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試卷類型A絕密★啟用前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高二年級期末教學質量檢測試卷語文注意事項:1.考生答卷前,務必將自己的姓名、座位號寫在答題卡上。將條形碼粘貼在規定區域。本試卷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2.做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的規定區域內,寫在本試卷上無效。4.考試結束后,將答題卡交回。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關于儒、墨、楊三家鼎立的狀況,在《孟子》中有比較集中的論述。孟子說:“圣王不作,諸侯放恣,處士橫議,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孟子的這段話可能有夸張的成分,但是楊、墨的學說在戰國初、中期勢力之大,影響之廣是可以想見的。而墨、楊兩家的矛頭都是指向儒家,儒家的勢力已露出衰頹之勢。因此孟子認為:“楊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說誣民,充塞仁義也。仁義充塞,則率獸食人,人將相食。吾為此懼,閑先圣之道,距楊墨,放淫辭,邪說者不得作。”孟子清楚地認識到楊、墨的學說直接危害儒家思想的傳播。他說:“楊氏為我,是無君也;墨氏兼愛,是無父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孟于認為,楊朱的主要學說是“為我”,只重視自我,這種學說就是“無君”論,或者說叫做“無政府主義”,墨家主要學說是“兼愛”,愛天下一切人,而沒有親疏厚薄之分。這種學說就是目無父母。一個人如果心目中既無君主,又無父母,豈不是和禽獸一樣了嗎?孟子對楊、墨學說的斥責,顯然有些過分。不過他這番話也是有所依據的,基本上抓住了楊、墨兩家學說的要害,并且對其“危害性”有清醒的認識。楊朱主張“為我”而不損人。楊朱說:“今吾生之為我有,而利亦大矣。論其貴賤,爵為天子,不足比焉;論其輕重,富有天下,不足以易之;論其安危,一曙失之,終身不復得。”在他看來,人的生命比貴為天子,富有天下還重要;如果一旦失去生命,就不會再有了。因此,在處理個人和國家的關系上,楊朱認為:“道之真,以持身;其余緒,以為國家。”后期法家韓非指出,要是相信楊朱的學說,則“索民之出死而重殉上事,不可得也”,意即要民眾為統治者賣命干事是不可能的。因此,孟子批評楊朱學派“無君”,不是沒有道理的。至于墨子主張“兼愛”,如何會導致無父呢?此說實在有些牽強。只能說“兼愛”,對一切人都愛,一視同仁,反對儒家所說的愛有親疏厚薄,愛自己的父母親,要甚過愛其他的人。但是墨家的“兼愛”并不包含不愛自己的父母親的意思。這里很明顯可以看出,孟子對墨家的“兼愛”主張,進行了歪曲。這種歪曲,是因為墨家這一主張反對了儒家的“親親”為“仁”、愛有差等的主張。因此,孟子采用了攻其一點,不及其余的手段,把墨家的“兼愛”推上極端,這才得出了“兼愛”即是“無父”的結論。(節選自《人類社會研究》有刪改)材料二:楊朱墨翟,這兩個人,前者主張極端個人主義,“一毛不拔”;后者主張極端天下主義,“兼愛非攻”。表面看似如此,實則不然,更多的是后世的附會與誤解。我們要判斷一種觀念是好是壞,一定要從各種觀念之間的爭論去了解,因為在爭論與辨別中,才有所謂的價值判斷。楊朱墨家這兩派,也就是說極端個人主義和極端集體主義都很流行。在孔子的時代,這個問題還不是很突出,但到了孟子的時代,這個問題就很突出了。孟子對這兩種學派是放在一起批判的:“楊子主張的是‘為我’,即使拔他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利,他也是不干的,而墨子主張‘兼愛’,只要對天下人有利,即使自己磨光了頭頂,走破了腳板,他也是甘心情愿的。”也就是說,孟子認為,這兩種學說,要么是個人主義,要么是天下主義。漢代有個給《孟子》作注的學者叫趙岐,他解釋說:其實爭論的關鍵不在于“拔一毛以利天下”該不該為,而在于,拔一毛的權利應該歸誰呢?誰有權利拔這一毛呢?楊朱的意思是,你不能以利天下為理由來侵犯我的權利,即便小到“一毛”。我這一毛由我做主,拔不拔是我的事,你不能以利天下為理由拔我這一毛。