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屆山東省菏澤某中學高三年級上冊月考歷史試題及答案_第1頁
2024屆山東省菏澤某中學高三年級上冊月考歷史試題及答案_第2頁
2024屆山東省菏澤某中學高三年級上冊月考歷史試題及答案_第3頁
2024屆山東省菏澤某中學高三年級上冊月考歷史試題及答案_第4頁
2024屆山東省菏澤某中學高三年級上冊月考歷史試題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第二次月考高三歷史試題

滿分100分時間90分鐘

一、選擇題(每題3分,共60分)

(2019?甘青寧高三5月聯考?33)

1.14世紀,“私人府邸、市政機關、行會大廈等新建筑逐步占據西歐城市的中心位置,教堂的位置變得次

要起來”。這一時期,西歐的城市建設

A.促進了人文精神的萌發B.反映了宗教改革的要求

C.推動了民主政治的構建D.體現了商品經濟的發展

(2019?安徽“江淮十校”高三第三次聯考?26)

2.宋朝建立后,宋太祖于各州設“通判州軍事”一至二員,簡稱通判,與知州同領本州,裁處兵民、錢

谷、戶口、賦稅、獄訟審理等事,本州公文須經通判同意簽押方可施行。朝廷還直接選派各色參軍,輔助

知州、通判處理行政、司法事務。這些舉措()

A.擴大了知州的行政權力B.控制了地方的財政支出

C.提高了各州的行政效率D.加強了中央對地方控制

(2019?四川雅安三模-33)

3.一位美國歷史學家總結道:在歐洲的海外擴張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倫布、達?伽馬和麥哲倫,而是那

些擁有資本的企業家們。該歷史學家

A.否定了航海家的作用

B.關注到殖民擴張的內在動力

C.意在提高資本家政治地位

D.強調了資本主義制度的侵略性

(2019?陜西寶雞二模-33)

4.美洲被“發現”后,“誰先到達,便由誰命名”的原則持續了幾個世紀,甚至南極洲各地的命名也是如

此。這表明歐洲早期航海活動

A.受到人文主義影響

B.始終遵循著國際法

C.密切洲際文化交流

D.抹殺土著的命名權

(2019?江蘇南京、鹽城二模?14)

5.阿薩?勃里格斯說:“(英國)當時總共有42條運河計劃修建,需耗資650萬英鎊。1792年,被當時

第1頁/共6頁

的人們形容為運河狂熱的年份,人們的投機熱情像瘟疫般地傳播。運河的股票為當地商人、工廠主和土地

所有者踴躍爭購,雖然它們直到1811年才在證券交易所報價。”該狂熱現象的出現是由于()

A.價格革命出現,股票投資活動的狂熱B.商業革命擴展,商業豐厚利潤的刺激

C.工業革命進行,科技創新的日益發展D.電氣時代到來,生產社會化趨勢加強

(2019?四川成都二模?33)

6.1300-1500年左右,歐洲人口只有八千萬,1700年達到了一億兩千萬。對此,下列解釋合理的是

)

A.資產階級革命的高漲B.物種的全球大交流

C.外來移民的大量涌入D.生育觀念的空前解放

(2018?河南中原名校考評)

7.1893-1895年,法國與瑞士陷入關稅糾紛,相互提高關稅,致使由法國輸出到瑞士的商品減少了43%,

瑞士輸出到法國的商品減少了27%。該現象出現的根源是

A.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基本形成B.國際貿易保護主義已經抬頭

C.歐洲國家間的經濟聯系密切D.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競爭激烈

(2019廣西柳州高三畢業班1月聯考)

8.12—13世紀,以法國為中心的中世紀文化興盛地區出現“大翻譯”運動,借助基督教會的資金和阿拉伯

的譯本把大量古希臘名著介紹到西歐。13世紀后半期。許多意大利學者、詩人以及藝術家也赴法國學習觀

摩。這一現象說明

A.西方近代文化與中世紀文化有繼承關系

B.文學是文藝復興反教會最初的工具

中世紀黑暗被東西方文化交流驅散

D.文藝復興的發源地在法國

(2018山東濱州調研)

9.伏爾泰在《哲學通信》中說:“像牛頓先生這樣一位10個世紀以來的杰出的人,才真正是偉大的人

物。……我們應當尊敬的是憑真理的力量統治人心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來奴役人的人;是認識宇宙的人

