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涼山彝族舞蹈的傳承與創新_第1頁
淺析涼山彝族舞蹈的傳承與創新_第2頁
淺析涼山彝族舞蹈的傳承與創新_第3頁
淺析涼山彝族舞蹈的傳承與創新_第4頁
淺析涼山彝族舞蹈的傳承與創新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摘要涼山彝族自治州是我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位于四川省的西南部,海拔相對較高,地勢嚴峻復雜、群峰疊巒、地表起伏極大。但正是在這樣獨特的地理環境中孕育出了這樣一個有著神秘色彩的民族。涼山彝族傳統舞蹈的特色主要受地理環境和歷史以及宗教信仰的影響。現如今的涼山彝族傳統舞蹈雖依舊保持著它獨有的特點和風格,卻也給它的發展和創新帶來許多的限制。在當今時代的大環境下,我們應如何在保留傳統原始舞蹈文化特色的同時,又合理巧妙地將它們運用到人們的生活中去加以創新,是本文應探究的問題。本文從涼山彝族舞蹈的傳承和創新出發,通過將涼山彝族舞蹈的獨特特點和現如今時代的新興產物相融合去進行傳承與創新,使涼山彝族舞蹈有著更好的發展。關鍵詞:涼山彝族傳承創新ABSTRACTLiangshanYiAutonomousPrefectureisthelargestinhabitedareaofYinationalityinChina,locatedinthesouthwestofSichuanProvince.Theelevationisrelativelyhigh,theterrainissevereandcomplex,thepeaksarestacked,andthesurfaceishighlyundulating.Butitisinsuchauniquegeographicalenvironmentthatsuchapeoplehaveamysteriouscolor.ThecharacteristicsofthetraditionaldanceoftheYipeopleinLiangshanaremainlyinfluencedbythegeographicalenvironmentandhistoryaswellasreligiousbeliefs.AlthoughthetraditionaldanceofLiangshanYipeoplestillmaintainsitsuniquecharacteristicsandstyle,italsobringsmanylimitationstoitsdevelopmentandinnovation.Intoday'senvironment,howweshouldretainthetraditionaloriginaldanceculturecharacteristics,butalsoreasonablyandskillfullyapplythemtopeople'slivestoinnovate,isthispapershouldexploretheproblem.BasedontheinheritanceandinnovationofLiangshanYidance,thispapercombinestheuniquecharacteristicsofLiangshanYidancewiththeemergingproductsofthepresenteratocarryoutinheritanceandinnovation,sothatLiangshanYidancehasabetterdevelopment.KeyWords:LiangshanYiInheritanceInnovation目錄TOC\o"1-2"\h\u21828一、前言 120260二、涼山彝族舞蹈的傳承 129883(一)以自媒體形式進行宣傳和推廣 113503(二)舞蹈元素融入中小學課間操進行傳承 325354三、涼山彝族舞蹈的創新 519220(一)古樸的舞蹈風格創新 516483(二)“厚長”舞蹈服飾的創新 61440(三)舞臺表演形式的創新 732283四、結語 821767參考文獻 91119致謝 10淺析涼山彝族舞蹈的傳承與創新一、前言彝族,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由于地域分布較廣,不同地區的舞蹈風格也大不相同。除了所表達的含義迥然不同之外,表現的手法也是多種多樣。