趙岐解釋說,孟子之所以不同意楊朱,是因為在他看來,“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你的一毛不是屬于你的,而是屬于父母的,或者說是屬于你的家庭、家族這個小共同體的,因此你沒有權利。但是,聲稱代表“天下”的人就有這個權利嗎?也沒有。所以,孟子也反對墨子的說法,甚至反得更厲害。形成所謂的“楊近墨遠”之說。這是為什么?古書沒有直接說。但這當然不是因為墨子“理想主義過分”。我認為,這是因為墨家學說背離儒家理想中的家族本位倫理社會。孔孟基于家庭本位的觀念認為,你的一毛,既不是屬于你自己,也不屬于“天下”。按趙岐的說法就是,所謂“不敢毀傷”,不是說你不應該毀傷,更不是說,你怕疼。那是什么意思呢,他是說你沒有這個權利。講的簡單一點,就是這個權利不該歸你,也不該歸天下,應該歸誰呢?應該歸父母,歸家庭,歸小共同體。這就是儒家所謂的“人各親其親,長其長,則天下平”。(節選自《秦漢史》有刪改)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材料一中,孟子反對楊、墨學說的原因,在于這兩家的矛頭都是指向儒家的,且勢力之大,影響之廣已使得儒家的勢力露出衰頹之勢。B.材料一中,孟子列舉詳實有力的證據,運用嚴謹縝密的推理來斥責“無君無父”,與禽獸一樣的楊墨學說,作者充分肯定了這種論證邏輯。C.材料二中,作者認為要判斷一種觀念是好是壞,應該從各種觀念之間的爭論去了解,因為在爭論與辨別中,才有所謂的價值判斷。D.材料二中,關于“拔一毛權利應該歸誰”這個問題,孟子的答案是“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即權利在父母或者家庭,而不在自己。2.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A.材料一中,楊朱的“為我”主張,必然導致“無君”的結果,所以后來的法家韓非也批評他。于是孟子在此基礎上,明確反對楊朱學說。B.材料一中,作者認為孟子未能真正理解墨家學說,以為“兼愛”,對一切人都愛,一視同仁,違背了儒家的“親親”為“仁”、愛有差等的主張。C.材料二認為,后世把楊朱的主張看作極端個人主義,把墨子的主張視為極端天下主義的原因,一是斷章取義,二是附會歪曲,作為治學態度顯然不可取。D.材料二中,楊朱認為“國家沒權利要求我拔一毛”,強調國家與自我的關系,而孟子卻從“你有沒有權利拔自己的毛”的角度來駁斥楊朱,明顯違反了排中律。3.下列各項中,不屬于儒、墨、楊三家學說的是()A.夫愛人者,人必從而愛之;利人者,人必從而利之;惡人者,人必從而惡之。B.身非我有也,既生,不得不全之;物非我有也,既有,不得而去之。C.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D.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4.最近在我國甘肅和日本先后發生了較為嚴重的地震災害,某校組織全體同學為國內外的災區捐款。假設孟子、楊朱和墨子都是該校同學,且家庭條件都不富裕,每個人通過勤工儉學剛剛賺到100元錢,請根據材料中三個人學說的基本思想,設想他們對待捐款這件事會有怎樣不同的表現,并簡要說明理由。5.兩則材料從不同角度談論評析諸子學說,這對我們的學習有哪些啟示?(二)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1931年9月,整個武夷山區沉浸在一場暴風雨里。像誰拉開了一個看不見的閘門,雨,連成一片,向著整個山區傾倒。風借雨勢,雨助風成,山石上濺起濃濃的白霧,大片的竹林梢頭卷擺著浪花。山泉從無數巖石的縫隙里沖出來,匯成一股激流,沖著滾滾的山石、拔著低矮的小樹,涌下山來。傍晚時分,程元吉把屋里的東西歸置了一下,把薄薄的茅草屋頂上又壓上了幾塊石頭,懷里揣了幾塊紅薯,就往外走。按說,像這樣的天氣,他是不該再到山里去的,但是不去又不行。那片南瓜地是一家人的命根子。兩年前,爹被冤枉得不輕,程元吉想打場官司為父爭口氣,官司沒打贏,幾畝地花了個干干凈凈。程元吉只好在山坳里坡坡上一锨一锨刨出了二畝多荒地來種南瓜。南瓜長得蔓兒粗、果兒肥,遠看青艷艷的一片,近看橫七豎八約一堆,是個好收成。只是地處偏僻,又是這么個大風大雨的晚上,萬一有個壞人打這些南瓜的主意,只有老婆和一個不滿十歲的女孩子怎么能看得了?