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臨沂市經濟開發區達標名校2024屆中考歷史模擬試卷含解析_第1頁
山東省臨沂市經濟開發區達標名校2024屆中考歷史模擬試卷含解析_第2頁
山東省臨沂市經濟開發區達標名校2024屆中考歷史模擬試卷含解析_第3頁
山東省臨沂市經濟開發區達標名校2024屆中考歷史模擬試卷含解析_第4頁
山東省臨沂市經濟開發區達標名校2024屆中考歷史模擬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山東省臨沂市經濟開發區達標名校2024屆中考歷史模擬精編試卷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碼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條形碼區域內。2.答題時請按要求用筆。3.請按照題號順序在答題卡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卷上答題無效。4.作圖可先使用鉛筆畫出,確定后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描黑。5.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1分,共24分)1.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國慶節都是為了紀念本國歷史上的重大事件,下列關于這一主題的組合不正確的是A.英國——《權利法案》的發表 B.美國——《獨立宣言》的頒布C.法國——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獄 D.中國——開國大典2.如圖是世界近代歷史上一次資產階級革命的進程示意圖。根據圖判斷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A.英國最終確立了資產階級聯邦制國家B.英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最終以暴力革命推翻復辟王朝取得政權C.英國進行資產階級革命的同時開展了工業革命D.英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經過近半個世紀的斗爭才最終取得統治地位3.列夫·托爾斯泰,被列寧稱之為“俄國革命的鏡子”,他的主要代表作有A.《向日葵》B.《復活》C.《安娜·卡列尼娜》D.《戰爭與和平》4.下列屬于唐朝發明的生產工具是()A.曲轅犁 B.秧馬 C.耬車 D.翻車5.口號是歷史的濃縮,從口號中我們可以直接看到一個真實的歷史,“打到一切”“造反有理”“停產鬧革命”這類口號出現在A.新中國成立初期B.文化大革命時期C.社會主義建設時期D.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6.社會風俗是政治、經濟、文化演變的產物,清廷覆滅之后,隨即又出現了改革服飾習俗的熱潮,由服飾體現的等級制度也隨之被打破了。對材料理解正確的是A.西方文化徹底改變了中國傳統習俗B.傳統習俗的變遷,對于人們沖破封建的束縛,追求民主風尚,積極投身社會改革產生了重要的推動作用。C.近代社會生活的變化比較平衡的,城市、農村變化明顯。D.近代社會生活的變化呈現出體現了自由、平等、文明、門第高低的不同的特征。7.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初步確立的標志是A.新中國的建立 B.西藏和平解放C.土地改革完成 D.三大改造完成8.“橫空出世一戰中,社會制度初顯優;反法西斯建大功,一朝解體兩極終”。它描述的是哪個國家?A.英國B.蘇聯C.美國D.中國9.彼得一世俄羅斯歷史上僅有的兩位“大帝”之一。他統治時期在政治、經濟、軍事和科技等領域進行西化改革,使俄羅斯成為歐洲大國之一,若為他進行簡介,可以選用的正確陳述有①彼得一世積極向西方學習②彼得一世建立新式常備軍③彼得一世使俄國成為資本主義國家④彼得一世促進了俄國工場手工業的發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0.下列毛澤東的詩詞能夠體現紅軍長征開始逐步改變被動局面的是A.雄關(婁山關,位于貴州遵義城北)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B.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C.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D.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11.德國的—位法學家說:“羅馬曾經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則以法律。而這第三次征服也許是其中最為平和、最為持久的一次。”“最為平和、最為持久”說明羅馬法A.維持了羅馬帝國統一B.鞏固了皇帝的獨尊地位C.成為歐洲法學的淵源D.維護了莊園的公共秩序12.與“收復建康”“取得郾城大捷”歷史事件相關的是A.衛青北擊匈奴 B.岳飛抗金C.張騫通西域 D.鄭成功收復13.如果把“大運河的開通”“貞觀之治”“開元盛世”“遣唐使和鑒真東渡”整合為一個學習單元,符合這一單元內容的主題是A.中華文明的起源 B.國家的產生與社會變革C.繁榮與開放的社會 D.政權分立與民族匯聚14.商品經濟的發展是西歐邁向近代社會的經濟根源,下列適應這一歷史發展趨勢的現象有①西歐城市的發展②西歐莊園的發展③手工工廠的興起④租地農場的興起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5.甘地領導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范圍有①政治②教育③經濟④宗教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D.①②③16.與鄭和下西洋相關史實不相符的是A.1405-1433年,鄭和七次下西洋B.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壯舉C.對開發南洋作出了貢獻D.促進了我國與亞歐各國的友好往來17.二戰后資本主義的新變化主要表現()①歐洲走向聯合②美國發展與日本崛起③社會保障制度出現④萬隆會議⑤拉美人民維護主權斗爭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18.在近代中國發生的可與西方文藝復興相媲美的歷史事件是A.戊戌變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運動D.五四運動19.最初加入蘇聯的加盟共和國中包括A.俄羅斯聯邦B.外高加索聯邦C.烏克蘭D.愛沙尼亞20.重大的歷史事件必然產生一定的后果或影響。