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古代的商業貿易一、選擇題1.[2023天津高二期末]唐朝后期出現了“食券”和“飛錢”。府兵可在家鄉用糧食交換食券,然后在服役地區用它買食物。“飛錢”亦稱“便換”“便錢”,商人在京城購買政府發放的憑證,把它們遞交給各地方財政部門,就可以拿到相等數額的錢。這些現象反映了當時()A.具有交易憑證功能的紙幣產生 B.政府的“重農抑商”政策有所松動C.商人的社會地位有了顯著提高 D.經濟的發展催生新的金融業務2.[2023江蘇鎮江高二期初]東漢鄭玄說:“大市,人民(奴婢)、馬牛之屬,用長券(券,指木牘、竹簡制的券書);小市,兵器、珍異之物,用短券。”商品交易時,“為券書以別之,各得其一,訟則按券以正之也”。據此可知()A.商品買賣的契約形式已被使用 B.契約形式成熟和標準化C.政府的“抑商”政策形同虛設 D.實物借貸形式比較普遍3.[2023江蘇淮安高二期中]康熙年間的名士阮旻錫在《海上見聞錄》中說:“上自遼東、下至廣東皆遷徙,筑垣墻、立界石,撥兵戍守;出界者死。”康熙的這一措施()A.隔絕了中外交往 B.為康乾盛世奠定基礎C.限制了民間貿易 D.根源于發達的商品經濟4.[2023山東煙臺高二期末]羅馬的民法體系經歷了一千多年的發展,確立了個人財產所有權和簽訂合同的自由權,對買主和賣主、債權人和債務人、契約、債務等作出了“無比明確的規定”。據此可知,該體系()A.消除了貴族與平民間的斗爭 B.適應了商品經濟發展的需要C.確立了近代社會的契約精神 D.化解了帝國境內的民族矛盾5.[2023江蘇徐州期末]貝幣在商周時代已被普遍使用。考古發現商代的貝幣大多出土于都城安陽附近,而西周的貝幣出土的地區遍及陜西、河南、山東、江西、甘肅、江蘇等地。這說明()A.王畿經濟發達 B.貨幣形態穩定 C.貿易中心轉移 D.商業范圍擴大6.[2023湖南衡陽高二調研]宋代對城市市場實行“以稅代管”的管理模式,取消了“市令”,設立了“務”這一稅收和市場管理機構。這一改變()A.使政府開始直接監管市場 B.說明政府取消了抑商政策C.源于市的發展影響了坊內生活 D.推動了城市商品經濟的繁榮7.[2023江蘇鎮江高二期末]春秋戰國時期“工商食官”制度逐漸被破壞,私營工商業迅速發展起來,個體家庭和作坊手工業生產普遍存在。這主要反映了()A.商人社會地位明顯提高 B.政府推行重商政策C.全國統一市場逐漸形成 D.商業貿易逐步發展8.契約是保障交易雙方利益的重要憑證。關于契約制度的發展,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A.公元前3000年左右契約在古埃及廣泛使用B.公元前2600年兩河流域的希臘人使用契約C.兩河流域的契約需要雙方蓋章或者證人簽名D.中國在秦漢時期就出現了契約9.考古人員在漢代長安城西市遺址東北部發掘到21座陶窯和不少冶鐵鑄幣遺址,在西市西邊也發現了陶窯,出土了大量的陶俑。這說明漢代長安城()A.西市是全國手工業品交易中心B.自然形成了民間手工業集市C.西市有相當規模的手工業生產D.西市被政府嚴格限制交易時間10.下圖為不同時期的部分貨幣,據圖可知,其形制變化的共同原因是 ()商周貝幣春秋戰國布幣漢五銖錢A.鑄鐵技術的進步 B.商品交易的需要C.審美觀念的不同 D.國家統一的推動11.西周時期,在較大的都邑中都出現了市場,有管理市場的“質人”,商賈在市場上進行貿易,都有“質人”制發買賣的契券。據此可知西周 ()A.形成契約精神 B.規范商業行為C.履踐重農抑商 D.出現貨幣經濟二、綜合題12.[2023江蘇南通高二期末]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信用”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多表述為“誠信”。在中國古代,作為倫理準則的誠信,適用于封閉的以血緣和地緣為紐帶的“熟人社會”。誠信的實現要依靠“上行下效”,依靠榜樣的力量。