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河南省駐馬店市上蔡縣2021-2022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生物試卷(解析版)一、選擇題(每題1分,共20分)1.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線形動物和環節動物的身體,都是兩側對稱 B.環節動物的身體有了分節現象 C.腔腸動物身體輻射對稱,是較低等的特征 D.扁形動物有口有肛門2.下列關于節肢動物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體表有堅韌的外骨骼 B.身體和附肢都分節 C.節肢動物是最大的動物類群 D.節肢動物都有三對足,兩對翅3.下列有關線形動物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全部都在人體內寄生生活 B.身體細長 C.消化道有口有肛門 D.常見的有人蛔蟲、絲蟲等4.軟體動物身體柔軟,大多主要靠()來保護身體。A.外骨骼 B.進水管和出水管 C.外套膜 D.貝殼5.下列不屬于鳥類適于飛行特點的描述語句是()A.身體呈流線型 B.前肢變成翼 C.肢端通常有爪 D.骨骼輕、薄、堅固6.下列全都屬于昆蟲的一組是()A.蜘蛛、蝗蟲 B.蝴蝶、蜜蜂 C.螃蟹、沼蝦 D.蜈蚣、家蠶7.下列四種動物的特征的描述錯誤的是()A.家鴿——前肢變成翼適應空中飛行 B.蝗蟲——有外骨骼可防止水分蒸發 C.蛔蟲——有發達的生殖器官可以寄生在動物體內 D.家兔——有發達的犬齒可以撕裂食物8.下列關于人體運動的描述,正確的是()A.骨本身可以運動,骨的位置變化產生運動 B.一組骨骼肌收縮能牽拉骨,也可以使骨復位 C.運動過程中所需能量,由呼吸、循環、消化等系統協調配合提供 D.肌肉兩端的肌腱附著在不同骨上,使相鄰的骨牢固地連接在一起9.當我們推門進入教室時,有關這個動作分析正確的是()A.動作簡單,只需要運動系統的參與 B.推門時,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 C.推門時,相關的骨和關節都起支點作用 D.推門時,相關的骨骼肌收縮產生動力10.下列各項中,屬于鯽魚與水中生活相適應的特征是()①卵生②用鰓呼吸③用鰭游泳④體表覆蓋鱗片,有黏液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11.下列四個與動物有關的成語中,其中所涉及到的兩種動物都屬于恒溫動物的成語是()A.蛛絲馬跡 B.雞犬不寧 C.鷸蚌相爭 D.虎頭蛇尾12.哺乳動物是最高等的一類動物,有很強的生存能力,下面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胎生、哺乳提高了哺乳動物后代的成活率 B.牙齒有門齒、犬齒和臼齒的分化,提高了哺乳動物攝取食物的能力 C.高度發達的神經系統和感覺器官,能對環境的復雜多變及時作出反應 D.不斷變化的體溫,增強了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擴大了分布范圍13.如圖四個長方形分別代表四種不同動物的基本特征,其中相互重疊形成的陰影部分代表的特征是()A.有脊柱 B.用肺呼吸 C.體溫恒定 D.卵生14.蚯蚓、蝗蟲和家鴿這三種動物的呼吸器官分別是()A.濕潤的體壁、氣門、肺 B.皮膚、氣門、氣囊 C.皮膚、氣管、鰓 D.濕潤的體壁、氣管、肺15.螞蟻有許多腺體,能分泌費洛蒙(體外激素)。找到食物的工蟻回巢時,沿途會留下所分泌的費洛蒙來引導同類。關于“探究螞蟻通訊”的實驗裝置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用手置換兩根木棍對實驗無影響 B.捕獲的螞蟻可以來自多個蟻穴 C.最好在螞蟻處于饑餓狀態進行實驗 D.分泌的費洛蒙不能引導同類16.“魔擊長空,魚翔淺底”,動物的行為多種多樣。如圖表示四種動物的行為,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從行為獲得的途徑來看,乙與其他三者不同 B.甲中猩猩釣食螞蟻,螞蟻具有社會行為 C.丙和丁比較,丙的學習能力要弱一些 D.只有學習行為對動物的生存有重要意義17.下列關于各種實驗的步驟,說法正確的是()A.“探究螞蟻的通訊”實驗,要從甲、乙兩蟻穴各捕獲10只螞蟻進行實驗 B.“探究小鼠走迷宮獲取食物”實驗,應該用多只小鼠完成實驗 C.“探究菜青蟲的取食行為”實驗中要用野外采集的幼蟲做實驗材料 D.“測反應速度”的探究實驗中,不同人的反應速度只需分別測一次18.關于植物、動物、細菌和真菌的作用敘述正確的是()A.都參與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B.都能進行光合作用 C.細菌真菌都能使動植物患病 D.都是生物圈的分解者19.小林在學校的綜合實踐活動中制作下列食品時,利用的主要微生物不正確的是()A.面包﹣酵母菌 B.酸奶﹣乳酸菌 C.食醋﹣醋酸(桿)菌 D.泡菜﹣霉菌20.細菌產生的芽孢與真菌產生的孢子的區別是:()A.芽孢是細菌的休眠體,孢子是真菌的生殖細胞 B.芽孢是細菌的生殖細胞,孢子是真菌的休眠體 C.一個芽孢只能產生一個細菌,一個孢子能產生大量的真菌 D.