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課文教學設計15篇
課文教學設計1
學習目標:
1、學習文章巧妙的構思、曲折的情節(jié)。
2、學習通過表情、行動、心理、語言描寫刻畫人物性格的手
法。
3、認識資本主義社會以金錢為中心的人與人的關系,批判極
端的利已主義人生觀。
學習重點:
學習通過人物表情、行動、語言描寫表現人物心理變化和性
格特征的寫法。
學法指導:
在充分閱讀課文的基礎上,找出小說的重要人物,分析其性
格,再歸納主題。
預習導學:
1、走近莫泊桑:
2、給下列加點字注音或給拼音寫漢字。
拮據()棧橋()煞白()撬開()
詫異()牡蠣()別墅()皺紋()
襤褸()闊綽()女婿()嘟噥()
3、問題與思考:
①、菲利普夫婦對于勒稱呼的詞語有哪些變化?為什么會有
這樣的‘變化?
②請你用類似“盼于勒”這樣的三字短語概括這篇小說的主
要情節(jié)。課文教學設計2
活動目標:
1、通過故事,初步了解防溺水安全的有關內容。
2、知道當自己得到別人的幫助時,要學會感激別人。
活動準備:
故事《小貓落水》、小貓圖片、已畫好的故事背景圖
活動過程:
一、師幼談話進入本次活動的.主題。
——師:"小朋友們,現在是什么季節(jié)?(夏季),天氣是熱
的還是冷的呢?(熱的),那天氣一熱你們想干什么呢?(幼兒自
由回答)
——師:"有一只小貓,到了夏天它也很怕熱,所以呀,它
就……(教師停下,讓幼兒自己猜測。),聽完接下來的故事,你
們就知道它怎么樣了。
二、教師出示小貓圖片,講述故事《小貓落水》。
教師講述故事,引導幼兒仔細傾聽故事。
——師:小貓很怕熱,它去干什么了?(幼兒回答)
教師小結:小貓很怕熱,它趁爸爸媽媽不注意,就跑到去河
里抓魚了。
——師:小貓為什么會落水呢?(幼兒回答)
教師小結:它在抓魚的時候,腳一滑不小心掉了下去。
——師:"小貓落水后是誰救了它?(幼兒回答)如果沒有人
救它會怎么樣?(幼兒回答)
教師小結:是小鴨子救了它,如果沒有小鴨子小貓就淹死了。
——師:"如果你是小貓,小鴨子救了你你會怎么對小鴨子說
呢?怎么做才能不掉到水里面呢?"
教師引導幼兒回答問題,初步了解當自己得到別人幫助的時
候,要學會感謝別人。
三、師幼共同討論有關防溺水的安全知識。
師總結:當沒有大人在自己身邊的時候,小朋友們不能獨自
到有很多水的地方玩耍,即使天氣再熱也不能把手和腳伸到水里
面,如果碰到有人掉到水里,要記得大聲的叫救命,不然你就會
像小貓一樣掉到水里。
請小朋友說一說"如果不小心掉到水里了,你會怎么做。"
故事:《小貓落水》
夏天到了,天氣很熱,小貓的爸爸和媽媽正忙著做飯,小貓
趁著爸爸媽媽不注意一溜煙地跑出來,他跑啊跑啊,來到了一條
小河邊。小河的水嘩嘩地流,里面還有許多小魚。小貓也將小手
伸到水里,他多么想捉一條小魚啊,可是正當他再一次將手伸到
小河里時,他的腳下一滑,不好小貓掉到水里了。小貓在水里拼
命掙扎,大喊"救命",恰巧小鴨子走過來,聽見小貓的呼救,急
忙跳到水里,將小貓救上來了。小貓再也不敢自己到水邊去玩了。
課文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字詞,會認會寫“綴、幽”等8個生字,理解字
義,識記字形。正確讀寫“綴滿、幽雅、笨拙、單薄、模糊”等詞
語。
2.品讀優(yōu)美句子,理解丁香結的象征意義。
3.學習本文多角度描寫景物方法,仿寫作文。
4.比較古人寄寓在丁香結中的情感,學習作者豁達的胸懷。
教學重點
1.品讀優(yōu)美句子,學會多角度描寫景物的方法。
2.理解丁香結的象征意義,體會作者寄寓在丁香結中的情感。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對人生的獨特感悟,培養(yǎng)自己以豁達胸懷對待人生
中的“結”的能力。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字詞,會認會寫“綴、幽”等8個生字,理解字
義,識記字形。正確讀寫“綴滿、幽雅、笨拙、單薄、模糊”等詞
語。
2.正確朗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
教具準備
課件:圖片梅花、菊花、牡丹等圖片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情導入
1.(出示圖片梅花、菊花、牡丹等圖片)文學作品中許多花
草樹木都被賦予某種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潔,牡丹代表富貴,菊
花寓意堅貞,松柏喻指傲岸長青等。
今天,我們來學習的課文一一《丁香結》,作者又賦予丁香結
什么樣的情感呢?讓我們到課文中去看個究竟吧。
2.師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板書:丁香結)
3.介紹作者。
宗璞,1928年出生,女,原名馮鐘璞,哲學家馮友蘭之女。
曾就職于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當代作家,從事小說
與散文創(chuàng)作。代表性作品有短篇小說《紅豆》《弦上的夢》,系列
長篇《野葫蘆引》和散文《紫藤蘿瀑布》等,中篇小說《三生石》。
《弦上的夢》和《三生石》分別獲全國優(yōu)秀短篇小說獎和全國優(yōu)
秀長篇小說獎。
二、初讀課文,解決字詞
1.出示自學提示。
(1)自由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字音,并畫出生字詞,注意
把課文讀通順。
(2)用查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詞語。
2.學生按照提示要求自學。
3.交流學習情況,進行重點指導。
(1)認讀生字、新詞。
出示字詞:綴窺幽雅渾濁笨拙單薄遮掩照耀花蕾愁怨斷斷續(xù)
續(xù)模糊
指名讀。
男女生讀。
全班齊讀。
(2)學寫字詞。
師指導書寫“幽、薄、綴、雅”。
學生練寫,個別展示,集體評議。
(3)理解詞語。
幽雅:幽靜而雅致。
笨拙:反應遲鈍,手腳不靈活的、動作難看的。
單薄:指身體瘦弱;不強壯。
愁怨:憂愁怨恨。
斷斷續(xù)續(xù):不連續(xù)的。
三、再讀感知,理清結構
1.分段并概括段意。
師:這篇課文一共6個自然段,可以分成幾部分?每部分主
要講了什么?
