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年部編版八年級上冊歷史期中考試押題卷一、選擇題:本題共24小題,每小題2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中華民族是崇尚英雄的民族。下列選項可以作為研究林則徐虎門銷煙直接證據的是(
)A.虎門銷煙池遺址 B.虎門銷煙浮雕C.電影《虎門銷煙》 D.著作《林則徐傳》2.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同英國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該條約中被割讓的中國領土是(
)A.澳門 B.香港島 C.海南島 D.臺灣島3.下列屬于列強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借口的是(
)A.“馬神甫事件”和“鴉片事件”B.“亞羅號事件”和“馬神甫事件”C.“亞羅號事件”和虎門銷煙D.“馬神甫事件”和虎門銷煙4.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及稍后一段時期,共割占中國東北和西北150多萬平方千米領土的國家是(
)A.日本 B.沙俄 C.英國 D.法國5.中國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爭史。農民階級反抗外來侵略的代表是(
)A.洪秀全 B.關天培 C.左宗棠 D.陳化成6.近代史上的農民運動中,首次被中外反動勢力聯合絞殺的是:A.太平天國運動 B.三元里抗英 C.義和團運動 D.辛亥革命7.1874年,哪國派軍隊進攻臺灣,在英、美等國的“調停”下,勒索清政府白銀50萬兩后從臺灣撤兵(
)A.俄國 B.德國 C.日本 D.法國8.小梁正在準備手抄報的資料,其內容包括“三元里人民抗英”“太平天國運動”“左宗棠收復新疆”“義和團運動”。該手抄報的主題可能是(
)A.中國近代化的探索 B.人民解放戰爭C.近代中國人民的抗爭 D.民族危機的加劇9.19世紀60—90年代,洋務派以“自強”“求富”為口號,開展了洋務運動。這場運動(
)A.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B.使中國富強起來C.推翻了清朝統治 D.客觀上促進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10.有一位外國人手中有四部反映清朝歷史的影視作品,請你按照歷史發展進程向他推薦觀看的先后順序是(
)①《鴉片戰爭》
②《末代皇帝》
③《火燒圓明園》
④《甲午風云》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①③④② D.④③②①11.以下示意圖從某個角度反映了中國近代民族危機的不斷加深,其中①應為(
)A.俄國割占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B.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資開設工廠C.清政府割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D.允許列強駐守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12.以下內容能夠體現“近代化早期探索”的是(
)①洋務運動
②列強瓜分中國狂潮
③八國聯軍侵華
④戊戌變法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13.“今日中國北方之事,實因歐洲各國往往無禮干預,且有意蠶食中國疆土,中國忍受折磨已久,故一旦起而與洋人為難也。”這段材料可以用來說明(
)A.義和團運動的結束 B.義和團運動的經過C.義和團運動爆發的背景 D.義和團運動產生的影響14.《辛丑條約》要求中國將統管一切涉外事務和海防、關稅、路礦、郵電、軍工等事務的總理衙門改為專管外交的外務部。這一要求得到了李鴻章等人的積極響應。李鴻章等人的反應表明(
)A.中國近代化始于機構調整 B.開明官員初具近代外交意識C.列強直接管理中國的內政 D.維新派喪權辱國迎合侵略者15.某校八年級開展“我最崇拜的革命歷史人物”演講,小敏整理了一位歷史人物的部分經歷,據此可知,這位歷史人物是(
)A.鄧世昌 B.蔡元培 C.陳獨秀 D.孫中山16.下圖為某一歷史人物傳記的目錄節選,其中第七章應填入的標題是(
)第五章駁保皇黨創同盟會第六章十次革命屢仆屢起第七章A.拜上帝教
金田起義 B.自強求富
北洋水師C.救亡圖存
百日維新 D.武昌起義
孫大總統17.它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它”是(
)A.太平天國運動 B.洋務運動 C.辛亥革命 D.維新變法運動18.排列下列歷史事件的先后順序(
)①武昌起義
②二次革命
③護法運動
