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試卷:河南省南陽市南召縣2021-2022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歷史試題(原卷版)_第1頁
期末試卷:河南省南陽市南召縣2021-2022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歷史試題(原卷版)_第2頁
期末試卷:河南省南陽市南召縣2021-2022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歷史試題(原卷版)_第3頁
期末試卷:河南省南陽市南召縣2021-2022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歷史試題(原卷版)_第4頁
期末試卷:河南省南陽市南召縣2021-2022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歷史試題(原卷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2022學年河南省南陽市南召縣八年級(上)期末歷史試卷一、單選題(本大題共20小題,共40.0分)1.晚清道光皇帝(1821-1850年在位)的陵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龔書鐸教授對此解釋為“在他手上打敗仗丟了土地,沒有面目見先帝”。這里所說的“敗仗”是指()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 C.甲午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2.2021年9月30日上午,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在天安門廣場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為了致敬英雄,某班制作了一期題為《近代中國民族英雄》的墻報,并設置了相關欄目?林則徐可歸入的欄目是()A.甲午英烈 B.農民領袖 C.禁毒先驅 D.變法志士3.下圖是2003年保利集團以3千多萬港幣的價格拍下的圓明園故物——猴、虎、牛三銅首。致使它們流散國外的侵略者是()A.俄國 B.英國 C.英法聯軍 D.八國聯軍4.這是一個徹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的革命綱領,它設計出了一個“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理想社會。這個革命綱領是()A.《變法通議》 B.《民報》 C.《天朝田畝制度》 D.《資政新篇》5.“沖擊——反應”模式是國內外史學界解釋中國近代歷史模式之一。意思是從19世紀中期開始,西方的沖擊促使中國社會發生變化。下列史實對應關系不符合“沖擊——反應”模式的是A.鴉片戰爭——太平天國運動 B.中日甲午戰爭——戊戌變法C.第二次鴉片戰爭——洋務運動 D.第二次鴉片戰爭——辛亥革命6.到了這個時候,它(指中國)已經達到了一個國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階段,低到只是保持了獨立主權國家的極少的屬性的地步了。這種現象的產生,是由于哪個不平等條約的簽訂()A.《南京條約》 B.《北京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7.寫實的民謠能夠勾勒出一幅幅塵封的歷史畫面,常常喚醒人們的歷史記憶。義和團的民謠“神助拳,義和團,只因鬼子鬧中原拆鐵路……拆鐵路,拔線桿。緊急毀壞火輪船……洋鬼子,盡除完,大清一統靖江山。”這表明義和團運動()①具有盲目排外的思想②以推翻清朝統治為目標③具有強烈的愛國意識④帶有明顯的迷信色彩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8.表格式歸納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如表關于中國同盟會的表述是錯誤的是()時間地點機關報政治綱領1905年檀香山《時務報》民主、民權、民生時間 B.檀香山 C.《時務報》 D.民主、民權、民生9.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最主要的共同成果是()A.都要求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 B.都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C.都主張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統治 D.都頒布過資產階級性質的憲法10.十月革命后,他連續發表《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等文章,熱情謳歌十月革命。他敏銳認識到這場革命將對20世紀世界歷史進程產生劃時代的影響,滿懷信心地預言:“試看將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材料中的“他”是()A.陳獨秀 B.李大釗 C.孫中山 D.蔡元培11.1919年北洋政府教育部主事在條陳中寫道:“此次罷學風潮,近因由政治問題發生。”條陳中說的“罷學風潮”和“政治問題“分別指()A.新文化運動;袁世凱簽訂《二十一條》 B.