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二、采收加工三、竹蓀菜肴當菌蛋發育成熟后,子實體就從菌蛋頂端伸出。竹蓀破蕾至成形的過程很短,隨之而來的是菌體自溶,所以應注意適時采摘。平菇熟料栽培技術一、采收子實體(即菇體)從菌球中破殼伸展即可以采收。子實體成熟通常在上午12時前。竹蓀子實體從菌球中破殼至放裙只需3~4小時,當天開裙多在上午8~10時左右。時間太長菌蓋中墨綠色的孢子液會自溶滴落到菌裙和菌柄上,影響竹蓀的品質顏色。平菇熟料栽培技術一、采收采收方法是將菌托旋轉式拔起,不要傷害周圍的小菌蛋和培養基,采后將表面的坑用細松土填平。采收時應專收專放,采收后的鮮竹蓀應及時剝去菌蓋、菌托,保護竹蓀整體完善不破。清除殘留菌托,以防污染。平菇熟料栽培技術一、采收烘干是竹蓀生產管理的重要一環,烘干的質量直接影響商品性。采收回來的竹蓀,菌裙尚未充分伸展時盡快進入烘房進行烘干。進入烘房前平擺上烘干竹蘺,然后烘干灶加溫烘干脫水。按菌柄大小分層擺放在烤篩上進烘房烘干,一般放二層即可。平菇熟料栽培技術二、加工進爐初期烘干時的溫度可高些,排風量要大。先使烘干灶內溫度在0.5小時內升到70℃~90℃,1.5小時~2小時后,竹蓀八九成干。拿出烤篩,及時用繩子把竹蓀扎成捆,一般每捆0.12kg,再把成捆的竹蓀放進烘房下部繼續烘烤,烘烤溫度在70℃~80℃保持2小時~3小時,竹蓀干品含水量≤13%即可。并注意將竹篩上下調換,以均勻溫度,以基部干即可,一般4個小時就烘干。平菇熟料栽培技術二、加工烘曬以色澤潔白或淡黃為宜。棘托竹蓀通常單朵重25克左右(鮮重,菌柄與菌裙)。長江流域頭潮蓀一般至7月底結束。單產達干品250g/平方米(不計菌帽與菌托)。約占全部產量的70~80%。兩個星期后,第二潮蓀便可現蕾再生。整個栽培周期為120天左右。平菇熟料栽培技術二、加工為了使竹蓀商品外形美觀、整潔,曬烘時要將子實體展平。干燥后的竹蓀呈扁平狀,淡黃色。竹蓀干品極易吸潮,因此要用雙層塑料袋包裝,并封牢袋口,存放在干燥陰涼的環境中,以免霉變、蟲蛀。平菇熟料栽培技術二、加工脫水烘干后的竹蓀應及時分級整理,捆扎成把裝入薄膜袋內,放在黑暗處貯存待售。平菇熟料栽培技術二、加工如作為商品出口和國內市場零售的,最好采用小塑料袋包裝,規格有25克、50克、100克、300克不等。建議采用真空包裝,這樣可以減少氧化導致竹蓀變色。平菇熟料栽培技術二、加工竹蓀芙蓉湯是周總理用來招待外賓的國宴,它還是消滅腹部脂肪最佳靚湯,竹蓀尤其適合腹部脂肪多的人食用,它促進脂肪的分解,抑制膽固醇的合成,降低血脂水平,對減少腹部脂肪貯積有一定的作用。竹蓀作為菜著,具有種獨特的無可比擬的清鮮風味。其質地脆嫩疏松,能夠飽吸鮮湯汁,使味道愈見鮮美而爽口。(一)竹蓀芙蓉湯三、竹蓀菜肴食材:豬肉200克、竹蓀30克,雞蛋3個,枸杞十粒、油菜或是小青菜適量。輔料:姜片、料酒、精鹽各適量。1.竹蓀用溫水泡發洗凈,撈出揸干水分,切段備用;雞蛋入碗打散。2.燒鍋下油,爆香姜片將豬肉炒至變色我入料酒,倒入竹蓀炒透。3.加入清水滾熟,將鍋端離火位,右手持湯勺推動湯水,左手持碗將雞蛋、青菜、枸杞注入,再將湯水燒至微滾,加入精鹽即可。(一)竹蓀芙蓉湯竹蓀6根、柴雞半只、大蔥4段、老姜4片、小菜心6棵、胡蘿卜半根、鹽2茶匙(10克)。1)將柴雞半只,洗凈斬成塊。竹蓀用冷水浸泡10分鐘,只要竹蓀回軟發脆即可。2)將雞塊放入開水中焯燙一下撈出,用清水沖凈雞塊表面上的浮末。將雞塊放入砂鍋中,一次性倒入足量清水,放入大蔥,姜片,待湯沸騰后,轉小火煲1小時。