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第十中學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帶答案】_第1頁
德州市第十中學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帶答案】_第2頁
德州市第十中學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帶答案】_第3頁
德州市第十中學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帶答案】_第4頁
德州市第十中學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帶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山東省德州十中2022—2023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考試七年級語文試題(試卷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20分鐘)一、積累與運用(27分)1.【字詞迷宮】下面語段中加點字的注音和空缺的字形全都正確的一項是()輕輕打開語文課本,我們在動人的文字中感悟世間的真情,感慨萬千。癱瘓的史鐵生,在落葉紛紛中與母親(jué)別,把“好好兒活”的勇氣,植入骨髓;莫懷戚一家人解決散步途中的分(qí)時,彰顯著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美德;印象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的百草園美好神秘,寄托著魯迅對童年的留戀……A.感慨(kǎi)決別骨髓(suí)分岐確鑿(zuó)B.感慨(kài)訣別骨髓(suǐ)分岐確鑿(záo)C.感慨(kài)決別骨髓(suí)分歧確鑿(zuó)D.感慨(kǎi)訣別骨髓(suǐ)分歧確鑿(záo)【答案】D【解析】【詳解】感慨(gǎnkǎi):有所感觸而憤慨或慨嘆;訣別(juébié):(動)告別;離別(多指不易再見面的);骨髓(gǔsuǐ):骨頭空腔中柔軟像膠的物質,也比喻精華的地方;分歧(fēnqí):不一致;有差異;確鑿(quèzáo):指真實、確定,不容懷疑;故選D。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使用有誤的一項是()A.學校操場上人聲鼎沸,熱鬧非凡。一場趣味體育聯歡活動正熱火朝天地進行。B.這兩本成語詞典各得其所,一本重視溯源,一本例句豐富,特色都很鮮明。C.桂林山水甲天下,這里的山如林,水如畫,實在美不勝收。D.母親雖然態度平靜,但說出的話卻咄咄逼人讓孩子一時之間很崩潰。【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考查詞語的使用。A.人聲鼎沸:人群發出的聲音像水在鍋里沸騰一樣,形容人聲嘈雜喧鬧。句中用于形容學校操場上人聲嘈雜喧鬧,符合語境,使用正確;B.各得其所:原指每個人都得到了滿足,后指每一個人或事物都得到恰當的安置。句中用于形容兩本成語詞典各有特點,不符合語境,使用有誤;C.美不勝收:美好的東西太多,一時接受不完(看不過來)。句中用于形容桂林山水美麗的風光看不過來,符合語境,使用正確;D.咄咄逼人:形容氣勢洶洶,盛氣凌人,使人難堪;也指形勢發展迅速,給人壓力。句中用于形容母親說出的話氣勢洶洶,符合語境,使用正確。故選B。3.下列四個句子來自同學們的作文,沒有語病的一項是()A.作為年輕一代,我們要擔負起發揚、繼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B.為了后代能遙望星空,蕩舟碧波,我們應堅持綠色生態理念,增強低碳生活方式。C.能否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是影響學生學習成績高低的關鍵因素。D.由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持續蔓延,給旅游產業、餐飲企業和零售業帶來了很大的沖擊。