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知識要點_第1頁
初中物理知識要點_第2頁
初中物理知識要點_第3頁
初中物理知識要點_第4頁
初中物理知識要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機械運動》重點知識解讀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

1.長度的單位:

國際單位:米(m);

其他單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m)、納米(nm)。換算關系

(略)

2.長度的測量:

(1)測量長度的基本工具:刻度尺;比較精密的測量工具有:游標卡尺,螺旋測微器。

(2)正確使用刻度尺

①會認:使用前認清刻度尺的單位、零刻度線的位置、量程、分度值。

②會放:零刻度線對準被測物體的一端,有刻度的一邊要緊靠被測物體,與所測長度平行,不能傾斜。

③會讀:讀數時,視線要正對刻度線(即與刻度尺尺面垂直)。

④會記:記錄的測量結果應由數字和單位組成。

教師解讀:

1.數字是由準確數字和估讀數字組成。

2.準確數字由刻度尺的分度值決定。

3.估讀數字就是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時間的測量

(1)時間的國際單位是:秒(S)0

(2)測量時間的工具:

①生活中常用:鐘、表。

②實驗室常用:停表。

教師解讀:

1.認識機械停表:一般的停表有兩個指針:長針是秒針,每轉一圈是30秒,短針是分針,每轉一圈是15

分。如圖,這種停表的分度值是0.1秒。

2.停表的讀數:機械停表從小盤讀分,大盤讀秒。短針的示數不超過0.5分,長針的示數讀1、2、3……30

秒;若短針的示數超過0.5分,長針的示數讀31、32、33...60秒。最后讀出幾分幾秒。

4.誤差:

(1)誤差: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異叫做誤差。

(2)產生誤差的原因:測量工具,測量方法,測量的人。

(3)減小誤差的方法:采用精密的測量工具,改進測量方法,多次測量求平均值。

運動的描述:

1.機械運動:在物理學中,我們把物體位置隨時間的變化叫做機械運動。

2.參照物:在描述一個物體的運動時,選做標準(假定不動)的另一個物體,叫做參照物。

教師解讀:

1.描述物體是否運動決定于它相對參照物的位置是否變化。若研究對象相對于參照物的位置隨時間發生了

變化,那么,研究對象就是運動的;否則是靜止的。由于所選取的參照物并不是真正靜止的,所以運動的描述只

能是相對的。

2.同一物體相對于不同的參照物,運動情況可能不同,這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3.參照物的選擇是任意的,不管是運動的物體還是靜止的物體都可以作為參照物,但應以觀察方便和使對

物體運動的描述盡可能簡單為原則。研究地面上物體的運動時,同常選取地面或地面上靜止的物體作為參照物O

4.參照物一旦被選定,無論它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我們都假定它是靜止的。

5.絕對不能選研究對象本身作為參照物。

三.運動的快慢:

1.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兩種方法

(1)如圖甲,在相同的時間內,比較物體通過的路程,物體通過的路程越長,物體運動的就越快。

(2)如圖乙,在物體運動路程相同時,比較所用的時間,所用時間短的物體運動的快。

2,速度

(1)定義:在物理學中,把路程與時間之比叫做速度。

(2)計算公式:v=s/t

在數值上等于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3)單位:m/s或km/h。這兩個單位的關系是:1m/s=3.6km/h。

3.勻速直線運動

(1)把物體沿著直線且速度不變的運動,叫做勻速直線運動。

(2)勻速直線運動是指,物體沿直線運動且在相等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都相等。

4.變速直線運動

(1)物體沿直線運動,其速度的大小是變化的,即在相等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不相等。

(2)描述變速直線運動的快慢通常用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等于物體運動的路程和通過這段路程所用時間之比。

教師解讀:

1.平均速度粗略描述做變速直線運動物體的快慢程度。

2.平均速度是指,某一段路程或某一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離開一段路程或一段時間談平均速度沒有意義。

3.特別注意:一段時間是指做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從起點到終點總共用的時間。

5.運動的圖像問題

(1)s—f圖像:s—f圖像的橫坐標表

示的是時間,縱坐標表示的是路程。

反映了物體運動的路程隨時間變化的情況。

教師解讀:

1.①、②是過坐標原點的傾斜直線,表示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且傾斜程度越大,表示物體運動的速度越

大,Vl<K2o

2.③是過坐標原點的曲線,表示物體做變速直線運動。

3.④表示物體從距坐標原點3m的地方做勻速直線運動,速度為歷。

4.⑤表示物體從開始計時2s后做勻速直線運動,速度為八,0~2s內物體處于靜止狀態。

5.⑥物體處于靜止狀態距坐標原點4m。

6.⑦物體從距坐標原點5m處起做勻速直線運動,且運動方向與①、②、④、⑤的運動方向相反。

(2)-f圖像:—f圖像的橫坐標表示時間,

縱坐標表示速度,反映了物體運動的速度隨

時間變化的情況。

教師解讀:

1.①是平行于時間軸的一條線段,表示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速度為6m/s。

2.②是一條與時間軸重合的線段,表示物體運動速度為0,處于靜止狀態。

3.③是一條過坐標原點的直線,表示物體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其加速度為3m/s2o

4.④表示物體做勻減速直線運動,其加速度是-2m/s。

四.測量平均速度:

1.實驗裝置;如圖

教師解讀:

1.為什么要用斜面?

為了讓小車從斜面頂端自由滑下。

2.為什么斜面的坡度較小點好?

斜面坡度越小,小車運動的速度越小,小車運動的時間越長,因此,為了便于測量小車的運動時間,斜面應

保持較小的坡度。

3.實驗裝置中金屬片的作用是什么?