一個芽孢能產生大量細菌,一個孢子只能生成一個真菌二、非選擇題(每空1分,共30分)21.(5分)請根據人體運動的組成部分的圖片,回答下面的有關問題:(1)圖A中骨骼肌是由和組成的,其生理特性是收到神經傳來的刺激能夠收縮。(2)圖B關節結構圖中,是由4,5和(填序號)共三部分構成的,關節在運動中起作用。(3)在立定跳遠過程中,關節中能夠減少摩擦,緩沖震蕩的結構是。22.(5分)根據下面的資料,分析回答問題:資料一:雄螂是晝伏夜出的昆蟲,科學家把蟑螂放在實驗室里,人為的把實驗室的白天與黑夜加以顛倒,大釣一周后,雄螂就在人造的“黑夜”時間里出來活動,盡管這時實際上是白天。資料二:龐大的蜜蜂群體中,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蜂王是專職的“產卵機器”,雄蜂唯一的任務是與蜂王交配,工蜂承擔建造蜂巢,采集花蜜,飼吸幼蟲及蜂王等工作,它們之間可通過復雜的“舞蹈”語言,相互傳達蜜源的方向和距離。請分析解答以下問題:(1)根據動物行為獲得的途徑劃分,蟑螂有規律地晝伏夜出行為是行為;是由其體內的所控制的。(2)材料一說明蟑螂的這種行為受環境因素中(非生物因素)的影響。(3)資料二中,蜜蜂群體中有分工合作,這說明蜜蜂群體具有行為。(4)工蜂之間通過(填聲音、動作或氣味)來相互傳達蜜源的方向和距離。23.(5分)呼倫貝爾草原是我國最大的牧業基地,過去那里有許多狼,對牧業的發展構成嚴重的威脅,所以當地牧民曾組織過大規模的獵捕狼的活動。但隨后兔以驚人的速度發展起來,兔與牛羊爭食牧草,加速了草場的退化。請聯系所學回答下面問題:(1)在草原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之間存在著相互的關系,使得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這種現象叫做。(2)根據你的實踐生活,動物作為消費者,你認為動物可以促進。(3)寫出上述材料中包含的一條食物鏈:。(4)自然界中的動物(如蜜蜂或松鼠)還可以幫助植物。(5)如果草原生態系統中發生了蟑災,所到之處,往往牧草絕收,這表明有些動物會。24.(5分)小明同學學習了動物間的信息交流后,他對螞蟻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小小的螞蟻是靠什么完成信息交流的呢?通過仔細觀察,他發現,螞蟻的個體之間常相互敲打觸角,螞蟻也會用觸角敲打食物。于是他猜想螞蟻的觸角有噢覺作用,是靠觸角辨別氣味,進行信息交流的。他想設計實驗來探究這一問題,請你幫助他完成實驗設計。(1)提出問題:螞蟻是靠觸角辨別氣味進行信息交流嗎?(2)作出假設:。(3)設計實驗方案:①取體積相同的砂糖和木屑放在同一水平線上。②取大小、活動狀況相同的10只螞蟻平均分成數量相等的A和B兩組,A組螞蟻剪去觸角,B組螞蟻不做處理。試問,本實驗中實驗組是組,對照組是組。③把螞蟻同時放在砂糖和木屑中間等距離的地方。觀察螞蟻的活動。(4)預測結果:帶觸角的螞蟻準確的找到砂糖并取食:剪去觸角的螞蟻不能準確地取食砂糖。(5)實驗結論:。(6)實驗選取10只螞蟻,而不是2只螞蟻原因是:。25.(10分)閱讀下列資料并分析回答問題:小明同學的弟弟飯前總不愛洗手,認為手很干凈了,沒有細菌。為讓他養成飯前洗手的衛生習慣,小明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用隨手可得的材料和弟弟做了如下的探究實驗。找三個相同的饅頭,一起放在蒸鍋里蒸30分鐘,待冷卻后起蓋,讓弟弟盡快用手指在甲饅頭上按一下,再用肥皂把手認真洗干凈后,用同一手指在乙饅頭上按一下;用無菌工具迅速將三個饅頭分別裝入相同的潔凈塑料袋并密封好,一起放在溫暖的地方,過一較時間,觀察甲、乙、丙三個饅頭的變化。(1)幾天后形成較多、較大菌落的是饅頭。(2)將“三個饅頭放在蒸鍋里蒸30分鐘”的目的是。(3)“用手在饅頭上按一下”的過程相當于細菌培養方法中的步驟。選用相同饅頭和塑料袋,用同一手指的目的是。(4)若要證明“細菌能分解有機物”,則選擇丙組與組進行對照實驗。(5)乙饅頭上呈現絨毛狀、絮狀的菌落,并且有不同的顏色,這說明上面含有。(6)食品的腐敗主要是由和引起的,防止食品腐敗所依據的主要原理是把食品內的細菌和真菌或者它們的生長和繁殖。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每題1分,共20分)1.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線形動物和環節動物的身體,都是兩側對稱 B.環節動物的身體有了分節現象 C.腔腸動物身體輻射對稱,是較低等的特征 D.扁形動物有口有肛門【分析】(1)扁形動物的主要特征:身體背腹扁平、左右對稱(兩側對稱)、體壁具有三胚層、有口無肛門。(2)環節動物:身體由許多彼此相似的環狀體節構成,可以使動物的運動更為靈活。(3)線形動物門:身體通常呈長圓柱形,兩端尖細,不分節,由三胚層組成。體表有角質層。有原體腔。消化管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門。(4)腔腸動物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身體呈輻射對稱,體表有刺細胞,體壁由內胚層、外胚層和中膠層構成,體內有消化腔,有口無肛門,食物和食物殘渣都由口進出。