再說,近來街面上實在不安定,亂抓人的隊伍一個勁地往西開。他們到處抓人搶東西,東西被拿走還不說,人還被拉去扛子彈。他不由得嘆了口氣。雨嘩嘩地下著,天漸漸暗下來。程元吉遠遠望見一串黑影直奔他那看瓜的小茅棚子……他不敢再往前走了,連忙閃身藏在大樹后面,又害怕又擔憂。等那些人走遠了,程元吉才鉆出樹叢,也不顧泥濘,快步趕到房子跟前。老婆帶著驚懼的神情給他開了門,隨即一把拉住他,斷斷續續地說:“可……可嚇死我了!”原來那些人來到屋跟前以后,并沒有行兇,只是輕輕地敲了敲門,喊了幾聲:“老鄉!老鄉!”她哪里敢應聲。接著,又是兩下敲門聲。這次敲得重了些,聲音也提高了:“老鄉,開開門,我們有事商量!”這一喊,她更吃驚,看樣子要砸門了。這小茅棚別說砸,就是稍用勁一拉就會連門帶柱倒下來的。她慌忙坐起來。這時,外面另一個聲音插話了:“劉同志,聲音小點,看嚇壞了老鄉。”接著,又壓低了嗓音向屋里說:“老鄉,別害怕,我們不是壞人。你們有糧食沒有,我們買點用用。”糧食倒有一點,可是……她還是不敢吭聲。半天,那人又說話了,聲音還是那么和氣:“老鄉,實在不開門,我們只好就這么做了。”只聽得一陣腳步聲奔到瓜地里去,看樣子是摘瓜了。一邊摘一邊還傳來這樣的話:“大雨天,別把瓜地踩爛了。”忙亂了一陣,又靜下來,門外又說話了:“老鄉,我們實在沒辦法,把你的瓜摘走了,錢留在東頭第十棵瓜秧根上,請你收下吧!”程元吉聽著老婆講完了這段事的經過,坐在床上,低著頭直嘆氣,半天不吭聲。待了一會兒,還是老婆先開了口,地說:“去看看吧,瓜少了多少。說不定人家真給留下錢了呢。”“想得倒美!這年頭能有那樣好心的人?”話雖這么說,但他還是走出去了。他來到瓜地東頭,數到第十棵瓜,伸手往瓜根上一摸。可不,在那硬硬的瓜蔓上,用茅草緊緊地捆著一包瓜葉;解下來一掂,沉甸甸的,打開一看,里面包著明晃晃的兩個銀圓。在兩個銀圓的中間,夾著一張疊得四四方方的字條。那張字條上寫著:老鄉,我們是中國工農紅軍,為了消滅壓迫窮苦人民的土豪劣紳,來到這里。因為沒帶糧食,又叫不開你的門,只好摘了南瓜二十個,約計市價,留下銀洋兩圓,請你收下。中國工農紅軍支隊連程元吉兩口子被這神奇的事情驚呆了。銀圓,除了賣地打官司以外,他們什么時候見過銀圓?這些叫作“紅軍”的人雖然并沒有露面,但是這張寫著潦草字跡的小字條,卻把程元吉的心照亮了。他把這張字條小心地保存起來,并把這個故事悄悄地在窮苦朋友中間傳播開來。半年之后,紅軍真的來了。程元吉最先參加了貧農團,參加了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斗爭。(節選自王愿堅《三張字條》,有刪改)材料二:這是一家瑤民,住著母女二人,男人大概是因為聽說過隊伍,照著習慣,到什么地方去躲起來了。“大嫂,借你這里歇歇腳兒。”“請到里邊坐。”她帶著些驚惶的神情說。照我們一路上的經驗,不論是誰,不論他們開始怎樣怕我們,只要我們對他們說清楚了紅軍是什么,沒有不變憂為喜,同我們十分親熱起來的。今天對瑤民,我們也要試一試。我們談到紅軍,談到苛捐雜稅,談到廣西軍閥禁止瑤民信仰自己的宗教,殘殺瑤民,談到她住在這里的生活情形。那女人哭起來了。她說她原來也有過地,但是漢人把他們從自己的地上趕跑了。現在住到這荒山上來,種人家的地,每年要繳特別重的租。她說:“廣西的苛捐雜稅對瑤民特別重,廣西軍閥特別欺侮瑤民。你們紅軍早些來就好了,我們就不會吃這樣的苦了。”部隊今天非夜里行軍不可,她的房子和籬笆都是枯竹編成的,我們生怕有人拆下來當火把點,就寫了幾條標語,用米湯貼在外面顯眼的地方,告知我們的部隊不準拆籬笆當火把。我們問了瑤民,知道前面還有竹林,可以砍來作火把,就派人到前面竹林去準備。一路前進,天黑了才到山腳,果然有許多竹林。滿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來了。從山腳向上望,只見火把排成許多“之”字形,一直連到天上,跟星光接起來,分不出是火把還是星星。這真是我生平沒見過的奇觀。大家都知道這座山是怎樣地陡了,不由渾身緊張,前后呼喊起來,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過山去。“不要掉隊呀!”“不要落后做烏龜呀!”“我們頂著天啦!”大家聽了,哈哈地笑起來。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頭頂上一點點排到天空;向下看,簡直是絕壁,火把照著人的臉,就在腳底下。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動了。