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屆新高考語文二輪復習古代詩歌鑒賞強化精測11_第1頁
2024屆新高考語文二輪復習古代詩歌鑒賞強化精測11_第2頁
2024屆新高考語文二輪復習古代詩歌鑒賞強化精測11_第3頁
2024屆新高考語文二輪復習古代詩歌鑒賞強化精測11_第4頁
2024屆新高考語文二輪復習古代詩歌鑒賞強化精測1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屆新高考語文二輪復習古代詩歌鑒賞強化精測(11)

學校:姓名:班級:考號:

一、詩歌鑒賞

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題五丈原武侯廟

[宋]郝居中

籌筆無功事可哀,長星飛墮蜀山摧。

三分①豈是平生志,十倍②寧論蓋世才。

壞壁丹青仍白羽,斷碑文字只蒼苔。

夜深老木風聲惡,尚想褒斜萬馬來。

【注】①三分:諸葛亮在隆中與劉備相見時,即定下魏、蜀、吳三分天下的戰略

計劃。②十倍:劉備臨終前曾對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

諸葛丞相廟

[唐]武少儀

執簡焚香入廟門,武侯神象儼如存。

因機定蜀延衰漢,以計連吳振弱孫。

欲盡智能傾僭盜,善持忠節轉庸昏。

宣王①請戰貽巾幗,始見才吞亦氣吞。

【注】①宣王,指司馬懿。諸葛亮出兵斜谷向司馬懿挑戰,但后者避而不出,諸

葛亮便用激將法,派人給司馬懿送去了“巾幗婦女之飾”,以示羞辱。

1.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郝詩中頸聯寫殘毀的碑石上已生滿青苔,可以看出武侯廟破敗荒涼。

B.郝詩中尾聯寫深夜風吹林木之聲猶使人想到當年蜀軍北伐時萬馬奔騰的氣勢。

C.武詩中頸聯既有對諸葛亮竭忠盡智的贊譽,也飽含對其晚年昏庸的惋惜。

D.武詩采用了多種表達方式,塑造了諸葛亮作為一代名相的光輝形象。

2.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兩首詩分別是怎樣表現這一點的?請結合相關詩句簡要分

析。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列小題。

古風五十九(其五十二)

李白

青春流驚湍,朱明①驟回薄②。

不忍看秋蓬,飄揚竟何托。

光風滅蘭蕙,白露灑葵腐③。

美人不我期,草木日零落。

【注】①朱明,夏天。②回薄,循環變化。③葵蓍,野菜名。

3.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歌開頭兩句,直抒胸臆,“流”和“驟”表現了時間流逝和季節變換之快。

B.詩中三四句,從“不忍”“何托”兩個詞可見詩人托物寄興感嘆人生的深意。

C.第五六句的意思是,夏雨過后,蘭蕙在風中凋謝,葵蕾在秋露中枯萎。

D.本詩語言質樸,寄寓了詩人熱愛自然、珍惜自然、淡泊名利的思想。

4.李白的這首《古風》明顯地受到《離騷》的影響,請從表現手法和思想內容上作簡

要分析。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送李副使赴磺西①官軍

岑參

火山六月應更熱,赤亭道口行人絕。

知君慣度祁連城,豈能愁見輪臺②月。

脫鞍暫入酒家拜,送君萬里西擊胡。

功名祗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注】①磺西:即安西都護府(治所在今新疆庫車附近)。②輪臺:古西域地名(今新疆

輪臺縣東南),李副使赴磺西經過此地。

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吐魯番的火焰山正逢六月,酷熱難耐,赤亭道口人跡罕至,環境異常惡劣。

B.李副使雖常出入邊地馳騁沙場,可輪臺的月亮也深深觸發了他的思鄉之情。

C.詩人挽留李副使下馬稍駐、暫入酒家,飲酒話別,足見兩人的深情厚誼。

D.這首詩一反送別詩常見的悲悲戚戚,寫得格調高昂,顯示出豪邁的氣勢。

6.作者稱贊李副使“真是英雄一丈夫”的理由是什么?請結合內容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羌村三首(其一)

杜甫1唐代〕

崢竦赤云西,日腳下平地。

柴門鳥雀噪,歸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驚定還拭淚。

世亂遭飄蕩,生還偶然遂!

