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重慶大學網絡教育學院畢業設計〔論文〕題目某商住樓電氣設計學生所在校外學習中心重慶學習中心批次層次專業201401批次專升本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學號學生指導教師起止日期摘要本論文主要闡述了商住樓各系統電氣設計的設計依據、原那么和方法及設計選擇的結論,主要分為三個局部:強電局部主要內容包括:低壓配電系統、照明系統及防雷接地系統的設計,其中包括負荷計算、照度計算等。弱電局部主要內容包括:有線電視、公共播送系統、閉路電視監控及綜合布線系統的設計。消防局部主要報警系統、聯動系統的設計等。本辦商住樓電氣設計為畢業設計,其目的是通過設計實踐,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理論聯系實際,鍛煉獨立分析和解決建筑電氣設計問題的能力,為未來的工作奠定堅實的根底。關鍵詞:電氣照明配電系統設備選型防雷接地消防系統目錄摘要I1.配電系統設計11.1負荷等級及供電要求11.1.1負荷等級分類11.1.2供電要求11.2負荷計算21.3導線選擇41.3.1電纜選擇原那么:41.3.2選擇結果:41.4配電方式42.照明系統設計52.1總那么52.2照明光源選擇52.3照明燈具選擇52.4照度和照明方式選擇52.5一般照明62.5.1辦公照明一般設計原那么62.5.2設計結果62.6應急照明62.6.1應急照明分類62.6.2應急照明燈具選擇72.6.3應急照明燈具布置72.6.4應急燈具控制方式82.6.5設計結果82.7照度計算(計算所需燈具數量)82.7.1本設計采用單位容量法計算燈具數量82.7.2選擇結果見附錄表A2.592.7.3照明負荷平面布置93.防雷接地系統設計93.1建筑物的防雷措施93.1.1一般規定93.1.2第二類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103.2防雷接地系統設計結果123.2.1防直擊雷123.2.2防側擊感應雷123.2.3接地系統134.火災自動報警及消防聯動控制系統134.1總那么134.2火災自動報警系統134.2.1火災探測器134.2.2手動火災報警按鈕164.2.3消防播送164.2.4消防16壓力開關、水流指示器和信號閥174.3消防聯動控制系統184.3.1消防聯動控制系統設計結果184.3.2線路的敷設19參考文獻201.配電系統設計1.1負荷等級及供電要求1.1.1負荷等級分類電力負荷應根據供電可靠性及中斷供電在政治、經濟上所造成的損失或影響的程度,分為一級負荷、二級負荷及三級負荷。一級負荷〔1〕中斷供電將造成人身傷亡者。〔2〕中斷供電將造成重大政治影響者。〔3〕中斷供電將造成重大經濟損失者。〔4〕中斷供電將造成公共場所秩序嚴重混亂者。對于某些特等建筑,如重要的交通樞紐、重要的通信樞紐、國賓館、國家級及承當重大國事活動的會堂、國家級大型體育中心,以及經常用于重要國際活動的大量人員集中的公共場所等的一級負荷,為特別重要負荷。中斷供電將影響實時處理計算機及計算機網絡正常工作或中斷供電后將發生爆炸、火災以及嚴重中毒的一級負荷亦為特別重要負荷。二極負荷〔1〕中斷供電將造成較大政治影響者。〔2〕中斷供電將造成較大經濟損失者。〔3〕中斷供電將造成公共場所秩序混亂者。三級負荷不屬于一級和二級的電力負荷。1.1.2供電要求〔1〕一級負荷的供電“應由兩個電源供電,當一個電源發生故障時,另一個電源應不致同時受到損壞”。但在實際設計中為了滿足一級負荷的供電,可以采用兩路高壓供電,但當供電不能滿足要求時,應設自備發電機,故可以采用一路高壓電源加一路備用電源應急柴油發電機組供電,當一級負荷容量較大時,應采用兩路高壓供電。對于特別重要的負荷供電,除了必須采用兩路高壓外,還必須設置應急電源〔應急柴油發電機〕,并且該電源中嚴禁接入其他負荷。〔2〕二級負荷的供電要求“宜由兩回線路供電”,即當發生電力變壓器故障或線路常見故障時不致中斷供電〔或中斷后能迅速恢復〕。