根據學生回答,師總結如下: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分別從生長環(huán)境、開放態(tài)勢、花
的氣味、花的形狀、花的顏色描寫了丁香花。(主體寫丁香花樣貌。)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分別從古人眼中的丁香花、作者
提出的疑問、作者的浮想聯(lián)翩描寫了丁香花。最后以一個反問句
作為總結,意義深遠,告訴了讀者要以豁達胸懷對待人生中的
“結”。(主體寫作者對丁香結的感悟。)
2.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評議。
3.默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4.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師:我們讀了課文,你能說出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嗎?
指名回答,師適時呈現:
《丁香結》寫的是作者多少年來心里一直裝著丁香,裝著古
人吟詠丁香的詩句,在一次春雨中忽然發(fā)現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
個個的“結”,于是聯(lián)想到“丁香空結雨中愁”的詩句,開始了
作者的人生體悟。從古人的“丁香結”的詩句開始,作者寫到了
微雨,寫到了人生的愁怨和不順心的事,感悟到了生命需要“結”,
否則就平淡無味的人生認識。
四、課堂總結,布置背誦
1.總結感悟
師:誰說草木無情?它們也各有自己的品性與精神。宗璞筆下
的丁香就是如此。作者從多個角度展現了丁香花的形象,豐富了
丁香花的內涵,不禁讓我們喜歡上了這一簇簇的可愛的丁香花。
這是一篇清新雅致的散文,你喜歡作者筆下的丁香花嗎?讓我們
再次走進課文,讀一讀自己喜歡的部分。
(1)學生自由讀自己喜歡的部分。
(2)展示讀,并說說自己喜歡的原因。
2.布置作業(yè)
(1)正確、美觀地書寫本課的生字詞。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中你喜歡的段落。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品讀優(yōu)美句子,理解丁香結的象征意義。
2.學習本文多角度描寫景物方法,仿寫作文。
3.比較古人寄寓在丁香結中的情感,學習作者豁達的胸懷。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導入新課
L檢查,指名學生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2.談話導入新課:作者筆下的丁香花到底是什么樣子的?作
者是怎樣描寫丁香花的?又賦予丁香花什么樣的情感呢?這節(jié)課,
讓我們繼續(xù)學習《丁香結》。
二、精讀課文,加深感悟
(一)研讀課文第一部分。
1.指名讀第1至3自然段。
2.思考:這三個自然段分別寫了哪里的丁香花,各是怎樣的?
找出你喜歡的描寫丁香花的句子。
3.學生交流。
4.學生匯報。
第一自然段描寫了城里街旁、宅院里的丁香花;第二自然段
描寫的是校園里的丁香花;第三自然段描寫的是我家屋外的三棵
白丁香。
師適時呈現:
(1)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樹銀枝妝,星星般的小花綴滿枝頭,
從墻上窺著行人,惹得人走過了,還要回頭望。
這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好在哪里?
(這句話運用擬人的手法,寫丁香花呈現的樣貌,“探”“窺”
兩個動詞形象地突出了丁香花的體態(tài)嬌小,姿態(tài)動人。)
(2)月光下,白得瀟灑,紫的朦朧。還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
非桂非蘭,在夜色中也能讓人分辨出,這是丁香。
你從這句中,能知道什么?(丁香花的顏色、氣味。)在晚間
能辨出是丁香花的原因是什么?(丁香花獨特的淡淡的幽雅的甜
香,能使人一下子辨別出來。)
(3)每到春來,伏案時抬頭便看見檐前積雪。雪色映進窗來,
香氣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輕靈的多,不那么渾濁笨拙了。從外面
回來時,最先映入眼簾的,也是那一片瑩白,白下面透出參差的
綠,然后才見那兩扇紅窗。我經歷過的春光,幾乎都是和這幾樹
丁香聯(lián)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樣小,卻不顯得單薄。許
多小花形成一簇,許多簇花開滿一樹,遮掩著我的窗,照耀著我
的文思和夢想。
“檐前積雪”指的是什么?(丁香花。)“香氣直透毫端”說
明了什么?(說明香氣非常濃郁。)為什么說“那十字小白花,那
樣小,卻不顯得單薄”?(丁香花雖然微小卻繁多,單個的固然
單薄,可是眾多的花聚到一起就形成許多簇,使整棵樹耀眼奪目。)
5.思考:想想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描寫丁香花的?
學生回答。
師梳理:
(1)形狀:星星般的小花,許多小花形成一簇;
(2)顏色:紫色、白色;
(3)氣味:淡淡的幽雅的甜香。
從感覺角度分析,形狀,顏色,氣味是哪種感覺?(視覺、嗅
覺)
(板書:形狀顏色氣味(視覺嗅覺))
作者賦予丁香什么樣的品格?(結合課文,圈劃出關鍵詞,
總結歸納)
靈動優(yōu)雅、潔白無瑕,可愛芬芳
6.再指名讀第1至3自然段。
(二)研讀課文第二部分。
1.指名讀第4至6自然段。思考:在這部分,哪些是作者對
丁香花的具體描寫?哪些是作者對丁香結的感悟?
讀后小組里交流,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2.研讀第4自然段,感受雨中的丁香。
(1)雨中的丁香是怎樣的?
指名回答。
師適時呈現:在細雨迷蒙中,著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嫵媚。花
墻邊兩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畫,線條模糊了,直向窗外的瑩
白滲過來。讓人覺得,丁香確實該和微雨連在一起。
師:在這幾句中,雨中的丁香具有什么特點?作者運用了什
么修辭手法來表現雨中的丁香?(格外嫵媚,作者運用了比喻的
修辭手法把紫色的丁香比作印象派的畫,表現了雨中的丁香色彩
仿佛流動一般,紫色與白色自然交融,給人極美的感受。)
(2)師適時呈現:
代贈二首(其一)
李商隱
樓上黃昏欲望休,玉梯橫絕月如鉤。
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攤破浣溪沙
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里落花誰是主,思悠
悠。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
流。
思考:古人對丁香寄寓著怎樣的情感?怎樣理解作者引用的
古人的詩句,引用它有什么作用?
指名回答。
師:“芭蕉不展丁香結”、“丁香空結雨中愁”,這兩句詩
中把花蕾叢生的丁香,喻人愁心不解,丁香在古人的眼中就是惆
悵的代表,愁思的象征。作者引用古詩句有利于表達自己的感情,
使意境更加優(yōu)美。
3.研讀第5自然段,思考:什么是丁香結?它有什么象征意
義?作者為什么要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結?
(1)交流。
(2)師指名朗讀:
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著斜伸過來的丁香枝條上一柄
花蕾。小小的花苞圓圓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盤花扣。我才
恍然,果然是丁香結!
本義:小小的花苞圓圓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盤花扣。
象征意義:人生中不順心的事(愁怨)
作者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結的原因有兩個:一是丁香花的花苞
圓圓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盤花扣。二是丁香花負擔著解不
開的愁怨。
(3)作者多年賞花,為什么今年突然明白了丁香結的內涵?