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基于這一認識,伏爾泰

A.提倡個性自由闡釋人性之美B.提出三權分立學說防止暴政

C.否定外在權威推崇理性思考D.倡導人民主權反對君主制度

(2019?鄂東南教改聯盟學校高三一模?33)

10.1832年、1867年和1884的三次議會改革是英國19世紀民主政治發展進程中的重要事件。其中,1832

年改革擴大了工業資產階級權利,1867年改革使小資產階級和工人上層獲得選舉權,1884年改革賦予農

第2頁/共6頁

業工人選舉權利。19世紀英國的三次議會改革

A.逐漸實現了公民的普選權B.基本實現了平等代表制原則

C.與經濟基礎的發展演變相適應D.鞏固了議會的權力中心地位

(2019?河南鄭州三模-24)

11.周代作為“天子”的周王既掌握“天命”又主宰“天下”。王室衰微后,諸侯征伐只能獲取實質上的

“天下”,卻無法得到象征“天命”的“天子”身份。秦始皇創制皇帝名號,著重標榜自己的功德,淡化

“天下”為“天命”的賜予。這說明了

A.周代天命觀念逐漸消亡

B.秦注重按功德分配身份地位

C.秦意在打破舊有的權力邏輯

D.神權不再與王權相結合

(2019?河南洛陽一模?22)

12.1962年,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總統戴高樂宣稱選舉總統的人民已經把國家不可分割的權力完全賦予總

統,除了總統授予并維護的權力以外,不存在任何其他的權力,包括內閣的權力,民政的權力,軍事的權

力和司法的權力……”這表明當時的法國

A.專制傳統根深蒂固

B.民主政體面臨危機

C.權力結構失衡嚴重

D.人民主權原則被打破

(2019?江蘇蘇錫常鎮二模-17)

13.19世紀70年代德國的工業生產已經超過法國,在煤鋼領域,克虜伯公司、蒂森公司以其規模龐大而聲

名顯赫;化工領域,德國的合成燃料產量占了世界的一半左右;交通運輸業,德國的鐵路長度在中西歐都

首屈一指。這一時期德國的進步主要得益于

A.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迅速完成

B.政治統一及鞏固統一的措施

C.對海外殖民地的傾銷和掠奪

D.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

(2019?甘青寧高三3月聯考?34)

14.18世紀后,英國的農業勞動生產率大幅度攀升,1700,英國每個農業勞動力可以養活1.7人,至1800

年,則上升到2.5人,這一現象的出現

A.縮小了貧富差距

第3頁/共6頁

B.維護了人民的權益

C.緩解了階級矛盾

D.加速了城市化進程

(2019?廣西桂林一模?33)

15.如表為近代歐美工人組織建立的情況:

時間工人組織概況

1851年英國“機械工人混合工會”英國第一個工會聯合會

1860年英國“工會委員會”倫敦各業的工會聯合組成

1863年法國“全法工人聯合會”法國第一個全國性的工人組織

1863年德國“全德工人聯合會”德國無產階級第一個全國性的組織

1864年各國“國際工人協會”在倫敦成立的第一個國際性工人組織

據此可知

A.科學理論開始指導工人運動

B.無產階級斗爭的聯動性增強

C.英國成為國際工人運動中心

D工人階級革命斗志日益高漲

(2019?山東濟南一模-34)

16.1920年,俄國的農業總產量只相當于戰前水平的2/3,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嚴重缺乏,人們要忍受

著冬季嚴寒的侵襲。到1921年,情況更慘了。這主要是因為

A.蘇俄新經濟政策的實施

B.國內戰爭的破壞

C.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延續

D.西方國家的封鎖

(2019?安徽合肥一模?22)

17.國內戰爭時期,蘇俄實行余糧收集制:1921年,蘇俄實行固定的糧食稅,規定納稅后剩下的糧食歸農

民所有;1927年,蘇聯開展農業集體化運動,建立集體農莊。這表明蘇俄(聯)()

第4頁/共6頁

A.農民生產的積極性始終不高B,依據國家戰略調整農業政策

C.充分認識到農業生產的重要性D.制定經濟政策存在隨意性傾向

(2019?四川綿陽三模-34)