下列搭配沒有必然聯系的是()A.新航路開辟——打破了以往世界各個地區相互隔絕和孤立發展的局面B.日本明治維新——擺脫淪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機C.美國獨立戰爭和美國內戰——都促進了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D.俄國1861年改革——“民主”“共和”思想廣為傳播21.傳說中教民制造船只,發明弓箭和指南車的遠古部落首領是A.黃帝B.堯C.舜D.禹22.秦始皇創立的對后世產生深遠影響的政治制度是()A.中央集權制 B.分封制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23.打破二戰以來德軍“天下無敵”神話的戰役是A.不列顛空戰B.莫斯科保衛戰C.斯大林格勒戰役D.柏林戰役24.19世紀以來,中國近代工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夾縫中萌發。關于下列企業的相同點,表述正確的是()A.皆由洋務派官員創辦B.都一定程度上抵制外來侵略C.均體現輕工業的發展D.都在“自強”的口號下興辦二、填空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2分,每空1分,共6分)。25.近代社會在不斷發展變化.19世紀末,隨著電力的發明和廣泛使用,人類社會進入________。1848年2月,馬克思和恩格斯聯合發表《________》,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誕生,開辟了________新局面________的作品深刻地展現了近代俄國社會的劇烈變動,代表作是《戰爭與和平》等。26.請根據下列歷史信息準確填寫相應的中國古代王朝名稱姬發滅紂都鎬京,封賜諸侯四海平筑城鑿墓勞民力,焚書坑儒斷史綱光武中興遷洛邑,傳及獻帝朝代亡神勇玄宗清女媧,繁榮盛世號開元陳橋兵變代柴周,偃武修文是弱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下圖一所示會議形成的世界新秩序是_______;下圖二所示會議決定建立的國際組織是______。三、材料解析與探究題:閱讀材料,依據材料以及結合所學知識,完成要求(本大題共3小題,其中第28題7分,第29題6分,第30題7分,共20分)。28.(7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未經議會同意,國王無權廢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執行;未經議會同意,國王無權征收租稅;除議會同意外,在國內招收常備軍,均屬非法。議會議員之選舉,必須自由。——《權利法案》根據材料一,分析國王和議會的關系。根據這一法案的基本原則,英國確立了怎樣的政治體制?材料二:宣言擊中了南方的要害,敲響了近200年罪惡奴隸制的喪鐘,使400萬黑人奴隸看到了自由的曙光,鼓舞他們起來斗爭。宣言還使世界人民認識到美國所發生的……而且是一場埋葬野蠻的、非人道的奴隸制度的正義戰爭。世界人民特別是英法人民投入了支持北方正義事業的斗爭,阻止了英法兩國進行武裝干涉的企圖。——摘編自《美國史綱》材料二中的“宣言”指的是什么?根據材料二分析,該“宣言”頒布對“正義戰爭”帶來什么影響?材料三: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這是我國現行憲法的第五次修改。這次憲法修改對現行憲法序言部分作出了重要的修改,包括把科學發展觀、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寫入憲法序言部分……,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寫入憲法,增加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由材料三可知,我國現行憲法迄今已經進行了五次修改,這表明了什么?29.(6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絲綢和香料從原料產地向西,運輸到達中亞、伊朗、阿拉伯和羅馬帝國的消費者手里,羅馬帝國生產的玻璃器皿、葡萄酒等也在絲綢之路上大量流動。佛教、印度教和基督教都通過絲綢之路吸引了遠方的信教者。﹣﹣摘編自杰里?本特利等著《新全球史》材料三公元前138年,張騫奉漢武帝之命出使大月氏,途中遭匈奴扣留,到公元前126年才回到長安。公元前119年,張騫再次奉命出使烏孫等國,公元前115年回到長安。明朝前期,社會安定,國力雄厚。從1405年到1433年,鄭和的船隊七下西洋。最后一次航行,船隊正在穿越印度洋回歸祖國時,62歲的鄭和病逝在他的寶船上。﹣﹣摘編自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等根據材料一,分別指出西漢“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城市。根據材料二,概括絲綢之路的作用。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鄭和下西洋的客觀條件。張騫、鄭和都是我國歷史上的杰出人物,你更贊賞哪一位?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理由。30.(7分)某校九年級(2)班的同學以“美國的歷史”為主題展開探究活動,請你參與。材料一:美國南北戰爭,并不像許多人認為的那樣,單純地為了奴隸制這個道德問題或是像稅制那樣狹隘的經濟問題。它的原因要深刻得多。富饒的新大陸,究竟是由農業還是由工業來支配?是由第一次浪潮勢力還是由第二次浪潮勢力來統治?美國的未來基本上是個農業社會還是工業社會?北軍的勝利,美國的工業化的大局已定。——摘自阿爾溫·托夫勒《第三次浪潮》材料一中,為什么說“北軍的勝利,美國的工業大局已定”?與此同時的中國社會正在發生哪些變化?材料二漫畫《羅斯福給山姆大叔看病》根據材料二漫畫的寓意,指出國會在羅斯福新政中起到的作用。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羅斯福總統為解決美國的貧困問題給出了什么藥方?材料三:2012年4月10日,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在美國海軍學院發表演講。美國要重返亞太,亞太之所以成為“前沿”,是因為從印度洋到美國西海岸,有世界一半的人口有美國信賴的盟友,有中國、印度、印尼等新興國家,還有世界上最具活力的貿易和能源線路。今日美國必須立足亞太,21世紀將是“美國的太平洋世紀”。結合材料三和時代背景,你認為美國“重返亞太戰略”的真正目的是什么?為了實現這一目的,二戰后美國采取了哪些做法?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曾發布報告說,到2030年,美國的霸權主義將失去生存空間。你如何看待這一論斷?請簡要說明理由。

