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區2024屆中考歷史最后沖刺模擬試卷含解析_第1頁
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區2024屆中考歷史最后沖刺模擬試卷含解析_第2頁
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區2024屆中考歷史最后沖刺模擬試卷含解析_第3頁
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區2024屆中考歷史最后沖刺模擬試卷含解析_第4頁
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區2024屆中考歷史最后沖刺模擬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區2024屆中考歷史最后沖刺模擬試卷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碼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條形碼區域內。2.答題時請按要求用筆。3.請按照題號順序在答題卡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卷上答題無效。4.作圖可先使用鉛筆畫出,確定后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描黑。5.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1分,共24分)1.“現代經濟之父”亞當·斯密在1759年指出說:“如果一個社會的經濟發展不能真正分流到大眾手中,那么它在道義上將不得人心,而且是有風險的,因為它注定要威脅社會穩定。”他這樣說主要是為了防止()A.城鄉差別的擴大 B.工人運動的興起C.經濟危機的發生 D.壟斷現象的出現2.對下表信息理解錯誤的是1957年主要工農業產品產量同1952年對比情況表項目年份和增長率原煤(萬噸)鋼(萬噸)布(億米)糧(萬噸)1952年664913538.3163921957的1300053550.519505增長率(%)962963219A.工農業產品產量都呈現出增長趨勢B.工業產品產量增長率高于農產品產量增長率C.工業產品產量增長標志社會主義工業化實現D.工業產品產量增長率高是因為優先發展重工業3.漢武帝時,嫁給烏孫國(在今新疆境內),被稱為“萬里和親第一人”的是A.王昭君B.劉細君C.文成公主D.金成公主4.西晉王朝存在時間非常短暫。導致西晉是一個短命王朝的原因有(

)①統治集團迅速腐朽②北方人大量遷往江南地區③皇族之間連年混戰④內遷少數民族反抗西晉的壓迫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南宋社會生活史》中說:“(宋代中國)現代化的程度令人吃驚,貨幣經濟、紙鈔、高度發展的茶鹽企業非常獨特,”對材料理解正確的是A.臨安是全國最大的商業城市B.南宋政府鼓勵海外貿易C.中國在宋代就實現了現代化D.宋代商品經濟高度繁榮6.關于土地改革的完成,農民有深切體會,其中符合當時情景的是()A.農民甲說:“我們總算翻了身,成為土地的主人”B.農民乙說:“今年多收三五斗,還要向地主交租!”C.農民丙說:“加入農業合作社就是好,集體力量辦大事.”D.農民丁說:“實行土地承包,收成比往年高很多!”7.下列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有關的重大歷史事件,按其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①德國入侵波蘭②太平洋戰爭爆發③諾曼底登陸④斯大林格勒戰役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①②④D.①②④③8.新航路開辟后,真正的“世界歷史”開始了,“從此,國別和種族為主的地域性歷史開始演變為真正意義上的統一的世界歷史……人類社會終于迎來了近代的曙光。”其確切理解應該是A.資本主義殖民體系建立B.資產階級革命時代到來C.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D.世界從此由分散走上整體9.中外歷史上許多重大歷史事件之間存在著聯系,下列事件中沒有因果關系的是()A.英國工業革命的完成——鴉片戰爭B.《馬關條約》的簽訂——戊戌變法的興起C.1929-1933年的經濟危機——德國法西斯專政建立D.歐洲聯盟的建立——兩極格局的形成10.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寫道:“舊制度所顯示的破產導致舊制度的變革,第一個變革是解放農奴……這是俄國歷史上的一個重大轉折點。……工廠工人的數目從1865年的381000人上升到1890年的1620000人……”材料顯示這次改革A.使俄國走上了對外侵略的道路B.是俄國歷史上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C.促進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D.動搖了沙皇專制統治的基礎11.