傳來的話說,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馬爬不上去。又等了一個多小時,傳下命令來說,就在這里睡,明天一早登山。就在這里睡覺?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么?路只有一尺來寬,半夜里一個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而且路上的石頭又非常不平,睡一晚準會疼死人。但這是沒有辦法的,只得裹一條毯子,橫著心躺下去。因為實在太疲倦,一會兒就酣然入夢了。半夜里,忽然醒來,才覺得寒氣逼人,刺入肌骨,渾身打著顫。把毯子卷得更緊些,把身子蜷起來,還是睡不著。天上閃爍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綴著的寶石,它跟我們這樣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樣矗立在面前。四圍的山把這山谷包圍得像一口井。上邊和下邊有幾堆火沒有熄,凍醒了的同志們圍著火堆小聲地談著話。除此以外,就是寂靜。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聲響,極遠的又是極近的,極洪大的又是極細切的,像春蠶在咀嚼桑葉,像野馬在平原上奔馳,像山泉在嗚咽,像波濤在澎湃。不知什么時候又睡著了。黎明的時候被人推醒,說是準備出發。走了不多遠,看見昨晚所說的峭壁上的路,也就是所謂雷公巖的,果然陡極了,幾乎是九十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寬;旁邊就是懸崖,雖然不很深,但也夠怕人的。崖下已經聚集了很多馬匹,都是昨晚不能過去、要等今天全縱隊過完了再過去的。有幾匹曾經從崖上跌下來,腳骨都斷了。快要到山頂,回頭向來路望去,那些小山都成了“矮子”。機關槍聲很密,大概是在我們昨天出發的地方,五、八軍團正跟敵人開火。遠遠地還聽見敵人飛機的嘆息,大概是在嘆息自己的命運:為什么不到抗日的戰線上去顯顯身手呢?到了山頂,已經是下午兩點多鐘。我忽然想起:將來要在這里立個紀念碑,寫上某年某月某日,紅軍北上抗日,路過此處。我長長地吐了一口氣,坐在山頂上休息一會。回頭看隊伍,沒有翻過山的只有不多的幾個人了。我們完成了任務,把一個堅強的意志灌輸到整個縱隊每個人心中,饑餓、疲勞甚至受傷的痛苦都被這個意志克服了。難翻的老山界被我們這樣笨重的隊伍戰勝了。(節選自陸定一散文《老山界》)材料三:毛主席接著說:“從瑞金算起,十二個月零二天,共三百六十七天,戰斗不超過三十五天,休息不超過六十五天,行軍約二百六十七天,如果夜行軍也計算在內,就不只二百六十七天。”然后,他扳著手指說:“我們走過了閩、贛、粵、湘、桂、黔、滇、川、康、甘、陜,共十一個省,根據一軍團的統計,最多的走了二萬五千里,這確實是一次遠征,一次名副其實的、前所未有的長征!”“長征萬歲!”會場里霎時升起歡呼聲。“二萬五千里長征萬歲!”口號聲此起彼伏。毛主席打斷口號聲繼續說:“二萬五千里中,紅軍占領了幾十個中小城鎮,籌款數百萬元。擴紅數千人,建立了數百個縣、區的蘇維埃政府,我們走遍了五嶺山脈、苗山、雷公山、婁山、云霧山、大涼山、六盤山,渡過了于都河、信來河、瀟水、湘江、清水江、烏江、赤水河、北盤江、金沙江、大渡河、白龍江、渭水河,經過了苗、瑤、彝、回、藏等兄弟民族地區。我們完成的空前偉大的遠征,是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毛主席說到這里略略停頓了一下,然后又接著說:“長征是歷史紀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節選自楊成武回憶錄《長征勝利萬歲》)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材料一中,程元吉為父親打官司失敗而失去了土地,但是他積極面對,開墾荒地種南瓜,表明他是一個頑強不屈的人。B.材料二中,“只見火把排成許多‘之’字形,一直連到天上,跟星光接起來”,此處既是客觀景象的描寫,又是作者樂觀主義革命精神的突出體現。C.材料二中,作者連用幾個比喻句,形象準確地描述出“不可捉摸的聲響,極遠的又是極近的,極洪大的又是極細切的”,極見功力。D.