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師范院附屬中學2025屆九年級化學第一學期期末達標檢測試題含解析_第1頁
山西省太原師范院附屬中學2025屆九年級化學第一學期期末達標檢測試題含解析_第2頁
山西省太原師范院附屬中學2025屆九年級化學第一學期期末達標檢測試題含解析_第3頁
山西省太原師范院附屬中學2025屆九年級化學第一學期期末達標檢測試題含解析_第4頁
山西省太原師范院附屬中學2025屆九年級化學第一學期期末達標檢測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山西省太原師范院附屬中學2025屆九年級化學第一學期期末達標檢測試題注意事項1.考生要認真填寫考場號和座位序號。2.試題所有答案必須填涂或書寫在答題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第一部分必須用2B鉛筆作答;第二部分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作答。3.考試結束后,考生須將試卷和答題卡放在桌面上,待監考員收回。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0小題,共20分)1.如圖為某一反應的微觀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該反應物的分子個數比為1:3B.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CH4+O2CO2+H2OC.反應前后分子的種類、數目都改變D.點燃X前,要先檢驗其純度,以防止爆炸2.下列物質中,由原子構成的是A.氧氣 B.氯化鈉 C.蒸餾水 D.金剛石3.甲烷在一定量的氧氣中燃燒,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如表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物質甲烷氧氣水二氧化碳X反應前質量/g3.211.2000反應后質量/g007.24.4aA.表中a的值為2.6B.X一定是該反應的催化劑C.X可能含有氫元素D.若增加氧氣量,則生成物的種類可能減少4.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A.試管中加入固體 B.聞氣味C.生石灰與水反應 D.CO2驗滿5.從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釋下列事實,錯誤的是()A.墻內開花墻外香——分子在不斷地運動B.1滴水大約有1.67×1021個分子——分子很小C.將氮氣制成液氮,體積變小——分子體積變小D.氫氣能燃燒,氧氣能支持燃燒——不同種分子性質不同6.下列除雜或鑒別方法不正確的是A.用濃硫酸除去氧氣中的水蒸氣B.用點燃的方法除去混在CO2中的COC.用飽和NaHCO3溶液除去CO2中的HClD.用水鑒別NaCl、NH4NO3和NaOH三種固體7.貝殼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小強設計了如圖的實驗進行探究,以下關于此實驗現象的描述中,錯誤的是A.有氣泡產生B.表面皿內壁有渾濁出現’C.貝殼逐漸溶解D.溶液由無色變為紅色8.中國是核電大國核電站中的核燃料是鈾或钚,如圖為钚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钚是金屬元素 B.钚的化學符號是PuC.钚元素的質子數是94 D.钚的相對原子質量為244g9.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成語中涉及化學變化的是()A.刻舟求劍 B.滴水成冰 C.鉆木取火 D.掩耳盜鈴10.下列物質中,不屬于碳單質的是()A.石墨B.C60C.煤炭D.金剛石二、填空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4分)11.我國科學家屠呦呦因發現用于治療瘧疾的藥物一一青蒿素(化學式為C15H22O5),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從而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1)青蒿素由_____種元素組成;(2)141g青蒿素中含有_____g碳元素。三、計算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5分)12.實驗室常用下列裝置制取氣體,請你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寫出下列儀器的名稱: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2)某同學用A、E組合裝置制取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能用E收集氧氣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3)某同學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到的氧氣濃度只有80%左右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A氧氣的密度略大于空氣的密度B加熱高錳酸鉀固體產生氧氣的濃度只有80%左右C當觀察到帶火星木條復燃時,集氣瓶內還有空氣D當氧氣進入集氣瓶時,瓶內空氣與進入的氧氣相互擴散(4)用裝置F收集氧氣,驗滿時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______________(填“a”或“b”)處。(5)裝置G是用軟塑料管自制的二氧化碳發生裝置。紗布包內藥品為_________,藥品加入完畢后,接下來的操作是_________。反應產生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對該裝置的評價,你認為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A實驗中所用儀器、材料易得到,可充分利用費源B可隨時控制反應的發生和停止四、簡答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8分)13.(1)用符號表示或說出符號的意義:①2個氮原子_______②2個氫分子_______③3H+_______④2H2O_______(2)2019年是“國際化學元素周期表年”。