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物質的分類及轉化目標導航目標導航1.認識元素可以組成不同種類的物質;2.能從元素組成(宏觀)和構成微粒(微觀)的角度認識物質,根據物質的組成和性質對物質進行分類;3.培養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的意識和能力。4.熟知溶液、濁液、膠體三種分散系的本質區別;5.認識膠體是一種常見的分散系;6.了解膠體的性質及其應用,會鑒別膠體和溶液。7.熟知酸、堿、鹽的性質,會寫相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并判斷其反應類型;8.認識同類物質具有相似性,學會分析研究物質性質與相互轉化的方法,促進“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化學核心素養的發展。思維導圖思維導圖知識精講知識精講知識點01物質的分類1.根據物質的組成分類(1)樹狀分類法樹狀分類法是按照一定標準對同類事物進行再分類,這種分類方法邏輯性很強,有利于從整體上認識問題。(2)交叉分類法交叉分類法是按照不同的標準對于同一事物進行分類,這種分類方法有利于獲得更多的信息。2.根據物質的性質分類除了物質的組成,物質的性質也是對物質進行分類常用的依據(以氧化物為例)。3.以分散質粒子大小對分散系分類把一種(或多種)物質分散在另一種(或多種)物質中所得到的體系,叫做分散系。前者屬于被分散的物質,稱作分散質;后者起容納分散質的作用,稱作分散劑。當分散劑是水或其他液體時,按照分散質粒子的大小,可以把分散系分為溶液、膠體和濁液。(1)溶液、膠體和濁液對比分散系溶液膠體濁液懸濁液乳濁液分散質粒子直徑<1nm1~100nm>100nm分散質粒子組成分子、離子少量分子的集合體或大分子大量分子聚集成的固體小顆粒大量分子聚集成的小液滴特點均一、透明多數均一、透明不均一、不透明,久置沉淀或分層穩定性穩定介穩性不穩定能否透過濾紙能能不能能否透過半透膜能不能不能(2)膠體的性質及主要應用內容主要應用舉例介穩性膠體在一定條件下能穩定存在—丁達爾效應一束光通過膠體時產生一條光亮的“通路”鑒別膠體和溶液電泳膠粒在外加電場作用下做定向移動[如Fe(OH)3膠粒帶正電,H2SiO3膠粒帶負電]靜電除塵聚沉膠體粒子聚集成為較大的顆粒,形成沉淀從分散劑中析出,常見的聚沉方法:加熱,加入酸、堿、鹽等電解質溶液,攪拌,加入與膠體粒子帶相反電荷的膠體制豆腐、工業制肥皂,解釋某些自然現象,如江河入海口形成沙洲滲析由于膠粒較大不能通過半透膜,而離子、小分子較小可通過半透膜凈化、提純膠體,血液透析(3)Fe(OH)3膠體的制備在小燒杯中,加入25mL蒸餾水,加熱至沸騰,向沸水中慢慢滴入5~6滴FeCl3飽和溶液,繼續煮沸至溶液呈紅褐色,停止加熱。即可得到Fe(OH)3膠體。化學方程式:FeCl3+3H2OFe(OH)3(膠體)+3HCl。知識點02物質的轉化1.實現物質轉化的基本依據:在化學變化過程中,元素不會發生改變。2.物質間的轉化一般可以按照下列思路進行考慮:(1)金屬及其化合物的轉化:單質→氧化物→堿→鹽。(2)非金屬及其化合物的轉化:氫化物→單質→氧化物→酸→鹽。(3)按照酸的通性、堿的通性等進行轉化。(4)各類無機物間的典型轉化3.物質轉化中的常見反應類型(1)復分解反應:酸、堿、鹽在溶液中發生復分解反應,通常有沉淀析出、氣體放出或水等物質生成。例如:MgCl2+2NaOH===Mg(OH)2↓+2NaCl。(2)化合反應:兩種物質在一定條件可以發生反應只生成一種產物。例如:CaO+CO2===CaCO3。(3)分解反應,物質在一定條件可以發生分解反應。例如:CaCO3eq\o(=,\s\up10(△))CaO+CO2↑(4)置換反應:排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氫前面的金屬與稀鹽酸(或稀硫酸)發生置換反應,生成氫氣和鹽。例如:Mg+2HCl===MgCl2+H2↑。方法指導方法指導方法01樹狀分類法是對同類物質按不同的屬性進行逐級分類,各級之間為從屬關系,同級之間為并列關系,交叉分類法是對同一物質以不同的分類標準或角度進行分類。方法02①Fe(OH)3膠體中的1個膠體粒子不是1個Fe(OH)3粒子,而是很多個Fe(OH)3粒子聚集在一起形成的粒子直徑在1~100nm之間的集合體。②膠體是呈電中性的,一般膠粒帶電荷,如Fe(OH)3膠粒帶正電,但有的膠粒不帶電,如淀粉溶液中的淀粉膠粒不帶電。方法03關于同素異形體的幾個注意點①互為同素異形體的物質組成元素相同,因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導致物理性質不同,但化學性質相似。②互為同素異形體的物質之間的轉化屬于化學變化而不是物理變化。