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建筑綠化應用技術規程_第1頁
天津市建筑綠化應用技術規程_第2頁
天津市建筑綠化應用技術規程_第3頁
天津市建筑綠化應用技術規程_第4頁
天津市建筑綠化應用技術規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目次

1總則!!!!!!!!!!!!!!!!!!!!!!!!1

2術語!!!!!!!!!!!!!!!!!!!!!!!!2

3基本規定!!!!!!!!!!!!!!!!!!!!!!5

4材料!!!!!!!!!!!!!!!!!!!!!!!!6

4.1一般規定!!!!!!!!!!!!!!!!!!!6

4.2保溫材料!!!!!!!!!!!!!!!!!!!6

4.3找坡材料!!!!!!!!!!!!!!!!!!!7

4.4耐根穿刺防水材料!!!!!!!!!!!!!!!7

4.5防水保護隔離層材料!!!!!!!!!!!!!!8

4.6排(蓄)水材料!!!!!!!!!!!!!!!!!8

4.7過濾材料!!!!!!!!!!!!!!!!!!!9

4.8屋頂種植基質!!!!!!!!!!!!!!!!!9

4.9植物!!!!!!!!!!!!!!!!!!!!!10

4.10灌溉器材!!!!!!!!!!!!!!!!!!!11

4.11種植容器!!!!!!!!!!!!!!!!!!!11

4.12垂直綠化支撐材料!!!!!!!!!!!!!!!12

5設計!!!!!!!!!!!!!!!!!!!!!!!13

5.1一般規定!!!!!!!!!!!!!!!!!!!13

5.2平屋面綠化構造!!!!!!!!!!!!!!!!14

5.3坡屋面綠化構造層設計!!!!!!!!!!!!!17

5.4地下建筑頂板綠化構造!!!!!!!!!!!!!20

5.5既有建筑屋面綠化改造設計!!!!!!!!!!!22

5.6建筑屋面植被層!!!!!!!!!!!!!!!!23

5.7建筑綠化細部構造!!!!!!!!!!!!!!!25

5.8附屬設施!!!!!!!!!!!!!!!!!!!30

5.9容器種植!!!!!!!!!!!!!!!!!!!31

5.10垂直綠化!!!!!!!!!!!!!!!!!!!31

5.11灌溉系統!!!!!!!!!!!!!!!!!!!33

6施工!!!!!!!!!!!!!!!!!!!!!!!36

6.1一般規定!!!!!!!!!!!!!!!!!!!36

6.2普通防水層施工!!!!!!!!!!!!!!!!37

6.3耐根穿刺防水層施工!!!!!!!!!!!!!!38

6.4保護層施工!!!!!!!!!!!!!!!!!!38

6.5排(蓄)水層和過濾層施工!!!!!!!!!!!!39

6.6園林附屬工程施工!!!!!!!!!!!!!!!39

6.7種植施工應符合下列規定!!!!!!!!!!!!41

6.8既有建筑屋面種植改造!!!!!!!!!!!!!42

7工程質量驗收!!!!!!!!!!!!!!!!!!!44

7.1一般規定!!!!!!!!!!!!!!!!!!!44

7.2質量驗收!!!!!!!!!!!!!!!!!!!45

7.3質量驗收的程序和組織!!!!!!!!!!!!!47

附錄A《耐根穿刺防水材料主要性能指標參考表》!!!!!52

附錄B《天津建筑綠化植物材料參考名錄》!!!!!!!!54

本規程用詞說明!!!!!!!!!!!!!!!!!!!!64

引用標準名錄!!!!!!!!!!!!!!!!!!!!!65

條文說明!!!!!!!!!!!!!!!!!!!!!!!67

Contents

1GenealProvisions!!!!!!!!!!!!!!!!!!!1

2Term!!!!!!!!!!!!!!!!!!!!!!!!2

3BasicRequirements!!!!!!!!!!!!!!!!!!5

4Materials!!!!!!!!!!!!!!!!!!!!!!6

4.1GeneralRequirements!!!!!!!!!!!!!!!6

4.2InsulationMaterials!!!!!!!!!!!!!!!!6

4.3StructureSlopeMaterials!!!!!!!!!!!!!7

4.4RootPuncture-ResistantandWaterproofMaterials!!!7

4.5waterproofMaterials!!!!!!!!!!!!!!!8

4.6Drainage(WaterStorageMaterialsandFilterMaterials)!8

4.7FilterMaterials!!!!!!!!!!!!!!!!!9

4.8PlantingMatrixs!!!!!!!!!!!!!!!!!9

4.9Plants!!!!!!!!!!!!!!!!!!!!10

4.10IrrigationEquipments!!!!!!!!!!!!!!11

4.11PlantingContainers!!!!!!!!!!!!!!!11

4.12SupportMaterialsforVerticalGreening!!!!!!!12

5Design!!!!!!!!!!!!!!!!!!!!!!!13

5.1GeneralRequilements!!!!!!!!!!!!!!13

5.2GreeningStructureinFlatRoof!!!!!!!!!!14

5.3DesignforGreeningStructureinSlopeRoof!!!!!17

5.4GreeningStructureinRoofofUndergroundBuildings!!20

5.5DesignforGreeningStructureinRoofofExistingBuildings

!!!!!!!!!!!!!!!!!!!!!!!!22

5.6VegetationLayerinBuildingRoof!!!!!!!!!23

5.7GreeningDetailedStructureinBuilding!!!!!!!25

5.8AncillaryFacilities!!!!!!!!!!!!!!!30

5.9ContainerPlanting!!!!!!!!!!!!!!!31

5.10VerticalGreening!!!!!!!!!!!!!!!31

5.11IrrigationSystems!!!!!!!!!!!!!!!33

6Construction!!!!!!!!!!!!!!!!!!!!36

6.1GeneralProvisions!!!!!!!!!!!!!!!36

6.2ConstructionofOrdinaryWaterproofLayer!!!!!!37

6.3ConstructionofRoot-PunctureResistantandWaterproofLayer

!!!!!!!!!!!!!!!!!!!!!!!!!38

6.4ConstructionofProtectiveLayer!!!!!!!!!!38

6.5Constructionof(WaterStorageMaterialsandFilterMaterials)

