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HJ2007—2010
目次
前言.................................................................................................................................................................iv
1適用范圍........................................................................................................................................................1
2規范性引用文件............................................................................................................................................1
3術語和定義....................................................................................................................................................1
4污染物與污染負荷........................................................................................................................................3
5總體要求........................................................................................................................................................3
6工藝設計........................................................................................................................................................4
7主要工藝設備與材料..................................................................................................................................13
8檢測與過程控制..........................................................................................................................................13
9主要輔助工程..............................................................................................................................................13
10勞動安全與職業衛生................................................................................................................................13
11施工與驗收................................................................................................................................................14
12運行與維護................................................................................................................................................14
附錄A(規范性附錄)符號........................................................................................................................16
iii
HJ2007—2010
前言
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規范污水氣浮處理工
程建設,使其連續穩定運行、達標排放,防治水污染,改善環境質量,制定本標準。
本標準規定了污水處理工程中所采用氣浮工藝的總體要求、工藝設計、設備選型、檢測和控制、運
行管理的技術要求。
本標準為首次發布。
本標準的附錄A為規范性附錄。
本標準由環境保護部科技標準司組織制訂。
本標準主要起草單位:江蘇省環境科學研究院、東南大學、江蘇鵬鷂環境工程設計院、揚州澄露環
境工程有限公司。
本標準環境保護部2010年12月17日批準。
本標準自2011年3月1日起實施。
本標準由環境保護部負責解釋。
iv
HJ2007—2010
污水氣浮處理工程技術規范
1適用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污水處理工程中所采用氣浮工藝的總體要求、工藝設計、設備選型、檢測和控制、運
行管理的技術要求。
本標準適用于城鎮污水或工業廢水處理工程采用氣浮工藝的設計、施工、驗收、運行管理,可作為
可行性研究、環境影響評價、工藝設計、施工驗收、運行管理的技術依據。
2規范性引用文件
本標準內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條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適用于本標準。
GB50141給水排水構筑物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
GB50204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GB50205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HJ/T355水污染源在線監測系統運行與考核技術規范(試行)
CJJ60城市污水處理廠運行、維護及安全及安全技術規程
CJ/T51城市污水水質檢驗方法標準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
3.1
氣浮floatation
指通過某種方法產生大量微氣泡,黏附水中懸浮和脫穩膠體顆粒,在水中上浮完成固液分離的一種
過程。
3.2
電凝聚(電解)氣浮法electrolyticflotation
指廢水在外電壓作用下,利用可溶性陽極,產生大量金屬離子及其縮聚物,對廢水中的懸浮和脫穩
膠體顆粒進行凝聚,而陰極則產生氫氣,與絮體發生黏附,從而上浮分離。
3.3
惰性電極inertelectrode
指在電解氣浮中,電極本身不參與反應的惰性材料電極。
3.4
靜電壓staticvoltage
指電解氣浮產生電解效應的臨界電壓(也稱超電壓)。
3.5
可溶性電極solubleelectrode
指在電解氣浮中參與反應的電極,如鐵板、鋁板電極。
1
HJ2007—2010
3.6
電流密度currentdensity
指電解氣浮中通過單位面積極板上的電流量。
3.7
比電流ratiocurrent
指單位水流量通過的電流。
3.8
散氣氣浮fallofffloatation
指用機械方法破碎空氣產生大量微氣泡完成氣浮的工藝。包括擴散板曝氣氣浮法和葉輪曝氣氣浮法
兩種。
3.9
真空氣浮法vacuumfloatation
指在常壓下對水進行充分曝氣,使水中溶氣趨于飽和后,將其連續送入真空氣浮室中,溶氣水中空
氣在真空下釋放,黏附水中絮體上浮分離,處理水通過壓力調節室連續排出的工藝方法。
3.10
加壓溶氣氣浮pressurizeddissolved-airfloatation
指使空氣在一定壓力作用下溶解于水中,達到飽和狀態后再急速減壓釋放,空氣以微氣泡逸出,與
水中雜質接觸使其上浮的處理方法。
3.11
淺層氣浮shallowairflotation
指旋轉布水與溶氣釋放同步進行的一種回轉式淺層壓力溶氣氣浮。
3.12
溶氣飽和度dissolved-airsaturation
指在一定壓力和溫度條件下空氣溶解于水中達到飽和的溶解度。
3.13
回流溶氣refluxdissolved-air
指將氣浮池出水進行部分回流加壓溶氣并減壓釋放,與入流污水接觸完成氣浮的工藝。
3.14
全溶氣wholedissolved-air
指將全部入流污水進行加壓溶氣,再經過減壓釋放進入氣浮池進行固液分離的一種工藝。
3.15
部分溶氣partdissolved-air
指將部分入流污水進行加壓溶氣,再經過減壓釋放進入氣浮池進行固液分離的一種工藝。
3.16
釋放器releaser
指將溶氣水突然減壓,使水中飽和氣體以微氣泡形式釋放出來的裝置。
3.17
噴淋密度spraydensity
指溶氣罐中單位時間單位面積的噴淋水流量。
