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科版小學科學五上《3.1時間在流逝》教案課題時間在流逝單元3學科科學年級5教材分析本課是單元的起始課,是學生研究計量時間的開始。對學生來說,時間是一個非常熟悉又不熟悉的事物。我們每時每刻都在時間的流逝中生活和學習,但時間又看不見摸不著。本課是研究計量時間的第一課,學習內容涉及到計量時間工具的發展史,主要是讓學生感受時間的存在,知道可以利用各種自然現象估計時間,并利用計時工具計量時間,意識到時間的長短不以人的意志而改變,時間以不變的速度在流逝,養成珍惜時間的好習慣。學情分析對五年級學生而言,關于時間及現代計量時間的工具,他們有比較豐富的、直觀的認識,但各種計時方法和計時工具是怎樣逐步發展的,在現代鐘表發明之前古人是如何計時的,這些問題學生可能有所思考,但認識不太清晰。作為單元起始課,本課即引導學生關注、研究這些問題,并通過對燃香鐘這一工具的探究、研討,使學生由淺入深進行計時工具的探索,激發研究計時方法的興趣,并初步獲得研究計時問題的方法,為后面整個單元的學習做準備。學習目標1、科學概念目標(1)古人利用天體的運動規律來計時。(2)在一定的條件下,燃香變短的速度基本是均勻的,可以用來大致地計時。2、科學探究目標(1)能搜集古人計時方法的資料并進行交流。(2)能觀測記錄燃香時間的相關數據。(3)能就“蠟燭可以計時嗎”這一問題結合實驗進行討論,表達自己的觀點。3、科學態度目標有關注計時方法的意識和興趣。4、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了解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計時工具。重點通過觀測、記錄及分析、研討,探究燃香變短的速度是否均勻。難點觀察、推測影響燃香長度變化的因素,給自己的觀測數據提供合理的解釋。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導入新課1、時間,看不見,摸不著。它總是在我們吃飯、睡覺、學習、游戲的時候,從我們身邊悄悄溜走。朱自清在《匆匆》中這樣寫道:播放錄音。2、轉瞬即逝的時間,與人們的生活有著怎樣的聯系?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回答。比如每天6:30按時起床,高鐵6:51發車,每天19:00按時收看新聞聯播……3、如果有人問現在幾點了,你怎樣才能準確回答?目前:只需看一眼鐘表就知道現在幾點了。4、思考過去的人們并沒有我們今天使用的鐘表。在鐘表發明之前,人們是怎樣安排生活和勞作的呢?聽錄音交流回答思考認識到時間流逝之快,認識到時間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進而思考在現代計時工具的使用之前,人們是如何計時的研究焦點。講授新課一、根據自然現象判斷時間1、展示課件圖片,讓學生回答現在幾點了,并說出推測的理由。2、在沒有任何計時工具的情況下,我們能根據哪些自然現象去判斷時間。預測:(1)春:冰雪融化夏:綠樹成蔭秋:谷穗金黃冬:白雪皚皚(2)早晨:旭日東升,霞光萬道,白天開始中午:烈日當空,驕陽似火傍晚:日落西方,斜暉脈脈夜晚:皓月當空,銀光滿地3、小結在遠古時代,人類用天上的太陽來計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晝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類最早使用的時間單位——天。資料卡片:古代埃及人對一天的劃分(展示文字圖片)思考:白天和晚上每小時的時間怎么不一樣長?明確:因為古埃及人在確定時間時,是把從日出到日落這段時間確定為白晝,從天黑到天亮這段時間確定為夜晚,白晝和黑夜各被分為12小時。但是,例如夏季的白晝比夜晚要長,而此時的白晝和夜晚仍然分別被分為12小時,所以白天和晚上每小時的時間經常會不一樣長。二、古人利用太陽計時1、古人利用太陽進行計時的方法和事例有哪些?具體方法指導:2、圭表和日晷都是利用太陽和影子的關系制作的太陽鐘。(1)日晷古代人早就注意到太陽的移動與陽光下物體影子的變化有關系,而且這種變化是有規律的,于是制造出了計時工具。這一類計時工具在西方被稱為太陽鐘,在中國被稱為日晷。日晷是由晷針和晷面組成。晷面上有時間刻度,晷針在晷面中央與晷面垂直。常見的日晷有牛頓鐘、立式日晷、水平日晷和赤道日晷等。立式日晷是安置在墻上的,地平日晷的晷面必須嚴格水平,赤道日晷的晷面為赤道面。牛頓小時候在空地上插根棍子,每隔2小時,在棍影的終點放一塊石頭做記號,記下時間,人們把這個太陽種稱之為“牛頓鐘”。