五四運動;袁世凱簽訂《二十一條》C.五四運動;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 D.新文化運動;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12.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將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推向頂峰的是A.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 B.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C.香港海員罷工 D.青島日資紗廠工人大罷工13.煙雨樓旁有條紅船。2017年10月31日,習總書記佇立船旁感慨:“小小紅船承載千鈞,播下了中國革命的火種,開啟了中國共產黨的跨世紀航程。”話中體現的民族精神是()A.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 B.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C.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為政風范 D.奮不顧身,舍生取義的英雄氣概14.某同學到廣州某地參觀時,看到了以下場景和照片,你知道與此相關的歷吏事件嗎?A.發動反蔣起義B.北伐推翻清政府C.第一次國共合作D.辛亥革命15.南京國民政府在形式上統一全國的標志是()A.東北易幟 B.“分共會議”C.蔣介石建立南京國民政府 D.四一二反革命政變16.為迎接中國共產黨生日的到來,某校學生決定編排歷史情景劇《紅旗飄揚》。其中下列場景與歷史事實不符的是()A.南昌起義——創建革命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B.井岡山會師一一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鞏固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C.秋收起義——提出了“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著名論斷D.紅軍長征一—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打開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17.某歷史學習論壇擬開展一次研究性學習活動。根據下表內容,判斷該研究性學習的主題是()資源名稱視頻《秋收起義》《建軍大業》圖片《八七會議舊址》《井岡山會師》文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偉人毛澤東》A.國共兩黨合作 B.北伐勝利進軍 C.工農武裝割據 D.工農紅軍長征18.如下圖是某學生的學習筆記。該“學習內容”最適合的主題應是()日軍:炸毀柳條湖地區一段路軌,炮轟中國東北軍駐地,占領沈陽。共產黨:號召“以民族革命戰爭,驅逐日本帝國主義出中國”政府:黑龍江省代主席馬占山率部在嫩江橋奮勇抵抗。民眾:東北各族人民相繼組織義勇軍,奮戰在白山黑水之間。A.十四年抗戰的開始 B.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C.抗戰相持階段的到來 D.抗日戰爭取得最終的勝利19.1945年8月中國共產黨為爭取合法地位與國民黨在談判桌上進行了一次激烈較量。但是國民黨始終不承認解放區民主政權和人民軍隊的合法地位。隨后,通過三年的軍事較量,中國共產黨贏得了執政黨的合法地位,領導人民當家作主。“談判桌上的較量”指的是()A.渡江戰役 B.北平談判 C.重慶談判 D.西安談判20.近代以來,人們的社會生活發生了顯著變化。下列現象不可能發生的是A.1915年,趙某夫婦分別穿著中山裝和旗袍參加了一個重要宴會B.1911年,王某通過《申報》獲得了武昌起義的消息C.慈禧太后逃離北京后打電報給李鴻章讓其到北京同八國聯軍談判D.洋務運動以來剪辮、易服和停止纏足使我國社會習俗開始有較大改觀二、問答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10.0分)21.請依據下面圖片反映的歷史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寫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題目自擬,史實正確,語句通順,表述完整,體現圖片內容之間的聯系性。)三、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0.0分)22.圖片是歷史的記憶,時代的烙印深刻其上,承載著榮辱,訴說著興衰。自1840年開始的半個多世紀里,隨著資本主義列強的入侵,中國的民族危機逐步加深。觀察下列圖片,回答問題。(1)圖1產生的不平等條約中規定將何地割讓給英國?這場戰爭對中國經濟產生的影響是什么?(2)圖2反映了甲午戰爭中的一幕,之后簽訂了什么條約?其中有利于帝國主義對中國進行資本輸出,嚴重阻礙中國民族工業發展的是條約中的哪一條款?(3)通過圖3這場戰爭,帝國主義迫使清政府簽訂了什么條約?列舉一條該條約的內容說明清政府已成為了“洋人的朝廷”。(4)哪里有侵略哪里就有反抗。請舉例說說近代史上中國農民階級的哪次反抗粉碎了列強瓜分中國的企圖?(5)圖1至圖3反映的戰爭,你有何感悟?23.