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騷課堂實錄3-人教課標版_第1頁
離騷課堂實錄3-人教課標版_第2頁
離騷課堂實錄3-人教課標版_第3頁
離騷課堂實錄3-人教課標版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離騷》課堂實錄一、導入及作者簡介師:同學們吃過棕子嗎?(生有的說沒有)。師:呵,看來有的吃過有的沒吃過。一個人吃棕子有什么意義嗎?(故意大聲)生:(笑)沒意義——要分給別人吃。生:有意義——可以填飽肚子。師:真是言由心生啊,同學們簡單的一句話就出賣了你們。說要自己吃來填飽肚子的,雖不能說自私自利,但是感覺就是少了那么一點慈悲之心!(生笑)師:(接著說)而說要分給別人吃的,可見其內心常有胸懷天下,憂國憂民,以蒼生社稷為已任的思想。(生又笑)師:你們笑什么?難道沒有這樣的人嗎?我看就有。剛才說要把棕子分給別人吃的我看就是嘛!(生會心大笑)師:當然我們歷史上也不乏關心國家、憂國憂民的仁人志士,比如在禮崩樂壞征戰不休的戰國,就有這樣的一個人,為了實現心中的美政,雖“路漫漫其修遠兮”卻依然——生:(整齊地)吾將上下而求索!師:這個人是誰呀?(生:屈原!)師:你們了解屈原嗎?(生有的說了解有的說不了解)師:那總了解一點點吧?!那我們每個人就來把自己知道的一點點說出來!屈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生:詩人。師:什么樣的詩人?生:愛國詩人。師:為什么說他是愛國詩人呢?生:因為他為了楚國而投汩羅江。師:嗯,有點為國捐軀的樣子。但是他不是投筆從戎戰死沙場,而是積極地為楚國的政治建言現策,希望能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造福蒼生,但因為政治主張不被楚懷王接納,同時還遭受了奸佞小人的毀謗,于是兩次被貶黜,最后他帶著對楚國的深深熱愛,對楚國人民的深深眷念,帶著無比的遺憾投進了汩羅江。屈原在亂世上下求索,忠誠報國,雖然不能挽回楚國最終滅亡的命運,卻贏得了后人的無比尊敬,屈原也成了中國文化的一個符號。比如端午節就是為了紀念屈原的,人們在這一天吃棕子、賽龍舟,以表達對屈原深深的哀思。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屈原的一篇文章《離騷》,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走進屈原!二、正課講解師:同學們已經預習過這篇文章了,那么有沒有發現屈原在寫作上有什么特色呢?(學生的回答五花八門)師:看來這篇文章還是有一點難度的。包括朗讀也都是頗有難度的。又是“之”啊又是“也”啊又是“兮”啊,怪別扭的。我們請一位同學先來嘗試讀幾句好不好?(生:好!)生:(眾生齊聲)趙哥趙哥趙哥(趙哥真名叫趙戈,是班里的活寶)師:那就趙哥吧!(生笑)來讀個第一段。(趙戈讀第一段)師:趙戈同學讀得怎么樣啊?(生笑著說很好啊!)師:讀起來就像一個八十歲的老爺子在抽大煙。生:(好奇地)嗯?師:吞吞吐吐啊!(生笑)我們知道,《離騷》是《楚辭》的代表作,那么什么是《楚辭》呢?同學們看課文注釋。它是運用楚地的詩歌形式、方言聲韻,描寫楚地的風土人情的,所以就運用了很多當時當地的表達方式,比如用了很多虛詞,例如:生:以——之——兮。師:對了。那么同學們在讀的時候,放在句子中間的虛詞可以讀得短促一些,放在句末的,可以拉長一些讀。下面老師領著你們,一句一句來讀一遍。(老師領讀,學生跟讀,最后學生齊讀)師:同學們讀得真是震撼人心、蕩氣回腸啊!(生笑)不錯!那接下來,老師就要問一個問題。屈原說自己“長太息以掩涕兮”,那就是說內心有難于排解的苦悶啦?那他是為什么而苦悶呢?生:哀民生之多艱。生:為國家為百姓而感到憂愁。生:因為沒衣服穿,只能采摘花草來做衣裳。(生笑)師:(急中生智)這位同學有意思,你怎么說屈原沒衣服穿呢?生: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所以屈原只好采集荷花來作衣裳。生又笑。期待老師如何解答。師:這位同學勇氣可嘉,但邏輯有點小小的問題,比如一個富人買獸皮來做衣服,你能說他是因為沒衣服穿所以只好買獸皮嗎?很顯然不能是吧?那只能說這個人追求獸皮的高品質,所以屈原追求香草的美麗,并不能說他是因為沒衣服穿只好穿香草,是吧?道理是一樣的。當然這也涉及到屈原的寫作風格,這就是“香草美人”的寫法,就是用香草美人來比喻自己高潔的情操、高尚的品德。相似的用法還有很多,如“蕙纕”“攬茝”等,屈原借助他們表達一位文人內心世界的一片凈土,從而書寫自己忠君愛國的赤誠之心。