設計中常采用一用一備兩路高壓電源供電或一路高壓,另一路備用電源〔柴油發電機組〕,但當負荷較小或地區供電條件困難時,可由一回6KV及以上專用架空線供電。〔3〕三級負荷對供電無特殊要求。此外,根據文獻[7、8]對消防用電設備進行負荷等級劃分,對于一類高層建筑的消防用電按一級負荷要求供電并且消防用電設備應采用專用的供電回路。火災事故照明和疏散指示標志可采用蓄電池作備用電源,其配電設備應明顯標志。本工程為一類高層建筑,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消防電梯、防煙排煙風機、應急照明等消防設備及普通電梯、消防電梯、生活水泵按一級負荷,采用雙電源供電,從附近兩變電站引入兩回路,并在最末一級配電箱處設置自動切換裝置。其它動力設備、照明用電為三級負荷。1.2負荷計算負荷計算一般采用需要系數法。照明負荷計算:采用單位面積功率法每層配電箱有功〔1.1〕計算電流:〔1.2〕用電設備組計算負荷:〔1.3〕〔1.4〕〔1.5〕配電干線計算負荷〔1.6〕〔1.7〕〔1.8〕〔1.9〕式中W單位面積功率〔W/m2〕S供電面積〔〕同時系數需要系數Q用電設備組無功功率〔KVA〕P用電設備組有功功率〔W〕例如對配電箱AL0-1負荷計算,地下層W=30W/m2,供電面積S=339.3,,那么總有功功率=WS=1*30*339.9=10179W考慮到實際配電箱容量多是三的倍數,故P取12KW,有較大余量,計算電流==23A斷路器整定值選32A,導線選取與斷路器相配合,可選YJV5*10,其載流量大于32A。又如,對配電箱ALO負荷計算,有功功率為分配電箱之和,P=27KW,那么無功功率=27tgarccos0.8=20.25KVA視在功率=33.75KVA計算電流=51A斷路器整定值選63A,導線選YJV5*16,其載流量大于63A又如,對照明負荷干線3負荷計算有功功率=1*0.8(78+69*3)=228KW無功功率=1*〔58.5+51.75*3〕*0.8=171KVA視在功率=285KVA計算電流=433A斷路器整定值選為450A,選線YJV4*240+1*120本工程應急照明負荷主要是一些燈具,蓄電池,負荷計算依據具體所帶負荷情況P=40n+350,n為所帶燈數量,每盞白熾燈40W,動力局部計算負荷:〔2.10〕〔2.11〕〔2.12〕P設備有功功率例如,對電梯進行負荷計算,P=36KW,cosφ=0.5那么無功功率=62.4KVA視在功率=72KVA計算電流=109A斷路器整定值選160A,選線NH-YJV4*70+1*35,其載流量大于160A詳細計算見附錄表A2.1,A2.2,A2.3,A2.4計算所得本建筑總負荷為1692KVA,其中有功功率為1354KW,無功功率為1014KVA。1.3導線選擇1.3.1電纜選擇原那么:〔1〕根據計算負荷電流選斷路器整定值;〔2〕根據斷路器整定值選電纜;〔3〕導線及斷路器選擇時要前后級之間相互配合,前一級斷路器整定值至少比下一級斷路器整定值高一級;〔4〕動力設備考慮自啟動影響,斷路器整定時要選高一級數值。1.3.2選擇結果:〔1〕照明回路統一選用BV2*2.5,插座回路統一選用BV3*4;〔2〕其它設備導線選擇見附錄表A2.1,A2.2,A2.3,A2.4。1.4配電方式高層建筑低壓配電系統確實定,應滿足計量、維護管理、供電平安及可靠性的要求。應將照明與電力負荷分成不同的配電系統;消防及其他防災用電設施的配電宜自成體系。對于容量較大的集中負荷或重要負荷宜從配電室以放射式配電;對各層配電間的配電宜采用以下方式之一〔1〕工作電源采用分區樹干式,備用電源也采用分區樹干式或由首層到頂層垂直干線的方式。〔2〕工作電源和備用電源都采用由首層到頂層垂直干線的方式。〔3〕工作電源采用分區樹干式,備用電源取自應急照明等電源干線。本工程配電采用分區樹干式〔詳見圖紙配電系統圖一〕2.照明系統設計2.1總那么電氣照明設計的根本原那么主要是平安、適用、經濟、美觀。環境條件對照明設施有很大影響。要使照明設計與環境空間相協調,就要正確選擇照明方式、光源種類、燈泡功率、照明器數量、形式與光色、使照明在改善空間立體感、形成環境氣氛等方面發揮積極的作用。