材料三第一段中,毛澤東從紅軍長征的時間之長、路程之遠、跨越之大等角度,表明了紅軍長征的艱難與偉大意義。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材料一中,“一場暴風雨”“匯成一股激流”“雨嘩嘩地下著”等環境描寫,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這一點與《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中的“風雪”描寫異曲同工。B.材料二中,作者用“有幾匹曾經從崖上跌下來,腳骨都斷了”側面烘托出老山界高遠險峻以及紅軍隊伍不懼困難的堅強意志。C.材料二中,“遠遠地還聽見敵人飛機的嘆息,大概是在嘆息自己的命運”一句,作者巧妙運用比擬與象征的手法,借以譴責國民黨當局置大義于不顧的愚蠢行徑。D.材料二中,作者直抒胸臆“我們完成了任務,把一個堅強的意志灌輸到整個縱隊每個人心中,饑餓、疲勞甚至受傷的痛苦都被這個意志克服了”,滿是豪情。8.請結合材料中的具體內容,分析文中畫線句子的含義。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9.為紀念紅軍長征出發90周年,校文學社將在校刊中陸續刊登優秀作品宣傳紅軍革命精神。請你以校刊編輯的身份從以上三則材料中任選其一,為之撰寫一段推薦文字。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戴盈之曰:“什一,去關市之征,今茲未能。請輕之,以待來年,然后已。何如?”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鄰之雞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請損之月攘一雞以待來年然后已’——如知其非義,斯速已矣,何待來年?”(《孟子·滕文公下》)材料二: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國中三日三夜。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發于南海,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于是鴟得腐鼠,鹓鶵過之,仰而視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莊子·秋水》)材料三:客謂梁王曰:“惠子之言事也善譬。王使無譬,則不能言矣。”王曰:“諾。”明日見。謂惠子曰:“愿先生言事則直言耳,無譬也。”惠子曰:“今有人于此而不知彈者,曰:‘彈之狀何若?’應曰:‘彈之狀如彈。’諭乎?”王曰:“未諭也。”于是更應曰:“‘彈之狀如弓而以竹為弦。’則知乎?”王曰:“可知矣。”惠子曰:“夫說者,固以其所知諭其所不知,而使人知之;今王曰‘無譬’,則不可矣。”王曰:“善!”(《說苑·善說》)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請A損之B月攘一C雞D以待來年E然后F已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今有人日攘其鄰之雞者”與成語“日行一善”中的“日”用法相同。B.“如知其非義,斯速已矣”與《六國論》中“始速禍焉”中的“速”含義不同。C.“明日見”與現代漢語中的“明天見”含義不同。D.“于是更應曰”與成語“改弦更張”中的“更”含義不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惠子在梁國為相,聽信了別人的謊言,認為莊子要來梁國取代他的職位,于是就很惶恐,在全國搜尋莊子,整整搜了三日三夜。B.莊子見到惠子后,用一個形象的比喻說明性情高潔的鹓鶵絕對不會為鴟爪下的腐鼠而動心,巧妙地表明了自己對于世俗的名利的蔑視。C.有人勸說梁王,惠子善于使用譬喻來說理言事,大王如果不讓他使用譬喻,他就不能夠清晰地表達事理,大王接受了他的建議。D.惠子巧用舉例論證,以“用不用譬喻”來解釋“彈”會有不同的結果的具體事例,明晰準確地說明了譬喻的重要作用。13.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請輕之,以待來年,然后已。何如?(2)夫說者,固以其所知諭其所不知,而使人知之。