體內沒有骨骼(無脊椎骨)屬于無脊椎動物。如珊瑚蟲、海葵、海蜇、水螅、水母。【解答】解:A、線形動物和環節動物的身體,都是兩側對稱,A正確;B、身體由許多彼此相似的環狀體節構成,可以使動物的運動更為靈活。B正確;C、腔腸動物的身體輻射對稱,有口無肛門,是較低等的特征,C正確;D、扁形動物的身體呈兩側對稱,背腹扁平,有口無肛門,D錯誤。故選:D。【點評】明確各無脊椎動物的特征是解答此題的關鍵。2.下列關于節肢動物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體表有堅韌的外骨骼 B.身體和附肢都分節 C.節肢動物是最大的動物類群 D.節肢動物都有三對足,兩對翅【分析】節肢動物的身體有許多體節構成的,并且分部,體表有外骨骼,足和觸角也分節。【解答】解:A、節肢動物的體表有外骨骼,A正確;B、節肢動物的身體和附肢都分節,B正確;C、節肢動物約有120多萬種,是動物界中種類最多,分布最廣的一門動物,C正確;D、身體分為頭部、胸部、腹部三部分,有三對足,兩對翅是昆蟲綱的主要特征,不是節肢動物的共同特征,D錯誤。故選:D。【點評】主要掌握節肢動物的主要特征是關鍵。3.下列有關線形動物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全部都在人體內寄生生活 B.身體細長 C.消化道有口有肛門 D.常見的有人蛔蟲、絲蟲等【分析】線形動物,全世界約有1萬余種,除自由生活外,有寄生于動物或植物體內的。線形動物門的動物身體通常呈長圓柱形,兩端尖細,不分節,由三胚層組成,線形動物體表有角質層,有原體腔。消化道不彎曲,前端為口,后端為肛門。【解答】解:A、有的線形動物營自由生活,如秀麗隱桿線蟲;有的寄生于動物或植物體內,并不是都在人體上寄生生活,A錯誤;B、線形動物的身體細長,兩端尖細,B正確;C、線形動物的消化道不彎曲,前端為口,后端為肛門,C正確;D、常見的線形動物有人蛔蟲、絲蟲、輪蟲等,D正確。故選:A。【點評】明確線形動物的主要特征及常見動物即能正確答題。4.軟體動物身體柔軟,大多主要靠()來保護身體。A.外骨骼 B.進水管和出水管 C.外套膜 D.貝殼【分析】軟體動物的特征:身體柔軟,身體外面包著外套膜,一般具有貝殼,有的貝殼退化,體外有外套膜。【解答】解:軟體動物的身體柔軟,有外套膜,一般具有貝殼,除少數種類可以生活在陸地濕潤的環境(如蝸牛)中外,其它軟體動物都生活在水中。所以,軟體動物身體柔軟,大多主要靠貝殼來保護身體。故選:D。【點評】熟記掌握軟體動物的主要特征及其與人類的關系是解題關鍵。5.下列不屬于鳥類適于飛行特點的描述語句是()A.身體呈流線型 B.前肢變成翼 C.肢端通常有爪 D.骨骼輕、薄、堅固【分析】鳥類多數營飛行生活,其結構特征總是與其生活相適應的。據此作答。【解答】解:鳥類的身體流線型,可以減少飛行時的阻力,前肢變成翼,翼是飛行器官,身體被覆羽毛,胸肌發達,胸骨有龍骨突,骨骼輕、薄、堅固,可減輕飛行時的體重,有獨特的氣囊,可以幫助呼吸,所以說鳥的全身都是為飛行設計的。因此肢端通常有爪與飛行的特點無關。故選:C。【點評】鳥類與飛行生活相適應的特點是考試的重點,注意理解和掌握。可結合著鳥類的主要特征來幫助理解。6.下列全都屬于昆蟲的一組是()A.蜘蛛、蝗蟲 B.蝴蝶、蜜蜂 C.螃蟹、沼蝦 D.蜈蚣、家蠶【分析】昆蟲的主要特征:昆蟲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有三對足,一般有兩對翅膀等。【解答】解:A、蝗蟲都有兩對翅膀、三對足都屬于昆蟲;但蜘蛛身體分為頭胸部和腹部,有4對足,屬于節肢動物的蛛形綱,A錯誤;B、蝴蝶、蜜蜂都有兩對翅膀、三對足都屬于昆蟲,B正確;C、螃蟹、沼蝦用鰓呼吸,身體分為頭胸部和腹部,屬于節肢動物的甲殼綱,C錯誤;D、家蠶屬于昆蟲;而蜈蚣屬于節肢動物的多足綱,D錯誤。故選:B。【點評】本題的關鍵是知道昆蟲的主要特征,并做出正確的判斷。7.下列四種動物的特征的描述錯誤的是()A.家鴿——前肢變成翼適應空中飛行 B.蝗蟲——有外骨骼可防止水分蒸發 C.蛔蟲——有發達的生殖器官可以寄生在動物體內 D.家兔——有發達的犬齒可以撕裂食物【分析】(1)鳥類的飛行器官是翼。(2)節肢動物體表的外骨骼可防止體內水分的散失。(3)蛔蟲屬于寄生蟲,因此具有發達的生殖器官與寄生生活相適應。(4)家兔是草食性動物,兔的犬齒退化、盲腸發達與其植食性相適應。【解答】解:A、家鴿屬于鳥類,前肢變成翼,為家鴿的飛行器官,適應空中飛行,A正確。B、蝗蟲屬于節肢動物,節肢動物體表的外骨骼具有保護和支持,可防止體內水分的散失的作用,適于陸生生活,B正確。C、蛔蟲具有發達的生殖器官與寄生生活相適應,C正確。C、家兔是草食性動物,牙齒具有門齒、臼齒的分化,兔的犬齒退化、盲腸發達適于消化植物纖維,與其植食性相適應,D錯誤。故選:D。【點評】解題的關鍵是知道各種動物的主要特征,知道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8.下列關于人體運動的描述,正確的是()A.骨本身可以運動,骨的位置變化產生運動 B.一組骨骼肌收縮能牽拉骨,也可以使骨復位 C.運動過程中所需能量,由呼吸、循環、消化等系統協調配合提供 D.肌肉兩端的肌腱附著在不同骨上,使相鄰的骨牢固地連接在一起【分析】骨的位置變化產生運動,但是骨本身是不能運動的。骨的運動要靠骨骼肌的牽拉。