(1)為了使小車在同一位置停下;

(2)便于計時。

2.實驗原理:v=s/t

3.實驗結論:下半程的平均速度大于全程的平均速度大于上半程的平均速度。

《物態變化》重點知識解讀

溫度計:

1.工作原理:液體溫度計是根據熱脹冷縮的原理工作的。

2.攝氏溫度的規定:在標準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0℃,在標準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為100℃;0℃和

100。。之間分成100個等份,每1個等份代表1。。。

3.溫度計的正確使用:

(1)溫度計的玻璃泡應該全部浸入被測的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溫度計的玻璃泡浸入被測液體后要稍微等一會,待溫度計的示數穩定后再讀數。

(3)讀數時溫度計的玻璃泡要繼續留在液體中,視線要與溫度計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4.溫度計的讀數:

教師解讀:

1.看清楚溫度計的整數刻度是如何變化的:零上溫度從下往上依次變大,讀出的溫度為“+”;零下溫度

從下往上的絕對值依次變小,讀出的溫度為“-”

2.看清分度值,準確讀出溫度計的示數。

5.自制溫度計(小制作)

用小瓶、細管和煤油制成的液體溫度計(要求:量程0—100C,分度值2℃)。

(1)把自制溫度計的玻璃泡放人冰水混合物中,待液柱穩定后在液面處的位置標出0刻線和數字0;(I分)

(2)把自制溫度計的玻璃泡放在一標準大氣壓下的沸水中,待液柱穩定后在液面處的位置標出100刻線和數

字100;(1分)

(3)在0刻線和100刻線之間分成50等份,標出各刻線和對應的部分數字;(1分)

(4)在自制溫度計的適當的位置標出單位。C。(I分)

熔化和凝固:

1.熔化和凝固: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熔化;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凝固。

2.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變化的規律

(1)實驗裝置如圖所示(見課本)

①器材安裝順序:自下而上;

教師解讀:

1.自下而上的安裝順序是為了確保:一是用酒精度的外焰加熱,二是溫度計的玻璃泡全部浸沒在晶體

物質中。

2.石棉網的作用是為了使燒杯受熱均勻。

3.攪拌器的作用是攪動物質使被加熱的物質受熱均勻

②加熱方式及其優點:水浴法加熱;優點是,一是固體物質受熱均勻,二是溫度上升緩慢

AB段表示熔化前:晶體物質吸收熱量,溫度升高,處于固態;

BC段表示熔化過程:晶體物質溫度達到熔點開始熔化,吸收熱量,溫度保持熔點不變,處于固液共存狀態;

CD段表示熔化后:吸收熱量,溫度升高。

B位置(力時刻)晶體物質處于固態,溫度是熔點;C位置&2時刻)晶體物質處于液態,溫度是熔點。

非晶體熔化圖像

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不斷吸收熱量,溫度不斷升高,從固態變為液態的過程中,狀態經歷了硬、軟、粘、稀、

流。

(3)晶體熔化條件:一是晶體物質的溫度達到熔點,二是不斷吸收熱量,二者缺一不可。

3.晶體物質凝固規律:

(1)晶體物質凝固時,放出熱量,溫度保持凝固點不變,狀態處于固液共存狀態。

(2)同一種晶體物質的凝固點和熔點是相同的。

(3)晶體物質凝固條件:一是溫度達到凝固點,二是不斷放出熱量,二者缺一不可。

4.熔化是吸熱過程,可以起到降溫作用;凝固時放熱過程,可以起到保溫作用。

三.汽化和液化;

(一)汽化:物質從液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汽化。汽化有兩種方式,蒸發和沸騰。

1.蒸發

(1)蒸發在任何溫度下都能發生,并且只在液體表面發生的緩慢的汽化現象

(2)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

①液體的溫度:液體的溫度越高,蒸發越快,反之,越慢。

②液體的表面積:液體的表面積越大,蒸發越快,反之,越慢。

③液體表面空氣流動速度:液體表面空氣流動速度越大,蒸發越快,反之,越慢。

(3)液體蒸發需要吸熱,會導致所依附的物體溫度降低,有致冷作用。

教師解讀:

1.影響液體蒸發快慢的因素:液體的溫度,液體的表面積,液體表面的空氣流動速度,液體的質量。

在探究過程中必須特別注意控制變量。

2.夏天,人扇扇子感覺涼爽。是因為扇扇子時,加快了空氣流動速度,從而加快了人體汗液蒸發,汗液

蒸發時要從人體吸收熱量,所以,人就感到涼爽。

3.夏天,在教室的地上撒些水就感覺涼。是因為地上的水蒸發時要吸收空氣的熱量,使空氣的溫度降

低,所以人們就感覺涼。

4.人游泳之后剛從水中出來,為什么感覺特別冷?

因為人游泳之后,人體表面有大量的水,剛從水中出來,水蒸發從人體吸收熱量,所以,人感覺特別冷。

2.沸騰

(1)沸騰是在液體表面和內部同時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

(2)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

①實驗目的:觀察沸騰前后水中氣泡的變化情況和溫度的變化規律。

②實驗器材:如圖所示(略)。

教師解讀:

開有小孔的紙板作用是:

一、是減少熱量散失,縮短加熱時間;

二、是固定溫度計。紙板上開有小孔是為了防止水面上方氣壓過大,影響水的沸點。

③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特點:水沸騰過程中,吸收熱量,溫度不變。

④沸點:液體沸騰時的溫度叫沸點。

⑤液體沸騰的條件:一是溫度達到沸點,二是繼續吸收熱量。二者缺一不可。

教師解讀:

紙鍋燒水的原因:紙的著火點是183℃,水的沸點是100℃,水的沸點低于紙的著火點。當紙鍋放在火上加

熱時,水沸騰后溫度保持100℃不變而紙的溫度還沒有達到著火點183℃,紙不會燃燒,所以紙鍋能燒水。

(二)液化:物質從氣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液化,液化有兩種方法,降低溫度,壓縮體積。

