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版)GBT 6113.103-2021 無線電騷擾和抗擾度測量設備和測量方法規范 第1-3部分:無線電騷擾和抗擾度測量設備 輔助設備 騷擾功率_第1頁
(高清版)GBT 6113.103-2021 無線電騷擾和抗擾度測量設備和測量方法規范 第1-3部分:無線電騷擾和抗擾度測量設備 輔助設備 騷擾功率_第2頁
(高清版)GBT 6113.103-2021 無線電騷擾和抗擾度測量設備和測量方法規范 第1-3部分:無線電騷擾和抗擾度測量設備 輔助設備 騷擾功率_第3頁
(高清版)GBT 6113.103-2021 無線電騷擾和抗擾度測量設備和測量方法規范 第1-3部分:無線電騷擾和抗擾度測量設備 輔助設備 騷擾功率_第4頁
(高清版)GBT 6113.103-2021 無線電騷擾和抗擾度測量設備和測量方法規范 第1-3部分:無線電騷擾和抗擾度測量設備 輔助設備 騷擾功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GB/T6113.103—2021/CISPR16-1-3:2016代替GB/T6113.103—2008無線電騷擾和抗擾度測量設備和測量抗擾度測量設備輔助設備騷擾功率(CISPR16-1-3:2016,IDT)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GB/T6113.103—2021/CISPR16-1-3:2016 I 12規范性引用文件 13術語和定義、縮略語 13.2縮略語 14吸收鉗設備 24.1概述 24.2吸收鉗裝置 24.3吸收鉗的校準方法及其相互關系 44.4輔助吸收裝置 54.5吸收鉗試驗場地(ACTS) 54.6吸收鉗系統的質量保證程序 6附錄A(資料性)吸收鉗的結構(見4.2) 附錄B(規范性)吸收鉗和輔助吸收裝置的校準和確認方法(第4章) 附錄C(規范性)吸收鉗試驗場地的確認(第4章) GB/T6113.103—2021/CISPR16-1-3:2016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本文件是GB/T(Z)6113的第1-3部分。GB/T(Z)6113已經發布了以下部分:——第1-3部分:無線電騷擾和抗擾度測量設備輔助設備騷擾功率;——第1-4部分:無線電騷擾和抗擾度測量設備輻射騷擾測量用天線和試驗場地;——第1-5部分:無線電騷擾和抗擾度測量設備5MHz~18GHz天線校準場地和參考試驗——第2-2部分:無線電騷擾和抗擾度測量方法騷擾功率測量;——第2-4部分:無線電騷擾和抗擾度測量方法抗擾度測量;——第4-1部分:不確定度、統計學和限值建模標準化EMC試驗的不確定度;本文件代替GB/T6113.103—2008《無線電騷擾和抗擾度測量設備和測量方法規范第1-3部分:無線電騷擾和抗擾度測量設備輔助設備騷擾功率》,與GB/T6113.103—2008相比,除結構調整和——更新了規范性引用文件(見第2章,2008年版的第2章);——修改了圖B.3和圖B.4(見附錄B,2008年版的附錄B); 增加了圖B.5b)(見附錄B)。本文件使用翻譯法等同采用CISPR16-1-3:2016《無線電騷擾和抗擾度測量設備和測量方法規范——GB/T6113.102—2018無線電騷擾和抗擾度測量設備和測量方法規范第1-2部分:無線電IⅡGB/T6113.103—2021/CISPR16-1-3:2016騷擾和抗擾度測量設備傳導騷擾測量的耦合裝置(CISPR16-1-2:2014,IDT) GB/T6113.202—2018無線電騷擾和抗擾度測量設備和測量方法規范第2-2部分:無線電騷擾和抗擾度測量方法騷擾功率測量(CISPR16-2-2:2010,IDT) —GB/T6113.402—2018無線電騷擾和抗擾度測量設備和測量方法規范第4-2部分:不確定度、統計學和限值建模測量設備和設施的不確定度(CISPR16-4-2:2014,IDT)本文件做了下列編輯性修改:——為了便于讀者引用,將國際標準B.2.1.1中的CISPRNSA改為引用GB/T6113.104—2016的NSA要求,并列入第2章。