3)趁著煲湯的時間,將浸泡回軟的竹蓀,切去頭和尾部的網,放入溫水中焯燙20秒鐘,去除竹蓀的生澀味。撈出后,用冷水洗凈,放入湯鍋中,繼續煲30分鐘。4)最后,可以放一下小菜心和胡蘿卜片在湯中,煮2分鐘后即可關火,根據自己的口味,放鹽調味即可。(二)竹蓀煲雞湯主料:竹蓀、蘆筍輔料:雞湯、適量、鹽、蠔油、水淀粉均適量。1.將蘆筍洗凈。2.去掉老的部分,焯熟待用。3.竹蓀泡發,剪去頭尾。4.熱鍋,加入雞湯,將竹蓀煨熟。5.將焯熟的蘆筍穿入竹蓀。雞湯加鹽、幾滴蠔油調味、用水淀粉打個薄芡淋在上面就行了。(三)竹蓀蘆筍竹蓀菜肴欣賞竹蓀菜肴欣賞竹蓀菜肴欣賞竹蓀菜肴欣賞竹蓀菜肴欣賞竹蓀菜肴欣賞光熱水氣肥一、二、三、四、五、竹蓀具有喜溫、喜濕、喜蔭的特點,又有怕高溫怕水漬,怕強光的生活特征。竹蓀對生活條件的要求菌絲生長:不需光。在室內光照下,菌絲生長將受到抑制,容易老化,生長緩慢并呈淡紅色。30cm深的土壤內菌絲能旺盛生長。菌蕾原基形成:不需光。實體發育:一定散射光,100~300lux光照能促進子實體生長。所以人工栽培竹蓀可以利用高大植物遮陰,或是要用遮陽網搭建簡易的遮陽棚。一、光竹蓀是中溫型菌類不同竹蓀對溫度要求不同(不同生長期)品種菌絲生長階段子實體生長階段范圍最適范圍最適長裙竹蓀5~3022~2417~3022~25短裙竹蓀5~2821~2315~2620~22紅托竹蓀5~2921~2316~2620~22棘托竹蓀13~3530~3220~3025~32二、熱竹蓀大多是中溫型菌類。在適溫環境下酶活性提高,生理活動旺盛,溫度過高或過低,則使酶活性降低,在高溫條件下會導致菌絲細胞生理失調而死亡,因此,竹蓀耐低溫怕高溫。竹蓀菌絲生長溫度范圍在8~32℃,以20~28℃為最適宜,30℃以上生長緩慢,發黃,老化;35℃以上會萎縮,腐爛,死亡。竹蓀菌蕾形成與生長范圍在10~30℃,以22℃左右為宜,開傘以20~25℃最適,低于17℃菌蕾生長緩慢。二、熱菌絲生長:培養料含水量60~65%子實體分化:培養料含水量>80%破蕾:培養料含水量>90%菌裙張開:培養料含水量94~95%;以便菌裙最大度張開生產中在竹蓀開裙時如果土壤(培養料)水份不足,會導致菌蛋表面的外菌幕難以裂開,進而導致菌柄折斷,影響商品品質。不同生長階段要求水分不同:三、水土壤濕度過高,通透性差,竹蓀菌絲由于缺氧而受抑制,嚴重時會死亡。濕度過低則培養基干枯,影響菌絲生長和正常發育,土壤濕度低于30%時菌絲死亡。自然界中野生竹蓀一般都生長在具有一定坡度的地上或平地的溝坎邊緣。三、水竹蓀為好氣性真菌,整個生長階段都需要新鮮的空氣,特別是菌蕾原基形成與子實體生長發育階段更需足夠的氧氣。因此培養料應加入一部分尺寸較粗大的原料,使培養料通氣良好,保證足夠的氧氣,以免造成菌絲生長不良甚至窒息死亡。生產中往往還要求將栽培場所做成畦狀,栽培廂開深約10cm的溝,以避免漬水導致的通氣不足。四、氣培養料(菌絲體)pH以5.0~6.0為宜子實體生長時以4.5~5.5為宜(pH值超過7.5以上會影響生長)栽培場地最好是土質較疏松、富含腐殖質、偏酸性的砂質壤土。(1)pH:喜微酸環境五、肥C源:以纖維素、木質素為主要C源。依靠分解竹材或其他材料而獲得。N源:腐殖質中蛋白質的分解物為主要氮源。覆土:需富含腐殖質的酸性竹園土做覆土材料,無覆土就不能形成菌蕾。(2)其他營養:竹蓀是腐生真菌,自然發生主要在竹林五、肥孢子菌絲體菌蕾子實體一、二、三、四、菌絲體:白色、細長、分枝狀絲狀體;子實體菌蓋(表面著生孢子)菌裙菌柄竹蓀菌蕾
