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養結合服務點 -母嬰保健及托育服務類_第1頁
醫養結合服務點 -母嬰保健及托育服務類_第2頁
醫養結合服務點 -母嬰保健及托育服務類_第3頁
醫養結合服務點 -母嬰保健及托育服務類_第4頁
醫養結合服務點 -母嬰保健及托育服務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醫養結合服務點-母嬰保健及托育服務類本文件規定了母嬰保健及托育服務類醫養結合服務點的建設、服務、管理和驗收評價內容和要求。本文件適用于母嬰保健及托育服務類醫養結合服務點。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DB510400/T162康養產業基礎術語DB5104/T23—2020醫養結合服務點第1部分:通用要求3術語和定義DB510400/T162界定的以及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產婦分娩期或產褥期(產后42至56天)的婦女。3.2新生兒從娩出到誕生后28天的嬰兒。3.3月子胎兒、胎盤娩出后產婦身體、生殖器官和心理方面調適復原的6~8周為產褥期,俗稱“月子”。3.4月子中心為坐月子產婦提供食宿、生理和心理看護、衛生、協助哺乳、身體健康恢復,為新生兒提供喂養、看護、健康保健、安全防范等綜合性服務的機構。3.52托育機構經有關部門登記、衛生健康部門備案,為3歲以下嬰幼兒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計時托、臨時托等托育服務的機構。4建設要求4.1月子中心服務場所應符合:a)可為獨棟建筑,也可與其他場所共用一棟建筑。如為后者,應與共用的其他場所隔斷,保證電梯、樓道、服務場所的完全獨立性,不得與其他場所共用;b)配置居室、功能活動室、辦公室、庫房等基本場所,設有床位10張以上。4.2月子中心服務場所功能活動區宜包括新生兒托管配奶間、產后恢復室、早教及瑜伽室、嬰兒沐浴撫觸室等。4.3月子中心廚房、洗衣房可自行配置,也可委托第三方機構提供相應配餐和洗滌服務,但委托服務應制定相關營養餐和清潔標準對服務供應商定期進行監督檢查。4.4月子中心居室和功能活動室宜具備:a)配置恒溫、空氣殺菌設施,使用時,室溫保持在22℃~26℃、相對濕度在40%~60%,并適時開窗通風;b)每間居室使用面積不少于20㎡,居住一位產婦,產婦床單位占地面積不少于5㎡,嬰兒床單位占地面積不少于2㎡;c)居室有獨立衛生間,面積不少于5㎡,配設安全扶手、坐便器、毛巾架、梳妝鏡、洗漱盆、廢紙桶、淋浴器、防滑浴墊、換氣扇等;如坐便器安裝有電動沖洗裝置,應保持電源接地良好,無漏電;d)居室配設單人床、嬰兒床、床頭柜、桌椅、衣柜、衣架、毯子、褥子、被子、床單、被罩、枕芯、枕套、枕巾、時鐘、夜燈、暖水瓶、消毒鍋、恒溫器、電源插座、溫濕度計、面盆、污物桶等,新生兒床應圓滑、平順,外形無棱角;床兩側應有護欄,護欄應具有固定卡鎖裝置;e)居室床頭配有電話和呼叫器,確保每床均能與工作人員隨時聯系。4.5月子中心母嬰同室和家庭化房間,宜提供24h冷熱水供應、電視、微波爐(可公用)、電熱壺等設施,還可增加其他必要的家庭化設施和物品。4.6月子中心服務點宜配置的基本設備:a)血壓計、體溫計、血糖儀、經皮膽紅素檢測儀、紅外線照射儀、兒童體格測量用具(體重計、身長測量儀)、紫外線消毒燈、奶瓶清洗消毒機;b)配備與服務規模相適應的發電機,確保停電狀態下正常運行;c)配置與開展服務項目相適應的其他設備。4.7托育機構服務場所應設有兒童活動區域,兒童活動區域安全符合:a)整體色彩設計應考慮母親和兒童的心理特征;b)兒童活動場所宜使用柔性(或彈性)地面;c)兒童活動場所出入口應有24h值守人員或門禁控制系統;3d)兒童在公共活動區域應有人員陪同;e)兒童活動建筑與設施的棱角部位應磨圓或者軟包處理或者采取其他防傷害措施;f)兒童活動場所窗臺距地面高度應≥1000mm,窗應有帶鎖保護裝置和防墜落措施。4.8托育機構應配備符合嬰幼兒月齡特點的家具、用具、玩具、圖書和游戲材料等,并符合國家相關安全質量標準和環保標準。設有室外活動場地,配備適宜的游戲設施,且有相應的安全防護設施。4.9托育機構宜配備兒童專用潔具,洗手熱水溫度應控制在40℃以下。電源插座應使用帶防觸電保護措施的插座。電熱器及暖氣管道應有防護裝置。如使用電風扇,應放置在兒童觸及不到的位置。