骨骼肌包括中間較粗的肌腹和兩端較細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塊骨骼肌的兩端肌腱繞過關節連在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縮的特性,當骨骼肌受神經傳來的刺激收縮時,就會牽動骨繞著關節活動,于是軀體就會產生運動。但骨骼肌只能收縮牽拉骨而不能將骨推開,因此與骨相連的肌肉總是由兩組肌肉相互配合活動的。在運動中,神經系統起調節作用,骨起杠桿的作用,關節起支點作用,骨骼肌起動力作用。【解答】解:A、骨的位置變化產生運動,骨的運動要靠骨骼肌的牽拉,但是骨本身是不能運動的,A錯誤。B、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縮的特性,骨的運動要靠骨骼肌的牽拉。一組骨骼肌收縮能牽拉骨,卻不可以使骨復位,B錯誤。C、運動并不是僅靠運動系統來完成的,還需要神經系統的調節。運動所需的能量,有賴于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等系統的配合,C正確。D、同一塊骨骼肌的兩端肌腱繞過關節連在不同的骨上,但把兩塊骨牢固地連接在一起的是關節囊,D錯誤。故選:C。【點評】熟記骨、關節、骨骼肌的協調配合與運動的產生及其之間關系。9.當我們推門進入教室時,有關這個動作分析正確的是()A.動作簡單,只需要運動系統的參與 B.推門時,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 C.推門時,相關的骨和關節都起支點作用 D.推門時,相關的骨骼肌收縮產生動力【分析】骨骼肌包括中間較粗的肌腹(紅色)和兩端較細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塊骨骼肌的兩端跨過關節分別固定在兩塊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縮的特性,骨骼肌只能收縮牽拉骨而不能將骨推開,因此每一個動作的完成總是由兩組肌肉相互配合活動,共同完成的【解答】解:A、人體完成一個運動都要有神經系統的調節,有骨、骨骼肌、關節的共同參與,多組肌肉的協調作用,才能完成。A錯誤;B、推門動作是一個伸肘動作,伸肘時,肱三頭肌收縮,肱二頭肌舒張。B錯誤;C、在運動中,神經系統起調節作用,骨起杠桿的作用,關節起支點作用,骨骼肌收縮起動力作用。C錯誤;D、推門動作是一個伸肘動作,肱三頭肌收縮提供動力,肱二頭肌舒張。D正確。故選:D。【點評】熟記骨、關節、骨骼肌的協調配合與運動的產生及其之間關系。關鍵認識運動系統:骨﹣﹣杠桿;關節﹣﹣支點;骨骼肌﹣﹣動力。可結合結構模式圖來理解記憶。10.下列各項中,屬于鯽魚與水中生活相適應的特征是()①卵生②用鰓呼吸③用鰭游泳④體表覆蓋鱗片,有黏液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分析】由我們所學的知識可以知道:魚適應水中生活的特點可以從魚的體色、體表、體形以及呼吸器官、運動器官、感覺器官等。【解答】解:魚類生活在水中,具有與水生生活相適應的特征:魚身體的顏色上深下淺為魚的保護色;身體呈流線型中間大兩頭小;身體表面覆蓋鱗片,保護身體;鱗片表面有一層黏液,游泳時減小水的阻力;身體兩側有一行側線,側線和神經相連,主要是測定方向和感知水流的作用;魚的身體長有胸鰭、背鰭、腹鰭和尾鰭是魚在水中的運動器官;魚用鰓呼吸;體內有鰾,主要作用是調節身體的比重,鰾在鰭的協同下,可以使魚停留在不同的水層里。但①卵生不是鯽魚與水中生活相適應的特征。所以②用鰓呼吸,③用鰭游泳,④體表覆蓋鱗片。都是適應水中生活的特點。故選:C。【點評】生物往往會表現出一些與周圍環境相適應的形態結構特點,但注意并不是所有特點都一定與生活的環境相適應。11.下列四個與動物有關的成語中,其中所涉及到的兩種動物都屬于恒溫動物的成語是()A.蛛絲馬跡 B.雞犬不寧 C.鷸蚌相爭 D.虎頭蛇尾【分析】1、體溫不隨外界環境溫度的變化而變化的動物叫恒溫動物;2、體溫隨外界環境溫度的變化而變化的動物叫變溫動物;3、在動物界中,只有鳥類和哺乳動物的體內具有良好的產熱和散熱的結構,體表被毛(羽毛),所以能維持恒定的體溫,屬于恒溫動物;而無脊椎動物及魚類、兩棲類、爬行類的體溫隨外界溫度的變化而變化,都屬于變溫動物。據此答題。【解答】解:A、蛛絲馬跡中,馬是哺乳動物,屬于恒溫動物,而蜘蛛是節肢動物,屬于變溫動物,故A錯誤;B、雞犬不寧中,雞是鳥類,犬是哺乳動物,二者都是恒溫動物,故B正確;C、鷸蚌相爭中,鷸是鳥類,屬于恒溫動物,蚌是軟體動物,屬于變溫動物,故C錯誤;D、虎頭蛇尾中,老虎是哺乳動物,屬于恒溫動物,而蛇是爬行動物,屬于變溫動物,故D錯誤;故選:B。【點評】恒溫動物適應環境的能力更強,而變溫動物具有冬眠的現象,是對低溫環境的適應方式。12.哺乳動物是最高等的一類動物,有很強的生存能力,下面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胎生、哺乳提高了哺乳動物后代的成活率 B.牙齒有門齒、犬齒和臼齒的分化,提高了哺乳動物攝取食物的能力 C.高度發達的神經系統和感覺器官,能對環境的復雜多變及時作出反應 D.