感謝剛才這位同學的回答給我們引出一個很精彩的話題。同時他的學習方法也是很值得我們同學們學習的,他不是異想天開,而是言之有據,一定要從文章中找到你的觀點的依據,做到一切分析從文本出發,這才是文章的學習之道。(此環節被學生打亂,本應放在后面講的)師:回到剛才的話題,屈原之所以內心有難于排遣的苦悶,其實下一句話已經有作了說明,我們只要在閱讀時緊緊扣住文本就不難找到答案,是“哀民生之多艱”,為國計民生感到深沉的悲哀。接下來我們再一起來思考第二個問題,屈原說自己“余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是什么意思呢?生:屈原崇尚美德并且約束自己,早上進諫晚上就被貶黜。師:回答得真準確,是你自己想的嗎?生:(生笑)不是,注釋上有。師:不過,看了注釋就理解了,說明我們的學習能力還是很高的嘛。那我就要考察一下同學們的學習能力了。屈原說自己“朝誶而夕替”,造成他的不公平遭遇的因素有哪些呢?接下來請同學們前后桌討論,一起找出問題的答案,但是必須做到言之有據,一切分析從文本出現,下面開始討論。時間分鐘。(教師巡回檢查)(分鐘后)師:接下來,我們請各小組主動發言。哪一組先來回答,請主動站起來。生:我覺得當時楚國社會黑暗,奸臣當道,楚懷王昏庸無能不聽進諫。師:那你是從文章的哪里看出這些的呢?生:怨靈修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眾女嫉余之娥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師:能不能分析得再詳細一點!生:靈修是指楚懷王,是說楚懷王荒唐昏庸,眾女是說群臣,群臣妒忌,毀謗屈原。師:現在概括得就比較好了。其實這位同學回答的這兩句話我們應該把它分成幾個部分呢?生:兩個部分。師:對了,就是應該分成兩個部分,這樣逐條分析,條理才會比較清楚。就是要抓住描寫了幾個方面的因素,又分別涉及到哪些對象,然后歸納出這些對象各自有什么特點,這樣分析才會比較科學到位。所以我們就要先抓住對對象,“怨靈修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這句話說的對象是誰呢?(生:楚懷王。)師:那么楚懷王怎么樣,屈原怎么描述他的?用了哪一些詞?(生:浩蕩)生:終不察夫民心。師:能不能用現代漢語來解釋?生:荒唐昏庸,不察民情。師:對了,這樣歸納就很不錯了。這是第一個因素,那么二個因素是什么呢?請其他小組的同學們繼續發言?可以先把對象找出來。生:還有另一個方面就是“眾女”。師:“眾女”指什么?(生:奸詐小人。)師:對了,就是以公子子蘭為首的一班貴族,對屈原非常嫉妒和忌恨,常在懷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那你們討論以后打算用什么詞來形容他們呢?生:陰險狡詐。無恥。陷害忠良。師:很好,用詞還是比較恰當的。這些人就會蠅營狗茍、結黨營私,嫉賢妒能,陷害忠良。那還有沒有其他因素呢?其他小組的繼續發言。生:我們認為是世俗的原因。師:世俗?是指當時的風土人情嗎?(生:不是。)師:那是什么?(生回答不出來)那你先說說世俗怎么啦?生:世俗的人投機取巧,違背道義,歪曲事實,互相茍合。師:真不錯,用詞很準確也很精練。老師想問的是你們是從課文的哪里看出這些的呢?生:“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矩而改錯。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師:果然是言之有據。按照我們課文的注釋,這句話的描寫對象就是世俗,他們工于心計,違背規矩,互相茍合,把歪曲當正道。那難道是整個楚國社會的人都這樣嗎?(生:不是。)師:那是誰這樣啊?生:楚懷王,群臣。師:對了,所以這句話可以認為是對當時楚國政治現狀的真實寫照。這就是我們分析的第三個方面的因素,那還有沒有其他因素導致屈原“謇朝誶而夕替”的呢?還有其他小組要回答嗎?生:屈原喜歡“鞿羈”“蕙纕”和“攬茝”。師:喜歡“鞿羈”“蕙纕”和“攬茝”就要遭貶黜啊!這是一個什么樣的社會啊!那你的意思是指第四個因素就是屈原自己的原因了?那談談你的看法。生:屈原喜歡“鞿羈”和“蕙纕”,其實是表明他崇尚美德、潔身自好,他這樣的行為是與當時的楚國的其他大臣格格不入的,所以大家都要排擠他。師:是哦,好人反而遭殃了。可見這是一個是非顛倒、黑白不分的腐朽社會。屈原就算有心救國也無力回天了。那么屈原面對這種黑暗的政治現實,他的心情怎么樣呢?生:憂愁郁悶。師:從哪里看出來?生:忳郁邑余侘傺兮。師:很好,屈原連用兩個表達苦悶的詞,可見他內心真是焦灼苦悶到了極點。