2.2照明光源選擇照明光源選擇一般原那么:發光效率高;顯色性好,即顯色指數高;使用壽命長;啟點可靠、方便、快捷;性能價格比高。2.3照明燈具選擇燈具的主要功能是合理分配光源輻射的光通量,滿足環境和作業的配光要求,并且不產生眩光和嚴重的光幕反射。選擇燈具時,除考慮環境光分布和限制眩目的要求外,還應考慮燈具的效率,選擇高光效燈具。在各類燈具中,熒光燈主要用于室內照明,汞燈和鈉燈用于室外照明,也可將二者裝在一起作混光照明,這樣做光效高、耗電少、光色逼真、協調、視覺舒適。燈具選擇一般原那么:使用平安:防觸電和防火、防爆以及其他環境條件引起的危險;提高能效:選用燈具效率高、燈具配光和場所條件適應,以及光通維持率高的燈具;合理考慮功能性〔良好的照明效果〕、裝飾性〔美觀、協調〕、經濟性〔性價比高〕和能源效益的結合;限制眩光。2.4照度和照明方式選擇選擇照度是照明設計的重要問題,照度太低會損害工作人員的視力,不合理的高照度那么會浪費電力。選擇照度必須與所進行的視覺工作相適應。在滿足標準照度的條件下,為節約電力,應恰當地選用一般照明、局部照明和混合照明三種方式,當一種光源不能滿足顯色性要求時,可采用兩種以上光源混合照明的方式,這樣既提高了光效,又改善了顯色性。另外,充分利用自然光,正確選擇自然采光,也能改善工作環境,使人感到舒適,有利于健康。充分利用室內受光面的反射性,也能有效地提高光的利用率,如白色墻面的反射系數可達70-80%,同樣能起到節電的作用。2.5一般照明照明可分為一般照明、應急照明。本建筑一般照明主要為辦公照明及一層商業照明等。2.5.1辦公照明一般設計原那么辦公時間幾乎都是白天,因此人工照明應與天然采光結合設計而形成舒適的照明環境。辦公室照明燈具宜采用熒光燈。辦公室的一般照明宜設計在工作區的兩側,采用熒光燈時宜使燈具縱軸與水平視線平行。不宜將燈具布置在工作位置的正前方。在難于確定工作位置時,可選用發光面積大,亮度低的雙向蝙蝠翼式配光燈具。在有計算機終端設備的辦公用房,應防止在屏幕上出現人和什么物〔如燈具、家具、窗等〕的映像。2.5.2設計結果本建筑主要照度標準及光源、燈型選擇如下:〔走廊、廁所為0米工作面照度,其它為0.75米工作面照度〕〔1〕配電室、辦公室、消防控制室、值班室、商場、門庭:300lx三管格柵熒光燈〔2〕機房、庫房:50lx單管熒光燈〔3〕走廊:50lx白熾燈〔4〕廁所:75lx白熾燈2.6應急照明2.6.1應急照明分類應急照明按照用途可分為三類:疏散照明、平安照明、備用照明設計要求疏散應急照明:為保證人員在發生事故時能快速而平安地離開建筑物所設立的照明。在疏散通道地面上提供的照度應到達1lx,最低不得小于0.2lx。此外,在平安出口和疏散通道的明顯位置還要設有標志指示燈;平安應急照明:在正常照明突然熄滅時,為保證潛在危險場所(如醫院手術間)的人員人身平安而設置的照明。平安照明在工作面上提供的照度不應小于正常照明系統提供照度的5%,并且應在正常照明電源消失后0.5s以內提供平安照明電源;備用應急照明:正常照明發生事故時,能保證室內活動繼續進行的照明,備用照明往往由一局部或全部由正常照明燈具提供,其應急電源主要應來自兩個級別的電源:電網電源和自備電源(發電機或集中蓄電池),照度一般為正常照度的10%。此外,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防煙排煙機房、配電室和自備發電機房、總機房以及發生火災時仍需堅持工作的其它房間的應急照明,仍應保證正常照明的照度。疏散應急照明燈宜設在墻面上或頂棚上。平安出口標志宜設在出口的頂部;疏散走道的指示標志宜設在疏散走道及其轉角處距地面1m以下的墻面上。走道疏散標志燈的間距不應大于20m。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標志,可采用蓄電池作備用電源,且連續供電時間不應少于20min;高度超過100m的高層建筑連續供電時間不應少于2.6.2應急照明燈具選擇應急照明必須選用能瞬時啟動的光源,只有應急照明作為正常照明的一局部,并且應急照明和正常照明不出現同時斷電時,應急照明才可選用其它光源,因為假設選用不瞬時啟動的光源(如氣體放電燈)時,當其不在正常照明運作中一同使用,一旦發生事故,因其啟動時間長而不能起到事故照明的作用。