④護國戰爭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②①③④ D.①②④③19.“辛亥革命后發生的事情,與其說是新秩序的建立,不如說是舊秩序的重建。”能證明這句話的史實是(
)A.清帝頒發詔書宣布退位 B.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C.北洋軍閥分裂割據混戰 D.革命黨人發動“二次革命”20.下列關于新文化運動的說法,錯誤的是(
)A.提出了民主和科學的口號B.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看法帶有一定片面性C.我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D.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學為主要陣地21.下圖所示目錄節選自《中國近現代史》一書。目錄中的“_______”處應填入(
)第六章
嶄新取向:從新文化運動到國民革命1、新文化運動2、五四運動3、________________4、開天辟地5、“打倒列強除軍閥”A.革命與改良之論戰 B.“北方吹來十月的風”C.正面戰場與敵后戰場的英勇抗敵斗爭 D.“臺上握手,臺下踢腳”22.如圖反映的史實引發了(
)
A.抗日戰爭 B.甲午中日戰爭 C.五四運動 D.九一八事變23.1919年發生的五四運動,“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追求民族獨立和發展進步的歷史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對這一觀點解讀正確的是A.五四運動標志著中國共產黨開始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B.五四運動是中國新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分水嶺C.五四運動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D.五四運動完成了徹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24.近代以來,伴隨著西方報刊的傳入,各類刊物逐漸成為中國人了解社會發展的主要途徑。下列刊物或文章出現順序正確的是①《時務報》②《新青年》③《民報》④《青年雜志》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②①③④D.②③④①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共52分。25.中國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歷史,列強的侵略使中國民族危機步步加深,同時也激起中國人民不斷地反抗。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21分)材料一(1)材料一中的兩幅戰爭形勢圖,代表著“中國19世紀的災難性戰爭”,請分別對應指出這兩次戰爭是什么。(2分)在圖1和圖2戰爭發生之后,清政府又分別與外國列強簽訂了什么條約,(2分)它們給中國的社會性質分別造成了什么影響?(4分)材料二
在地球的某一角落里有著一個人間奇跡,它叫夏宮……有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夏宮,一個進行洗劫,一個把它付諸一炬。原來勝利就是進行一場掠奪。勝利者竊走了夏宮的全部財富……之后,他們雙雙拉著手,榮歸歐洲。——雨果《致巴特力爾上尉》(2)材料二描述的內容發生在哪一次戰爭中?(1分)“兩個強盜”分別是誰?(2分)“夏宮”是指哪里?(1分)材料三
戰爭之后,列強爭相在華設立銀行,如英國有利銀行,法國東方匯理銀行……在中國開設工廠,如英國增裕面粉廠、美國煙草公司……還爭奪中國的鐵路權……(3)材料三體現列強對中國采取了什么侵略方式?(2分)最先在中國取得設廠權利的是哪國?(1分)材料四
在民族恥辱面前,中國社會各階級、各階層進行了頑強的反抗和斗爭:“若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弟滿天山”“致遠鼓楫沖重圍,萬火叢中呼殺賊”,在中國歷史上寫下了可歌可泣的悲壯篇章。他們的不屈不撓、御侮自強成為推動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動力。(4)根據材料四及所學知識回答,在巨大的民族恥辱面前,中國人民進行過哪些抗爭?(2分)你覺得他們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們學習?(2分)從這段屈辱的歷史中你得到什么啟示?(2分)2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5分)材料一:盡管師夷長技的主張到強烈反對,但統治者面對著接踵而來、一次比一次嚴重的內憂外患,為生存計還是不得不實踐這一主張。