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統編版(2019)高中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第3課中古時期的歐洲課件_第1頁
2021-2022學年統編版(2019)高中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第3課中古時期的歐洲課件_第2頁
2021-2022學年統編版(2019)高中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第3課中古時期的歐洲課件_第3頁
2021-2022學年統編版(2019)高中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第3課中古時期的歐洲課件_第4頁
2021-2022學年統編版(2019)高中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第3課中古時期的歐洲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歷史解釋什么是“中世紀”?這個概念直到啟蒙運動時才使用,指的是在西方文明的發展中,有一個光輝燦爛的古代,又有一個光芒四射的現代。但在兩者之間卻有一個沒有光明,一切都停滯落后的時代,這個時代延續了一千年之久。他們把這個時期叫做“中”世紀,也就是處在“光芒”和“光輝”中間的一段,又被稱“黑暗的中世紀”。——錢乘旦《西方那塊土》無論如何,中世紀都不是一個沉睡的、可怕的時代,而是一個充滿變化的時代。——朱迪斯·M·本內特《歐洲中世紀史》395年476年6世紀9世紀14-15世紀羅馬帝國分裂西羅馬滅亡,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繼續發展《查士丁尼法典》基輔羅斯建立文藝復興古代史中古時期(中世紀史)近代史395年476年6世紀羅馬帝國分裂西羅馬滅亡,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繼續發展《查士丁尼法典》基輔羅斯建立文藝復興中古時期(中世紀史))時空觀念傳統視角下的中世紀:1.森嚴的等級制度;2.腐敗的教會壟斷;3.暴力的軍事征服;4.落后的生產模式;5.黑暗的生活方式;6.肆虐的天災瘟疫;6.瘋狂的宗教迫害……中世紀的歐洲,確實有諸多讓后人覺得黑暗與蒙昧的地方。但同時,中世紀歐洲不僅僅只有“黑暗”、“蒙昧”這些關鍵詞。其黑暗迷糊中也有自己的光亮點,其蒙昧無知中也有它自己的覺醒。他們在昏庸無道中也有創造和累積了近代歐洲文明的諸多因素,如民主制度、法律制度、知識積累、大學創立、宗教信仰、城市擴張、草坪文化、建筑雕刻、圖畫藝術、行會商業、生活方式、思維方式等。哥特式建筑第二單元中古時期的世界第3課西歐東歐文明多元——中古時期的歐洲一、西歐的黑暗與曙光5世紀,日耳曼民族大遷移,滅亡西羅馬帝國,在羅馬帝國的廢墟和日耳曼人遷徙后建立的一系列王國的基礎上,產生了?西歐封建社會封君封臣制莊園農奴制度(一)中世紀的黑暗給予土地和保護給予土地和保護提供農耕土地效忠和提供軍隊效忠和服兵役服勞役和耕種農奴小封建主大封建主帝王農奴小封建主大封建主帝王1、政治:封君封臣制西歐的封君封臣制帶來了什么影響?國王或皇帝成為名義上最高統治者,與各級封建主聯合起來,成為西歐統治階級封建主作為領主在各自的領地內獨自行使權力,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據局面。層層分封,依次互為主從“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歐洲諺語產生:封君封臣制是社會動蕩和自然經濟的產物,8世紀后逐漸與封土聯系在一起。概況:授予土地者為封君,領取土地者為封臣。封臣必須效忠封君,主要義務是服兵役。“我......效忠我的主人,愛其所愛,仇其所仇。主人凡踐履契約,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賜我以應得,則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必將以他的意志為準則,絕無違背。”——【美】約翰·巴克勒等著,霍文利等譯《西方社會史》上卷封君封臣僅限于互相宣誓的兩個個體之間,雙方以契約約束了彼此的關系:一方面,封臣不盡義務不得享受權利;另一方面,王侯超權索取,封臣也可以反抗。課堂探究同異目的內容特點結果維護統治有條件地分封土地,行使權利,承擔義務等級森嚴,層層分封前期加強地方統治,后期造成地方割據維持手段不同西周:以血緣為紐帶,宗法制來維系,天下共主西歐:以土地為紐帶,靠效忠來維系,不可越級統治想一想,西歐的封君封臣制與西周的分封制有什么異同?2、經濟:莊園與農奴制度領主城堡自由農份地農奴份地領主自營地

教堂公共草地

馬廄

谷倉從這幅莊園圖中,能夠獲取哪些信息?