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本文件由全國無線電干擾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79)提出并歸口。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大連產品質量檢驗檢測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蘇省電子信息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寶計量檢測中心服務有限公司、寧波海關技術中心、江蘇省計量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歷次版本發布情況為:——2008年首次發布為GB/T6113.103—2008;——本次為第一次修訂。ⅢGB/T6113.103—2021/CISPR16-1-3:2016第1部分又分為6個部分:——第1-1部分:測量設備。目的在于規定測量無線電騷擾的測量設備和斷續騷擾測量的專用設——第1-2部分:傳導騷擾測量的耦合裝置。目的在于規定射頻騷擾電壓和騷擾電流測量用輔助——第1-4部分:輻射騷擾測量用天線和試驗場地。目的在于規定輻射疆擾測量天線和試驗場地——第1-6部分:EMC天線校準。目的在于規定輻射騷擾測量天線的天線系數的校準程序和相關1GB/T6113.103—2021/CISPR16-1-3:2016無線電騷擾和抗擾度測量設備和測量抗擾度測量設備輔助設備騷擾功率1范圍本文件。GB/T4365—2003電工術語電磁兼容[IEC60050(161):1990+A1:1997+A2:1998,IDT]GB/T6113.104—2016無線電騷擾和抗擾度測量設備和測量方法規范第1-4部分:無線電騷擾和抗擾度測量設備輻射騷擾測量用天線和試驗場地(CISPR16-1-4:2012,IDT)CISPR16-1-2:2003無線電騷抗擾度測量設備輔助設備傳導騷擾(Specificationforradiodisturbanceandimmunitymeasuringapparatusandmethods—Part1-2:Radiodisturbanceandimmunitymeasuringapparatus—Ancillaryequipment—Conducteddisturbances)CISPR16-2-2:2003無線電騷擾和抗擾度測量設備和測量方法規范第2-2部分:無線電疆擾和抗擾度測量方法疆擾功率測量(Specificationforradiodisturbanceandimmunitymeasuringapparatusandmethods—Part2-2:Methodsofmeasurementofdisturbancesandimmunity—Measure-mentofdisturbancepower)CISPR16-4-2無線電騷擾和抗擾度測量設備和測量方法規范第4-2部分:不確定度、統計學和限值建模測量設備和設施的不確定度(Specificationforradiodisturbanceandimmunitymeasuringapparatusandmethods—Part4-2:Uncertainties,statisticsandlimitmodelling—Measurementinstru-mentationuncertainty)GB/T4365—2003界定的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2縮略語ACA吸收鉗裝置(absorbingclampassembly)ACMM吸收鉗測量方法(absorbingclampmeasurementmethod)ACRS吸收鉗參考場地(absorbingclampreferencesite)2GB/T6113.103—2021/CISPR16-1-3:2016ACTS吸收鉗試驗場地(absorbingclamptestsite)CF吸收鉗因子(clampfactor)CRP吸收鉗參考點(clampreferencepoint)DF去耦因子(decouplingfactor)DR規定測量接收機共模阻抗與電流互感器之間去耦的去耦因子(decouplingfactorthatspecifiesthedecouplingofthecurrenttransformerfromthecommonmodeimpedanceofthemeasure-mentreceiver)JTF夾具轉換因子(jigtransferfactor)LUT受試線(leadundertest)SAD輔助吸收裝置(secondaryabsorbingdevice)SAR半電波暗室(semi-anechoicroom)SRP滑軌參考點(slidereferencepoint)闊試驗場地(OATS)上測量騷擾場強的一種替代方法。吸收鉗測量方法(ACMM)在CISPR16-2-2:2003的第7章中作了描述。ACMM的測量系統包括:——吸收鉗試驗場地(ACTS)。圖1給出了吸收鉗測量方法的總體描述,包括該方法所需的設備和設施以及校準和確認方法。本章規定了ACMM所需的設備和設施要求。附錄B描述了吸收鉗的校準方法以及吸收鉗和輔助吸收裝置其他性能的確認方法。附錄C規定了吸收鉗試驗場地的確認程序。吸收鉗適合于某些類型設備的適用范圍。如果EUT自身(不包括連接線纜)的尺寸接近波長的1/4,則可能產生直接的殼體輻射。僅考慮EUT的直接輻射,該功率近似等于用合適的吸收鉗環繞電源線并沿其移動測得的最大功率。除有關ACMM應用的詳細內容見CISPR16-2-2:2003的7.9。吸收鉗裝置包括以下5個組成部分:——鐵氧體環的吸收套筒和附件,用于減小電流互感器到測量接收機的同軸電纜表面上的射頻3GB/T6113.103—2021/CISPR16-1-3:2016——吸收鉗輸出端與連接測量接收機的同軸電纜之間的6dB衰減器;——連接測量接收機的同軸電纜。吸收鉗參考點(CRP),即吸收鉗內電流互感器前端的縱向位置(見圖A.2)。該參考點用于確定測量程序中吸收鉗所在的測量位置。CRP應在吸收鉗的外殼上標出。4.2.2吸收鉗因子和吸收鉗試驗場地的場地衰減使用ACMM進行實際測量的示意圖如圖2所示。有關ACMM更詳細的規定見CISPR16-2-2:2003的第7章。騷擾功率測量是以測量EUT產生的不對稱電流為基礎,方法是在吸收鉗的輸入端使用一個電流探頭。環繞LUT的吸收鉗的鐵氧體將供電電源的騷擾與電流互感器相隔離。沿著拉長的LUT(作為傳輸線)移動吸收鉗以尋找最大電流。吸收鉗的輸入阻抗通過該傳輸線轉換到EUT的輸出端。經過最佳的調整,可在電流探頭處測得最大騷擾電流,即在測量接收機輸入端測得的最大騷擾電壓。在這種情況下,吸收鉗的實際鉗因子CFc與鉗的輸出信號V和被測量(即EUT的騷擾功率PEuT)有關,其關系如式(1):PEUr=CFt+V……(1)式中:Pgur——EUT的騷擾功率,單位為分貝皮瓦[dB(pW)];Ve——測得的電壓,單位為分貝微伏[dB(μV)];理想情況下,在測量接收機輸入端接收的功率電平Pr[dB(pW)]可用式(2)計算:Prm=Vr—10lg(Z?)=Vrie—17 (2)式中:Z:——50Ω,測量接收機的輸入阻抗;Ve——測得的電壓,單位為分貝微伏[dB(μV)]。