那么他有沒有因為這樣就改變自己的初衷,與那些奸臣佞子同流合污呢?(生:沒有。)師:那他的態度是怎么樣的?請用原文的話回答。生:“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也!”師:對了,他就算死也不會與這些小人同流合污。這是一種多么偉大的人格啊!政治越是黑暗,他越是忠貞不屈,正是這樣,才更能夠表現屈原的愛國情懷,他的愁不是為自己而愁,而是為國家而愁,為民生而愁!這就成就了他愛國詩人的偉大形象。但是他內心的憂傷與苦悶依然是難于排解的?那么屈原是怎么樣平衡自己的內心的呢?(生沉默)師:同學們可以看接下去的四句話。在這四句話中屈原分別寫了什么?生:鷙鳥,方圜,異道。師:還漏掉一個。(生:前世。)師:非常好。屈原說大鵬和小鳥當然合不來啦,方的和圓的當然是不可能拼合在一起的啦,兩個走不同路的人怎么可能相安無事呢?況且這種事還是前朝就這樣了。你看,屈原多聰明,他曾經說過“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別人都是汅濁不堪的,只有我屈原是高潔的,難怪我跟你們合不來,難怪你們要排擠我,是不是很有調整的意味?而且呢,歷史上也不是只有我屈原一個人遭受過這樣的不公平對待,前朝這樣的人太多了,我呢,只不過是其中一個而已,沒什么好郁悶的嘛。可見屈原雖然遭受了不公平對待,可還是很會調節自己的心情的,那么接下來,他能夠晢時地“屈心而抑志”,是什么在支撐著他呢?他強大的精神力量來自哪里呢?(生沉默)同學們可以看最后一句話。咱們一起把它讀出來。生:(整齊地)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師:屈原要保持清白為正道而死,這本來就是前朝的圣人所推崇的。這就是屈原強大的精神支柱,就是前朝的明君賢臣,他到死都念念不忘他的“美政”,即君明臣賢、選賢舉能。他活著雖不能力挽楚國于既倒,死了也要和歷史上的明君賢臣比肩而立。也許有的同學就有這樣的疑問了,既然屈原有如此強大的精神支柱,為什么最后還是選擇了跳江呢?生:因為楚國滅亡了…因為楚王昏庸…他要以死殉國…師,同學們理由都很充分。那我要告訴同學們的是歷史發展的背后是有著更加紛繁復雜的歷史原因的,我們是語文課就不做歷史學的分析了。老師要說的是,一個人一旦沒有了追求,他便選擇了死,那我們在座的各位同學為什么還活著呢?因為我們還有追求。而屈原在汩羅江徘徊的時候他還有沒有追求呢?面對著楚王的昏庸腐朽,眾臣的奸詐陰險,楚國在強秦的進攻下已然岌岌可危,屈原此時可以說是有心殺賊無力回天啊!于是他只好帶著對楚國的深深熱愛,對楚國人民的無限眷念,帶著滿腔的遺憾投入了汩羅江。我們今天學習了屈原,課外完成一篇作文,題目《當詩人遭遇政治》。好。今天的課就上到這里,下課!三、教學反思:本堂課主要圍繞訓練學生的文本探究能力展開教學,企圖教給學生一種比較科學的閱讀方法。先是抓住“朝誶而夕替”這一果來讓學生從文本中找出因,并且必須要言之有據,分條列出,不能有重復。最后引導學生找出了四點。接下來就抓住面對楚國政治的黑暗,屈原是如何處世的,同時是如何實現心理平衡的,以及他的精神支柱是什么,最后以精神分析學的角度簡要概述了屈原跳江的心理學原因。她似一縷陽光,時時燃燒著愛的火焰,處處流淌著情的甘泉。面對一張張稚氣可愛的臉,自然地還以燦爛的笑容,面對一顆顆純真無瑕的心靈,真誠地給以陽光般的溫暖。雖然陽光不能灑遍每一個角落,潤澤每一顆成長中的幼苗,但愛孩子是教師的天職,因為她們懂得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賞識、期待使她們的心中時刻升騰著愛的靈焰,情的靈光。教師就是在以一顆普通人的心靈,播撒愛的種子、培育愛的心靈的過程中,追求著未來的事業,成就著輝煌的人生。生活中處處都有語文,更不缺少語文,而是缺少我們發現語文的眼睛,善于發問的心。讓我們在生活中,去尋找更有趣、更廣闊、更豐富的語文吧!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我不是天才,但我愿發憤圖強,永不停息,就讓所有的困苦艱難一起來吧,因為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無論你做什么事,一開始時不要被唱反調的人把信心擊潰。請記住,信心是希望的膏油!她似一縷陽光,時時燃燒著愛的火焰,處處流淌著情的甘泉。面對一張張稚氣可愛的臉,自然地還以燦爛的笑容,面對一顆顆純真無瑕的心靈,真誠地給以陽光般的溫暖。雖然陽光不能灑遍每一個角落,潤澤每一顆成長中的幼苗,但愛孩子是教師的天職,因為她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