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1分,共24分)1、A【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限制了國王的權利,確立了議會至上的原則,標志著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在英國的確立,與英國的國慶節無關。A符合題意。BCD項搭配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擇A。2、D【解析】

根據示意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示意圖反映的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中英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經過近半個世紀的斗爭才最終取得統治地位,D符合題意;英國最終確立了君主立憲制,A不符合題意;英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最終以和平手段——光榮革命推翻復辟王朝取得政權,B不符合題意;工業革命發生在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結束后,C不符合題意。所以ABC不符合題意,故選擇D。3、BCD【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列夫?托爾斯泰是19世紀俄國著名作家和教育家,批評現實主義文學巨匠,被列寧稱為“俄國革命的鏡子”,代表作有《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這些作品深刻地揭示了19世紀后期到20世紀初俄國社會的基本矛盾,展現了俄國劇烈的社會變動。所以BCD符合題意,A不符合題意,故選擇BCD。4、A【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朝農民改進犁的構造,制成了曲轅犁,還發明了灌溉工具筒車。故A符合題意。秧馬出現在宋朝,耬車出現在西漢,翻車出現在三國時期。故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是熟悉中國古代勞動工具的變遷,識記唐朝的曲轅犁和筒車。5、B【解析】

依據題干信息“打到一切”“造反有理”“停產鬧革命”可知,文化大革命期間,民主法制遭到嚴重破壞,連劉少奇都被迫害致死,到處都是所謂的停產鬧革命,大批各級領導干部和知識分子遭到批判和揪斗,使國民經濟遭受巨大損失,故B符合題意;ACD與題干口號無關,不合題意。故此題選B。6、B【解析】

根據材料“隨即又出現了改革服飾習俗的熱潮,由服飾體現的等級制度也隨之被打破了”可知傳統習俗的變遷,對于人們沖破封建的束縛,追求民主風尚,積極投身社會改革產生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故B正確。A錯誤在“徹底”,故排除A項。農村變化不大,故排除C項。D項不是近代社會變化的特征,故排除D項。故選B。7、D【解析】

依據題干“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初步確立的標志”,新中國的建立標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勝利,故A不符合題意。西藏和平解放標志祖國大陸統一,故B不符合題意。土地改革完成廢除封建土地制度,屬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任務,故C不符合題意。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實現了由生產資料私有制到社會主義公有制的社會變革,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從此中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故D符合題意。故選D。8、B【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91年蘇聯解體后,蘇聯的社會性質發生了變化,兩極格局宣告終結,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所以此題選B。9、B【解析】