3.18
水力負荷hydraulicloading
指單位時間內溶氣罐單位過水面積通過的溶氣水量。
2
HJ2007—2010
3.19
表面負荷surfaceloading
指單位時間內氣浮池分離區單位表面積凈化的水量。
4污染物與污染負荷
4.1氣浮工藝的處理水量要求
氣浮工藝適用于處理中小水量的工業廢水或城鎮綜合污水。
4.2氣浮工藝的處理水質要求
1)氣浮工藝處理對象為疏水性懸浮物(SS)及脫穩膠體顆粒,原水SS質量濃度可以高達5000~
10000mg/L。
2)氣浮池出水SS一般可小于20~30mg/L,出水直接排放時,應符合國家或地方排放標準的要求;
排入下一級處理系統時,應滿足下一級處理系統的進水水質要求。
3)水質、水量變化大的氣浮工藝污水處理廠(站),應設置調節設施。
4.3氣浮工藝適合處理的污染物
1)氣浮工藝適用于水中懸浮物分離及物料回收,對密度小的纖維類、油類、微生物、表面活性劑
的分離尤具優勢。
2)氣浮工藝的主要類型有電解氣浮法、葉輪氣浮法、加壓溶氣氣浮法、淺層氣浮法等。
3)電解氣浮可用于電鍍含鉻(Ⅵ)廢水、含氰廢水及其他有毒有害污染物的處理。
4)壓力溶氣氣浮可用于含油廢水、印染廢水、含藻廢水,經化學處理的化工廢水等的處理,用于
造紙廢水的紙漿回收,生物處理活性污泥的分離。
5)葉輪氣浮可用于含較高濃度懸浮物及表面活性物質的工業廢水的處理。
6)淺層氣浮可用于較大規模的污水處理,如生物處理活性污泥的分離,也可用于工業廢水固相物
質的回收。
5總體要求
5.1氣浮池建設規模由處理水量確定,設計水量由工程最大水量確定。
5.2氣浮工藝處理工程根據需要在進水系統前應設格柵、篩網、沉砂池及混凝(破乳)反應預處理設
施。某些特殊水質的工業廢水應進行化學沉淀,化學氧化,泡沫分離,預沉淀等預處理;后續工藝有過
濾、吸附、膜技術等深度處理方法。
5.3壓力容器氣浮應設溶氣罐、溶氣泵、空壓機、釋放器等輔助設備。
5.4電解氣浮應設整流設備、直流電源,并考慮電容量需滿足最大電功消耗要求。
5.5葉輪氣浮應設吸氣管、高速葉輪裝置。
5.6所有氣浮均應考慮釋氣水與原水的接觸設施,刮泥、排泥設施,液位調整設施。
5.7氣浮池池深較淺,高程設計應考慮與后續設備的配置。
5.8氣浮浮渣應由刮泥設備收集后進行濃縮脫水處理;當原水含有揮發性有害氣體時,應有相應的預
處理裝置。
3
HJ2007—2010
6工藝設計
6.1氣浮處理主要工藝類型及其適用條件
污水處理常用的氣浮工藝類型見表1,可供氣浮工藝選擇時參考。
表1污水處理常見氣浮工藝特點及適用條件
型式特點適用條件
適用于小水量工業廢水(Q<10~
對工業廢水具有氧化還原、混凝氣浮等多種功能,對水質的適
15m3/h)處理,對含鹽量大、電導率
1.電解氣浮法應性好,過程容易調整。裝置設備化,結構緊湊,占地少,不
高、含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污水處理具
產生噪聲。耗電量較大
有獨特的優點
適用于處理水量中等(通常Q<30~
結構簡單,分離速度快,對高濃度懸浮物分離效果較好。供氣
40m3/h),對較高濃度懸浮物及表面
2.葉輪氣浮法量易于調整,對廢水的適應性較好。裝置設備化,結構緊湊,
活性物質的工業廢水的處理具有較
占地少。對混凝預處理要求較高
好的優勢
工藝成熟,工程經驗豐富。負荷率高,處理效果好,處理能力
適用于不同水量,較高濃度懸浮性污
大。可以做到全自動連續運行。泥渣含水率低,出水水質好。
3.加壓溶氣氣浮法染物,油類、微生物、紙漿、纖維的
對不同懸浮物濃度的廢水可分別采用全溶氣、部分回流溶氣等
處理
方式,適應性好。工藝稍復雜,管理要求較高
表面負荷高,分離速度快,效率高。污水處理高程易于布置。適用于大中小各種水量、懸浮類、纖
4.淺層氣浮法
占地小,池深淺。鋼設備可多塊組合或架空布置維類、活性污泥類、油類物質的分離
6.2氣浮裝置設計的一般規定
6.2.1氣浮池應設溶氣水接觸室完成溶氣水與原水的接觸反應。
6.2.2氣浮池應設水位控制室,并有調節閥門(或水位控制器)調節水位,防止出水帶泥或浮渣層太
厚。
6.2.3穿孔集水管一般布置在分離室離池底20~40cm處,管內流速為0.5~0.7m/s??籽垡韵蛳屡c垂
線成45°交錯排列,孔距為20~30cm,孔眼直徑為10~20mm。
6.2.4排渣周期視浮渣量而定,周期不宜過短,一般為0.5~2h。浮渣含水率在95%~97%,渣厚控制
在10cm左右。
6.2.5浮渣宜采用機械方法刮除。刮渣機的行車速度宜控制在5m/min以內。刮渣方向應與水流流向
相反,使可能下落的浮渣落在接觸室。
6.2.6氣浮工藝設計時應考慮水溫的影響。
6.3電解氣浮工藝設計
6.3.1電解氣浮工藝設計要點
1)電解氣浮采用正負相間的多組電極,通以穩定或脈沖電流,通電方式可為串連或并聯。
2)電解氣浮可用惰性電極或可溶性電極,產生的效應與產物有所不同。
3)電解氣浮采用惰性電極如鈦板、鈦鍍釕板、石墨板等電極,產生氫、氧或氯等細微氣泡;當采