18.據檔案記載,1925年,蘇聯農民心中始終存在一種困惑。”如果一個農民成功地改善了自己的經營,

那他就會從貧農隊伍中除名,在他頭上貼上富農的標簽,把他看作是蘇維埃政權的敵人。”這主要說明當

A.糧食稅挫傷了農民積極性

B.農民對集體農莊心有余悸

C.新經濟政策缺乏制度保障

D.工業化政策引發農民不滿

(2019?卓越名校聯盟高三第二次聯考?34)

19.據1928年10月統計,全蘇聯共有31858臺拖拉機,其中國產的只有3718臺;1929—1931年,國產

拖拉機僅50300臺,進口的共59600臺。這反映出當時蘇聯

A.機械化水平制約了集體化

B.社會主義制度具有優越性

C.斯大林模式取得巨大成績

D.利用國際市場發展經濟

(2019?安徽馬鞍山三模?35)

20.20世紀70年代,面對石油價格的暴漲,蘇聯加大了對西方國家的石油出口,從1974年的不足4千萬

噸,到1979年的近7千萬噸。1979年,石油出口額在蘇聯商品出口總額中的占比達到了34%。據此推

斷,當時石油出口

A.增加了蘇聯的人均收入

B.推動蘇聯工業結構調整

C.解決了西方的石油危機

D.使蘇聯獲得了冷戰優勢

二、非選擇題(共40分)

(2019?云南昆明二模?41)

2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為提高市場競爭力,英國1623年制定的《壟斷法》規定:“專利權授予最早的發明者;發明

必須是新產品;專利權人有權在國內獨占制造和使用發明的物品和方法;專利權16年;專利權人不能抬

第5頁/共6頁

高物價以損害國家利益、破壞貿易”。該法被公認為世界上第一部正式完整的專利法。在英國影響下,歐

美其他國家也相繼頒布了專利法,有22個國家先后建立了專利制度。1883年,為解決知識產權的國際保

護問題,歐美國家相互合作,協商達成了《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成立保護工業產權(包括專利權)

的國際專利局。由此開創了國際保護知識產權的先河。

——摘編自熊英《知識產權法原理與實踐》

根據材料一、概括歐美專利制度發展的特點,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歐美專利制度發展的意義。

(2017全國卷H)

22.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歐洲人一邊哀嘆歐洲衰落了,一邊思考歐洲向何處去的問題。整個

20年代,有關歐洲統一的文章、著作、雜志在英、德、法等國相繼出版,呼吁建立歐洲合眾國。如挪威生

物學家弗里約夫?豪森在給美國總統威爾遜的信中說:“在所有歐洲國家聯合在歐洲合眾國旗幟下之前,

歐洲的持久和平是不可能的。”當歐洲聯合的呼聲在民間日趨高漲之際,法國總理白里安于1929年在國

聯大會上提出了以法、德和解為基礎的“歐洲聯邦”計劃,后又發表備忘錄,著重強調政治行動,主張建

立歐洲各國參加的政治機構。然而,他的歐洲聯合方案提出后,其他歐洲國家都態度冷漠,甚至表示反

對。最后,“歐洲聯邦”計劃不了了之。

——摘編自陳樂民《歐洲觀念的歷史哲學》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白里安“歐洲聯邦”設想提出的背景。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歐洲聯邦”設想未能實現的原因。

(2019?陜西寶雞二模?42)

2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世紀歷史的進程意味著西方的衰落。倫敦、巴黎和柏林不再左右世界的新聞。受第二次世界

大戰的影響,傳統歐洲體系的崩潰已成為不可改變的事實……歐洲除了在進入一個衰退的時期外,還在進

入一個成功的時期:它的思想、技術和制度正在比以往任何時候更迅速地傳遍全球,并促進世界發展。

——摘編自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評述材料中關于20世紀西方發展的觀點。(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嚴

密,表述清楚)

第6頁/共6頁

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第二次月考高三歷史試題

滿分100分時間90分鐘

一、選擇題(每題3分,共60分)

(2019?甘青寧高三5月聯考?33)

1.14世紀,“私人府邸、市政機關、行會大廈等新建筑逐步占據西歐城市的中心位置,教堂的位置變得次

要起來”。這一時期,西歐的城市建設

A.促進了人文精神的萌發B.反映了宗教改革的要求

C.推動了民主政治的構建D.體現了商品經濟的發展

【答案】D

【解析】

【詳解】材料“私人府邸、市政機關、行會大廈等新建筑逐步占據西歐城市的中心位置,教堂的位置變得

次要起來”體現的是商品經濟對西歐城市分布的影響,D正確;AC與材料無關,排除;宗教改革是在16

世紀開始的,B排除。故選D。

(2019?安徽“江淮十校”高三第三次聯考?26)