從式(1)和式(2)可以得到EUT(發射)的騷擾功率Pgur與測量接收機的接收功率P之間的關系,見式(3)。PEUTPre=CFat+17……(3)EUT的騷擾功率與測量接收機接收功率之間的理想關系定義為實際鉗的場地衰減Am(dB),見式A。=PEUTPree=CFet+17……(4)實際鉗的場地衰減取決于以下3個特性:——鉗的響應特性;——場地特性;——EUT的特性。4.2.3吸收鉗的去耦功能當吸收鉗的電流互感器測量騷擾功率時,環繞LUT的鐵氧體環的去耦衰減就會產生不對稱阻抗,并將電流互感器與LUT的遠端隔離開來,該隔離減小了所連接電源的騷擾影響和遠端阻抗的騷擾影響以及對被測電流的影響。這種去耦衰減稱為去耦因子(DF)吸收鉗需要二次去耦,二次去耦是對電流互感器與接收機電纜的不對稱(共模)阻抗進行去耦。它是通過在電流互感器到測量接收機之間的電纜上放置鐵氧體環來實現。這種去耦衰減稱為到測量接收機的去耦因子(DR)。4GB/T6113.103—2021/CISPR16-1-3:20164.2.4吸收鉗裝置的要求用于騷擾功率測量的吸收鉗應滿足以下要求:a)吸收鉗裝置的實際鉗因子CF(見4.2.2中的定義)應按附錄B規定的方法進行確定。實際鉗因子的不確定度應根據附錄B的要求進行確定。b)寬帶射頻吸收體和LUT的阻抗穩定器的去耦因子DF應根據附錄B所描述的測量程序進行驗證。在整個頻段上,去耦因子應至少為21dB。c)電流互感器到吸收鉗的測量輸出端的去耦性能應根據附錄B所描述的測量程序進行確定。在整個頻段上,到測量接收機的去耦因子DR應至少為30dB。30dB包含20.5dB的吸收鉗衰減與9.5dB的耦合/去耦網絡(CDN)衰減。d)吸收鉗外殼的長度應為600mm±40mm。e)吸收鉗輸出端應連接大小至少為6dB的50Ω射頻衰減器。4.3吸收鉗的校準方法及其相互關系吸收鉗校準的目的是為了在盡可能接近EUT實際測量的情況下確定吸收鉗因子CF。然而,在4.2.2中已表明,吸收鉗因子是EUT、吸收鉗特性和場地性能的函數。為了實現標準化(復現性)測量,校準方法應使用一個規定明確且具有性能復現性的試驗場地,再加上具有復現性的信號發生器和測量接收機。在這種情況下,剩下的唯一變量就是被校吸收鉗。下面描述了兩種吸收鉗的校準方法及其各自的優點、缺點和適用范圍(見表1)。圖3給出了這兩種可用方法的示意圖。一般來說,每一種校準方法都包含以下兩個步驟。首先,測量接收機通過一個10dB的衰減器直接從射頻信號發生器(50Ω輸出阻抗)得到一個作為參考值的輸出功率Pgc[圖3a]]。接著,使用以下兩種可用校準方法之一,通過使用吸收鉗在射頻信號發生器和10dB衰減器均不變的情況下測量騷擾功率。a)原始校準法原始校準法的校準布置如圖3b)所示,在參考場地上配置一塊大的垂直參考平面。根據定義,該方法可直接給出CF值,又由于原始校準法用于限值的確定,因此被作為參考。將LUT連接到垂直參考平面上的饋通連接器的中心,在垂直參考平面的另一側將饋通連接器連接到信號發生器。按這種校準配置,依據附錄B規定的測量程序,沿著LUT移動吸收鉗,尋找每個頻點上的最大值Poig。然后由式(5)和式(6)就可分別得到最小的場地衰減Aorig和吸收鉗因子CFoig: (5)和CForig=Aoig—17 (6)由此得到的最小場地衰減Aorig大約在13dB~22dB范圍之間。b)夾具校準法夾具校準法通過一個校準夾具來實現,其長度能夠容納被校吸收鉗和輔助吸收裝置(SAD)。該夾具為吸收鉗提供一個參考結構[見圖3c]]。在這種校準配置中,當吸收鉗被固定在夾具中的某一個位置時,P是頻率的函數。場地衰減Ai和吸收鉗因子CF.可分別由式(7)和式(8)得到:Ajg=Pgem—Pi……(7)和CFjg=Ajig—17……(8)附錄B詳細描述了上述兩種可用的吸收鉗校準方法。這兩種校準方法在圖1中給出了簡要描述。