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生》教學教案_第1頁
《尊生》教學教案_第2頁
《尊生》教學教案_第3頁
《尊生》教學教案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課題:《莊子·尊生》節選備課人:宋志瑪二次備課三維目標:知識與能力:1.掌握文言虛詞“以”的用法。2.能理解文中特殊的文言句式。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初步探討莊子的尊生思想。

過程與方法本課時著重通過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來解決學生在預習中碰到的問題,并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初步探討莊子的尊生思想。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尊重生命的健康心理,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讓生命獲得應有的價值。

教學重難點: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探究“尊生”思想的內涵。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導入小伙賣腎買“蘋果”手機的事件,給了你什么警示?……教師:對,我們都應該尊重生命。其實在很早的時候,莊子就提出我們要尊重生命,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莊子的《尊生》。(板書課題:《尊生》莊子)

二、朗讀全文

自讀課文,結合注釋,注意以下文言知識點:(一)以1、堯以天下讓許由。(把,表動作的對象)

2、夫天下至重也,而不以害其生。(因為,表原因)

3、故天下大器也,不以易生。(用,表憑借)

4、事之以皮帛而不受。(用,表憑借)

5、此有道者之所以異乎俗者也。(所以,……的原因,表原因)

6、以為舟則沈。(以為,把……作成……)

7、吾何以天下為哉?(何以……為為什么要……呢?)(二)句式1、此有道者之所以異乎俗者也。(判斷句)

2、不以易生。(省略句,不以之易生)

3、事之以犬馬而不受。(狀語后置句)

4、實熟則剝,剝則辱;大枝折,小枝泄。(被動句)

5、以為舟則沈。(省略句,以之為舟)

三、探討第一則

1.思考:第一則選文講了什么人什么事?

〈1〉堯舜讓天下給許由、子州支父、子州支伯、善卷,但是他們為了自己的生命都不接受。

〈2〉太王亶父在被狄人攻打的時候,為了百姓的生命,他放棄了自己的土地。2.合作探究:無以天下為者,可以托天下也,就是說不把天下當回事的人,才可以把天下托付給他,既然他不把天下當回事,那怎么可以托付天下給這樣的人呢?怎么理解這句話?是否矛盾?明確:不矛盾。如果一個人把天下看得太重,就不會珍視百姓乃至他自己的生命了。封建時代的很多暴君、現代社會的很多利欲熏心的掌權者都是這類人。所以把天下托付給這樣一類人是很危險的,就像把肉包子托付給狗去看管一樣。所以天下只能交給尊重生命的人。下面亶父的故事足以說明這個問題。3.第一則小結

板書:尊重生命(自己、別人)第二課時

一、探討第二則

1.匠石作為木匠,他關注的是什么?而櫟社樹作為樹,關注的又是什么呢?請結合課文內容說說你的看法。木匠:關注的是樹能不能成為有用之材(如何利用樹)——“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為舟則沉,以為棺槨則速腐,以為器則速毀,以為門戶則液滿,以為柱則蠹。是不材之木也,無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壽。”櫟社樹:關注的是能不能存活下來(如何順隨自然終其天年)——托夢給匠人。

2.櫟社樹的話有何現實意義?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不應當用“有利”和“無利”來衡量,而應當平等相待,不相互利用,不要使自己淪落為某種工具,也不要以別人為工具,才能使雙方生命與尊嚴得到尊重與保存。3.教師:講到此,我想大家一定會發出與我一樣的疑問——莊子為什么那么重視保全生命?明確:莊子生活的時代背景——莊子生活的戰國年代,連年征戰,殺伐不斷,臣子弒君現象層出不窮,百姓流離失所,社會動蕩不安。“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生活在這樣的時代,人們容易對政治產生憎惡感,對人生變化無常產生絕望感。當政治暴力發展到可以隨意地摧殘人的生命的時候,個人的抗爭就會變得微不足道,個人就形同草芥。這時,人就會固守自己的內心,求得一片寧靜,與世無爭,放浪形骸之外。為了追尋本質自我,莊子認為生命才是第一位的。名利可以不要,王位可以不要,但生命不能不要。許由、子州支伯、善卷不愿意接受禪讓,態度堅決,要么推辭,要么逃到深山。天下在世俗人眼中,是何等的榮光,可他們卻像遇到瘟神一樣唯恐避之不及。二、拓展延伸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孟子說:"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這與莊子對待生命的態度不盡相同,你更贊成哪一種?(學生各抒己見即可,7分鐘)