2.6.3應急照明燈具布置高層建筑的以下部位應設置應急照明:樓梯間、防煙樓梯間前室、消防電梯間及其前室、合用前室和避難層〔間〕。配電室、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防煙排煙機房、供消防用電的蓄電池室、自備發電機房、總機房以及發生火災時仍需堅持工作的其它房間。觀眾廳、展覽廳、多功能廳、餐廳和商業營業廳等人員密集的場所。公共建筑內的疏散走道和居住建筑內走道長度超過20m的內走道。2.6.4應急燈具控制方式非持續式〔常備式〕。正常狀態下,無交直流輸出;強切狀態下,交流輸出;轉入應急狀態下,直流輸出。持續式〔常亮式〕。正常狀態下,交流輸出;強切狀態下,交流輸出;轉入應急狀態下,直流輸出。可控制方式。正常狀態下,輸出交流,燈開關自由控制開斷;強切狀態下,交流輸出,開關失控;應急狀態下,直流輸出,開關失控。2.6.5設計結果本建筑采用應急照明與正常照明相結合,走廊、廁所、樓梯等場所按一級負荷供電,采用雙電源,已滿足應急照明要求,辦公室等場所應急照明采用蓄電池作備用電源,且連續供電時間不少于20min,走道疏散標志燈的間距在20m內,安裝高度及其它要求均滿足相關標準。如圖2.1所示,詳細布置見照明平面圖。備用照明備用照明疏散指示圖2.1應急照明布置疏散指示2.7照度計算(計算所需燈具數量)2.7.1本設計采用單位容量法計算燈具數量計算方法:(3.1)式中:N規定照度下所需燈具套數,套W在某最低照度值下的單位面積安裝功率,w/m2S房間面積,m2Z最小照度系數P一套燈具安裝容量,不包括鎮流器損耗,w例如,對于制冷機房S=125.56,照度要求50lx,安裝高度2.75米,那么查得0米工作面上W=2.8w/,Z=1那么==8.79套2.7.2選擇結果見附錄表A2.52.7.3照明負荷平面布置設計原那么〔1〕每一照明單相分支回路的電流不宜超過16A,單支回路所帶燈具〔插座〕數量應滿足相關要求,一般可以帶燈具12至13盞,插座7至8只。〔2〕每個照明開關所控光源數不宜太多,體育館、影劇院、候機廳、候車廳等公共場所應采用集中控制。〔3〕供電半徑應滿足要求,一般不超過30米。〔4〕插座不宜和照明燈接在同一分支回路。〔5〕盡量使三相所帶負荷平衡。本建筑內商場、地下層大面積區域照明采用集中控制,如圖2.1所示圖2.2局部照明平面圖照明負荷具體布置見照明平面圖。3.防雷接地系統設計本建筑高98米,防雷設計按二類防雷建筑物處理。3.1建筑物的防雷措施3.1.1一般規定第條各類防雷建筑物應采取防直擊雷和防雷電波侵人的措施。第一類防雷建筑物和本標準第條四、五、六款所規定的第二類防雷建筑物尚應采取防雷電感應的措施。第條裝有防雷裝置的建筑物,在防雷裝置與其它設施和建筑物內人員無法隔離的情況下,應采取等電位連接。3.1.2第二類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第條第二類防雷建筑物防直擊雷的措施,宜采用裝設在建筑物上的避雷網〔帶〕或避雷針或由其混合組成的接閃器。避雷網〔帶〕應沿屋角、屋脊、屋檐和檐角等易受雷擊的部位敷設,井應在整個屋面組成不大于10m×10m或12m×8m的網格。所有避雷針應采用避雷帶相互連接。第條突出屋面的放散管、風管、煙囪等物體,應按以下方式保護.:〔1〕排放爆炸危險氣體、蒸氣或粉塵的放散管、呼吸閥、排風管等管道應符合文獻[5]第條二款的要求。〔2〕排放無爆炸危險氣體、蒸氣或粉塵的放散管、煙囪,1區、11區和2區爆炸危險環境的自然通風管,裝有阻火器的排放爆炸危險氣體、蒸氣或粉塵的放散管、呼吸閥、排風管,本標準第條三款所規定的管、閥及煤氣放散管等,其防雷保護應符合以下要求.:1.金屬物體可不裝接閃器,但應和屋面防雷裝置相連;2.在屋面接閃器保護范圍之外的非金屬物體應裝接閃器,并和屋面防雷裝置相連。第條引下線不應少于兩根,并應沿建筑物四周均勻或對稱布置,其間距不應大于18m。當僅利用建筑物四周的鋼柱或柱子鋼筋作為引下線時,可按跨度設引下線,但引下線的平均間距不應大于18m。第條每根引下線的沖擊接地電阻不應大于10Ω。