(菌蛋或擔子果):褐色或棕褐色,呈卵形。菌托孢子是竹蓀的基本繁殖單位,短枉狀、較小,3~4.5×17~28微米,無色透明,著生在產孢結構擔子上,每個擔子上著生4個孢子(薛漢煌,1983)。一、孢子菌絲體是竹蓀的營養器官。起分解、吸收、貯存和輸送養料的作用。竹蓀擔孢子在適宜條件下萌發形成芽管,再由芽管延伸和分枝,形成長長的絲狀或管狀的菌體,每條管狀細絲稱為菌絲。其菌絲分隔,稱為有隔菌絲。擔孢子萌發形成菌絲二、菌絲體由孢子萌發形成的菌絲為初生的單核菌絲,單核菌絲很快質配形成次生的雙核菌絲。其頂端伸長都采用形成鎖狀聯合的方式延伸。形成鎖狀聯合的模式1-7為形成鎖狀聯合的過程單核(初生)菌絲與雙核(次生)菌絲二、菌絲體單根菌絲為無色、分支、分隔的多細胞管狀物,直徑是頭發的五分之一。初期為白色絲狀,逐漸發育成絨毛狀。氣生菌絲長而濃密,見光、老化或組織化時變成粉紅色、紫蘭色和黃褐色,紅色素和紫色素在受外界刺激或干燥脫水后更加明顯。因此,紅色素和紫色素是簽別是否竹蓀菌種的主要依據。許多菌絲交錯在一起成為菌索。其菌絲有極強的分解能力和抗雜菌能力,菌絲分泌出胞外酶,能夠充分分解和吸收生料中的養分,有旺盛的生命力,所以竹蓀適宜大田生料栽培。二、菌絲體菌蕾:俗稱菌蛋,是子實體的前身,由近地面或地面的一支或數支菌索頂端扭曲膨大而形成小菌蕾。菌蕾剖面見圖。初圓形白色,見光后變成咖啡色,成熟膨大變成雞蛋狀,受生長環境條件的影響,菌蛋大小不一。當菌蕾成熟后頂部漸突而裂開,在溫濕度適宜時立即長出傘形子實體。三、菌蕾子實體菌蓋
菌裙菌柄菌托由菌蓋、菌裙、菌柄和菌托四部分組成。全株高12-30厘米。四、子實體菌蓋:鐘形,寬和高為3~5cm,上有多角形的小孔格,孔格上著生孢子,成熟時頂部帶黑色。四、子實體菌柄:從菌托基部到菌蓋頂端叫菌柄。菌柄上細下粗,白色中空,呈紡綞形、圓錐形或圓柱管狀的海綿體組織,一般長8-26厘米,起著支撐作用,也是主要的食用部分。四、子實體菌裙:位于菌蓋下面,潔白多孔的網狀。子實體成熟后,從菌蓋邊上往下撒開,形如魚網或紗罩,似如一條裙子故叫菌裙。菌裙的長度超過菌柄的二分之一為長裙竹蓀,不足三分之一的為短裙竹蓀。四、子實體菌托:鞘狀,菌托膜質如同一只碗,直徑2~4厘米,高1.5~2厘米。當菌托支撐著菌蓋和菌裙從竹蓀球中起立后,留下外菌膜、內菌膜和托盤,都稱菌托,對菌柄起著撐托作用。有紅色、紫色、紅褐色等依品種而異,與菌索相連,支撐整個子實體,起保護作用。四、子實體竹蓀菌種選育竹蓀原種制作竹蓀栽培種制作一、二、三、平菇熟料栽培技術一、竹蓀菌種選育人工選擇育種基本流程:品種資源收集與選擇純種分離品比試驗擴大栽培示范推廣采用孢子分離、組織分離或基內菌絲分離獲得純種,目前以孢子分離、組織分離的方法最為高效和可靠。分離物在20-25℃條件下培養2天即可萌動,4天左右可形成初生菌落,在無菌條件下挑起菌落的尖端進行純化培養或者擴大培養。分離的菌種必須經過選擇與鑒定,并經過出菇試驗后才能大規模投入規模生產。平菇熟料栽培技術一、竹蓀菌種選育1.組織分離選取健壯、無病蟲害、無傷口,尚未破口的大型菌蛋,用清水洗凈表面雜物,在接種室(箱)內用0.2%升汞水浸洗,再用無菌水沖洗數次,無菌濾紙吸干水分。在無菌條件下用手術刀把竹蓀蛋切成0.5*0.5厘米的小塊,接入斜面培養基上,25℃(根據不同的品種)恒溫培養,即可得到母種。用此法制竹蓀母種,菌絲萌發快,技術易掌握。配方一:牛肉汁1g、鮮松針20g(煮水)、酵母膏2g、葡萄糖20g、瓊脂20g、水1000ml。配方二:米粉50g、鮮松針20g(煮水)、蛋白胨2g、酵母膏5g、稀土2g、蔗糖20g、磷酸二氫鉀2g、硫酸鎂0.8g、瓊脂20g、水1000ml。竹屑培養基三:竹屑200g(煮水)、蔗糖20g、瓊脂20g玉米粉培養基四:玉米粉60g(煮水)、蔗糖20g、瓊脂20g也有研究表明,添加適量黃豆粉效果也比較好。