在沙皇的專制統治下,俄國農奴制盛行,是一個封閉落后的國家。農業和手工工場里主要使用農奴勞動,工商業的發展極其緩慢。18世紀初,沙皇彼得一世決心改變俄國的落后面貌,實現富國強兵。他發出向西方學習的號召,頒布一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彼得一世改革以強兵和學習西方科學技術為目標,開啟了俄國近代化的進程。但是,在他的統治下,農奴制卻進一步強化,后來成為俄國社會發展的障礙。彼得一世改組行政機構,建立了中央集權的行政體制,進步加強了沙皇的專制權力。他創建了一支紀律嚴明的新式常備軍;鼓勵興辦手工工場,準許工場主購買整個村莊的農奴;要求貴族必須到軍隊或行政機構為國家服務,按功勞和才能提拔;派遣留學生,創辦科學院,開辦學校,創辦報紙,推行文化教育;提倡西方的禮節服飾與生活方式。通過改革,俄國的經濟、軍事實力大大增強,一躍成為歐洲軍事強國,為對外擴張準備了條件。1700—1721年,俄國打敗瑞典,奪取了波羅的海的出海口,并在這個過程中,營建了新首都一圣彼得堡。①②④符合題意。所以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B。10、A【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1935年,召開了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的正確領導,勝利進行了四渡赤水戰役,長征開始逐步改變被動局面,“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體現了這種轉變,故A符合題意;巧渡金沙江、飛奪盧定橋、過草地均在四渡赤水之后,故BD均不符合題意;渡江戰役是在解放戰爭中,故C不符合題意。故選A。11、C【解析】

依據題干“羅馬曾經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則以法律。而這第三次征服也許是其中最為平和、最為持久的一次。”結合課本所學可知,“第一次以武力”指羅馬征服了地中海的周圍的地區,創立了羅馬帝國;“第二次以宗教”是基督教在世界范圍的傳播;第三次“是其中最為平和、最為持久的一次。”是指羅馬法對后世影響深遠,羅馬法中所蘊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觀念,具有超越時間,地域與民族的永恒價值。羅馬法更成為歐洲法學的淵源。故C符合題意,排除ABD三項。故選擇C。12、B【解析】

依據題干“收復建康”“取得郾城大捷”的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岳飛是南宋時期抗金的名將,他帶領岳家軍積極反抗金金朝,收復了建康,后來在郾城取得大捷,收復了很多失地,得到人民的擁護和愛戴,B項符合題意;ACD三項不符合題意;故選B。13、C【解析】根據關鍵詞,“大運河的開通”對應隋朝的政治和經濟成就。“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反映了唐代的開明的政治,繁榮的盛世;“遣唐使和鑒真東渡”反映了唐朝活躍的對外交往成就。由此而得出:隋唐時期最大的特點就是繁榮與開放。C項符合題意;“中華文明的起源”是史前時期的時代特征。A項不合題意;“國家的產生與社會變革”指的是夏商周時期的特征。B項不合題意;“政權分立與民族匯聚”是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特征,D項不合題意。由此可知ABD三項不合題意,故選擇C。點睛:“大運河的開通”“貞觀之治”“開元盛世”“遣唐使和鑒真東渡”是解題的關鍵,由次可知是隋唐時期的史實。隋唐時期是我國古代重要的時期,這一時期,社會經濟發展,政治不斷進步,文化燦爛,對外交往頻繁,是一個繁榮與開放的時期。可確定答案。學生平時學習知識點,要看每課課題、單元主題。理解單元主題和課題之間的聯系。14、D【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商品經濟的發展是西歐邁向近代社會的經濟根源,西歐城市的發展、手工工廠的興起、租地農場的興起都是商品經濟發展的表現,①③④符合題意;②西歐莊園發展的是封建經濟,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D。15、D【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1920年12月,國大黨通過了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計劃”,規定運動采取漸進方式,大體分三步走:政治上印度人放棄英國殖民當局給予的頭銜和名譽職位;教育上對英國人的立法機關、法院和學校實行普遍抵制;經濟上號召家家戶戶恢復手工紡織并抵制英貨;逐步進行抗稅斗爭,甘地的計劃得到了各階層人民的支持,1921年非暴力不合作運動進入高潮,①②③符合題意;甘地領導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沒有涉及宗教領域,④不符合題意;故選D。16、D【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為了提高明朝在國外的地位和威望,加強與海外各國的聯系,明成祖派鄭和出使西洋。1405—1433年,鄭和七次下西洋,到達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鄭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壯舉,加強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友好關系,對開發南洋作出了貢獻。所以,D項與史實不符,符合題意;ABC三項符合史實,不符合題意。故選D。17、A【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萬隆會議是亞非國家和地區第一次在沒有殖民國家參加的情況下討論亞非人民切身利益的大型國際會議,拉美人民為了維護主權,爭取民族獨立和發展,發起了民族解放運動,④⑤均不屬于二戰后資本主義的新變化,所以排除有④⑤的選項,只有A符合題意,其他三項均不符合,故本題選A。【點睛】本題屬于組合型選項題,優先使用排除法即可。18、C【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文藝復興是一場思想解放運動,掀起思想解放風暴。A項,戊戌變法倡導君主立憲制,企圖學習西方的制度,通過改革的方式實現資產階級民主政治,在社會上起到了思想啟蒙作用。變法最終失敗,并未掀起思想解放風暴,故A項不符合題意。B項,辛亥革命使得民主觀念深入人心,但是革命的果實最終被袁世凱所竊取,并未掀起思想解放風暴。故B項不符合題意。C項,從1915年起,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人高舉“民主”和“科學”的旗號,要從根本上改變國民性,在文化領域掀起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激發了廣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熱情,促使人們沖破封建思想的羅網,探索救國救民的新出路,在近代中國掀起了一場思想解放的風暴。故C項符合題意。D項,五四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并未掀起思想解放的風暴。故D項不符合題意。綜上所述,本題正確答案為C。19、ABC【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24年蘇聯建立,最初加入蘇聯的加盟共和國中包括俄羅斯聯邦、外高加索聯邦、烏克蘭,由此可知,ABC三項符合題意;愛沙尼亞不是最初加入蘇聯的加盟共和國,D項不符合題意;故選ABC。20、D【解析】