4.10服務點自行配置的廚房,宜配設相應的炊具、用具、食品分類存放設備、燃氣泄漏報警裝置和水電氣控制設備、廢物桶、洗手池、消毒和防“四害”設備等,應配設餐廳并有餐桌、座椅、時鐘、公告欄等。4.11服務點自行配置的洗衣房,宜配設相應的衣物分類存放設備、洗脫機、烘干機、熨燙機和折疊機等設備。5服務要求5.1產婦護理5.1.1月子中心應向產婦提供專業的護理服務,具體內容包括:生殖系統護理、乳房護理、產婦剖宮產及會陰切口護理、營養飲食、形體恢復、產后健康及育嬰知識宣教等。5.1.2月子中心護理人員每日應對產婦的生理心理狀態和身體恢復情況進行測量和評估,并作記錄存檔。本標準附錄B給出了《產婦每日生理心理狀態和身體恢復情況記錄表》的基本格式和內容。5.1.3月子中心護理人員應提示并鼓勵產婦積極攝入水分及纖維素,保持大便通暢。5.1.4月子中心營養師宜根據產婦的身體情況、參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之中國哺乳期婦女膳食指南》制定科學、合理的個體化飲食營養方案,綜合考慮食材原料的選擇、食物加工烹飪、產后飲食禁忌等情況,提供飲食照料服務。5.1.5月子中心護理人員應向產婦開展個人衛生宣教,并協助做好刷牙、洗腳、洗頭、洗澡等服務。5.1.6月子中心護理人員應指導產婦在每次排便后用溫水清潔清洗會陰,如有會陰切口感染、剖宮產傷口異常,應進行常規會陰護理并協助及時就醫。5.1.7月子中心應宣傳“24小時母嬰同室”的觀念,建議母嬰分離時間盡可能縮短,新生兒的生活護理盡可能在房間操作。5.1.8月子中心應向產婦宣貫育嬰知識,倡導母乳喂養的益處,協助并指導產婦進行正確的母乳喂養。5.1.9月子中心應幫助、指導產婦做好乳房護理,促進乳汁分泌,保持乳腺管通暢以減輕乳房腫脹,防止乳汁淤積,預防乳腺炎的發生。5.1.10月子中心護理人員宜根據產婦個體情況制定適當、科學的產后運動方法,以促進產婦腹壁、盆底肌肉張力的恢復,防止哺乳后乳房下垂、痔瘡、腰骶痛、尿失禁、膀胱直腸膨出及子宮后傾或脫垂。45.1.11月子中心護理人員應指導產婦由弱到強、循序漸進地進行康復鍛煉,但不要過度疲勞,以達到科學理想的訓練效果。5.1.12月子中心宜關注產婦的情緒變化,做好產婦的心理疏通和指導。5.2新生兒護理5.2.1月子中心護理人員應掌握新生兒生理性特點和常見病理情況,應能識別異常、潛在危險狀況。5.2.2月子中心護理人員應每日對新生兒的生理狀態進行測量和評估,并做記錄存檔。發現新生兒異常,護理人員應立即報告主管,并采取相應措施,如無明顯好轉,應當及時建議并協助就醫。5.2.3對于不宜母乳喂養的新生兒,月子中心可參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之嬰兒喂養指南》合理進行乳粉喂養,做到按需哺乳,滿足新生兒生長發育的需要。實施乳粉喂養應當符合:a)選用高品質的Ⅰ段嬰幼兒配方乳粉;b)按照乳粉使用說明,根據每個新生兒的體重、生長天數酌情增減奶量;c)根據新生兒的實際情況按需喂養;d)對奶瓶、奶嘴、配奶物品及時按規定程序清潔和消毒。5.2.4挑選新生兒紙尿褲、衣物、被褥等用品時,月子中心應給予正確的指導和建議。5.2.5月子中心應協助產婦及家屬為新生兒提供穿脫衣、洗頭、洗澡、更換紙尿褲等生活照料服務。5.2.6月子中心護理人員包裹新生兒時不宜過緊,不宜使用繩帶捆扎。5.2.7月子中心應指導并協助產婦做好新生兒的皮膚護理。應保持新生兒皮膚清潔、干燥,促進血液循環,增進身體的舒適,預防尿布疹的發生。5.2.8月子中心應指導、協助產婦于居室內每日對新生兒進行1~2次撫觸及被動操。5.2.9月子中心在各項操作中,宜播放舒緩音樂并與新生兒進行語言及表情交流,增加新生兒心理情感發育。5.2.10月子中心應囑咐產婦按時至指定醫療機構為新生兒進行免疫接種。5.2.11月子中心應對產婦及家屬定期開展新生兒喂養,特別是母乳喂養、護理知識的宣教和培訓服務。5.2.12月子中心服務點應對新生兒采取相應的安全措施:a)為新生兒佩戴標識,標識注明母親姓名、房間號、嬰兒性別、體重等信息;b)在相關服務操作前后,對新生兒進行身份核對;c)對父母進行新生兒安全教育,母嬰同室的使用安全鎖;d)新生兒活動區域不應當放置危險物品,如銳角玩具等。5.2.13新生兒使用的衣服、包袱、小毛巾應當保持柔軟清潔,一人一套,隨臟隨換,至少每日更換。5.3托育服務5.3.1托育機構應科學合理安排嬰幼兒的生活,做好飲食、飲水、喂奶、如廁、盥洗、清潔、睡眠、穿脫衣服、游戲活動等服務。55.3.2托育機構應順應喂養,科學制定食譜,保證嬰幼兒膳食平衡。