!!!!!!!!!!!!!!!!!!!!!!!!39

6.6ConstructionofAncillaryFacilitiesinGarden!!!!!39

6.7ThePlantingConstructionShallAccordthefollowingRequire

ments!!!!!!!!!!!!!!!!!!!!!!!41

6.8TransformationRoofofExistingBuildingsforPlanting!42

7AcceptanceofProjectsQuality!!!!!!!!!!!!!44

7.1GeneralRequirements!!!!!!!!!!!!!!44

7.2QualityAcceptance!!!!!!!!!!!!!!!45

7.3ProceduresandOrganizationofQualityAcceptance!!!47

AppendixA《TableRefertoTheMainPerformanceIndexofRootResist

antWaterproofMaterial》!!!!!!!!!!!!!!!!!52

AppendixB《ListsofRecommendedPlantsforGreeningBuidingsinTian

jin》!!!!!!!!!!!!!!!!!!!!!!!!!54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tandard!!!!!!!!!!!64

ListofAuotedStandards!!!!!!!!!!!!!!!!!65

ExplanationofProvisions!!!!!!!!!!!!!!!!!67

1總則

1.0.1為促進天津市建筑綠化建設工程的發展,確保建筑綠化工

程質量,做到經濟合理、安全適用、環保節能、便于管理,特制定本規

程。

1.0.2本規程適用于新建、既有建筑的屋面、地下建筑頂板、露臺、

墻體等建筑界面的綠化設計、施工和質量驗收。

1.0.3建筑綠化工程應積極采用成熟的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

1.0.4建筑綠化工程除應符合本規程外,尚應符合國家及天津市

現行有關標準和規定。

2術語

2.0.1屋頂綠化roofgreening

在高出地面以上,周邊不與自然土層相連接的各類建筑物、構

筑物的頂部的綠化。

2.0.2花園式屋頂綠化complicatedroofgreening

選擇喬木、灌木和草坪、地被進行植物配置,并設置園路、座椅

和園林小品等休閑設施的綠化形式。

2.0.3簡單式屋頂綠化simplyroofgreening

栽種低矮灌木或草坪、地被植物,不設置園林小品等休閑設施

的綠化形式。

2.0.4垂直綠化verticalgreening

利用植物材料沿建筑、構筑物立面攀附、固定、貼植、垂吊的綠

化形式。

2.0.5容器種植containerplanting

在裝有基質的容器或模塊中種植植物。

2.0.6種植基質plantingmatrix

適宜植物生長并具有良好的固根、保水或排水等性能的有機或

無機材料。

2.0.7有機基質organicmatrix

以草炭、樹皮、椰糠、棉籽粕、稻殼等植物殘體為主配料的種植

基質。

2.0.8無機基質Inorganicmatrix

用純天然礦物質,如珍珠巖、蛭石、陶粒、砂、浮石等為主要配料

的種植基質或排(蓄)水材料。

2.0.9改良土improvedsoil

選用一種或多種草炭、樹皮、椰糠、棉籽粕、稻殼等植物殘體或

珍珠巖、蛭石、陶粒等輕質骨料,與田園土按比例混和的土壤。

2.0.10宿根花卉ratoonflowers

植株地下部分可以宿存于土壤中越冬,翌年春天又可萌發生

長、開花結籽的植物。

2.0.11滴灌dripirrigation

利用安裝在末級管道(稱為毛管)上的滴頭,或與毛管制成一

體的滴灌帶,將壓力水以水滴狀濕潤土壤,在灌水器流量較大時,形

成連續細小水流濕潤土壤。分為地表滴灌和地下滴灌。

2.0.12微噴microspray

通過低壓管道系統,利用直接安裝在毛管上或與毛管連接的微

噴頭,以較小的流量將壓力水噴灑狀濕潤土壤的一種澆灌方式。

2.0.13排(蓄)水板waterdrainage/retentionboard

用以疏導排除或可蓄留屋頂綠化區域雨水的材料制品。

2.0.14附屬設施ancillaryfacilities

指水景、雕塑、廊架、景觀照明等方便游人休憩觀賞的園林設

施。

2.0.15種植荷載plantingload

種植荷載是指排(蓄)水層、過濾層、飽和水種植基質層與植被

層重量的總和。

2.0.16倒置式屋面inversiontyperoof

指將保溫層設置在防水層之上的屋面。

2.0.17持水量water-holdingcapacity

基質抵抗重力所能吸持的最大水量。

3基本規定

3.0.1建筑綠化應遵循安全、可行、生態、經濟和保護建筑物的原

則,必須在建筑物安全允許范圍內進行。

3.0.2新建、既有建筑屋面或墻面綠化設計施工必須滿足建筑的

荷載、防水、抗凍脹、防腐等功能的要求。

3.0.3建筑綠化屋面結構承載力設計必須包括種植荷載,既有建筑

屋面改造成種植屋面時,荷載必須在屋面結構承載力允許的范圍內。

3.0.4建筑屋頂綠化應按上人屋面設計安全圍護結構。

3.0.5防水層應按一級防水設防,合理使用年限不應少于20年;