首先從軍事利器的引進仿制逐漸推廣深入到全面學習西方機器大工業所需的科學技術學理的層次和階段。為了對抗頑固派在基本理論問題上的挑戰,終于結晶成“中學為體,西學為用”這一高度概括的理論模式。——雷頤《取精集》材料二:泰西之強,不在軍兵槍械之末,而在其士人之學,新法之學。其開智學而窮物理也,窮物理而知化也。……今窮物理之本,制電、制雨、制冰、制水、制火,皆可以人代天工。是操造化之權也。操造化之權者,宜其無于敵也。夫中國今日不變法日新不可,稍變而不盡變不可,盡變而不興農、工、商、礦之學不可,欲開農、工、商、礦之學,非令士人通物理不可。——康有為《日本書目志》材料三:以人文思想為主的科學傳播者,系統展示了科學精神對文化的巨大作用和影響。通過彰顯科學懷疑和批判的精神,新文化運動對傳統采取了激進的批判態度,“打倒孔家店”一度成為激進的知識分進行文化革新的口號。通過推崇理性和實證的精神,新文化運動掃除了大量玄學迷信的鬼話,有力推進了民眾心智的啟蒙。而科學推崇說服而非壓服的精神,又為國人解決政治中的分歧提供了一個范例,對中國民主進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張炎《科學精神的啟蒙一新文化運動時期的科學傳播》(1)根據材料一,指出洋務派學習西方科技有何變化?(2分)直接目的是什么?(1分)(2)根據材料二,指出康有為對科技與變法關系的認識。(2分)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持這種觀點的原因。(2分)(3)根據材料三,指出新文化運動所倡導科學精神的內涵及其影響。(6分)(4)綜合以上材料,概括指出先進的中國人重視科學傳播所起到的共同歷史作用。(2分)27.太平天國起義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農民運動,在中國歷史上留下極其重要的一頁。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6分)【簡介人物】材料一:清末農民起義領袖、民族英雄。道光年間屢應科舉不中,遂吸取早期基督教義中的平等思想,但因其受封建思想影響較大,創立的拜上帝會仍舊有著十分嚴格的等級制度。撰《原道救世歌》等以布教,主張建立遠古“天下為公”盛世(1)圖中介紹的人物是誰?(1分)此人物初步建立起政權組織是在何時?(1分)【漫畫歷史】材料二:(2)漫畫中反映的史實與太平天國運動的哪一文獻有關?(1分)該文獻的具體內容是什么?(2分)(3)結合漫畫及所學知識評價一下這部文獻的積極性。(2分)材料三:洪仁玕在1859年發的《資政新篇》中概括地提出了強化中央集權、采用西方技術以使中國經濟和交通現代化以及發展與西方列友好關系的政策。洪仁玕所提出的開設現代銀行、頒發專利權、建造鐵路和輪船以及發展礦業等建議表明,他對西方力量所在的若干因素抱著全心全意的、雖然認識很不全面的贊賞態度。這些建議是太平天國經濟理論的一個重大轉變。(4)根據材料三結合所學,分析《資政新篇》未能成功的原因。(2分)【示意原因】材料四:(5)圖中事件發生后,之后太平天國由盛轉衰,請問太平天國失敗的標志?(1分)太平天國的性質是什么?(2分)【史料影響】材料五:太平天國運動之前,清朝的統治基礎還是掌握在滿洲貴族手上的。在“反太平天國運動”中,曾國藩、李鴻章甚至袁世凱都是受益者。這些“漢族精英”逐漸取代“滿洲貴族”的地位,成為“領導者”。(6)據材料五概括太平天國運動的影響?(4分)參考答案【答案】A【詳解】結合所學可知,研究歷史的最直接證據的應該是原始史料,如原始檔案、文件,信函,日記,照片,文物古跡等實物材料,虎門銷煙池遺址屬于原始史料,A項正確;虎門銷煙浮雕是格努原始史料進行創作雕像,排除B項;電影和歷史作品添加了文學藝術成分,不屬于原始史料,排除CD項。故選A項。【答案】B【詳解】根據材料“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同英國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該條約中被割讓的中國領土”,結合所學可知,鴉片戰爭后簽訂的《南京條約》中英國割占香港島,B項正確;澳門是1887年12月1日被葡萄牙占領的。,排除A項;抗日戰爭期間,海南島被日本侵略,排除C項;臺灣島在甲午中日戰爭中日本占領,排除D項。故選B項。【答案】B【詳解】依據所學知識,1856年,英國借口“亞羅號事件”,法國借口“馬神甫事件”,聯合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B項正確;“鴉片事件”與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借口并沒有直接關系,排除A項;虎門銷煙是英國于1840年發動鴉片戰爭的借口,排除CD項。故選B項。【答案】B【詳解】據所學可知,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后,沙俄共割占中國東北和西北150多萬平方千米領土,是侵占我國領土最多的國家,B項正確;日本未參與第二次鴉片戰爭,排除A項;英國割占了九龍司的一區,面積較小,排除C項;法國未割占領土,排除D項。故選B項。