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高考高三語文模擬試題及解析(二)_第1頁
2024年新高考高三語文模擬試題及解析(二)_第2頁
2024年新高考高三語文模擬試題及解析(二)_第3頁
2024年新高考高三語文模擬試題及解析(二)_第4頁
2024年新高考高三語文模擬試題及解析(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2024年新高考高三語文模擬試題及解析(二)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一)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材料一:

荀子堅持人”最為天下貴”,堅持人在知識體系中的主體與實體

地位?!盾髯?王制》中說:“水火有氣而無生,草木有生而無知,

禽獸有知而無義,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貴

也?!叭撕我浴弊顬樘煜沦F”?荀子認為,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人能夠”

合群明分”?!盾髯?王制》接著寫道:“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馬,

而牛馬為用,何也?日: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人何以能群?日:分。

分何以能行?日:義。故義以分則和,和則一,一則多力,多力則強,

強則勝物,故宮室可得而居也。”人結(jié)成了社會,社會就是人與人

之間既分工又合作:“故人生不能無群,群而無分則爭,爭則亂,

亂則離,離則弱,弱則不能勝物,故宮室不可得而居也,不可少頃

舍禮義之謂也。”“群道當,則萬物皆得其宜,六畜皆得其長,群

生皆得其命。”荀子不僅認定人與人之間必須依據(jù)禮義分工合作,

還強調(diào)人類社會和自然環(huán)境也必須互相輔助,互相協(xié)調(diào):“圣王之

制也:草木榮華滋碩之時,則斧斤不入山林,不天其生,不絕其長

也;置量魚鱉批鯉■孕別之時,罔罟毒藥不入澤,不天其生,不絕其長

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時,故五谷不絕而百姓有余

食也;泳池淵沼川澤,謹其時禁,故魚鱉優(yōu)多而百姓有余用也;斬伐

養(yǎng)長不失其時,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荀子?王制》)

這里所說的人,不僅是現(xiàn)實社會的人,而且是人的社會與自然環(huán)境

形成的良性互動關(guān)系中的人。

(摘編自姜義華《以人為主體:中華文明知識體系的本質(zhì)特征》)

材料二:

荀子的人學觀,因時應物,圓融周徹,是先秦時期入學思想的高

峰。它為我們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提供

了寶貴資源。

《荀子.天論》開篇即云:“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p>

闡明天按照“常道”運行,不以人的道德意志為轉(zhuǎn)移,祛除了人對

天的神性崇拜的迷思,將天視為獨立于人的自然之物。荀子身處的

時代,政治敗亂,“亡國亂君相屬,不遂大道而營于巫祝,信禳祥”,

人祈天、畏天、怨天、慕天,將治亂吉兇歸因于上天。而荀子認為

天并非具有人格意志的神,它是按照其自身的常道運行的獨立于人

的存在,人類“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兇”,吉兇禍福皆在于

人類自身。如果人”循道而不貳,則天不能禍”,如若人“倍道而

妄行,則天不能使之吉”“受時與治世同,而陜禍與治世異,不可

以怨天,其道然也”。荀子以“天行有?!钡倪壿嬊疤?,推導出“天

人之分”的重大命題,指出“明于天人之分,則可謂至人矣”,要

人正確地認識天與人各自的職分,不可將自已要盡的職分托之于上

天,而要遵循

“治道”的要求,由人自己主宰治亂吉兇?!疤烊酥帧崩辶?/p>

神秘主義天人論的迷霧,但荀子并非要讓人與天分途而行。相反,

荀子認為人與天是緊密聯(lián)系的,他也是在天人相系的思想視域中論

述人的存在的。荀子認為人來源于自然,人與自然萬物一樣,是陰

陽運化而成。同時,人又要靠自然來長養(yǎng),離開自然人不能自我養(yǎng)

育。荀子說“財(裁)非其類,以養(yǎng)其類,夫是之謂天養(yǎng)”,人要

利用自然萬物來養(yǎng)育自己,人必須“備其天養(yǎng)”,不可“棄其天養(yǎng)”,

如果違背這種“天養(yǎng)”之道則謂之“大兇”。在荀子看來,上天養(yǎng)