防水層中必須設置一道具有耐根穿刺性能的防水材料。

3.0.6建筑綠化排(蓄)水板選材應標明單位面積耐壓強度和單位

時間排水量。

3.0.7屋面坡度大于20%時,應采取防滑措施;大于等于50%時,

不宜設計覆土種植。

3.0.8屋頂綠化綠植面積宜滿足以下要求:

1簡單式屋頂綠化宜占屋面可綠化面積的80%以上;

2花園式屋頂綠化宜占屋面可綠化面積的60%以上。

3.0.9應選擇光照、通風等小氣候環境條件好的建筑屋面或墻面

進行綠植。

3.0.10垂直綠化應考慮建筑維護及其它功能要求,進行垂直綠化

不得對建筑物和構筑物的強度及外墻外保溫等造成損壞。

3.0.11綠化種植設計應與景觀小品、主體建筑設計風格協調一致。

4材料

4.1一般規定

4.1.1建筑綠化應按構造層次和種植要求選擇材料,材料應配置

合理、安全可靠。

4.1.2所選材料的品種、規格、性能指標等應符合國家或行業相關

標準和設計要求,并應提供產品合格證和檢驗報告。

4.1.3普通防水材料的選用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屋面工程技術

規范》GB50345、《坡屋面工程技術規范》GB50693和《地下工程防水

技術規范》GB50108的規定。

4.1.4耐根穿刺防水材料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種植屋面工程技

術規程》JGJ155、《種植屋面用耐根穿刺防水卷材》JC/T1075等的規

定。

4.1.5耐根穿刺防水材料必須通過耐根穿刺性能試驗,并具有檢

測機構出具的合格檢驗報告。

4.2保溫材料

4.2.1綠化屋面宜選擇密度小于100kg/m3,壓縮強度不得低于

100kPa,在100kPa的壓縮強度下,壓縮比不得大于10%的保溫材

料。

4.3找坡材料

4.3.1找坡材料應選擇有一定抗壓強度,且容重宜小于8.0kN/m3

的材料。

4.4耐根穿刺防水材料

4.4.1改性瀝青類耐根穿刺防水材料應含有化學阻根劑。

4.4.2彈性體(SBS)改性瀝青復合銅胎基、聚酯胎基防水卷材的厚

度不小于4.0mm,其主要物理性能應符合《彈性體改性瀝青防水卷

材》GB18242的規定。

4.4.3塑性體(APP)改性瀝青復合銅胎基、聚酯胎基防水卷材,厚

度不小于4.0mm,其主要物理性能應符合《塑性體改性瀝青防水卷

材》GB18243的規定。

4.4.4聚乙烯胎高聚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的厚度不小于4.0mm,

胎體厚度不小于0.6mm,其主要物理性能應符合《改性瀝青聚烯胎

防水卷材》GB18967的規定。

4.4.5聚氯乙烯防水卷材的厚度不小于1.2mm,其主要物理性能

應符合《聚氯乙烯(PVC)防水卷材》GB12952的規定。

4.4.6熱塑性聚烯烴(TPO)防水卷材的厚度不小于1.2mm,其主

要物理性能應符合《熱塑性聚烯烴防水卷材》GB27789的規定。

4.4.7噴涂聚脲防水涂料的厚度不小于2.0mm,其主要物理性能

應符合《噴涂聚脲防水涂料》GB/T23446的規定。其配套底涂料、涂

層修補材料和層間搭接劑的性能應符合《噴涂聚脲防水工程技術規

程》JGJ/T200的規定。

4.4.8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的厚度不小于1.2mm,其主要物理性

能應符合《土工合成材料聚乙烯土工膜》GB/T17643的規定。

4.4.9上述耐根穿刺材料主要性能指標可參見附錄A《耐根穿刺

防水材料主要性能指標參考表》。

4.5防水保護隔離層材料

4.5.1保護隔離材料的玻纖布或聚酯無紡布等材料,單位面積質

量不小于300g/m2。

4.5.2平屋面剛性保護層宜選用(40~70)mm厚C20細石混凝土

或20mm厚1∶3水泥砂漿。

4.5.3屋面坡度大于或等于20%時,防水保護層宜選用(50~80)

mm(Φ6mm雙向)細石混凝土。

4.6排(蓄)水材料

4.6.1簡單式屋頂綠化排水宜選用凹凸型排(蓄)水板,凹凸高度

不小于7.5mm,抗壓強度不小于10kPa。

4.6.2地下建筑頂板綠化宜選用網狀交織排水板,厚度不小于

20mm,抗壓強度不小于100kPa。

4.6.3地下建筑頂板綠化碎石屑粒徑宜選(5~10)mm,堆積密度

約(1800~2800)kg/m3,鋪設厚度宜為(100~200)mm。

4.6.4用無機基質作蓄排水材料時,飽和水密度(450~600)kg/m3,

滲透率不小于1000kg/h·m2,鋪設厚度宜為(100~200)mm。

4.6.5地下建筑頂板綠化透水管管徑不宜小于100mm,管材環向

抗力不小于12kPa,間隔4m網格或魚骨刺狀鋪設。

4.7過濾材料

4.7.1過濾材料宜選用合成纖維無紡布,其單位面積質量不小于

200g/m2。

4.8屋頂種植基質

4.8.1種植基質應具有質量輕、持水量大、通透性好、養分適度、清

潔無毒、來源廣泛等優良特性。

4.8.2種植基質應有飽和水容重、pH值、肥力等相關理化指標檢

測報告。

4.8.3混合基質有機材料體積摻入量不宜大于20%,有機植物殘

體須充分腐熟滅菌。

4.8.4地下建筑頂板覆土綠化種植土壤質地、理化指標應符合下

列條件:

1土壤疏松、土塊易打碎、滲透系數不應小于10-4cm/s;

2土壤容重:松柏類不大于1100kg/m3;花卉類不大于1200kg/

m3;其他類不大于1400kg/m3;

3土壤有機質含量不應小于2%;

4土壤全鹽含量小于0.3%;

5土壤pH值為6.5~8.5。

4.8.5屋頂種植或垂直綠化宜選用混配基質材料理化性質,參見

表4.8.5。

表4.8.5常用基質材料理化性質

容重(g/cm)持水量孔隙率EC

基質名稱pH

干濕(%)(%)(mmho/cm)

泥炭0.140.665228.95.51.08

堆腐木屑0.360.84485.45.20.56

谷殼0.120.281656.67.00.46

蛭石0.330.885511.67.80.36

珍珠巖0.230.836013.58.20.31

煤渣

0.780.951738.18.51.93

(1~3mm)

浮石0.450.7250327.8--

陶粒0.30.3515267.9--

4.8.6混合種植基質材料性能指標應滿足表4.8.6。

表4.8.6混合種植基質材料性能指標

飽和水密度有機質含量總孔隙率有效水分滲透系數

性能

(kg/m3)(%)(%)(%)(cm/s)

指標900~130015~2065~7030~35不小于1.6×10-3

4.8.7無機基質材料性能指標應滿足表4.8.7。

表4.8.7無機基質材料性能指標

飽和水密度pHCECEC滲透系數

性能

(kg/m3)mmol/100gmmol/100gμs/cm(cm/s)

指標500~6506.5~7.565~70500~1000不小于7.8×10-3

4.9植物

4.9.1宜選擇淺根性、抗風、耐寒、耐旱、耐高溫、耐貧瘠、易移植、

01

耐修剪、病蟲害少、易養護管理、生長緩慢的植物品種。

4.9.2附著墻面的綠化宜選擇莖節有氣生根或吸盤的藤本植物,

三年生以上的苗木。

4.9.3應根據建筑層高、朝向等小氣候環境選擇植物,天津建筑綠

化植物材料可參見附錄B《天津建筑綠化植物材料參考名錄》。

4.10灌溉器材

4.10.1結合種植基質、地形、植物和灌水器的水力特性,制造偏差

系數宜不大于0.07。

4.10.2灌溉用塑料管材和管件應符合《灌溉用塑料管材和管件基

本參數及技術條件》GB-T23241的規定。

4.10.3灌溉器材應符合相應的技術參數并具有專業機構的檢驗

合格報告。

4.10.4地表滴灌管網管線材料應抗紫外線、耐老化且阻燃。

4.10.5地下滲灌管網應耐壓、阻燃。

4.11種植容器

4.11.1種植容器應具有獨立排水系統。

4.11.2種植容器材料應具有抗紫外線、耐高溫、耐老化的性能,安

全使用年限不應小于10年。

4.11.3種植容器應方便安裝和拆卸更換。

4.11.4種植容器高度不應小于100mm。

11

4.12垂直綠化支撐材料

4.12.1用于輔助植物攀援的材料應耐久性強。

4.12.2輔助金屬網(絲)上應設置凸起或做成波紋狀。

21

5設計

5.1一般規定

5.1.1新建建筑綠化設計應包括下列內容:

1景觀方案;

2核定建筑結構荷載;

3保溫、找坡(平)、防水等構造層設計;

4給排水系統及相關材料的選型、規格、性能指標設定;

5種植容器及種植基質選型;

6園林種植及植物種類選擇;

7園林景觀小品選型;

8電氣照明;

9細部構造。

5.1.2既有建筑綠化改造設計應包括下列內容:

1檢測建筑結構荷載;

2景觀方案;

3防水及給排水系統相關材料的選型、規格、性能指標設定;

4種植容器及種植基質選型;

5園林種植及植物種類選擇;

6園林景觀小品選型;

7電氣照明;

8細部構造。

31

5.1.3設計圖紙應標明所選用防水、排水、種植基質、容器等材料

的品種、規格及相關性能指標。

5.1.4兒童活動的場所、區域內嚴禁配置有毒、有刺等易對兒童造

成傷害的植物材料。

5.1.5簡單式屋頂種植荷載設計不小于1.0kN/m2,花園式屋頂種

植荷載設計不小于3.0kN/m2,種植荷載設計應充分考慮植物生長期

增加的可變荷載。

5.1.6水電管線等設施宜鋪設在排水過濾層之上。

5.1.7既有建筑屋面綠化形式宜選擇簡約地被植物綠植方式。

5.2平屋面綠化構造

5.2.1平屋面綠化基本構造層次包括結構頂板、保溫層、找坡(找

平)層、普通防水層、耐根穿刺防水層、保護層、排水層、過濾層、種植

土層和植被層,工程中可根據實際情況增減相關層。(圖5.2.1)