莊園法庭自給自足,封閉性強農奴在法律上是非自由人,受到農奴主的壓迫土地類型經營管理者(居民構成)權利及義務領主自營地農民份地自由農份地農奴份地領主自由農農奴⑴提供農民土地;⑵直接經營領主自營地;⑶主持莊園法庭,審理莊園案件,維護莊園秩序(1)交納地租,服勞役;(2)法律上自由

(1)耕種領主自營地,收入歸領主;(2)法律上非自由人,被固著于土地上;(3)自備工具為領主服勞役根據教材第16頁,完成下列表格與古代奴隸制相比,西歐農奴制有什么變化?它(莊園)承襲了羅馬的大地產,但和羅馬大地產不同的是,莊園由農奴……而不是奴隸耕種。在現代意義上,農奴無疑是不自由的。首先,他們不能擅自離開土地,他們被迫定期給領主干活而毫無報酬,他們還得忍受數不清的侮辱性的賦稅,服從領主法庭的判決。但他們耕種分到的土地用以謀生,而且通常不能加以剝奪,所以他們的處境比奴隸要好得多。這樣,當農業改良發生的時候,農奴自己可以指望從中至少稍許獲益。更重要的是,雖然理論上領主有權隨意攤派賦稅,實際上義務趨向于保持固定。盡管許多農奴的命運肯定相當艱難,但他們很少完全聽憑他們的領主隨意支配打發。

——[美]羅伯特·E勒納等著,王覺非等譯《西方文明史》Q:閱讀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比較奴隸與農奴的異同,說明中古時期西歐生產關系的變化?區別:①奴隸是奴隸社會的主要生產者。沒有獨立人格,沒有任何自由和權利,被奴隸主當作“會說話的工具”和私有財產;可任意買賣、屠殺。②農奴是封建農奴制下的農業生產者,比奴隸有更多的人身自由;占有少量勞動工具,有一定耕地(份地)的使用權,占有部分勞動產品。同:在法律上都是非自由人,都受到壓迫奴隸制經濟轉變為封建制經濟,生產關系進步3、思想:神權統治教階制度在教父主持下接受洗禮出生由教父主持婚禮結婚涂香油,以求靈魂升天死亡材料:英諾森三世在位期間,羅馬教皇的權勢達到了頂點。他建立了教階制度……“教皇是太陽,皇帝是月亮……皇帝要從教皇那里得到政權。”……以教皇為首的教會本身還是最大的封建主。它除了占有西歐全部土地的三分之一以外,無論何人,都還得向教會繳納其收入的十分之一,稱為“什一稅”。誰觸犯教規,教會就要革除他的教籍,他在社會上就沒有容身之地。——劉景華《人類六千年》第348頁據材料,分析基督教在中世紀西歐的地位和表現政治上,是當時最大的有組織的力量,形成了從教皇到各級神職人員的等級制度;經濟上,擁有大量莊園和廣袤土地,并通過什一稅的征收獲取巨額財富;思想上,控制著他們的精神生活,宗教戒律嚴重束縛了人性發展基督教會在中古西歐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一、西歐的黑暗與曙光(二)中世紀的曙光1077年,教皇格列高利和德皇亨利四世爭權奪利,教皇在德國和其他國家掀起反亨利浪潮。同時,德國一些貴族宣稱,如亨利不得教皇寬恕,將不承認他君主地位。德皇被迫妥協,去向教皇請罪。教皇故意不予理睬,去了遠離羅馬的卡諾莎行宮。德皇在卡諾莎行宮前站了三天三夜,受盡精神侮辱后,教皇才恩賜給德皇一個赦罪的吻。卡諾莎之辱1529年,都鐸王朝的亨利八世以教皇不同意他與王后離婚為由開始與羅馬教廷走向決裂。1533年,亨利八世宣布禁止英國教會向羅馬教廷繳納貢金;1534年,英國國會通過了《至尊法案》,宣布英國國王是“英國教會在地上之惟一最高首腦”,從此,英國完全脫離了羅馬教廷的控制,成為一個新教國家。《至尊法案》兩個事件的對比中,你有什么發現?世俗王權強化15世紀晚期,英格蘭逐漸形成強大王權(有限王權)。15世紀晚期,法蘭西國王逐漸完成統一,王權加強。15世紀末,在伊比利亞半島形成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國家。為西歐民族國家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二)中世紀的曙光隨著西歐封建社會走向穩定,封建經濟獲得一定發展。耕地面積增加,風力、水力和畜力得到比較有效的利用;工商業逐漸復興和繁榮。10-11世紀起,西歐各地興起了眾多城市。閱讀書本第17頁,思考以下三個問題?1、城市的市民以什么為生?2、市民的訴求與封建領主的統治是否一致?3、市民是如何獲得自治權的?(二)中世紀的曙光1、城市居民以工商業為基本謀生手段2、封建主用對待農奴的方式對待城市市民,對其生產經營活動造成影響3、一些城市通過與封建主談判,或以金錢贖買,或武裝暴動,贏得一定程度自治權15