人本身即是“天行有?!边@一概念中的應有之義。

天養(yǎng)如何實現(xiàn)?荀子認為,要實現(xiàn)為天所養(yǎng),人不可消極等待,

必須“制天命而用之”制,《說文解字》解釋為“裁也”。荀子認

為雖然“天行有常”,但人卻可以裁制天命,按照天的規(guī)律去“用

天”,聘能而化之,施展人的聰明智慧,讓天生成比自然狀態(tài)更多

的物產(chǎn)為人所用。荀子的“用天”思想,特別強調(diào)了人面對自然的

主觀能動性。在天人之分的關(guān)系結(jié)構(gòu)中,人不是被動的、消極的,

而是進取有為的,這正是對“天人之分”觀念的深化與圓融。道家

也持自然之天的觀念,但道家的天人關(guān)系中,人對待自然是完全順

從、消極無為的,并且要求人最終回歸到自然狀態(tài),這就從某種意

義上泯滅了人作為宇宙靈長的價值和意義。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

的思想,一方面是對道家天人觀的揚棄,在堅持自然之天的觀念的

同時,避免了陷入消極無為的泥沼;另一方面,又避免了將天人之分

誤解為天人隔絕、斬斷天人聯(lián)系,從而為其天地人相參的思想開辟

了理論路徑。

需要加以辨明的是,有人認為荀子“制天命而用之”,就是主張

“人定勝天”,會導致人破壞自然,最終遭到大自然的懲罰,將人

與自然的關(guān)系引向沖突與對抗。這顯然是曲解了荀子本意。通觀《荀

子》全文,未見一處有“勝天”的說法,而是多次強調(diào)要“循道不

貳”“應時而使之”等按照天的規(guī)律“用天”的觀念,甚至認為圣

人是“清其天君,正其天官,備其天養(yǎng),順其天政,養(yǎng)其天情,以

全其天功”,這清、正、備、順、養(yǎng)、全諸字的運用,完全沒有一

絲逆天、違天、悖天的意思。

(摘編自紀洪濤《荀子”天論”中的人學觀》)

1.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兩則材料都闡述了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前者強調(diào)了自然對人的重

要性,后者突出了人對自然的重要性。

B.荀子的“天行有常”觀點切中時弊,大大超越當時社會的普遍

認知,有助于祛除人對天的神性崇拜。

C.“天人之分”并不是讓人與天分途而行,而是強調(diào)割斷天人之

間的神性聯(lián)系,建立起客觀實在聯(lián)系。

D.材料二從“天行有?!钡健疤烊酥帧保俚健爸铺烀弥?,

層層遞進闡釋了荀子人學觀內(nèi)涵。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荀子認為人有義故而能分,能分故而能群,合群明分,故人最

為天下貴,所以對人而言,氣、生、知是無關(guān)緊要的。

B.荀子對“信概樣”的觀念進行了批判,認為吉兇禍福在自身,

人只要盡到自己的職分便可脫離天的束縛而成為主宰。

C.道家主張人應完全順從自然,“制天命而用之”思想則充分肯

定了人自身價值的獨立性,是對道家思想的全面否定。

D.“制天命而用之”不同于“人定勝天”,前者循道而為體現(xiàn)出

了人的聰明智慧,后者若逆天行事終將遭到自然懲罰。

3.下列說法,同文中荀子的觀點不相吻合的一項是(3分)

A.“養(yǎng)備而動時,則天不能病”B.“儒者博而

寡要,勞而少功”

C.“天有其時,地有其財,人有其治”D.“綠水青山就是金

山銀山”

4.請結(jié)合文本對“天養(yǎng)”進行簡要詮釋。(4分)

5.在如何對待自然方面,荀子的人學觀給我們哪些啟示?(6分)

解析:

1.(3分)A(“前者強調(diào)了自然對人的重要性,后者突出了人

對自然的重要性”錯。)

2.(3分)D(A”對人而言,氣、生、知是無關(guān)緊要的”錯;B

“人只要盡到自己的職分便可脫離天的束縛而成為主宰”錯;C”是

對道家思想的全面否定”錯。)

3.(3分)B

4.(4分)①“天養(yǎng)”指的是荀子思想中人類要利用自然萬物

來養(yǎng)育自己的觀念。(2分)②它一方面強調(diào)人離不開自然,不可

違背天道(自然規(guī)律)行事;(1分)另一方面強調(diào)人對自然的利

用不可消極等待,要充分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1分)