防直擊雷接地宜和防雷電感應、電氣設備等接地共用同一接地裝置,并宜與埋地金屬管道相連;當不共用、不相連時,兩者間在地中的距離應符合要求,但不應小于2m:在共用接地裝置與埋地金屬管道相連的情況下,接地裝置宜圍繞建筑物敷設成環形接地體。第條利用建筑物的鋼筋作為防雷裝置時應符合以下規定:〔1〕建筑物宜利用鋼筋混凝土屋面、梁、柱、根底內的鋼筋作為引下線。文獻[5]第條二、三、八、九款所規定的建筑物尚宜利用其作為接閃器。〔2〕當根底采用硅酸鹽水泥和周圍土壤的含水量不低于4%及根底的外外表無防腐層或有瀝青質的防腐層時,宜利用根底內的鋼筋作為接地裝置。〔3〕敷設在混凝土中作為防雷裝置的鋼筋或圓鋼,當僅有一根時,其直徑不應小于10mm。被利用作為防雷裝置的混凝土構件內有箍筋連接的鋼筋,其截面積總和不應小于一根直徑為10mm鋼筋的截面積。〔4〕利用根底內鋼筋網作為接地體時,在周圍地面以下距地面不小于0.〔5〕當在建筑物周邊的無鋼筋的閉合條形混凝土根底內敷設人工根底接地體時,接地體的規格尺寸不應小于下表的規定。表3.1接地體規格尺寸閉合條形根底的周長(m)扁鋼圓鋼,根數*直徑(mm)≥604*252*Φ10≥40或<604*504*Φ10或3*Φ12<40鋼材外表積總和≥4.24注:1.當長度相同、截面相同時,宜優先選用扁鋼;2.采用多根圓鋼時,其敷設凈距不小于直徑的2倍;3.利用閉合條形根底內的鋼筋作接地體時可按本表校驗。除主筋外,可計入箍筋的外表積。〔6〕構件內有箍筋連接的鋼筋或成網狀的鋼筋,其箍筋與鋼筋的連接,鋼筋與鋼筋的連接應采用土建施工的綁扎法連接或焊接。單根鋼筋或圓鋼或外引預埋連接板、線與上述鋼筋的連接應焊接或采用螺栓緊固的卡夾器連接。構件之間必須連接成電氣通路。第3.3第3.3.7條文獻[5]第2〔1〕建筑物內的設備、管道、構架等主要金屬物,應就近接至防直擊雷接地裝置或電氣設備的保護接地裝置上,可不另設接地裝置。〔2〕平行敷設的管道、構架和電纜金屬外皮等長金屬物應符合文獻[5]第3.〔3〕建筑物內防雷電磁感應的接地干線與接地裝置的連接不應少于兩處。第3.在電氣接地裝置與防雷的接地裝置共用或相連的情況下,當低壓電源線路用全長電纜或架空線換電纜引入時,宜在電源線路引入的總配電箱處裝設過電壓保護器;當Y,yn0型或D,yn11型接線的配電變壓器設在本建筑物內或附設于外墻處時,在高壓側采用電纜進線的情況下,宜在變壓器高、低壓側各相上裝設避雷器;在高壓側采用架空進線的情況下,除按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在高壓側裝設避雷器外,尚宜在低壓側各相上裝設避雷器。第3.〔1〕當低壓線路全長采用埋地電纜或敷設在架空金屬線槽內的電纜引入時,在入戶端應將電纜金屬外皮、金屬線糟接地;對文獻[5]第2.〔2〕架空和直接埋地的金屬管道在進出建筑物處應就近與防雷的接地裝置相連;當不相連時,架空管道應接地,其沖擊接地電阻不應大于10Ω。文獻[5]第2.0.第3.3.〔1〕鋼構架和混凝土的鋼筋應互相連接。鋼筋的連接應符合文獻[5]第3.〔2〕應利用鋼柱或柱子鋼筋作為防雷裝置引下線;〔3〕應將45m及以上外墻上的欄桿、門窗等較大的金屬物與防雷裝置連接;〔4〕豎直敷設的金屬管道及金屬物的頂端和底端與防雷裝置連接。3.2防雷接地系統設計結果3.2.1防直擊雷〔1〕本建筑利用建筑物金屬構件作防雷裝置,屋面用?10鍍鋅圓鋼沿女兒墻頂通圈明敷避雷帶,支架間距1米,并暗敷避雷網,網格不大于10m×10m或12m×8m。〔2〕利用建筑物結構內兩根?16鋼筋通長彼此焊接作引下線,共22處,在建筑物的四周均勻對稱布置,間距小于18米,并利用混凝土根底鋼筋作自然接地體。3.2.2防側擊感應雷〔1〕為防側擊雷,從30米以上,每三層設均壓環,所有金屬門窗、建筑玻璃幕墻均應與作防雷引下線的鋼筋連通;〔2〕鋼構架和混凝土的鋼筋應互相連接,豎直敷設的金屬管道及金屬物的頂端和底端與防雷裝置連接,平行敷設的金屬管道如果間距小于0.1米應跨接;〔3〕電源從鄰近兩不同變電站由電纜引入,并在入樓處設置避雷器,電纜金屬外皮、金屬線槽接地。3.2.3接地系統本建筑采用TNS接地保護系統,用混凝土根底鋼筋作自然接地體。防雷接地、電氣設備平安接地以及其它需要接地的設備,弱電設備采用共用接地,共用接地體的接地電阻應小于1Ω。