歸納法是歷史探究學習的常用方法,根據以下事實你能推斷出探究的主題是()A.銘記歷史,珍愛和平 B.渴望和平,民主團結C.國家統一,民族獨立 D.百年屈辱,民族抗爭12.為了民族解放,“為抗戰發出怒吼”,人民音樂家冼星海譜寫的歌曲是A.《畢業歌》B.《松花江上》C.《黃河大合唱》D.《義勇軍進行曲》13.2013年2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了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回望歷史,國共兩黨曾有過多次合作。下列與國共合作有關的事件是()①抗擊八國聯軍②創建黃埔軍校③進行北伐戰爭④堅持八年抗戰。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4.春秋戰國至秦漢時期,各種思想流派紛呈。有的同學對各種思想主流進行整理將它們分別描述為:“封建正統思想的奠基者”,“法治思想的建立者”,“樸素辯證法的提出者”,“兼愛非攻的倡導者”。按順序它們分別應代表A.儒、道、墨、法B.法、儒、道、墨C.儒、法、道、墨D.道、法、墨、儒15.“這個飛船標志著中國成為前蘇聯(俄羅斯)和美國之后的第三個將人類送上太空的國家,它是我國在航天技術上的又一座里程碑。”“這個飛船”是A.神舟一號飛船B.神舟三號飛船C.神舟五號飛船D.神舟六號飛船16.“把教育放在最優先的地位,仿效西方建立了小學、中學和大學,形成了完整的近代學校體制。”導致近代日本出現這種現象的措施是明治政府A.加強中央集權B.推行地稅改革C.發展近代經濟D.提倡文明開化17.下列關于我國古代文化的表述錯誤的一項是A.司母戊鼎是商朝青銅器的典型代表B.東漢醫學家華佗被尊稱為“醫圣”C.《紅樓夢》是我國古典小說的巔峰D.祖沖之把圓周率數值計算到小數點后第七位18.下圖是上海世博會中國館建筑“東方之冠”,據說它的創意來源于中國古代青銅器皿文化。請問,出土于我國河南,代表了商朝青銅器典型風格的是()A.司母戊鼎 B.青銅立人 C.青銅神樹 D.四羊方尊19.新航路開辟后,在連續三百多年的“三角貿易”中,遭受災難最深重的地區是A.歐洲B.非洲C.美洲D.亞洲20.2017年5月,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歡迎宴會上說:“2000多年前,我們的先輩們……開辟了古絲綢之路.開啟了人類文明史上的大交流時代。”促進絲綢之路開辟的歷史人物是A.蒙恬B.張騫C.玄奘D.鄭和21.改革開放之初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所有權歸集體,承包經營權歸農戶,稱為“兩權分離”。2016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順應農民保留土地承包權、流轉土地經營權的意愿,將土地承包經營權再分為承包權和經營權,形成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的格局,這一變化()A.促進了農村生產關系出現根本性變革B.展現了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持久活力C.標志著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退出歷史D.從法律上肯定了農民對土地的所有權22.《宋史》列傳中的北宋人物,出身于布衣超過二分之一,而布衣官員入仕的途徑,在北宋初期以科舉制出身的約占三分之一,到北宋晚期更超過五分之四。除了大幅增加科舉取士名額,進士授官從優,升遷迅速。以下說法錯誤的是A.科舉制體現了選官制度的開放和階層流動的增強B.科舉制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宋代重文輕武的政策C.科舉制能選拔出最優秀的官吏D.促進宋代文化昌盛23.主席指出,弘揚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發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它是中華民族堅強團結在一起的精神力量。下列最能體現愛國主義精神的是A.“驅除韃虜,恢復中華”B.“變法圖強,維新變法”C.“物競天擇,適者生存”D.“外爭國權,內懲國賊”24.在歷史學習中,我們常常要對歷史要素的內在聯系進行分析。以下關聯不正確的是A.中共一大——中國共產黨誕生——中國革命的面目煥然一新B.西安事變——得到了和平解決——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C.渡江戰役——解放長江中下游以北地區——宣告了延續22年的國民黨政權的覆滅D.開國大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偉大勝利二、填空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2分,每空1分,共6分)。25.保留統而不治的君主、國會擁有國家最高權力的政治體制被稱為——________26.根據下列提示寫出相對應的戰役名稱。