5.(6分)①客觀認識自然,祛除對自然的神性崇拜,人與自

然各自盡到自己的職分;②遵循自然規(guī)律,積極主動地利用自然萬

物來養(yǎng)育自己;③理性尊重自然,正視“人定勝天”的思想,不將

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引向沖突與對抗;④積極協(xié)調(diào)自然,人與自然應該

互相輔助,互相協(xié)調(diào),形成良性互動。(每個要點2分,能答出

其中任意三個要點即可得滿分。)

(二)現(xiàn)代文閱讀II(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

成6?9題。

住在城市里的菜鳥

余繼聰

(1)我這城里,土地已經(jīng)不多,不過,很多人和布谷鳥等鳥類

還是依然習慣記著農(nóng)歷,記著一個個節(jié)氣。

(2)節(jié)氣一到,便不知道從哪里走出幾個農(nóng)民模樣的老人,扛

著幾把不大用得著的舊鈍鋤頭,在寬大的柏油路邊,把一星半點的

殘存土地鋤挖出來,種上幾簇辣椒、茄子、洋芋、豆子或者一兩蓬

南瓜。

(3)這是一些喪失了土地,卻依然對土地很眷戀、很懷念,依

然忘記不了自己是個農(nóng)民,到了一個個節(jié)氣,手指和骨頭里便要像

莊稼拔節(jié)一般嘎嘎作響的人;如果按現(xiàn)今年輕人的說法,他們就是些

土得掉渣的菜鳥。城市年輕人不會對泥土、莊稼和農(nóng)歷、節(jié)氣有什

么感情;看著土地的消失,他們不會有痛徹骨髓的難受。

(4)但是,節(jié)氣一到,鄉(xiāng)村鳥兒們便要如期來臨了。布谷鳥,

每到芒種立夏前后,就要飛進城里的樹上來叫,好像要把忘記了稼

不嗇耕耘的城里人也叫到鄉(xiāng)下去播種。一些老人,聽到它們的叫聲,

大概還能突然想到曾經(jīng)耕耘播種過的農(nóng)田和時光,大概會想到被埋

葬到城市的水泥下面、柏油路下面的曾經(jīng)的莊稼地,想到那些早已

被扔進了墻角甚至被當作垃圾扔掉了的農(nóng)具,然后發(fā)出幾聲無奈的

嘆息。年輕人,對布谷鳥的叫聲大多無動于衷,或者誤解了這辛勤

的鳥兒,總以為它是在唱一首抒情的歌,而不明白它是要催促人們

趕快稼不嗇耕耘。

(5)還有鄉(xiāng)村里的麻雀、八哥、云雀、戴勝鳥、黑頭公公、白

頭公公、鴿子,也會飛進城來,落在城里的樹上。我覺得它們是我

的老鄉(xiāng),沒有忘記我,感覺它們很親切。甚至會有烏鴉,也飛進城

里來,在陰雨連綿的深夜里,在隔壁的龍江公園的樹林里叫。童年

生活在鄉(xiāng)下時,夜里聽見烏鴉叫,我們總是心驚膽戰(zhàn)的,常常躲在

被窩里,蒙著頭,瑟瑟發(fā)抖。這黑色的鳥,喜歡出沒墳場,覓食腐

尸,很容易叫人想到死亡,叫人感到它的身影和叫聲恐怖?,F(xiàn)在住

在城里,聽到鄉(xiāng)下來的烏鴉叫,竟然也會覺得它是老鄉(xiāng),不再那么

厭惡它,甚至覺得像見到鄉(xiāng)親進城來一般親切了。

(6)其實我也是一只住在城市里的土鳥、菜鳥,生活在大樓林

立、車水馬龍的城市里將近20年了,依然土得掉渣,每一個節(jié)氣來

臨,手指和骨頭縫里總是會如莊稼拔節(jié)一般嘎嘎作響,有一種想拿

起農(nóng)具、光著腳板踩進泥土溫柔深厚的胸窩的沖動。

(7)人家調(diào)侃我,說我是一只菜鳥。我不生氣,反而很高興。

(8)我喜歡于周末或者傍晚,踏著陽光,去有一星半點土地的

柏油路邊,看那些殘存的土地,看幾個老人握著鋤頭或者鐮刀在那