純種分離用培養基:取健壯、無病蟲害、無傷口的大型菌蛋,在即將裂口之際揀出,用清水洗凈表面雜物,以無菌操作方式用0.2%裝在事先經滅菌的彈簧圈上,裝入培養器或玻璃杯里,罩上鐘形玻璃罩,放入25℃(根據不同的品種)恒溫培養箱中培養。當鐘罩內的菌蛋破蕾、成熟,孢子膠體自溶為液滴時,將孢子液用無菌水稀釋,劃線法接入事先準備好的培養皿內,放在25℃恒溫培養箱培養,分離菌落后得純竹蓀母種。用此法制作的竹蓀母種,萌發慢,菌絲長滿管的時間長,但純度好,育種一般用這種方法。2.孢子分離一般純化轉管,次數以2~3次為宜。操作應嚴格無菌,將原母種瓊脂切成小塊,一支試管種,可轉接20~30支斜面培養基試管。接種時,菌絲面向上,瓊脂面在下,貼好標簽,在20~25℃下培養,20~35天菌絲即可布滿整個斜面,經純化轉管的母種,再制作原種和裁培種。3.轉管竹蓀屬于中高溫型菌類,適宜栽培溫度為18~22℃,分為春秋兩季。各地氣溫不同,具體掌握兩點,一是播種期氣溫不超過28℃,便于菌絲正常生產發育;二是播種后2個月氣溫不低于10℃,便于菌蕾健康發育成子實體。平菇熟料栽培技術二、竹蓀原種制作原種培養基常用配方配方一:木屑35%,棉籽殼41%,麩皮20%,白糖1%,石膏2%,過磷酸鈣0.3%,尿素0.3%,磷酸二氫鉀0.3%,硫酸鎂0.1%,pH值5.5~6。配方二:雜木屑40%、玉米芯40%、麩皮17%,石膏2%,過磷酸鈣0.3%,尿素0.3%,磷酸二氫鉀0.3%,硫酸鎂0.1%,pH值5.5~6。
無菌條件下接種,25℃暗培養約60天左右,菌絲可長滿瓶。原種培養基常用配方配方三:牛糞60%、竹屑30%、麥麩5%、壤土1%、石膏1%、白糖1%、磷酸二氫鉀0.5%、硫酸鎂0.5%、過磷酸鈣1%、pH5.5,含水量65%。配方四:竹屑70%、木屑20%、麥麩5%、壤土1%、石膏1%、過磷酸鈣1%、磷酸二氫鉀0.5%、硫酸鎂0.5%、含水量65%、pH5.5。平菇熟料栽培技術三、竹蓀栽培種制作(一)制作栽培種的常用配方1.木屑或棉籽殼70%,谷殼9%,麩皮20%,過磷酸鈣0.3%,尿素0.3%,磷酸二氫鉀0.3%,硫酸鎂0.1%,pH值5.5~6。2.竹屑40%,雜木屑30%,谷殼14%,麩皮15%,過磷酸鈣0.3%,尿素0.3%,磷酸二氫鉀0.3%,硫酸鎂0.1%pH值5.5~6。3.玉米秸稈40%,雜木屑30%,玉米芯19%,麩皮10%,過磷酸鈣0.3%,尿素0.3%,磷酸二氫鉀0.3%,硫酸鎂0.1%,pH值5.5~6。(二)栽培種平菇熟料栽培技術三、竹蓀栽培種制作侵染(競爭)性病害竹蓀蟲害病蟲害防治一、二、三、侵染性病害是指由病原物侵染造成的病害,因可傳染,又稱傳染性病害。嚴格意義上說,竹蓀侵染性病害很少,主要是競爭性微生物引起的競爭性病害。目前發現的主要有細菌、綠色木霉、青霉、曲霉、毛霉、根霉、鏈格孢霉、酵母菌等,它們主要來自培養料帶菌,消毒滅菌不徹底或無菌操作不嚴格,或菌種帶菌引起;其次是鐮孢霉、鬼傘等,是由土壤或栽培材料帶菌造成。一、侵染(競爭)性病害1.病菌性爛蕾(1)癥狀菌蕾黑褐色,外膜收縮脫節,搖動即斷,手捏菌肉呈豆腐渣狀,色極黑,聞有氨水味。(2)檢測翻開表層覆土可見菌絲發霉,基料2cm以下菌絲正常。(3)原因放線菌或其他雜菌感染菌蕾。(4)預防措施①受害及四周5cm處撒石灰粉,2d后清除殘余,重新堆料覆土。②減少或暫停噴水,降低地溫和空氣濕度,抑制雜菌滋生蔓延。③加強通風,使畦床內空氣新鮮。2.粘菌高溫高濕條件下,粘菌可發生在竹蓀畦面裸露土或覆蓋在畦面的稻草上,蔓延迅速。受粘菌危害的竹蓀畦位里面培養料變濕腐爛,竹蓀菌絲生長受抑或逐步消亡,不再形成子實體。竹蓀菌蕾受到危害呈水漬狀、霉爛。粘菌病,病源來自土壤或栽培料。