使東北全境獲得解放﹣﹣_____使華北全境基本解放﹣﹣_____為解放長江以北地區奠定了基礎﹣﹣_____解放南京,國民政府垮臺﹣﹣_____27.1936年________的和平解決,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的序幕,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1942年________保衛戰,不僅扭轉了蘇德戰場的形勢,也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三、材料解析與探究題:閱讀材料,依據材料以及結合所學知識,完成要求(本大題共3小題,其中第28題7分,第29題6分,第30題7分,共20分)。28.(7分)歐洲文明歷史悠久,曾輝煌一時,在世界歷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它的發展跌宕起伏,影響深遠。閱讀下列材料,完成相關問題。材料一我們的制度是別人的模范,而不是我們模仿任何其他的人的。我們的制度之所以被稱為……因為政權是在全體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數人手中。——伯里克利在陣亡將士國葬典禮上的演說材料一中“我們的制度”開啟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材料中的“全體公民”指那些人?他們可以通過參加什么最高權力機構來決定國家的重大問題材料二

14世紀,一場重視繼承古代文化遺產,追求個人精神自由的思想解放運動到來了,人文主義開路、自然科學和文化藝術相繼取得了璀璨而輝煌的成就,群星閃爍,燦若霓虹。——摘編自《圖說天下?世界歷史系列》材料二中的“思想解放運動”指的是什么運動?據所學知識,這場運動開始于哪里?代表了當時哪一社會階層反對封建統治、要求自由的愿望?材料三(1)凡未經議會同意,以國王權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實施之僭越權力,為非法權力。近來以國王權威擅自廢除法律或法律實施之僭越權力,為非法權力。……凡未經議會準許,借口國王特權,為國王而征收,或供國王使用而征收金錢,超出議會準許之時限或方式者,皆為非法。……(3)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三出自英國的哪一重要文件?使英國確立了什么樣的政體?法國大革命中的《人權宣言》宣告了什么基本原則?材料四1750-1914年間,歐洲人成功地將自己的優勢地位轉變為世界性的霸權:19世紀末,歐洲勢力控制了大部分亞洲和幾乎整個非洲地區……三個歷史進程——革命、工業化及帝國主義——可以幫助我們理解歐洲人……何以逐漸地控制了世界。——[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齊格勒著《新全球史》根據材料四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歐洲人成功地將自己的優勢地位轉變為世界性的霸權”的政治和經濟因素。材料五西歐六國在20世紀50年代創建了共同市場,從那時起到21世紀開始之際,歐洲統一進程成就顯著。1957年建立的歐洲經濟共同體,1965年成長為歐洲共同體,1991年簽署《馬斯特里赫特條約》后進而發展成歐洲聯盟……自愿采用一種共同貨幣……提出繼續發展共同的外交與防務政策……即使如現在這個樣子,也已經成為經濟與政治合作的前所未有的模板,歐洲已經為之大變。在經歷了延續幾個世紀的戰爭歲月以后,歐洲大陸已經到達一個歷史的轉折點,很難想象幾個主要國家之間再有戰爭。——[美]R·R·帕爾默《現代世界史》材料五中的“共同貨幣”指的是哪一種貨幣?根據材料五說明“很難想象幾個主要國家之間再有戰爭”的主要原因。29.(6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近500年來發生過三次結構性的權力轉變……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歐洲)的崛起,此轉變始于15世紀,在19世紀急劇加速;第二次轉變發生在19世紀末美國的崛起……20世紀的全球經濟、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時間由美國主導;我們目前正在經歷的則是現代時尚的第三次權力轉變,或可稱為“群雄競起”的時代。——(美)法里德·扎卡里亞《后美國世界》材料二哈佛大學的專家史迪威大膽猜測,我們或許正生活在“自我們這個物種存在以來最和平的時期”。——(美)法里德·扎卡里亞《后美國世界》材料三不論你愿意與否,全球化進程都會不斷深入地發展……甚至連反全球化也經歷了一個“反全球化的全球化”過程。(1)依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概括20世紀之所以出現“大半時間由美國主導世界”的局面,美國所具有的有利因素?(2)材料二中“當今我們生活在最和平的時期”的論斷,你是否贊同?簡要說明理由。(3)綜合材料一、二,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材料三中“全球化”和“反全球化運動”的認識。30.(7分)創新·改變材料一:隋朝統一全國后,對門第世家獨霸政府的現象進行改革。改用考試的方法,向平民階層選拔新進官員。凡考試及格的知識分子,不問什么門第,一律委任官職。——柏揚《中國人史綱》材料二:在當時的條件下,這是一大發明。