2.宋朝建立后,宋太祖于各州設“通判州軍事”一至二員,簡稱通判,與知州同領本州,裁處兵民、錢

谷、戶口、賦稅、獄訟審理等事,本州公文須經通判同意簽押方可施行。朝廷還直接選派各色參軍,輔助

知州、通判處理行政、司法事務。這些舉措()

A.擴大了知州的行政權力B.控制了地方的財政支出

C.提高了各州的行政效率D.加強了中央對地方控制

【答案】D

【解析】

【分析】

【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為加強中央集權,北宋政府采取分化事權的措施,在地方派文官任知州,并

設置通判監督知州,D項正確,排除A項;材料與控制地方財政支出的說法無關,排除B項;地方機構相

互牽制不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排除C項。故選D項。

【點睛】

(2019?四川雅安三模?33)

3.一位美國歷史學家總結道:在歐洲的海外擴張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倫布、達?伽馬和麥哲倫,而是那

些擁有資本的企業家們。該歷史學家

A.否定了航海家的作用

第1頁/共12頁

B.關注到殖民擴張的內在動力

C.意在提高資本家政治地位

D.強調了資本主義制度的侵略性

【答案】B

【解析】

【詳解】本題強調“企業家”和他們的“資本”在歐洲“海外擴張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可知正確答案

是B項;材料沒有否定航海家的作用,A項錯誤;材料分析的企業家在資本原始積累過程中的方法手段,

并不是要提高資本家的政治地位,C項錯誤;早期新航路開辟的時候還沒有確立資本主義制度,D項不符合

史實。

【點睛】解答本題要搞清楚殖民擴張的時代特征和影響,以及“早期”殖民擴張的背景等史實。

(2019?陜西寶雞二模?33)

4.美洲被“發現”后,“誰先到達,便由誰命名”的原則持續了幾個世紀,甚至南極洲各地的命名也是如

此。這表明歐洲早期航海活動

A.受到人文主義影響

B.始終遵循著國際法

C.密切洲際文化交流

D.抹殺土著的命名權

【答案】A

【解析】

【詳解】根據材料“美洲被發現”后,“誰先到達,便由誰命名”的原則持續了幾個世紀”可知體現的是

對人的價值和尊嚴的一種肯定,屬于人文主義范疇,A選項符合題意。材料與國際法無關,B選項排除。密

切洲際文化交流屬于新航路開辟的影響,C選項排除。當時的土著還處于未開化階段,D選項排除。

(2019?江蘇南京、鹽城二模?14)

5.阿薩?勃里格斯說:”(英國)當時總共有42條運河計劃修建,需耗資650萬英鎊。1792年,被當時

的人們形容為運河狂熱的年份,人們的投機熱情像瘟疫般地傳播。運河的股票為當地商人、工廠主和土地

所有者踴躍爭購,雖然它們直到1811年才在證券交易所報價。”該狂熱現象的出現是由于()

A.價格革命出現,股票投資活動的狂熱B.商業革命擴展,商業豐厚利潤的刺激

C.工業革命進行,科技創新的日益發展D.電氣時代到來,生產社會化趨勢加強

【答案】B

【解析】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時空是1792年至18n年的

第2頁/共12頁

英國。根據材料“1792年……人們的投機熱情像瘟疫般地傳播。運河的股票為當地商人、工廠主和土地所

有者踴躍爭購”及所學可知,18世紀末19世紀初英國商業的迅速發展,出于商業流通的需要和人們投機

的熱情,英國出現了修建運河的高潮和人們購買運河股票的狂熱現象。由此可知,股票經營方式是商業革

命的延續,該狂熱現象深受商業豐厚利潤的刺激,B項正確;價格革命出現在15世紀末16世紀初的新航

路開辟之后,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科技創新的相關信息,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電氣時

代的到來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果,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

(2019?四川成都二模?33)

6.1300-1500年左右,歐洲人口只有八千萬,1700年達到了一億兩千萬。對此,下列解釋合理的是

()

A.資產階級革命的高漲B.物種的全球大交流

C.外來移民的大量涌入D.生育觀念的空前解放

【答案】B

【解析】

【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6世紀即新航路開辟后,歐洲人口的顯著增長得益于物種的全球大交流豐富