①人們很早就意識到物質都是由幾種亙古不變的基本成分一“元素”組成的。古人曾認為水是組成物質的元素之一,在你學過的知識中能說明“水不是元素”的實驗事實是____________②根據化學元素周期表我們無法得知的是某元素(______)A一個原子核內的質子數B一個原子的質量C一個原子的核外電子數D是金屬還是非金屬元素③中國科學家姜雪峰當選為“全球青年化學家元素周期表硫元素大使”。右圖是硫原子結構示意圖。硫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是______________硫離子的符號為_____________,硫離子與硫原子的化學性質_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3)用微粒的觀點解釋下列問題,將對應的字母序號填入空格內。a分子結構不同b微粒間隔變大c微粒在不斷運動d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①用水銀溫度計測量體溫,溫度升高,溫度計示數變大的原因是______。②金剛石和石墨都是碳單質,它們的物理性質差別很大的原因是______。(4)根據原子相對原子質量的相關知識進行回答:①原子個數相等的鐵、鎂、鋁三塊金屬,質量最大的是____________。②等質量的鐵、鎂、鋁中,所含原子個數最多的是____________。14.航天航空業的發展離不開化學。資料一、嫦娥四號探測器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并已成功著陸月球背面,我國探月走上新臺階。思考與分析(1)發射嫦娥四號運載火箭的燃料有偏二甲肼(C2H8N2),發射時與助燃劑四氧化二氮(N2O4)劇烈反應,X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偏二甲肼(C2H8N2)分子和四氧化二氮(N2O4)分子中含有的相同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學用語表示)。(2)鈦合金是制造航天器的重要材料,鈦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其原子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號)。A圖中m=22,x=8,B鈦元素屬于金屬元素CTi4+的核外電子數為18D鈦原子核內有22個中子(3)月球表面富含鈦鐵礦,其主要成分是鈦酸亞鐵(FeTiO3),其中鈦元素的化合價為____________。資料二、據報道:載人宇宙飛船或潛水艇中一般都要安裝盛放過氧化鈉(Na2O2)顆粒的裝置,其中過氧化鈉可作供氧劑?;顒优c探究某化學興趣小組同學對過氧化鈉非常好奇,進行了如下探究:[提出問題]過氧化鈉是否為一種制氧劑?與人呼出的哪種氣體發生反應?[查閱資料]①人呼出的氣體中主要成分是N2、O2、CO2和水蒸氣等;NaOH溶液吸收CO2效果更好:;NaOH溶液與O2不反應[提出猜想]過氧化鈉與人呼出的N2或CO2或水反應并生成氧氣。[進行實驗]實驗Ⅰ:驗證過氧化鈉與氮氣反應并生成氧氣(1)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2)實驗現象及結論:經判斷過氧化鈉與氮氣沒有發生反應,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實驗Ⅱ:驗證過氧化鈉與水蒸氣反應并生成氧氣(1)同學們在老師的指導下設計了如圖乙所示裝置。A裝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發生的變化是_______________變化。(2)實驗現象及結論:帶火星的木條復燃;過氧化鈉與水蒸氣發生反應并生成氧氣。(3)若該反應還產生了氫氧化鈉,請你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實驗Ⅲ:驗證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并生成氧氣(1)同學們在老師的指導下設計了如圖丙所示裝置。A裝置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2)實驗現象及結論:帶火星的木條復燃;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發生反應并生成氧氣。[反思與交流](1)某同學對實驗Ⅲ的設計提出質疑:認為該實驗不足以證明二氧化碳與過氧化鈉確實發生了反應,你認為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2)根據上述實驗,載人宇宙飛船或潛水艇中一般都要安裝盛放過氧化鈉(Na2O2)顆粒的裝置,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填序號)。A不需要加熱B過氧化鈉是固體C可以產生氧氣并消耗二氧化碳(3)過氧化鈉可用于呼吸面具中作為氧氣的來源。健康成年人每分鐘需氧氣量約為0.224L(氧氣的密度是1.43g.L-1),假設氧氣主要來自于二氧化碳與過氧化鈉的反應(反應化學方程式為),現要維持100分鐘的呼吸.試計算:①100分鐘的呼吸需要氧氣的質量約為______________g(計算結果保留整數)。②至少需要準備過氧化鈉的質量約為_______________g;五、探究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13分)15.某化學興趣小組為了測定雞蛋殼中碳酸鈣的含量,進行了如下實驗:取25.0g洗凈、粉碎后的雞蛋殼樣品放于燒杯中,向燒杯中滴加稀鹽酸(整個過程不考慮鹽酸的揮發和氣體的溶解),實驗測得燒杯中剩余物質的質量與加入鹽酸的質量之間的關系如圖所示:求:(1)產生CO2的總質量為_____g。(2)雞蛋殼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_________。(3)請在如圖坐標中畫出鹽酸的質量和CO2質量之間的相應的曲線圖____________(要求標出曲線中必要的數據)。16.化學實驗小組同學為研究某公共場所鐵制護欄銹蝕的程度,將12.8g已生銹的鐵片,放入一定濃度的稀鹽酸中充分反應,測得產生的氣體質量與稀鹽酸的質量關系如下圖所示(假設鐵片除有Fe2O3外,不含其他雜質)。(1)生成氫氣的質量為________g;(2)所用稀鹽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________;(3)計算該鐵片中Fe2O3的質量分數為?(寫出計算過程)。