這種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為公卿,可以參政的機會……我國的這一制度對西方近代文官考試制度的形成產生了較大影響,有人稱它為中國古代的“第五大發明”。——徐中約《中國近代史》依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隋朝為選拔人才開創了什么制度?這一制度使選官方式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并產生了什么影響?材料三:向“距離”挑戰補全圖中內容。材料四:ABC(3)如果從上述三張圖片中選擇一張放入材料三的“信息化時代”中,應該選擇哪一張?并圍繞材料三的主題說明理由。材料五:我國與發達國家科技實力的差距,主要體現在創新能力上。實踐反復告訴我們,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我們要矢志不移自主創新,著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只有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其他安全。基礎研究是整個科學體系的源頭,是所有技術問題的總機關,是武器裝備發展的原動力。只有重視基礎研究,才能永遠保持自主創新能力。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大背景下,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孤立依靠自己力量解決所有創新難題。要深化國際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全球創新資源,在更高起點上推進自主創新,并同國際科技界攜手努力,為應對全球共同挑戰作出應有貢獻。我們要全面研判世界科技創新和產業變革大勢,既要重視不掉隊問題,也要從國情出發確定跟進和突破策略,按照主動跟進、精心選擇、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方針,明確我國科技創新主攻方向和突破口。面向未來,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這是我們成就事業的重要法寶。——當今形勢下,中國要想實現自主創新應當采取哪些舉措?

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1分,共24分)1、B【解析】

結合材料“真正分流到大眾手中”可以看出時要防止大眾的威脅,第一次工業革命后,社會日益分裂為兩大對立的階級,即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亞當斯密正是要提醒防止無產階級因貧窮而進行反抗,選項B符合題意;選項A城鄉差別不能代表貧富差距,不符合題意;選項C,經濟危機在18世紀中期還沒有出現過,不符合題意;壟斷組織出現于19世紀后期,選項D和材料不符。故選B。【點睛】解答此題需認識工業革命在經濟上促使工業經濟發展,工業資本家經濟和政治實力壯大,這一切都是建立在對無產階級剝削的基礎上的,工人的經濟地位和政治地位很低,這必然加劇了社會矛盾,亞丹斯密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所以警示統治階級。2、C【解析】

據“1957年主要工農業產品產量同1952年對比情況表”可知,從1952年到1957年我國主要工農業產品產量大幅度增長,工業產品產量增長率高于農產品產童增長率,特別是鋼產量大幅度增加。這主要得益于我國在1953年-1957年實行了一五計劃。在1953年-1957年為了有計劃的進行社會主義建設,黨和政府實施了第一個五年計劃。一五計劃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重工業;一五計劃使我國開始改變了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所以C表述錯誤,符合題意,ABD表述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擇C。3、B【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細君公主是中國西漢時江都王劉建的女兒。元封六年(前105年),漢武帝封細君為公主,下嫁烏孫國王昆莫獵驕靡,以和烏孫結為兄弟之邦,共制匈奴,細君公主為西漢和烏孫建立友好的民族關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被稱為“萬里和親第一人”,B符合題意,CD項是唐朝時候的公主,A項是西漢漢元帝時期嫁到匈奴的公主。A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B。4、C【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分析西晉滅亡的原因包括:西晉統治者上層的腐化,隨著西晉社會經濟的恢復,以晉武帝為首的統治階級開始腐化、奢侈、浪費成風,加重了農民的負擔,破壞了社會經濟;統治階級的內部爭斗,主要表現為“八王之亂”,統治階級內部的開始相互攻殺;少數民族和流民的起義,在苛捐雜稅和地主和官員欺壓下,農民紛紛失去了土地,轉為流民,西晉政府無視流民存在,百姓無法生活,全國各地相繼爆發了流民起義。