【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考查病句的辨析與修改。A.語序不當,可將“發揚、繼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改為“繼承、發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B.搭配不當,可將“增強低碳生活方式”改為“推行低碳生活方式”;D.成分殘缺,缺主語,可刪去“由于”。故選C。4.下列說法表述有錯誤的一項是()A.《世說新語》是南朝劉義慶組織編寫的一部志人小說集,課文《詠雪》出自其中的《言語》篇。B.“不亦樂乎”“溫故知新”“逝者如斯”“擇善而從”“簞食瓢飲”這些成語都來自《論語》。C.古人稱謂有謙稱和尊稱的區別,“垂問”“奉陪”“勞駕”“惠存”屬于敬辭,“愚兄”“拙作”“鄙人”“寒舍”屬于謙辭。D.王先生四十歲了,正值而立之年;兒子王大剛讀初中,正是豆蔻年華;二胎王小寶出生不久,尚在襁褓之中;而父親老王早已退休,年近古稀。【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考查文化文學知識積累。D.“四十歲”是“不惑之年,“三十歲”是“而立之年”。“豆蔻年華”是指少女十三四歲,代指少女的青春年華,不能用來形容兒子。“王先生四十歲了,正值而立之年;兒子王大剛讀初中,正是豆蔻年華”有誤;故選D。5.按要求默寫(1)花里帶著甜味兒,閉了眼,______________。(朱自清《春》)(2)樹木叢生,百草豐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觀滄海》)(3)夜發清溪向三峽,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4)岑參《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中,表達思鄉之情的句子,更寄托詩人憂慮國事,渴望早日平定安史之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家庭聚會上,謝道韞“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回答,讓我們感受到古代兒童的聰慧。與友人對話中,元方指出“日中不至,____________________”,讓我們感受到古代兒童良好的家庭教養。【答案】①.樹上仿佛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②.秋風蕭瑟③.洪波涌起④.思君不見下渝州⑤.遙憐故園菊⑥.應傍戰場開⑦.未若柳絮因風起⑧.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解析】【詳解】本題考查詩文背誦默寫能力。注意“滿”“蕭”“瑟”“涌”“渝”“遙”“傍”“絮”的正確書寫。名著閱讀。(7分)6.七年級(6)班在語文課上開展了以“細品數朵朝花·感悟魯迅初心”為主題名著分享活動。(1)第一組同學繪制了下面的思維導圖,請調動你的閱讀積累,在圖中①②③處填寫相應內容。(2)第二組同學讀完《朝花夕拾》后認為“魯迅也有朋友圈”,并就此進行了探究。下面是所畫的思維導圖,請補充完整,并說明理由。①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父親的病》②示例:父親要求“我”在看五猖會前背書,使“我”沒有了看會的興趣③示例:“我”對長媽媽的感激和懷念。(2)①.藤野先生②.理由:藤野先生為作者修改講義、糾正解剖圖等,彰顯了先生的認真負責,毫無民族偏見的大愛。③.范愛農④.理由:作者在日本留學時和回國后與范愛農都有接觸,范愛農在革命前對黑暗社會不滿,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備受迫害,魯迅對這位正直倔強的愛國者充滿同情和悼念。【解析】【小問1詳解】本題考查識記名著內容。結合“父親經‘名醫’再三醫治,卻病情加重,最終去世”可知,應填《父親的病》,《父親的病》中,作者用諷刺的筆調寫了庸醫誤人,以兩個“名醫”的藥引一個比一個獨特,表現了某些中醫的故作高深,通過他們的相繼借故辭去,體現出父親的病一步步惡化,通過家庭的變故表達了對名醫們庸醫誤人、故弄玄虛、勒索錢財、草菅人命的深切的痛恨,在感嘆中讓人體會人生的傷悲。《五猖會》是現代文學家魯迅于1926年創作的一篇回憶性散文,此文匠心獨運,開篇就為參加賽會蓄勢,先寫童年看賽會,然后寫《陶庵夢憶》里的熱鬧賽會,接著寫自己見過的比較隆盛的賽會,這些都在為寫五猖會做鋪墊。然而,接著轉寫父親要求“我”背書,“我”失望、郁悶至極,最后終于背書成功,得以去看五猖會,而作者并沒寫五猖會的盛況;表達了作者強烈譴責封建強權教育對孩子天性的扼殺。

《阿長與〈山海經〉》是近代思想家、文學家魯迅于1926年創作的一篇回憶性敘事散文。此文記述了魯迅兒時與阿長相處的情景,描寫了長媽媽善良、樸實而又迷信、嘮叨、“滿肚子是麻煩的禮節”的性格,對她尋購贈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繪圖《山海經》之事,充滿了尊敬和感激,表達了對這位勞動婦女的真誠的惦念以及對年幼無知的時光的深切懷念。

【小問2詳解】本題考查識記名著內容。結合“良師”可知,應填寫“藤野先生”。“藤野先生”出自《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現代文學家魯迅于1926年在廈門大學時所寫的一篇回憶性散文。作者在文中回憶了在日本仙臺醫學專門學校(今日本東北大學)的留學生活,表達了對藤野先生深切的懷念之情。另外,文中通過寫藤野先生為自己修改講義、糾正解剖圖等事件熱烈贊頌藤野嚴九郎先生辛勤治學、誨人不倦的精神及其嚴謹踏實的作風,特別是他對中國人民的誠摯友誼。同時,也表現了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以及同帝國主義勢力斗爭的戰斗精神。結合“益友”可知,應填寫“范愛農”。“范愛農”出自《范愛農》,《范愛農》是現代文學家魯迅于1926年所寫的一篇回憶性散文,作者通過追敘自己在日本留學時和回國后與范愛農接觸的幾個生活片段,描述了范愛農在革命前不滿黑暗社會、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備受迫害的遭遇,揭露封建社會對正直愛國的知識分子的摧殘;同時針對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性,展現出辛亥革命前后的社會病態,對之進行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二、閱讀(54分)(一)【甲】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乙】夜上受降城聞笛李益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7.《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從體裁上講,屬于________詩。《夜上受降城聞笛》從題材上講,屬于________詩。8.有同學認為,以上兩首詩都從視覺、聽覺等角度描寫景物,使人如臨其境,你同意嗎?請說明理由。9.這兩首詩都寫到“月”,表達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請簡要分析。【答案】7.①.七言絕句②.思鄉詩8.同意,【甲】詩從視覺角度描寫了楊花紛飛,給人以飄零之感;同時后兩句從視覺角度寫明月,抒發對友人的思念。本詩也從聽覺角度描寫了子規啼鳴,給人以離別之恨。【乙】詩從視覺角度描寫了大漠似雪、月華如霜,勾勒了一幅凄清荒涼的邊塞月色圖;從聽覺角度描寫了凄涼幽怨的蘆笛聲,使人如身臨其境,如聞其聲。9.【甲】詩想象奇特,借明月表達對友人的思念和牽掛;【乙】詩描寫“月”,表現邊塞的苦寒,襯托征人思鄉的愁緒。【解析】【7題詳解】本題考查文學常識。《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此詩是李白為好友王昌齡貶官而作,以抒發感憤,寄托慰藉,表達對王昌齡懷才不遇的惋惜與同情之意。《夜上受降城聞笛》唐代詩人李益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抒寫了戍邊將士的思鄉之情。