了其食品和經濟結構,B項正確;資產階級革命引發沖突和動蕩,并非歐洲人口增長的原因,排除A項;

18世紀以前,歐洲并未出現外來移民的大量涌入,排除C項;生育觀念的解放并非17世紀前后歐洲人口

迅猛增長的主要原因,排除D項。故選B項。

(2018?河南中原名校考評)

7.1893-1895年,法國與瑞士陷入關稅糾紛,相互提高關稅,致使由法國輸出到瑞士的商品減少了43%,

瑞士輸出到法國的商品減少了27%。該現象出現的根源是

A.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基本形成B.國際貿易保護主義己經抬頭

C.歐洲國家間的經濟聯系密切D.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競爭激烈

【答案】D

【解析】

【詳解】第一次工業革命后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基本形成,A時間不符合材料,排除;材料只是反映了法國

與瑞士的關稅糾紛,無法體現“歐洲國家間的經濟聯系密切”“國際貿易保護主義已經抬頭”,排除B、C;法

國與瑞士的關稅糾紛本質上反映了兩國對市場的爭奪,反映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競爭激烈,D正確。

(2019廣西柳州高三畢業班1月聯考)

8.12—13世紀,以法國為中心的中世紀文化興盛地區出現“大翻譯”運動,借助基督教會的資金和阿拉伯

的譯本把大量古希臘名著介紹到西歐。13世紀后半期。許多意大利學者、詩人以及藝術家也赴法國學習觀

摩。這一現象說明

第3頁/共12頁

A.西方近代文化與中世紀文化有繼承關系

B.文學是文藝復興反教會最初的工具

C.中世紀黑暗被東西方文化交流驅散

D.文藝復興的發源地在法國

【答案】A

【解析】

【詳解】根據材料“借助基督教會的資金和阿拉伯的譯本把大量古希臘名著介紹到西歐。”說明西方近代

文化與中世紀文化有繼承關系,故選A。B選項在材料里沒有體現,與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B。中世紀黑

暗即基督教神學被文藝復興驅散,C選項表述錯誤,故排除C。文藝復興的發源地在意大利,D選項表述錯

誤,故排除D。

【點睛】文藝復興的興起:意大利最先①原因:出現資本主義萌芽,新興資產階級要求擺脫天主教神學的

束縛;②16世紀后,文藝復興擴展到到西歐其它國家。

(2018山東濱州調研)

9.伏爾泰在《哲學通信》中說:“像牛頓先生這樣一位10個世紀以來的杰出的人,才真正是偉大的人

物。……我們應當尊敬的是憑真理的力量統治人心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來奴役人的人;是認識宇宙的人

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基于這一認識,伏爾泰

A.提倡個性自由闡釋人性之美B.提出三權分立學說防止暴政

C.否定外在權威推崇理性思考D.倡導人民主權反對君主制度

【答案】C

【解析】

【詳解】據材料“我們應當尊敬的是憑真理的力量統治人心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來奴役人的人;是認識

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結合所學可知近代自然科學的進步使啟蒙思想家認識到人類可以征服自然,

更可以改造自身社會,從而促進了理性主義的形成發展,故C正確;A.與文藝復興相關,排除;B是孟德

斯鳩主張、D是盧梭的主張,排除。

(2019?鄂東南教改聯盟學校高三一模?33)

10,1832年、1867年和1884的三次議會改革是英國19世紀民主政治發展進程中的重要事件。其中,1832

年改革擴大了工業資產階級權利,1867年改革使小資產階級和工人上層獲得選舉權,1884年改革賦予農

業工人選舉權利。19世紀英國的三次議會改革

A.逐漸實現了公民的普選權B.基本實現了平等代表制原則

C.與經濟基礎的發展演變相適應D.鞏固了議會的權力中心地位

【答案】C

第4頁/共12頁

【解析】

【詳解】據題意可知,在英國的三次議會改革中,獲得選舉權的階層越來越多,這和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演變相適應,C項正確;這三次議會改革是使部分階層獲得了選舉權,不是實現了公民的普選權,排除A

項;材料僅體現了選舉權范圍的擴大,BD項均無法體現,排除。故選C項。

(2019?河南鄭州三模?24)