③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不一定是純凈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如O2和O3的混合氣體。方法04對分類標準的理解①分類時必須依據準確的概念。在對事物進行分類時,只有掌握準確的分類標準,才可能進行正確的分類。例如,在確定某物質是否為氧化物時,必須明確氧化物的分類標準(由兩種元素組成,且其中一種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不能將H2SO4、NaOH等物質歸類為氧化物。②分類時可以采用不同的標準。在對事物進行分類時,采用的標準不同,得到的結論也不同。例如,根據物質的聚集狀態可以把物質分為固體、液體、氣體三種類型;根據物質的溶解性可以把物質分為易溶物、微溶物、難溶物等類型。方法05物質的分類中常見物質類別概念的辨析(1)只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物質,可能是純凈物,也可能是混合物。例如O2、03均是純凈物,而O2和03混合后是混合物。?(2)冰和水混合在一起仍是純凈物,因為二者僅是狀態不同,組成物質相同,都是H20。(3)CuSO4·5H20、FeSO4·7H2O、KAI(S04)2·12H2O等結晶水合物均為純凈物。?(4)純堿(Na2CO3)不是堿,屬于鹽。(5)雖然NO2能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2NO2+2NaOH=NaNO2+NaNO3+H2O),但氮元素化合價發生了改變,不存在氮元素為+4價的含氧酸鹽,NO2屬于不成鹽氧化物。(6)非金屬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等;酸性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非金屬氧化物,如Mn207[對應高錳酸(HMnO4)]等;金屬氧化物不一定是堿性氧化物,如Mn207(酸性氧化物)、Al203(兩性氧化物)等;堿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屬氧化物。?(7)酸性氧化物、堿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與水發生反應生成相應的酸、堿,如SiO2、CuO與水不反應。能與水反應生成酸、堿的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堿性氧化物,如NO2、Na202。?(8)幾種氧化物之間的關系可以用下圖表示:(9)酸分類中的"元"是根據酸電離出的H+數目來確定的,酸分子中含有幾個氫原子,它不一定是幾元酸,因為不一定所有氫原子都能電離形成氫離子,如CH3COOH分子中有4個氫原子,但它只能電離出1個H+,屬于一元酸。?(10)溶于水能電離出H+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如NaHSO4。溶于水能電離出OH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堿,如Mg(OH)Cl;鹽不一定僅由金屬陽離子和酸根離子構成,如NH4Cl,非金屬元素也可形成陽離子,如NH4+酸根離子中不一定只有非金屬元素,如MnO4。?考點總結考點總結考點01物質的分類【例1】下列物質的分類正確的是選項堿酸鹽堿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ANa2CO3H2SO4KClO3Na2ONOBCa(OH)2SO2CaCO3Fe2O3CO2CKOHHClONaHSO4CaOSO3DNaOHHNO3CuCl2Na2O2COA.A B.B C.C D.D【答案】C【詳解】A.Na2CO3不屬于堿,屬于鹽,NO不能與堿反應,不屬于酸性氧化物,A錯誤;B.SO2屬于氧化物,不屬于酸,B錯誤;C.NaHSO4在水中能電離出、、,屬于酸式鹽,故五種物質的分類均正確,C正確;D.Na2O2與酸反應除生成鹽和水外還生成了氧氣,不符合堿性氧化物的定義,不屬于堿性氧化物,CO不能與堿反應,不屬于酸性氧化物,D錯誤;故選C。【變式】下列各組物質中,前者為混合物,后者為單質的是A.Na2CO3·10H2O、Na2CO3 B.鹽酸、液氧C.石油、氨水(氨氣水溶液) D.干冰、碘酒【答案】B【詳解】A.Na2CO3·10H2O是純凈物,Na2CO3是化合物,A錯誤;B.鹽酸是HCl的水溶液,屬于混合物,液氧是液態氧氣,屬于單質,B正確;C.石油是多種有機物的混合物,氨水是氨氣水溶液,屬于混合物,C錯誤;D.干冰是二氧化碳,屬于化合物,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是混合物,D錯誤;故選B。