【8題詳解】本題考查景物描寫的手法。【甲】詩“楊花落盡子規啼”“我寄愁心與明月”中,從視覺角度描寫了楊花、明月,從聽覺角度描寫了“子規啼”;【乙】詩“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從視覺角度描寫了回樂烽前的沙地,月色如深秋白霜,“不知何處吹蘆管”從聽覺角度描寫了凄涼的蘆管聲,使人如身臨其境。所以兩首詩歌都從視覺、聽覺等角度描寫景物。【9題詳解】本題考查詩歌情感比較。可結合著關鍵詞的運用和理解來體會。【甲】詩“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通過豐富的想象,給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屬性。詩人用擬人的修辭,將月亮人格化,托明月帶去自己對友人的思念,寄托自己的離愁,想象豐富奇妙。在詩人的筆下,無知無情的明月變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能夠把詩人對朋友的牽掛和同情帶到遼遠的夜郎之西,意境新穎,令人回味無窮。【乙】詩“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描寫了一幅邊塞月夜的獨特景色。沙漠并非雪原,詩人偏說它“似雪”,月光并非秋霜,詩人偏說它“如霜”。詩人如此運筆,是為了借這寒氣襲人的景物來渲染心境的愁慘凄涼。正是這似雪的沙漠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城之夜顯得格外空寂慘淡。也使詩人格外強烈地感受到置身邊塞絕域的孤獨,而生發出思鄉情愫。(二)《論語》十二章(節選)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述而》)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張》)10.解釋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1)不亦說乎______________(2)傳不習乎______________(3)學而不思則罔_____________(4)博學而篤志_________________11.與“人不知而不慍”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項()A.學而時習之 B.學而不思則罔 C.曲肱而枕之 D.切問而近思12.翻譯下列句子。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其中矣。13.《論語》在論述“學”與“思”的關系時,為何不先說“思而不學則殆”,而是先說“學而不思則罔”?說說你的理解。14.結合選文,從內容和形式兩方面概括《論語》的特點。【答案】10.①.說,同“悅”,愉快②.傳授,指老師傳授的知識③.迷惑④.堅定11.B12.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當枕頭,樂趣也就在其中了。13.“學”是“思”的先決條件,先學后思符合認知規律。14.《論語》是語錄體散文,語言簡練,含義深遠,多格言警句,體現了孔子的道德修養、學習方法以及學習態度等。【解析】【10題詳解】本題考查文言詞語理解。(1)句意為:不也是很快樂嗎?說,同“悅”,愉快;(2)句意為:老師傳授的知識是不是復習了呢?傳:傳授,指老師傳授的知識;(3)句意為:只是學習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罔:迷惑;(4)句意為:博覽群書廣泛學習,而且能堅守自己的志向。篤:堅定。【11題詳解】本題考查文言虛詞。“人不知而不慍”中的“而”字表轉折。A.表承接;B.表轉折;C.表示修飾;D.表并列;故選B。【12題詳解】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翻譯。重點詞有:飯,吃。疏食,粗糧。水,文言文中稱冷水為“水”,熱水為“湯”。肱:胳膊上從肩到肘的部分,這里指胳膊。【13題詳解】本題考查語句分析。