11.周代作為“天子”的周王既掌握“天命”又主宰“天下”。王室衰微后,諸侯征伐只能獲取實質上的

“天下”,卻無法得到象征“天命”的“天子”身份。秦始皇創制皇帝名號,著重標榜自己的功德,淡化

“天下”為“天命”的賜予。這說明了

A.周代天命觀念逐漸消亡

B.秦注重按功德分配身份地位

C.秦意在打破舊有的權力邏輯

D.神權不再與王權相結合

【答案】C

【解析】

【詳解】依據材料“秦始皇創制皇帝名號,著重標榜自己的功德,淡化‘天下‘為‘天命’的賜予”可以

看出秦朝打破舊有的權力邏輯,加強皇權故C項正確。A項中的消亡不符合史實,排除。材料強調的是秦

朝加強皇權,不是強調秦注重按功德分配身份地位和神權不再與王權相結合,故BD項錯誤。

【點睛】本題考查秦朝的中央集權制度。考查秦朝皇帝制度的目的。解題的關鍵是對“秦始皇創制皇帝名

號,著重標榜自己的功德,淡化‘天下'為‘天命'的賜予”的分析理解。

(2019?河南洛陽一模?22)

12.1962年,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總統戴高樂宣稱選舉總統的人民已經把國家不可分割的權力完全賦予總

統,除了總統授予并維護的權力以外,不存在任何其他的權力,包括內閣的權力,民政的權力,軍事的權

力和司法的權力……”這表明當時的法國

A.專制傳統根深蒂固

B.民主政體面臨危機

C權力結構失衡嚴重

D.人民主權原則被打破

【答案】C

【解析】

【詳解】根據材料中戴高樂的話語可知當時法國總統權力很大,“除了總統授予并維護的權力以外,不存

第5頁/共12頁

在任何其他的權力”,可見當時權力結構嚴重失衡,選項C正確;材料并未體現出任何有關專制傳統的信息,

選項A排除;材料中沒有提及民主政體的危機,而且選項B不符合史實,排除;根據材料“選舉總統的人民

已經把國家不可分割的權力完全賦予總統”可知人民掌握權力,選項D排除。

【點睛】解題關鍵是對戴高樂所宣稱內容的理解,即選民選舉總統之后,總統掌握了所有權力,結合所學

可以得出權力結構的失衡。

(2019?江蘇蘇錫常鎮二模-17)

13.19世紀70年代德國的工業生產已經超過法國,在煤鋼領域,克虜伯公司、蒂森公司以其規模龐大而聲

名顯赫;化工領域,德國的合成燃料產量占了世界的一半左右;交通運輸業,德國的鐵路長度在中西歐都

首屈一指。這一時期德國的進步主要得益于

A.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迅速完成

B.政治統一及鞏固統一的措施

C.對海外殖民地的傾銷和掠奪

D.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

【答案】B

【解析】

【詳解】根據所學可知,19世紀70年代德國完成了國家統一,有穩定的社會制度保障,B選項符合題意;

第二次工業革命完成的時間是20世紀初,與題干時間不符合,A選項排除;德國的海外殖民地極少不足以

支撐德國的經濟發展,C選項排除;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世界市場最終形成,D選項排除。

(2019?甘青寧高三3月聯考?34)

14.18世紀后,英國的農業勞動生產率大幅度攀升,1700,英國每個農業勞動力可以養活1.7人,至1800

年,則上升到2.5人,這一現象的出現

A.縮小了貧富差距

B.維護了人民的權益

C.緩解了階級矛盾

D.加速了城市化進程

【答案】D

【解析】

【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英國每個農業勞動力可以養活的人數增加,會導致農業勞動力剩余,1800年

處于工業革命時期,剩余農業勞動力流向城市工廠,加速了城市化進程,故D正確;材料與縮小貧富差距

沒有直接聯系,故A排除;剩余農業勞動力流向工廠并不能維護人民的權益,故B排除;勞動力流向工廠

也沒有緩解階級矛盾,故C排除。

第6頁/共12頁

(2019?廣西桂林一模-33)

15.如表為近代歐美工人組織建立的情況:

時間工人組織概況

1851年英國“機械工人混合工會”英國第一個工會聯合會

1860年英國“工會委員會”倫敦各業的工會聯合組成

1863年法國“全法工人聯合會”法國第一個全國性的工人組織

1863年德國“全德工人聯合會”德國無產階級第一個全國性的組織

1864年各國“國際工人協會”在倫敦成立的第一個國際性工人組織

據此可知

A.科學理論開始指導工人運動

B.無產階級斗爭的聯動性增強

C.英國成為國際工人運動中心

D.工人階級革命斗志日益高漲

【答案】B

【解析】

【詳解】從題干中的關鍵信息”工會聯合會”“各業的工會聯合”“全國性的工人組織”“各國'國際工

人協會"國際性工人組織”等信息可以看出,無產階級的斗爭從行業內聯合、行業間聯合、全國聯合

到國際聯合,表明無產階級斗爭的聯動性增強。故B正確。A、C、D的說法在材料中均沒有體現,排除。

【點睛】本題考查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發展。題干中的關鍵信息是:“工會聯合會”“各業的工會聯合”“全

國性的工人組織”“各國'國際工人協會國際性工人組織”。

(2019?山東濟南一模-34)

16.1920年,俄國的農業總產量只相當于戰前水平的2/3,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嚴重缺乏,人們要忍受

著冬季嚴寒的侵襲。到1921年,情況更慘了。這主要是因為

A.蘇俄新經濟政策的實施

B.國內戰爭的破壞

C.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延續

D.西方國家的封鎖

第7頁/共12頁

【答案】c

【解析】

【詳解】1920年蘇俄人民取得國內外戰爭勝利,面對已變化的國內外形勢,戰時共產黨主義政策的延續,

導致嚴重經濟困難,故C項正確。1921年3月才開始實施新經濟政策,故A項錯誤。國內戰爭的破壞和西

方國家的封鎖不是主要原因,故BD項錯誤。所以選C。

(2019?安徽合肥一模?22)

17.國內戰爭時期,蘇俄實行余糧收集制:1921年,蘇俄實行固定的糧食稅,規定納稅后剩下的糧食歸農

民所有;1927年,蘇聯開展農業集體化運動,建立集體農莊。這表明蘇俄(聯)()

A.農民生產的積極性始終不高B.依據國家戰略調整農業政策

C.充分認識到農業生產的重要性D.制定經濟政策存在隨意性傾向

【答案】B

【解析】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根據題干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

是:20世紀20年代的蘇俄(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面對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引發嚴重的政治、經濟危

機,新經濟政策應運而生。為了配合國家工業化建設,農業集體化運動應運而生。結合上述分析可知,蘇

俄(聯)依據國家戰略調整農業政策,B項正確;新經濟政策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排除A項;材料

體現的是農業政策的制定是為國家建設服務,非認識到農業生產的重要性,排除C項;制定政策的隨意性

說法不符合史實,當時政策的制定都具有一定的目的性,排除D項。故選B項。

(2019?四川綿陽三模?34)

18.據檔案記載,1925年,蘇聯農民心中始終存在一種困惑。”如果一個農民成功地改善了自己的經營,

那他就會從貧農隊伍中除名,在他頭上貼上富農的標簽,把他看作是蘇維埃政權的敵人。”這主要說明當

A.糧食稅挫傷了農民積極性

B.農民對集體農莊心有余悸

C.新經濟政策缺乏制度保障

D.工業化政策引發農民不滿

【答案】C

【解析】

【詳解】新經濟政策實行過程中,農民既渴望致富又擔心成為革命的對象,C項正確。“糧食稅”提升了農民

生產積極性,A項違背史實。蘇聯的工業化和集體化分別是在1926年,1929年開始的,B、D兩項不是1925

年農民的反應。故C項正確。

第8頁/共12頁

【點睛】改革需要不斷深入,本題要首先注意的是農民困惑的時間和原因及農村生產關系的發展史實。

(2019?卓越名校聯盟高三第二次聯考?34)

19.據1928年10月統計,全蘇聯共有31858臺拖拉機,其中國產的只有3718臺;1929—1931年,國產

拖拉機僅50300臺,進口的共59600臺。這反映出當時蘇聯

A.機械化水平制約了集體化

B.社會主義制度具有優越性

C.斯大林模式取得巨大成績

D.利用國際市場發展經濟

【答案】D

【解析】

【詳解】材料反映了1929—1931年蘇聯大量進口拖拉機,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當時西方資本主義經濟危機

爆發,蘇聯借機利用國際市場進口拖拉機來發展經濟,故D正確;大量進口拖拉機并不能說明機械化水平

制約了集體化,故A錯誤;材料未涉及蘇聯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故B錯誤;材料數據也沒有反映斯大

林模式的巨大成績,故C錯誤。

(2019?安徽馬鞍山三模?35)