考點02酸性氧化物和堿性氧化物【例2】下列關于氧化物的敘述正確的是A.酸性氧化物都可以跟強堿溶液反應B.酸性氧化物都可以與水反應生成對應的酸C.金屬氧化物都是堿性氧化物D.不能跟酸反應的氧化物一定能和堿反應【答案】A【詳解】A.酸性氧化物都可以跟強堿溶液反應生成鹽和水,A正確;B.酸性氧化物是和堿反應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但不一定能與水反應生成對應的酸,B錯誤;C.金屬氧化物可以是酸性氧化物、堿性氧化物或兩性氧化物,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Na2O是堿性氧化物,Al2O3是兩性氧化物,C錯誤;D.不成鹽氧化物NO、CO等是和酸、堿都不反應的氧化物,D錯誤;故選A。【變式】下列物質中屬于堿性氧化物的是A. B. C. D.【答案】C【詳解】A.為酸性氧化物,A錯誤;B.為堿,B錯誤;C.為堿性氧化物,C正確;D.為鹽,D錯誤;故選C。考點03分散系膠體【例3】當光束通過下列物質時,不會出現丁達爾效應的是①Fe(OH)3膠體
②水
③蔗糖溶液
④FeCl3溶液
⑤云,霧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答案】B【分析】分散系有三類,溶液、膠體和濁液,只有膠體能產生丁達爾效應,其他兩類分散系不出現丁達爾效應【詳解】Fe(OH)3膠體是膠體類,能出現丁達爾效應;水屬于溶液類,不出現丁達爾效應;蔗糖溶液屬于溶液類,不出現丁達爾效應;FeCl3溶液屬于溶液類,不出現丁達爾效應,云或霧屬于氣溶膠,屬于膠體類,能出現丁達爾效應;所以不出現丁達爾效應的是②③④,故本題選B。【變式】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描繪了月光穿過薄霧形成縷縷光束美景,產生這種美景本質原因是A.水邊夜色本身就很美 B.顆粒直徑約為的小水滴分散在空氣中C.光線是一種膠體 D.煙霧是一種膠體,能產生丁達爾現象【答案】B【詳解】薄霧是膠體,而膠體的本質特征是分散質粒子的直徑約為1nm~100nm,所描繪的景色,其本質原因是顆粒直徑約為1nm~100nm的小水滴分散在空氣中,產生了丁達爾效應,從而形成了縹緲的美景。答案B。考點04酸的性質【例4】向某純凈物中加入稀鹽酸,觀察到有氣泡產生。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物質可能是碳酸鈉固體 B.該物質一定是活潑金屬C.反應后溶液的溶質成分最多為三種 D.向反應后的溶液中加水稀釋,溶液的pH一定增大【答案】A【分析】稀鹽酸與碳酸鹽、活潑金屬均可反應并生成氣體。【詳解】A、稀鹽酸可與碳酸鈉固體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正確;B、稀鹽酸與碳酸鹽、活潑金屬均可反應并生成氣體,錯誤;C、反應后溶液中溶質成分最多為兩種:稀鹽酸過量時,反應后溶液的溶質為反應生成的鹽和反應剩余的稀鹽酸,該物質為可溶性碳酸鹽且過量時,反應后的溶質為反應生成的鹽和反應剩余的碳酸鹽,該物質為活潑金屬且過量時,反應后的溶質僅為生成的鹽,錯誤;D、由C可知,若該物質為過量碳酸鈉時,反應后的溶液中的溶質為碳酸鈉和氯化鈉,溶液呈堿性,加水稀釋后溶液pH變小,錯誤。故選A。【變式】酸的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是因為酸溶液里都含有A.氫原子 B.氫離子 C.氫分子 D.酸根離子【答案】B【詳解】酸具有形似的化學性質,是因為酸中都含有氫離子,故選B。考點05堿的性質【例5】氧化鈣俗名生石灰,某同學針對氧化鈣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
(1)A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分離B中難溶物的操作Ⅰ叫。(2)如果要用實驗證明C中不是水而是一種溶液,可以選擇(填序號)進行實驗。①稀鹽酸
②酚酞溶液