圖5.2.1平屋面種植基本構造層次示意圖

注:1-植被層;2-種植基質;3-過濾層;4-排(蓄)水層;

5-(40~70)mmC20細石混凝土保護層;6-耐根穿刺防水層;

7-普通防水層;8-找坡(平)層;9-保溫層;10-結構頂板

41

5.2.2簡單式屋頂綠化防水保護層宜選用不小于300g/m2的聚酯

無紡布材料。

5.2.3花園式屋頂綠化宜選用40mm厚細石混凝土剛性保護層,且

防水層與剛性保護層之間應增設一道隔離層(圖5.2.3)。

圖5.2.3花園式種植屋面構造層次示意圖

注:1-植被層;2-種植基質;3-過濾層;4-排(蓄)水層;

5-(40~70)mmC20細石混凝土保護層;6-隔離層;7-耐根穿刺防水層;

8-普通防水層;9-找坡(平)層;10-保溫層;11-結構頂板

5.2.4平屋面宜選用100%鋪設排(蓄)水板,過濾層土工布沿種植

池邊緣上卷高度應與種植基質高度一致(圖5.2.4)。

51

圖5.2.4建筑頂板滿鋪排水板示意圖

注:1-卵石;2-過濾層;3-排(蓄)水層;4-擋土墻;

5-排水管道;6-非滲水材料園路鋪裝

5.2.5木地板鋪裝下部可不鋪設排(蓄)水板,木龍骨間距不宜大

于500mm(圖5.2.5)。

圖5.2.5木地板鋪裝與種植區域節點示意圖

注:1-木地板;2-木龍骨支撐;3-細石混凝土保護層;4-擋土墻;5-土工布

5.2.6綠化屋面找坡泛水不應小于2%;天溝、檐溝坡度不應小于

1%。

5.2.7雨水口設計宜為外排式;內排式雨水口應與屋面明溝、暗溝

連通組成排水系統。種植區域的雨水口須設置隔離觀察井,隔離觀

61

察井宜高出種植基質(30~50)mm(圖5.2.7)。

圖5.2.7綠地內排水口示意圖

注:1-雨水觀察井;2-土工布;3-卵石;4-過濾層;

5-排(蓄)水層;6-雨水口

5.2.8女兒墻或出屋面結構防水層上翻高出種植基質不小于

250mm。

5.2.9豎向穿過屋面的管線,應在結構層內預埋套管,套管高出種

植基質不小于250mm。

5.3坡屋面綠化構造層設計

5.3.1綠化坡屋面的基本構造層包括建筑頂板、保溫層、找平層、

普通防水層、耐根穿刺防水層、保護層、排水層、過濾層、種植基質層

和植被層(圖5.3.1-1,圖5-3.1-2)。

71

圖5.3.1-1坡屋面種植設計基本構造層次示意圖

注:1-草坪或植被毯;2-種植基質;3-過濾層;4-排(蓄)水層;

5-50mmC20細石混凝土保護層,內配Φ6@200雙向鋼筋網;

6-隔離層;7-耐根穿刺防水層;8-普通防水層;

9-找平層;10-保溫層;11-結構頂板

圖5.3.1-2防滑擋墻示意圖

5.3.2防水保護層不宜采用土工布等軟質保護層;宜選用(50~

80)mm(Φ6雙向)細石混凝土做為保護層,防水層與細石混凝土保

護層之間應增設一道隔離層。

81

5.3.3坡度大于20%的坡屋面鋪設排水板,種植基質應采取相應

的防滑措施。

5.3.4坡屋面排水板宜按綠化面積20~30%沿坡向連續鋪設。

5.3.5滿覆蓋綠化時可采取擋墻或擋板等防滑措施;當設置擋墻

時,防水層應滿包擋墻,擋墻應設置排水通道(圖5.3.5-1、圖5.3.5

-2);當設置擋板時,防水層和過濾層應在擋板下連續鋪設(圖5.3.

2-2)。

圖5.3.5-1擋墻防滑種植示意圖1

注:1-甬路;2-土工布;3-排水板

91

圖5.3.5-2防滑擋墻示意圖2

5.3.6滿覆蓋綠植宜采用草坪地被植物或植被毯。

5.3.7采用階梯屋面種植、臺地式綠植,屋面應采用現澆鋼筋混凝

土結構,并應設置排水溝。

5.3.8坡屋面綠植沿山墻和檐溝應設置安全防護欄。

5.3.9坡屋面種植檐口頂部應設防滑擋墻,擋墻應設排水通道,并

與檐溝防水層連成一體鋪設。

5.4地下建筑頂板綠化構造

5.4.1地下建筑頂板綠化基本構造層次包括結構頂板、保溫層、找

坡(找平)層、普通防水層、耐根穿刺防水層、隔離層、細石混凝土保

護層、排水層、過濾層、種植土層和植被層。

5.4.2除重鹽堿地區,地下建筑頂板當覆土厚度大于2.0m時,可

不設過濾層和排水層。

5.4.3地下建筑頂板排(蓄)水層宜選用輕質保溫蓄排水材料或厚

(100~200)mm厚的碎石屑,間隔4.0m有組織埋設滲排水管(圖5.4.3)。

02

圖5.4.3蓄排水基質(碎石屑)+盲管排水示意圖

注:1-卵石;2-過濾層;3-碎石屑;4-非滲水材料園路鋪裝;

5-擋土墻;6-排(蓄)水層;7-土工布;8-排水通道;9-滲排水管

5.4.4地下建筑頂板種植土與周邊地面相連時,建筑與自然土接

界應設置(500×500)mm蓄排水基質或碎石屑排(蓄)水緩沖帶(圖

5.4.4)。

圖5.4.4地下建筑頂板與自然土接界部位做法示意圖

5.4.5地下建筑頂板做下沉式種植時,應設內排水系統。

5.4.6架空平臺綠化排(蓄)水層宜選用輕質蓄排水材料,間隔4.