西晉政府對內遷的少數民族的殘酷壓迫,使少數民族進行反抗。②北方人大量遷往江南地區是能夠促進西晉經濟發展的因素,所以西晉滅亡的原因不包括②。故選C。5、D【解析】根據材料內容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宋代時期,由于商品貨幣關系的發展,北宋時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貨幣交子,紙幣的推廣反映了商業的高度發展。所以材料中“貨幣經濟、紙鈔、高度發展的茶鹽企業”體現的是宋代時期商品經濟的高度繁榮和發展。AB項材料內容沒有體現;C項表述錯誤。故選D。6、A【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A項“我們總算翻了身,成為土地的主人”,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階級被消滅,農民翻身做了土地的主人。故A項正確。B項“今年多收三五斗,還要向地主交租!”土改結束后,近三億的無地少地農民分到了土地和農具、牲畜、房屋等,還免除了地租,農民真正獲得了解放。因此不用再向地主交租。故B項錯誤。C項“加入農業合作社就是好,集體力量辦大事”,1955年,全國掀起農業合作化的高潮,農民踴躍參加合作社,C項為三大改造時期的事情,故C項錯誤。D項“實行土地承包,收成比往年高很多!”1978年,安徽鳳陽縣小崗村農民首先實行分田包產到戶,自負盈虧。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農村逐步實行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農業生產達到大發展,農村開始富裕起來了。因此這是改革開放時期,故D項錯誤。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7、D【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①德國進攻波蘭在1939年;②1941年12月,日本偷襲珍珠港導致太平洋戰爭爆發。③諾曼底登陸在1944年;④斯大林格勒戰役發生于1942年—1943年。所以先后順序排列為①②④③,故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選擇D。【點睛】解決本題的關鍵是掌握二戰的過程。8、D【解析】

依據題干:新航路開辟后,真正的“世界歷史”開始了,“從此,國別和種族為主的地域性歷史開始演變為真正意義上的統一的世界歷史……”反映了新航路的開辟,世界連成了一個整體。結合課本所學,新航路開辟后,從歐洲到亞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來日益密切,世界由分散開始連成一個整體。D項符合題意;ABC三項也是新航路開辟的影響,但是材料中沒有體現,不合題意。由此可知ABC三項不合題意,故選擇D。9、D【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兩極格局的形成的標志是北約和華約兩大政治軍事組織的建立。歐洲聯盟的建立和兩極格局的形成沒有因果關系,故D符合題意,ABC存在因果關系,不符合題意,故選擇D。10、C【解析】

根據材料“工廠工人的數目從1865年的381000人上升到1890年的1620000人”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俄國在1861年進行了農奴制改革,宣布農奴為自由人,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勞動力,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故C正確。彼得一世改革之后,俄國成為了軍事強國,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故排除A項。1861年改革是一場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故排除B項。改革的目的是為了維護沙皇專制統治,故排除D項,故選C。11、A【解析】

依據題干材料列舉的史實包括九一八事變、南京大屠殺、臺兒莊戰役、百團大戰等,這些都屬于抗日戰爭時期的史實。把這些史實放在一起探究,目的是要警示人們銘記歷史,珍愛和平。BCD三項不符合題意,故選A。12、C【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作于1939年3月,這部作品由詩人光未然作詞,以黃河為背景,熱情歌頌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光榮歷史和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斗爭精神,痛訴侵略者的殘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災難,廣闊地展現了抗日戰爭的壯麗圖景,并向全中國全世界發出了民族解放的戰斗警號,從而塑造起中華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對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取得勝利起了巨大的鼓舞作用,所以C項符合題意;A項是田漢詞,聶耳曲,B項詞曲作者是張寒暉,D項是田漢詞,聶耳曲。