雨后賞花的觸動。
補充介紹:作者自身經歷的感悟。(經受病痛折磨。)
4.研讀第6自然段。
(1)默讀第6自然段,思考:作者對丁香結什么態(tài)度?你從
哪里能看出來?
交流,師適時點撥:作者對丁香結的態(tài)度是從容、豁達、積
極的。
師適時呈現:每個人一輩子都有許多不順心的事,一件完了
一件又來。所以丁香結年年都有。結,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問
題也是解不完的,不然,豈不是太平淡無味了么?
師:古人寄托在丁香結的情感是愁思,是憂怨,這從李商隱
的《代贈二首》和李璟的《攤破浣溪沙》就可以體會到。而作者一
反古人寄托在丁香結上的情感,以開闊的胸襟為今天的讀者開闊
一個“丁香結”全新的藝術境界。
(2)出示:“結,是解不完的;人生的問題也是解不完的,
不然,豈不是太平淡無味了嗎?”
指名讀,全班齊讀。
師:誰能說說這句話的含義?
交流。
師呈現:生活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的,人生的問題也是永遠
也解不完的,我們應該正視這些問題,正是因為有了這些永遠也
解不完的結,我們的人生才充滿樂趣,我們的明天才更加燦爛。
(3)師:人生的道路上充滿了荊棘,學完了課文,你認為應
該怎樣對待人生的挫折與不幸?
學生發(fā)言。
(4)全班齊讀第六自然段。
三、總結全文,深化主題
1.師總結:
丁香的‘脈脈香氣馳騁了作者的想象,也給了我們尺幅千里的
功效,讓我們感受到了因丁香而帶來的歡愉。多少年了,作者心
里一直裝著丁香,裝著“芭蕉不展丁香結”、“丁香空結雨中愁”
的詩句。然而,一次雨中的偶然發(fā)現,給了作者新的感悟:結,是
解不完的;人生的問題也是解不完的,然而正是這解不完的結,
才讓我們的人生充滿了挑戰(zhàn),充滿了樂趣。這正是我們要找到的
答案。
(板書:丁香結人生才充滿樂趣)
2.揭示主題。
師:想一想,這篇文章,作者想要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
生活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遇到不順心的事是經常的,我們
應該正視這些問題,把它看作是生活有益的補充,所以,我們要
以豁達的態(tài)度對待生活中的“結”:生命既需要春光無限的陽春,
有丁香如雪,幽雅香甜;同時,也需要細雨中連接的丁香結,愁
腸掛肚,百轉千回。
3.布置作業(yè)
(1)完成同步課時練。
(2)體會和學習本文的寫法,選擇你喜歡的一種花,寫一個
小片段。
板書設計:
丁香結
形狀顏色氣味(視覺嗅覺)
人生才充滿樂趣
2.六年級上冊語文第2課《丁香結》教學反思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自己認為成功之處有以下三個方面:
1.自由朗讀課文,面向全體,還學生讀書的時間,使每個學
生都能在讀書過程中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第二步學習生字詞,
指導學生讀準字音,能正確書寫字詞;第三步是借助字典或聯(lián)系
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有了這三步,基本就掃清了文字障礙,
為學生學習文本,打下堅實的基礎。
2.在充分讀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使學生從整體上感知文本的內容;分段并概括段意,促使學生理
清了課文的層次。通過這幾個環(huán)節(jié),從整體上把握了文章的主要
內容,形成了一個清晰的脈絡,培養(yǎng)了學生的整體感知能力。
3.以問題作為牽引,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自主探究,注重
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其中,本環(huán)節(jié)特別注重引導學生朗
讀,通過朗讀,使學生對文本的內容有更加清晰的認識,然后再
著重引導學生抓關鍵的句段揣摩體會句子的含義,以期達到較為
理想的學習效果。
但教學永遠是有缺憾的,在本課時的教學中,我認為還有不
足的地方。存在的不足主要存在于以下兩個方面:
1.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沒有發(fā)揮好。老師在教學中放手不夠,
使學生自主學習、自主質疑、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沒有得到充分
的鍛煉。
2.面對學生出色的表現,我不能及時地找出更為合適的評價
用語。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從指導者的角度出發(fā),更加注重培養(yǎng)
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認真學習課堂評價語言,爭取恰如其分,
及時到位地評價學生。
3.六年級上冊語文第2課《丁香結》教學反思
《丁香結》是六年級上冊第一組的一篇記敘文,作者宗璞。
課文寫的是作者多少年來心里一直裝著丁香,裝著古人吟詠丁香
的詩句,在一次春雨中忽然發(fā)現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個個的
“結”,于是聯(lián)想到“丁香空結雨中愁”的詩句,開始了作者的
人生體悟。從古人的“丁香結”的詩句開始,作者寫到了微雨,
寫到了人生的愁怨和不順心的事,得到了生命需要“結”,否則
就平淡無味的人生認識,顯露了作者對世事的洞明和對人生的灑
脫。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我認為自己的成功之處在于:重視了
導入部分的教學。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
倒入至關重要,而且在設計導入環(huán)節(jié)的時候我始終遵循了“切口
愈小,效果愈好。”的原則。我在設計本課的導入環(huán)節(jié)的時候,
從植物的象征意義入手,來設計。導入語這樣來說:許多花草樹
木在文學作品中都被賦予了某種品格,比如“梅花,以它的高潔、
堅強品格,給人以立志奮發(fā)的激勵;菊花被周敦頤比作花中的隱
士;牡丹,象征著榮華富貴;松柏象征著堅貞不屈。那么丁香結
又象征著什么呢?今天就讓我們到課文中去找一找吧。這段話把
學生們的注意力全部集中起來,而且提出的問題又是學生們認真
讀課文就能夠感悟的到的,所以就激發(fā)了他們學習的興趣。這樣,
學生們會極力高度集中的,興趣盎然地投入到本課的學習中去。
課文教學設計4
一.活動背景:
新課標教材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綜合性學習
“獻給母親的歌”是在學習了課文《我的母親》(胡適)之后,由
課內向課外的延伸,培養(yǎng)學生健康美好的倫理親情,引導他們感
受愛、理解愛、奉獻愛。
位橋二中是一處農村初中,學生家長經常勞作在田間地頭,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百分之八十的學生是寄宿生,每周回家一