14.請運用材料三的信息,談一談材料一中孟子巧用譬喻的作用。(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其二)韓愈莫道官忙身老大,即無年少逐養心。憑君先到江頭看,柳色如今深未深。15.請依據《說“木葉”》中提到的“暗示性”,判斷下列各句與本詩中的“柳”含義用法不同的一項是()A.風回小院庭蕪綠,柳眼春相續。——李煜B.路旁時賣故侯瓜,門前學種先生柳。——王維C.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王昌齡D.昨夜東風入武陽,陌頭楊柳黃金色。——李白16.本詩與《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其一)》(“天街小雨潤如酥”)在藝術手法與語言風格方面多有異同,請結合兩詩內容簡要分析,填寫下表中三處空白。相同點不同點表達方式表現手法語言風格其一①側重于描寫。通過描述對春雨和春草細致入微的感受,展現初春的優美景色,進而抒發春帶給人的欣悅之情。③其二②運用借代,用“江頭柳色”來代指春天來臨。(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青年擔當著國家興盛的重任,應當以《論語·泰伯》中曾子所說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來自勉。(2)《春江花月夜》中運用想象與典故含蓄地表達出書信不能往來,暗含相思之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樂器不僅在古代生活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在詩詞中也常常出現。請你寫出兩個含有樂器名稱的詩句,分別是“______________”與“________________”。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1小題,3分)18.閱讀下面的文字,選出符合要求的一項()一個警察抓了四名嫌疑犯甲、乙、丙、丁。他們的供詞是:甲說:不是我偷的。乙說:是甲偷的。丙說:不是我。丁說:是乙偷的。已知他們中只有一人說了真話。請問誰是小偷?A.甲 B.乙 C.丙 D.丁(二)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4小題,17分)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海明威在談小說敘述節奏時曾這樣說:“書啟動時比較慢,可是逐漸加快節奏,快得讓人受不了,我總是讓情緒高漲到讓讀者難以忍受,然后穩定下來,免得還要給他們準備氧氣瓶。”《老人與海》給人的節奏感就是這樣。故事開始給我們交代老人與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半球企業數字化轉型與智慧升級戰略研究報告
- 空心膠囊制造機企業ESG實踐與創新戰略研究報告
- 通信器材市場管理服務企業ESG實踐與創新戰略研究報告
- 坐具企業數字化轉型與智慧升級戰略研究報告
- 發生爐煤氣發生器企業縣域市場拓展與下沉戰略研究報告
- 養殖整裝系統企業縣域市場拓展與下沉戰略研究報告
- 安徽省渦陽縣高中數學 第三章 指數函數和對數函數 3.4.1 對數的概念教學設計4 北師大版必修1
- 交通工程建設工期保障措施
- 電力工程造價員的工作流程與內容
- 運輸行業廉潔從業教育心得體會
- 衛星互聯網通信技術
- 2023年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員會直屬事業單位招聘工作人員考試真題及答案
- 豬場的生物安全工作總結
- 氨吹脫工藝設計
- 觀光小火車活動方案
- oled蒸鍍設備工藝
- 離婚協議書完整版Word模板下載
- 機床數控技術及應用-數控機床的機械結構
- 基于PLC的智能交通燈控制系統
- CJJ-T 135-2009 (2023年版) 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術規程
- 醫院檢驗科培訓課件:《標本溢灑處理流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