圖1還表明了吸收鉗測量方法、吸收鉗校準方法和參考場地的作用三者之間的關系。5GB/T6113.103—2021/CISPR16-1-3:2016通過夾具校準法得到的吸收鉗因子(CFig)與原始校準法得到的吸收鉗因子CFong呈系統性的差夾具校準法的轉換因子JTF可由式(9)計算:每種類型的吸收鉗的JTF(dB)將由吸收鉗制造商確定。制造商或獲得認可的校準實驗室應按下述方法確定JTF:取一個產品系列中的5件至少進行5次可重復的校準,其結果的平均值即為JTF。綜上所述,原始校準法能直接給出CFong值。而夾具校準法只能給出CFi,然后分別通過式(9)的計算才能得到原始校準法的吸收鉗因子。具有不同幾何結構、不同鐵氧體排列和材料、不同電流探頭和不同外殼材料的吸收鉗需要對JTF進行單獨確定。如果使用不同類型的夾具,例如較大的幾何結構,還需要對JTF進行一次新的確定。4.4輔助吸收裝置除了吸收鉗的吸收部分外,還應將輔助吸收裝置(SAD)直接放置在吸收鉗的后面,以減小測量的不確定度。SAD的作用是在吸收鉗提供的去耦衰減的基礎上提供附加的去耦衰減。在校準和測量過寸應使LUT在其中的高度與其在吸收鉗中的高度保持一致。SAD的去耦因子應按附錄B描述的測量程序進行驗證。SAD的去耦因子應同吸收鉗一起進行測量。4.5吸收鉗試驗場地(ACTS)ACTS適用于ACMM。ACTS可以在室外,也可以在室內,該設施包括以下部件(按照附錄C的——用于放置EUT的試驗桌;——用于支撐吸收鉗和EUT的連接線(即LUT)的鉗滑軌;——用于放置吸收鉗到測量接收機之間的連接電纜的導軌;所有以上提及的ACTS部件(不包括EUT試驗桌)全部應按ACTS的確認程序進行測量。鉗滑軌離EUT一側較近的一端作為滑軌的參考點(SRP,按照圖C.1)。該參考點用來確定該點到吸收鉗CRP之間的水平距離。4.5.2ACTS的性能ACTS具有以下性能:a)物理方面:能為EUT和LUT提供特定的支撐手段。b)電氣方面:能為吸收鉗和EUT提供一個理想的(從射頻角度)場地,能為吸收鉗的使用提供一個良好的測量環境[不會因為墻或支撐部件(如EUT試驗桌、鉗滑軌、導軌固定裝置和繩)而導致發射失真]。4.5.3ACTS的要求以下要求適用于ACTS:6GB/T6113.103—2021/CISPR16-1-3:2016注1:為了實現測量的復現性,鉗滑軌的長度至少為6m,鉗掃描的長度至少為5m。由于鉗滑軌的長度由掃描長度b)鉗滑軌的高度應為0.8m±0.05m。這意味著在吸收鉗和SAD內的LUT與地平面之間的高度比鉗滑軌高出數厘米。c)放置EUT的試驗桌和鉗滑軌的材料應是(對電磁波)不反射和不導電的,且其介電常數近似等于空氣中的介電常數。按照此要求,放置EUT的試驗桌從電磁的角度來說應是透明的。d)用于沿著鉗滑軌移動鉗的繩子對電磁波也應是透明的。注2:在300MHz以上,放置EUT的試驗桌和鉗滑軌的材料的影響十分顯著。e)場地的適用性[見4.5.2b]ACTS的電氣性能]通過比較現場測得的鉗因子CFn-t和在吸收鉗參考場地上用原始校準法得到的鉗因子CFot兩者之間的差值進行確認(按照附錄C)。使用由校準實驗室在校準證書上提供的鉗因子也是允許的,然而,被用作ACTS確認所參考的30MHz~150MHz:<2.5dB;150MHz~300MHz:由2.5dB線性減少300MHz~1000MHz:<2dB。有關場地確認程序的更多細節見下面的規定。4.5.4ACTS的確認方法ACTS的特性按如下方法確認。在現場測得的鉗因子CFin-ait進行確認(按照附錄C)。研究已表明符合輻射發射測量要求的10mOATS或SAR可作為實施ACMM的理想場地。因此,可采用經確認的10mOATS或SAR作為ACTS電氣性能確認的參考場地。相應地,如果得到確認的10mOATS或SAR用作ACTS,則不必對場地的電氣性能進行再確認。ACTS電氣性能的確認程序在附錄C中給出。4.6吸收鉗系統的質量保證程序也會因其結構的變化或老化的發生而改變。