兩次,很少有機會與父母傾心交流,難免產生隔膜,本次綜合性
學習是消除兩代人之間的隔膜、增進感情的契機。
二、活動目的:
母愛,猶如陽光和空氣,我們沐浴其中而常常不知不覺。回
首往事,我們才幡然醒悟,母親做的件件小事都蘊含著濃濃深情。
通過本次活動多側面的認識母親,體會母愛的關愛,培養(yǎng)孝敬母
親的情感;全面了解母親一生的酸甜苦辣,能夠理性的.思考母愛;
培養(yǎng)用多種方式(實踐、口語表達、寫作)表達情感的能力。
三、活動組織與計劃:
全班分為六個小組,每八人一組,活動過程中組長適當分工,
組員各負其責,每周一次組內交流。本活動擬用三周,分三個階
段:
第一階段:
L唱歌曲《只要媽媽露笑臉》《媽媽的吻》《懂你》等。
2.利用圖書館、電視、網絡等媒體搜集資料:
(1)描寫母愛的詩歌、小說、散文等文學作品。
(2)新聞媒體報道過的與母親有關的感人事跡。
(3)描寫動物世界母子之情的作品。
(4)展現母親形象的繪畫、攝影、電影、廣告等。
第二階段:
1.利用周日與母親聊天,了解母親童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
她曾經有過的夢想和追求。了解母親在撫養(yǎng)自己過程中的酸甜苦
辣,以自己的希望和要求。
2.給母親唱一首歌,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3.針對以上內容,寫一則日記,談談自己對母愛的思考與認
識。
第三階段:
各小組總結學習收獲,集體交流學習成果。
四、活動成果展示交流設計:(邀請部分家長參加)
(一)導入:黎巴嫩詩人紀伯倫說過:“人的嘴唇所能發(fā)出
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親;最美好的呼喚,就是‘媽媽'。"
近一段時間我們也了解了媽媽,今天我們就把感受到的愛說出來,
把想對媽媽說的話寫下來。齊唱歌曲《媽媽的吻》。
(二)小組成果展示:
1、感受母愛:各小組選擇一項最有價值的材料參加集體交流。
朗誦詩文;展示相片、圖畫;播放音像資料。
2、走近母親:
(1)家長代表談母親的心聲。
(2)你的母親是怎樣的?圍繞“我的母親”這一話題小組推
薦代表進行演講或講故事。
3、回報母親:以“媽媽,我想對您說”為題,寫一篇文章,
結合母親對自己的關愛和教育,寫出自己最想表達的心聲。
(三)課下繼續(xù)開展“我?guī)蛬寢屪黾覄铡被顒印T诟枨抖?/p>
你》中結束本課。
五、活動反思:
本次綜合性活動容易實施,且是學生和家長樂意接受的內容,
所以效果較好。同時我對新課程教學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新課標
提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利用。”課程資源包
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活動中我引導學生從課堂走向
了家庭,學生通過與家長交流,認識到了父母生活的艱辛,了解
了他們的生活狀況。語文學習與生活相結合,是合理開發(fā)課外學
習資源的一次有益嘗試。
學生在活動中得到了健康成長。很多同學以前在家過著衣來
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生活,現在他們已經開始洗碗、鋪床、
提水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有的同學在日記中寫著:“以前我
以為父母掙錢供我上學是天經地義的,所以不順心時我就發(fā)脾氣,
不上學,現在我真正認識到了他們生活的艱辛,我應自己做事,
好好學習,不讓他們再為我操心。”可以看出同學們從生活上到
思想上都受到了教育。
有的父母在學生日記本上也寫了幾句話:“感謝老師采用這
種方式讓孩子體諒我們……””孩子在家比以前懂事多了……”
更可喜的是開學初打算輟學的郝宗禎同學的母親親自到學校為他
交上了書錢,并且說為了孩子將來,無論如何也要讓他讀書。一
次綜合性學習,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文能力,教育了學生,感化了家
長,真是一舉多得。課文教學設計5
教材分析:
這首詩歌共三節(jié),描述了寧靜的早晨,雪花飄飛,想起了夏
天樹林里的小孩天真、活潑時的喜悅心情和期盼之心。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鞏固生字,會讀一個多音字。能運用各種
朗讀方法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能結合上下文及生活實際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
中積累詞語。
3.理解詩人在詩中表達的情感。
情感態(tài)度目標
通過課文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具體分析問題的態(tài)
度和科學的思維方法。三、教學設想
1.結合課后第一題,讓學生在充分朗讀、自學的基礎上理解
作者的聯(lián)想。
2.通過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感受,理解詩人在詩中表達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詩歌的.情境,理解詩人在詩中表達的情感,有感情地朗
讀課文。
教學方法:討論、小組合作式。
教具準備:
CAI:《雪絨花》的音樂,雪花紛紛揚揚飄灑樹林。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流程:第一課時
(一)導入
CAI:《雪絨花》的音樂作為背景,雪花紛紛揚揚飄灑。
教師:看到這樣的畫面,你有怎樣的感受,想說點什么嗎?
(鼓勵學生自由發(fā)揮。)人們喜愛雪,贊美雪,但每一個人對雪的
感受又是不同的。有這樣一位作家,他筆下的雪有別樣的滋味。
讓我們一起來品讀。
(二)讀中領悟課文
教師:請同學們閉上眼睛,靜靜地聽。(CAI課文朗讀)
1.你聽懂了什么?(學生交流:詩人在下雪的早晨想起了一
個小孩;下雪的早晨,整個世界很安靜……)
2.讀同一首詩,每個人的感受也會不一樣,請大家再自由朗
讀一遍,說說你又什么感悟?
(檢驗學生的讀書效果。以恰當的即時評價使學生明確自己
讀書的收獲)
3.承接學生的自由發(fā)言簡單概括、板書。
(三)走進詩境,感悟詩情
學習第一小節(jié),創(chuàng)設情境,引學生入境
1.(指名讀)你們喜歡這個早晨嗎?(播放畫面和音樂)誰
愿意來讀讀第一小節(jié)?
2.請學生交流:讀完后,你的眼前出現了一個什么樣的白雪
世界?
(學生發(fā)散思維,想像雪景。通過畫面和音樂使學生身臨其
境,感悟早晨的美好寂靜。)
3.這個飄雪的世界多么美啊,讓我們通過朗讀來表現它的靜
謐美好吧。
(訓練朗讀能力。在有感情地朗讀中陶冶情操。)
學習第二小節(jié),想像體會孩子的可愛,揣摩作者的情感
1.(過渡)這么美的早晨,看著飛舞的雪花,作者的思緒飛
到哪里去了呢?請大家讀讀第2小節(jié),想像詩人的腦海里出現了
什么畫面?