按人們的認知規律來講,只有先學習了某種知識以后,才會引起自己深入的思考。也就是說學習是思考的先決條件,沒有學習,就不會有思考,經過思考之后,明白了自己學習上掌握的不牢固不準確的地方,于是就又繼續學習。所以先說“學而不思則罔”,后說“思而不學則殆”。【14題詳解】本題考查內容及寫法分析。根據這五則的內容可知,《論語》是語錄體散文,記錄的大多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言。語言簡單,卻含義深刻。多被后人引為格言警句。如“有朋自這方來,不亦樂乎”“不足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等。《論語》中的句子集中體現了孔子對于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個人修養的認識與看法。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講得是學習方法。“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講的是個人修養。【點睛】參考譯文:孔子說:“學了(知識)然后按一定的時間復習它,不也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是很快樂嗎?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惱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養的人嗎?”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誠實可信了呢?老師傳授知識是不是復習了呢?”孔子說:“只是學習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只是空想不學習就會心中充滿疑惑而無定見。”孔子說:“我整天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做枕頭,也自得其樂。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富貴,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子夏說:“博覽群書廣泛學習,而且能堅守自己的志向,懇切地提問,多考慮當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三)鄭人逃暑①鄭人有逃暑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從陰。及至暮,反席于樹下。及月流影移,復徙衽以從陰,而患露之濡④于身。其陰逾⑤去,而其身逾濕。是巧于用晝而拙于用夕矣。【注釋】①逃暑:避暑,乘涼。②孤林:獨立的一棵樹。③徙衽(rěn):移動臥席。④濡(rú):沾濕。⑤逾:同“愈”,更加。15.解釋下列加點字。(1)徙衽以從陰__________(2)患露之濡于身____________16.用現代漢語翻譯句子。是巧于用晝而拙于用夕矣。17.結合課文說說這則寓言告訴人們什么道理?【答案】15.①.用來②.擔心16.這個人白天乘涼的辦法很巧妙,但晚上用同樣辦法乘涼就相當笨拙了。17.死搬教條,不知變通,要根據變化了的情況采取相應的對策【解析】【15題詳解】本題考查理解文言字詞。可結合句意推斷詞義。(1)句意:隨著樹蔭來挪動自己的臥席。以:用來;(2)句意:擔心露水沾濕了全身。患:擔心。【16題詳解】本題考查翻譯文言語句。答題時先要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譯,再根據現代漢語的習慣進行調整,做到文從字順。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本題中注意句中重點字詞“是(這,指這個人的方法),巧(巧妙),于(在),晝(白天),拙(笨拙),夕(晚上),矣(了)”要理解正確。【17題詳解】本題考查理解寓意。