參考答案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0小題,共20分)1、D【分析】根據反應的微觀示意圖,X是甲烷,Y是氧氣,Z是二氧化碳,W是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CH4+2O2CO2+2H2O?!驹斀狻緼、根據化學方程式可知:該反應物的分子個數比為1:2,故A錯誤;B、反應方程式應遵循質量守恒定律,該方程式未配平,且缺少反應條件,故B錯誤;C、對比反應前后微粒的變化,分子的種類改變,分子的數目沒有改變,故C錯誤;D、X是甲烷氣體,具有可燃性,在點燃甲烷氣體前,要檢驗其純度,以防止爆炸,故D正確。故選D。2、D【解析】氧氣是由分子構成,錯誤;B、氯化鈉是由氯離子和鈉離子構成,錯誤;C、水是由水分子構成,錯誤;D、金剛石是由碳一直直接構成的,正確。故選D。【點睛】分子、原子、離子均可以構成物質,由原子構成的物質有:金屬、固態非金屬、稀有氣體;由離子構成的物質有:含有金屬的化合物;其他物質都是由分子構成。3、D【詳解】A、參加反應的甲烷和氧氣的質量為3.2g+11.2g=14.4g,生成物的質量為7.2g+4.4g+a=14.4g,故a=2.8g;故A錯誤;