4.6.2ACTS質量保證核查ACTS得到確認后在該場地確定的場地衰減An的數據可作為參考數據使用。這種方法的優點是對ACMM的所有部件的評價能一次完成。7GB/T6113.103—2021/CISPR16-1-3:2016在一段時間間隔后或者場地發生變化后,應通過測量去耦因子和通過使用夾具校準法測量鉗因子,對這兩個性能參數進行重新驗證(按照附錄B)。4.6.4合格/不合格質量保證準則有關質量保證試驗的合格/不合格判定準則與這些測量參數的測量不確定度有關。這意味著如果這些參數的變化小于測量不確定度,則參數的變化是可以接受的。EUI規定的試驗程序吸收鉗試驗場地(ACTS)的確認待確認的ACTS收鉗規定的試驗程序鉗試驗場地要求:帶有SAD的吸收鉗的去耦性能確認帶有SAD的特校準的吸收鉗賣具測量設備規定的信號源(信號發生器和大的垂直參考平面)測量設備給出原始鉗因子CFong校準夾具1000MHz頻段進行輻射發射測給出:鉗因子CF,且可以使用夾其轉換因子JTF計算得出量的10mOAIS或SAR,可認為是圖1吸收鉗測量方法和相關的校準與確認程序總覽8GB/T6113.103—2021/CISPR16-1-3:2016表1兩種吸收鉗校準方法的特性及其相互關系校準方法的名稱適用的試驗場地使用的EUT優點、缺點和說明具體應用原始校準法ACRS*方法,因而被認為是參考方給出CF值。力;需要ACRS。說明:校準布置接近大型EUT的實際測量吸收鉗的直接校準夾具校準法吸收鉗校準夾具夾具的其中一個垂生器優點:使用方便;不需要ACRS;復現性好。缺點:不直接給出CF值,使用JTF計算CF。置差別較大吸收鉗的非直接校準;鉗的質量保證核查注:ACRS是一個經確認的10mOATS或SAR。turPr受試線暖牧鉗受試線標引序號說明:PEur——EUT的疆擾功率,單位為分貝皮瓦[dB(pW)];CFt——實際鉗因子,單位為分貝皮瓦每微伏[dB(pW/μV)];Pre——接收的功率電平,單位為分貝皮瓦[dB(pW)]。9GB/T6113.103—2021/CISPR16-1-3:2016P信號發坐器衰減器瀾量接收機大的垂直參考平面衰減器參考場地的水平參考平面b}C衰減器信號發生器標引序號說明:Poig,P——根據所選用的校準方法得到的測量功率值;Pg——通過10dB衰減器后信號發生器的輸出功率。注:圖3b)和圖3c)分別對應表1中的兩種方法。GB/T6113.103—2021/CISPR16-1-3:2016(資料性)吸收鉗的結構(見4.2)吸收鉗的結構示例圖A.1和圖A.2描述了吸收鉗的基本組成。4.2中描述的吸收鉗的三個主要組成部分是電流互感器C,功率吸收體和阻抗穩定器D,以及吸收套筒E。D由數個鐵氧體環組成,E由鐵氧體環或管構成。電流互感器C的鐵心為兩個或三個D中使用的鐵氧體環。電流互感器的次級線圈由單匝環繞鐵氧體環的小型同軸電纜組成并按圖A.1所示連接。電纜通過吸收套筒E至吸收鉗上的同軸終端(可經過一某些實際原因,吸收套筒E通常沿著吸收體D一側安裝。D和E都用來衰減流經引線上的不對稱電流。圖A.2示出了性能經改進后的吸收鉗的某些特征。一對金屬半圓筒(1)安裝在電流互感器C的磁環內側壁,起電容屏蔽作用。這個圓筒被分成兩半。絕緣管(2)把受試線架在變換器的中心。這個絕緣管從變換器的輸入端一直延伸到吸收體D的第一個鐵氧體環,它用于吸收鉗的校準和測量線徑較小的受試線。使用合適的鐵氧體制成的吸收鉗,可覆蓋30MHz~1000連接測量接收機連接測量接收機吸收體(鐵氧體環)6dB衰減器鉗參考點(CRP)受試線電流互感器吸收體(鈥氧體環》GB/T6113.103—2021/CISPR16-1-3:2016B——受試線;C——電流互感器;E——來自電流互感器的電纜上的吸收部分;1——一對金屬半圓筒;2——受試線B的中心定位導管;圖A.2吸收鉗的構造示例GB/T6113.103—2021/CISPR16-1-3:2016(規范性)吸收鉗和輔助吸收裝置的校準和確認方法(第4章)B.1概述本附錄給出了吸收鉗和SAD的校準和確認方法。