以四川涼山地區的彝族舞蹈為例,他們大多以簡單豪邁的風格為主,舞蹈的體態也大多與生活掛鉤。由于地處高原,山路蜿蜒崎嶇,為了維持重心和省力他們逐漸形成了“一邊順”的體態,這也成為了涼山傳統原始彝族舞蹈獨特的藝術特征。涼山地區的傳統彝族舞蹈大多以腿部動作為主,豐富多變的腿部動作與簡單大方的手部動作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一原始舞蹈的特點卻隨著時代的變遷而保留至今。但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原始的涼山彝族舞蹈在現代藝術元素的不斷融入中逐漸失去的它原本的形態。不僅發展受限,也沒有較好的方式進行宣傳和推廣,這對彝族舞蹈文化的發展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本文從傳統彝族的傳承與創新兩方面去分析,如何將“傳統”與“生活”相融合,如何將“傳統”和“現代”相結合,如何能更好的將傳統彝族舞蹈文化在現如今的社會進行傳承與創新是我們所要思考的問題。二、涼山彝族舞蹈的傳承涼山彝族自治州作為中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地,傳統的彝族文化源遠流長,舞蹈文化更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在社會的發展前進中,如何能更好地將彝族舞蹈文化進行傳承,則是通過以下兩種方式,以網絡新興自媒體的方式去讓更多的人們去認識和了解。再將彝族舞蹈元素融進中小學課間操中,讓當代的青少年在參與課間操的同時更直觀的感受到涼山彝族舞蹈的魅力。(一)以自媒體形式進行宣傳和推廣互聯網時代的發展與進步對當今社會的影響頗深,互聯網已經慢慢地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和人們的生活中。信息時代的到來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的便利,但同時也讓一些傳統的民族文化遭受到了不小的創傷。信息的更新換代越來越快,人們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也越來越強。從觀念到思想,傳統到創新,由于互聯網的滲透和應用,諸多領域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傳統文化乃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和靈魂。在時代的發展中,我們卻漸漸地忽略了這一部分。例如傳統的彝族舞蹈文化,眾所周知彝族被大家稱為“火的民族”,獨特的地理環境和人文環境造就了這樣一個熱情似火的民族。涼山彝族的舞蹈風格大多有著粗獷豪放的特征。他們的舞蹈種類繁多,動作的幅度大都剛勁而有力,動感且歡快。涼山彝族還有很多具有特色的傳統節日,例如被大家所熟知的“彝族火把節”,也是彝族人民最重要的一個節日。火把節中最為出名的要數“東格舞”了,節日當天彝族姑娘們一個接著一個圍成一個圓圈,手持油紙傘跳著歡快又古樸的舞步。節奏簡單而輕快,整個舞蹈呈現出祥和而溫馨的氛圍,可以算得上是火把節最大的一個大亮點了?!皷|格舞”作為彝族新年中最有代表性的舞蹈,感染著當地一代又一代的人們,我們也應該讓這種舞蹈文化去感染到更多的人。例如運用現如今視頻網站的網絡直播,讓全國人民在熒幕前就可以感受到彝族舞蹈文化所帶來的感染力。人們不僅可以實時清晰地看到現場的舞蹈表演,也可發彈幕發表自己的感受和大家有著實時的交流,更加能如身臨其境般的感受到整個氛圍。好比現如今在全球疫情的情況下,世界衛生組織聯合了多位全球頂尖明星舉辦了一場長達八小時的線上直播音樂會來呼吁全球人民積極對抗疫情。雖不能在現場聆聽,但卻讓全世界的人民都能在網絡直播中感受到這場特殊的音樂會所傳達的意義,所以網絡直播也必將成為一個時代的發展趨勢。雖然現如今網絡文化籠罩著整個時代,但在涼山一些偏遠的地區仍會有一些信號覆蓋不到或者信號較弱的地方,這樣則會讓網絡直播的效果大打折扣。當地的政府部門更應重視和加強這方面的工作,聯合當地的通信運營商加大對整個涼山州的信息網絡覆蓋力度,以保障整個涼山州的全民網絡化。如今網絡自媒體的力量不可小覷,這對于涼山彝族舞蹈文化無疑是很好的一種宣傳。