不斷變化的體溫,增強了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擴大了分布范圍【分析】哺乳動物的共同特征是:體表被毛;牙齒有門、臼、犬齒的分化;體腔內有膈,把胸腔和腹腔分開,提高了心臟和肺的功能;用肺呼吸,適于陸生;心臟四腔兩心房兩心室;體溫恒定;大腦發達;胎生;哺乳,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解答】解:A、哺乳動物胎生、哺乳,減少了對環境的依賴,提高了后代生存率,A正確;B、哺乳動物的牙齒有門齒、犬齒和臼齒的分化,提高了哺乳動物攝取食物的能力。B正確;C、哺乳動物具有高度發達的神經系統和感覺器官,能對環境的復雜多變及時作出反應,C正確;D、哺乳動物是動物界最高等的類群,體溫恒定,適應環境能力強,擴大了分布范圍,D錯誤;故選:D。【點評】掌握哺乳動物的共同特征是解決本題的關鍵。13.如圖四個長方形分別代表四種不同動物的基本特征,其中相互重疊形成的陰影部分代表的特征是()A.有脊柱 B.用肺呼吸 C.體溫恒定 D.卵生【分析】動物的分類除了要比較外部形態結構,往往還要比較動物的內部構造和生理功能。識圖分析解答。【解答】解:A、題中涉及的青蛙、家兔、家鴿、鯽魚的體內都有由脊椎骨構成的脊柱,因此都屬于脊椎動物,A正確;B、青蛙、家兔、家鴿用肺呼吸,鯽魚用鰓呼吸,B錯誤;C、家兔、家鴿體溫恒定,青蛙、鯽魚的體溫不恒定,C錯誤;D、青蛙、家鴿、鯽魚是卵生,家兔是胎生,D錯誤、故選:A。【點評】做這題的關鍵是掌握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的分類依據是根據動物體內有無脊柱。仔細分析題中涉及的動物的特征,即可解答。14.蚯蚓、蝗蟲和家鴿這三種動物的呼吸器官分別是()A.濕潤的體壁、氣門、肺 B.皮膚、氣門、氣囊 C.皮膚、氣管、鰓 D.濕潤的體壁、氣管、肺【分析】生活環境不同,呼吸方式也不同。生物體的呼吸器官各異。肺和氣管是陸地呼吸的器官,鰓能夠在水中進行氣體交換,有的生活在潮濕環境中的動物,用皮膚呼吸。【解答】解:蚯蚓靠體壁來呼吸,其體壁內表面密布毛細血管,有利于進行氣體交換,因此其體壁經常保持濕潤。蝗蟲生活在干燥的環境中,用氣管呼吸,氣門只是呼吸的通道,不能進行氣體交換。家鴿為鳥類,生活在陸地上,用肺呼吸,氣囊輔助進行雙重呼吸。故選:D。【點評】解答此題的關鍵是明確各動物的呼吸器官。15.螞蟻有許多腺體,能分泌費洛蒙(體外激素)。找到食物的工蟻回巢時,沿途會留下所分泌的費洛蒙來引導同類。關于“探究螞蟻通訊”的實驗裝置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用手置換兩根木棍對實驗無影響 B.捕獲的螞蟻可以來自多個蟻穴 C.最好在螞蟻處于饑餓狀態進行實驗 D.分泌的費洛蒙不能引導同類【分析】探究的一般過程是從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開始的,發現問題后,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對問題的答案作出假設。設計探究的方案,包括選擇材料、設計方法步驟等。按照探究方案進行探究,得到結果,再分析所得的結果與假設是否相符,從而得出結論。并不是所有的問題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確的結論。有時,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夠完善,也可能得出錯誤的結論。因此,在得出結論后,還需要對整個探究過程進行反思。即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解答】解:A、為避免其他因素的影響,如手的氣味等,因此不能直接用手移動木條,A錯誤。B、探究實驗中要遵循變量唯一的原則,除了變量不同之外其他條件都應該相同,因此捕獲的螞蟻應該來自同一個蟻穴,B錯誤。C、探究螞蟻的通訊,最好在螞蟻處于饑餓狀態進行實驗,這樣對食物的需要更加敏感,C正確。D、題干已經說明,找到食物的工蟻回巢時,沿途會留下所分泌的費洛蒙來引導同類,因此分泌的費洛蒙能引導同類,D錯誤。故選:C。【點評】掌握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16.“魔擊長空,魚翔淺底”,動物的行為多種多樣。如圖表示四種動物的行為,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從行為獲得的途徑來看,乙與其他三者不同 B.甲中猩猩釣食螞蟻,螞蟻具有社會行為 C.丙和丁比較,丙的學習能力要弱一些 D.只有學習行為對動物的生存有重要意義【分析】從行為獲得的途徑來看把動物的行為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動物越高等學習能力就越強。【解答】解:A、從獲得途徑上來看,丙屬于先天性行為,而甲、乙、丁屬于學習行為,A正確。B、營社會行為的動物一般有明確的分工和森嚴的等級制度,螞蟻具有社會行為,B正確。C、動物越高等學習能力就越強,丙和丁比較,丙動物低等,它的動物學習能力較弱,C正確。D、先天性行為與學習行為對動物的生存都有重要意義,D錯誤。故選:D。【點評】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動物行為獲得途徑和特點。17.下列關于各種實驗的步驟,說法正確的是()A.“探究螞蟻的通訊”實驗,要從甲、乙兩蟻穴各捕獲10只螞蟻進行實驗 B.“探究小鼠走迷宮獲取食物”實驗,應該用多只小鼠完成實驗 C.