1.降低溫度:所有氣體在溫度降到足夠低時都可以液化。

教師解讀:

1.為什么戴眼鏡的人從寒冷的室外進入室內,鏡片上會蒙上一層小水珠。這是由于室內空氣中的水蒸氣

遇到冷的鏡片放出熱量,溫度降低液化成小水珠附著在鏡片上。

2.北方的冬天,可以看到戶外的人不斷呼出“白氣”。這是由于人呼出的水蒸氣遇到冷空氣放熱降溫,

液化成小水滴懸浮在空氣中。

2.壓縮體積:在一定溫度下,壓縮氣體的體積可以使氣體液化。

(三)汽化吸收熱量,液化放出熱量。

四.升華和凝華:

1.升華:物質從固態直接變為氣態的過程叫升華。

2.凝華:物質從氣態直接變為固態的過程叫凝華。

3.升華吸熱,凝華放熱。

4.

教師解讀:

為什么放有碘的試管要在熱水中加熱,而不是在酒精燈上直接加熱?

升華是物質從固態直接變為氣態。碘的熔點113.5℃,沸點184.35℃,水的沸點是100℃,在熱水

中給碘加熱,達不到碘的熔點,所以碘蒸氣是由固態直接變成氣態。如果在酒精燈上直接加熱,酒精燈火

焰的溫度約400?500℃,遠遠大于碘的熔點,這樣碘就完全有可能是先熔化為液態而后又汽化為氣態,不

能說明是由固態碘直接變為氣態碘。

《光現象》重點知識解讀

光的直線傳播:

1.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2.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C=2.99792x108m/s,在通常情況下,真空中的光速可近似取為C=3.0X1()8m/s。

光的反射

(一)光的反射定律

1.探究光反射時的規律

(1)實驗裝置:

教師解讀:

1.裝置中有一個可轉折的光屏,光屏在實驗中的作用是什么?

⑴顯示光的傳播路徑;⑵探究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

2.為了測量和研究,需要把光路記錄在紙板上,你的方法是什么?

在兩紙板的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上分別標注兩點,再分別與入射點。連接,即可確定光線的位置。

3.實驗中,為什么要將光屏折轉一定的角度?

為了驗證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

4.實驗中,使瓦尸在同一平面上,讓入射光線沿紙板射向鏡面上的。點,觀察從鏡面反射的光線的方向。改變

入射光線的方向,觀察反射光線的方向怎樣改變。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

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關系。

4.做多次實驗的目的是什么?

使實驗結論更具有普遍性。

(2)光的反射定律

在反射現象中,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都在同一平面內;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兩側;反射角

等于入射角。

教師解讀:

(作光的反射圖時的規范要求力

(1)光線表示光的傳播路徑,作光線時必須畫上箭頭表示光的傳播方向。

(2)法線與平面鏡垂直,畫法線時要用虛線畫出并標出垂直符號。

(3)如沒有已知入射角(或反射角)度數(或入(反)射光線與平面鏡的夾角),最后要標出反射角等于入射

角。

【例題1]('15廣西南寧)如圖是一束光射到平面鏡后的反射光線,請畫出其入射光線和法線。

【深度解讀】法線與平面鏡垂直且過入射點,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從而

確定法線與入射光線的位置。

作圖步驟:

(1)作法線:過入射點作垂直于平面鏡的直線,用虛線表示,并標出垂直符號。

(2)作入射光線: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線的左側作出入射光線,并標上斜向下的箭頭。

(3)標出反射角和入射角,并在合適的位置寫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例題2】('13山東棗莊)如圖所示,一束光沿A0方向斜射到平面鏡上,畫出入射光線的反射光線,并標出

反射角大小。

作圖步驟:

(1)作法線:過入射點作垂直于平面鏡的直線,用虛線表示,并標出垂直符號。

(2)作反射光線: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線的右側作出反射光線,并標上斜向上的箭頭。

(3)在反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標60°。

(二)光路的可逆性

在反射現象中,光路可逆。

教師解讀:

欲探究“反射時,光路是可逆的”,如何進行實驗操作?

讓光線逆著原來反射光線的方向入射,觀察反射光線是否逆著原來入射光線的方向射出。

(三)鏡面反射和漫反射

1.鏡面反射:一束平行光照射到鏡面上后,會被平行地反射。(如圖甲)

2.漫反射:一束平行光照射到凹凸不平的表面,會把平行的入射光線向四面八方反射。(如圖乙)

教師解讀:

一個雨后的晚上,天空晴朗,地面雖已干,但仍留有不少積水,為了不踩在積水里,下面判斷正確的時()

A.迎著月光走時,地面上發亮處是積水

B.迎著月光走時,地面上暗處是積水

C.背著月光走時,地面上暗處是積水

D.無論迎著還是背著月光走,地面上暗處都是積水

【深度解讀】如圖所示,迎著月光走時,光照在地面上遇到水面會發生鏡面反射,反射光線向同一方向射出,會

有很多光線進入人眼,所以看上去積水處是亮的;此時,光照在地面上發生漫反射,反射光線射向四面八方,進

入人眼的光線較少,看上去地面顯得很暗。所以,迎著月光走時發亮處是積水,較暗處是地面。背著月光走時,

人與來自月亮的光線在同一側,在水面發生鏡面反射的光線不可能進入人眼,而在地面發生漫反射還有少量的光

線進入人眼,看上去積水比地面還暗。這是暗處是積水,較亮處是地面。

月亮

三.平面鏡成像

1.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1)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①實驗裝置:

教師解讀:

1.為什么要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

由于玻璃板既能觀察到點燃蠟燭的像,同時也能觀察到沒有點燃的蠟燭。便于確定像的位置。

2.實驗是在“較明亮”還是在“叫昏暗”環境中進行?