用可溶性鐵板、鋁板作為電極時,也稱為電絮凝氣浮,其產物是Fe3+、Al3+及氫氣泡等,此時產泥量較
大。
4
HJ2007—2010
4)電解氣浮裝置形式分豎流式及平流式,豎流式主要應用于較小水量的處理。
5)電解氣浮池的結構包括整流柵、電極組、分離室、刮渣機、集水孔、水位調節器等。
6)電解氣浮主要用于小水量工業廢水處理,對含鹽量大、電導率高、含有毒有害污染物廢水的處
理具有優勢。
7)鐵陽極電絮凝氣浮用于含Cr(Ⅵ)廢水處理時,Cr(Ⅵ)質量濃度不宜大于100mg/L。
8)電解氣浮用于含氰廢水的處理時宜采用石墨惰性電極。
6.3.2電解氣浮設計參數
1)極板厚度6~10mm(可溶性陽極根據需要可加厚),極板凈間距15~20mm;
2)電流密度一般應小于150~200A/m2;
3)澄清區高度1~1.2m,分離區停留時間20~30min;
4)渣層厚度10~20cm;
5)單池寬度不應大于3m。
6.3.3電極作用表面積,按式(1)計算:
EQ
S=(1)
i
式中:S——電極作用表面積,m2;
E——比電流,A·h/m3;
Q——污水設計流量,m3/h;
i——電極電流密度,A/m2。
通常,E、i應通過試驗確定,也可按表2取值。
表2不同廢水的E、i值
廢水種類E/(A·h/m3)i/(A/m2)
皮革、毛皮廢水300~60050~100
化工廢水100~400150~200
肉類加工廢水100~270100~200
人造革廢水15~2040~80
印染廢水15~20100~150
含鉻(Ⅵ)廢水200~25050~100
含酚廢水300~500150~300
6.3.4電極板塊數n,按式(2)計算:
B?21l+
n=(2)
δ+e
式中:B——電解池的寬度,當處理水量Q=50~100m3/h,B取1.5~2m;
l——極板面與池壁的凈距,取50~100mm;
δ——極板厚度,取6~10mm;
e——極板凈距,取15~20mm。
6.3.5單塊極板面積,按式(3)計算:
S
A=(3)
n?1
式中:A——單塊極板面積,m2。
6.3.6極板長度,按式(4)計算:
5
HJ2007—2010
A
L1=(4)
h1
式中:L1——極板長度,m;
h1——極板高度,取0.4~1.5m。
6.3.7電極室長度,按式(5)計算:
LL=1+2l(5)
式中:L——電極室長度,m。
6.3.8電極室總高度,按式(6)計算:
Hhh=12++h3(6)
式中:H——電極室總高度,m;
h1——極板高度,取1.0~1.5m;
h2——浮渣層高度,取0.1~0.2m;
h3——保護高度,取0.3~0.5m。
6.3.9電極室容積,按式(7)計算:
VBHL1=(7)
3
式中:V1——電極室容積,m。
6.3.10分離室容積,按式(8)計算:
VQt2=(8)
3
式中:V2——分離室容積,m;
t——氣浮分離時間,取0.3~0.75h。
6.3.11電解氣浮池容積,按式(9)計算:
VVV=1+2(9)
式中:V——電解氣浮池容積,m3。
6.4葉輪氣浮工藝設計
6.4.1葉輪氣浮工藝設計要點
1)葉輪氣浮池的結構包括葉輪、吸氣管、分離室、刮渣機等。葉輪氣浮中葉輪直徑、轉速,及吸
氣管安裝位置是設計的關鍵。
2)葉輪吸入氣量應控制在合理的水平。
3)葉輪與導向葉片的間距設計應當準確。
4)葉輪氣浮適用于處理中等水量,對高濃度懸浮物的廢水分離效率較高。
6.4.2葉輪氣浮設計參數
1)葉輪直徑D=200~400mm,最大不應超過600mm;
2)葉輪轉速ω=900~1500r/min,圓周線速度u=10~15m/s;
3)葉輪與導向葉片的間距應調整在小于7~8mm;
4)氣浮池水深一般為H=2~2.5m,不宜超過3m;
5)氣浮池應為方形,單邊尺寸不大于葉輪直徑D的6倍。
6.4.3氣浮池總容積W,按式(10)計算:
6
HJ2007—2010
WQ=αt(10)
式中:W——氣浮池總容積,m3;
α——系數,一般為1.1~1.2;
Q——處理廢水量,m3/min;
t——氣浮分離時間,一般為20~25min。
6.4.4氣浮池總面積F,按式(11)、式(12)、式(13)計算:
W
F=(11)
h
式中:F——氣浮池總面積,m2;
h——氣浮池的工作水深,m,可用式(12)計算:
H
h=(12)
ρ
式中:ρ——氣水混合體的密度,一般為0.7kg/L;
H——氣浮池中的靜水壓力,可用式(13)計算:
u2
H=?(13)
2g
式中:?——壓力系數,其值等于0.2~0.3;
u——葉輪的圓周線速度,m/s。
6.4.5氣浮池數(或葉輪數)n,按式(14)計算:
F
n=(14)
f
式中:f——單臺氣浮池面積,m2。
6.4.6葉輪氣浮池邊長l,按式(15)計算:
lf==6D(15)
式中:l——葉輪氣浮池邊長,m;
D——葉輪直徑,m。
6.4.7葉輪吸入的氣水混合量q,按式(16)計算:
Q×1000
q=(16)
60n(1?β)
式中:q——葉輪吸入的氣水混合量,L/s;
β——曝氣系數,根據試驗確定,一般可取0.3;
