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歷史一輪復習考點:專題突破卷05隋唐時期:繁榮與開發的時代(原卷版)_第1頁
中考歷史一輪復習考點:專題突破卷05隋唐時期:繁榮與開發的時代(原卷版)_第2頁
中考歷史一輪復習考點:專題突破卷05隋唐時期:繁榮與開發的時代(原卷版)_第3頁
中考歷史一輪復習考點:專題突破卷05隋唐時期:繁榮與開發的時代(原卷版)_第4頁
中考歷史一輪復習考點:專題突破卷05隋唐時期:繁榮與開發的時代(原卷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考歷史一輪復習考點:專題突破卷05隋唐時期:繁榮與開發的時代(原卷版)中考歷史一輪復習考點:專題突破卷05隋唐時期:繁榮與開發的時代(原卷版)PAGEPAGE1中考歷史一輪復習考點:專題突破卷05隋唐時期:繁榮與開發的時代(原卷版)專題05隋唐時期:繁榮與開發的時代專題突破卷(考試時間:60分鐘試卷滿分:100分)一、選擇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最符合題目要求.1.最終結束魏晉南北朝時期分裂割據狀態,實現國家統一的政權是A.西晉 B.隋朝 C.唐朝 D.元朝2.隋朝為加強對戶籍的管理,規定不許大家族聚居,必須分房,各自立戶.這項措施使得戶數快速增加,官府的賦稅也跟著水漲船高.此項措施的直接目的是A.增加政府收入 B.鞏固國家統一C.提高生產效率 D.促進人口增長3.隋朝平陳的第二年十一月,舊陳的中心地帶吳會地區就發生過大規模的叛亂:”陳之故境,大抵皆反.”隋文帝經兩年用兵才平定了江南的叛亂.可知隋朝修建大運河的目的包括A.加強南北經濟交流 B.滿足都城糧食需要C.鞏固對江南的統治 D.滿足統治者的私欲4.《隋書?地理志》記述,大運河開通后,”杭州等郡,川澤沃衍,有海陸之饒,珍異所聚,故商賈并輳”.由此可知,隋朝大運河A.鞏固國家統一 B.促進了文化交流C.加強君主專制 D.有利于經濟發展5.隋文帝建國后”薄賦斂,輕刑罰,內修制度,外扶戎夷”,社會經濟出現繁榮景象.但煬帝即位后,”外征四夷,內窮嗜欲,兵革歲動,賦斂滋繁”,引發了隋末農民大起義,隋王朝最終瓦解.這反映出A.統治政策是王朝興衰的主要原因 B.隋煬帝繼承了隋文帝的治國理念C.隋朝和秦朝一樣,歷經二世而亡 D.隋朝二帝均以武力手段開疆拓域6.作為唐朝開國創業的帝王,史學界對李淵的評價不一.有觀點認為他優柔失斷,賞罰不明,從起兵建唐到平定天下全靠李世民之力.也有觀點認為他存在深謀多算、富有遠見的一面.其在初唐頒行的一些措施,確立了有唐一代的基本制度、政策,為后來的”貞觀之治”打下了基礎.這表明A.李世民消滅割據勢力平定了全國 B.李淵為盛唐氣象的出現奠定基礎C.史評可作為評判人物的主要依據 D.初唐一代的制度在后期全部革新7.貞觀年間,唐太宗給予一些資歷深厚的元勛功臣加上”平章事”"同三品”名號,或給予一些資歷較淺的官員冠以”參議朝政”"參知政事”名號,使他們可以和宰相一起參與行政.唐太宗此項措施的目的在于A.保持官員隊伍的活力 B.增加決策階層的經驗C.保障行政決策的正確 D.分散相權以強化皇權8.”為政之要,唯在得人……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學識為本.”歷史上創立殿試制度,親自面試,選拔人才的是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則天 D.唐玄宗9.唐開元二十四年(736年),唐玄宗任命禮部侍郎(正四品下)取代吏部考功員外郎(從六品上)來主持科舉考試,從而提高科舉考試的地位.這說明唐朝A.士族地位提高 B.社會階層固化 C.六部分工不明 D.重視人才選拔10.史詩互證是研究歷史的一種方法.下列詩句與盛唐氣象相對應的是A.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 B.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C.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D.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1.下面三幅圖片共同反映了我國A.原始農耕技術的發展 B.石器加工技術的進步C.農業生產技術的發展 D.冶鑄行業的發展12.《大唐新語》中記載,長安城里,胡人戴著漢人的帽子,漢人穿著胡人的衣衫,誰是胡誰是漢,連官府也無法分辨.外國人可以謀求官職,亦可以長期居住,胡人幾乎融進了城市生活的各個方面.材料反映了唐朝A.開放的社會風氣 B.繁榮的對外貿易C.開明的民族政策 D.多彩的文學藝術13.文成公主被吐蕃子民稱為”甲木薩”.在藏語中”甲”的意思是”漢”,”木”的意思是”女”,”薩”的意思是”神仙”.下列與文成公主相關聯的詩句是A.不是張騫通異域,安得佳種自西來 B.自從貴主和親后,一半胡風似漢家C.愧如玄奘新歸洛,欲學翻經獨未能 D.鑒真盲目航東海,一片精誠照太清14.盛唐詩人李白的詩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反映了對時代發展的信心.晚唐詩人胡曾的詩句”漫矜八駿行如電,歸到人間國已亡.”體現了對國家前途的擔憂.導致唐朝前期和晚期詩人不同心態的主要原因是A.藝術追求不同 B.政治形勢不同C.階級出身不同 D.文化素養差異15.如圖敦煌莫高窟壁畫《胡旋舞》.胡旋舞是唐代盛行的”三大樂舞”之一,深受中原人們的喜愛.它源于中亞,經由西域傳入中原,因舞姿旋轉蹬踏而得名.胡旋舞的傳入體現了A.京劇藝術成熟 B.政治制度健全 C.城市經濟繁榮 D.中外文化交流16.唐朝在借鑒波斯馬球運動的同時,融入自己的創造,使馬球運動兼具東西文化特色.在外來體育運動影響唐朝的同時,我國本土體育運動也向外傳播,如唐朝時圍棋傳入印度.從材料中可以看出,唐朝的對外文化交流的特點是A.雙向交流,兼收并蓄 B.恩威并重,懷柔為主C.政策開明,和同一家 D.社會風氣充滿活力17.唐代造船,多用楠木等硬木,堅硬耐用,貞觀年間,閻立德造浮海大船數百艘,向西亦遠至紅海.據此可知唐代A.大運河已成為經濟命脈 B.經濟發展推動科技進步C.唐朝政府重視對外交流 D.技術進步推動對外交往18.學習歷史要具備一定的讀圖分析能力.讀圖,結合所學知識可得出的結論是A.兩國之間貿易往來頻繁B.當時日本國內也使用漢字C.日本受到唐文化的影響D.日本曾經隸屬于唐朝19.下列中國古代史上出現的”盛世”和”亂世”,按照時間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①貞觀之治