(學生自由讀,想像畫面,讀后說說第2小節(jié)大意一一引導
學生說完整:夏日樹林里的早晨,一個小孩在捉知了,螞蚱,玩
得多高興啊)
2.詩人想到了一個在樹林里玩耍的孩子。請大家再來默讀一
遍第2小節(jié),畫出描述這個孩子的詩句。指名讀句子。課文教學
設計6
設計理念:
《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
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
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因此,在教學中,
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
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
教材簡析:
《畢業(yè)贈言》這篇文章是胡適先生1929年在中國公學18級
畢業(yè)典禮上的演講。它語言精練、生動、形象,富有時代感,飽含
感情,給人以啟迪。
這篇演講的中心話題是:不要拋棄學問。全文思路清晰,行
文流暢,層次分明。即:提出贈言一論說學問的重要性-指出怎
樣做學問一表達希望與祝愿。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文章內容,談談自己受到的啟發(fā)。
(3)學習課文針對性強,用語得體,有真情實感等表達方法。
2、情感目標:
教育學生熱愛學習,不要拋棄學問,樹立終生學習觀。
教學重點:
讓學生在閱讀中感悟不要拋棄學問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
1、激發(fā)學生熱愛學習,終生不要拋棄學問。
2、學習作者按一定順序表達情感的方法。
教學方法: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為了更好地完成
教學任務,可采用朗讀感悟法、情境教學法、合作討論法。
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
學生:搜集與本課相關的資料。
教學時間:
建議本課教學1課時。
解讀與提示:
第1段:提出贈言,揭示中心話題:不要拋棄學問。
第2段:論說學問的重要性。在這段中,能凸現全段的主要
意思的句子是:趁現在年富力強的時候,努力做一種專門學問。
第3-6段提出怎樣做學問。作者在這一部分中采用總分式,
就做學問表達的看法是:要創(chuàng)造條件做學問,要抓緊時間堅持做
學問。
第7-9段表達了作者的希望與祝愿。
教學設計參考:
一、激發(fā)興趣,引入課題
1、出示教師的畢業(yè)紀念冊,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這是老師的畢業(yè)紀念冊,里面有我的老師和同
學送給我的畢業(yè)贈言,其中包含了他們對老師的美好祝愿。有的
祝老師能夠繼續(xù)深造;有的祝老師工作順利;還有的同學祝老師天
天開心。同學們,時光荏苒,日月如梭。在這小學即將畢業(yè)的時
刻,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胡適先生給學生的《畢業(yè)贈言》。看看大家
會有怎樣的啟示。
2、揭題、讀題
《畢業(yè)贈言》這篇文章是胡適先生1929年在中國公學18級
畢業(yè)典禮上的演講。
二、走近作者
1、師生互相交流所搜集的與本課相關的資料。
2、出示胡適的資料。
胡適(1891.121962.2),字適之,漢族,安徽績溪人。現代著
名學者、詩人、歷史家、文學家、哲學家。主要著作有:《中國哲
學史大綱》(上)、《嘗試集》、《白話文學史》。因提倡文學革命而
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之一。
胡適畢生宣揚自由主義,是中國自由主義的先驅。提倡懷疑
主義,并以《新青年》月刊為陣地,宣傳民主、科學。畢生倡言大
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言必有證的治學方法,以及認真做事,
嚴肅做人的做人之道。
三、讀悟結合,理清層次
1、檢查預習,這些字音你能讀準嗎?
zhu
tai
zun
zhu
諸位淘汰搏衣節(jié)食鑄器
2、自由讀課文,讀通課文。
3、匯報朗讀,向大家展示自己讀得好的段落。教師要適時對
學生進行鼓勵,并引導學生積累讀好書的方法。
4、交流,你讀懂了哪些內容?
教師進行點撥,多媒體出示:
A、你認為胡適這篇《畢業(yè)贈言》的主題是什么?板書:不要
拋棄學問
B、課文圍繞這句話寫了幾部分內容?
5、師生共同梳理,理清層次。
(見解讀與提示。)
四、討論探究,理解文章內容。
1、引導質疑,討論交流,教師進行點撥總結。
(學貴有疑。大疑有大悟,小疑有小悟。課堂上,要引導學生
自己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以此提高學生的自學能
力和語文綜合能力。)
A、為什么不能拋棄學問?
(少年一去不復返,等到精力衰減時,要做學問就來不及了;
三五年不學習,就會被后來少年淘汰,到那時想補救就來不及了。)
B、怎樣做學問?
(主動創(chuàng)造條件做學問;抓緊時間做學問。)
板書:創(chuàng)造條件珍惜時間
2、感情朗讀文章,談啟示。
(無論什么時候,什么境遇都不要放棄學問;學習要趁年輕,
要珍惜時間,多做學問。)
3、寫作滲透:按一定的順序表達真情實感。
五、拓展延伸
1、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理解和體會用原文或自己的話提煉警
句。
如不要拋棄學問拋棄學問便是毀了自己等。
2、多媒體出示故事,創(chuàng)設情境,學生討論。
小沙彌對老方丈說:方丈,我己經讀了許多經書,肚子里的
學問己經滿了。老方丈并不答話。他拿出一個瓶子,先用大石塊
把瓶子填滿,然后問小沙彌:瓶子滿了嗎?小沙彌說:滿了。老方
丈又把一些小石子放進瓶子,問小沙彌:滿了嗎?他說:滿了。老
方丈又把一些沙土放了進去,繼續(xù)問:滿了嗎?小沙彌想了想,小
心地說:滿了。老方丈聽了,又往己滿的瓶子里倒了些水,轉身
而去。
小沙彌望著老方丈遠去的背影,看著眼前的瓶子,似有所悟。
質疑:你看了這個故事以后,結合所學文章和自身經歷,你
有什么感悟,談一下啟示。
(瓶子就像我們的腦子,當你認為學問放滿了的時候,其實還
沒滿。
做事要認真,當你認為做好了的時候,實際上還有很多細節(jié)
要做。)
六、出示警句,課堂總結,提出美好祝愿。
刀不磨要生銹,人不學要落后。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師:親愛的同學們,現代社會就是一個學習型社會,沒有誰
能夠不學習,還能在競爭中生存的。學習是終身的,無一時不學,
無一事不學,無一處不學。希望大家銘記胡適先生對大家的寄語
不要拋棄學問。希望大家能把自己這塊材料鑄造成器,祝同學們
長大后都能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材。
七、布置作業(yè)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在畢業(yè)之際,寫下對你的母校、老師或同學的贈言。
例:愿你是航船,在知識的海洋里乘風破浪;愿你是水晶,永
遠保持一顆純潔善良的心;愿你是雄鷹,經得起生活中狂風暴雨的
考驗。
今后的學習就像山路一樣坎坷,你不要被困難打倒,要用自
己的力量戰(zhàn)勝困難!相信自己,你一定是最棒的!