③CO2④NaCl溶液(3)操作Ⅱ是加入氫氧化鈉固體(全部溶解)后無色澄清液出現白色固體,則白色固體的物質名稱是。【答案】(1)CaO+H2O=Ca(OH)2過濾(2)②③(3)氫氧化鈣【詳解】(1)A中氧化鈣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O+H2O=Ca(OH)2,操作Ⅰ可以將固體和液體分離,其操作名稱為過濾,故填:CaO+H2O=Ca(OH)2;過濾;(2)水呈中性,不能使酚酞溶液變紅色,氧化鈣與水反應生成了氫氧化鈣,氫氧化鈣溶液呈堿性,能使無色酚酞溶液變紅色;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而鹽酸和氫氧化鈣反應沒有明顯現象,氯化鈉不會與氫氧化鈣反應,因此可用酚酞溶液、二氧化碳可證明C中不是水而是一種溶液,故選②③;(3)氫氧化鈉固體溶于水放熱,溶液溫度升高,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因此操作Ⅱ是加入氫氧化鈉固體后出現白色固體是氫氧化鈣,故填:氫氧化鈣。【變式】通過觀察和實驗等方法獲取證據是科學探究的重要環節。(1)向少量Fe(OH)3沉淀中加入稀鹽酸,觀察到,可判斷發生了反應。(2)向Ca(OH)2溶液中通入CO2,觀察到,可判斷發生了反應。(3)向氫氧化鈣溶液中滴加稀鹽酸,無明顯現象。兩位同學欲獲取反應發生的證據。①甲同學向滴有酚酞溶液的氫氧化鈣溶液中,逐滴滴加稀鹽酸至足量,溶液由紅色變成無色,證明溶液中,可判斷Ca(OH)2與HCl發生了反應。②乙同學將氫氧化鈣溶液與稀鹽酸混合,然后檢驗了混合液中含有Ca2+和Cl-,他據此認為Ca(OH)2與HCl發生了反應,且生成了CaCl2。你認為乙同學是否找到了反應發生的證據?請說出你的觀點并闡述理由:。(4)如圖a所示,向NaOH稀溶液中緩緩通入HCl氣體,測定該過程中溶液導電能力的變化,實驗結果如圖b.(溶液體積、溫度的變化可忽略)
①分析A→B段變化,其他條件相同,導電能力:OH-Cl-。(填“>”“<”或“=”)②分析B→C段變化,溶液的導電能力除了與離子種類有關,還與有關。【答案】(1)固體溶解或溶液由無色變為黃色(2)溶液變渾濁(3)氫氧化鈣消失了沒有找到反應發生的證據,因為氫氧化鈣溶液中有鈣離子、鹽酸中有氯離子,混合后即是不反應也會存在鈣離子和氯離子(4)>離子的濃度【詳解】(1)氫氧化鐵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固體溶解說明反應物氫氧化鐵減少,溶液由無色變為黃色說明有新物質生成,都能說明發生了反應。(2)氫氧化鈣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溶液變渾濁,說明有新物質生成,能說明發生了反應。(3)①氫氧化鈣溶液呈堿性能使酚酞變紅,溶液由紅色變成無色,證明溶液中的氫氧化鈣消失了,則說明氫氧化鈣和鹽酸發生了反應。②氫氧化鈣在水中解離出鈣離子和氫氧根離子,氯化氫在水中解離出氫離子和氯離子,即是氫氧化鈣和鹽酸不反應混合后也會有鈣離子和氯離子。所以沒有找到反應發生的證據,因為氫氧化鈣溶液中有鈣離子、鹽酸中有氯離子,混合后即是不反應也會存在鈣離子和氯離子。(4)①氯化氫溶于水形成鹽酸,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化學方程式為。溶液體積、溫度的變化忽略,則相當于,相同數目的氫氧根離子替換為氯離子,導電能力下降了,則導電能力:OH->Cl-。②BC段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完后,繼續通入氯化氫氣體,氯化氫溶于水解離出氫離子和氯離子且不再發生反應,溶液中離子的數目增加了,但溶液體積不變,所以BC段導電能力增加,說明溶液的導電能力除了與離子種類有關,還與離子的濃度有關。考點06鹽的性質【例6】酸、堿、鹽是初中化學常見的化合物,研究它們的性質有重要意義。某化學探究小組設計了如下實驗來探究酸、堿、鹽之間的反應。
(1)實驗一能觀察到的現象是。(2)實驗二體現了中和反應的實質是。(3)寫出實驗三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4)實驗四有白色沉定生成,對反應后的物質進行過濾后,探究小組對濾液中溶質的成分進行了實驗探究。【提出問題】濾液中溶質的成分是什么?【猜想與假設】猜想一:氯化鈉猜想二:氯化鈉和猜想三:氯化鈉和氯化鋇【實驗過程】實驗步驟實驗現象實驗結論取濾液少量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入適量氯化鋇溶液猜想二不成立另取濾液少量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入適量稀硫酸有白色沉淀生成【答案】(1)產生白色沉淀(2)H+與OH結合生成水(3)(4)硫酸鈉/Na2SO4無明顯現象猜想三成立【詳解】(1)實驗一中,氯化鎂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氫氧化鎂沉淀和氯化鈉,現象是:產生白色沉淀;(2)實驗二中,稀硫酸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中和反應的實質是H+和OH結合生成H2O;(3)實驗三中,碳酸鈉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二氧化碳和水,