里忙碌,看他們侍弄一簇簇辣椒、茄子、豆子、韭菜、香蔥,或者

一株株包谷、一莖莖南瓜藤蔓。慢慢欣賞著,我心里很舒爽,很愜

意。別人可能覺得很奇怪,一個戴著高度近視眼鏡的學者模樣的中

年男人,竟然呆立在路邊,那么著迷地看幾個土農(nóng)民在侍弄土地。

他們不明白,我雖然戴眼鏡,著西裝,像個城市的知識分子,其實

心里依然浸透著濃烈的泥土氣息。

(9)我總覺得,自己與這些已經(jīng)不多見的農(nóng)民模樣的老人,離

這些泥土和莊稼比較近,而離西裝革履或者濃妝艷抹的城市人比較

遠。

(10)已經(jīng)是多雨的季節(jié),又進入了暑假,終于清閑了。乘坐

公交車,很快可以到西山或者東山腳下,然后獨自往上爬,靜心體

會那一種寧靜、自然、閑適與愜意。

(11)渴望見到泥土,渴望踩上泥土,渴望見到山林,渴望見

到村莊和莊稼,就是我這樣的住在城市里的菜鳥骨子里的強烈愿望。

(12)每天都有數(shù)以萬計的老人早早起來,爬上西山去鍛煉身

體,其實也是為了呼吸新鮮空氣,所謂新鮮空氣,主要就是富含泥

土氣息、森林氣息、莊稼氣息、村莊味道的空氣。老人們爬上山頂,

就看見了與城市這邊完全不同的風景和世界——鄉(xiāng)村,因此心情很

好。城市這邊熟悉而陌生,鄉(xiāng)村那邊陌生而熟悉。很多老人站在山

頂,一邊活動腿腳,一邊欣賞山那邊的村落、人家、炊煙、田地、

牛羊,他們就回憶起自己的美好童年和青年時光。有的老人站在山

頂,情不自禁,拉開了嗓子,對著山那邊的鄉(xiāng)村世界,對著那些陌

生而又熟悉的小村莊“咿咿呀呀”地叫起來,吼起來,唱起來,好

像要把自己的美好童年叫回來,把已經(jīng)作古躺在老家后山上的老母

親老父親叫醒.……

(13)應該說,我還不算老,不過感情卻很像這些老人。那一

個個散臥在山窩山溝里的小村莊,就好像是我們童年躺過的一只只

小搖籃,又好像我們童年曾經(jīng)放牧過的一頭頭水牛,那么愜意、那

么自然而隨意地咀嚼陽光,反芻歲月。

(14)我是一只飛進城里的菜鳥,夜夜夢里的場景總是村莊。前

不久的一天下午,天氣突變,下了一場冰雹,我知道“雹打一條線”,

一想到老家的莊稼可能遭災,就有些心疼。后來了解到這場冰雹只

落在了市里,周邊縣沒下冰雹,禁不住高興了好幾天。

(15)我們都是一些鄉(xiāng)村飛進城里的鳥,眷戀鄉(xiāng)村。到老來,依

然在城市里癡情地為童年的鄉(xiāng)村唱著贊

歌。(《散文選

刊》2009年第5期)

6.下列對本文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不大用得著的舊鈍鋤頭”“一星半點的殘存土地”展現(xiàn)出城

市中少有農(nóng)作空間、人們基本遠離農(nóng)耕生活的現(xiàn)實狀態(tài)。

B.同是在夜里聽到鳥鴉叫聲,作者由童年時的心驚膽戰(zhàn),轉(zhuǎn)為現(xiàn)

在的無比親切,緣于他從鄉(xiāng)下來到城市后很少見到鳥類。

C.被別人調(diào)侃“是一只菜鳥”,“我不生氣,反而很高興”,反

映出作者在內(nèi)心深處對土地、鄉(xiāng)村懷有深深的眷戀之情。

D.老人們站在山頂面對著遠處鄉(xiāng)村“咿咿呀呀"吼唱,既有對美

好童年的懷戀,也有對已逝父母的思念,可謂情深意切。

7.下列對本文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手指和骨頭“像”莊稼拔節(jié)一般嘎嘎作響”,揭示了莊稼人