由此分析ABD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C。13、B【解析】試題分析:主要考查學生對國共兩黨兩次合作有關知識的識記。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時間是1924年——1927年。這一時期是國民大革命時期。國共兩黨合作的重要成果是黃埔軍校的創立和北伐戰爭的勝利進軍,基本推翻北洋軍閥的統治。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時間是1937年——1945年。這一時期是抗日戰爭時期。在七七事變發生后,全國性的抗日戰爭開始,在民族危亡的關頭,國共兩黨再次合作,取得了抗戰的偉大勝利。故選B。考點:人教新課標八年級上冊·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血染盧溝橋14、C【解析】

根據課本所學,春秋戰國時期,各學派紛紛著書發表意見,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道家學派老子主張無為而治,提出事物都有正反兩方面,具有樸素辯證思想。封建正統思想指的是儒家思想。墨家的創始人墨子主張“兼愛”、“非攻”,反對以大欺小,支持正義戰爭;法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是韓非子,他主張實行“法治”,加強中央集權,用嚴酷的刑罰鎮壓反抗,鞏固國家的統治。選擇答案C。15、C【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是“神舟”號系列飛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國首次發射的載人航天飛行器。它于2003年10月15日9時發射,將航天員楊利偉送入了太空。這個飛船標志著中國成為前蘇聯(俄羅斯)和美國之后的第三個將人類送上太空的國家,它標志著我國在航天技術上的又一座里程碑。故選C。16、D【解析】

根據“把教育放在最優先的地位,仿效西方建立了小學、中學和大學,形成了完整的近代學校體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近代日本出現的這種理象,與明治維新采取的提倡文明開化,大力發展教育這一措施有關。日本對教育的重視也是日本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選擇D。17、B【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華佗,是東漢未年著名醫學家。華佗精心鉆研醫術不求仕途。他醫術全面,精通內、婦、兒、針灸各科,尤其擅長外科,精于手術,被后人稱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東漢末年,張仲景收集了許多民間藥方,寫成了《傷寒雜病論》,全面闡述了中醫理論和治病原則,他醫術高明,醫德高尚,后世尊稱他為“醫圣”。B符合題意,ACD項表述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擇B。18、A【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青銅文化是中國先進文化的一種重要表現,商朝的青銅器制造規模大,技藝精湛,品種多,其中世界上現存最大的青銅器是司母戊鼎,四羊方尊造型奇特,1938年出土于湖南寧鄉縣,是青銅器中的精品,河南出土的司母戊鼎代表著商朝青銅器的典型風格,A項符合題意;BCD三項不符合題意;故選A。19、B【解析】本題考查三角貿易.依據所學可知,從16世紀起,歐洲殖民者為補充和增加美洲殖民地的勞動力,他們從歐洲出發,乘船到非洲,攜帶槍支、雜物等;在非洲通過各種卑鄙的方式擄獲黑人后運往美洲,然后把黑奴賣給美洲的種植園主,然后帶著滿船的金銀和歐洲需要的經濟作物返回歐洲.這一滅絕人性的行為持續了幾百年,使非洲喪失了難以計數的人口,歐洲殖民者大發橫財,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因而“三角貿易”中,遭受災難最深重的地區是非洲.故此題選B.20、B【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漢漢武帝時期,張騫兩次通西域。在張騫通西域的基礎上,開辟了絲綢之路。故促進絲綢之路開辟的歷史人物是張騫。故B符合題意;蒙恬是秦朝抗擊匈奴的歷史人物,故A不符合題意;玄奘西行天竺取經,故C不符合題意;鄭和下西洋與促進絲綢之路的開辟無關。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21、B【解析】