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4)實驗四中,氯化鋇和硫酸鈉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氯化鈉,[猜想與假設]猜想一:如果氯化鋇與硫酸鈉恰好完全反應,則溶質為氯化鈉;猜想二:如果硫酸鈉過量,則溶質為氯化鈉和硫酸鈉;猜想三:如果氯化鋇過量,則溶質為氯化鈉和氯化鋇;[實驗過程]根據結論猜想二不成立,說明濾液中的溶質不含有硫酸鈉,取濾液少量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入適量氯化鋇溶液,無明顯現象;另取濾液少量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入適量稀硫酸,稀硫酸能與氯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鹽酸,觀察到有白色沉淀產生,則說明濾液中的溶質含有氯化鋇,則猜想三成立。【變式】如圖所示,某興趣小組的同學為了探究酸堿鹽之間能否發生反應,做了以下幾組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向硫酸銅溶液中滴入氫氯化鈉溶液,觀察到的現象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繼續滴加稀鹽酸,通過稀鹽酸與反應的現象,證明了酸能與堿發生反應。(2)B試管中無明顯現象,不能發生復分解反應,理由是。(3)觀察到C試管中有生成,于是得出結論:稀鹽酸能與碳酸鈉發生反應。(4)在D試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于是得出結論:稀鹽酸能與硝酸銀發生反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答案】(1)產生藍色沉淀,溶液由藍色變成無色氫氧化銅/Cu(OH)2(2)生成物中沒有氣體、水或沉淀(3)氣泡(4)【詳解】(1)硫酸銅溶液中滴入氫氧化鈉溶液,二者會發生反應產生藍色的氫氧化銅沉淀和硫酸鈉,故觀察到的現象為產生藍色沉淀,溶液由藍色變成無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繼續加稀鹽酸,氫氧化銅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銅和水,藍色沉淀會逐漸溶解,且溶液變為藍色,故通過稀鹽酸與氫氧化銅的反應現象,可證明酸能與堿發生反應。(2)氯化鈉與稀鹽酸交換成分所形成物質中沒有氣體或水或沉淀,所以不能發生復分解反應。(3)C試管中為碳酸鈉與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鈉和水,則觀察到C試管中有氣泡生成,得出稀鹽酸能與碳酸鈉發生反應。(4)鹽酸與硝酸銀反應產生氯化銀和硝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考點07物質的轉化基本反應類型【例7】給圖中①~⑤選擇適當的物質,使有連線的兩物質能發生反應。供選擇的試劑有稀硫酸、二氧化碳、銅片、食鹽、生石灰、一氧化碳、純堿、鐵片和木炭粉。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單質①為鐵B.氧化物③為CaOC.①與②反應為置換反應D.②與④反應為復分解反應【答案】B【分析】據單質①能和酸②發生化學反應,由題意可推知①應為活潑金屬單質即為鐵,而酸只有H2SO4,則氧化物④應為金屬氧化物CaO,則氧化物③為酸性氧化物,即CO2,⑤屬于鹽且既能與稀硫酸反應,又能與CaO反應,則⑤應為Na2CO3,以此解答該題。【詳解】A.由題意單質①能和酸②發生化學反應,可推知①應為活潑金屬單質即鐵,而酸只有H2SO4,A正確;B.酸②能與鹽⑤反應,則⑤為Na2CO3,氧化物④能與鹽⑤反應,則④為CaO,氧化物③能與氧化物④反應,則③為CO2,B錯誤;C.①和②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H2SO4=FeSO4+H2↑,為置換反應,C正確;D.②和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H2SO4+CaO=CaSO4+H2O,為復分解反應,D正確;故答案為:B。【變式】宋代《千里江山圖》描繪了山清水秀的美麗景色,歷經千年色彩依然,其中綠色來自孔雀石顏料(主要成分為),青色來自藍銅礦顏料(主要成分為)。其中屬于(填“純凈物”或“混合物”),請寫出與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答案】純凈物【詳解】是一種物質組成的,屬于純凈物,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銅、水、二氧化碳,化學方程式。針對訓練針對訓練1.下列不屬于膠體的是A.蛋白質溶液 B.有色玻璃 C.石灰乳 D.云【答案】C【詳解】A.蛋白質屬于高分子化合物,蛋白質溶液屬于膠體,故不選A;