0m埋設滲排水管。

12

5.4.7地下建筑頂板綠化應為永久性綠化。

5.5既有建筑屋面綠化改造設計

5.5.1層面改造前必須檢測鑒定房屋結構安全性,應以結構鑒定

報告作為設計依據,核算結構承載力,確定種植形式。

5.5.2原有防水層仍具有防水能力的,應增設一道耐根穿刺防水

層。原有防水層已無防水能力的應拆除,并按本規程基本規定3.0.

5條款規定設計防水層。

5.5.3有檐溝的既有建筑屋面應砌筑擋土墻。擋土墻構造應高于

種植基質50mm,擋土墻距離檐溝邊沿不宜小于300mm,擋土墻下應

設排水孔(圖5.5.3)。

圖5.5.3種植土擋墻示意圖

注:1-普通防水層;2-找坡(平)層;3-挑檐;

4-擋土墻;5-排水管道;6-土工布

22

5.5.4綠化設計應選用輕型種植基質及地被植物。

5.5.5采用綠植容器組合改造時,屋面應采用剛性保護層。

5.6建筑屋面植被層

5.6.1喬木不宜選擇速生植物,綠化植物種類70%以上宜為本地

樹種。

5.6.2植物材料必須生長茁壯、根系發達、株型端正、樹冠完整、分

支點合理、無病蟲等。土球苗木及裸根苗木的根系應完整,根冠直

徑符合要求。

5.6.3外地引進的植物材料應有“植物檢疫證”,嚴禁使用帶有病

蟲害的植物材料。

5.6.4根據植物種類宜選擇植物生存的最小土層厚度,參見表5.

6.4-1、5.6.4-2。

表5.6.4-1植物生存最小土層厚度參考表

類別單位草坪、地被小灌木大灌木喬木

生存最小土層厚度mm100~150250~300300~500600~900

5.6.4-2不同種植基質種植土層厚度參考(單位:KN/m2)

種植土層厚度(mm)

種植基質類型

地被植物小灌木大灌木喬木

田園土150~300300~500600~800900~1000

混合種植基質150~300300~400500~700800~900

無機基質100~150200~300300~500600~800

32

5.6.5初栽植物荷重測算可參見表5.6.5。

表5.6.5初栽植物荷重(單位:KN/m2)

小喬木大灌木小灌木

植物類型地被植物kN/m2

kN/株kN/株kN/株

植物高度2.0~2.5m1.5~2.0m1.0~1.5m不大于1.0m

植物荷重0.8~1.20.6~0.80.3~0.60.15~0.3

5.6.6屋頂綠化種植喬灌木與邊墻的安全距離應大于初植樹高。

株高大于2m的樹木應設計防風固定措施,宜采用地下錨固。

5.6.7栽植穴、槽的直徑應大于土球或裸根苗根系展幅(200~

500)mm,深度與土球或裸根苗根系相適應。主要苗木栽植穴、槽規

格可參照表5.6.7-1~5.6.7-4的要求。

表5.6.7-1常綠針葉喬木類栽植穴規格

項目土球直徑(cm)栽植穴深度(cm)栽植穴直徑(cm)

150~25030~5030~5050~80

樹高(cm)250~40050~8050~8050~150

400以上100以上80以上180以上

表5.6.7-2落葉喬木類栽植穴規格

項目栽植穴深度(cm)栽植穴直徑(cm)

<530~5050~80

6~1050~80100~120

干徑(cm)

11~1580~100150~180

16~20100~150200~250

42

表5.6.7-3花灌木類栽植穴規格

項目栽植穴深度(cm)栽植穴直徑(cm)

50~10030~5060~80

冠徑(cm)100~15050~7080~100

150~20070~90100~150

表5.6.7-4綠籬類栽植槽規格

項目單行(深×寬)(cm)雙行(深×寬)(cm)

50~8030×4030×60

苗高(cm)100~12040×5040×70

120~15050×6050×80

5.7建筑綠化細部構造

5.7.1屋頂女兒墻周邊泛水、出屋面結構和屋面檐口部位,應與綠

地間隔開,設置卵石或排水溝隔離帶,其寬度不宜小于300mm,亦或

設計園路。

5.7.2種植屋面遇變形縫時,不能跨縫種植,可設置蓋板做防護通

道(圖5.7.2)。

52

圖5.7.2變形縫處理示意圖

注:1-卵石;2-過濾層;3-排(蓄)水板;4-蓋板

5.7.3園路應結合建筑屋面排水設計,園路下宜設置排水匯水通

道(圖5.7.3)。

圖5.7.3園路下設排水通道示意圖

注:1-蓋板;2-卵石;