②安史之亂

③文景之治

④八王之亂

⑤光武中興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③⑤④ C.③①⑤②④ D.③⑤④①②20.張九齡和韓休都是敢言直諫的宰相,經?!睉弧碧菩?張九齡罷相也成為開元盛世的拐點之一,此后危機逐漸浮現,直至安史之亂爆發.據此可知A.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B.盛極而衰是唐朝整體發展的大趨勢C.張九齡罷相是唐朝衰落的根本原因 D.善于納諫與重用人才關系國家興衰21.假如你是歷史情景劇《安史之亂》的導演,劇中你不會安排的歷史場景是A.安史叛軍攻洛陽 B.太子李亨靈武稱帝C.北方少數民族協助平叛 D.黃巢起義22.學者呂思勉認為”唐代天寶之亂,原因孔多,邊兵之重,要為其大者”.該學者認為安史之亂爆發的主要原因是A.邊疆軍事防務所致 B.藩鎮割據局面形成C.地方完全脫離中央管控 D.君主專制遭到嚴重削弱23.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如表研究的主題是歷史時期東周西漢東漢西晉唐朝政治現象諸侯爭霸七國之亂州牧割據八王之亂安史之亂與藩鎮割據A.文化專制弊端叢生 B.地方建制的教訓C.分裂違背歷史潮流 D.重文輕武的得失24.”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是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的詩句.唐末農民起義A.推翻了唐朝的統治 B.形成了藩鎮割據局面C.平定了安史之亂 D.給唐朝統治以沉重的打擊25.歷史圖表蘊含豐富的歷史信息,觀察圖表可知.能準確概括這些事件的主題的是時間事件605年起開鑿大運河630年起遣唐使來華710年吐蕃贊普迎娶金城公主712-741年開元盛世A.對外交往的發展 B.社會的繁榮與開放C.交通事業的發展 D.民族的交往與交融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第26題14分,第27題11分,第28題15分,第29題10分,共50分)2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4分)材料一