在“較昏暗”處進行,這樣過觀察到的像較明亮。

3.為什么選用兩只完全相同的蠟燭?

便于確定像的位置和比較像的大小。

4.實驗中刻度尺、白紙的作用是什么?

刻度尺是為了測量像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使用白紙是為了在白紙上標注鏡面、物、像的位置。

5.如果點燃豎直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蠟燭A,在玻璃板后面的桌面上無論怎樣移動蠟燭B,都無法與蠟燭A的像

完全重合,其原因是什么?

玻璃板和桌面不垂直(或玻璃板沒有豎直放好)O

6.尋找蠟燭A的像時,眼睛應該在蠟燭A還是B的一側觀察?將光屏放在蠟燭A的像的位置時,能否在光屏上

看到蠟燭A的像?這說明了什么?蠟燭B和蠟燭A的像能夠完全重合,這又說明了什么?

尋找蠟燭A的像時,眼睛應該在蠟燭A一側觀察。將光屏放在蠟燭A的像的位置時,在光屏上看不到蠟燭

A的像,

這說明平面鏡成的是虛像。蠟燭B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這又說明了像與物的大小相等。

7.驗中若測得物體到玻璃板的距離和像到玻璃板的距離不等,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玻璃板沒有豎直放好;后支蠟燭和前支蠟燭在玻璃板中的像沒有完全重合;玻璃板有厚度;測量長度是

存在誤差。

8.實驗中,可以觀察到前支蠟燭在玻璃板中的像以及透過玻璃板看到后支蠟燭的像,它們的形成原因是否相同?

前者是光的反射,后者是光的折射。

9.在玻璃板的同一側,有時通過玻璃板會看到同一支蠟燭的兩個像,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避免這

種情況的出現?

玻璃板較厚,朝著觀察者的兩個面對光同時發生反射,每個面各成一個像;選用較薄的玻璃板進行實驗。

10.該實驗,你認為選用白紙和方格紙哪種做法更好?說出你的理由。

選用方格紙更好。可以準確地確定像和物的位置。

(2)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平面鏡所成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像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像和物體的連線與鏡面垂直。

(3)平面鏡成虛像

平面鏡成像由光的反射現象形成,每個物(發光或反光)點,都有其對應的虛像點,虛像用虛線。

教師解讀:

平面鏡成像時,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通過像點。

(4)平面鏡的應用

①成像②改變光的傳播方向

教師解讀:

K利用平面鏡成像的特點作圖時的規范要求1

1.平面鏡成的是虛像,像要用虛線畫出。

2.像與物的連線垂直于鏡面,連線用虛線(不標箭頭),標出垂直符號。

3.像與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要用線段相等標號分別標出。

4.表示光的傳播路徑的用實線畫并標上箭頭,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用虛線畫不標箭頭。

5.根據平面鏡特點完成光路的作圖,不畫法線;根據光的反射定律完成光路的作圖,畫法線。

【例題1】('14貴州遵義)小蕓家在裝修房子時,為了美觀,在客廳的天花板上安裝了一塊平面鏡,如圖

所示,請在圖中畫出物體AB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

【深度解讀】物體通過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的連線垂直于鏡面且像與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分別作出A、B兩點

的像,因為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用虛線連接AB,并標出對應于物體的箭頭就是AB的像。即平面鏡所成的像

與物體關于鏡面對稱。

作圖步驟:

(1)作出A點的像,用數學知識作出過A點垂直于平面鏡的直線,用虛線畫出,并標出垂直符號;根據像與物

到鏡面的距離相等,作出A的像點,并標出線段相等標號。

(2)同理作出B的像點,用虛線連接AB并在A端標上箭頭

【例題2]('16甘肅天水)如圖12所示,A、B是鏡前一個點光源S發出的光線經平面鏡反射后的兩條反射光

線,請在圖中標出點光源S和像點S'的位置。并完成反射光路圖。

【深度解讀】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作圖。因為平面鏡所成的像是反射光線反向延長線的交點,所以只要反向延

長兩條反射光線,它們的交點就是發光點的像的位置;然后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像與物的連線垂直平面鏡且

被平面鏡平分,確定發光點的位置,再畫出入射光線。

作圖步驟:

(1)分別用虛線作出兩條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并確定其交點的位置就是S的像的位置S'。

(2)利用數學知識,過S'用虛線作出平面鏡〃的垂線,并標出垂直符號。

(3)利用對稱知識,標出線段相等標號,確定像S的位置,并用實線畫出入射光線。

四.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規律

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質中時,折射光線向法線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當入射角增大時,折

射角也增大。當光從空氣垂直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質中時,傳播方向不變。

2.在折射現象中,光路可逆。

五.光的色散:

1.光的色散:太陽光,通過三棱鏡被分解成紅、橙、黃、綠、藍、靛、紫各種色光,這種現象叫光的色散。

教師解讀:

1.牛頓光的色散現象說明了什么?

該現象說明了白光不是單色光。白光是由七種單色光(紅、橙、黃、綠、籃、靛、紫)組成的。光也是一種

波,我們稱之為光波。波長單一的光叫做單色光,所有單色光的顏色叫做光譜色。不同顏色的光的波長不同,依照

紅、橙、黃、綠、藍、靛、紫的順序,它們的波長一個比一個短。

2.上面的實驗現象是怎樣形成的?