防治措施:(1)使用無污染、生活力強的高質量菌種。菌種使用前要認真檢查,對棉塞染菌、有異味或太干、太濕、太老的菌種都不宜使用。(2)注意田塊選擇和提前翻曬、殺菌。(3)要選擇前二年內未栽培過竹蓀的向陽、通風、土壤肥沃和排水容易的田塊作為竹蓀栽培畦地。(4)要提前20~30天把田塊稻草根清除和翻犁成畦暴曬。(5)畦田四周要清溝排水,溝要清寬、挖深,不使雨水淤積。竹蓀粘菌病的防治硫酸銅10克、石灰粉10克、清水500毫升3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抑制雜菌的蔓延。2.粘菌細菌是一類單細胞的微生物,在自然界分布很廣,是菌種分離培養、轉接保存以及栽培過程中極易發生污染的病原菌。受細菌感染的培養基(料)腐爛變質發臭,竹蓀菌絲體不能生長。細菌的菌落為黏稠狀的細菌膠液,表面濕潤。污染培養料的細菌基本為桿菌。(1)細菌3.其它競爭性雜菌3.其它競爭性雜菌(2)紅鬼筆、白鬼筆、毛頭鬼傘、墨汁鬼傘、長根鬼傘等,一旦侵染將整畦報廢。必須立即消毒,控制擴散。紅鬼筆毛頭鬼傘3.其它競爭性雜菌(3)青霉、綠霉、曲霉、毛霉、根霉、鏈格孢霉等霉菌。不同霉菌感染癥狀不同。原因是來自菌種帶菌或栽培料帶菌。防治:(1)再用1%的高錳酸鉀溶液清洗霉菌處。(2)在霉菌處撒上高錳酸鉀顆粒后,噴水于霉菌外圍。(3)取生石灰9份、多菌靈1份、水適量灌刷霉菌處。(4)用5%的石灰水浸泡霉菌,待霉菌消失后排除石灰水,補上新料。a.人工捕殺,找蟻巢徹底消滅。b.藥物毒殺,在周圍挖掘溝坑,施上白蟻凈等藥物。白蟻防治:(一)白蟻二、竹蓀蟲害(二)蛞蝓人工防治:可以一早一晚兩個時間段進行人工捕捉。二、竹蓀蟲害1.危害:一是,機械性破壞。二是,間接引起病害和蟲害。其三,鼠是鼠疫及其他許多傳染病、寄生蟲病的傳染源和傳播媒介,一旦被污染的器具、菇體與人接觸或被誤食,則會引起傳染病和寄生病的發生和流行。2.防治:在菇棚四周挖溝(寬30~40cm,深40~90cm),雨天排水,晴天灌水,可防止鼠類進入危害。用藥。(三)鼠害二、竹蓀蟲害注意:為防止雜菌大面積感染造成減產損失,竹蓀栽培田不宜連作,應改種水稻,3~5年后方可重新種植竹蓀。(四)螨類螨類防治:a.稻草、谷殼要求新鮮、曬干。b.培養料發酵時要求腐熟,內外均勻。二、竹蓀蟲害防治原則:竹蓀是食用菌中的珍品,栽培中原則上禁止使用農藥防治病蟲害,病蟲害發生給栽培者帶來了很大的損失。防治原則:以防為主,綜合防治。三、病蟲害防治防治方法:1.做好栽培土地的選擇、消毒工作;2.培養料要求新鮮、曬干、無霉變;3.堆料要拌勻,發酵要求充分,腐熟,內外均勻;4.栽培料中盡量少添加麩皮等有機氮源。一、二、菌絲體徒長死蕾三、四、子實體畸形難破蕾和硬破蕾現象當生態環境條件不能滿足食用菌發育所需的最低要求時,就會發生生理代謝性障礙而使菇類畸變,這屬于非侵染性病害或非病原病害,又稱生理性病害。在菌絲體階段表現為菌絲萎縮或徒長,在子實體階段則表現為畸形、死菇、變色等。這類病不會傳染,但會造成栽培上不同程度的減產和產品質量的下降,甚至絕收。生理性病害菌絲體徒長癥狀:在竹蓀栽種過程中,往往會發現覆土以后長出大量的絨毛狀氣生菌絲體,特別在覆土時完全使用疏松腐殖質土,此情況尤為突出。原因:由于腐殖質土松、輕、透氣性非常好,極利于氣生菌絲生長,而不易形成菌索。如果透氣性不好,會造成栽培床里隨著菌絲體生長呼出的二氧化碳氣體增多,也會出現絨毛狀氣生菌絲。嚴重時在菌種瓶口部形成濃密團結成菌塊。