據所學知,農村土地由所有權歸集體,承包經營權歸農戶,稱為“兩權分離”到形成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這一變化展現了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持久活力。ACD三項表述都是錯誤的。故選B。【點睛】注意識記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相關內容及影響。22、C【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和材料,在北宋通過科舉做官的平民階層越來越多,與宋代科舉制的改革擴大增加選舉名額等有關,說明了選官制度更加開放,更有利于推動社會階層的流動。科舉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宋代重文輕武的政策,同時也促進宋代文化昌盛。但是材料只是涉及平民官員比重增加,不能得出是否優秀的結論。所以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C。23、D【解析】依據題干“體現愛國主義精神”,結合課本所學,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學學生舉行示威游行,掀起了五四運動。以“外爭國權,內懲國賊”等為口號。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D項符合題意;“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旨在推翻當時中國由滿族所建立的封建王朝清政府,恢復中國各民族本身的民族文化傳統,建立由漢族掌權的新政府,無法體現民族團結。A項不合題意;“變法圖強,維新變法”是晚清時期維新派人士通過光緒帝進行的資產階級改良運動,屬于清政府自上而下的自救運動,不能體現愛國主義精神。B項不合題意;“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嚴復在翻譯的《天演論》中提出的,目的是幫助清政府探索富強之道,與愛國主義精神的關系并不是很大。C項不合題意。由此可知ABC三項不合題意,故選擇D。24、C【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1949年4月渡江戰役,解放了南京,宣告了延續22年的國民黨政權的覆滅,C項符合題意;中共一大標志中國共產黨誕生,從此中國革命的面目煥然一新;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開國大典標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偉大勝利。由此分析AB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C。點睛:抓住題干關鍵詞“下關聯不正確”是解題的關鍵,1949年4月渡江戰役,解放了南京,宣告了延續22年的國民黨政權的覆滅。二、填空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2分,每空1分,共6分)。25、君主立憲制【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英國在1688年進行光榮革命,1689年頒布《權利法案》,目的是為了限制王權。它以法律形式對國王的權利進行了明確的制約;標志著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開始確立起來。在君主立憲制下,國王統而不治,國會擁有國家最高權力,故答案為君主立憲制。【點睛】本題考查君主立憲制,識記君主立憲制的特征是解題的關鍵。26、遼沈戰役平津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解析】

(1)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遼沈戰役1948年9月12日開始,11月2日結束,解放了東北全境。戰役結束后,人民解放軍首次在兵力數量方面超越國民黨軍。三大戰役的勝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的基礎。(2)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平津戰役1948年12月5日開始,1949年1月31日結束,解放了北平、天津在內的華北大片地區,基本解放華北全境。(3)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48年11月的淮海戰役是解放戰爭時期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中原野戰軍在以徐州為中心的廣大地區,對國民黨軍進行的戰略性進攻戰役。淮海戰役的勝利,使長江中下游以北的廣大地區獲得解放,為解放軍渡江作戰奠定了基礎。(4)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三大戰役后,1949年4月21日,毛澤東、朱德向人民解放軍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渡江戰役開始,國民黨苦心經營的長江放線,頃刻間土崩瓦解,23日,解放軍占領南京,宣告了延續22年的國民黨政權垮臺。