由于波長不同的光折射時偏折能力不同,紅光的偏折能力最小,紫光的偏折能力最大。光經歷了一次反射兩次

折射而被分散為各種單色光形成的。光路圖如下圖所示。

2.色光的三原色:紅、綠、藍

3.看不見的光

(1)紅外線

①紅外線的特性:

I.一切物體都在不斷地輻射紅外線,物體的溫度越高,輻射出德爾紅外線就越多,物體在輻射紅外線的同時,

也在不斷地吸收紅外線。

II.熱作用強,物體吸收紅外線后溫度會上升。

III.穿透能力強,可穿透云霧

②紅外線的應用:①紅外線夜視儀。②遠紅外烤箱。③電視機遙控器。④紅外遙感。

(2)紫外線

紫外線的特性:

(1)化學作用強:能使相機底片感光。

(2)生理作用強:能殺死微生物,可用來殺菌;適當的紫外線能促使人體合成維生素D,這種維生素有助于

人體對鈣的吸收。

過高的紫外線會使皮膚粗糙甚至誘發皮膚癌。

(3)熒光效應強:紫外線能使熒光物質發光。驗鈔機。

《透鏡及其應用》重點知識解讀

—.透鏡:

(一)凸透鏡

1.凸透鏡的焦點和焦距

焦點:凸透鏡能使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會聚在主光軸上的一點,這個點叫做凸透鏡的焦點。用尸表示。

焦距:焦點到透鏡光心的距離叫做焦距。用f表示。

2.測量凸透鏡的焦距

教師解讀:

材料、口徑相同的凸透鏡,凸透鏡凸起程度越大(越厚),凸透鏡焦距越短,折光能力越強;凸透鏡凸起程度越小

(越薄),凸透鏡焦距越大,折光能力越弱。

3.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

教師解讀:

對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的理解:入射光線經過凸透鏡折射后,折射光線向主光軸靠近,即為會聚。(如下圖)

(二)凹透鏡

1.凹透鏡的焦點和焦距(如下圖):

2.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

教師解讀:

對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的理解:入射光線經過凹透鏡折射后,折射光線偏離主光軸,即為發散。

(三)凸透鏡和凹透鏡三條特殊光線的對比

%y乂初中物理

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及其應用:

(-)凸透鏡靜態成像規律及應用

教師解讀:

一倍焦距分虛實,物距小于焦距成虛像,物距大于焦距成實像(內虛外實);二倍焦距分大小,

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縮小的像,物距小于二倍焦距成放大的像(遠小近大)。二倍焦距處成等大的

像。

(二)凸透鏡動態成像規律

教師解讀:

在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近像遠像變大,物遠像近像變小;也就是說,在凸透鏡成實像的過程中,

物體靠近凸透鏡,像就遠離凸透鏡,像將變大;物體遠離凸透鏡,像就靠近凸透鏡,像將變小。

在凸透鏡成虛像的過程中,物遠像大,物近像小。即:物體離凸透鏡越遠,所成的虛像越大;

物體離凸透鏡越近,所成的虛像越小。

(三)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

了_,一尸,雷_______________________I________

物體—f—**

凸透鏡九屏

教師解讀:

1.燭焰、凸透鏡、光屏的安裝位置;

在光具座上從左自右依次安裝蠟燭凸透鏡光屏,然后點燃蠟燭,調節蠟燭燭焰中心、凸透鏡中心、光屏中心大致在同一

高度。

2.點燃蠟燭無論怎樣移動光屏都在光屏上找不到像的原因;

①燭焰、凸透鏡、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②物體放在了焦點上或放在了一倍焦距內。

③凸透鏡的焦距較大,當物距略大于一倍焦距是像距太大,光具座長度有限。

3.光屏上的像不在光屏中央,應如何調節?(假如光屏的像偏上)

①調節物體應適當向上調。②調節凸透鏡應適當向下調。③調節光屏應適當向上調。

4.半透鏡成像問題

不論遮住凸透鏡的那一部分,成像性質(像的大小、正倒、虛實)不發生變化,只有像的亮度比原來暗一些。

5.物體通過凸透鏡所成的像跟原物體的上、下和左、右都相反。

6.柱狀凸透鏡橫向比縱向放大程度大,圓形凸透鏡各方向均勻放大。

【例題】(2009江蘇).如圖所示,小剛將盛滿水的圓柱形透明玻璃杯貼近書本,透過玻璃杯觀看書上的鸚鵡圖片(圓

圈中的鸚鵡圖與書本中的鸚鵡圖實際大小相等),他所看到的虛像可能是()

(四)眼睛和眼鏡

、r”,fi'HKIK

B9示成因

用狀體更厚,曲狀休的代而文行,折此能力

文強人<Uh南后才向上長的大長.他本應說成,在

用時也優圻發供作用的因沌出沒上的便或在了祝同收而力.

隼成戊視刈及內遺健中工

玩祝*-rA..品認體空薄.*狀體的雙由1.長,折花徭力

xZZz史勒及瓶珠前后方向上長的大代代應的視在

用時光殘有會聚作用的凸流

像或在機河膜后說向風上的他A.6?了<M0」二.〃初中物經

他修正

S????————■?-?-?.

(五)顯微鏡和望遠鏡

1.顯微鏡:顯微鏡的物鏡相當于投影儀的鏡頭成放大、倒立的實像,目鏡相當于放大鏡成放大、正立的虛像。

2.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物鏡放大倍數X目鏡放大倍數

3.望遠鏡:望遠鏡的物鏡相當于照相機的鏡頭成縮小、倒立的實像,目鏡相當于放大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4.望遠鏡看物體是拉近物體與觀察者的距離增大視角,從而看清遠處的物體。

《質量和密度》重點知識解讀

—.質量:

1.質量: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叫做質量。用字母m表示。

2.質量的單位:國際單位:千克(kg),常用單位:噸⑴、克(g)、毫克(mg)。關系:1t=103kg,1kg=103g,1g=103mg?