B、X的質量在反應后增加,故X為生成物,故B錯誤;

C、3.2g甲烷中氫元素的質量為:3.2g××100%=0.8g,則碳元素的質量為:3.2g-0.8g=2.4g;7.2g水中氫元素的質量為:7.2g××100%=0.8g,

故X中不含有氫元素,故C錯誤;

D、由C中計算可知,3.2g甲烷中碳元素的質量為2.4g;4.4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質量為:4.4g××100%=1.2g;故X中應含有2.4g-1.2g=1.2g碳元素,又因為X的質量為2.8g,故X中應含有1.6g氧元素,故X為一氧化碳,是甲烷不充分燃燒生成的,增加氧氣量,就不會生成一氧化碳,則生成物的種類可能減少,故D正確。

故選:D。4、B【詳解】A、向試管中裝塊狀固體藥品時,先將試管橫放,用鑷子把塊狀固體放在試管口,再慢慢將試管豎立起來,圖中所示操作錯誤。B、聞氣體的氣味時,應用手在瓶口輕輕的扇動,使極少量的氣體飄進鼻子中,不能將鼻子湊到集氣瓶口去聞氣體的氣味,圖中所示操作正確。C、量筒不能用作反應的容器,故圖中所示操作錯誤。D、檢驗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滿時,應將燃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帶火星的木條現象不明顯,圖中所示操作錯誤。故選:B。5、C【詳解】A、墻內開花墻外香,說明分子在不斷地的無規則運動;故選項正確,但不符合題意;B、1滴水大約有1.67×1021個分子,水命分子的體積和質量都很??;故選項正確,但不符合題意;C、將氮氣制成液氮,體積變小說明分子間的間隔變小;故選項錯誤,但符合題意;D、氫氣能燃燒,具有可燃性;氧氣能支持燃燒,具有助燃性;說明不同種分子化學性質不同;故選項正確,但不符合題意;故選:C。6、B【詳解】A、用濃硫酸具有吸水性,用作干燥劑除去氧氣中的水蒸氣;故選項正確,但不符合題意;B、混在CO2中的少量CO不易點燃,應該將混合氣體通過灼熱的銅網;故選項錯誤,但符合題意;C、用飽和NaHCO3溶液除去CO2中的HCl,碳酸氫鈉與稀鹽酸反應產生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故選項正確,但不符合題意;D、用水鑒別NaCl、NH4NO3和NaOH三種固體,氯化鈉遇水沒有明顯的吸放熱現象,硝酸銨遇水吸熱,氫氧化鈉遇水放熱,可以鑒別;故選項正確,但不符合題意;故選:B。7、D【解析】A、碳酸鈣能與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故有氣泡產生,故正確;B、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所以表面皿內壁有渾濁出現,故正確;C、碳酸鈣反應后生成易溶于水的氯化鈣,貝殼逐漸溶解,故正確;D、碳酸鈣反應后生成易溶于水的氯化鈣,溶液仍為無色,故錯誤。8、D【詳解】A、根據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間的漢字表示元素名稱,該元素的名稱是钚,帶“钅”字旁,屬于金屬元素,故選項說法正確;B、根據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字母表示該元素的元素符號,钚的化學符號是Pu,故選項說法正確;C、根據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數字為94,表示原子序數為94;根據原子中原子序數=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則钚元素的質子數是94,故選項說法正確;D、根據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漢字下面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該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244,相對原子質量單位是“1”,不是“克”,故選項說法錯誤。故選D。9、C【詳解】A、刻舟求劍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選項錯誤;

B、滴水成冰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選項錯誤;

C、鉆木取火,燃燒屬于化學變化;故選項正確;

D、掩耳盜鈴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選項錯誤;