材料三:11世紀西歐城市興起以后,由于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以及城市反對領主的斗爭,迫切需要能讀會寫、具有各方面知識的人才。原有的僧院學校遠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于是,一些城市的手工業行會和商人公會,以及市政當局,打破教會幾百年來對教育的壟斷,自發地創辦了世俗學校……材料一:鄉村意味著“隔絕和分散”,而城市“表明了人口、生產工具、資本、享受和需求的集中”……在西歐城市重新興起和工商業迅速發展的過程中,市民階層形成了,商人和銀行家作為市民階層的上層,發展為早期的資產階級。——摘編自《世界中古史》材料二:市民反對封建割據,反對領主特權,支持國家統一和王權強化。而建立新城市符合國王們削弱諸侯勢力的政治考慮,因而國王成為城市的長期盟友。國家出現了不與封土相聯系的官吏;市民階級開始參與政治。——摘編自《世界中古史》閱讀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中古時期西歐城市生產的意義?文化:打破教會對文化教育的壟斷;促使大學興起;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經濟:促進工商業發展,有利于城市經濟的發展,市民階層形成,沖擊封建主的力量;政治:支持王權,一定程度上促進國家統一。(二)中世紀的曙光二、東歐的興衰與崛起(一)拜占庭的興衰(1)建立:西羅馬帝國滅亡后,東羅馬帝國繼續發展。因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為古希臘殖民城邦拜占庭舊址,又稱拜占庭帝國。帝國境內工商業發達,都城君士坦丁堡是當時歐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成為溝通東西方的橋梁。(2)發展:6世紀查士丁尼在位時,拜占庭一度擴張,先后占領北非和意大利等地。1.拜占庭(2)《羅馬民法大全》的構成◎查士丁尼大帝《查士丁尼法典》《法學匯纂》《法理概要》《新法典》︽羅馬民法大全︾二、東歐的興衰與崛起(一)拜占庭的興衰意義:剔除了法律中那些矛盾和過時的內容,使羅馬法成為系統完整的法律體系(3)走向衰亡由于游牧部族沖擊和內部矛盾,帝國陷入混亂6世紀中期之后喪失了從敘利亞到北非的大片土地,僅保有小亞細亞和巴爾干半島等地區7世紀中后期9世紀之后一度復興,但再也未能恢復鼎盛時期的疆域14世紀30年代開始奧斯曼土耳其興起后,逐步蠶食小亞細亞和巴爾干地區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被攻陷,帝國滅亡1453年二、東歐的興衰與崛起(一)拜占庭的興衰9世紀13世紀中期16世紀初17世紀末1547莫斯科公國在反擊蒙古統治過程中逐漸興起,而后建立起以莫斯科為中心的統一國家基輔羅斯俄羅斯發端于此,深受拜占庭帝國的影響伊凡四世伊凡四世加冕沙皇,推行一系列措施,繼續擴張汗國臣屬被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