有特殊喂養需求的,嬰幼兒監護人應當提供書面說明。5.3.3托育機構宜保證嬰幼兒每日戶外活動不少于2h,寒冷、炎熱季節或特殊天氣情況下可酌情調整。5.3.4托育機構應以游戲為主要活動形式,促進嬰幼兒在身體發育、動作、語言、認知、情感與社會性等方面的全面發展。5.3.5游戲活動應重視嬰幼兒的情感變化,注重與嬰幼兒面對面、一對一的交流互動,動靜交替,合理搭配多種游戲類型。5.3.6托育機構應提供適宜刺激,豐富嬰幼兒的直接經驗,支持嬰幼兒主動探索、操作體驗、互動交流和表達表現,發揮嬰幼兒的自主性,保護嬰幼兒的好奇心。6管理要求6.1事故應急處理應制定各類事故處理應急預案:a)應當制定產婦產后晚期出血、頻繁嘔吐及抽搐,新生兒嗆奶窒息、交叉感染、溺水、外傷,治安案件、食物中毒、火災等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預案;b)應急預案應當明確防范內容、出險時的應對措施和要求、指揮實施預案的領導人、各組責任人、工作人員、聯系電話等;c)應當定期對應急預案進行演練或培訓;d)應當時刻做好發生事故立即啟動應急預案的準備。6.2衛生消毒及安全要求6.2.1醫養結合服務點應制定衛生及消毒隔離規范,明確不同場所、設施和物品的清潔及消毒方法,并嚴格進行,做好記錄并完好保存。無相關消毒滅菌條件的機構應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消毒機構完成,并對每次滅菌情況進行記錄和確認。6.2.2醫養結合服務點應對服務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垃圾進行科學分類、分隔管理,避免可能發生的交叉感染。6.2.3醫養結合服務點應制定工作人員衛生守則,提出對工作人員的清潔要求。工作人員進入服務區應穿戴工作服、工作帽、口罩,測量體溫,交接班時應當嚴格執行相關衛生清潔要求。6.2.4一線護理人員或醫師進行各種護理活動前后應清潔消毒雙手,可采用七步洗手法,使用流動清水洗凈雙手,或使用抑菌洗手液進行清洗消毒。6.2.5醫養結合服務點應嚴格執行值班和交接班制度。6.2.6醫養結合服務點應組織員工每年至少體檢1次。患有傳染性和感染性疾病的人員不得在服務點工作。服務人員短期患有感染性疾病時,應當立即停止服務,直至完全康復后才能恢復工作。6.2.7醫養結合服務點應每周清洗床單、枕套、枕巾、被套等,床上用品定期更換,1客1換。6.2.8醫養結合服務點應對間接接觸產婦的被芯、枕芯、褥子、床墊等床上用品定期消毒。66.2.96.2.10記。6.2.11施:a)b)c)餐具、茶具、毛巾、臉盆等應當個人專用,并經常清洗消毒。坐便器、便盆用后應及時清潔消醫養結合服務點應建議親友盡量減少探視,規定每日的探視時間并對探視人員的出入進行登醫養結合服務點在感染性疾病流行期間,應限制探視人數,并對探視人員應采取必要的清潔措對探視人員進行健康情況詢問;給探視人員測量體溫、要求其洗手、戴口罩、套鞋套等;拒絕患有呼吸道、皮膚、消化道傳染性疾病者探視。7驗收評價7.1評價內容7.1.1必備條件必備檢查表格規定了母嬰保健及托育服務類醫養結合服務點應具備的硬件設施和服務項目,檢查評定時,逐項打“√”,確認達標后,再進入后續打分程序,若必備檢查表格中有一項不達標則不能參與評價。母嬰保健及托育服務類醫養結合服務點的必備項目檢查項參見附錄A中表A.1和DB5104/T23—2020附錄A中表A.1要求。7.1.2評價指標母嬰保健及托育服務類醫養結合服務點評價建設要求指標分為兩部分,首先將DB5104/T23—2020附錄A中表A.2中的建設要求折算為15分,然后按照本文件附錄A中表A.2或A.3的建設要求折算為15分,二者分數相加為建設要求得分。母嬰保健及托育服務類醫養結合服務點評價服務要求指標符合DB5104/T23—2020附錄A中表A.2中的服務要求和本標準中關于服務相關要求的具體條款。7.2評價程序符合DB5104/T23—2020中7.2的規定。7(規范性附錄)驗收評價表A.1母嬰保健及托育類醫養結合服務點必備項目檢查項表A.1母嬰保健及托育類醫養結合服務點必備項目檢查表1可為獨棟建筑,也可與其他場所共用一棟建筑。如為后者,應與共用的其他場所隔斷,保證電梯、樓道、服務場所的完全獨立性,不□2帶鎖保護裝置和防墜落措施。洗手熱水溫度應控制在源插座應使用帶防觸電保護措施的插座。電熱器及暖氣管道應有防□注:帶*號的項目代表如果有該項內容的應符合相應要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