結合“鄭人有逃暑于孤林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以從陰”“及月流影移,復徙衽以從陰”“是巧于用晝而拙于用夕矣”可知,鄭人用太陽在空中移動,樹影也在地上移動,他也隨著樹蔭挪動自己的臥席的方法來避暑,但是到了晚上他還是用同樣的辦法來避免露水沾濕衣裳,這個人白天乘涼的辦法很巧妙,但晚上用同樣辦法乘涼就相當笨拙了。據此可概括出寓意:死搬教條,不知變通,要根據變化了的情況采取相應的對策;情況是會不斷變化的,不能只用老眼光、老辦法去解決新問題,不然就會碰壁受災。【點睛】參考譯文:鄭國有個人在一棵樹下乘涼,太陽在空中移動,樹影也在地上移動,他也隨著樹蔭挪動自己的臥席。到了黃昏,他又返回把臥席放到大樹底下。月亮在空中移動,樹影也在地上移動,他又隨著樹蔭挪動自己的臥席,而擔心露水沾濕了全身。樹影越移越遠了,他的身上也越沾越濕了。(這個方法)在白天使用很巧妙,但晚上用同樣辦法乘涼就相當笨拙了。(四)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云霄里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18.文段中有許多動詞用得精練傳神,選其中一例作簡要賞析。19.文段中的“我”是一個什么樣的形象。【答案】18.如“伏”寫出了黃蜂體型的“肥胖”,又寫出了它嬌憨可愛的形象;“竄”簡潔形象地表現了云雀的“輕捷”等。19.天真活潑,充滿好奇心和探索欲,熱愛自然的少年兒童形象。【解析】【18題詳解】本題考查賞析詞句。題目要求從動詞的使用角度進行賞析。結合“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云霄里去了”分析,句中的動詞有“長吟”“伏”“竄”;“長吟”寫出了蟬的鳴聲持續時間久,“伏”字準確地表現出黃蜂因肥胖而趴在菜花上的嬌憨可愛的情態,“竄”字顯示速度快,又來得突然,簡潔形象地表現了云雀的速度快與體態的輕捷。【19題詳解】本題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結合文段內容可知,兩個“不必說”與后面的“單是”呼應,既表達了寫景的詳略,又勾勒出“我”感到事物美好有趣而自得的心理,也表現了“我”的天真活潑,對自然事物充滿好奇心和探索欲,使讀者感受到“我”是一個熱愛自然的少年兒童的形象。(五)閱讀下面文學類文本,完成下列小題。風車里的故事朱敏江①一家人驅車至農家樂游玩,兒子遠遠看見立于大廳的風車,就如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箭一般地沖過去圍著它轉來轉去。一飽眼福之后,他伸出右手握住把手,興奮地搖動風葉,還不停地招呼我們一起來玩。②都說云是風的故事,山是水的故事,而風車就是我的故事。時光可以沖淡我對童年的記憶,卻無法帶走我對風車的感懷,因為我始終將風車印象藏在左心房最柔軟之處。③風車對于兒子意味著好玩,而之于我則是無盡的情思。家鄉的風車是由木頭制成,造型優美。頂上是一個方形的漏斗,車身有一根竹片與漏斗尾部相接,用來控制進量。抽屜形的出口呈四十五度角斜伸于外,米和稻谷等就從此處流出。風車口星斗狀,圓形的后半部中容納著一片片風車葉,搖動近似“Z”字形的把手,風車就會飛快地轉動。④小的時候,當我們想要伸手觸碰風車時,大人就會一本正經地說:“小孩子不能轉風車,會肚子疼的。”因此一般的小孩都不敢輕易轉動風車。但總有一些淘氣哥偏不信邪,會勇敢地去轉動風車,而我則悄悄地躲在旁邊觀察。只見他們起勁地搖動把手,而且越搖越快,一副得意洋洋的表情,但捂住肚子蹲在地上的情景卻始終沒有出現,讓人少了幸災樂禍的機會。⑤稍大一些。便有了和風車親密接觸的機會。每年農忙時節,從田里收割來的稻谷中有一些秕谷,還夾雜著稻草絲,這時就輪到風車粉墨登場了。⑥搖風車是父親的專屬。等到風車頂的漏斗裝滿稻谷,父親就開始搖動把手轉動風車,瞬間就有一股風從風車口沖出。他瞅準時機,輕輕將連者閘門的竹片下移一到兩格。漏斗中的稻谷慢慢掉入風車肚,飽滿的谷粒堅強地經受住風力的吹動,從抽屜形出口源源不斷地流出掉入籮筐。那些秕谷就像一個個調皮的孩子,紛紛從風車口騰躍而出,劃過一道漂亮的拋物線后,落于地面之上。而那些體重較輕的稻草絲則如皮影中的孫悟空,在空中閃轉騰挪,翻越幾個跟斗之后,才心有不甘地降落地面。⑦漸漸地,父親身前的谷粒越積越多,形成了一個漂亮的圓錐形。