故選C?!军c睛】本考點考查了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區別,基礎性比較強,只要抓住關鍵點:是否有新物質生成,問題就很容易解決。10、C【詳解】A、石墨是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屬于單質,不符合題意;B、C60是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屬于單質,不符合題意;C、煤的主要成分是碳,還含有其它雜質,屬于混合物,符合題意;D、金剛石是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屬于單質,不符合題意。故選C。二、填空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4分)11、390【分析】(1)根據青蒿素化學式的含義,進行分析解答。(2)根據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質量=該化合物的質量×該元素的質量分數,進行分析解答。【詳解】(1)青蒿素是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的。(2)141g青蒿素中含有碳元素的質量為141g××100%=90g。故答案為:(1)3;(2)90。【點睛】本題難度不大,考查同學們結合新信息、靈活運用化學式的含義與有關計算進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三、計算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5分)12、試管長頸漏斗氧氣不易溶于水ACDa石灰石或大理石擠壓軟塑料管下端,使液體藥品與固體藥品接觸AB【解析】(1)儀器①的名稱為試管,儀器②的名稱為長頸漏斗。(2)某同學用A、E組合裝置制取氧氣,采用加熱高錳酸鉀分解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的原理制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能用E排水法收集氧氣的原因是氧氣不易溶于水。(3)A、氧氣的密度略大于空氣的密度,不能將空氣完全排盡,會導致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到的氧氣濃度只有80%左右,A選項正確,符合題意;B、加熱高錳酸鉀固體只產生氧氣一種氣體,不會導致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到的氧氣濃度只有80%左右,B選項不正確,符合題意;C、當觀察到帶火星木條復燃時,集氣瓶內還有空氣,會造成收集的氧氣不純,最終通過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到的氧氣濃度只有80%左右,C選項正確,符合題意;D、當氧氣進入集氣瓶時,瓶內空氣與進入的氧氣相互擴散,會導致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到的氧氣濃度只有80%左右,D選項正確,符合題意。故選ACD。(4)用裝置F萬用瓶收集氧氣,由于氧氣的密度比空氣的密度大,氧氣應該從長導管b端進,因此驗滿時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a處。(5)裝置G是用軟塑料管自制的二氧化碳發生裝置。紗布包內藥品為固體藥品,為大理石或石灰石,藥品加入完畢后,接下來的操作是擠壓軟塑料管下端,使液體藥品稀鹽酸與大理石或石灰石接觸。碳酸鈣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該發生裝置:A、實驗中所用儀器、材料易得到,可充分利用費源,A選項評價合理;B、松開擠壓軟塑料管的手,固體藥品與液體藥品分離,反應停止,因此該裝置可隨時控制反應的發生和停止,B選項評價合理。故選AB。四、簡答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8分)13、2N2H23個氫離子2個水分子水通電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B6S2-不同bd鐵鎂【詳解】(1)①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號來表示一個原子,表示多個該原子,就在其元素符號前加上相應的數字,故2個氮原子表示為:2N;故填:2N②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確書寫物質的化學式,表示多個該分子,就在其分子符號前加上相應的數字,則兩個氫分子可表示為:2H2;故填:2H2③離子符號前面的數字,表示離子的個數,故3H+意義為:3個氫離子;故填:3個氫離子④化學式前面的數字表示分子個數,故2H2O意義為:2個水分子;故填:2個水分子(2)①水通電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說明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所以水屬于物質,不屬于元素;故填:水通電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②A.根據元素周期表一格中的信息,右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原子序數=質子數,可以判斷一個原子核內的質子數,選項A說法正確;B.根據元素周期表一格中的信息,元素名稱正下方的數字表示該元素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不能判斷一個原子的質量,選項B說法不正確;C.根據元素周期表一格中的信息,右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原子序數=質子數,在原子中,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可以判斷一個原子的核外電子數,選項C說法正確;D.根據元素周期表一格中的信息,元素名稱,可以判斷一種元素是金屬還是非金屬元素,選項D說法正確。故選B。③由硫原子結構示意圖可知,硫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是6;故填:6由硫原子結構示意圖可知,硫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是6,得到2個電子就達到8個電子相對穩定結構,此時成為硫離子,就帶兩個單位電荷,故硫離子符號表示為:S2-;故填:S2-元素的化學性質與其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特別是最外層電子的數目有關,硫離子與硫原子最外層電子數不同,故化學性質不同;故填:不同(3)①用水銀溫度計測量體溫,溫度升高,溫度計示數變大的原因是微粒間隔變大;故選b金剛石和石墨都是碳單質,它們的物理性質差別很大的原因是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選d(4)①鐵、鎂、鋁的相對原子質量分別是56、24、27,相對原子質量越大,一個原子的質量就越大,當原子個數相等時,相對原子質量越大的元素,質量最大,即為鐵;故填:鐵②鐵、鎂、鋁的相對原子質量分別是56、24、27,當質量相同時,含有原子數最多的是相對原子質量最小的元素,即為鎂。故填:鎂14、H2ONBC+4燃著的木條一段時間后熄滅為反應提供水蒸氣物理2Na2O2+2H2O=4NaOH+O2↑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中有少量水蒸氣,也能與過氧化鈉反應生成氧氣ABC32156【詳解】(1)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個數不變,,4個X分子中有4個氧原子、8個氫原子X的化學式為H2O。偏二甲肼(C2H8N2)分子和四氧化二氮(N2O4)分子中含有的相同的微粒是氮原子:N;(2)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稱的左上角數字為原子序數,右上角的為元素符號,下邊的是相對原子質量。在原子結構示意圖中,小圓圈表示原子核,圓圈內的數字表示質子數。A同一原子中,質子數=核外電子數=核電荷數=原子序數,圖中m=22,x=10,選項錯誤;B鈦元素名稱帶“钅”字旁,屬于金屬元素,選項正確;C陽離子帶電荷的數值等于失電子數,Ti4+的核外電子數為22-4=18,選項正確;D鈦原子核內有22個質子,選項錯誤;選BC;(3)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價代數和為零,鈦酸亞鐵(FeTiO3)中鐵元素顯+2價,氧元素顯-2價,其中鈦元素的化合價為+4價;資料二、實驗Ⅰ:(2)氮氣不助燃不可燃,觀察到的現象是燃著的木條一段時間后熄滅,說明過氧化鈉與氮氣沒有發生反應;實驗Ⅱ:(1)A裝置的作用是使水變成水蒸氣,發生的變化是物理變化;(2)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說明過氧化鈉與水蒸氣發生反應并生成氧氣;(3)若該反應還產生了氫氧化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Na2O2+2H2O=4NaOH+O2↑;實驗Ⅲ:(1)A裝置中發生反應是碳酸鈣和氯化氫生成氯化鈣、二氧化碳、水,化學方程式為CaCO3+2HCl=CaCl2+H2O+CO2↑;[反思與交流](1)該實驗不足以證明二氧化碳與過氧化鈉確實發生了反應,理由是用稀鹽酸和石灰石反應制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