一、菌絲體徒長防治措施:(1)覆蓋的泥土不能完全使用松軟的腐殖質土,最好按體積比1:1摻入沙土或完全用肥沃沙質土。(2)菌種拌料時水分不能太多,菌種瓶口最好用棉塞,并在滅菌時棉塞不能潮濕,以利于以透氣。(3)在覆土后水不能澆得太多,要使覆土層略干些。(4)如果發現菌床上商生徒長,一方面可加強通風、減少覆土層水分,另外也可再蓋一層1~2厘米厚的泥土。菌絲體徒長一、菌絲體徒長在菌床上經常發現初期長出的小菌蕾數量很多,但隨著菌蕾長大時,有很多菌蕾開始變黃或枯菱。漸漸停止生長直至死亡。根據產生的原因又分為三類,期中病菌性爛蕾在傳染性病害中學習。1.缺水性萎(死)蕾(1)癥狀:表現為菇蕾色澤變淺黃,外膜收縮皺折;手抓菇蕾內外滑脫,質地柔軟,撕開肉質呈白色,聞之無味。(2)檢測:翻開培養料,菌絲萎黃,基料干燥松散,含水量40~45%;二、死蕾⑴堆料播種時水分不足,或料被晾干或曬干;⑵通風過量;⑶主要原因是連續的天睛高溫,光照過強,水分蒸發量大,導致竹蓀栽培畦地表土失水干旱,造成竹蓀缺水性萎蕾。1.缺水性萎(死)蕾(3)原因:竹蓀喜蔭濕土壤生長。菇蕾生長期,基質含水量60%~65%,空氣相對濕度在80%~90%。①
畦溝保持寸水,畦面澆水使表土濕潤,澆水要輕,防止損傷菇蕾。②棚內噴霧增濕,噴頭朝上霧狀噴水,提高菇棚空氣相對濕度。③
調節蔭棚遮蓋物,避免強光照曬。(4)預防措施2.漬水性萎(死)蕾(1)癥狀:菌蕾褐色或深褐色,外膜皺紋清晰,手抓菌蕾向外滑脫,撕開肉質中褐色或紫黑色,質地脆,聞有嘔吐物味。(2)檢測:基料黃色,菌絲雪白粗壯,下層基料黑色,菌絲少。折斷基料明顯漬水,含水量70%以上。(3)原因:①場地整理欠妥,畦面四周高于中間,畦溝超過料底;②噴水過量,基料積水;③覆土過厚或土質板結,透氣性差,水分蒸發難。①挖深畦溝,排除積水。
(4)預防措施②挖去畦床兩旁外沿覆土,用毛竹管插進畦床料內,讓空氣透進基料,蒸發內含水分,然后覆土。④畦內凹陷積水難排的,應采取剖開溝,讓積水流出后復原。③增加通風次數,適當延長通風時間。(1)癥狀:子實體形狀不規則,菌柄頂端或下端分叉,菌裙不完整等。(2)原因:造成這些畸形子實體主要原因是機械性損傷,如覆土的土粒過分粗大,長在一起的菌蕾相互擠壓。人為損傷和病毒感染也會引起子實體畸形。三、子實體畸形覆蓋竹蓀的泥土應打碎,不能用大顆粒泥土覆蓋。在菌蕾出得比較稠密的地方,應適當的除去一批生長瘦弱的菌蕾,以免相互擠壓,確保健壯的菌蕾得到充足的營養,而正常生長,除瘦弱菌蕾時不能用手拔,應當用剪刀小心剪掉,千萬不能帶動健壯的菌蕾。(3)防治措施:癥狀:已經成熟的菌蕾遲遲不能長出菌柄和菌裙,有些即使強行長出菌柄也會被折斷。這些現象在室外栽培時常發生。原因:造成這些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在菌蕾生長期間,栽培場地空氣濕度太小。或菌蕾長時間露在空間受到陽光直曬,使菌蕾的外包被變干變硬。四、難破蕾和硬破蕾現象在菌蕾生長期間增加菌床的空氣濕度,使其不低于85%。另外在菌蕾上可蓋些竹葉、松毛等物,防止陽光直曬菌蕾。如果發現成熟的菌蕾外包被已經變干變硬,可用潮濕的竹葉等勿蓋在菌蕾上面。經過幾天的保溫,菌蕾外包被仍會變軟恢復正常,長出菌柄。在數量較少或個別菌蕾發生這情況時,可用小刀劃開菌蕾頂端干硬的部分,然后再灑些水在菌蕾上,菌柄就能長出。防治措施:場地選擇與平整播種發菌出菇管理一、二、三、四、場地符合DB51-336無公害農產品(或原料)產地環境條件,DB51-337無公害農產品農藥使用準則,DB51-338無公害農產品肥料使用準則。