【答案】A【詳解】根據題干的“農民階級反抗外來侵略的代表”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國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爭史。農民階級反抗外來侵略的運動是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洪秀全領導了太平天國運動,A項正確;關天培和陳化成是鴉片戰爭中犧牲的民族英雄,排除BD項;左宗棠收復了新疆,排除C項。故選A項。【答案】A【詳解】聯系所學知識可知,本題主要考查太平天國運動的相關知識,1864年,由于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天京陷落,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被鎮壓下去了,A項正確;三元里主要是打擊英國的殖民統治,不屬于中外反動勢力聯合絞殺,排除B項;1900年8月中旬,八國聯軍攻陷北京,慈禧和光緒帝丟下江山社稷,倉皇出逃,在逃亡途中,慈禧太后下令斬殺義和團戰士。義和團運動在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鎮壓下失敗了,但不是首次,排除C項;“辛亥革命”不是首次被中外反動勢力聯合絞殺的,排除D項。故選A項。【答案】C【詳解】根據題干“1874年,哪國派軍隊進攻臺灣,在英、美等國的“調停”下,勒索清政府白銀50萬兩后從臺灣撤兵”和所學知識可知,1874年,日本派軍隊進攻臺灣。臺灣人民據險反擊,清政府也派沈葆楨率兵入臺。在英、美等國“調停”下,日本勒索清政府白銀50萬兩后從臺灣撤兵,C項正確;俄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共割占了中國東北和西北150多萬平方千米領土,排除A項;德國以“巨野教案”為借口侵占青島,青島淪為德國在中國的殖民地,排除B項;1883年,法國攻擊駐守越南的清軍,中法戰爭爆發,排除D項。故選C項。【答案】C【詳解】據題干“三元里人民抗英”“太平天國運動”“左宗棠收復新疆”“義和團運動”和所學知識可知,“三元里人民抗英”是廣州人民的反侵略斗爭,“太平天國運動”是農民階級的反侵略斗爭,“左宗棠收復新疆”是地主階級的反侵略斗爭,“義和團運動”是農民階級的反侵略斗爭,因此,該手抄報的主題可能是近代中國人民的抗爭,C項正確;中國近代化的探索與小梁手抄報資料內容無關,排除A項;人民解放戰爭與小梁手抄報資料內容無關,排除B項;民族危機的加劇與“左宗棠收復新疆”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答案】D【詳解】根據題干“19世紀60—90年代,洋務派以‘自強’‘求富’為口號,開展了洋務運動”和所學知識可知,洋務運動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但它引進了西方先進生產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工業企業,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對外國經濟勢力的擴張也起了一定抵制作用,是中國近代化開始的標志。可知,客觀上促進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是對洋務運動的正確表述,D項正確;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排除A項;洋務運動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排除B項;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統治,排除C項。故選D項。【答案】C【詳解】根據題干“有一位外國人手中有四部反映清朝歷史的影視作品,請你按照歷史發展進程向他推薦觀看的先后順序”和所學知識可知,①《鴉片戰爭》拍攝的是清朝道光帝時期(1782-1850年)的歷史;②《末代皇帝》拍攝的是清朝最后一個皇帝溥儀時期的歷史;③《火燒圓明園》是1860年清朝咸豐帝在位時發生的歷史;④《甲午風云》發生在1894年—1895年之間的歷史。故正確的順序是①③④②,C項正確;ABD項排序錯誤,排除ABD項。故選C項。【答案】C【詳解】觀察圖示可知,①處對應的時間為“1895年”,且圖示反映的是近代中國被迫割讓領土的史實。