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北宋王安石_第1頁
梅花北宋王安石_第2頁
梅花北宋王安石_第3頁
梅花北宋王安石_第4頁
梅花北宋王安石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請同學們大聲朗讀!字詞解釋1.凌(líng)寒:冒著嚴寒。2.遙:遠遠的。3.為:因為。4.暗香:指梅花的香味。詩文翻譯

墻角邊上有幾枝梅花,正冒著嚴寒獨自開放。為什么遠遠看著就知道那是潔白的梅花,而不是雪呢?那是因為梅花傳來了陣陣的香氣啊。閱讀訓練梅花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1.這首詩寫的是哪個季節?(初春)2.哪兩個字點明了梅花生長的地點?(墻角)3.哪兩個字交代了時間,突出了梅花于嚴寒中開放的特點?(凌寒)4.哪句詩描寫了梅花的品格?(凌寒獨自開)作者簡介

王安石,字介甫(fǔ),晚號半山,北宋杰出的政(zhèng)治家和文學家,兩任宰(zǎi)相,積極進行(gé),但由于受到反對,最終失敗。

小問題:有誰知道什么叫字,什么叫號?小貼士古人的名、字、號:古人名是名,字是字。古人一出生就起名,長大后才有字,號就是文人以居住地等為自己取稱號。比如,李白是名,太白是字,青蓮居士是號。其中青蓮是李白的老家。古時候,稱呼自己才用名字,稱呼別人都是字。比如李白自己稱呼自己叫李白,別人稱呼他則叫太白或者青蓮居士。要是稱呼他李白,則是非常不禮貌的事情。創作的背景為什么王安石會寫這首《梅花》呢?

晚年的王安石工作很不順利,大家都反對他,還不讓他繼續工作了。這時候,他很孤獨,就像墻角的那幾朵梅花一樣,于是寫下了這首詩。同學們,《梅花》看似簡單,實則意味深遠,大家想知道里面的故事嗎?詩詞欣賞了解了背景,我們再來讀一下這首詩。

墻角數枝梅。在墻角落的地方,有幾枝梅花正在那兒冒著嚴寒默默地開著。墻角,說明梅花生長的環境極為不好,沒有人看得到和喜歡。(這里作者是指自己不受支持)

凌寒獨自開。是在告訴人們,那梅花不僅不選擇環境和地點,更可貴的是它還不怕嚴寒,不怕孤獨和寂寞,不向嚴寒低頭,不向風雪彎腰,堅強,努力和高潔。詩詞欣賞

讀到這里,同學們應該可以體會詩人的用意了。從字面上看,詩人是在描寫梅花,贊美梅花可貴的品性,而實際上卻表達了自己的思想感情。詩人是在以梅花的堅強和高潔品格比喻像詩人自己一樣處于艱難、不好的環境中依然能堅持品德、主張正義的那些人。詩詞欣賞

遙知不是雪。那墻角處掛滿枝頭的花朵遠遠地望去就知道不是雪。遙字,體現了作者與普通人的不同,他的品德遠遠就能看到,就能知道。為有暗香來。因為那梅花淡淡的香味早已經一陣一陣地飄過來了。作者贊美梅花比雪香,梅花不怕冷、不怕環境差的高貴品格。談談感受

同學們,你們讀了這首詩,有什么感受呢?可以和大家分享嗎?

中華詩詞博大精深,需要我們認真閱讀,仔細體會,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希望同學們像梅花一樣,堅強、高潔、美麗和自信,為班級、學校和國家綻放自我,散發芬芳。最后我請大家在整齊的郎讀一遍。梅花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謝謝大家!登飛來峰班級:七年二班

匯報人:XXX詩人簡介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字介甫,號半山。撫州臨川(今屬江西)人。封荊國公,世稱王荊公。謚文,又稱王文公。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創作以論說文的成就最為突出。詞語注釋飛來峰: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靈隱山東南。千尋塔:非常高的塔。古代以八尺為一尋。浮云:飄浮的云彩,古人常以它比喻奸邪之臣。望眼:遠望的視線。緣:因為。身:自身,自己。自由讀古詩登飛來峰飛來峰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詩句翻譯飛來峰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高高的飛來峰上聳立著千丈高塔,聽說每當清晨雄雞報曉的時候,在塔上就可以看到紅日初升。詩句翻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登上去就不怕浮云遮住遠望的視線,這自然是因為站在了凌空的最高層。詩句賞析飛來峰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詩人用“千尋”這一夸張的詞語,借寫峰上古塔之高,寫出自己的立足點之高。巧妙地虛寫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東升的輝煌景象,表現了詩人朝氣蓬勃、胸懷大志、對前途充滿信心,成為全詩感情色彩的基調。詩句賞析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詩的后兩句承接前兩句寫景議論抒情,使詩歌既有生動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賢的憂慮,而詩人卻加上“不畏”二字。表現了詩人在政治上高瞻遠矚,不畏奸邪的勇氣和決心。這兩句是全詩的精華,蘊含著深刻的哲理:人不能只為眼前的利益,應該放眼大局和長遠。全詩注釋高高的飛來峰上聳立著千丈高塔,聽說每當清晨雄雞報曉的時候,在塔上就可以看到紅日初升。登上去就不怕浮云遮住遠望的視線,這自然是因為站在了凌空的最高層。古詩賞析首句點明了地點,第二句緊承首句而來。通過具體的描寫,進一步突出飛來山上“千尋塔”之高。一二句都是鋪墊,在此基礎上,詩人自然地寫出三四句:不怕浮云遮住了遠望的視線,只是因為身在最高的層次。這兩句是全詩的精華,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合作探討《登飛來峰》前兩句,后兩句的側重點各是什么?前兩句側重于描寫景物,后兩句則側重于抒發情懷。古詩小結這是一首寫景抒情詩,作于王安石29歲時。這是他出世以來,初顯才能,胸懷抱負的時期,表達了詩人躊躇滿志的情懷。全詩將寫景與抒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