n——葉輪數。
6.4.8葉輪轉速ω,按式(17)計算:
60u
ω=(17)
πD
式中:ω——葉輪轉速,r/min。
6.4.9葉輪所需功率N,按式(18)計算:
ρHq
N=(18)
102η
式中:N——葉輪所需功率,kW;
η——葉輪效率,等于0.2~0.3。
7
HJ2007—2010
6.5加壓溶氣氣浮工藝設計
6.5.1加壓溶氣氣浮工藝設計要點
1)加壓溶氣氣浮基本工藝流程主要有全溶氣流程、部分溶氣流程和回流加壓溶氣流程等。
2)回流加壓溶氣氣浮適用于原污水懸浮性污染物濃度高,水量較大,有混凝、破乳預處理的污水。
全溶氣及部分溶氣氣浮適用于原污水分離懸浮物濃度較低,且不含纖維類物質的污水。
3)工藝流程由空氣溶解設備(溶氣罐、溶氣水泵、空壓機或射流器等)、溶氣釋放器和氣浮池(接
觸室、分離室、水位控制室、刮渣機、集水管等)等組成。
4)接觸室、分離室應分別保證氣水接觸時間或泥水分離時間。
5)水位控制室應設計安全可靠,便于調整的水位調節器。
6)刮渣機設計應考慮行程、速度可調和往復運轉的功能。
7)溶氣罐應保證氣水接觸的水力條件,工作壓力通常為0.4~0.5MPa,溶氣罐的自控設計要保證
工況與空壓機、溶氣水泵的協調。
8)各釋放器應設獨立的快開閥及快速拆卸接口。
6.5.2加壓溶氣氣浮設計參數
1)氣浮池的有效水深,一般取2.0~2.5m,平流式長寬比一般為2∶1~3∶1,豎流式應為1∶1。
一般單格寬度不宜超過6m,長度不宜超過15m。
2)接觸區水流上升速度,下端取20mm/s左右,上端5~10mm/s,水力停留時間大于1min;接
觸區隔板垂直角度一般為70°。
3)分離區表面負荷(包括溶氣水量)宜為4~6m3/(m2·h),水力停留時間一般為10~20min。
4)回流溶氣水的回流比(或溶氣水比)應計算確定,一般為15%~30%。
5)壓力溶氣罐應設壓力表、水位計、安全閥并設水位、壓力控制器自動控制。溶氣罐必要時可裝
填料,一般采用階梯環填料,填料層高度應為罐高的1/2,并不少于0.8m,液位控制高為罐高的1/4~
1/2(從罐底計);溶氣罐設計工作壓力一般為0.4~0.5MPa;溶氣罐水力停留時間應大于2~3min(有
填料時取低值),并應計算確定;溶氣罐一般為立式,設計高徑比應大于2.5~4,有條件時取高值。在
某些情況下滿足水力條件時可設計成臥式。
6.5.3主要工藝指標
1)氣浮池所需空氣量Qg
當有試驗資料時,可按式(19)計算:
γQRaψ
Q=e(19)
g1000
式中:Qg——氣浮池所需空氣量,kg/h;
γ——空氣容重,g/L,見表3;
Q——氣浮池處理水量,m3/h;
R——試驗條件下回流比或溶氣水回流比,%;
3
ae——試驗條件下釋氣量,L/m;
ψ——水溫校正系數,1.1~1.3。
當無試驗資料時,可按式(20)計算:
γCfPRQ(1)?
Q=s(20)
g1000
8
HJ2007—2010
式中:Cs——在一定溫度下,一個大氣壓時的空氣溶解度,ml/L·atm,見表3;
P——溶氣壓力,絕對壓力,atm;
f——加壓溶氣系統的溶氣效率,f=0.8~0.9。
表3空氣在水中的溶解度
溫度/℃空氣容重γ/(g/L)空氣溶解度Cs/(mL/L·atm)
01.25229.2
101.20622.8
201.16418.7
301.12715.7
401.09214.2
2)氣浮某種物質的氣固比α
氣固比α與懸浮顆粒的疏水性有關,α為0.005~0.006,通常由試驗確定。當無資料時,可按式(21)
計算:
QγCf(1)P?R
α==gs(21)
QSaa1000S
3
式中:Sa——污水中懸浮物質量濃度,kg/m。
3)回流比R,可按式(22)計算:
Q1000αS
R=r=a(22)
QCfPγs(1?)
3
式中:Qr——溶氣水量,m/h。
4)所需空壓機額定氣量Qg′,可按式(23)計算:
ψ′Q
Q′=g(23)
g60γ
3
式中:Qg′——所需空壓機額定氣量,m/min;
ψ′——安全系數,1.2~1.5。
5)溶氣水量Qr,可按式(24)計算:
Qg
Qr=(24)
736fPKT
式中:f——溶氣效率,對裝階梯環填料的溶氣罐可取0.9;
P——選定的溶氣壓力,atm;
KT——溶解度系數,可根據水溫查表4而得。
表4不同溫度下的KT值
溫度/℃01020304050
KT值0.0380.0290.0240.0210.0180.016
6.5.4氣浮池本體
6.5.4.1氣浮池接觸室
1)接觸室表面積Ac,可按式(25)計算:
9
HJ2007—2010
QQ+r
Ac=(25)
3600vc
2
式中:Ac——接觸室表面積,m;
vc——水流平均速度,通常取10~20mm/s。
2)接觸室長度L,可按式(26)計算:
A
L=c(26)
Bc
式中:L——接觸室長度,m;
Bc——接觸室寬度,m。
3)接觸室堰上水深H2,可按式(27)計算:
HB2=c(27)
式中:H2——接觸室堰上水深,m。
4)接觸室氣水接觸時間tc,可按式(28)計算:
HH12?