工作原理:“日”是太陽,“晷”是陰影,“日晷”就是太陽的陰影。日晷是利用太陽由東向西移動時,投向晷面的晷針影子慢慢地由西向東移動來計時的。(2)圭表圭表是古代科學家發明的度量日影長度的種天文儀器,由"圭"和"表"兩個部件組成。圭表直立于平地上測日影的標桿和石柱,叫做表。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測定表影長度的刻板,叫做圭。工作原理:當太陽照著表的時候,圭上出現了表的影子,根據影子的方向和長度,就能讀出時間。三、研究一炷香的時間陰天或沒有太陽的時候,日晷和圭表無法計時。于是人們有想出另外一些方法計時。比如一袋煙的時間、一盞茶的時間、一炷香的時間等。一炷香為什么能用來計時?說說你的猜想。1、實驗材料檀香、香座、火柴、直尺、記號筆、秒表2、實驗方法①取一支香,分別在四分之一、二分之一、四分之三處做標記。②燃香并記錄香燃燒到每個標記的時間。3、注意事項①選用檀香,煙輕,味道好②每次計時,秒表要清零③注意用火安全④小組分工合作,做好實驗記錄4、燃香時間記錄表四、研討1、古人曾用過哪些方法計時?這些方法為什么能幫助人們計時?明確:古人用太陽計時、燃香計時等。2、蠟燭可以用來計時嗎?提示:實驗方法與要求和燃香實驗相同。課后同學進行實驗,下節課分享實驗結果。五、課堂練習(一)選擇題1.下面三種計時工具中,最早出現并被廣泛應用的是()A.機械鐘B.原子鐘C.日晷2.暑假外出的一天,爸爸發現太陽快到頭頂了,我認為這時候可能是()A.11時左右B.12時左右C.13時左右3.古代人們制作的利用太陽計量時間的儀器是()A.日晷B.滴漏C.渾天儀(二)判斷題1.日晷和圭表都可以稱為太陽鐘。()2.日晷是可用于夜間計時又可用于日間計時。()3.人類最早使用的時間單位是天。()4.夏季時間流逝的速度是白天慢晚上快。()5.“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反映了古人的作息時間。()六、作業布置在家進行蠟燭燃燒計時實驗,做好實驗記錄與分析,注意用火安全。猜測交流閱讀分析搜集、閱讀、交流猜測準備操作記錄,分析回答練習讓學生知道自然現象可以幫助人們判斷時間。本環節讓學生利用觀察、閱讀,比較用太陽進行計時的方法。教師要求學生仔細閱讀資料再總結比較,這樣可以培養學生全面思考問題的能力。另外,利用規范句式進行匯報,可以培養學生完整、準確表達的能力。本環節有意識地滲透科學的探究方法,要求學生在教師給出問題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內交流討論,并做出合理的假設(挑選方案);然后制訂計劃,實驗驗證假設;討論后得出結論,并相互交流。課堂知識的總結與延伸完成達標測評完成拓展實驗課堂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可以利用天體的運動規律來計時;同時,通過實驗得知,在一定的條件下,燃香變短的速度基本是均勻的,可以用來大致地計時,讓我們意識到我國古代勞動人們的偉大智慧。總結課堂板書板書設計3.1.時間在流逝我的課堂活動記錄日期.燃香時間記錄表燃香的長度四分之一二分之一四分之三一整支測量的時問7分鐘15分鐘22分鐘30分鐘我的發現一根香平均分成了4部分,每一部分燃燒所花的時間基本相同。這說明在通常情況下,一炷香燃燒的時間都是均勻的。學生活動手冊說明:學生活動手冊提供了研究燃香長度變化是否勻速的“燃香時間記錄表”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窩工補償協議書
- 用水糾紛協議書
- 道路修護協議書
- 母親出車禍調解協議書
- 委托加工面膜廠協議書
- 股權咨詢協議書
- 紅酒贊助協議書
- 苗木嫁接協議書
- 用電負荷協議書
- 船員委培協議書
- 國開2025年《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形考作業1-4終考答案
- 2025貴州省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公需科目考試題庫(2025公需課課程)
- 物業工程體系文件規范
- 考務人員培訓系統參考答案
- 2023年高考英語試卷(新課標Ⅰ卷)含答案解析
- (完整版)ECRS培訓課件
- 第1本書出體旅程journeys out of the body精教版2003版
- 塑料制品事業部獨立核算體系文件
- 《鴻門宴》話劇劇本
- 灸法操作規程完整
- 金蝶ERP實施-01-10-02供應鏈系統調研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