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智慧海淀讓生活更幸福在家門口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能享受到可以媲美大醫院的診療服務;上下班的路上交通擁堵越來越少,無論開車、坐公交、騎共享單車都能一路順暢;身邊的辦事服務大廳里,還可以享受“最多跑一次”的一網通辦政務服務。目前,依托大數據等信息化技術手段,海淀區打造的“智慧海淀”正在讓每一位居民對城市的感知更高效、生活更幸福。海淀區在“智慧城市”的創建上已經走在了全國的前列。城市治理插上智能翅膀運用遙感檢測技術,對機動車排放的尾氣實時進行污染物檢測,這不僅在0.7秒內就可完成,還能全天候24小時實時監測。乘坐無人駕駛車逛公園,跑完步刷臉看數據,在全球首個AI科技主題公園—海淀公園里,市民與高科技親密接觸。智慧養老平臺可以為老人提供在線血壓、心電、體溫等生命體征監測,以及服藥提醒,電子病歷可實現醫院間的互聯共享。在“政務服務、城市治理、宏觀經濟決策、為民服務”等方面,海淀區通過科技應用的先行先試發揮引領作用,打造“科技型”政府,努力實現讓政府決策更聰明、更科學,讓群眾對城市的感知更高效、生活更幸福。在前不久召開的北京市人代會上,市人大代表首次向媒體詳細解讀海淀“城市大腦”的建設情況及未來規劃。據介紹,今年海淀將在40個社區開展智慧化建設試點,智慧井蓋、智能電梯、水質監測等至少18個智能技術應用場景,將會走進市民生活。海淀“城市大腦”建設通過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模擬人類思維,將市民工作生活環境所需要的公共安全、城市環境、交通出行、環保生態等問題通過技術手段及時予以發現并解決。以北塢嘉園社區試點為例,小區大門將有人臉識別系統和車輛信息采集系統,智能電梯將能及時提醒一些市民的不文明行為;供水系統將能夠實時監測飲用水管網節點水質情況,防止中水及其他污染;環境系統將可以實時掌握社區內空氣質量、噪音污染等情況。在智慧環保領域,南沙河段布設了9個水污染實時溯源系統,基于量子點光譜傳感技術,可以實現實時、連續、趨勢性的監測河湖水體變化情況。
在城市大氣治理方面,車流量較大的藍靛廠北路主干路,已采用了國內領先的多車道固定式尾氣遙感監測系統,可對行駛中機動車尾氣中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氫化合物、顆粒物等污染物進行檢測。可以說,海淀“城市大腦”建設用類人腦的方式為提高城市治理精細化插上了智能化翅膀。其中海淀視頻圖像大數據平臺已經累積車輛視頻、車牌、顏色、型號、時間、地點等5.7億條數據,為相關部門提供渣土車蹲點執法方案、交通違法治理等方案提供了幫助。AI技術走近大眾生活2018年發布的由北京市經信委指導編寫的《北京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白皮書(2018皮書(2018》顯示,北京市人工智能企業占到全總數的近30%,其中有60.96%聚集在海淀區,海淀區儼然已成為國內人工智能的創新高地和發展沃土。2018年2月,海淀區政府與百度公司簽訂了《建設海淀區“城市大腦”合作備忘錄》,將在科技城市建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等方面做出有益探索。雙方最終確定以海淀公園為試點,根據群眾需求對海淀公園進行AI改造,共享改革開放科技發展成果。目前,海淀公園的AI改造已經完成,建成了全球首個AI科技主題公園,這也是百度公司人工智能綜合落地的首例。海淀公園的智能步道、智能亭、未來空間等智能設施已面向公眾開放運行,全球首款量產的L4級別無人駕駛巴士“阿波龍”也與公眾正式見面。通過政企合作共建,不僅探索了科技城市建設的實施路徑和表現形式,還搭建了科技公民培育的載體平臺。在海淀公園,游客可以乘坐無人駕駛巴士“阿波龍”逛公園,休息時和亭子說話嘮嗑,跑完步“刷個臉”就能看到自己的運動數據,AR太極教練也讓前來的居民玩得不亦樂乎。諸多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讓游客們率先體驗到了前沿科技成果。海淀公園這一科技應用場景,不僅提高了居民游玩的趣味性,還大大加速了科技創新成果落地,讓科技真正用之于民,越來越多的AI技術走近和改變大眾生活,同時激發全社會形成熱愛科技、運用科技、支持科技的良好氛圍。記者了解到,2018年底海淀“城市大腦”框架已經設計完成。目前,海淀“城市大腦”確定為“1+1+2+N”的總體架構,即一張感知神經網、一個智能云平臺以及大數據、人工智能計算處理這兩個中心,還有N個創新應用,這些應用在前期主要聚焦公共安全、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能環保、人口監測五個領域。到2020年,“城市大腦”將初步建成,建立城市治理感知網絡,全面匯集城市治理相關數據資源。到2022年底,海淀“城市大腦”將全面深化應用,全方位完善城市大數據中心和“城市大腦”平臺建設,形成面向未來的“城市大腦”開放應用體系,全面提升全區現代化、智能化、精細化治理能力。建設新型“智慧城市”“城市大腦”項目是海淀區“智慧海淀”建設的一個縮影。作為一項長期工程,自2013年“智慧海淀”啟動建設以來海淀區目前已實現了“三個率先”,即率先建成全國首家區級政務云平臺、率先實現區級公共服務區域免費無線網絡全覆蓋、率先建成全市首個區級政務光纜專網,以及包括政務辦公系統、智慧衛生、政務綜合服務系統、政務大數據基礎平臺等在內的“N個創新應用”,從一網通辦政務服務、政務決策支撐、城市管理、警務決策、智慧衛生、智慧教育及基礎設施等七大板塊,構筑了“智慧海淀”架構體系。如智慧教育建設,依托新一代信息技術打造教育信息生態系統,實現了與教育主流業務的深度融合,提升學校的信息化服務水平。目前,建成的智慧教育光纜專網和視訊平臺,實現了全區校校通和視訊通。智慧衛生共有三期規劃,目前已基本結束的項目一期致力于全區衛生專網建設通過信息互聯互通手段實現海淀醫院與26家區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緊密協同關系,實現電子病歷、放射、超聲、檢驗等診療信息互通共享。2018年,海淀區開啟了智慧衛生二期建設,致力于公立醫院信息化建設,目前各項工作穩步推進。同時,海淀區還積極改善營商環境,“智慧海淀”建設重點保障了“一網通辦、一窗通辦”等項目,為科技創新企業厚植發展沃土。例如,一網通辦政務服務實現了辦事指南統一展示、網上預約、申報、查詢、推送等功能;建立創新服務需求統一受理的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平臺,發布創新服務二維碼,集成人工智能技術,優化政府服務方式,實現“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的建設目標。“十三五”以來,海淀區不斷加大對“智慧海淀”的投入力度,緊緊圍繞便民、便企、高效、安全、可控、資源跨界交流的目標,重點解決城市運行中的難點、堵點、痛點問題。2015年至2017年,海淀區分別投入了1.5億元、2.5億元、3.3億元助力“智慧海淀”建設。2018年進一步加大'智慧海淀”專項資金投入,全年投入達7億元。根據《智慧海淀“十三五”發展規劃》目標,到2020年,海淀區將建成新型智慧城市,以數字化、網絡化、智慧化為顯著特征的智慧城市發展水平邁入國際一流行列。信息化成為非首都功能疏解、生態環境優化、城市運行高效、民生服務普惠、“高精尖”經濟結構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