觀點1:我覺得莊子對待生命的態度更有價值。在我的眼里,莊子的哲學,說到底是失敗的哲學,沒有成功的哲學??酌系挠兴鶠?、舍我其誰,是鼓動人走向成功的——這個成功正是我們一般意義上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儒家的進階標準。但是,人生不可能絕對成功,因為追求無止境,因為成功沒標準;相反,人生卻是真的充滿了失敗的定數,因為任何一個人在某一方面都可以說是失敗的;即使一個常勝將軍,他在生命終結之時,仍有失敗感。那是一種逃不脫的人生宿命,“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其實是一種悲壯,是一種與命運爭斗的英雄末路。更何況,以莊子的眼光,所謂人與人之間的禮尚往來,寒暄應酬,甚至想兼濟天下,都是一種無知者無畏的可悲呢!

觀點2:我反對以上幾個同學的看法,如果我們都是這樣的心態,那么我們是不是過于懦弱呢?俗話說:“死有輕于鴻毛,重于泰山。”文天祥的一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是千古傳頌的名句,孔子也說“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人,有殺身以成仁。”可是莊子呢?他卻在宣揚“尊生”,宣揚在亂世之中茍且偷生。大丈夫應該以天下為己任,現在天下大亂,戰火紛飛,黎民百姓正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豈能置天下于不顧?

觀點3:這兩個階段的人生是我們所必經的,缺少任一階段都不是完美的人生。有孔孟,所以我們不消極于世;有莊子,所以我們不沉溺于人生必有的失敗。莊子的存在,對生活于亂世而又覺悟的人是一種安慰,對任何一位必經人生而又覺悟人生的人,又何嘗不是一種安慰呢!有莊子而沒有孔孟,人生太虛?。挥锌酌隙鴽]有莊子,則人生太滯重。因此我們不要拒絕任何一位。

觀點4:但是有更多的人在內心采用了道家的方式,也就是說看到了比生死名節更重要的事情。比如司馬遷,我們看司馬遷的生命。司馬遷在他的《報仁安書》里面,給他的好朋友仁少卿寫的信里,他回顧了自己下獄、受刑整個這個過程,他說自己非常冤枉,自己這樣一種被誣陷,以莫須有的這種罪名被誣陷,然后滿朝文武沒有人去救他,這種情況下,他當然可以選擇死亡,但是為什么要活下來呢?因為他覺得有一件更大的事,就是他亦欲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而成一家之言的《史記》鴻篇巨制在他手中,他會想到從他的父親司馬談把這樣一個史官的大業托付給他的時候,告訴他周公之后五百年而有孔子,孔子之后五百年之后至于今,沒有人能夠昭明世,來把這樣一個時代記錄下來,傳承青史,把哲學、文學打通,這樣的一種義理薪火相傳,傳承下去的人,說現在該有這樣的人了,所以司馬遷說,他面對歷史托付下來五百年一人的使命,他自己的態度是,小子何敢讓焉?天降大任于斯人,有這么大的事情,那么寧可受辱也絕不輕生,這就是司馬遷的態度。其實這樣的態度,跟莊子給我們的這樣生命寫照,可以形成一個映襯,我們簡單地來看莊子的生死觀感,你會覺得他很消極,因為在《齊物論》里面,在《人間世》里面,我們看到更多的故事,是說天地之間,沒有什么絕對的永恒,人忽而為人,忽而為鼠肝,忽而為蟲臂,忽而就為很小很小的東西了,那么不是人生太落寞了嗎?我們不是太緲小了嗎?但是換一句話說,生命在它自己現有的形態上,怎么樣是它最大的價值呢?莊子對于生命的態度很清楚,第一他不怕死,第二他決不找死。教師總結:我的生命崇尚多元化,有一句話,“我們不能決定生命長度的時候,就去決定生命的寬度”。一個崇尚多元化的人就不會對什么事特別較真,也不會對什么事情反應特別激烈,我不會用這一種去否定那一種,在我的眼中沒有絕對真理,只有一種融通之后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