與莊稼之間的相關(guān)性,形象地寫出他們對節(jié)氣農(nóng)事的深刻記憶和敏

感反應。

B.第(11)段連用四個“渴望”表達出作者走向大自然的心境,

語言簡潔樸素,情感真摯自然,排比句凸顯了作者對于土地和鄉(xiāng)村

的深情厚意。

C.文章從鄉(xiāng)村與城市的環(huán)境特點、老年人與年輕人對土地節(jié)氣的

認知等方面進行對比,揭示作者對農(nóng)村生活的懷念和對城市化進程

的擔憂。

D.文章用樸素自然又不乏文采的語言描繪了一系列飽含鄉(xiāng)土氣

息的生活場景,將記敘、描寫、抒情等融為一體,體現(xiàn)了形散而神

聚的特點。

8.如何理解“城市這邊熟悉而陌生,鄉(xiāng)村那邊陌生而熟悉”的深刻

含意?(4分)

9.文章為什么要用大量的筆墨寫“鳥兒”這一物象?(6分)

解析:

6.(3分)B(“緣于他從鄉(xiāng)下來到城市后很少見到鳥類”錯。)

7.(3分)C(“對城市化進程的擔憂”理解錯誤。)

8.(4分)①久別鄉(xiāng)村、久居城市的人們,盡管對城市環(huán)境、

生活非常熟知,但在心理、情感上卻難以認同、接受、融入城市生

活;(2分)②他們客觀上遠離鄉(xiāng)村,對鄉(xiāng)村世界有了陌生感,但

在主觀意識中卻始終留存著、銘記著、眷戀著農(nóng)村生活。(2分)

9.(6分)①鳥兒是鄉(xiāng)村的標志,總是伴隨著節(jié)氣與農(nóng)事如期

而至,可以引發(fā)人們對以往鄉(xiāng)村生活的美好回憶;②鳥兒是鄉(xiāng)情的

寄托,承載著久居城市的農(nóng)村人對家鄉(xiāng)的癡情贊美以及對父老鄉(xiāng)親

的深情眷戀;③鳥兒是鄉(xiāng)愁的象征,蘊含著人們對逝去的土地、親

人和時光的痛徹心扉、無可奈何和深切懷念。(每個要點3分,能

答出其中任意兩個要點即可得滿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0?14題。

辛酉,以元稹為左拾遺。

稹上疏論諫職,以為:“昔太宗以王珪、魏征為諫官,宴游寢食

未嘗不在左右,又命三品以上入議大政,必遣諫官一人隨之,以參

得失,故天下大理。今之諫官,大不得豫召見,次不得參時政,排

行就列,朝謁而已。近年以來,正牙①不奏事,庶官罷巡對②,諫

官能舉職者,獨誥命有不便則上封事耳。君臣之際,諷諭于未形,

籌畫于至密,尚不能回至尊之盛意,況于既行之誥令,已命之除授,

而欲以咫尺之書收絲綸之詔,誠亦難矣。愿陛下時于延英③召對,

使盡所懷,豈可置于其位而屏棄疏賤之哉!”

稹又以貞元中王任、王叔文以伎術(shù)得幸東宮,永貞之際幾亂天下,

上書勸上早擇修正之士使輔導諸子,以為:“太宗自為蕃王,與文

學清修之士十八人居。后代太子、諸王,雖有僚屬,日益疏賤,至

于師傅之官,非昵耳貴廢疾不任事者,則休戎罷帥不知書者為之。其

友諭贊議之徒,尤為冗散之甚,措紳皆恥由之。就使時得僻老儒生,

越月逾時,僅獲一見,又何暇傅之德義,納之法度哉!夫以匹士愛

其子,猶知求明哲之師而教之,況萬乘之嗣,系四海之命乎!”上

頗嘉納其言,時召見之。

丁卯,河南尹房式有不法事,東臺監(jiān)察御史元稹奏攝之,擅令停

務。朝廷以為不可,罰一季俸,召還西京。至敷水驛,有內(nèi)侍后至,

破驛門呼罵而入,以馬鞭擊稹傷面。上復引稹前過,貶江陵士曹。

翰林學士李絳、崔群言稹無罪。白居易上言:“中使陵辱朝士,中

使不問而稹先貶,恐自今中使出外益暴橫,人無敢言者。又稹為御

史多所舉奏不避權(quán)勢切齒者眾恐自今無人肯為陛下當官執(zhí)法疾惡繩

愆有大奸猾陛下無從得知?!鄙喜宦?。

(節(jié)選自(資將通鑒,唐紀))

[注]:①正牙,同“正衙”。②巡對,輪流引見,咨詢政事。③

延英,延英殿,指唐代長安大明宮殿。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又/稹為御史/多所舉奏不避/權(quán)勢切齒者眾/恐自今無人肯為/