tc=(28)
vc
式中:tc——接觸室氣水接觸時間,要求tc>60s;
H1——氣浮池分離室水深,通常為1.8~2.2m。
6.5.4.2氣浮分離室
1)分離室表面積As,可按式(29)計算:
QQ+r
As=(29)
3600vs
2
式中:As——分離室表面積,m;
vs——分離室水流向下平均速度,通常為1~1.5mm/s。
2)分離室長度Ls,可按式(30)計算:
As
Ls=(30)
Bs
式中:Ls——分離室長度,m;
Bs——分離室寬度,m。
對矩形池,分離室的長寬比一般取2∶1~3∶1。
3)氣浮池水深H,可按式(31)計算:
Hvt=s(31)
式中:H——氣浮池水深,m;
t——氣浮池分離室停留時間,一般取10~20min。
4)氣浮池容積W,可按式(32)計算:
WAAH=+()cs(32)
式中:W——氣浮池容積,m3。
5)總停留時間T校核,可按式(33)計算:
60×W
T=(33)
QQ+r
式中:T——總停留時間,min。
10
HJ2007—2010
6.5.4.3水位控制室
水位控制室寬度B不小于900mm,以便安裝水位調節器,并利于檢修。水位控制室可設于分離室
一端,其長度等于分離室寬度。水位控制室深度一般與氣浮分離室同深。
6.5.5溶氣設備
溶氣罐應設安全閥,頂部最高點應裝排氣閥。溶氣水泵進入溶氣罐的入口管道應設除污過濾器。溶
氣罐底部應裝快速排污閥。
溶氣罐應設水位、壓力儀表及自控裝置。
1)壓力溶氣罐直徑Dd,可按式(34)計算:
4×Q
D=r(34)
dπI
式中:Dd——壓力溶氣罐直徑,m;
I——單位罐截面積的水力負荷,一般為80~150m3/(m2·h),填料罐選用100~200m3/(m2·h)。
2)溶氣罐高度Z,可按式(35)計算:
Z=2ZZZZ1234+++(35)
式中:Z——溶氣罐高度,m;
Z1——罐頂、底封頭高度,m(根據罐直徑而定);
Z2——布水區高度,一般取0.2~0.3m;
Z3——貯水區高度,一般取1.0m;
Z4——填料層高度,當采用階梯環時,可取1.0~1.3m。
3)溶氣罐體積Vd復核,可按式(36)、式(37)計算:
πD2
VZ=d×(36)
d4
VQtdr=×d(37)
3
式中:Vd——溶氣罐體積,m;
td——溶氣水在溶氣罐內停留時間,min。
當無填料時td=3~3.5min;當有填料時td=2min。
溶氣罐Dd、Z應同時滿足式(34)、式(35)、式(36)、式(37)的要求。
4)溶氣罐高徑比Z/Dd
Z/Dd宜為2.5~4。
6.5.6氣浮池集水管、集渣槽
1)氣浮池集水管
采用穿孔管,按分配流量及流速0.4~0.5m/s確定管徑。并令孔眼水頭損失h=0.3m,按式(38)
計算出孔口流速v0、孔眼尺寸和個數。
vg0=μ2h(38)
式中:v0——孔眼流速,m/s;
μ——孔眼流速系數。
11
HJ2007—2010
2)集渣槽
集渣槽斷面設計可按單位時間的排泥量(包括抬高水位所帶出的水量)進行選擇。一般不小于
200mm,當浮渣濃度較高時,集渣槽需有足夠的坡度傾向排泥口,一般應大于0.03~0.05。當集渣槽
長度超過5m時,應由兩端向中間排泥。必要時可輔以沖洗水管。
6.5.7溶氣釋放器
·溶氣釋放器可選擇TJ型或TV型。
·溶氣釋放器個數n,可按式(39)計算:
Q
n=r(39)
q
式中:q——選定溶氣壓力下單個釋放器的出流量,m3/h。
·溶氣水由溶氣罐至釋放器的管道上應設快開閥。
·釋放器應考慮快速拆卸裝置。
6.5.8刮渣機
對于矩形氣浮池應采用橋式刮渣機刮渣,跨度宜在10m以下,集渣槽的位置可在池的一端或兩端;
圓形氣浮池宜采用行星式刮渣機,其適用范圍在直徑2~10m,集渣槽位置可在圓池徑向的任何部
位。
6.6淺層氣浮的工藝設計
6.6.1淺層氣浮工藝設計要點
1)淺層氣浮能有效發揮溶氣釋放的高密度微氣泡與進水布水高濃度污染物密切接觸作用,并充分
利用回轉過程中微氣泡的延時黏附功能,從而提高氣浮分離效率。