這些具有代表的傳統涼山彝族文化因為時代的進步和發展而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我們不應該忽略這些民族文化的精華,在吸收著各種現代文明所帶給我們的新鮮感時,更不應丟卻了這些傳統中國文化。如今流量時代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人,人們慢慢不愿意再守著電視,守著廣播。一部手機、一部平板、一臺電腦足以讓你獲得你想知道的所有信息。因此也衍生出了潛滋暗長的新興媒體—自媒體。自媒體是指以個人通過網絡或其他途徑向大眾傳遞信息的一種傳播方式。自媒體的傳播更為自由和不受限制,發布也非常的方便快捷。除此之外自媒體的傳播還有著非常廣的覆蓋面以及具有著很強的時效性,因此自媒體的發展也影響著越來越多的人。如果我們能正確的運用自媒體在當今社會的影響力就能對涼山彝族的舞蹈文化起到很好的宣傳作用。比如開設一個關于民族舞蹈的頻道,里面包含各種各樣的民族。以涼山彝族為例,頻道里有介紹關于涼山彝族舞蹈的起源、發展、現狀等??梢酝ㄟ^短片的形式呈現,讓人們更直觀的了解到這個充滿魅力的民族,亦或是邀請有流量有影響的舞蹈自媒體博主以拍攝舞蹈視頻片段的方式來吸取大眾的眼球。短視頻軟件的影響力也是不容小覷,他們正是利用視頻的精簡和有趣來滿足當代社會人們“快餐式的生活方式”。如果能讓民族舞蹈頻道入駐一些短視頻軟件也是一種很好的宣傳方式。這些都是用自媒體時代的傳播方式去進行宣傳和推廣。由于當今社會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人們攝取信息的方式和渠道也不再單一。如果能合理的運用自媒體去對傳統涼山彝族舞蹈文化進行推廣,就不會讓傳統的舞蹈文化在歷史的長河中流失。舞蹈元素融入中小學課間操進行傳承我國的中小學課間操是目前中小學日?;顒拥闹匾M成部分之一,它反應了學生們的學習狀態和積極陽光的精神面貌。由于長時間久坐教室,大腦和身體都會有強烈的疲勞感,適當的課間操不但能消除身心的疲憊不適,同時適當的放松也能更好的提高學習效率。對強身健體和提高學生素質都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目前我國的中小學課間操已經有了很好的發展,較比之前內容的形式單一和模式化已經有了很好的的改善。之前的課間操大多以廣播體操為主,動作規整簡單,適用于各個年齡階段的學生。但由于的廣播體操動作的刻板守舊,大多數學生對廣播體操的興趣逐步下降。逐漸形成了課間操時懶洋洋的狀態,也失去了對課間操的積極性。這樣不但沒有起到鍛煉身體的效果,也讓學生處于一個怠慢消極的狀態里。只有讓學生們真正的對課間操提起興趣,才能從本質上改變這樣的現狀。在涼山彝族,有一種舞老少皆宜,具有特別廣泛的群眾性。它是彝族人民在勞動中創造出來的舞蹈,屬于涼山彝族最重要的一種傳統民間舞蹈之一。它就是“達體舞”,達體舞的種類極其繁多,分布地區較廣?!斑_體”在彝語中有“踏地”的意思,顧名思義,整個舞蹈大多以腳步動作為主。舞蹈時,人們圍成圓圈或者變換成豎排、橫排的隊形,有時舞者又相對而舞,以便各個方位和角度的進行相互對腳。舞動時身體隨著音樂的變換也隨之前傾、后仰、旁斜,以形成了達體舞獨特的律動特色和輕松歡快的舞蹈風格。整個舞蹈易學易跳,適合各個年齡階段,也適合各種不同的場地。達體舞的動作多以豐富的腳步動作為亮點,而現如今中小學生的課間操大多以手臂動作和身體的轉動為主,動作單一且乏味。隊形的變換更是少之又少,容易讓學生們處于一種懶洋洋的狀態里。而恰恰相反,達體舞的特色除了腳步的豐富變換之外,還有前傾,后仰等上身的轉換。不僅如此,達體舞的隊形變換也是豐富有趣和多變,時而還會有雙人隊形的配合。如果在原動作的基礎上融入達體舞的腳步元素以及借鑒達體舞隊形變換的特點,不僅可以鍛煉到上身的肌肉,也能更好的鍛煉到下半身及其腳步的肌肉,從而起到全身的鍛煉效果。由于達體舞的舞步簡單節奏明快,適當的融入進廣播體操,既可以讓學生們很好的消化這些腳步動作和隊形,同時也能讓廣播體操保有它的新鮮感。雙人隊形的配合也能鍛煉到同學們之間的合作能力。將廣播體操和達體舞的元素相融合正好可以巧妙地規避掉原有課間操中的不足,展現出課間操的新的特點。在保留廣播體操的特點的同時讓學生們體驗到更不一樣的課間操,一舉兩得地鍛煉到了全身的肌肉。現如今很多的學校已經開始慢慢的實行課間操的改革,不再一味的只使用傳統的廣播的體操作為課間操。如果能讓學生們了解到傳統舞蹈的美和有趣,再編入課間操,不但很好的改變了傳統的廣播體操模式也起到了很好的傳承傳統文化的作用。