3.質量是物體的屬性:物體的質量不隨物體的狀態、形狀、位置和溫度的改變而改變。

4.測量質量的工具:

生活中常用的有:

實驗室常用的有:

5.托盤天平的正確使用

(1)使用前注意的事項:

①被測物體的質量不能超過稱量。

②向盤中加減祛碼時要用鏡子,不能用手接觸祛碼,不能把祛碼弄濕、弄臟。

③潮濕的物體和化學藥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盤中。

(2)托盤天平的正確使用方法:

①估測被測物體的質量。

②觀察托盤天平的稱量和分度值。

③把托盤天平放在水平臺(或水平桌面)上,把標尺上的游碼移至標尺左端的零刻度線處。

④調節橫梁平衡:觀察指針在分度盤的位置,若指針偏向分度盤中線左側,平衡螺母向右調;若指針偏向分度盤中線偏側,

平衡螺母向左調;直到指針指在分度盤中央(或中線處)或指針左右擺動的幅度相同為止。

⑤把物體放在天平的左盤,祛碼放在天平的右盤。在右盤添加祛碼時,按照估計質量從質量大的祛碼到質量小的祛碼依次

加。當加一個最小磋碼時指針右偏,就用鏡子把這個最小祛碼放回祛碼盒,然后向右調游碼,直到指針指在分度盤中央。

⑥物體的質量:m?=m流碼區數

教師解讀:

物體的質量等于右盤祛碼的總質量數與游碼所指示數之和。

游碼在標尺上的讀數方法:以游碼左側邊緣所指的刻度數讀。(如圖的示數為:1.6g)

⑦整理器材,把物體取下,用鐐子把祛碼放回祛碼盒,游碼移至標尺左端的零刻度線處。

6.測量固體和液體的質量

(1)測量微小物體的質量:可測量50(或100)個相同微小物體的總質量M,然后用總質量除以個數就是一個微小物體的

質量。

(2)液體質量的兩種方案:分析哪種方案合理,說出理由?

密度:

(一)物體的質量和體積的關系

1.同種物質的物體質量跟體積成正比,即質量與體積的比值是定值。

2.不同物質它們的質量和體積的比值不同。

3.物質的質量和體積的比值反應了物質的一種特性,把這種特性叫做密度。

(二)密度

1.定義:某種物質組成的物體的質量與它的體積之比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

2.計算公式:

密度在數值上等于物體單位體積的質量。

3.單位:國際單位:kg/rr?或g/crr?。關系:")g/cm'1XICPkg/rr?。

4.水的密度是/?7k=1.0x1()3kg/m3的物理意義:Im3水的質量是1QX103kg。

5.密度是物質的特性之一,可以用密度鑒別物質。

(三)測量物質的密度

1.量筒的正確讀數:讀數時,視線一定要與凹液面的底部(或凸液面的頂部)相平。

2.幾種測量物體體積的方法:

教師解讀:

1.如果要測量的不規則物體的體積過大無法浸入現有的量筒內,你有什么辦法測量它的體積?

方法:溢杯法

具體操作步驟:將物體浸入盛滿水的容器內(溢水杯),同時將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讀取的數值便是該物體的體積。

如果現有量筒一次仍不能盛取溢出的水,可慢慢將物體浸入,并多次盛接和讀取數據,最后相加得到物體的體積。

2.如何用量筒測量在水中不下沉的不規則物體(如石蠟)的體積?

(1)壓入法:

具體操作步驟:在量筒中裝適量的水,記下此時水面所對應的刻度值匕用一根細而長的鐵絲將物體壓入水中,記

下此時量筒中水面所對應的刻度值用,那么物體的體積為%-匕。

(2)配重法

具體操作步驟:用細線將一個金屬塊系在物體下面,用細線吊著物體和金屬塊放入量簡,金屬塊先浸入水中,記

下此時量筒中水面對應的刻度值及,然后將金屬塊和物體一起浸入水中,記下此時量筒中水面對應的刻度值松,那么物

體的體積為K-Ho

3.測量固體物質的密度

(1)方案一:

?i?zx

ABC

方案1

實驗步驟:

1.在量筒中倒入適量的水,記下此時水面所對應的刻度值X。

2.用細線吊著小石塊浸沒在水中,記下此時水面所對應的刻度值

3.把小石塊從量筒中取出,擦干,用調節好的天平測出其質量m。

4.小石塊密度的表達式:(略)

教師解讀:

1.“適量”的含義:在量筒中加的水一是固體物質放入后能全部浸沒,2.是固體物質放入后,,水面不能超過量筒的最大

測量值。

2.該設計方案的不足之處是:

用量筒測完小石塊體積,再用天平測小石塊的質量,小石塊上要附著一定量的水。使測出的小石塊的質量偏大,密度

值也偏大。

(2)方案二:(合理方案)

實驗步驟:

1.用調節好的天平測出小石塊的質量m。

2.在量筒中倒入適量的水,記下此時水面所對應的刻度值X。

3.用細線吊著小石塊浸沒在水中,記下此時水面所對應的刻度值以。

4.小石塊密度的表達式:(略)

表格設計:

小石塊的質量m/g小石塊放入前的體積IZ/cn?小石塊放入水后總體積Vz/cm,小石塊的體積V/cn?石塊的密度p/(g?cm3)

4.測量液體的密度

(1)方案一:

方案1%初中物工

實驗步驟:

1.在量筒中倒入適量的鹽水,記下此時水面所對應的刻度值k

2.用調節好的天平測出空燒杯的質量

3.把量筒中的水倒入燒杯內,測出其總質量)2。

4.鹽水密度的表達式:(略)

教師解讀:

1.“適量”的含義:鹽水的體積不能超出量筒的最大測量值,二是倒入燒杯測鹽水和燒杯的質量時不能超出天平的稱量。

2.這種設計方案存在的不足之處是:

把量筒中的鹽水倒入燒杯測出其總質量時,量筒內會有殘留的鹽水,導致測出鹽水質量偏小,測得的密度值偏小。

(2)方案二:

AB

方案2-"初中物"

實驗步驟:

1.用調節好的天平測出空燒杯的質量mi.