板書設計:
畢業(yè)贈言
畢業(yè)贈言
胡適
不
要創(chuàng)造條件
拋
棄
學珍惜時間
問
(附課時作業(yè)設計)
一、劃去括號內不正確的讀音。
諸(zhU2?1(1)位淘汰(1;《11:61.)辜(8皿gu)負
搏(zdnzun)衣節(jié)食儀(yiyi)器鑄(sho(izhu)器
二、形近字組詞。
贈()淘()即()搏()鑄()衰()
增()陶()既()遵()禱()蓑0
三、為下面的加線部分換個詞語。
1、這一句話是:不要拋棄學問。()
2、少年是一去不復返的,等到精力衰減時,要做學問也來不
及了。()
3、到那時再想做點學問來補救,恐怕己太晚了。()
4、你有了決心要研究一個問題,自然會搏衣節(jié)食去買書,自
然會想出法子來設置儀器。()
四、理解句子。
1、你是如何理解你的最大責任是把你這塊材料鑄造成器。這
句話的?
2、再會了,你們的母校眼睜睜地要看你們十年之后成什么器。
句子中的眼睜睜表達了什么含義?
3、有人說:出去做事之后,生活問題急須解決,哪有工夫去
讀書?即使要做學問,既沒有圖書館,又沒有實驗室,哪能做學問?
A、把反問句改成陳述句。
B、你同意這種看法嗎?說說你的認識。
—課文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認識“共、同”等八個生字,會寫“土、云、大、禾”四
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課文。
3、在學習中體會到保護地球,保護我們的家。
[重點難點]
重點是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難點是體會地球是我們共同的
[教具準備]
教學掛圖、生字及詞語卡片
[設計流程]
一、看圖談話,導入新課
1、引導學生從整體上觀察圖畫,說說圖上畫有什么。
2、指導學生一部分一部分地邊看邊想:白云和藍天,禾苗和
土地,小鳥和樹林,魚兒和大海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我們和地球有
什么聯(lián)系?
二、揭示課題
三、自讀課文,認識生字
1、借助拼音,自由拼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圈出來,多讀
幾遍。
2、小組內互讀,把讀錯的字找出來,互相糾正。
3、檢查認讀帶生字的‘詞語。
(1)愿當小老師的學生帶領大家認讀自己會讀的生字詞。
(2)開火車讀生字詞。
(3)去掉拼音,認讀生字詞。
四、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指名讀課文,再評出讀得好和有進步的同學。
自由朗讀,讀后想想從課文里知道了什么,有什么問題想向
大家請教。
3、小組互相交流,討論你要請教的問題。
4、再現插圖,想想:
(1)藍天是誰的家?土地是誰的家?
樹林是誰的家?大海是誰的家?
(2)它們愛自己的家嗎?為什么?
5、為什么說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我們應該怎樣愛護“我們
共同的家”?
四、練習背誦,積累詞語
1、聽課文錄音,跟隨課文錄音朗讀課文。
2、同桌互相背誦,看誰背得好。(不丟字、不添字、背誦流
利.)
3、會背誦了,就把課后題中的小鳥涂上顏色。
五、練習,拓展思維
1、小黑板出示課后練習第二題,讓學生讀讀,想想,再填空。
2、小組交流,檢查訂正。
3、你還知道有什么是誰的家?(如:天空是星星的家,大地
是莊稼的家……)
六、指導書寫
指導寫“云”字時,要告訴學生:“云”字的第三筆是撇折,
這是新學習的筆畫。課文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3個生字。正確讀寫觀潮、據說、籠罩、薄
霧、悶雷、水天相接、沸騰、猶如、浩浩蕩蕩、山崩地裂、霎時、
余波、風號浪吼、恢復等詞語。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3、感受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激發(fā)熱愛祖國大好河山
的思想感情。
4、學習作者按照觀潮順序記敘景物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感受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
觀察方法。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K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能認讀課文中的生字新詞,積累文中出現的四個字的詞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3、4自然段。
2、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觀察能力以及對語言的‘感悟能力。
3、情感目標:
通過感受錢塘江大潮來時的雄偉、壯觀,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
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K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同學們,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風光秀麗,你一定去過許多
旅游勝地、大山名川,今天,老師將帶大家一起去欣賞一下自古
以來被譽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
板書:
觀潮
(齊讀課題)
二、預習入手,了解學情
1、昨天回家都預習了嗎?讀課文了嗎?老師把檢查的權力
交給大家:
(1)同桌互讀互查:
同桌互相讀課文,每人讀一段,合作將這篇文章讀完,看是
否讀正確、流利了;如果你的同桌讀得好,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
表揚他,如果你的同桌在朗讀時遇到了困難,也請你幫幫他,好
嗎?
(反饋情況:獲得表揚的同學請舉手。)
(2)檢查生字讀音情況:
課文讀過了,生字詞語一定難不倒大家。
課件依次出示詞語:
據說籠罩薄霧猶如霎時余波恢復漲高
悶雷滾動人聲鼎沸踮著腳浩浩蕩蕩山崩地裂風號浪吼
(開火車讀,齊讀。)
⑶通過預習,你知道課文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
嗎?課文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學習生字,指導學生運用各種方法記憶
生字,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朗讀課文,了解文章大意。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贊美母愛,教育學生尊敬母親,
愛戴母親,關心母親。
教學重點:
1.指導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識字;
2.通過指導學生朗讀來理解課文說蘊涵的深刻含義。
教學準備: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時數: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了解文章大意;學習生字。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假如你在街上和媽媽走散了,你該怎么辦?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
1.教師范讀課文。
2.學生自由練讀課文,圈畫生字。
3.學習生字
城:左右結構形聲字城市、城府、城鎮(zhèn)
牽:上中下結構部件組合法牽掛、牽牛花
掌:上中下結構掌握、手掌、掌心
圍:半包圍結構口字部形聲字包圍、圍棋、周圍
笑:上下結構竹字頭笑話、苦笑、苦笑不得
善:數筆劃方法注意筆順善良、善事、善后
淡:左右結構平淡、清淡、冷淡
互:數筆劃方法注意筆順互相、互助、互生
4.指名讀文,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作業(yè):書寫一類生字。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熟讀課文,分析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多種方式讀課文,以讀代講:如自由讀,小組讀,齊讀。
二、分析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1.自由讀文,畫出描寫媽媽眼睛的句子,讀一讀。
2.畫出描寫媽媽頭發(fā)的句子,讀一讀。
3.畫出描寫媽媽手的句子,讀一讀。
4.通過讀課文,你讀懂了什么?
5.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你的媽媽頭發(fā)、手、眼睛都是什么
樣的嗎?小女孩為什么會這樣說呢?