誠信是由社會輿論和個體內心信念保障實施的,如果不履行道德義務(如對君盡忠、對父母盡孝、對朋友誠信等)就會失去面子,不僅會受到他人譴責,而且會被人群疏遠從而失去在社會關系中的地位。對于背信之人的懲罰,無需借助法律手段。誠信作為立身之本,作為人際交往的基本原則,甚至成為治國之道,是社會正常運轉的重要基礎。——摘編自王玉花、宋桂紅《談中、西方文化中信用的觀念》材料二西方傳統信用文化認為個人自由是締結契約的前提。“信”是適用于“陌生人”之間的原則,是體現社會正義的重要方面,人們普遍認同誠信觀念的經濟價值。羅馬法中已建立了相應的誠信契約制度。在誠信契約中,債務人不僅要承擔契約規定的義務,而且必須承擔誠實、善意的補充義務。建立在契約關系之上的西方信用文化帶有法律和秩序的屬性,能夠起到協調人際關系、凈化經濟活動運行環境的作用。——摘編自李新庚《信用理論與制度建設研究》(1)根據上述材料,概括中國與西方在傳統“信用”文化上的不同之處。(2)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中西方傳統“信用”文化產生的社會背景及其共同的歷史價值。古代的商業貿易一、選擇題1.[2023天津高二期末]唐朝后期出現了“食券”和“飛錢”。府兵可在家鄉用糧食交換食券,然后在服役地區用它買食物。“飛錢”亦稱“便換”“便錢”,商人在京城購買政府發放的憑證,把它們遞交給各地方財政部門,就可以拿到相等數額的錢。這些現象反映了當時()A.具有交易憑證功能的紙幣產生 B.政府的“重農抑商”政策有所松動C.商人的社會地位有了顯著提高 D.經濟的發展催生新的金融業務[解析]“食券”和“飛錢”可匯兌,但不具有紙幣的交易功能,故A項錯誤;材料中的“食券”和“飛錢”的出現是因為社會需要和經濟的發展,不是“重農抑商”政策松動的結果,故B項錯誤;“食券”和“飛錢”因勢而生,不能反映商人的社會地位顯著提高,故C項錯誤;“反映”類選擇題需要透過現象看本質,“食券”和“飛錢”的出現屬于現象,本質上是新的金融業務的出現,故D項正確。2.[2023江蘇鎮江高二期初]東漢鄭玄說:“大市,人民(奴婢)、馬牛之屬,用長券(券,指木牘、竹簡制的券書);小市,兵器、珍異之物,用短券。”商品交易時,“為券書以別之,各得其一,訟則按券以正之也”。據此可知()A.商品買賣的契約形式已被使用 B.契約形式成熟和標準化C.政府的“抑商”政策形同虛設 D.實物借貸形式比較普遍[解析]材料體現出不同的商品用不同的券書,如果發生糾紛就用案券以證之,這說明當時已用契約形式進行商品買賣,故A項正確;材料只體現商品買賣的契約形式已被使用,無法得出契約形式成熟和標準化,排除B項;材料強調已用契約形式進行商品買賣,沒有體現政府的“抑商”政策形同虛設,排除C項;材料體現的是以契約形式進行商品買賣,沒有體現實物借貸形式比較普遍,排除D項。3.[2023江蘇淮安高二期中]康熙年間的名士阮旻錫在《海上見聞錄》中說:“上自遼東、下至廣東皆遷徙,筑垣墻、立界石,撥兵戍守;出界者死。”康熙的這一措施()A.隔絕了中外交往 B.為康乾盛世奠定基礎C.限制了民間貿易 D.根源于發達的商品經濟[解析]根據材料“上自遼東、下至廣東皆遷徙,筑垣墻、立界石,撥兵戍守;出界者死”并結合所學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康熙年間在東南沿海地區實行的海禁政策,這一措施限制了民間貿易,故C項正確;“隔絕了中外交往”的說法過于絕對,海禁政策嚴禁民間貿易,當時官方貿易仍在進行,排除A項;海禁政策是統治危機的初顯,并非為康乾盛世奠定基礎,排除B項;海禁政策根源于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排除D項。4.[2023山東煙臺高二期末]羅馬的民法體系經歷了一千多年的發展,確立了個人財產所有權和簽訂合同的自由權,對買主和賣主、債權人和債務人、契約、債務等作出了“無比明確的規定”。據此可知,該體系()A.消除了貴族與平民間的斗爭 B.適應了商品經濟發展的需要C.確立了近代社會的契約精神 D.