這樣既保證了人身和設備的平安,也減少了由不合理接地引起的干擾。為了保證人身設備的用電平安,設計要求建筑物內作總等電位聯結,在地下室安裝一總等電位聯結端子箱,把總水管、空調立管等所有進出建筑物的金屬體及建筑物的金屬構件等與電位聯結端子箱連通。為了保證建筑物美觀,所有防雷裝置除避雷帶外均采用暗敷。具體設計詳見圖紙防雷接地平面圖。4.火災自動報警及消防聯動控制系統4.1總那么本建筑為一類高層建筑,依據文獻[4]規定屬一級保護對象,采用集中報警系統。1.在首層設消防控制中心,負責對樓火災監測及消防聯動控制。2.消防報警及聯動系統采用海灣公司設備。3.報警回路為二總線制,線路沿耐火橋架經過電井引至各層,各層聯動控制線、消防播送線均穿鋼管暗敷。4.探測器局部采用感煙探測器或感溫探測器,吸頂安裝,手動報警按鈕暗裝,下皮距地1.5米,按“步行距離不大于30米”的原那么設置,消防模塊現場定位5.按標準設置消防播送系統,并與正常播送結合,火災時強切至火災播送。火災發生時,按本層以上、下層進行播送。消防播送揚聲器均為3瓦,有吊頂處用嵌入式,無吊頂處壁掛,下皮距地2.5米6.設消防。7.但凡消防用電均采用雙路供電,末端切換,使用耐火或阻燃電纜,穿鋼管暗敷設。8.設應急照明系統,包括疏散指示燈、出口指示燈和備用照明。均采用雙路電源切換,末端自投或自帶蓄電池9.聯動控制:用手動或自動方式控制所有的消防聯動設備,其中消火栓泵、噴淋泵、正壓送風機、排煙機在控制中心設置多線制的直接手動控制。火災時按要求啟動各類消防設備,執行電梯迫降,并切斷非消防負荷電源。4.2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報警形式〔依據文獻[9]〕:區域報警系統,適用于二級保護對象;集中報警系統,適用于一級和二級保護對象;控制中心報警系統,適用于特級和一級保護對象。本建筑為一類高層建筑,屬一級保護對象,采用集中報警系統。4.2.1火災探測器〔1〕火災探測器的設置部位〔依據文獻[7、8、9]〕:1、敞開或封閉或樓梯間應單獨劃分探測區域,并每隔2~3層設置一個火災探測器。2、前室〔包括防煙樓梯間前室、消防電梯前室、消防電梯與防煙樓梯間合用的前室〕和走道應分別單獨劃分探測區域,特別是前室與電梯豎井、疏散樓梯間及走道相通,發生火災時的煙氣更容易聚集或流過,是人員疏散和消防撲救的必經之地,故應裝設火災探測器。3、電纜豎井配合豎井的防火分隔要求,每隔2~3層或每層安裝一個。4、電梯機房應裝設火災探測器,其一電梯是重要的垂直交通工具;其二電梯機房有發生火災的危險性;其三電梯豎井存在必要的開孔;其四在發生火災時,電梯豎井往往成為火勢蔓延的通道,容易威脅電梯機房的設施。為此,電梯機房設置火災探測器是必要的,電梯豎井之頂部也宜設置火災探測器。5、高級辦公室、會議室、陳列室、展覽室、商場營業廳,走廊等〔2〕火災探測器的選擇要求〔依據文獻[7、8、9]〕:
一般規定:
1.對火災初期有陰燃階段,產生大量的煙和少量的熱,很少或沒有火焰輻射的場所或部位,應選擇感煙探測器。
2.對火災開展迅速,可產生大量熱、煙和火焰輻射的場所或部位,可選擇感溫探測器、感煙探測器、火焰探測器或其組合。
3.對火災開展迅速、有強烈的火焰輻射和少量的煙、熱的場所或部位,應選擇火焰探測器。
4.對火災形成特征不可預料的部位或場所,可根據模擬試驗的結果選擇探測器。
5.對使用、生產或聚集可燃氣體或可燃液體蒸汽的場所或部位,應選擇可燃氣體探測器。
點型火災探測器的選擇:
以下場所宜選擇點型感煙探測器
1.飯店、旅館、教學樓、辦公室的廳堂、臥室、辦公室等;
2.電子計算機房、通訊機房、電影或電視放映室等;
3.樓梯、走道、電梯機房等;
4.書庫、檔案庫等;
有電氣火災危險的場所。
符合以下條件之一的場所宜選擇感溫探測器
1.相對濕度經常大于95%;
2.無煙火災;3.有大量粉塵;
4.在正常情況下有煙和蒸汽滯留;
5.廚房、鍋爐房、發電機房、烘干車間等;
6.吸煙室等;