“探究菜青蟲的取食行為”實驗中要用野外采集的幼蟲做實驗材料 D.“測反應速度”的探究實驗中,不同人的反應速度只需分別測一次【分析】探究的一般過程是從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開始的,發現問題后,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對問題的答案作出假設。設計探究的方案,包括選擇材料、設計方法步驟等。按照探究方案進行探究,得到結果,再分析所得的結果與假設是否相符,從而得出結論。并不是所有的問題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確的結論。有時,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夠完善,也可能得出錯誤的結論。因此,在得出結論后,還需要對整個探究過程進行反思。即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解答】解:A、探究螞蟻的通訊,要對螞蟻處于饑餓狀態,這樣對食物更加敏感;探究實驗中要遵循變量唯一的原則,除了變量不同之外其它條件都應該相同,因此螞蟻的來源、大小,還有木條的粗細、長短都應該相同,A錯誤。B、用多只小鼠做實驗而不用一只,是因為如果只用一只小鼠做實驗,結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如實驗用的小鼠生病或處于特殊生長時期等因素,會影響實驗的結果,用多只小鼠做實驗,可以減小誤差,使實驗結果更科學合理,B正確。C、在探究“菜青蟲的取食行為”時,應選用的實驗材料是菜青蟲的卵,從卵開始進行隔離飼養,才可能說明觀察或檢驗菜青蟲的某些行為究竟是本能,還是后天學習得到的行為,使實驗探究具有可信度,C錯誤。D、在“測反應速度”的探究實驗中,為測定不同人的反應速度,應設置重復實驗,是為了減少實驗數據的誤差,避免偶然性,D錯誤。故選:B。【點評】探究成功的前提是能夠提出有研究價值的問題,并作出符合科學事實的假設;探究成功的關鍵是制定出恰當的科學探究計劃.探究計劃包括方法和步驟,以及所需要的材料用具等。18.關于植物、動物、細菌和真菌的作用敘述正確的是()A.都參與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B.都能進行光合作用 C.細菌真菌都能使動植物患病 D.都是生物圈的分解者【分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陽光、空氣、水、溫度等,生物部分由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組成。【解答】解:A、動物作為消費者,直接或間接地以植物為食,通過消化和吸收,將攝取的有機物變成自身能夠利用的物質。這些物質在動物體內經過分解,釋放能量,同時也產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質,動物能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分解者是指細菌和真菌等營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們能將動植物殘體中的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歸還無機環境,促進了物質的循環;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也促進物質循環,A正確;B、在生態系統中只有綠色植物才能進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陽能,而動物、細菌和真菌不能進行光合作用,B錯誤;C、有的細菌和真菌通過與動植物寄生而使其患病,大多數有益,如利用乳酸菌發酵制酸奶,C錯誤;D、在生態系統中,腐生細菌和真菌是分解者,寄生的細菌真菌是消費者,硫化細菌直接分解硫化物獲取能量屬于生產者,而綠色植物屬于生產者、絕大多數動物是消費者,D錯誤。故選:A。【點評】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掌握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及其作用。19.小林在學校的綜合實踐活動中制作下列食品時,利用的主要微生物不正確的是()A.面包﹣酵母菌 B.酸奶﹣乳酸菌 C.食醋﹣醋酸(桿)菌 D.泡菜﹣霉菌【分析】微生物的發酵在食品、藥品等的制作和生產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制饅頭、做面包、釀酒等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等。【解答】解:A、制饅頭、做面包、釀酒等要用到酵母菌,正確;B、制酸奶要用到乳酸菌,正確;C、制醋要用到醋酸桿菌,正確;D、制泡菜要用到乳酸菌,錯誤。故選:D。【點評】發酵技術在食品的制作以及藥品的生產中的作用的知識在考試中經常考到,注意掌握,最好能應用于我們實際的生產和生活中。20.細菌產生的芽孢與真菌產生的孢子的區別是:()A.芽孢是細菌的休眠體,孢子是真菌的生殖細胞 B.芽孢是細菌的生殖細胞,孢子是真菌的休眠體 C.