B.有色玻璃是固溶膠,故不選B;C.石灰乳屬于濁液,不屬于膠體,故選C;D.云是氣溶膠,屬于膠體,故不選D;選C。2.納米材料被譽為21世紀最有發展前景的新型材料。納米碳管是一種由碳原子構成的直徑為幾納米()的空心管。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若將納米碳管均勻分散到蒸餾水中,會產生丁達爾效應B.若將納米碳管均勻分散到蒸餾水中,不能透過濾紙C.納米碳管材料如果完全燃燒,生成物是二氧化碳D.納米碳管與石墨互為同素異形體【答案】B【詳解】A.膠體粒子直徑在1~100納米之間,納米碳管是一種由碳原子構成的直徑為幾納米()的空心管,所以將其均勻分散到蒸餾水中,其分散質粒子直徑在1~100納米之間,即屬于膠體,因此會產生丁達爾效應,故A正確;B.若將納米碳管均勻分散到蒸餾水中,形成的分散系為膠體,其分散質粒子直徑在1~100納米之間,所以能透過濾紙,故B錯誤;C.納米碳管是由碳元素所形成的單質,所以如果完全燃燒,生成物是二氧化碳,故C正確;D.納米碳管和石墨是由碳元素所形成的不同單質,所以其與石墨互為同素異形體,故D正確;故答案為:B。3.下列物質的分類中,正確的是選項酸性氧化物堿鹽混合物ANaOHNaCl氫氧化鐵膠體B硫酸銅溶液C稀鹽酸DCOA.A B.B C.C D.D【答案】B【詳解】A.是堿性氧化物,故A錯誤;B.能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是酸性氧化物;電離出的陰離子全是氫氧根離子,是堿;能電離出金屬陽離子和酸根離子,是鹽;硫酸銅溶液是硫酸銅和水的混合物,故B正確;C.能電離出金屬陽離子和酸根離子,是鹽,故C錯誤;D.CO和酸、堿都不能反應,CO是不成鹽氧化物;具有固定組成,屬于純凈物,故D錯誤;選B。4.化學促進了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下列敘述中沒有涉及化學變化的是A.工業上用鐵觸媒作催化劑合成氨B.科學家成功將CO2轉化為淀粉或葡萄糖C.北京冬奧會場館使用CO2跨臨界直冷制冰D.《神農本草經》中記載的“石膽能化鐵為銅”【答案】C【詳解】A.合成氨反應屬于化學變化,A不符合題意;B.將CO2轉化為淀粉或葡萄糖屬于化學變化,B不符合題意;C.使用CO2跨臨界直冷制冰不屬于化學變化,C符合題意;D.石膽能化鐵為銅的反應為鐵置換銅,屬于化學變化,D不符合題意;故選C。5.有關膠體性質的說法正確的是A.過濾可以分離Fe(OH)3膠體和FeCl3溶液B.Fe(OH)3.膠體與FeCl3溶液的本質區別是可以發生丁達爾效應C.霧是氣溶膠,在陽光下可觀察到丁達爾效應D.Fe(OH)3膠體的制備是在飽和氯化鐵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再煮沸【答案】C【詳解】A.膠體和溶液都能透過濾紙,通過過濾無法分離氫氧化鐵膠體和氯化鐵溶液,A錯誤;B.氫氧化鐵膠體和氯化鐵溶液的本質區別是兩者的分散質粒子直徑不同,B錯誤;C.霧是氣溶膠屬于膠體,在陽光下可觀察到丁達爾效應,C正確;D.氫氧化鐵膠體的制備是將飽和氯化鐵溶液逐滴滴加到沸水中,持續煮沸至液體呈紅褐色,D錯誤;故答案選C。6.下列物質的分類正確的是A.CO2酸性氧化物 B.生鐵電解質C.Al2O3堿性氧化物 D.氫氧化鐵膠體純凈物【答案】A【詳解】A.二氧化碳為酸性氧化物,A正確;B.生鐵是鐵合金,屬于混合物,B錯誤;C.氧化鋁為兩性氧化物,C錯誤;D.氫氧化鐵膠體屬于混合物,D錯誤;故答案選A。7.學習化學應該具有基本的化學觀念,下列對化學基本觀念的認識不正確的是A.分類觀:純堿、燒堿、泡花堿、生石灰和消石灰都屬于堿B.微粒觀:NaHSO4、KAl(SO4)2晶體中,陰、陽離子的個數比都是C.能量觀:在放熱反應中,反應物的總能量比生成物的總能量高D.守恒觀:氧化汞分解前后,元素種類和原子數目均不變【答案】A【詳解】A.純堿是,泡花堿是,生石灰是,它們都不是堿;燒堿是,消石灰是,它們都屬于堿,A錯誤;B.晶體中的陽離子是,陰離子是晶體中的陽離子是和,陰離子是,它們的陰、陽離子個數比都是,B正確;C.在放熱反應中,反應物的總能量比生成物的總能量高,C正確;D.氧化永分解前后,元素種類和原子數目均不變,D正確;故選A。8.2023年中國“大國重器”頻頻問世,彰顯了中國科技發展的巨大成就。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A.“夢天實驗艙”原子鐘利用電子躍遷計時,工作時發生化學變化B.