平菇熟料栽培技術一、場地選擇與平整(一)清除雜草,開溝排水;(二)用微耕機將土壤翻一次,然后用中耕機起溝,溝深約20cm,溝寬約20~30cm,畦寬約55~65cm。長度視場地而定,一般以l0~15米為好。平菇熟料栽培技術一、場地選擇與平整(三)噴灑25%溴氰菊酯1000~2000倍液,以防白蟻等害蟲(或0.5%敵敵畏或石灰水噴灑床內外消毒)。(四)設遮蔭棚。以竹木搭蓋,高度為1.8m~2.2m,棚頂及四周用遮陽率70%的遮陽網或其它遮蔭物覆蓋,達到“七分陰,三分陽”的遮蔭效果。建議在播種后搭建,以利于播種操作。平菇熟料栽培技術一、場地選擇與平整(1)鋪料:把經處理的培養料,邊澆水邊挑至地塊,按每平方米干料10~20kg,將料倒至原來開的溝中,厚度10~12厘米。在鋪料時要按粗細結合、底粗頂細的原則,順畦鋪平壓實。(2)接種:稍壓實后再播種菌種,菌種以掰開如雞蛋大小為宜,間隔密度約5cm。畝用種量為250kg~300kg(15cm×33cm×0.005cm規格的袋裝菌種約600袋)。基本采用兩層料夾一層菌種法:平菇熟料栽培技術二、播種(3)蓋面:再鋪一層3cm厚的培養料蓋面。(4)覆土:一般邊播種,邊覆土,邊清理畦溝(畦溝就是人行道),覆土厚度在3~5cm,畦溝底深要達10cm左右,以利于排水。注意:菌種要盡快邊播邊蓋,尤其是不可在太陽下暴露較長時間。(5)遮蓋物:最后蓋上稻草、竹葉或其它較柔軟的植物干葉片等作遮蓋物,適時種上遮蔭作物。平菇熟料栽培技術二、播種做好播種后發菌管理是獲得竹蓀高產重要環節。1.播種后5~15天,是吃料期,指菌絲定植后培養料四周及內部縱深擴展,吸收養分。一般不需噴水,最好每天揭膜通風30分鐘,后期增加通風次數。3.播種后15~20天,菌絲培養前期采用露地養菌,保持覆土層濕潤,避免積水。播后15天~20天檢查菌絲萌發生長情況,發現菌種不萌發、發黑,查明原因后及時補播菌種。2.管理上主要是保持覆土層不干不濕,控制好栽培溫度,不要隨意翻動以免損傷菌絲。平菇熟料栽培技術三、發菌若采用農作物套種方式的(套種品種有黃豆、高梁、玉米、辣椒、黃瓜、向日葵等高稈或藤蔓作物),竹蓀播種覆土后15~20天,就可在畦旁挖穴播種作物種子,按間隔50~60厘米處套種一棵。平菇熟料栽培技術三、發菌3~5月上旬是竹蓀菌絲生長期,關鍵是保濕保溫。低溫多雨天氣,要排水通氣,增加地溫。連晴數天,畦內水分降到60%以下時,要適當對畦面噴水。培養期可以向菌床四周的地面上撒石灰粉或噴殺菌劑藥液在遮蓋物上,防止霉菌交叉感染。菌絲生長階段的溫度管理因品種而異。中溫型菌株如紅托竹蓀,控制溫度在20~25℃,而高溫型菌株如棘托竹蓀,控制溫度在25~32℃。平菇熟料栽培技術三、發菌(二)菌索形成當菌絲定植竹片后便可掀薄膜進行水分管理。一個多月后,表層土壤出現菌絲,并逐漸變粗成為菌索,隨后可形成菌球。菌絲生長階段,空氣相對濕度應在75%~85%之間,料面濕度保持在20%~25%的含水量。現蕾后,空氣濕度與料面濕度應相對提高,但過濕會爛蕾。平菇熟料栽培技術三、發菌播種后,經過兩個多月的管理,菌絲上土面后,若發現土壤裂縫或凸起現象,就開始進入原基期。在培養料表面布滿已生理成熟的絨狀菌絲,慢慢向地表延伸,膨大成絨狀或索狀。在適宜的氣候條件下分化形成竹蓀原基(即竹蓀球,也稱菌蛋、菌球)。菌球長在落葉層或腐殖土層表面時,因未見光,呈白色。在此期間管理主要是保持菇床適宜的含水量(土濕),控制光照量,增加濕度到90%。其措施是除陰雨天氣外,每天早晚各噴水一次噴灑水時注意勿對著菌蕾,以免萎縮,同時要加強通風。(一)原基期平菇熟料栽培技術四、出菇管理(二)菌蛋期再經10~15天就逐漸進入菌蛋期,幼蕾和下部菌索同時增大成為菌蛋,在此期間對濕度要求更高,既要經常噴水保濕,又不能積水。