20.20世紀70年代,面對石油價格的暴漲,蘇聯加大了對西方國家的石油出口,從1974年的不足4千萬

噸,到1979年的近7千萬噸。1979年,石油出口額在蘇聯商品出口總額中的占比達到了34虬據此推

斷,當時石油出口

A.增加了蘇聯的人均收入

B.推動蘇聯工業結構調整

C.解決了西方的石油危機

D.使蘇聯獲得了冷戰優勢

【答案】D

【解析】

【詳解】依據材料“20世紀70年代,面對石油價格的暴漲……石油出口額在蘇聯商品出口總額中的占比達

到了34%”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石油價格的暴漲使蘇聯獲得了大量的經濟利益,在冷戰時期獲得優勢。故

答案為D項。A項石油出口增加不代表人均收入會提高,排除;B項石油出口額增加與工業結構調整無關,

排除;C項解決了西方的石油危機說法過于絕對,排除。

二、非選擇題(共40分)

(2019?云南昆明二模?41)

2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9頁/共12頁

材料為提高市場競爭力,英國1623年制定的《壟斷法》規定:“專利權授予最早的發明者;發明

必須是新產品;專利權人有權在國內獨占制造和使用發明的物品和方法;專利權16年;專利權人不能抬

高物價以損害國家利益、破壞貿易”。該法被公認為世界上第一部正式完整的專利法。在英國影響下,歐

美其他國家也相繼頒布了專利法,有22個國家先后建立了專利制度。1883年,為解決知識產權的國際保

護問題,歐美國家相互合作,協商達成了《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成立保護工業產權(包括專利權)

的國際專利局。由此開創了國際保護知識產權的先河。

——摘編自熊英《知識產權法原理與實踐》

根據材料一、概括歐美專利制度發展的特點,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歐美專利制度發展的意義。

【答案】特點:國家立法確立專利制度;源于英國并逐漸影響歐美;制定國際公約。建立國際機構;時間

早,具有開創性。

意義:有利于尊重知識、維護社會公正;推動資本主義經濟和工業革命的深入發展;有利于歐美各國科學

技術的創新與發展;對世界各國建立專利制度及國際合作產生重要影響。

【解析】

【詳解】本題是特點、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近代歐美國家。第一小問特點:由材料“英國1623年

制定的《壟斷法》……在英國影響下,歐美其他國家也相繼頒布了專利法……歐美國家相互合作,協商達

成了《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可得出國家立法確立專利制度;由材料“該法被公認為是世界上第一部

正式完整的專利法。在英國影響下,歐美其他國家也相繼頒布了專利法”可得出源于英國并逐漸影響歐

美;由材料“1883年,為解決知識產權的國際保護問題,歐美國家相互合作,協商達成了《保護工業產權

巴黎公約》,成立保護工業產權(包括專利權)的國際專利局。由此開創了國際保護知識產權的先河”可

得出制定國際公約;建立國際機構;時間早,具有開創性。第二小問意義:由材料”專利權人有權在國內

獨占制造和使用發明的物品和方法”及所學可得出有利于尊重知識、維護社會公正;由材料“1883

年”“《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及所學可得出推動資本主義經濟和工業革命的深入發展;由材料“歐

美國家相互合作,協商達成了《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成立保護工業產權(包括專利權)的國際專利

局”及所學可得出有利于歐美各國科學技術的創新與發展;對世界各國建立專利制度及國際合作產生重要

影響。

(2017全國卷II)

22.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歐洲人一邊哀嘆歐洲衰落了,一邊思考歐洲向何處去的問題。整個

20年代,有關歐洲統一的文章、著作、雜志在英、德、法等國相繼出版,呼吁建立歐洲合眾國。如挪威生

物學家弗里約夫?豪森在給美國總統威爾遜的信中說:“在所有歐洲國家聯合在歐洲合眾國旗幟下之前,

歐洲的持久和平是不可能的。”當歐洲聯合的呼聲在民間日趨高漲之際,法國總理白里安于1929年在國

聯大會上提出了以法、德和解為基礎的“歐洲聯邦”計劃,后又發表備忘錄,著重強調政治行動,主張建

第10頁/共12頁

立歐洲各國參加的政治機構。然而,他的歐洲聯合方案提出后,其他歐洲國家都態度冷漠,甚至表示反

對。最后,“歐洲聯邦”計劃不了了之。

——摘編自陳樂民《歐洲觀念的歷史哲學》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