“天問一號”火星車的保溫材料為納米氣凝膠,能產生丁達爾效應C.華為麒麟芯片是國產最強芯片,目前已經獲得多個“世界第一”,芯片的半導體材料為D.中國天眼發現納赫茲引力波,其使用的碳化硅材料為傳統無機非金屬材料【答案】B【詳解】A.原子鐘利用電子躍遷計時,工作時發生物理變化,故A錯誤;B.納米氣凝膠屬于膠體,能產生丁達爾效應,故B正確;C.芯片的半導體材料為Si,故C錯誤;D.碳化硅材料為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故D錯誤;故選B。9.納米級具有優良的催化性能。一種制備原理如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過濾操作能提純形成的膠體B.形成的膠體中分散劑直徑在1nm~100mm之間C.持續加熱上述混合物仍能觀察到磚紅色液體D.液體能觀察到一條光亮的“通路”的原因是分散質顆粒對可見光散射【答案】D【詳解】A.膠體能夠透過濾紙,不能用過濾提純形成的膠體,A錯誤;B.膠體中分散質粒子直徑在1nm~100nm之間,B錯誤;C.持續加熱上述混合物會使膠體聚沉,觀察到磚紅色沉淀,C錯誤;D.膠體具有丁達爾效應,產生光亮的通路,是膠體中分散質顆粒對可見光散射造成的,D正確;故選D。10.歷經十年傳承積淀,形成精湛的東阿阿膠傳統工藝,包括洗皮、泡皮、晾皮、刮毛、鍘皮、化皮、打沫、除渣、濃縮、掛旗、凝膠、切膠等工序。下列工序與化學實驗中的原理不具有對應關系的是選項ABCD工序化學實驗A.A B.B C.C D.D【答案】D【詳解】A.化皮指的是將皮煮化,與實驗中的加熱溶解原理類似,A項不符合題意;B.除渣指的是用過濾方法將不溶性物質除掉,與實驗中的過濾原理類似,B項不符合題意;C.掛旗指的是熬制過程中達到掛旗的狀態,用勺子舀起來非常黏稠,與實驗中的蒸發濃縮原理類似,C項不符合題意;D.凝膠指的是阿膠冷卻凝固的過程,與實驗中的滲析原理無關,D項符合題意;故選D。11.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霧霾時與大氣中的氨有關(如下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霧和霾的分散劑都是空氣 B.霧霾中含有硝酸銨和硫酸銨C.NH3是形成無機顆粒物的催化劑 D.霧霾的形成與過度施用氮肥有關【答案】C【詳解】A.霧的分散劑是空氣,分散質是水,霾的分散劑是空氣,分散質固體顆粒,因此霧和霾的分散劑相同,A正確;B.由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轉化為銨鹽形成無機顆粒物,因此霧霾中含有硝酸銨和硫酸銨,B正確;C.NH3作為反應物參加反應轉化為銨鹽,因此氨氣不是形成無機顆粒物的催化劑,C錯誤;D.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霧霾時與大氣中的氨有關,由于氮肥會釋放出氨氣,因此霧霾的形成與過度施用氮肥有關,D正確;答案選C。12.如圖是a、b、c三種固體物質(不含結晶水))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若a中含有少量c,可采用蒸發結晶的方法提純aB.25℃的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的大小關系是a>b>cC.將20℃的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升溫到t℃(不考慮溶劑揮發),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的大小關系是b>a=cD.若a為CuSO4,將t℃時180gCuSO4飽和溶液冷卻到20℃,析出膽礬晶體的質量大于50g【答案】D【詳解】A.a溶解度受溫度升高而增大,而b的隨溫度升高而減小,則蒸發結晶得到的是b晶體,故可用降溫結晶的方法提純a,故A錯誤;B.由圖可知,25℃的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的大小關系是b>a>c,故B錯誤;C.20℃的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升溫到t℃,a、b的溶解度增加,變為不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不變,c的溶解度減小,還是飽和溶液,20℃時,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大于t℃時c的溶解度,故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的大小關系是:b>a>c,故C錯誤;D.t℃時a的溶解度為80g,t℃時180gCuSO4飽和溶液中含有80g溶質CuSO4和100g溶劑水,20℃時a的溶解度為30g,冷卻析出8030=50gCuSO4,膽礬晶體化學式為CuSO4?5H2O,其中還有結晶水析出,則析出膽礬晶體的質量大于50g,故D正確;故選:D。