陛下當官執(zhí)法/疾惡繩愆/有大奸猾/陛下無從得知

B.又/稹為御史/多所舉奏不避/權(quán)勢切齒者眾恐/自今無人肯為/

陛下當官/執(zhí)法疾惡繩愆/有大奸猾/陛下無從得知

C.又/稹為御史/多所舉奏/不避權(quán)勢/切齒者眾恐/自今無人肯為

陛下當官/執(zhí)法疾惡繩愆/有大奸猾/陛下無從得知

D.又/稹為御史/多所舉奏/不避權(quán)勢/切齒者眾/恐自今無人肯為

陛下當官執(zhí)法/疾惡繩愆/有大奸猾/陛下無從得知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拾遺,唐代諫官名,負責規(guī)諫皇帝,以救補皇帝言行方面的缺

失。

B.封事,密封的詔書;皇帝下達命令,用皂囊封緘以防泄漏,故

稱。

C.召對,古代君主召見臣下,令其回答有關(guān)政事、經(jīng)義等方面問

題。

D.內(nèi)侍,掌宮廷內(nèi)部事務之職,多用宦官;后世以內(nèi)侍為宦官專

稱。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元稹奉職勤懇,盡心諫官職責。元稹認為只有發(fā)揮諫官對朝廷

的監(jiān)察作用才能實現(xiàn)國家大治,而今他們遭棄置,被疏遠賤視,僅

剩舉薦人才之責。

B.元稹頗有遠見,重視皇子教育。元稹提出的對皇子教育的建議

極有見地,認為應選擇賢能明理之士做太子、諸王之師,皇帝贊許

井采納他的意見。

C.元稹恪盡職守,懲治不法官員。河南尹房式橫行不法,身為東

臺監(jiān)察御史的元稹上奏朝廷將其拘押,并擅停其職務,但元稹的做

法未被朝廷認可。

D.元稹受辱被貶,遭受不公待遇。元稹受內(nèi)侍辱罵并被擊傷面部,

皇上沒有懲罰內(nèi)待,反而將元稹貶謫,盡管有人進言據(jù)理力爭,皇

上卻不予采納。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大不得豫召見,次不得參時政,排行就列,朝謁而已。(4

分)

(2)況于既行之誥令,已命之除授,而欲以咫尺之書收絲綸之詔,

誠亦難矣。

14.元稹是怎樣勸說皇帝“早擇修正之士使輔導諸子”的?(3分)

解析:

10.(3分)D

11.(3分)B(封事,密封的奏章;古時臣下上書奏事,防有

泄漏,用皂囊封緘,故稱。)

12.(3分)A(“僅剩舉薦人才之責”錯,文中“舉職”意為

“盡職、稱職”。)

13.(8分)(1)(4分)首先不能受到圣上召見,其次不能參與

當前的政務,只是排在眾臣行列中,上朝拜見圣上罷了。

(注意“大”“參”“朝”“謁”等的翻譯。)

⑵(4分)何況對于已經(jīng)頒行的君命,已經(jīng)發(fā)布的官員任命,

卻想憑著諫官進呈一紙奏章收回圣上的詔命,也實在是困難啊。

(注意“既”“誥令”“除授”“誠”等的翻譯。)

14.(3分)①以唐太宗做蕃王時的學習交往為例,正面說明皇

子教育的重要性;(1分)②以太子、諸王輕視從師、其身邊之師

難以勝任教育職責的現(xiàn)實情形,反面闡明擇師的必要性;(1分)

③以普通人重視孩子教育進行鋪墊,表明帝王后代教育更重要,更

應對其重視。(1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5?16題。

送舍弟穎赴齊州三首(其二)

杜甫

風塵暗不開,汝去幾時來。

兄弟分離苦,形容老病催。

江通一柱觀,日落望鄉(xiāng)臺。

客意長東北,齊州安在哉。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風塵暗不開”暗示了時局的動離不安,同時又揭示了行程的

艱難,字里行間蘊含牽掛之情。

B.首聯(lián)次句在與弟第分別之際,就關(guān)注其幾時歸來,更顯依依不

舍之情,新穎別致,不落窠臼。

C.“日落望鄉(xiāng)臺”極高畫面感,詩人借想象自己回望故鄉(xiāng)的情景,

深刻表達對弟弟的眷戀之情。

D.尾聯(lián)“長東北”“安在載”拓展了時空,極言旅途遙遠,從此

天各一方,傷別之情更進一層。

16.頷聯(lián)是如何表達深沉濃郁的離別之情的?(6分)