化解了帝國境內的民族矛盾[解析]根據“對買主和賣主、債權人和債務人、契約、債務等作出了‘無比明確的規定’”等信息可知,羅馬民法體系維護了商品生產者的合法權益,規范了商品經濟秩序,適應了商品經濟發展的需要,故B項正確;題干主要強調的是羅馬法對經濟關系的規范,且羅馬的民法體系也不可能消除平民與貴族之間的斗爭,排除A項;羅馬的民法體系從性質上屬于奴隸社會的法律,只能對近代社會的契約精神產生一些影響,不能確立近代資本主義社會的契約精神,排除C項;題干沒有涉及化解民族矛盾的問題,排除D項。5.[2023江蘇徐州期末]貝幣在商周時代已被普遍使用。考古發現商代的貝幣大多出土于都城安陽附近,而西周的貝幣出土的地區遍及陜西、河南、山東、江西、甘肅、江蘇等地。這說明()A.王畿經濟發達 B.貨幣形態穩定 C.貿易中心轉移 D.商業范圍擴大[解析]據材料“都城安陽附近”“遍及陜西……江蘇等地”可知,貝幣出土范圍從都城附近到遍及廣大地區,說明貝幣使用范圍擴大,反映了當時商業范圍的擴大,故D項正確;都城附近出土貝幣較多不能說明王畿地區經濟發達,只能說明貨幣量大,且該說法無法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排除A項;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大約在商朝后期開始出現銅鑄幣,貨幣形態穩定的說法不符合史實,且材料信息強調貝幣使用范圍的擴大,排除B項;商周時期主要統治范圍集中在中原地區,且根據材料無法確定西周的貿易中心,排除C項。6.[2023湖南衡陽高二調研]宋代對城市市場實行“以稅代管”的管理模式,取消了“市令”,設立了“務”這一稅收和市場管理機構。這一改變()A.使政府開始直接監管市場 B.說明政府取消了抑商政策C.源于市的發展影響了坊內生活 D.推動了城市商品經濟的繁榮[解析]題干反映出宋代對城市市場管理的放松,由直接監管變成“以稅代管”的間接管理模式,這有利于推動城市商品經濟的發展和繁榮,故D項正確,A項與題意不符;宋代商業環境寬松,但政府并沒有取消抑商政策,故B項錯誤;宋代對市場管理模式的改變并不是因為市坊間的矛盾,而是城市經濟發展的需要,故C項錯誤。7.[2023江蘇鎮江高二期末]春秋戰國時期“工商食官”制度逐漸被破壞,私營工商業迅速發展起來,個體家庭和作坊手工業生產普遍存在。這主要反映了()A.商人社會地位明顯提高 B.政府推行重商政策C.全國統一市場逐漸形成 D.商業貿易逐步發展[解析]商周時期“工商食官”,即官府控制商業。春秋戰國時期“工商食官”制度逐漸被破壞,說明商業貿易得到發展,故D項正確。8.契約是保障交易雙方利益的重要憑證。關于契約制度的發展,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A.公元前3000年左右契約在古埃及廣泛使用B.公元前2600年兩河流域的希臘人使用契約C.兩河流域的契約需要雙方蓋章或者證人簽名D.中國在秦漢時期就出現了契約解析:公元前3000年左右契約在古埃及廣泛使用,表述正確,故選A項;希臘不處于兩河流域,故B項錯誤;兩河流域的契約需要雙方蓋章及證人簽名,故C項錯誤;中國在商周時期就出現了契約,故D項錯誤。9.考古人員在漢代長安城西市遺址東北部發掘到21座陶窯和不少冶鐵鑄幣遺址,在西市西邊也發現了陶窯,出土了大量的陶俑。這說明漢代長安城()A.西市是全國手工業品交易中心B.自然形成了民間手工業集市C.西市有相當規模的手工業生產D.西市被政府嚴格限制交易時間解析:依據材料“21座陶窯和不少冶鐵鑄幣遺址”“出土了大量的陶俑”來看,西市手工業比較發達,并且規模較大,故答案為C項。材料體現了西市手工業規模比較大,但未反映西市是全國手工業品交易中心,A項排除;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長安城的市屬于政府劃定的市場,而非民間集市,民間集市是草市,B項排除;材料未體現政府對西市的嚴格管理,D項排除。10.下圖為不同時期的部分貨幣,據圖可知,其形制變化的共同原因是 ()商周貝幣春秋戰國布幣漢五銖錢A.