135=48或18348=135

(3)注意:在進行計算時,不要直接把被驗算的結果抄上,而要認真地加一遍,真正起到

驗算的目的

(4)練習(完成教科書第27頁的做一做)

學生完成后,教師講評重點講一講“你是怎樣驗算的?”

2教學例題2

(1)出示教科書第27頁主題圖的第二幅

教師:媽媽付了200元錢,那阿姨應該找給媽媽多少錢呢?讓學生獨立列式計算

列式:200183=17(元)

提問:你是怎樣計算的?(讓學生把減的過程口述一遍)

教師道:那怎么能知道阿姨找得對不對呢?(要進行驗算)

討論一下,有幾種驗算的方法?

(2)驗算的方法

①把付出200元錢減去找回的17元,看一看結果是不是183元

200T7=183(元)

②把應付的錢183元,加上找回來的17元,看一看結果是不是媽媽付出的200元錢

183+17=200(元)

(3)練習(完成教科書28頁的做一做)

學生完成后,教師講評,重點講一講“你是怎樣驗算的?”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科書第29頁的練習七的第1題

學生完成后,講評時要學生說一說“你是怎樣計算的?”

2完成教科書第29頁的練習七的第2題

講評時,要學生指出“問題出在哪里?應該怎樣訂正”

3完成教科書第29頁的練習七的第3題

講評時,要學生說出,一個加數=和另一個加數

減數=被減數-差

被減數=差+減數

四、布置作業(略)

教學反思:

整理和復習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32頁的整理和復習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使學生進一步熟練掌握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計算方法,從而提高計算能力

2通過復習,使學生熟練掌握加法的驗算培養認真驗算的良好習慣

【教學過程】

1計算并驗算

348398

+714+856

學生獨立完成后,教師講評時,提問:

①兩數相加應該怎樣算?要注意什么?(相同數位對齊,個位算起,哪一位滿十,要向前一

位進一,繼續加)

②兩數相減應該怎樣算?要注意什么?(相同數位對齊,個位算起,哪一位上不夠減就要向

前一位退1,當10,加上原數位上的數再減)

③驗算時可采用什么方法驗算?

加法:可采用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進行驗算,也可采用和減一個加數等于另一個加數的

方法進行驗算

減法:可采用被減數減差等于減數的方法,也可采用差加減數等于被減數的方法進行驗

2完成教科書第33頁練習八的第1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全班講評

3完成教科書第33頁練習八的第2題

①用自己的話,編一道應用題

②獨立分析應用題,然后列式解答

③講評時,教師讓學生上臺展示自己各種不同的提問題的方式

4完成教科書第33頁練習八的第2題

①題目告訴我們的已知條件是什么?(有900個雞蛋孵小雞,上午孵出了337只小雞,下

午比上午多孵出118只)

②我們必須具備哪兩個條件,可以求出這個問題?要求下午孵出多少只小雞?(上午孵出

337只小雞下午比上午多孵出118只)

該怎樣列式?337+118=455(只)

③要求這一天共孵出多少只小雞?我們必須具備哪兩個條件可以直接求出這個問題?(上

午孵出多少只和下午孵出多少只?)337+455=792(只)

④要求還剩下多少個雞蛋?我們必須具備哪兩個條件可以直接求出這個問題?(一共有多

少個蛋,已孵出多少只小雞?)

該怎樣列式?900792=108(只)

小結:解答題目時,要認真審題,找出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并能根據問題找出所需

的條件,再進行認真解答

布置作業(教師自行設計)

教學反思:

第一一課時單元測驗

第一一課時講評試卷

第三單元四邊形

【單元教材分析】

本單元在“空間與圖形”的基礎上教學,內容包括:四邊形和平行四邊形的初步認識,

周長的含義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計算公式的探索和應用,對實物長度的估量分三段編排第一

段四邊形、平行四邊形的初步認識第二段教學周長的含義及計算第三段物體長度的估量,

目的是培養學生的估計意識和能力.教材一方面注意挖掘幾何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另一方面

提供了大量與空間觀念密切相關的素材.,遵循兒童學習規律,選擇了活動化的呈現方式,加

強空間觀念的內容

【單元教學建議】

1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

2注重數學實踐活動,突出兒何探究過程

3了解教材編寫特點,恰當把握教學要求

【單元整體目標】

1使學生認識四邊形的特征,進一步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

會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

2使學生知道周長的含義,探索并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會計算長方形、

正方形等圖形周長

3使學生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并進行測量

4通過多種活動,使學生逐漸形成空間觀念和估算意識,感受數學與生活聯系

【單元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周長

【單元教學難點】

計算長方形、正方形周長

【單元課時分配】

1四邊形1課時

2平行四邊形2課時

3周長和估計4課時

課題一四邊形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35—36頁

【教學目標】

1直觀感知四邊形,能區分和辨認四邊形,進一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知道他們的角

是直角

2通過圍一圍,找一找,涂一涂,剪一剪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和概括抽象能力

3通過情境圖和生活中的事物進入課堂,感受生活中的四邊形無處不在,進一步激發學

生興趣

【教學重點】

使學生知適什么樣的圖形叫“四邊形”

【教學難點】

四邊形所具備的特征

【教具、學具準備】

不規則形狀的紙、剪刀、三角板、直尺、釘板

【教學過程】

一、感知四邊形

1圍四邊形

師:你想像中的四邊形應該是什么樣的?

指名回答,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

師:根據你的想象,動手來把四邊形做出來好嗎?

讓學生在釘子板上圍出自己喜歡的四邊形,師巡視參與活動2討論四邊形特征反饋,

學生展示介紹自己圍出的四邊形

(如果學生圍出的以正方形和長方形為主,教師應及時點撥引導,適當補充一些梯形和平

行四邊形以及不規則四邊形)

師:看著這么多的四邊形,你能說一說,到底什么樣的圖形是四邊形

結合圖形得出:有四條直的邊,有四個角的圖形就是四邊形二、尋找四邊形

1在主題圖中找

師:在校園里,你發現了四邊形的蹤跡了嗎?你能找到多少個?

2在眾多圖形中找

師:出示例1,圖中有很多圖形混雜在四邊形中間,請你把四邊形涂上相同的顏色

3舉例

師:說一說,在哪兒還能看到四邊形

三、動手實踐

1剪四邊形

師:要求學生動手剪一些不同的四邊形

學生獨立動手(師巡視參與)

反饋,有選擇地學生上臺展示,師適當加以評論

2分類

師:4人一組,將桌上的四邊形分類(請組長將四邊形分類)師巡視,聽取學生的想

法反饋,要求說一說分類的依據和理由

四、延伸拓展

1師:用釘子板圍一個四個角都是直角的四邊形

我們以前學的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四邊形,特殊在哪兒呢?小組里說一說

提示:用三角板和直尺比一比它們的角,量一量它們的邊,你發現了什么?

小組匯報,得出結論: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直角,長方形的對邊相等,正方形四條邊相

2師:圍出或畫(剪)一個對邊相等,但卻不是長方形的四邊形

3師:把?個四邊形,剪去一個角后,它會變成什么形狀?請你動手試一試

五、課堂小結

談談本節課你的收獲

六、鞏固練習

1第36頁做一做第1題

2第36頁做一做第2題

教學反思:

課題二平行四邊形

第一課時認識平行四邊形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37—39頁內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