3-過濾層;4-排(蓄)水層;5-水落口

62

5.7.4屋面內排雨水口在綠地中時,硬質鋪裝部分可不鋪設排水

板,擋土墻間隔(4~5)m應設置排水口,排水口尺寸直徑不小于

60mm,硬質鋪裝應向排水口處做適當散水(圖5.7.4)。

圖5.7.4排水節點示意圖1

注:1-卵石;2-過濾層;3-排(蓄)水層;

4-非滲水材料園路鋪裝;5-擋土墻;

6-排(蓄)水層;7-土工布;8-排水通道

圖5.7.5排水節點示意圖2

注:1-雨篦子;2-土工布;3-擋土墻;4-雨水口

72

5.7.5屋面雨水口在硬質鋪裝上時,硬質鋪裝底部應鋪設耐壓強

度好的排水板與綠地排水相連接;硬質鋪裝應向雨漏口處做散水

(圖5.7.5)。

5.7.6屋頂綠化硬質鋪裝下鋪設耐壓強度好的排水板與綠地排水

相連接時,宜選用透水面磚及透水水泥砂漿結合層(圖5.7.6)。

圖5.7.6排水節點示意圖3

注:1-滲水材料園路鋪裝;2-擋土墻;3-土工布

5.7.7屋面荷載不足時,硬質鋪裝底部可鋪設輕砌塊(圖5.7.7-

1);或應用輕型無機基質墊層,上部做(50~80)mm厚細石砂漿,再

鋪面磚(圖5.7.7-2)。

82

圖5.7.7-1硬質鋪裝節點示意圖1

注:1-面磚;2-水泥砂漿結合層;3-輕砌塊;

4-過濾層;5-排(蓄)水層

圖5.7.7-2硬質鋪裝節點2

注:1-面磚;2-(50~80)mm厚細石砂漿;3-輕型無機基質;

4-過濾層;5-排(蓄)水層

5.7.8簡單式屋頂綠化種植擋墻高度不宜小于120mm;擋墻與女

兒墻排水溝槽距離不應小于300mm(圖5.7.8)。

92

圖5.7.8屋面綠化種植擋墻節點

注:1-汀步;2-種植基質;3-擋土墻;

4-過濾層;5-排(蓄)水層;6-排水通道;7-女兒墻

5.7.9花園式屋頂綠化載種喬木時宜選擇在承重梁(柱)的上部。

5.8附屬設施

5.8.1建筑屋面綠化設計宜配置布局索引圖,突出進出口、緊急疏

散口、取水點、排水觀察井、消防設施、水電警示等。

5.8.2屋面排氣孔等建筑配套設施不得埋在種植基質中。

5.8.3屋面綠化種植在通風口或其他設備周圍設計時應留出相應

的檢修空間。

5.8.4屋面綠化種植在空調機或廚房油煙機周圍時應設置嚴實的

裝飾性遮擋。

5.8.5屋面設計花藤架、涼亭或陽光房等休閑設施時應保證防風

03

穩固性能。

5.8.6種植屋面園林景燈宜選用太陽能燈具。

5.9容器種植

5.9.1容器種植應滿足植物生存所需的營養空間。

5.9.2種植容器應輕便,易搬移,連接節點穩固,便于組合。

5.10垂直綠化

5.10.1垂直綠化的方式宜選擇垂吊式(圖5.10.1-1)、模塊式

(圖5.10.1-2)、鋪貼式(5.10.7-3)、板槽式(圖5.10.7-4)、牽引

式(圖5.10.1-5)等。

圖5.10.1-1垂吊式圖5.10.1-2模塊式

13

圖5.10.1-3鋪貼式圖5.10.1-4板槽式

圖5.10.1-5牽引式

23

5.10.2垂直綠化應根據氣候、光照、景觀效果、水肥供給和后期管

理等因素進行設計。

5.10.3垂直綠化宜選避風向陽的墻面或構筑物。

5.10.4建筑垂直綠化應以地栽為主,栽植帶寬(500~1000)mm,

土層厚度不小于500mm,根系距墻150mm,株距500~1000mm為

宜,苗稍向外傾斜。

5.10.5自橋頂、墻頂或平屋檐口處垂吊式綠化時,宜選容器綠植。

5.10.6沿墻面、橋柱種植攀援植物時,宜設牽引。

5.10.72.5m以上永久性的垂直結構綠化應設計維修通道,用于

更換花材和檢修。

5.10.8垂直綠化灌溉應考慮重力水收集,避免在地面形成徑流。

5.11灌溉系統

5.11.1建筑綠化灌溉系統設計應依據植物耗水強度與灌溉補充

強度,除滿足表5.11.1外,還應滿足下列要求:

1微灌設計土壤濕潤比應為(80~100)%;

2設計灌溉均勻系數不應低于0.85;

3噴灌設計噴頭射程與噴頭間距比為0.9~1.1;

4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為0.7~0.95。

表5.11.3植物耗水強度參考值(mm/d)

植物類別喬木灌木冷季型草暖季型草草花

植物耗水強度參考值2~63~75~83~5~5

5.11.2濕潤層深度設計應根據植物主要吸水根系分布深度確定,

參見表5.11.2。

33

表5.11.2不同植被濕潤層深度參考值(m)

草坪灌木喬木

0.2~0.30.5~0.70.6~1.3

5.11.3設計灌溉系統日工作時間不大于22h。

5.11.4當坡度大于5%時,允許噴灌強度折減,參見表5.11.4。

表5.11.4坡面允許噴灌強度遞減參考值

地面坡度(%)允許噴灌強度降低(%)