鄰人滿墻頭,感嘆亦檄:欷。

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

7.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經過千里跋涉,終于在夕陽西下時回到羌村,開篇兩句寫傍晚時的景象,雖然措詞

平實,但蘊意深厚。

B.“柴門”是指貧苦人家的門;“鳥雀噪”反襯出村落的蕭索冷清;“歸客千里至”

表達了詩人及家人對遠道而來的客人的熱情歡迎。

C.“生還偶然遂”指生還的幾率小。在戰亂的年代,親人相聚,鄉鄰探望,既喜悅又

感慨,這種情緒一直洋溢在全詩的字里行間。

D.最后兩句“家人久別重逢,相對而坐,卻難以置信”,悲喜交集,將夢幻般感受描

摹出來,簡單而傳神。

8.以小見大就是“隨拈一事而諸事皆在其中”,在古代詩文中,常常運用這種手法來

表現世事變幻,時代興衰。請結合本詩賞析。

閱讀下面的兩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書憤

陸游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病起書懷①

陸游

病骨支離紗帽寬,孤臣萬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

天地神靈扶廟社,京華?父老望和鑾。

出師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燈更細看。

【注】①淳熙三年(H76)詩人被免去參議官后寫下此詩。②京華:京城,這里指

舊京開封及廣大被金人侵占的地區。

9.下列對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正確的一項懸)

A.《書憤》從詩人回憶“早歲”的豪邁氣概寫到而今“衰鬢已先斑”,時間跨度大。

B.《病起書懷》從詩人衰病遠謫寫到夜讀《出師表》,融入了諸葛亮的感慨與聯想。

C.《書憤》的頷聯用工穩的對仗,表述了詩人早年游賞祖國北方和南方山河的經歷。

D.《病起書懷》的頷聯表情達意含蓄委婉,流露出了詩人的憂國之情與堅定的信念。

10.這兩首詩的尾聯都化用了《出師表》的典故,但借以表達的意思和情感均有不

同,請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的形象、表達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c.“也飽含對其晚年昏庸的惋惜"錯誤。頸聯“欲盡智能傾僭盜,善持忠節轉庸

昏”,暗含了諸葛亮希望改變昏庸的君主,而不是“對諸葛亮晚年昏庸的惋惜”

故選C

2.答案:①郝詩首聯運用比喻手法,敘述諸葛亮籌劃北伐,雖然終未成功就身死隕

滅,但仍展現了他的聰明才智和運籌帷幄;頷聯運用典故,通過“三分天下”“十倍

曹丕”表現了諸葛亮的遠大志向和雄才大略。

②武詩頷聯通過諸葛亮定蜀連吳的功績,展現了他的足智多謀、運籌帷幄;尾聯運用

典故,通過與司馬懿的對比表現了諸葛亮才氣雙全。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歌表現手法的能力。