B.2中給出了吸收鉗的鉗因子(CF)的校準方法(見4.3)。B.3中給出了去耦因子DF和DR的確認方法。B.2吸收鉗裝置的校準方法下述兩種方法都可以確定包括至少6dB的衰減器和接收機電纜在內的吸收鉗的鉗因子(CF)。由于吸收鉗的去耦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吸收鉗和電纜會互相影響。電纜的類型和長度可能會影響總的不確定度。因此校準時應將接收機電纜(吸收鉗與測量接收機之間的連接電纜)包括在內。B.2.1原始校準法B.2.1.1校準布置和測量設備校準布置如圖B.1所示。校準時,所有設備應放置在ACRS內以避免對周圍環境的影響。如果ACRS沒有金屬接地平板,那么就需要使用一塊典型尺寸為6m×2m的水平接地平板。對于校準程序,一個符合GB/T6113.104—2016NSA要求的10校準配置由以下部分組成:——鉗的滑軌,由大約6m長的非反射材料構成,確保LUT在距地面0.8m±0.05m的高度上。這就意味著在吸收鉗和SAD的內部,LUT到地平面的高度要比鉗滑軌高出數厘米。為0.87m的地方安裝一個N型饋通連接器。該垂直接地平板放置于接近鉗滑軌的前面,即被放置在稱為吸收鉗試驗場地參考點(SRP)的位置上。——一根用于試驗的絕緣LUT,其長度為7.0m±0.05m,直徑為4mm(絕緣部分除外),該引線的一端被連接(例如焊接)到固定的饋通連接器上,另一端被連接到與金屬(水平)接地平板相連的M型耦合去耦網絡(CDN,見CISPR16-1-2:2003的圖C.2)的相(L)線和中(N)線上;使用一根柔軟的LUT,CDN在高至40MHz~50MHz的頻率范圍為LUT的遠端提供了一個穩定的不對稱阻抗。—一個SAD,位于離被校鉗50mm處的鉗滑軌上。該輔助裝置可能是一個去耦因子DF等于或大于第4章規定的可移動的鐵氧體鉗。——在垂直接地平板附近有一個對電磁波透明的材料組成的緩沖器以保證CRP到垂直接地平板的距離不小于150mm。一臺測量接收機或者網絡分析儀用來測量信號發生器和吸收鉗的輸出。在吸收鉗輸出端測得的信GB/T6113.103—2021/CISPR16-1-3:2016器的同軸電纜同NA的輸入端相連接。B.2.1.2校準程序一個LUT用的非金屬導向裝置安裝在被校吸收鉗的前端,使LUT能從電流互感器的中間通過將被校吸收鉗和SAD一起放置在鉗滑軌上,如圖B.1所示。被校吸收鉗的電流互感器朝向垂直接地平板方向。電流互感器的前邊沿是鉗參考點(CRP),制造商應給出該點的標識。吸收鉗應放置在使CRP和垂直地平板之間距離為150mm的地方。LUT穿過兩個鉗后,在鉗滑軌的尾部應通過適當的非金屬卡線裝置被輕微的拉直。LUT連接到CDN之前不應接觸到金屬接地乎板。NA的輸出通過同軸電纜和10dB的衰減器連接到饋通連接器。吸收鉗的接收電纜連接到NA的輸入端。在整個校準過程中,應將測量接收機電纜懸浮,使其總是保持與水平接地平板的間距至少為200mm。測出沿著鉗滑軌以合適的速度一起移動兩個鉗(吸收鉗和SAD)時場地衰減的最小值。吸收鉗可以通過非金屬的繩子牽引。吸收鉗的移動速度應保證在小于10mm移動距離內可以測量到每個頻率吸收鉗裝置的鉗因子CFog由4.3中的式(5)和式(6)通過鉗場地衰減計算得到。B.2.2夾具校準法B.2.2.1吸收鉗校準夾具規范如第4章所述,吸收鉗校準夾具用于吸收鉗的校準。該夾具用來測量吸收鉗和SAD在一個50Ω測量系統中的插入損耗。應注意,空夾具的特征阻抗并不是50Ω。夾具校準法的測量使得被測的插入損耗可以獨立于環境。夾具的尺寸以及被校吸收鉗的布置如圖B.3~圖B.5所示。B.2.2.2校準程序一個LUT用的非金屬導向裝置安裝在被校吸收鉗的前端,使其能從電流互感器的中間通過(圖B.2)。