身為青少年則更應該擔當起弘揚和傳承傳統民族文化的責任。“新潮”帶給我們的是新鮮感,而傳統的民族文化則是我們民族的根。達體舞作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重要的文化傳承之一。我們更加應該大力弘揚和傳承這一優秀的民族文化,保護這一顆民族文化中的璀璨明珠。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涼山彝族傳統舞蹈這一文化瑰寶通過青少年能有著更好的傳承,對涼山彝族傳統舞蹈文化的發展也有著更進一步的推動作用。三、涼山彝族舞蹈的創新涼山原始的傳統彝族舞蹈有著它獨特的文化根源和審美特征,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它不應該在歷史的長河中逐漸被大眾所淘汰。在保留原有的舞蹈文化的特點下,通過對它的舞蹈風格、舞蹈服飾以及舞蹈表演形式的研究,去探究和挖掘埋在這些原始文化深處的更多的可能性。讓這些文化在這個新興時代也能被大眾所接納,這對涼山彝族舞蹈文化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一)古樸的舞蹈風格創新涼山傳統彝族舞蹈的風格特征主要與當地的域特色、文化、宗教信仰等息息相關。以地域來講,彝族人民長期生活在高原地區,環境惡劣,為了在這片土地上生存,彝族人民用他們的智慧與自然抗衡,在這個過程中也創造出了屬于他們特點風格的舞蹈。例如同手同腳的“順邊”特點,高原地區的險峻地勢讓他們在行走的過程中不得不在保證安全的同時又找到一種讓身體最為輕松的行走方式。也就是這樣長期形成了“順邊”的行走特點,他們也將這種特點大量的融入了舞蹈之中。以文化來講,彝族是一個崇拜和信仰火的民族,他們自視為火的子孫?!盎稹奔词撬麄兊纳瘢虼怂麄兊奈璧敢踩缤鹨话愕臒崆楹婪拧N璧革L格沒有太多優柔寡欲,更多呈現的是豪邁和大氣。例如被大家所熟知的“都火舞”也正是火把節中的最具有代表性的表演之一。都火舞的舞蹈特點也大多以腿部動作為主,運用小腿靈活的變換和步伐的調換來呈現。步伐大致為前踩步、后踏步以及正步,上身的狀態則是以端莊為主,變化較為不明顯。不論是“一順邊”還是“都火舞”他們的特點都以腳的變化居多,對于上身和手的要求都不高。原始的涼山彝族舞蹈正是保留了這樣的特點,所有的舞蹈的亮點幾乎都集中在腿上。除了順邊的特點,腳步的變換也是豐富多端,更凸顯了手部和上身動作的不足。而原始彝族舞蹈的上身動作大都比較自由,沒有過多的條框去限制。如果能更規范上身的體態以及豐富上身的律動,舞蹈的效果則會有更好的呈現。手部的動作不應該僅僅拘泥于拉手或者前后的擺動和呈現更多大幅度的手部動作。不僅缺少了小的細膩的手部動作,也讓整個舞蹈的情感層次無法完整地體現出來。如果舞蹈時在大幅度的手部動作中偶爾穿插一些細小的動作有時也能更好地去抒發情感和更準確地傳達舞蹈所要表達的含義。原始彝族舞蹈的風格大多是人們根據當下的狀態和心情進行的自發性的表演,更多表現的是勞動人民的一種樸素和傳統美。也正因如此,原始的彝族舞蹈才至今都保留著它獨特的藝術審美特征。但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表達情感的方式也越來越內斂,舞蹈時的動作和狀態也有著些許差異。例如貫穿整個舞蹈的“一順邊”的腳步。作為最吸睛的部分,應放大其特點并加以美化,同時再規范手部動作和豐富其上身的變換,再有些細小手部動作的加持,使整個舞蹈有著更多元化的展現。保留原始彝族舞蹈腳步特征的同時,又增添了不一樣的現代元素。因為原始彝族舞蹈作為民族文化的根源,所以我們才更應該讓其緊跟時代進步的發展去發展,不能停在原地踏步。我們只有在歷史前進的步伐中取長補短、擇優汰劣,原始傳統的涼山彝族舞蹈才能有著更多發展的可能性。即使舊時的這些風格特征大多與他們的地理環境和歷史文化背景相掛鉤,原始的涼山彝族傳統舞蹈風格特色也正是他們獨特的標簽,但同時也限制了它的發展和創新。如果能在保留原有的傳統彝族舞蹈特點的基礎上,再在上身的體態律動以及手部的動作上去豐富它的表現形式,這樣則會給人在視覺上帶來更不一樣的感受。只有保留原有的傳統舞蹈特色,并吸收和借鑒其他舞蹈類型的優良部分,再與時俱進,才可以在涼山彝族舞蹈風格的創新中更上一層樓。(二)“厚長”舞蹈服飾的創新民族服飾作為一個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它象征著這個民族的發展和變遷史,延續著這個民族的文化血液,被稱作穿在身上的活歷史。