鑄鐵技術的進步 B.商品交易的需要C.審美觀念的不同 D.國家統一的推動解析:根據材料可知貨幣由自然貨幣(貝幣)向人工貨幣(布幣)轉變,由雜亂形態(布幣)向統一形態(圓形方孔)轉變,自然貨幣無法滿足商品交易擴大的需要,雜亂形態貨幣不利于貿易的開展,因此隨著商品交易的需要,貨幣形制發生變化,故選B項。11.西周時期,在較大的都邑中都出現了市場,有管理市場的“質人”,商賈在市場上進行貿易,都有“質人”制發買賣的契券。據此可知西周 ()A.形成契約精神 B.規范商業行為C.履踐重農抑商 D.出現貨幣經濟解析:由材料內容可知西周時期由“質人”管理市場,并有制發買賣的契券,這有利于規范商業行為,故選B項。契約精神與材料中由“質人”管理市場,并制發買賣的契券無關,排除A項;材料僅體現西周商業規范發展的情況,未體現政府的商業政策,且重農抑商政策是從戰國時期開始推行的,排除C項;材料僅體現西周時期由“質人”管理市場,并制發買賣的契券,未體現貨幣作為商品交易的媒介,排除D項。二、綜合題12.[2023江蘇南通高二期末]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信用”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多表述為“誠信”。在中國古代,作為倫理準則的誠信,適用于封閉的以血緣和地緣為紐帶的“熟人社會”。誠信的實現要依靠“上行下效”,依靠榜樣的力量。誠信是由社會輿論和個體內心信念保障實施的,如果不履行道德義務(如對君盡忠、對父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3年兔年春節慰問信范文(6篇)
- 兒童日常推拿培訓課件
- 江蘇省鹽城市鹽城一中、大豐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10月聯考物理含解析
- 廣東省四會中學廣信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第二次月考化學含答案
- 贛南師范大學《導游基礎知識應用》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太原科技大學《設計與應用》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石家莊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環境分析測試技術(現代儀器分析)》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天津國土資源和房屋職業學院《建筑材料與構造1》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渤海大學《工程力學(3)》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烏海職業技術學院《品牌系統識別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水溝抹灰施工方案
-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下冊 實驗題03 浮力的實驗(含答案詳解)
- spc(xbar-r-xbar-s-中位數極差3合一控制圖)
- SCARA工業機器人手臂設計
- 公路工程竣工環境保護驗收調查報告
- 第二章殘疾康復
- 三年級下冊美術說課稿-第十二課 賽龍舟 ︳湘美版
- 英語簡單句專項練習題含參考答案
- 國家開放大學電大《建筑制圖基礎》機考網考題庫及答案
- 上海市材料工程學校教師招聘考試真題2022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同步練習冊電子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