一個芽孢只能產生一個細菌,一個孢子能產生大量的真菌 D.一個芽孢能產生大量細菌,一個孢子只能生成一個真菌【分析】根據細菌的抵抗不良環境的方法是形成芽孢和細菌和真菌的繁殖方式進行解答。【解答】解:當環境變得不利于細菌的生長時,細菌的細胞壁增厚形成一個橢圓形或圓形的休眠體,叫做芽孢,用來抵抗寒冷、干旱、高溫等惡劣的環境,當條件變得適宜時,又會萌發成一個新個體,故芽孢是細菌的休眠體;細菌是依靠分裂進行繁殖的。大部分真菌主要依靠產生孢子進行繁殖。孢子在溫度、濕度等條件適宜的情況下能夠萌發長出新的個體,這樣的繁殖方式叫孢子生殖。初中一般理解的生殖細胞有三種:精子、卵細胞、孢子。前兩者是有性生殖細胞。后者直接發育成新個體。是無性生殖細胞。故孢子實際上是生殖細胞。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了真菌和細菌的繁殖方式,題目較易,切記芽孢不是生殖細胞而是一個休眠體。二、非選擇題(每空1分,共30分)21.(5分)請根據人體運動的組成部分的圖片,回答下面的有關問題:(1)圖A中骨骼肌是由肌腹和肌腱組成的,其生理特性是收到神經傳來的刺激能夠收縮。(2)圖B關節結構圖中,是由4,5和8(填序號)共三部分構成的,關節在運動中起支點作用。(3)在立定跳遠過程中,關節中能夠減少摩擦,緩沖震蕩的結構是關節軟骨。【分析】圖A中1肌腱,2肌腹,;圖B中3關節軟骨,4關節囊,5關節腔,6關節頭,7關節窩,8關節面。【解答】解:(1)骨骼肌是由中間的2肌腹和兩端乳白色的1肌腱兩部分構成,骨骼肌具有遇刺激而收縮的特性。(2)關節一般由8關節面、4關節囊和5關節腔三個部分組成。關節在運動中起支點作用。(3)關節軟骨能緩沖運動時的震蕩,還能減少骨與骨之間的摩擦。在你立定跳遠的過程中,能夠減少摩擦、緩沖機械壓力的結構是3關節軟骨。故答案為:(1)肌腹;肌腱。(2)8;支點。(3)關節軟骨。【點評】能準確識別骨骼肌、關節、伸肘或屈肘的解剖圖,是答對本題的關鍵。22.(5分)根據下面的資料,分析回答問題:資料一:雄螂是晝伏夜出的昆蟲,科學家把蟑螂放在實驗室里,人為的把實驗室的白天與黑夜加以顛倒,大釣一周后,雄螂就在人造的“黑夜”時間里出來活動,盡管這時實際上是白天。資料二:龐大的蜜蜂群體中,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蜂王是專職的“產卵機器”,雄蜂唯一的任務是與蜂王交配,工蜂承擔建造蜂巢,采集花蜜,飼吸幼蟲及蜂王等工作,它們之間可通過復雜的“舞蹈”語言,相互傳達蜜源的方向和距離。請分析解答以下問題:(1)根據動物行為獲得的途徑劃分,蟑螂有規律地晝伏夜出行為是節律行為;是由其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控制的。(2)材料一說明蟑螂的這種行為受環境因素中光(非生物因素)的影響。(3)資料二中,蜜蜂群體中有分工合作,這說明蜜蜂群體具有社會行為。(4)工蜂之間通過動作(填聲音、動作或氣味)來相互傳達蜜源的方向和距離。【分析】從行為獲得的途徑來看,動物的行為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根據行為所具有的適應性意義,動物的行為分為:取食行為、繁殖行為、防御行為、攻擊行為、遷徙行為、社會行為、節律行為等。【解答】解:(1)節律行為是動物隨著日月的周期性變化,逐漸形成的周期性有節律的行為,螳螂晝伏夜出,說明它具有晝夜節律行為,這是螳螂的遺傳物質決定的行為,是先天性行為。(2)蟑螂的晝夜節律行為在人為控制光的條件下能夠發生改變,說明這種行為受光的影響;蟑螂在夜晚活動,因此捕殺蟑螂的最佳時間應該是夜晚。(3)社會行為是指一些營群體生活的動物,群體內部形成一定的組織,成員之間有明確分工,共同維持群體生活的行為。蜂群中的蜂王、工蜂、雄蜂各有分工合作,屬于社會行為。(4)蜜蜂通過“圓形舞”、“8字擺尾舞”告訴同伴蜜源的距離和方向,這是蜜蜂通過動作語言在傳遞信息。故答案為:(1)節律;遺傳物質。(2)光。(3)社會。(4)動作。【點評】解答此題的關鍵是明確動物的行為類型。23.(5分)呼倫貝爾草原是我國最大的牧業基地,過去那里有許多狼,對牧業的發展構成嚴重的威脅,所以當地牧民曾組織過大規模的獵捕狼的活動。但隨后兔以驚人的速度發展起來,兔與牛羊爭食牧草,加速了草場的退化。請聯系所學回答下面問題:(1)在草原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之間存在著相互的關系,使得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這種現象叫做生態平衡。(2)根據你的實踐生活,動物作為消費者,你認為動物可以促進物質循環。(3)寫出上述材料中包含的一條食物鏈:牧草→兔→狼(或牧草→牛→狼;或牧草→羊→狼)。(4)自然界中的動物(如蜜蜂或松鼠)還可以幫助植物傳粉或傳播種子。(5)如果草原生態系統中發生了蟑災,所到之處,往往牧草絕收,這表明有些動物會影響植物的生長。【分析】在一定的時間內,一個自然生態系統內,生物種類、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這種現象就叫生態平衡。生態平衡是一種動態的平衡,它依賴于生態系統的自動(自我)調節能力。