彝族服飾也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因為地勢險峻和交通不便,涼山彝族文化受外來文化的影響較小,因此仍然大量的保存著彝族傳統服飾的特點。這些各色各異的服飾在彝族舞蹈中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為彝族舞蹈增添了更為豐富的色彩。例如傳統的彝族服飾“查爾瓦”,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披氈”。因為涼山常年為高寒氣候,彝民們以此創造出了驅寒取暖的披氈。在彝族,不論男女老少,一年四季大家都喜愛將披氈作為保暖又美觀的服飾披戴在身。白天可用作擋風取暖的披風,夜晚亦可用作被褥避寒。披氈作為涼山彝族最為常見的服飾被運用到舞蹈里也是別具一格。舞者們通過雙臂的擺動伸展和揮舞披氈來進行舞蹈。舞步輕松愉快,主要是一步一靠、慢走、快走等來表現。披氈的外形神似斗篷,長度可遮膝蓋,底部再加以流蘇點綴,雙臂擺動揮舞時使得整個舞蹈畫面十分豐富飽滿。披氈作為舞蹈服飾在舞蹈中雖有著它獨特的色彩,但因為過與長和過于寬大往往也會限制舞者的肢體和動作的伸展。因為寒冷的氣候原因,涼山彝族的披氈大多厚重且長而較有垂墜感,舞者很難去把控整個披氈,在舞動也很難控制披氈所擺動的幅度及角度,這也直觀的影響到整個舞蹈所呈現出的整齊度。披氈大多以高原的羊毛制成,因此擋風避寒成了它的主要作用,但在運用在舞蹈中卻成了美麗的“累贅”。如果我們在保留披氈原有外形的前提下,再用以絲質的材料去編織,這樣的披氈則會更輕巧和順滑,揮舞時也更加省力。長度也不必循規蹈矩地統一在膝蓋之下,可以根據舞者的身高比例去適當的調整流蘇的長度。既保全了原有的樣貌也讓原始的披氈有著更多變幻的可能性。在原始披氈上稍作修改,“形”變而“神”不變,將披氈的材質和長度都稍加調整,會讓舞者在舞蹈中能更好的運用整個服裝去呈現舞蹈作品。例如中央民族大學2015級畢業晚會中的《披氈舞表演性組合》中則是將披氈的長度改至膝蓋以上,披氈用了更為輕柔的布料,舞者們也很輕松地把控住了這個服裝道具去詮釋整個舞蹈。原始的涼山彝族舞蹈服飾大多根據傳統彝民的服飾去稍作了修改,而涼山的特殊氣候使傳統的彝族舞蹈服飾大多為長至腳踝而又厚重。隨著舞蹈文化的發展,人們對于舞蹈服飾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能體現傳統彝族服飾特點的基礎之上去揚長避短,撇去原本的厚、重、大,根據時代發展的趨勢去改良和創新,才能讓傳統彝族舞蹈服飾更好地運用在舞蹈作品中。(三)舞臺表演形式的創新舞臺表演作為最為直觀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也是文化傳播最直接的一種方式。它向人們直觀的帶來了視覺上的享受和情感的表達,讓人們可以在舞臺下感受到作品所帶來的魅力。新中國成立至今,涼山彝族優秀的舞蹈作品也陸續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如當時在全國引起巨大轟動的《快樂的諾蘇》,它在為慶祝新中國成立十周年的全國性文藝匯演中脫穎而出,在全國引起了一股不小的翻跳潮流,讓全國認識到了在涼山有這么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這是最早舞臺表演所帶來的影響力,也是最傳統的文化輸出的方式。但現如今隨著時代的發展,舞臺表演的形式也越來越多,人們不再單單只拘泥于傳統的舞臺表演,各種層出不窮的表演形式也吸引著大眾的目光。例如“千古情”系列的大型演藝作品,每個地方都有著屬于當地的“千古情”故事。整個演出綜合了舞蹈、表演、雜技和全景特技等,去講述了這個地方的歷史文化和傳統風俗。舞臺上的表演也不再是用傳統的舞美去呈現,而是將傳統的原生態表演藝術和現代化科技相結合。特效和大型器械讓人們在劇場中就能仿佛身臨其境般的感受到置身于歷史中。也讓人們能更真切的感受到傳統文化所帶來的魅力。涼山彝族舞蹈則更多的是文藝表演和舞蹈作品被大眾所熟知。如果將劇場和舞臺搬到大自然中,讓觀眾有著不一樣的觀感體驗,則能更深刻的深對表演作品的印象。例如將涼山的著名景點作為舞臺,人們不僅能近距離的觀看表演,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