<50

5~820

9~1240

13~2060

>2075

5.11.5灌溉系統各單元水壓力應滿足下列要求:

1灌溉系統入口給水壓力需求(0.25~0.45)MPa;

2噴灌系統終端單元灌水器(噴頭)工作壓力(0.15~0.35)

MPa;

3微灌系統終端單元灌水器工作壓力(0.1~0.25)MPa(重力

滴灌系統除外);

4設計灌溉系統首部及控制單元內的輸水管道、控制閥、流量

計、過濾器等沿程、局部壓力損失合計不超過0.2MPa;

5供水管網遠端壓力不足的灌溉區域盡量采用低壓噴灌或微

灌系統,或利用無負壓變頻疊壓、增壓泵滿足灌溉系統工作壓力。

5.11.6微灌工程水源的水質應符合《微灌工程技術規范》SL103

的規定。

43

5.11.7地下建筑頂板及花園式屋頂綠化灌溉可選擇灌水強度較

低的中、小射程的自動彈升噴頭,配合喬木和灌木的局部滴灌或局

部地下滲灌;簡單式屋面綠化灌溉可采用微噴和滴灌、滲灌技術;垂

直綠化宜采用滴灌、滲灌技術。

5.11.8在建筑屋面綠化構造上不可使用薄壁滴灌帶,應用管壁厚

度1.0mm以上的滴灌管或插針式滴灌(滴箭),滴灌管須采取固定

措施。

53

6施工

6.1一般規定

6.1.1種植屋面工程應按設計要求施工。

6.1.2施工前應通過圖紙會審,明確細部構造和技術要求,編制施

工方案,并進行技術交底和安全技術交底。

6.1.3所需的防水材料、排(蓄)水板、保溫隔熱材料和種植土等種

植屋面工程材料進場后,應按規定抽樣復驗,并提供檢驗報告。非

本地植物應提供病蟲害檢疫報告。

6.1.4建筑保溫層的施工、找坡(平)層的施工和防水層的施工應

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屋面工程技術規范》GB50345、《坡屋面工程技

術規范》GB50693、《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范》GB50108和本規程的有

關規定。

6.1.5施工安全應符合下列規定:

1屋面施工材料不得在屋頂集中碼放;

2垂直運輸應采取安全防護措施;

3施工應注意成品保護;

4屋面周邊和預留孔洞部位必須設置安全防護;

5雨、雪和風力5級及以上天氣時,不得施工;

6施工現場應設置消防設施。

6.1.6種植屋面防水和園林綠化施工單位均應有專業施工資質,

主要作業人員應持證上崗,按照總體設計及種植作業程序施工。

63

6.2普通防水層施工

6.2.1防水層施工前,基層應干燥、干凈。

6.2.2宜選用熱熔法滿粘或膠粘劑滿粘防水卷材。防水卷材搭接

縫口應采用與基材相容的密封材料封嚴,卷材收頭部位宜采用壓條

釘壓固定。

6.2.3在陰陽角、雨水口、突出屋面管道根部、泛水、天溝、檐溝、變

形縫等細部構造處,應設防水增強層,每邊寬度應不小于300mm,材

料同質或相容。

6.2.4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冷粘法施工環境溫度應不低于5℃,冷

粘涂刷基層膠粘劑應涂刷均勻、不露底、不堆積,鋪貼卷材應順直,

不得皺折、扭曲,拉伸卷材,并輥壓排除卷材下的空氣,粘貼牢固,卷

材長邊和短邊的搭接寬度均不小于100mm,搭接縫口應用材料相容

的密封材料封嚴。

6.2.5熱熔法施工的環境溫度應不低于-10℃,高聚物改性瀝青

防水卷材熱熔法鋪貼卷材時應平整順直,不得扭曲,長邊和短邊的

搭接寬度均不應小于100mm,卷材表面熱熔后應立即滾鋪,排除下

面的空氣,并輥壓粘貼牢固。

6.2.6自粘類防水卷材施工基層表面應均勻涂刷基層處理劑,干

燥后及時鋪貼卷材,排除自粘卷材下面的空氣,并輥壓粘貼牢固。

鋪貼的卷材應平整順直,不得扭曲、皺折,長邊和短邊的搭接寬度均

不小于100mm,低溫施工時宜采用熱風機加熱,并粘貼牢固。

6.2.7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采用涂刮法施工時,兩遍涂刮的方向

相互垂直,涂覆厚度應均勻、不露底、不堆積。第一遍涂層干燥后,

73

方可進行下一遍涂覆,當屋面坡度>15%時,宜選用反應固化型高

分子防水涂料,每道防水涂料厚度不小于2.0mm。

6.2.8防水施工完成后,平屋面應做24小時蓄水試驗,坡屋面應

做連續3小時淋水試驗。

6.3耐根穿刺防水層施工

6.3.1改性瀝青類耐根穿刺防水卷材宜采用熱熔法鋪貼,并應符

合本規程第6.2.5條的規定。

6.3.2聚氯乙烯耐根穿刺防水卷材宜采用冷粘法鋪貼,施工要求

應符合本規程第6.2.4條的規定。

6.3.3熱塑性聚烯烴(TPO)防水卷材搭接縫需采用熱空氣焊接施

工,卷材搭接寬度不小于80mm,有效焊縫寬度不小于25mm。

6.3.4噴涂聚脲防水涂料施工應采用專用噴涂設備,并由經過培

訓的人員操作,兩次噴涂作業面之間的搭接寬度不應小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