解析:

15.(3分)C(“詩人借想象自己回望故鄉(xiāng)的情景”錯。)

16.(6分)①頷聯(lián)上句"兄弟分離苦”直抒胸臆,直言離別的

痛苦。(2分)②下句借加重病情、催人衰老,把離別之苦表現(xiàn)得

更加深重;(2分)同時,間接傳達了一種不知何時重逢、不知能

否再見的無盡擔憂之情,使離別之苦更加痛徹心扉。(2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石鐘山記》中,蘇軾夜探石鐘山,現(xiàn)場陰森恐怖、冷

清凄厲,其中分別描摹棲鶻和鶴鶴叫聲的句子是:“

和“”O(jiān)

(2)劉禹錫在《石頭城》中,用“,”

兩句詩描寫江山依舊、故國不再、繁華已逝,寄寓了深深的興亡之

慨。

(3)陸游《臨安春雨初霽》中的“,”

兩句詩,以看似悠閑自在的寫字品茶表現(xiàn)詩人內(nèi)心的郁悶無聊。

答案:

17.(6分)①磔磔云霄間②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③

山圍故國周遭在④潮打空城寂寞回⑤矮紙斜行閑作草⑥晴窗細

乳戲分茶(每句1分,有錯則該句不得分。)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3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

綠化帶、樹木根部附近的土堆,是紅火蟻最常見的巢穴。撥開土

堆,就會有數(shù)以萬計的紅火蟻手忙腳亂、驚慌失措地奔跑出來。

紅火蟻之所以擴散速度之快、分布范圍之廣,主要的原因是因為

它具有強大的繁殖能力。每只蟻后一天可產(chǎn)卵1500個至5000個,

一個蟻巢一天就可以繁衍數(shù)十萬只蟻。

()。紅火蟻毒囊中有大量毒液,一旦人或動物被叮咬受傷,

毒液就會注入皮膚。紅火蟻毒液中的毒蛋白會讓容易過敏的人出現(xiàn)

臉紅、尊麻疹、呼吸困難等癥狀,情形嚴重的可能在幾分鐘內(nèi)休克,

甚至死亡。所以我們在紅火蟻活動區(qū)域生活或作業(yè)時,一定要戴上

手套,穿上長筒雨靴,涂抹滑石粉,做好充分防護。

18.下列各句中,和畫波浪線的句子使用的修辭手法相同的一項

是(3分)

A.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B.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

天。

C.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D.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

淵。

19.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nèi)的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分)

A.因為紅火蟻繁殖能力強,所以極具危害性B.紅火蟻不但繁殖能力

強,而且極具危害性

C.不但紅火蟻繁殖能力強,而且極具危害性D.紅火蟻因為繁殖能力

強,所以極具危害性

20.文中畫橫線的語句有語病,請修改。(3分)

解析:

18.(3分)D

19.(3分)B

20.(3分)(參考示例)①紅火蟻之所以擴散速度快、分布范

圍廣,主要是因為它具有強大的繁殖能力。②紅火蟻擴散速度快、

分布范圍廣,主要原因是它具有強大的繁殖能力。③紅火蟻擴散速

度快、分布范圍廣,主要因為它具有強大的繁殖能力。(如有其他

答案,只要修改正確,即可給分。)

(二)語言文字運用II(本題共2小題,11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題。

2020年,新疆棉區(qū)病蟲害發(fā)生較輕,棉花長勢較好,單位面積

產(chǎn)量雄據(jù)全國第一,棉產(chǎn)量520萬噸,占國內(nèi)產(chǎn)量比重約87%,占

國內(nèi)消費比重約67%o

應該說,在發(fā)展棉花生產(chǎn)方面,①:夏季溫差大,陽光充足,

光合作用充分,棉花生長時間長。優(yōu)越的條件使新疆生產(chǎn)的長絨棉

達到了世界頂級品質(zhì),是眾多紡織企業(yè)的首選原料,長年供不應求。

日前,耐克等企業(yè)“抵制”新疆棉花,理由竟是“政府強迫本地

勞動力”!而據(jù)斷疆農(nóng)業(y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