2.在燒杯內倒入適量的鹽水,測出其總質量m2。

3.把燒杯內的鹽水倒入量筒中,測出其體積k

4.鹽水密度的表達式:(略)

教師解讀:

這種方案的不足之處是:

把燒杯內的鹽水倒入量筒測鹽水的體積時,燒杯的內壁會粘有一定量的鹽水;導致測出的鹽水體積偏小,測出的

鹽水密度偏大。

(3)方案三:(合理方案)

實驗步驟:

1.在燒杯中倒入適量的鹽水,用調節好的天平測出其總質量。

2.把燒杯內的一部分鹽水倒入量筒,測出其體積k

3.用調節好的天平測出燒杯和剩余鹽水的質量m2o

4.鹽水密度的表達式:(略)

表格設計:

量筒中鹽水的體積3鹽水的密度P(-3)

燒杯和鹽水的質量nh/g燒杯和剩余鹽水的質量m2/gV/cm量筒中鹽水的質量m/gg*cm

四.密度與社會生活(略)

《力》重點知識解讀

—.力:

(一).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力用符合F表示,國際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符號是N。托起兩個雞蛋的力大約是1N。

教師解讀:

1.物體之間的這種“作用"是通過"推"、"拉"、"舉"、"提"、"壓"、"吸引"、"排斥"等形式表現出

來的。

2.力的產生至少需要兩個物體。我們把其中一個物體叫做施力物體,另一個物體叫做受力物體。

3.相互接觸的物體可能沒有力的作用;不相互接觸的物體也能產生力的作用。

(二).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使它發生形變。

2.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1)物體從靜止變為運動,或從運動變為靜止;

(2)物體運動快慢變化;

(3)物體運動方向變化。

(三).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叫做力的三要素,它們會影響力的作用效果。(控制變量法)

(四).力的示意圖

具體畫法:

1.確定研究對象(受力物體)受幾個力的作用。

2.確定力的作用點。

3.從力的作用點起沿力的方向畫一條線段,線段的長表示力的大小,在線段的末端標上箭頭,表示力的方向,在箭頭的

旁邊標上力的符號及數值與單位。

4.同一圖中,力大的畫的線段長,力小的畫的線段短。

教師解讀:

1.力的示意圖要表現出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點)。

2.在同一個示意圖中,不嚴格要求線段的長短與力的大小的比例關系。

(五).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師解讀:

1.相互作用的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分別作用在兩個物體上。

2.相互作用的兩個力同時產生、同時消失。

6⑨想想做做

1.如圖7.1-5甲,在兩個軸得較近的小車上

分別放一塊磁體,松手后觀察發生的現象

2.讓一位同學

穿上旱冰鞋推墻

(圖7.1-5乙),觀

察發生的現象一磁體之間的相互作用用手推塔

--彈力:

(一)彈力

1.彈性:物體受力時發生形變,不受力時,又恢復到原來的形狀的性質。這種形變稱彈性形變

2.塑性:物體形變后不能恢復到原來的形狀的性質。這種形變稱塑性形變

3.物體由于發生彈性形變而產生的力叫做彈力。

教師解讀:

1.彈力的大小與形變程度有關。對于同一物體,在彈性限度內,形變越大,產生的彈力也越大。

2,彈力的大小還與物體本身材料有關。

3.彈力的方向:與物體的形變方向相反,指向物體恢復原狀的方向。

4.任何物體都能發生形變,不能發生形變的物體是不存在的,只是有的形變比較明顯可以直接看見;有的形變極其微小,

要用特殊的方法將微小

形變放大后才能顯示出來(這種方法叫轉換法或放大法)。

(二)彈簧測力計

1.原理:在彈性限度內,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彈簧的伸長量就越長。

2.構造:主要由刻度盤、彈簧、指針、掛鉤等組成。

3.各式各樣的彈簧測力計

教師解讀:

1.彈簧的長度和伸長量是不同的概念。彈簧不受任何外力作用時的長度叫彈簧的原長,一般用表示;彈簧受到拉力后的

長度是彈簧的實際長度,一般用L表示;彈簧的伸長量等于彈簧的實際長度減去彈簧的原長,一般用AL表示,即AL=L

—L彈簧測力計的原理是: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量△L與受到的拉力成正比(所以彈簧測力計的刻度是均勻的),

而不是彈簧的長度L與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2.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

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要做到“三清一查不倒掛"。

(1)認清量程:看清量程是為了避免加在彈簧測力計上的力超過它的最大測量值;否則會損壞彈簧測力計。

(2)認清零點:測量前檢查彈簧測力計的指針是否指在零刻度線上,若不指零,需要調零(校零)。

(3)認清分度值:每一小格代表多少牛,看清分度值是為了準確讀數。

(4)檢查拉力是否在彈簧的軸線方向上,指針、彈簧和外殼之間是否有過大的摩擦,保證測量準確。

(5)被測力一定要作用在彈簧測力計的掛鉤上,嚴禁倒掛。

3.讀數時,視線要與刻度板面垂直"卬視會使測量結果偏大,俯視會使測量結果偏小。

4.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利用了轉換法,即用可直接測量的量去間接表現那些不便于直接觀察、直接測量的量。彈簧長