三、如果,你的媽媽現在就在你的面前,你想對她說些什么?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指導書寫,完成課后練習。
教學過程:
一、指導書寫:重點指導“圍、牽、善、互”
二、完成課后練習: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貫穿在講讀課文中)
2.讀一讀:簡單說說“掌上明珠、哭笑不得、善始善終、驚
慌失措”各詞的含義;用喜歡的詞語說話。
3.寫一寫,積累詞語
4.做一做
(1)小組內先說一說,再全班交流。
(2)畫一畫自己的媽媽(爸爸),在下面寫上自己想說的話。
三、板書設計:
課件溫柔的手
生字課文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認識“委、補”等8個生字,會寫“員、青”等10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對自己有信心,懂得用適當的方式展示和表現自我;愿意
為他人服務。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
【教學難點】
理解為什么王寧的話剛說完,教室里就響起一片掌聲。
【教學設想】
本課識字量不大,可以在指導學生自讀課文的基礎上,采用
交流讀與評價讀相結合的方法,來幫助學生識字。“我選我”,
這是多么簡單的三個字。但是說出這句話是需要勇氣的,特別是
小學生,“我選我”的意義,遠遠超出了選勞動委員這件事情本
身。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對自己要有信心。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質疑課題導入
1、板書課題,學生質疑,讀了課題后,你想知道什么?
2、學生暢所欲言。
二、初讀感知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
2、同桌互讀,互相正音。
3、小組分自然段朗讀。
4、全班齊讀。
三、朗讀感悟
1、默讀課文,想一想,“我選我”這句話是誰說的?我選我
干什么?
2、再自由讀課文,告訴大家自己讀懂了什么?
3、指導有感情朗讀。
4、討論交流:
為什么王寧的話剛說完,教室里就響起一片掌聲。
⑴自由發(fā)言。
⑵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進一步體會。
四、創(chuàng)造性的演讀課文
1、師生表演。
2、小組內表演。
3、各組推選優(yōu)秀“老師”、“王寧”上臺表演。
五、認讀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已經和生字成為好朋友的‘大聲叫出朋友
的名字。
2、找一找:
師出示生字卡片,生從文中找出它的朋友,并叫出他們的名
字。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出示帶有生字的短文,引導學生讀一讀,鞏固生字。
二、讀課文,回憶課文內容
1、齊讀課文。
2、發(fā)表見解:你認為王寧是個什么樣的孩子?
三、找優(yōu)點
1、小組內互相說說同學的優(yōu)點。
2、集體交流。
3、向大家介紹自己的優(yōu)點。
4、教師小結: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因此,我們對自己要有信心。
四、句子訓練
1、課件出示:
李小青是我們班的勞動委員。
我們班的勞動委員是李小青。
2、學生練習讀。
3、仿照例子說句子:
課件出示:
劉爽是我的好朋友。
小明是我的同桌。
4、學生練習。
五、學寫生字
1、小組討論課后“我會寫”中的生字,應該怎樣寫才能寫得
漂亮一些。
2、集體交流,互相提醒,教師范寫點撥。
3、學生描紅仿寫。
【板書設計】
愛勞動
王寧有禮貌我選我
關心集體
【教學后記】
本課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學生較感興趣。識字放在熟讀課文
之后,學生掌握較好。在指導學生感悟課文時,也是以學生的自
讀自悟為主,從效果上看,二年級的孩子對課文的理解還是有一
定的難度,教師還應適當進行引導,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感悟能力。
從課文延伸到實際生活,讓學生發(fā)現自己以及別人的優(yōu)點,增強
自信心。課后的讀讀說說,在讀的基礎上進行拓展訓練,有的同
學有時會出錯,應多加練習。課文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積累詞語,掌握重點字詞;
2、摘抄課文中出現的詩句,并熟讀成誦。
過程與方法:通過閱讀品味,了解物候現象的變化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開闊視野,提高自己的文學修養(yǎng)
教學重點:積累詞語、詩句,了解物候變化
教學難點:閱讀品味,了解物候現象的變化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方法:自主、探究、合作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前文,導入新課:
請幾位同學背誦上節(jié)課詩詞。鳥語花香都是大自然的語言,
今天讓我們來看看唐宋大詩人詩中的物候。
二、作者簡介:
竺可楨,1890年至1974年,浙江上虞人,著名的科學家、教
育家。
三、題目解析:
“唐宋大詩人詩中的物候”說的就是唐宋詩歌中吟詠的四季
景色。本文借唐宋詩中的一些詩句,介紹相關的物候知識。
四、正音、識字:
卉(hui)勰(_ie)瀛(ying)源沱(hutu6)
蕃(fGn)M(rang)涪(fu)
五、解析課文:
1、欣賞課文中出現的幾首詩:(聽詩歌的朗讀及解析)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師板書。師生共同完成板書。
板書設計:
詩人詩文物候
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1、草木有一年一度的循環(huán)規(guī)律
2、循環(huán)隨物候轉變。
李白
王安石”東風已綠瀛州草…”
《扶風豪士歌》
“春風又綠江南岸…”物候有區(qū)域性
李益
劉禹錫
王之渙
毛潤之《臨源沱見蕃使》
《竹枝詞》
《出塞》
《送瘟神》楊柳是初春的象征;物候的'地域性和歷史變遷
是分不開的。
杜甫“西川有杜鵑…”侯鳥與物候的關系
陸游《鳥啼》侯鳥與農事的關系
六、拓展延伸:
請你搜索自己積累的詩詞,歸納詩詞中的物候現象。
(生完成于聯(lián)系本,師加以適當指導。)
七、歸納:
處處留心皆學問,仔細觀察身邊的事物,增進自己的見識、
修養(yǎng)。課文教學設計12
關于摩擦力的利和弊,學生的知識基礎應該說還是比較扎實
的。但是孩子們所了解的實際例子并不豐富,多為課外書中看來
的,能夠真正結合實際,對身邊的常見事物進行觀察和思考的并
不多。如何引導孩子們多去關注生活中的'“精妙設計”是非常重
要的,我在這里也花了大量的時間,盡量多引導學生去發(fā)現身上
或身邊一些常見物品上的“設計”,如:頭飾上、筆上、令我感
到非常高興的是,那天剛好教室外面在舉行拔河比賽,學生們在
找實例的時候,從拔河運動上得到了啟發(fā),想到了好幾種,如:
拔河的繩子、體操運動員的滑石粉、塑膠跑道上的小點、運動器
械下的地面等等。我想:能夠給孩子多留點對生活實際的思考和
關注,那是最有價值的。課文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精讀課文,品味詞句。
2、角色復述,體驗探究。
3、聯(lián)系生活,感悟生活哲理。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作品的思想感情。
2、復述課文內容,體味人生的哲理。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字詞,復述課文,大致上理解文章主旨。
【教學設計】
一、激情導人,尋求共鳴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詩歌《在山的那邊》,我們明白了在通往理
想的道路上布滿了艱難險阻,其實,不只是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
人生處處都會有坎坷。那么,面對困難,我們該怎么辦,是放棄
呢還是迎上去?如果是你,你又是怎樣做的?今天,我們來學習
美國作家莫頓?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文章,看看他是如
何克服困難的并希望同學們在學完這篇文章后,能從中感悟到
一些有關人生方面的啟迪。
二、快速默讀,初步感知
1、教師默讀指導:朗讀時姿勢端正,雙手拿書,聲音洪亮,
讀音準確,停頓合理,較恰當地表達語氣。
(要讓學生養(yǎng)成默讀習慣,有一定的速度,閱讀時每分鐘不
少于500字。默讀完課文,能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2、檢查默讀效果:
⑴課文主要記敘了什么事情?