一般來說,生態系統中生物的種類越多,食物鏈和食物網越復雜,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就越強,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就越穩定。【解答】解:(1)結合分析可知,在草原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之間存在著相互的關系,使得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這種現象叫做生態平衡。(2)動物作為消費者,直接或間接地以植物為食。動物攝取的有機物,有的參與構成動物的身體,有的在它們體內經過分解釋放能量,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同時也產生二氧化碳、尿素等物質;動物的遺體或糞便經過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釋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無機鹽等物質,這些物質可以被生產者利用。可見,動物能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3)在生態系統中,生產者與消費者、消費者與消費者之間由于吃與被吃的關系而形成的鏈狀結構叫食物鏈。根據上述材料可寫出的食物鏈是:牧草→兔→狼;牧草→牛→狼;牧草→羊→狼。(4)自然界中的動物和植物在長期生存與發展的過程中,形成相互適應、相互依存的關系。動物能夠幫助植物傳粉,使這些植物順利地繁殖后代,如蜜蜂采蜜。動物能夠幫助植物傳播果實和種子,有利于擴大植物的分布范圍。所以,自然界中的動物(如蜜蜂或松鼠)還可以幫助植物傳粉或傳播種子。(5)生物與環境的關系:環境影響生物,生物適應環境,生物影響環境。當某些動物數量過多時,也會對植物造成危害。所以,如果草原生態系統中發生了蝗災,所到之處,往往牧草絕收,這表明有些動物會影響植物的生長。故答案為:(1)生態平衡(2)物質循環(3)牧草→兔→狼(或牧草→牛→狼;或牧草→羊→狼)(4)傳粉或傳播種子(5)影響植物的生長【點評】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掌握生態系統的組成、食物鏈的概念和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24.(5分)小明同學學習了動物間的信息交流后,他對螞蟻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小小的螞蟻是靠什么完成信息交流的呢?通過仔細觀察,他發現,螞蟻的個體之間常相互敲打觸角,螞蟻也會用觸角敲打食物。于是他猜想螞蟻的觸角有噢覺作用,是靠觸角辨別氣味,進行信息交流的。他想設計實驗來探究這一問題,請你幫助他完成實驗設計。(1)提出問題:螞蟻是靠觸角辨別氣味進行信息交流嗎?(2)作出假設:螞蟻的觸角有(沒有)嗅覺作用。(3)設計實驗方案:①取體積相同的砂糖和木屑放在同一水平線上。②取大小、活動狀況相同的10只螞蟻平均分成數量相等的A和B兩組,A組螞蟻剪去觸角,B組螞蟻不做處理。試問,本實驗中實驗組是A組,對照組是B組。③把螞蟻同時放在砂糖和木屑中間等距離的地方。觀察螞蟻的活動。(4)預測結果:帶觸角的螞蟻準確的找到砂糖并取食:剪去觸角的螞蟻不能準確地取食砂糖。(5)實驗結論:螞蟻的觸角有嗅覺的作用,螞蟻是依靠觸角辨別氣味的。(6)實驗選取10只螞蟻,而不是2只螞蟻原因是:避免偶然性(或減少誤差)。【分析】科學探究中,控制變量和設置對照實驗是設計實驗方案必須處理好的兩個關鍵問題。【解答】解:(2)根據提出的問題,作出假設:螞蟻的觸角有(沒有)嗅覺作用。(3)②對照實驗是指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之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該實驗的目的是探究螞蟻觸角與辨別食物方向有關,實驗變量是觸角,在設計實驗時,要給螞蟻提供觸角的有無兩種環境,A組剪去觸角,B組不做處理,實驗組是A組,對照組是B組。(5)觀察實驗現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高一會考試卷答案及解析
- 高三文科全科試卷及答案
- ceo聘任合同樣本
- 陶瓷博物館行業深度調研及發展戰略咨詢報告
- 證券結算AI應用行業跨境出海戰略研究報告
- 舞蹈美學訓練企業制定與實施新質生產力戰略研究報告
- 語音指令執行機器人行業深度調研及發展戰略咨詢報告
- 代理記賬終止合同樣本
- 汽車運行原理培訓課件
- 運動助殘行業深度調研及發展戰略咨詢報告
- 首字母填空解題方法大全
- 《徐工銷售技巧培訓》課件
- 《對聯的基本常識》課件
- 《武漢長江大橋》課件
- 大連地域文化特色分析報告
- 2024年山東出版集團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全國流感監測技術指南
- 基于大數據的藥物研發與臨床試驗
- 中醫外科學研究進展智慧樹知到課后章節答案2023年下浙江中醫藥大學
- 幼兒園安全教育課件:《咬人的縫隙》
- 中醫特色療法之督灸療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