戰國時期秦國李冰為根治岷江水患,發展川西農業,率蜀地人民選擇高山與平原的交接處,利用地勢和河道,建造了都江堰.在途經灌縣的岷江修魚嘴,分為內、外江,調節兩江水量,枯水季節將水調入內江,以利用灌溉,漲水季節將水調往外江,保證灌縣縣城的安全.——摘編自趙毅《中國古代史》材料二

隋朝大運河示意圖注:①通濟渠:從洛陽引谷、洛二水到黃河,從板渚引黃河疏通故道,入淮河,到山陽.②邗溝:從山陽疏導春秋時期所開的邗溝,引淮河水入長江.——摘編自馮天瑜《中國文化史》(1)根據材料一,指出李冰主持建造都江堰的目的,并概括其作用.(6分)(2)根據材料二,概括大運河開鑿的特點.(4分)(3)綜合上述材料,概括都江堰、大運河修建理念的共同點.(4分)2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材料一

漢武帝在長安興辦太學,以《詩》《書》《禮》《易》《春秋》為教材,培養統治階級需要的人才.為了進一步統一全國政治思想,他發布”郡國皆立學校官”的詔令,地方官學由此產生.材料二

貞觀二年,太宗謂侍臣曰:凡事皆須務本.國以人為本……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難致治.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學識為本.——摘自《貞觀政要》(1)根據材料一,概括漢武帝時期教育發展特點.(2分)(2)根據材料二,概括唐太宗治國理念;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踐行這些理念的措施.(6分)(3)根據材料一、二,分析中國古代實現國家強盛的主要因素.(3分)2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

唐代飲茶之風遍及大江南北.開放的社會風氣、經濟的繁榮發展,唐朝成為社會飲茶最為鼎盛的時期,無論是奢華貴族還是平民百姓,無論是宮廷皇室還是文人墨客,茶已成為他們生活中的必備飲品.唐代是中國飲茶史上和茶文化發展史上一個極其重要的歷史階段,是茶文化歷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蕭風聲《試論中國國民性與中國茶文化精神》材料二

茶葉源于中國,盛行于世界.16世紀,伴隨著新航路的開辟,葡萄牙人將中國的茶葉從海上帶往葡萄牙,隨后葡萄牙公主凱瑟琳將茶葉帶到英國.英國將以蒸汽為動力的機械化生產推廣到茶葉生產中,茶葉的成本迅速下降,產量增大.……在后來的發展過程中,部分具有國際視野的茶企,其生產、銷售逐漸遍及全球,成長為具有全球影響的跨國企業,使茶習俗進一步風行世界.——摘編自《一杯紅茶的世界史》材料三

中國的茶文化隨著茶葉飄洋過海到了海外其它國家.在英國,茶被視為美容、養顏的飲料,從宮廷傳到民間后形成了喝早茶、午后茶的時尚習俗.在法國人眼里,茶是”最溫柔、最浪漫、最富有詩意的飲品”.日本人在長期的飲茶實踐中,使飲茶脫離了日常物質生活需要的范圍,發展升華為一種優雅的文化藝能一茶道.這樣一片小小的中國茶葉在外國就演變出了當地特色的茶文化,如:英國茶文化、日本茶文化、韓國茶文化、俄羅斯茶文化等.——摘編自《一杯紅茶的世界史》(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唐代飲茶之風盛行的原因.(6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茶葉日漸風行世界的原因.(6分)(3)綜合材料三及上述材料,談談你對更好地弘揚中國茶文化的認識.(3分)29.貨幣是商品交換發展到一定規模的產物.觀看下面三幅貨幣圖片并閱讀相關文字介紹,回答問題.

圖一:公元621年,開元通寶始鑄.初唐開元始于唐高祖武德四年,終于唐高宗中后期.初唐開元通寶行用錢是錢文為歐陽詢所書、經錢監嚴密督造的一種優質開元錢,又叫武德開元.從質地上看,初唐開元所用材料為青銅和白銅,面、背肉好,廓整,錢文深竣清晰,銅質純凈,鑄造精良.從形體上看,錢徑24毫米至25毫米,穿徑7毫米,廓寬2毫米,質量為3.7克到4.2克,集中于4克.圖二:日本在公元708年奈良朝元明天皇和同元年(公元708年,相當于我國唐中宗景龍二年)開始仿效中國唐朝鑄幣,鑄行”和同開珎”方孔圓錢.到19世紀60年代,共鑄行方孔圓錢32種,其中的”寬永通寶”是鑄行量最大的一種.”寬永通寶”銅錢,歷經天明天皇至孝明天皇等十個皇朝,到1867年,長達242年之久.圖三:朝鮮李仁祖十一年(1633年),以常平廳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