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清政府割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C項正確;俄國割占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是1858年簽訂的《璦琿條約》的內容,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A項;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資開設工廠是1895年簽訂的《馬關條約》的內容之一,但與圖示中前三項割讓領土的內容不符,排除B項;允許列強駐守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是1901年簽訂的《辛丑條約》的內容,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答案】C【詳解】根據所學知識,鴉片戰爭后中國開始了近代化的早期探索,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工業化的開端,是中國人第一次向西方學習科學技術,戊戌變法是甲午戰爭慘敗后先進的資產階級份向西方學習思想和制度的一個探索和變革,①④正確,C項正確;列強瓜分中國狂潮屬于對中國的侵略,不屬于我國近代化早期探索,②錯誤;八國聯軍侵華是帝國主義國家對中國發動的侵略,不屬于我國近代化早期探索,③錯誤,排除ABD項。故選C項。【答案】C【詳解】根據題干信息“今日中國北方之事,實因歐洲各國往往無禮干預,且有意蠶食中國疆土,中國忍受折磨已久,故一旦起而與洋人為難也”,可知強調的是義和團運動爆發的背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義和團運動爆發的背景是19世紀末,帝國主義瘋狂侵略中國,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從而引發了義和團運動,C項正確;義和團運動是在中外反對勢力的鎮壓下失敗,與題干信息“今日中國北方之事,實因歐洲各國往往無禮干預,且有意蠶食中國疆土,中國忍受折磨已久,故一旦起而與洋人為難也”不符,排除A項;義和團運動的經過、產生的影響,與題干信息體現的是義和團運動興起的背景和原因不符,排除BD項。故選C項。【答案】B【詳解】從題干材料可知,總理衙門原為統管一切涉外事物和海防、關稅、路礦、郵電、軍工等事務的機構,其職能范圍大,所管事務繁雜。后來,在列強的要求下,總理衙門改為外交部,專管外交事務,李鴻章、奕?等開明官員積極響應,這說明他們已經初具近代外交意識,B項正確;中國的近代化始于洋務運動,其時間早于《辛丑條約》簽訂的時間,排除A項;《辛丑條約》簽訂后,清朝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列強并未直接管理中國的內政,C項說法有誤,排除C項;李鴻章、奕?等人是洋務派的代表,并非維新派的代表,排除D項。故選B項。【答案】D【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894年11月,孫中山在檀香山聯合華僑,成立興中會。1905年8月,孫中山聯合興中會等革命團體的成員,在日本東京成立了中國同盟會。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3年“宋教仁案”發生后,孫中山和黃興等號召南方各省起來反袁,發動“二次革命”。1924年創建黃埔軍校,D項正確;1894年,日本發動甲午中日戰爭,民族英雄鄧世昌在大東溝海戰中壯烈殉國。鄧世昌是清朝北洋艦隊致遠艦艦長,排除A項;1917年,蔡元培聘請《新青年》主編陳獨秀為文科學長,并聘請李大釗、胡適、錢玄同等“新派”人物在北大任教,采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辦學方針,實行“教授治校”的制度,提倡學術民主,支持新文化運動。1917年,北大校長蔡元培在學術上主張兼容并包,排除B項;陳獨秀是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發起者和主要旗手,“五四運動的總司令”,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和黨早期主要領導人,排除C項。故選D項。【答案】D【詳解】根據題干“某一歷史人物傳記的目錄節選”和所學知識可知,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打響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槍,揭開了革命的序幕。1911年12月,宣布獨立的各省代表齊集南京開會,選舉孫中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宣告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題干圖片是為歷史人物孫中山傳記的目錄節選,其中第七章適宜填入的標題是武昌起義、孫大總統。D項正確;A是太平天國運動的內容,其領導人為洪秀全,排除A項;B是洋務運動的內容,排除B項;C是戊戌變法的內容,排除C項。故選D項。