27、西安事變斯大林格勒【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隨著日本侵華的深入,民族危機日益嚴重,中國到了亡國滅種的關鍵時刻,為逼蔣抗日,1936年,張學良和楊虎城發動了西安事變,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的序幕,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1942年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不僅扭轉了蘇德戰場的形勢,也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三、材料解析與探究題:閱讀材料,依據材料以及結合所學知識,完成要求(本大題共3小題,其中第28題7分,第29題6分,第30題7分,共20分)。28、(1)文藝復興全體成年男性公民;公民大會。(2)人文主義。意大利資產階級(3)《權利法案》。君主立憲制。人權、法治、自由、分權、平等和保護私有財產等基本原則。(4)政治因素:英國通過資產階級革命,確立君主立憲制。經濟因素: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5)歐元。歐盟的成立。【解析】

(1)第一問依據材料關鍵詞“伯里克利”可知,此內容反映的是雅典的民主政治;第二問依據所學可知,材料中的“全體公民”指全體成年男性公民。雅典伯里克利時代,民主政治達到頂峰。雅典民主政治所體現的平等和公正原則,僅適用于雅典的男性公民,眾多的婦女和外邦人無權享受這種民主;第三問依據所學可知,雅典的成年男性公民通過參加公民大會來決定國家的重大問題。(2)第一問依據材料信息“14世紀,一場重視繼承古代文化遺產,追求個人精神自由的思想解放運動到來了”可知,此內容反映的是14世紀興起的文藝復興運動;第二問依據所學可知,文藝復興開始于14世紀的意大利,它的核心思想就是人文主義;第三問依據所學可知,文藝復興運動表明資產階級重視人性解放的思想正在興起。(3)第一問依據材料信息“凡未經議會準許,借口國王特權,為國王而征收,或供國王使用而征收金錢,超出議會準許之時限或方式者,皆為非法”可知,此內容出自英國的《權利法案》;第二問依據所學可知,光榮革命后,為了限制國王的權力,英國議會頒布了《權利法案》。《權利法案》規定不經議會批準,國王不能征稅,也不能在和平時期維持常備軍,國王不能隨意廢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執行;通過此文獻的頒布,英國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第三問依據所學可知,法國大革命中頒布的《人權宣言》,提示了天賦人權、自由、平等的原則,否定了封建等級制度,體現了摧毀君主專制的要求,成為資產階級奪取政權和鞏固政權的思想武器。(4)依據材料信息“19世紀末,歐洲勢力控制了大部分亞洲和幾乎整個非洲地區……三個歷史進程——革命、工業化及帝國主義——可以幫助我們理解歐洲人……何以逐漸地控制了世界”可知,17世紀英國通過資產階級革命,確立君主立憲制;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興起,是歐洲人成功地將自己的優勢地位轉變為世界性的霸權的政治和經濟因素。(5)第一問依據材料信息“1957年建立的歐洲經濟共同體,1965年成長為歐洲共同體,1991年簽署《馬斯特里赫特條約》后進而發展成歐洲聯盟……自愿采用一種共同貨幣”可知,1993年歐盟成立,使用統一的歐元;第二問依據所學可知,歐盟的成立,歐洲國家由二戰時期的對立走向聯合。29、(1)因素:確立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通過羅斯福新政進行政策調整和制度創新;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世界大戰中大發戰爭財。(答出二條即可)(2)贊同。理由:冷戰結束;經濟全球化發展;政治格局多極化趨勢加強等。不贊同。理由:地區沖突、民族矛盾、宗教紛爭;強權政治、霸權主義;核威脅;恐怖主義威脅等。(觀點與理由要一致,只寫觀點,不寫理由不給分。)(3)認識“全球化”:是生產力發展的結果和歷史發展的趨勢,有利于經濟發展與交流,要順應潮流;是西方發達國家主導的,存在著不公平、不合理現象;給世界帶來了新的挑戰,要改變不利條件,爭取建立世界經濟新秩序。“反全球化運動”:有利于認識全球化的弊端,防止全球化不利影響的蔓延;促使國際社會正式全球化的負面影響,促使全球化的利益分配更加合理;其本身就是一種全球化運動。(觀點正確、言之有理即可)【解析】

(1)根據材料“20世紀的全球經濟、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時間由美國主導”,可以從有利于美國經濟、科技、文化和理念等發展的因素入手。結合所學知識,美國較早完成了資產階級革命,確立了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面臨經濟大危機,通過羅斯福新政進行政策調整和制度創新;重視科技的發展,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大發戰爭橫財,有了相當可觀的資本積累等等,這些都促使20世紀“大半時間由美國主導世界”的局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