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摘自部編版《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1)標志著“共產黨誕生”是哪次重要會議?舉出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一件史實,以此說明“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材料二這是一次豐富多彩、可歌可泣的遠征,……艱難困苦、英勇犧牲、……始終如一的希望、令人驚詫的革命樂觀情緒,它無疑是一場戰略撤退,但不能說是潰退,因為紅軍終于到達了目的地,其核心力量仍完整無損,其軍心士氣和政治意志的堅強一如往昔。——摘自埃德加·斯諾《紅星照耀中國》(2)材料中的“遠征”指的是什么?遠征途中對中國共產黨最具轉折意義的會議是什么?材料三“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領導人民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獨立、自由、民主、統一、富強的新中國。”——摘自部編版《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3)材料所述內容是在哪次會議上通過?這次會議通過的新黨章規定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是什么?材料四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從上海石庫門到嘉興南湖,一艘小小紅船承載著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過急流險灘,穿過驚濤駭浪,成為領航中國行穩致遠的巍巍巨輪。胸懷千秋偉業,恰是百年風華。——摘自習近平2021年新年賀詞(4)2021,“十四五”規劃乘風破浪,揚帆起航。請你為中國共產黨走好新征程建言獻策。24.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九一八事變后,不愿做亡國奴的東北人民和未撤走的東北軍,紛紛組織抗日義勇軍。義勇軍給日偽軍以沉重打擊。同時,中國共產黨派大批優秀干部,到東北組織抗日游擊隊。1936年,中共滿洲省委將各路抗日武裝組成抗日聯軍,抗日聯軍成為東北抗日武裝力量的核心。(1)根據材料二,中國共產黨在九一八事變后是如何領導東北抗日武裝斗爭的?結合所學知識回答,東北三省被日軍迅速占領的原因。材料二:七七事變后,面對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國共兩黨實現了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全民族的抗戰開始了。經過浴血奮戰,中國人民克服了重重困難,付出了巨大犧牲,終于同美、英、蘇等反法西斯同盟國一道打敗了窮兇極惡的日本帝國主義,取得了抗戰的最后勝利。(2)七七事變又稱什么事變,它爆發標志著中國全面抗戰的開始。根據材料三,指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的主要原因。材料三:中華民族不畏強敵,不怕犧牲……在這次戰役中,八路軍共作戰1800余次,斃傷俘日偽軍4萬多人,拔掉據點近3000個,八路軍也付出了傷亡1.7萬余人的重大代價。——摘自《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精神》(3)寫出材料四中“這次戰役”的名稱和指揮者。材料四日本右翼分子組成的“新歷史教科書編纂會”編寫的中學歷史教科書中把侵略中國說成是“進入”中國,竭力否認侵華事實和罪行。日本首相也多次參拜靖國神社,嚴重傷害了包括中國在內的很多亞洲國家人民的感情。(4)通過材料四,你覺得中國應該怎樣處理中日兩國關系?25.習近平曾指出“民生沒有終點,只有新起點。”中國近代不同階級先后提出了解決土地問題的不同方案。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凡分田,照人口,不論男婦,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則分多,人寡則分寡,雜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處不足,則遷彼處,彼處不足,則遷此處。凡天下田,豐荒相通。此處荒,則移彼豐處,以賑此荒處。彼處荒,則移此豐處,以賑彼荒處。——摘編自《天朝田畝制度》材料二兄弟所最信的民生主義是定地價的法。比方地主有地價值一千元,可定價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將來因交通發達,價漲至一萬,地主得二千,已屬有益無損;贏利八千,當歸國家。——孫中山《三民主義與中國前途》材料三國共十年對峙時期,毛澤東在農村革命根據地制定的土地政策是:打土豪,分田地。抗日戰爭時期,在根據地實行的土地政策是:農民減減息,地主交租交息。——摘編自八年級上統編歷史教參材料四1947年,中國共產黨頒布的《中國土地法大綱》規定:“廢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剝削的土地制度,實現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一年后,解放區有一億多農民獲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