平菇熟料栽培技術四、出菇管理(三)出菇期在播種后60~90天左右,子實體形成,進入出菇期,濕度保持在90~95%左右,溫度控制在20~30℃竹蓀出菇最好。在出菇階段噴水時間應安排在早上7點以前,7點后開始出菇,不能噴水。竹蓀栽培十分講究噴水,要點有四個:即一看蓋面物。竹葉或稈、草變干時,就要噴水;二看覆土。覆土發白,要多噴、勤噴;三看菌蕾。菌蕾小、輕噴、霧噴,菌蕾大多噴、重噴;四看天氣。晴天、干燥天多噴,陰雨天不噴。在7、8月份旱季,每隔5~7天要灌跑馬水一次,讓水淹至料底為宜,達到增加土壤濕度降低溫度的目的。平菇熟料栽培技術四、出菇管理栽培季節常用栽培方法培養料及其處理一、二、三、竹蓀屬中溫型菌類。一般安排在春、秋兩季播種,具體還應視品種和栽培場所而定。春栽:3~5月,當年夏季長子實體秋栽:8~10月,第二年初夏出菇室外栽培短裙竹蓀:3~4月和9~10月長裙竹蓀:4~5月和8~9月棘托竹蓀:4~5月栽培,很少秋栽不同種平菇熟料栽培技術一、栽培季節一是播種期氣溫不超過28℃,便于菌絲正常生長發育。二是播種后2個月菌蕾發育期氣溫不低于10℃.使菌蕾健康發育成子實體。各地氣溫不同,具體掌握兩點:平菇熟料栽培技術一、栽培季節人工栽培竹蓀一般可采用:其中以生料栽培法最為普遍純菌種壓塊法純菌種直播法生料栽培法平菇熟料栽培技術二、常用栽培方法1.取材容易、成本低除菌種外不需要任何大量輔料;2.污染少、出菇快竹蓀菌絲能穿過許多微生物的拮抗線,若與霉菌混合埋入土中,霉菌很快會消失。這種特殊的抗雜特性,是其它食用菌所不具備的,因此,竹蓀大面積栽培時雜菌污染率極低,養分破壞少,接種后成活率高。一次播種可連續采收2~3年。3.管理方便工藝簡單,不需設備,不需滅菌和粉碎。生料栽培竹蓀的優點栽培竹蓀的原料有“六大類”(不限于竹類),每畝大田用料4-8噸:①竹類:竹子的根、葉、枝、片、屑、莖以及竹器加工廠下腳料等均可利用;②木類:不含香油脂的闊葉樹枝、木屑均可利用;③秸稈類:除稻草、麥稈外,豆桿、棉花稈、玉米稈、甘蔗渣均可利用;④野草類:蘆草、蘆葦、黑麥草、斑茅、芒棋等;⑤殼類:谷殼(礱糠)、花生殼、棉籽殼、玉米芯、豆類殼均可作為培養基;⑥香菇、金針菇廢料均可以使用。(一)原料及用量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急診工作與社會責任計劃
- 全球小語種考試試題及答案
- 學生的理財規劃建議計劃
- 如何評估倉庫運行效率計劃
- 開展校外實踐基地的合作交流計劃
- 學校心理輔導與支持方案計劃
- 前臺文員工作提升計劃
- 住院患者滿意度調查與分析計劃
- 五一假期安全防溺水教育宣傳
- 建立高效團隊的年度管理策略計劃
- 煤炭地下氣化原理課件
- 金螳螂企業管理課件
- 2×25MW水電站電氣部分課程設計
-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條件》第一課時參考課件1 公開課課件
- 企業年金培訓版教學課件
- 健康信息學中醫藥學語言系統語義網絡框架
- 2023年中考語文一輪復習考點梳理+對點訓練(原卷版+解析版)(打包7套)
- 幼兒繪本故事:如果不洗澡
- 農業機械使用與維護課程標準
- 汽輪機上缸吊出及翻缸風險分析及管控措施
- 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檔案填寫樣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