【答案】C【詳解】根據所學可知,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反動統治,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C項正確;太平天國運動沉重打擊了清政府的統治和外國侵略勢力,洋務運動開啟了中國的近代化,維新變法運動在思想文化領域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均與題意不符,排除ABD三項。故選C項。【答案】D【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①武昌起義發生在1911年,②二次革命發生在1913年,③第一次護法運動發生在1917年,④護國戰爭發生在1915年,按照時間先后順序排序,①②④③符合題意,D項正確;ABC項排序錯誤,排除ABC項。故選D項。【答案】C【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辛亥革命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袁世凱下令以1916年為“中華民國洪憲元年”,準備舉行登基大典,他的復辟行動遭到反對,最終袁世凱在絕望中死去。袁世凱去世后,北洋軍分裂,中國陷入軍閥割據紛爭的動亂之中。因此題干“辛亥革命后發生的事情,與其說是新秩序的建立,不如說是舊秩序的重建。”能證明這句話的史實是北洋軍閥分裂割據混戰,C項正確;清帝頒發詔書宣布退位結束封建帝制統治,不符合題意“不如說是舊秩序的重建”,排除A項;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辛亥革命后建立的新政權,不符合題意“不如說是舊秩序的重建”,排除B項;袁世凱刺殺宋教仁后,遭到輿論譴責,孫中山和黃興等號召南方各省起來反袁。發動“二次革命”,沒涉及新秩序建立,舊秩序重建,排除D項。故選C項。【答案】C【詳解】本題屬于逆向選擇題,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百家爭鳴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C項符合題意,選擇C項;新文化運動提出了民主和科學的口號,A項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新文化運動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看法帶有一定片面性,B項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新文化運動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學為主要陣地,D項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故選C項。【答案】B【詳解】根據“從新文化運動到國民革命”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北方吹來十月的風”反映的是十月革命的影響,十月革命后,我國開始傳播馬克思主義,五四運動中馬克思主義開始在我國得到廣泛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奠定了思想基礎,B項正確;革命與改良之論戰與辛亥革命、戊戌變法等相關,題干沒有涉及,排除A項;正面戰場與敵后戰場的英勇抗敵斗爭是在抗日戰爭時期,題干沒有反映,排除C項;“臺上握手,臺下踢腳”與“新文化運動”等內容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答案】C【詳解】根據漫畫中涉及的關鍵信息“德國、日本、山東”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是1919年在巴黎和會上,列強把德國在中國山東的特權轉讓給了日本,無視中國主權,中國在巴黎和會上的外交失敗,引發了中國的五四運動,C項正確;中國的抗日戰爭主要抗擊的是日本侵略者,與德國關系不大,排除A項;甲午中日戰爭主要是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美發分紅協議書
- 經費撥付協議書
- 綠化收購協議書
- 美伊談判協議書
- 道路刷黑協議書
- 混凝土臨時供貨協議書
- 資金三方協議書
- 紗窗合作協議書
- 財務調賬協議書
- 美女婚前協議書
- 農村污水處理設施運維方案服務承諾及質量保證
-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生命.生態.安全》教案
- 倉庫安全 清潔點檢記錄表
- 2023中考數學練習 08 圓與幾何綜合問題(學生版+解析版)
- 讀后續寫:三大出彩收尾設計(解析版)2023年新高考英語讀后續寫練習
- 合伙人協議書的財務透明
- 《建筑基坑工程監測技術標準》(50497-2019)
- 產品合格證出廠合格證A4打印模板
- 100kg級復合翼垂直起降無人機系統總體技術方案報告20170428(公開)
- 噴淋塔設計標準參考
- 國家課程設置標準課時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