(可以概括回答)
⑵這件事情發(fā)生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發(fā)生的原因是什
么?
⑶我為什么一時拿不定主意?后來又為什么跟著伙伴們去
爬山了呢?
(4)我在爬山途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難?當時我是怎么想的?
⑸走的結果如何?
三、重點精讀,合作探究
全班有感情朗讀脫險部分。
組織學生深入思考、分組討論,質疑問難。重點在于心理感
受。
教師可提供下列問題:
1、找出這部分開頭的自然環(huán)境描寫,想想有什么作用。
2、父親為什么指揮我先邁出左腳的一小步?這對你有什么
啟示?
3、你能辦得到的。這似乎能辦得到。我能辦得到的。朗讀
這三句話時應把重音放在哪個字上?三句話的語氣有什么不同?
后兩句寫出了我的什么變化?
4、我在父親的指導下僅僅是爬下了幾米高的石架,為什么
還說我產生了巨大的成就感?課文教學設計14
一、學目標和教學設計
學這篇課文,能當堂成誦是關鍵,理解不必求深,能啟發(fā)學
生探究的興趣,就算達到了目的。全篇課文除去“—曰”等字眼,
不過二百字,完全有可能在40—50分鐘之內成誦。要保證學生的
誦讀時間,并以靈活、生動的方式指導學生進行背誦練習。課文
內容當然要經過討論,但要控制討論的規(guī)模,一般只宜用師生交
談的形式,個別的可讓學生自由發(fā)言。要提倡學生在反復誦讀中
作獨立思考,聯(lián)系本人的實際,以加深體會;
二、分章說明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6)乎?有朋自遠方來,
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y£in),不亦君子乎?”
[講解]第一句講的是學習的方法。“時”,這里是副詞,相
當于“以時”,可以解作“按一定的時間”或“及時”。“習”
的本義是“鳥數飛”,引申為“實習”“演習”。孔子所講的功
課如禮、樂、射、御等都需要實習才能掌握;但另一些功課如講
經,那就只能是“溫習”或“復習”了。這類字眼要懂得活解。
第二句講的是學習的樂趣。“朋”舊注:“同門曰朋。"跟
現在說的“同學”“同班”相近。孔子說這句話是有背景的。《史
記孔子世家》說,孔子辭官以后,專力講學,“弟子彌眾(越來越
多),至自遠方”。這自然使他感到很快樂。這句話是孔子對他的
弟子說的,所以“朋”指的是志同道合的人。
第三句講的是為人態(tài)度,屬于個人修養(yǎng)范圍。“人不知”,
“不知”什么呢?沒有說出來,但意思很明白,就是“自己”。從
《論語憲問》中“不患人之不己知(不必擔心別人不了解自己)”
這句話,也可以看得出來。“君子”,在《論語》一書中有多個義
項:有時指有道德的人;有時指在高位的人。在這句話里,可取
前義。因為這個詞現在也常用,大家都懂得它的意思,我們沒有
翻譯;一定要譯,也可以譯作“高尚的人”。
2.曾子曰:“吾日三省(xing)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
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講解]《論語》記孔子門人一般稱字,如對仲由稱“子路”,
對端木賜稱“子貢”,對曾參獨稱“子”,因為此書是孔子二傳
或三傳弟子所記,曾受業(yè)于曾參。“三省”,多次反省。文言文
中,“三”“九”諸字皆有“多”義,不是確數。下述三事,這是
巧合。朱熹認為,重在為學,“傳”指受之于師,“習”則熟之
于己,而“忠”“信”為“傳習”之本從這里可以看出古代治學
的人非常重視品德的修養(yǎng)。
3.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講解]這一則也是講學習方法,強調獨立思考的必要性,
因為只“溫故”而不獨立思考,決然達不到“知新”的目的。過
去有這樣一種理解,把“溫故”(復習舊知識)和“知新”(獲取新
知識)看作相互補充的兩個方面,如子夏所說“日知其所無,月無
忘其所能”(見《論語子張》),這是因為忽略了下面“為師”二
字。《禮記學記》中記錄了孔子這句話:“記問之學,不足為人師。”
這說明孔子認為只能記誦一些知識,是不能當別人的老師的;一
定要將知識融會貫通,能在溫習舊知識中有所發(fā)現,才“可以為
師”。可見,“溫故”和“知新”并非平列的.兩件事,關鍵在于
要“知新”,這就需要獨立思考了。
4.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講解]這一則也是講學習方法,闡述學習和思考的辯證關
系,認為二者不可偏廢。其中,“罔”“殆”二字歷來解釋紛紜。
朱熹注云:“不求諸心,故昏而無得;不習其事,故危而不
安。”“不求諸心”指的是不思考;“不習其事”,指的是不讀
書。講這一章,要防止產生片面理解,要使學生認識到“學”是
基礎。孔子就很重視“學”,反對離開“學”這個基礎去胡思亂
想。他曾說:“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
也。”(《衛(wèi)靈公》)
5.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中級模擬測試題及答案
- 嬰兒智力考試題及答案
- 多面向廣告?zhèn)鞑サ内厔菖c預測試題及答案
- 廣告設計項目中的協(xié)作模式 試題及答案
- 2024年廣告設計師創(chuàng)意策略分析試題及答案
- 2024年紡織品設計師證書的個人時間管理計劃試題及答案
- 廣告設計師考試全方位試題及答案
- 國際設計師職業(yè)發(fā)展的必要能力分析試題及答案
- 會務行政面試題及答案
- 理貨人員考試題及答案
- GB/T 23443-2024建筑裝飾用鋁單板
- 2024-2025年粵教花城版七年級音樂上冊全冊教學設計
- 企業(yè)資產管理
- 民法典婚姻家庭篇
- 配電網自動化技術學習通超星期末考試答案章節(jié)答案2024年
- 套管修復(2010大賽)
- 人居與環(huán)境-詩意的棲居 課件-2024-2025學年高中美術人美版(2019)美術鑒賞
- 遼寧省鞍山市(2024年-2025年小學五年級語文)部編版階段練習(下學期)試卷及答案
- 酒店工作安全培訓(共60張課件)
- 歷史人物范仲淹介紹
- 2024年中證金融研究院事業(yè)單位招聘23人歷年高頻難、易錯點500題模擬試題附帶答案詳解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