7.其他不宜安裝感煙探測器廳堂和公共場所。〔3〕選擇結果:本工程采用二總線制的模擬量智能型火災報警聯動系統。系統通過編碼底座將各類報警設備及聯動模塊并接于二總線上,報警或故障信號通過二總線輸送至報警控制器,并在消防控制室設一臺集中報警控制器,在本建筑內,除廁所外,各處均設置探測器,其中電井每層均設一個感煙探測器,樓梯每三層設一個感煙探測器,一層制冷機房、水泵房設感溫探測器,其它場所均設置為感煙探測器。〔4〕火災探測器的設置數量和布局火災探測器的設置和布局要科學、合理、經濟,做到既能有效探測火災,又可節省火災探測器的數量。設置火災探測器時,應滿足下述條件:
點型火災探測器的設置數量和布局
1.探測區域內每個房間至少設置一只火災探測器;
2.感煙、感溫火災探測器的保護面積A和保護半徑R以及安裝間距應規定見下表3.一個探測區域內所需設置的探測器數量應按下式計算;
N≥S/(K*A),N≥1(取整數)〔5.1〕式中:N:一個探測區域內所有需要設置的探測器數量,單位:只;A:探測器的保護面積〔平方米〕;
S:探測區域的面積〔平方米〕;
K:修正系數,特級保護對象宜取0.7~0.8,一級保護對象宜取0.8~0.9,二級保護對象宜取0.9~1.0。表5.1探測器保護范圍及半徑探測器種類地面面積S(m)房間高度h(m)探測器保護面積(A)及保護半徑〔R〕屋頂坡度θ≤1515<θ≤30θ>30A(m2)R(m)A(m2)R(m)A(m2)R(m)感煙探測器S≤80h≤12806.7807.3808.06<h≤12806.71008.01209.9S>80h≤6605.8807.21009.0感溫探測器S≤30h≤8304.4304.9305.5S>30h≤8203.6304.9406.3例如,房間S=75.6,選用感煙探測器計算數量N≥S/(K*A)==1.2只選兩只,布置如圖4.1所示,以保護半徑6.7米做圓,由輔助圓可知,兩只可以保護整個房間。感煙探測器感煙探測器圖5.1庫房感煙探測器布置平面圖具體選擇情況見附錄表A2.64.2.2手動火災報警按鈕〔1〕手動火災報警按扭的設置:1.報警區域內每個防火分區,應至少設置一只手動火災報警按鈕,手動火災報警按鈕應設置在明顯和便于操作的部位。安裝在墻上距地〔樓〕面高度1.5m處,且應有明顯的標志。從一個防火分區內的任何位置到最近的一個手動火災報警按鈕的步行距離,不應大于30米2.針對各樓層的前室〔包括防煙樓梯間前室、消防電梯前室、消防電梯與防煙樓梯間合用的前室〕是發生火災時人員疏散和消防撲救的必經之地,應作為設置手動火災報警按鈕的首選部位。此外,對一般電梯前室也應設置手動火災報警按鈕。3.在公共活動場所〔包括大廳、過廳、餐廳、多功能廳等〕及主要通道等處,人員都很集中,并且是主要疏散通道。故應在這些公共活動場所的主要出入口設置手動火災報警按鈕。本建筑地下層及二層以上,每層設三個手動火災報警按扭,一層商場設5個,滿足標準要求。4.2.3消防播送〔1〕災應急播送揚聲器的設置1.走道、大廳、餐廳等公共場所人員都很集中,并且是主要疏散通道。故應在這些公共場所按“從一個防火分區內的任何部位到最近的一個揚聲器的距離不大于25米”及“走道內最后一個揚聲器至走道末端的距離不應大于12.5米2.在公共衛生間的場所也應設置火災應急播送揚聲器。3.前室〔包括防煙樓梯間前室、消防電梯前室、消防電梯與防煙樓梯間合用的前室〕是發生火災時人員疏散和消防撲救的必經之地,且有防火門分隔及人聲嘈雜,故應設置火災應急播送揚聲器。一般電梯前室也應設置火災應急播送揚聲器。疏散樓梯間也是發生火災時人員疏散和消防撲救的必經之地,且人聲嘈雜,故應設置火災應急播送揚聲器,以利于火災應急播放疏散指令。〔2〕播送功放的選擇:本次設計播送系統采用100V定壓輸出播送功放的額定輸出功率應是播送揚聲器總功率的1.3倍左右;系統須設置緊急播送功放,根據文獻[7]要求,緊急播送功放的額定輸出功率應是播送揚聲器容量最大的三個分區中揚聲器容量總和的1.5倍。本建筑消防播送與背景音樂播送相結合,按層分區,地下層和一層為一個分區,頂層和13層為一個分區,其它每層為一個分區,火災時利用海灣公司的8305控制模塊強行切至消防播送,火災發生時,按本層及上、下層進行播送,滿足相關標準要求,布置情況見圖紙。4.2.4消防要求:〔1〕裝設消防專用分機,應位于與消防聯動控制有關且經常有人值班的機房〔包括消防水泵房、備用發電機房、配變電室、主要通風和空調機房、排煙機房、消防電梯機房及其他〕、滅火控制系統操作裝置處或控制室、消防值班室、保衛辦公用房等部位。