度的變化是可以直接觀察、直接測量的,力的大小是看不見、摸不著的,而力的大小與彈簧長度變化有關系,所以彈簧測

力計測量力的大小是轉換法。

4.自制測力計

用彈簧或橡皮筋制作的簡易測力計(要求:量程5N,分度值0.5N)。

(1)懸掛彈簧(或橡皮筋)讓其自由下垂,在刻度板上指針所指的位置標出0刻線和數字0;(1分)

(2)用標準的彈簧測力計拉自制的彈簧測力計的掛鉤,當標準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5N時,在自制彈簧測力計刻度板指

針所指位置標出5刻線和數字5;

(3)在0刻線與5刻線之間分成10等份,標出各刻線和對應的部分數字;(1分)

(4)在自制彈簧測力計刻度板上適當的位置標出單位N。(I分)

三.重力:

(一)認識重力

1.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通常用字母G表示。

教師解讀:

1.地球上的一切物體,不論質量是大還是小,也不論運動狀態如何,皆受重力作用。

2.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產生的,但重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地球對物體的吸引力,重力一般小于地球對物體的吸引力。

3.重力是非接觸力,拋出去的物體在空中運動與靜止時受到的重力是相等的。

4.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受力物體是地面附近的物體。

2.地球附近的所有物體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二)重力的大小

1.實驗: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質量的關系

(1)提出問題:地球附近的物體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質量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2)猜想與假設:物體的質量越大,重力越大。

猜想的依據:托起質量不同的物體,會感覺所用的力不同。

(3)設計實驗:選取質量已知的鉤碼為被測物體,如右圖所示,把鉤碼掛在彈簧測力計上,當鉤碼靜止時,彈簧測力計

的示數等于鉤碼所受重力的大小。

(4)進行實驗:逐次增掛鉤碼,分別測出它們所受的重力,并記錄在表格中。

(5)記錄表格(略)

(6)畫出圖像:(略)

(7)分析歸納:由圖像可知,在誤差允許的范圍內,當質量成倍增加時,重力也成倍增加,它們的比值不變。

(8)結論:物體受到的重力大小跟它的質量成正比關系

2.物體所受的重力與物體的質量成正比。

3.G/m=g或G=mg

4.g=9.8N/kg。它表示質量為1kg的物體所受到的重力是9.8N。為計算方便在粗略計算時可取g=10N/kg。

教師解讀:

1.g值在不同的星球上數值不同,如在月球上,g月=1/6g地

2.在地球的不同位置,g值也略有不同,在地球的赤道附近g值最小,越靠近兩極g值越大。因此,同一物體在不同的位

置重力一般是不相等的。

(三)重力的方向

1.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

2.重力方向豎直向下的應用(略)

教師解讀:

1.豎直向下是一個特定的方向,是垂直于水平面向下的方向。如上圖的方向。

2.垂直向下不是確定的方向,只是垂直于某個平面向下。如上右圖的虛線方向。

(四)重心

地球吸引物體的每一部分。但是,對于整個物體,重力作用的表現就好像它作用在某一個點上,這個點就叫做物體的重心。

教師解讀:

1.物體重心的位置與物體的形狀和質量分布有關。

(1)形狀規則、質量分布均勻的物體,它的重心在它的幾何中心上。如下圖,方形博板的重心在兩條對角線的交點,球

的重心在球心,粗細均勻的直棒的重心在它的中點。

(2)不規則物體找重心的方法:如下圖,薄板的重心位置可用懸掛法找出,45和5的交點就是薄板重心的位置。將湯勺

放在手指上,使其平衡,則湯勺的重心在支撐點的上方。

2.物體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體上,也可以在物體外。如下圖,平板的重心在板上,而鐵環的重心不在環上。

3.重心的位置與物體所在的位置、放置狀態及運動狀態無關。

4.“穩度”:穩度是指物體的穩定程度,穩度越大,物體就越不容易傾倒。提高穩度的方法:一是增大物體的支持面,二

是降低重心。重心的高低會影響物體的穩度,重心越低,穩度越大。

(五)重力的由來

S3I想想做做

用一根細線拴一決橡皮,甩起來,住耀

皮繞手做圓周運動。這時.你會覺得橡皮需

要用線拉住才不會跑掉(圖7.3-8)。

教師解讀:

1.細線對橡皮的拉力是改變橡皮運動狀態的原因,正是由于拉力的存在,才使橡皮做圓周運動。與此相似,月球也在圍

繞地球做圓周運動,月球沒有跑掉,是因為月球受到地球的吸引力。

2.宇宙間的物體,大到天體,小到塵埃,都存在相互吸引的力,這就是萬有引力。

3.通常情況下,我們周圍的任何兩個物體,由于質量很小,所受萬有引力很小,遠遠小于物體受到的阻力,微小的萬有

引力不足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所以,我們覺察不到。

(六)重力跟質量的區別與聯系

教師解讀:

重力質量

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

區單位牛頓(N)千克(kg)

方向豎直向下沒有方向

別是地球施加給物體的力,重力的大小隨所在是物體本事的屬性,質量的大小不隨物體的形狀、狀態及位置的改變

性質位置的變化而變化。而改變。

測量工具彈簧測力計天平

聯系物體所受的重力與其質量成正比,G-mg

(七)作重力的示意圖

教師解讀:

1.作重力示意圖時,關鍵是理解重力的三要素,即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然后根據力的示意圖畫法,正確作出力的

示意圖。

(1)重力的大小:小儂(在地球附近,粗略計算:交10N/kg)

(2)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向下,如下圖,與運動狀態無關。

(3)重心:重力的作用點。

2.作重力示意圖的基本方法:

(1)明確受力物體,確定重心;

(2)明確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

(3)有時還要標出重力的大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