他不時仲出左手輕輕將錐頂推翻,并用手轉幾圈,谷堆上留下幾道圓形的波痕,而流出的谷粒隨即又將波痕淹沒。⑧漏斗中的稻谷從中間往下漏,留下一個旋渦狀的淺坑。當稻谷慢慢淺下去的時候,我馬上用畚斗到谷堆盛取稻谷,抱到風車邊。母親則接過我手中的畚斗,雙手擎起舉到風車頂,一粒粒金子般的稻子就紛紛從畚斗躍入漏斗中。⑨當稻谷快要沒過籮筐面時,父親就停下手招呼母親一起將籮筐抬走。這時,我抓住千載難逢的機會小心翼翼地轉動起風車,不過,轉了幾圓好像肚子也沒有疼的跡象。這時父親拿著空籮筐回來了,我馬上停下來,他則伸出大手撫摩著我的腦袋,露出慈祥的笑容。⑩風車扇麥子的情景就更美妙了!大力轉動風車,白色的麥殼仿佛一個個穿著白衣的精靈女孩,邁著輕盈的母步,紛紛從風車口飛躍而出,又如滿天飛起的玉蝶,扭動婀娜的身姿,慢慢飄落地面。鄰家的小妹妹看見了,拍著手大聲歡呼:下雪啦!下雷啦!”是啊!遠遠望去,風車口處仿佛雪花飛舞,正如“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不一會兒,地面就銀白一片,猶如進入銀裝素裹的世界。?無論多么美妙的東西,都難抵擋時代變遷的消磨。隨著水稻產量大幅增長,人們不再為糧食而發愁,讓風車少了更多的用武之地。一批批外出謀生的人,帶上了曾經和風車一起勞作的勤勞品質,告別了土地,也告別了風車。?風車雖已遠離繁華,但我從不曾忘卻和風車一起度過的美好時光。每當大雷紛飛之時,麥殼從風車口飄然而出仿佛雪花飛舞的景象,恍如就在眼前。?佇立于高大的風車前,望著陽光下那一個拉長的光影,兒時伴隨父母左右一起勞作的情景不斷躍入腦海,浮于眼前。我想,心中若有桃花源,何處不是水云間呢?20.文章著重寫了關于風車的三個故事,請分別加以概括。21.根據要求,品析下列語句。(1)而那些體重較輕的稻草絲則如皮影中的孫悟空,在空中閃轉騰挪,翻越幾個跟斗之后,才心有不甘地降落地面。(從修辭角度)(2)鄰家的小妹妹看見了,拍著手大聲歡呼:“下雪啦!下雪啦!”(從描寫角度)22.第?中“無論多么美妙的東西,都難抵擋時代變遷的消磨”,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23.結合生活體驗,談談你對文中第?段劃線句子的理解。【答案】20.①小時候,“我”悄悄地躲在旁邊觀察其他孩子搖風車;②稍大一些,“我”抓住時機小心翼翼地轉動起風車;③風車扇麥子的美妙情景引來鄰家小妹妹拍手歡呼。21.(1)運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把稻草絲比作孫悟空,并賦予它以人的情態,形象生動地表現了風車吹稻草的情態,表達了作者的喜愛之情。(2)通過動作描寫和語言描寫,寫出了小妹妹看到風車扇麥子的美妙情景時的歡快心情。22.表達了作者對風車逐漸無用武之地的遺憾和惋惜之情。23.示例:心中向往美好,心中向往美好,心中有美好的風景和美麗的回憶,那么不管在什么地方、什么時候,都能夠看到最美的風景。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各種離別,不要感傷離別的痛苦,而要把彼此都記在心中,把美麗的回憶記在心中,這樣我們就能體會到生活的美好。【解析】【20題詳解】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概括。概括時要圍繞關鍵詞“風車”。根據④段中“小的時候”“有一些淘氣哥偏不信邪,會勇敢地去轉動風車,而我則悄悄地躲在旁邊觀察”可概括為:小時候我躲著看別人搖風車;根據⑤段中“稍大一些。便有了和風車親密接觸的機會”和⑨段中“父親就停下手招呼母親一起將籮筐抬走。這時,我抓住千載難逢的機會小心翼翼地轉動起風車”可概括為:稍大一些我小心翼翼搖風車;根據⑩段“白色的麥殼仿佛一個個穿著白衣的精靈女孩,邁著輕盈的母步,紛紛從風車口飛躍而出,又如滿天飛起的玉蝶,扭動的娜的身姿,慢慢飄落地西。鄰家的小妹妹看見了,拍著手大聲歡呼:下雪啦!下雷啦!”可概括為搖風車的情景引得鄰家小妹妹歡呼。【21題詳解】本題考查語句賞析能力。第①題要求從修辭角度著手,“如皮影中的孫悟空”是比喻,把稻草絲比作孫悟空,“在空中閃轉騰挪,翻越幾個跟斗之后,才心有不甘地降落地面”是擬人,賦予了稻草絲人的情態,具有生動形象的表達效果,表現的是稻草絲在風車的吹動下在空中翻飛墜落的情景,表達了作者的喜愛之情。