〔2〕消防電梯和普通電梯之轎廂內都應設專用,要求電梯機房與電梯轎廂、電梯機房與消防控制室、電梯轎廂與消防控制室等三者組成可靠的對講通信系統。〔3〕設有手動火災報警按鈕、消火栓按鈕等位置也應裝設消防專用塞孔本次設計在地下層及電梯層〔頂層〕各個重要機房均設置消防,并在每個手動報警按鈕上裝設消防專用塞孔。此外,消防控制中心設119專線壓力開關、水流指示器和信號閥〔1〕壓力開關:檢測管內水壓,裝于水力報警裝置的管路上,平時由于報警閥關閉,管內無壓力,一旦閥開啟,有壓力,壓力開關動作,向控制中心發回報警信號。〔2〕水流指示器:監視管內水流情況,安在各分區水平管上,當水流過時,葉片偏轉,使電接點接通發信號。〔3〕信號閥:常和水流指示器配合使用。本工程在地下層設壓力開關,用8300模塊監視,當發生火災噴頭噴水后,壓力開關動作返回報警信號,同時直接聯動控制噴淋泵啟動,在其它各層包括地下層每層均設兩個水流指示器和信號閥,用單I/O模塊8300監視,發生火災后僅向控制室發報警信號,如圖4.2所示。信號閥水流指示器壓力開關信號閥水流指示器壓力開關圖4.2火災報警系統此外,本設計在每層消防電梯前室設置復視器。報警系統設計如圖4.3所示,詳細見火災報警及聯動控制系統及平面圖。圖4.3火災報警系統4.3消防聯動控制系統消防控制室在確認火災發生后應能切斷有關部位的非消防電源,并接通警報裝置及火災應急照明燈和標志燈。消防控制室在確認火災后應能控制電梯全部停于首層,并接收其反應信號。消防控制設備對消防系統或設備應有以下控制顯示功能:〔1〕消防控制設備對室內消火栓系統的控制、顯示功能;
1.控制消防水泵的啟、停。2.顯示消防水泵的工作、故障狀態。3.顯示啟泵按鈕的位置。
〔2〕消防控制設備對自動噴水和水噴霧滅火系統的控制、顯示功能:1.控制噴淋泵的啟、停。2.顯示噴淋泵的工作、故障狀態。3.顯示水流指示器、報警閥、信號閥的工作狀態。〔3〕火災報警后,消防控制設備對防煙、排煙設施應有以下控制、顯示功能:
1.停止有關部位的空調送風,關閉電動防火閥,并接收其反應信號。2.啟動有關部位的防煙、排煙風機、排煙閥等,并接收其反應信號。3.控制擋煙垂壁等防煙設施。4.對水池、水箱的水位也應進行顯示監測。4.3.1消防聯動控制系統設計結果本次設計采用手動或自動方式控制所有的消防聯動設備,其中地下層消火栓泵、噴淋泵及頂層正壓送風機、排煙機用雙I/O模塊8303和切換模塊8302A控制,除自動控制外在消防控制中心設置多線制的直接手動控制,此外,消火栓按鈕可以直接啟動消防泵,壓力開關可以直接啟動噴淋泵,一層排煙閥、防火閥及其它各層防火閥用單I/O模塊8301控制,火災時按要求啟動各類消防設備,執行電梯迫降,并切斷非消防負荷電源如空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微生物試驗室管理試題及答案
- 2024年農作物種子質量保障試題及答案
- 模具設計師資格認證考試考生問答與試題及答案
- 2024年復合能力裁判員試題及答案
- 救生員職業資格考試常見試題及答案
- 2024年農業植保員考試未來展望試題及答案
- 特色復習法與應用試題及答案
- 農藝師考試效率提升方法試題及答案
- 銀行從業資格證考試2025年知識覆蓋試題及答案
- 2024籃球裁判員考試重點難題及試題及答案
- 第一章電力系統仿真軟件介紹課件
- 產品QC工程圖 (質量保證工程圖)Excel表格
- 人民醫院人才隊伍建設規劃人才隊伍建設五年規劃
- 電氣平行檢驗用表
- GB∕T 14527-2021 復合阻尼隔振器和復合阻尼器
- 一年級語文下冊課件-21 小壁虎借尾巴24-部編版(15張PPT)
- 患者隨訪率低原因分析以及對策
- DB32∕T 2349-2013 楊樹一元立木材積表
- 首屆上海科技期刊編輯技能大賽試題
- 隧道二襯、仰拱施工方案
- Q∕GDW 12106.4-2021 物聯管理平臺技術和功能規范 第4部分:邊緣物聯代理與物聯管理平臺交互協議規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