2)工藝設備由空氣溶解設備、溶氣釋放器及氣浮池組成。
3)進水配水管與溶氣釋放器安裝在一個回轉裝置上,釋放的微氣泡與污水同步接觸。表面負荷高,
分離速度快、效率高。
4)池深較淺,作為末端處理時污水處理工藝的高程易于布置。
5)淺層氣浮適用于大中型污水處理,主要用于活性污泥類物質的分離??捎糜诠I廢水固相物質
的回收。
6.6.2淺層氣浮的工藝特點
1)布水管與釋氣管同位布置。
2)表面負荷大,處理效率高。
3)占地小,池深淺。鋼設備可多格組合或架空布置。
6.6.3淺層氣浮的主要設計參數
1)氣浮池有效水深0.5~0.6m,圓形。
2)接觸室上升流速下端取20mm/s,上端取5~10mm/s。水力接觸時間1~1.5min。
3)分離區表面負荷3~5m3/(m2·h),水力停留時間12~16min。
4)布水機構的出水處應設整流器,原水與溶氣水的配水量按分離區單位面積布水量均勻的原則設
計計算。
5)布水機構的旋轉速度應滿足微氣泡浮升時間的要求,通常按8~12min旋轉一周計算。
12
HJ2007—2010
6)溶氣水回流比應計算確定,一般應大于30%。溶氣罐通??稍O計成立式(參見6.5.4)。溶氣水
水力停留時間應計算確定,一般應大于3min。設計工作壓力0.4~0.5MPa。
7)淺層氣浮的其他設計方法基本同壓力溶氣氣浮法,可參見6.5。
7主要工藝設備與材料
7.1溶氣泵應選用壓力較高的多級泵,其工作壓力為0.4~0.6MPa。
7.2溶氣罐為壓力溶氣設備,其設計方法詳見6.5.5,設計工作壓力一般為0.6MPa,溶氣罐頂部應設
安全閥。溶氣罐底部應設排污閥,溶氣罐進水管應設除污器,溶氣罐應具壓力容器試驗合格證方可使
用。
7.3溶氣罐供氣采用空壓機,其工作壓力為0.6~0.7MPa,供氣量應滿足溶氣罐最大溶氣量的要求。
7.4溶氣罐的壓力與水位均應自動控制,并與溶氣水泵聯動。
7.5釋放器應滿足水流量的要求,其與溶氣罐連接管道應安裝快開閥,釋放管支管應安裝快速拆卸管
件,以利清洗。
7.6氣浮池應設刮渣機,并設可調節行程開關及調速儀表自動控制。
8檢測與過程控制
8.1采用氣浮工藝的污水處理廠(站)正常運行檢測的項目和周期應符合CJJ60的規定,化驗檢測方
法應符合CJ/T51的規定。
8.2操作人員應經培訓后持證上崗,并定期進行考核和抽檢。操作人員應熟悉本標準規定的技術要求、
單元氣浮工藝的技術指標及氣浮設施設備的運行要求,并按照氣浮工藝的操作和維護規程做好值班記
錄。
8.3檢測人員應經培訓后持證上崗,應定期進行考核和抽檢。檢測人員應定期檢測進出水水質,對檢
測儀器、儀表進行校驗。
8.4氣浮裝置的溶氣罐水位、水壓,空壓機壓力,溶氣水泵的啟動與停止,溶氣水的儲水池、水位,
刮渣機的行程與運行速度、周期等運行參數均應自動控制。
8.5氣浮工藝主要檢測項目:進出水SS、COD、濁度、出水水位等,必要時進行表面活性劑和泥渣含
水率的監測,同時應監測溶氣罐水位、壓力,溶氣泵的流量及其他工況,空壓機的工作壓力、供氣量等。
8.6氣浮工藝的水質檢測應由污水處理廠(站)化驗室統一負責。
9主要輔助工程
9.1供電系統需保證足夠的供電可靠性,并設置相應的繼電保護裝置。
9.2設備選型應考慮污水處理工藝的環境條件,應選擇抗腐蝕,性能穩定,安全可靠的產品。
9.3構筑物宜按照二類防雷保護設計。
9.4控制系統宜采用IPC和PLC組成的集散型監控系統,一般由中控室和PLC控制站組成。
10勞動安全與職業衛生
10.1生產過程應采取相應的措施,避免水環境、大氣、噪聲以及固體廢棄物的二次污染。
10.2供電系統應設置相應的保護措施,以降低由于斷電、設備故障造成的影響。
10.3污水處理廠(站)應建立健全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專人專職具體監督防范,以確保正常生產和
13
HJ2007—2010
工人的人身安全。
10.4氣浮池應設置安全欄桿及防滑扶梯,并配備救生衣及救生圈。