郝詩首聯“籌筆無功事可哀,長星飛墮蜀山摧”,感嘆諸葛亮北伐沒有成功,病死五

丈原,動搖了蜀漢多年的根基。把諸葛亮比喻成“長星”,把諸葛亮的去世比喻成

“長星飛墮”,詩人運用比喻手法,敘述諸葛亮籌劃北伐終未成功,身死隕滅動搖蜀

漢根基的史實,雖然終未成功就身死隕滅,但仍展現了他的聰明才智和運籌帷幄;頷

聯“三分豈是平生志,十倍寧論蓋世才”,意思是說三分天下不是諸葛亮平生之志,

他有十倍于曹丕的才能,是蓋世英才,他必能安國,終定大事。根據注釋可知,“三

分”“十倍”運用典故,通過“三分天下”“十倍曹丕”表現了諸葛亮的遠大志向和

雄才大略。

武詩頷聯“因機定蜀延衰漢,以計連吳振弱孫”,意思:諸葛亮抓住了時機穩定蜀

國,使衰敗的漢朝得以延續,他運用計謀聯吳抗曹,使吳國變得強大。詩人從蜀、吳

兩國的角度客觀評價了諸葛亮的歷史功績,展現了他的足智多謀、運籌帷幄。尾聯

“宣王請戰貽巾幗,始見才吞亦氣吞",運用諸葛亮送“巾幗婦女之飾”給司馬懿,

用激將法迫其出兵的典故,把諸葛亮與司馬懿作對比,表現了諸葛亮才氣雙全。

3.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鑒賞詩歌的思想內容及表達技巧的能力。

D.“寄寓了詩人熱愛自然,珍惜自然,淡泊名利的思想”分析錯誤。根據詩意可知,

詩中沒有體現出作者熱愛自然、珍惜自然、淡泊名利的思想,而是表達了一種時不我

待、老之將至、懷才見棄的情感。

故選Do

4.答案:①創作方法上明顯地受到《離騷》中比興手法的影響。《古風》的前六句,

寫時序的流逝和自然界的變化,引出下文“美人不我期,草木日零落”的人生感慨,

這是興的手法的運用,其中“興”中有“比”,以“美人”喻當世的君主,以“蘭

蕙”“葵著”“草木”自比。

②思想上沿襲了《離騷》中的“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

恐美人之遲暮”所表現的時不我待、老之將至、懷才見棄的思想感情。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比較鑒賞詩歌的思想內容和表現手法的能力。

從思想內容上來看,作者在最后兩句“美人不我期,草木日零落”中,較為明白率真

地表達了時不我待、老之將至、懷才見棄的思想感情,這與《離騷》中的“日月忽其

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有異曲

同工之妙,可以說,這首《古風》在思想內容上是對《離騷》的一種承繼。

從表現手法上來看,詩人以“青春、朱明、秋蓬”起興,先言時序的流逝和自然界的

變化以引起最后兩句的抒情,“美人不我期,草木日零落”,表達了時不我待、懷才

見棄的思想情感;同時,詩人還以“美人”喻當世的君主,以“蘭蕙”“葵薯”“草

木”自比;所以說這首《古風》在表現手法的運用上明顯地受到《離騷》中比興手法

的影響。

5.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和賞析的能力。B.“輪臺的月亮也深深觸發了

他的思鄉之情”錯誤,“豈能”故作反問,暗示出李副使長期馳騁沙場,早已把鄉愁

置于腦后。故選B。

6.答案:①他面對惡劣的自然環境,為完成使命,不畏艱辛,勇往直前。②他經常出

塞,馳騁沙場,不再因望月而生愁。③他遠赴萬里殺敵,渴望在戰場上立功揚名。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歌人物形象的能力。副使將離武威,遠赴磺西,因而詩的

開頭兩句即點明時令,以李副使出塞途中必經的火山、赤亭這段最艱苦的旅程開篇,

造成一個特殊的背景,烘托出李副使不畏艱苦、毅然應命前行的豪邁氣概。因而理由

之一是:他面對惡劣的自然環境,為完成使命,不畏艱辛,勇往直前。三、四兩句在

寫法上作一轉折,明寫李氏不平凡的經歷,激勵其一往無前:“知道您經常出入邊

地,豈能見到輪臺的月亮而惹起鄉愁呢?”這里“豈能”故作反問,暗示出李副使長

期馳騁沙場,早已把鄉愁置于腦后了。因而理由之二是:他經常出塞,馳騁沙場,不

再因望月而生愁。后三句,送您到萬里之外西擊胡。功名富貴只向馬上求取,您不愧

是一位英雄大丈夫。表明李副使他遠赴萬里殺敵,渴望在戰場上立功揚名。因而理由

之三是:他遠赴萬里殺敵,渴望在戰場上立功揚名。

7.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綜合理解和賞析能力。

B.“表達了詩人及家人對遠道而來的客人的熱情歡迎”錯。“歸客千里至”一句,歸

客是指詩人自己,而非“遠道而來的客人”。詩句中含有詩人千里歸家后的幾分如釋

重負之感,又暗暗摻雜著“近鄉情更怯”的忐忑不安。

故選B。

8.答案:“以小見大”:用詩人一家一天的情境,表現多年來廣大民眾的生活狀態;