將吸收鉗放置在夾具中,且CRP到垂直法蘭的距離為30mm,如圖B.3和B.4所示;同時SAD的尾部到另一個垂直法蘭的距離也為30mm。LUT用香蕉插頭連接到垂直法蘭的饋通連接插入損耗通過NA進行測量。吸收鉗輸出端測得的信號電平應比環境電平高40dB。插入損耗測NA的輸出通過同軸電纜和10dB的衰減器連接到NA的輸入來校準測量布置。當測量布置被校準后,將NA的輸出通過同軸電纜和10dB衰減器連接到位于CRP位置上的夾具一端的饋通連接器上。CRP對面的饋通連接器端接50Ω。吸收鉗的輸出端通過6dB的衰減器和接收機電纜連接到NA的輸入端。接收機電纜上也應使用SAD,SAD的使用位置如圖B.3和圖B.4所示。2MHz;120MHz~300MHz頻率范圍,步長為5夾具校準法的鉗因子CFi用插入損耗由式(7)和式(8)計算得到。制造商至少應確定在4.3中所定義的夾具轉換因子JTF,這樣由式(9)就可以計算得到這種類型吸收鉗的CFogGB/T6113.103—2021/CISPR16-1-3:2016B.2.3吸收鉗校準的測量不確定度吸收鉗校準的不確定度應包含在校準報告中。校準報告應考慮以下的不確定度因素:●測量設備的不確定度;吸收鉗應滿足去耦因子DF和DR的最基本要求。有關騷擾功率測量的測量設備不確定度評估用吸收鉗校準夾具測量去耦因子DF(見圖B.3、圖B.4和圖B.5)。對于參考測量和被校吸收鉗的測量DF的程序如下:從圖B.6可以看出使用頻譜分析儀需分兩個測量步驟。首先,進行參考測放置帶有SAD的吸收鉗。在夾具兩邊的連接處使用10dB的衰減器。夾具的垂直法蘭到被校吸收鉗的參考點(鉗上的CRP)以及到其末端的距離應為30mm,此時可測得輸出電平Pa,因此DF可由式(B.1)確定:用吸收鉗校準夾具測量去耦因子DR(見圖B.3、圖B.4和圖B.5)。吸收鉗制造商需要具備這種條吸收鉗DR的測量程序如下(見圖B.6和圖B.7)。為了測量穿過電流互感器的同軸電纜上的不對稱電壓,按照B.2.2.2,將不帶有SAD的吸收鉗放置在型CDN相連(見CISPR16-1-2:2003的圖C.1)。CDN放置在金屬接地板上。用一個50Ω負載端接夾GB/T6113.103—2021/CISPR16-1-3:2016然后,按圖B.7布置吸收鉗。通過10dB的衰減器將信號發生器與其中一個夾具(最靠近吸收鉗一個10dB的衰減器與接收機相連,CDN的輸出端端接50Ω,此時可測得輸出電平Pm。因此可由式(B.2)計算DR:DR=PrerPm……(B.2)可用NA實施上述測量。在這種情況下,如果NA所實施的校準是在連接夾具與CDN的接口上CRP->2mCDN>6m‘直徑不包含絕緣層的厚度。輸入輸出0.8m單位為毫米注:當參考裝置使用同軸電纜時,開槽的寬度應修正為同軸電纜的直徑。單位為毫米*直徑不含絕緣層的厚度。圖B.3校準夾具的側視圖圖B.4夾具的俯視圖GB/T>100注:底邊需要與金屬接地板搭接。a)A型垂直法蘭(SAD側)200820b)B型垂直法蘭(鉗EUT側)圖B.5夾具垂直法蘭的視圖GB/T6113.103—2021/CISPR16-1-3:2016衰減器衰減器接收機信號發生器接收機a)參考測量框圖信號發生器接收機電纜接收機b)吸收鉗和SAD放置在夾具中的測量圖B.6去耦因子DF的測量布置圖接收機接收機衰減器吸收鉗509A型夾具法蘭衰減器B型夾具法蘭信號發生器接收機電纜500圖B.7去耦因子DR的測量布置圖GB/T6113.103—2021/CISPR16-1-3:2016(規范性)吸收鉗試驗場地的確認(第4章)C.1概述本附錄詳細敘述了ACTS的確認方法。ACTS的驗證是通過比較兩個因子來實現的(見4.3和附錄B),即經過校準的吸收鉗因子CF和在ACTS現場用原始校準法測得的吸收鉗因子CF-sit。C.2用于場地確認的設備按原始校準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