10.5電解氣浮應設通風裝置。
10.6含鉻(Ⅵ)廢水及含氰廢水處理的泥渣為危險固廢,應交由有資質的單位專門處理處置。
10.7壓力溶氣罐應按要求定期到國家壓力容器管理部門檢測試驗壓力。
10.8應按有關規定配備消防設施,嚴格執行建筑防火規范,留有足夠的防火距離。
10.9電力設施的選型與保護按國家有關規定進行,露天電氣設備的安全防護按國家現行的有關規定執
行。
11施工與驗收
11.1氣浮工藝的施工與驗收應符合GB50141、GB50204和GB50205規定。
11.2根據設計的進水水質、出水水質要求,檢驗相應的水質指標,如COD、SS、鉻(Ⅵ)、鉻(Ⅲ)、
鐵(Ⅲ)、氰(CN?)、油、表面活性劑等,并應提交相關檢測報告。
12運行與維護
12.1一般規定
1)氣浮工藝污水處理廠(站)設施的運行、維護及安全管理應按照CJJ60執行。
2)操作人員應嚴格執行設備操作規程,定時巡視設備運轉是否正常,包括溫升、響聲、振動、電
壓、電流等,發現問題及時檢查排除。
3)應保持設備各運轉部位的潤滑狀態,及時添加潤滑油、除銹;發現漏油、滲油情況應及時解決。
4)氣浮前處理如為鐵鹽混凝,應定時排除沉泥及浮渣,以免結塊。
5)有填料的溶氣罐進水管設置的除污器應定時清洗,損壞時進行更換。溶氣罐的填料也需定時排
污、清洗。出水閥的開啟度應與流量一致,發現不一致時應加以調整。溶氣罐的安全閥應定期校正。
6)應做好設備維修保養記錄。
12.2電解氣浮的運行控制
1)電解氣浮處理含鉻(Ⅵ)廢水時,投加一定量食鹽可防止陽極鈍化,鐵板需定時更換,原水鉻
(Ⅵ)質量濃度不宜大于100mg/L,pH值為4~6.5。
2)當原水電導較低時,可適當投加Na2SO4、NaCl提高原水導電性,降低電解電壓。
12.3葉輪氣浮的運行控制
1)定時檢查葉輪轉動轉速,觀察吸氣管位置,及時調整水深和吸氣量。
2)定時調整葉輪與導向葉片的間距。
12.4加壓溶氣氣浮的運行控制
1)根據反應池的絮凝情況及氣浮池出水水質,注意調節混凝劑的投加量。特別要防止加藥管堵塞。
14
HJ2007—2010
2)觀察氣浮池池面情況,如發現接觸區局部冒出大氣泡,應檢查釋放器堵塞情況。
3)掌握浮渣積累規律,確定刮渣周期。
4)觀察并控制溶氣罐合理水位,保證溶氣效果。
5)調整空壓機的供氣量,保證溶氣罐穩定的工作壓力。
6)調整氣浮池出水水位控制器,保證穩定的處理水量。
7)在冬季水溫過低時期,可相應增加回流水量或溶氣壓力,保證出水水質。
8)做好日常的運行記錄,包括處理水量、投藥量、溶氣水量、溶氣罐壓力、水溫、耗電量、進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三方租賃房屋合同
- 商場租賃合同終止及補償方案
- MCN藝人簽約合同常見問題解答
- 個體戶店鋪租賃合同模板
- GB/T 5612-2025鑄鐵牌號表示方法
- 全職外教聘用合同二零二五年
- 兼職插畫師聘用合同書
- 中介委托購買二手房買賣合同
- 2025房屋裝修合同保修條款范本
- 室內外裝飾裝修設計合同模板
- 碎石外包合同協議
- 2025年第三屆天揚杯建筑業財稅知識競賽題庫附答案(1001-1536題)
- 2025科技輔導員培訓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普通類國家及地方專項、南疆單列、對口援疆計劃 本科一批次投檔情況 (理工)
- 智研咨詢發布:2025年紙漿模塑餐飲具行業市場規模及主要企業市占率分析報告
- 2025年CCAA《管理體系認證基礎》考前必練題庫500題(含真題、重點題)
- 中西融合餐廳的經營管理與團隊建設
- 2025年智慧工程考試試題及答案
- 大宗商品供應鏈管理規范
- 企業與學院合作進行的教學內容更新研究
- 數字化人力資源管理的心得體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