13.科技改變生活,2023年我國許多科學技術取得重大突破,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中國天眼用到的高性能碳化硅是一種無機非金屬材料B.我國“人造太陽”創造新的世界紀錄,其中涉及的核反應屬于化學變化C.我國“飛天”艙外航天服采用非再生式的吸附,利用了的堿性D.“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的鈦合金屬于金屬材料且比純金屬鈦具有更高的硬度【答案】B【詳解】A.碳化硅是一種無機化合物,屬于無機非金屬材料,故A正確;B.核反應中原子種類發生改變,不是化學反應,故B錯誤;C.吸附生成碳酸鋰和水,利用了的堿性,故C正確;D.鈦合金與純金屬鈦相比,具有較低的熔點、更高的硬度,故D正確。答案選B。14.下列物質的分類正確的是堿酸鹽堿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ANa2CO3H2SO4NaHCO3Al2O3CO2BCu(OH)2HClNaClNa2ONO2CNaOHCH3COOHCu2(OH)2CO3Na2O2SO2DNH3·H2OHNO3NH4HSO4CaOSO3A.A B.B C.C D.D【答案】D【詳解】A.Al2O3既能與酸反應產生鹽和水,也能夠與堿反應產生鹽和水,因此Al2O3是兩性氧化物,A不符合題意;B.NO2不是酸性氧化物,B不符合題意;C.Na2O2屬于過氧化物,而不是堿性氧化物,C不符合題意;D.各種物質的分類合理,D符合題意;故合理選項是D。15.下列物質的分類正確的是堿酸鹽堿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A純堿硫酸食鹽二氧化硫一氧化碳B燒堿鹽酸食鹽氧化鈉一氧化碳C燒堿醋酸碳酸鈣氧化鈣二氧化硫D苛性鉀氫氯酸氟化鈣一氧化碳二氧化硫A.A B.B C.C D.D【答案】C【詳解】A.純堿是碳酸鈉,屬于鹽,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一氧化碳不是酸性氧化物,A錯誤;B.一氧化碳不是酸性氧化物,B錯誤;C.燒堿是氫氧化鈉,屬于堿,醋酸屬于酸,碳酸鈣屬于鹽,氧化鈣是堿性氧化物,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C正確;D.一氧化碳不是堿性氧化物,D錯誤;故選C。16.在稀硫酸、蘇打、二氧化碳、銅片、食鹽、生石灰、鐵片和氫氧化鈣8種物質中,存在下面的相互關系,選擇①~⑤為適當的物質,使有連線的兩種物質能發生反應.回答下列問題:(1)推斷它們的化學式:①;②;③;④;⑤.(2)寫出下列序號之間反應的化學方程式:①和②:;⑤和④:.【答案】(1)FeH2SO4CO2Ca(OH)2Na2CO3(2)Fe+H2SO4=FeSO4+H2↑Na2CO3+Ca(O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學法減分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5購物中心商戶租賃合同模板
- 2025保險公司經濟合同司版保險合同
- 2025重慶機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招聘46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天津市企業招聘員工勞動合同
- 2025年購買鄉鎮住宅土地合同
- 我國退役軍人合作協議
-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第三中學2025屆高三第三次模擬考試地理答案
- 工程造價計算匯-總表
- 情景模擬與角色扮演設計計劃
- 繩索救援技術培訓內容
- 吊籃安裝安全技術交底范本
- GB/T 13460-2025再生橡膠通用規范
- TSG+11-2020鍋爐安全技術規程
- 幼兒園優質公開課:小班語言《小兔乖乖》課件
- GB/T 10228-2015干式電力變壓器技術參數和要求
- 臨邊洞口防護設施安全驗收表
- 2021年北京亦莊國際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校園招聘筆試試題及答案解析
- 餐飲商戶三關一閉檢查表
- COOK培養箱主要特點參數
- 送達地址確認書(法院最新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