①以一天歡聚的情景,來表現多年的思念與擔憂:鄰人“唏噓”,妻兒“怪我”“相

對如夢寐”,通過這一系列“我”剛到家的細節,可以看出詩人與家人多年來天各一

方,思念成愁、擔憂不盡的情景。②以詩人一家的久別重逢,來折射安史之亂帶給廣

大民眾的無窮災難。詩人因為“世亂”而“遭飄蕩”,能夠“生還”,確實有些“偶

然”。由此可以想象:在兵荒馬亂的安史之亂年間,像詩人一樣四處漂泊的廣大民眾

生活之多艱。

解析:以小見大就是“隨拈一事而諸事皆在其中”,意思是通過小的事物來寓意朝代

興衰、歷史變遷等大事的手法。藝術效果好比“以鳥鳴春,以蟲鳴秋”,小事襯托,

大事浮出,令人浮想聯翩,感覺意境深遠或主旨深刻。此詩寫詩人在戰亂之中僥幸返

家,與家人團聚,通過游子、家人、鄰人的非常心態和反常舉動,揭露安史之亂百姓

帶來的災難,既是對自己家庭命運的感慨,又是對天下蒼生命運的同情,也表達了對

戰亂的強烈抗議和控訴。如詩句“柴門鳥雀噪”,用“柴門”“鳥雀”喧叫這些普通

的意象為點,反映戰亂后的鄉村氛畫,詩句寫鄉村黃昏的景色,其中鳥兒喧賓奪主的

聲音,反襯出戰亂年月村落的蕭索荒蕪,隱隱流露出一種思涼之感。反映戰爭給鄉村

帶來的殘害和傷害。再如詩中“賽孥怪我在,驚定還拭淚“,用與妻孥見面的小場

景,寫乍見時似該喜悅而不當驚怪。然而,在那兵荒馬亂的年月,人命危淺,朝不保

夕,親人忽然出現,真叫妻孥不敢信,不敢認,乃至發楞“怪我在”,直到“驚

定”,才喜極而泣。這反常的情態,曲折反映出那個戰爭時代的殘酷和百姓的悲苦。

再如詩句“世亂遭飄蕩,生還偶然遂”,其中“偶然”二字含有極豐富的內容和無限

的感慨。杜甫從陷叛軍之手到脫離叛軍亡歸,從觸怒肅宗到此次返家,風波險惡,現

在競得生還,實屬太偶然,妻子驚怪就不足為奇了,非常恰切地刻畫出患難余生之人

的心理狀態,由一個人的偶然生還,反映出當時眾多百姓隨時有性命之憂的悲慘命

運。又如“鄰人滿墻頭,感嘆亦款款”,寫鄰里圍觀的情狀,詩人千里歸來的消息引

來偌多鄰人。鄰人憑墻相望,識趣地遠看,不忍攪擾這一家人既幸福而又頗心酸的時

刻;另一方面他們人人都進入角色,惑嘆款歌,可能是差慕,可能是心酸,也可能是

勾起自家的傷痛,富于人情味,又含蓄蘊藉。也是以點帶面的寫法。又如“夜闌更秉

燭,相對如夢寐”寫一家人夜闌秉燭對坐的情景,深夜了,劫后余生的詩人與親人還

沉浸在興奮的余情之中,感覺像是在夢中一樣,以這個典型場面來反襯出戰亂中的百

姓飽受顛沛流離的哀傷和悲苦。

9.答案:A

解析:B.“融入了諸葛亮的感慨與聯想”錯,“出師一表通今古”一句融入的感慨與

聯想不是諸葛亮的,而是詩人的;

C.“表述了詩人早年游賞祖國北方和南方山河的經歷”錯,《書憤》的頷聯“樓船夜

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宋高宗紹興三十一年(1161)十一月,金主完顏亮南

侵,宋軍在瓜洲一帶拒守,后金兵潰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