②題要求從描寫角度賞析,“拍著手、歡呼”屬于動作描寫,“下雪啦!下雪啦!”屬于語言描寫,結合10段中“白色的麥殼仿佛一個個穿著白衣的精靈女孩,邁著輕盈的母步,紛紛從風車口飛躍而出,又如滿天飛起的玉蝶,扭動的娜的身姿,慢慢飄落地面。”可知妹妹是因為看到了風車扇麥子的情景而高興地歡呼雀躍。【22題詳解】本題考查作者情感的體會。解答此題關鍵要整體感知文本內容,結合上下文,去理解人物的心理情感。由下文“隨著水稻產量大幅增長,人們不再為糧食而發愁,讓風車少了更多的用武之地”的語句感受到作者對風車退居幕后的遺憾和惋惜之情。【23題詳解】本題考查對語句的理解。理解語句要與理解全文內容、作者情感相結合,此題作答時要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來談。“心中若有桃花源”意思是心中存有美好,“何處不是水云間”意思是無論何時何地,都能看到美好的風景。結合12段中“風車雖已遠離繁華,但我從不曾忘卻和風車一起度過的美好時光”和13段中“望著陽光下那一個拉長的光影,兒時伴隨父母左右一起勞作的情景不斷躍入腦海”可知,句子表達的是面對離別時的樂觀情懷,強調的是心態的樂觀。結合生活體驗來談,面對生活中生離死別,我們不要以為傷心,要保持樂觀的態度,把美好的回憶記在心中,保持心中的美好。三、應用(9分)應用文和綜合實踐24.你寫了一副對聯張貼在學校“詩文名家”宣傳欄里,并給語文老師史老師寫了一張留言條。請根據留言條內容補充完整你們的對話。留言條史老師:您好!我寫了一副對聯,張貼在學校“詩文名家”宣傳欄里。本應去寒舍當面請教,時間有限,請老師路過時幫我看看對聯是否合適。希望不吝賜教。2021年10月22日小北史老師:小北,我看到你的留言條了,里面有一處表達不得體。小北:啊?我看看。還真是。應該①____________________。史老師:對!除此之外,格式上也有一處錯誤,應該②____________________。小北:唉!我真是太粗心了,謝謝老師您幫我糾正過來。【答案】①.將“寒舍”改為“府上”②.將日期和署名互換位置【解析】【詳解】本題考查留言條寫法。第一空,寒舍:謙辭,指自己的家。句中意表達去對方家,因此需將“寒舍”改為“府上”或“貴府”。第二空,留言條、通知、邀請函等落款均為姓名/單位/組織在上,日期在下。因此該留言條要將日期和署名互換位置。25.某班級決定舉行以“朋友”為主題綜合性學習活動,現邀請你參加并完成下列任務。(1)【解讀“朋友”內涵】“朋”字的甲骨文看起來像并列的兩串貝殼,這種并列的關系表達了“朋”字___________的內涵。“友”字的甲骨文看起來像兩只同時伸出來的右手,兩手相交表示握手。大家都伸出右手緊緊相握,以表達親密之意。所以“友”字的本義是_______。(2)【感受“朋友”情誼】無數文人墨客為歌頌友誼,寫下了許多不朽的文字,請調動你的積累,任意寫出一個有關朋友的成語和連續兩句有關朋友的古詩詞來。(3)【伸出“友誼”之手】假設老師安排你與林芳同桌,你很想與她交朋友,你會主動走到她面前說什么?(如果出現姓名請用“XX”代替)【答案】(1)①.平等②.友好(2)示例:患難之交/義結金蘭;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3)示例:林芳,你好!我是××,我活潑好動,性格開朗,喜歡打乒乓球,是個運動健將。很高興和你成為同桌,讓我們一起努力,共同進步吧!【解析】【小問1詳解】本題考查圖文轉換。結合題干中給出提示可知,“朋”字的甲骨文看起來像并列的兩串貝殼,這種并列的關系,即是表明二者之間的平等關系;“友”字看起來像順著一個方向的兩只相握的右手,兩手相交表示以手相助,從朋友關系來理解,是表示二者的關系親密。所以“友”字的本義是友好。【小問2詳解】本題考查成語和詩詞積累。關于朋友的成語有很多,如:情同手足、心心相印、肝膽相照、貧賤之交、患難之交、推心置腹、親密無間等等。關于友誼的古詩句也有很多,如:浮云一別后,流水十年間;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等等。【小問3詳解】本題考查口語交際。注意說話對象(林芳)與說話目的(主動與她結交),表達自己與之交友的愿望,說話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