A項,新航路開辟以后,從歐洲到亞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故A項搭配有必然聯系。B項,明治維新使日本從一個閉關鎖國的封建國家,逐步變為資本主義國家,擺脫了淪為半殖民地國家的命運,是日本歷史的重大轉折點。故B項搭配有必然聯系。C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美國獨立戰爭和南北戰爭的共同作用是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故C項搭配有必然聯系。D項,1861年,亞歷山大二世簽署廢除農奴制的法令,進行自上而下的改革。這次改革雖使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但是留下了大量的封建殘余,并未使民主”“共和”思想廣為傳播。1789年爆發的法國大革命徹底摧毀了法國的封建專制制度,使民主共和思想廣為傳播,對人類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故D項搭配沒有必然聯系。所以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選擇D。21、A【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黃帝是我國原始社會末期黃河流域的一位偉大的部落聯盟首領,相傳他建造宮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發明舟車,弓箭,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基礎。他的妻子養蠶繅絲,其史官倉頡創造了文字,其樂官伶倫制作了樂器。因其卓著的功績,深受歷代人民所敬仰,被尊為“人文初祖”。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A。22、A【解析】

根據題干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秦始皇)攻滅六國,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統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朝,為適應新的統一形勢,加強封建統治,他創立了一套對后世產生深遠影響的政治制度,這一制度叫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選項A符合題意;為穩定周初的政治形勢,鞏固疆土,周王根據血緣關系遠近和功勞大小,將宗親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們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權力,建立諸侯國,以保證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同時穩定證據,擴大統治范圍,選項B不符合題意;三省六部制初創于隋朝,完善于唐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襲未改。三省指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六部指尚書省下屬的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選項C不符合題意;元朝把山東、山西和河北稱作“腹里”,直屬于中央的中書省;其他地區,除了吐蕃、畏兀兒地區之外,設置了嶺北、遼陽、河南、陜西、四川、甘肅、云南、江浙、江西、湖廣10個行省。在行省之下,繼承前代的制度,設置路、府、州、縣。這一行政區劃與管理的制度,被稱為“行省制度”,在歷史上影響深遠,選項D不符合題意。故選A。23、B【解析】

依據課本所學,1941年德國集中主要兵力向蘇聯發動突然進攻。僅幾個月時間,德軍便占領了大片蘇聯領土。10月,德國逼近莫斯科。但是,蘇聯軍隊頑強抵抗,贏得了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粉碎了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B項符合題意。1940年4月德國侵略英國,發動了不列顛之戰,英國軍民堅持抵抗,德國沒有占領英國。A項不合題意;斯大林格勒戰役是蘇德戰場的轉折點,C項不合題意;柏林戰役后,蘇聯戰勝德國,德國投降。D項不合題意。由此可知ACD三項不合題意,故選擇B。24、B【解析】試題分析:本田考查學生的分析能力,上海福新面粉公司不是洋務派官員創辦的,故A錯誤;漢陽鐵廠、上海福新面粉公司、江南制造總局的創辦,都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來侵略,故B是正確的;漢陽鐵廠、江南制造總局不屬于輕工業,故C錯誤;漢陽鐵廠是在求富口號下創辦的,故D錯誤。故選B。【考點定位】人教新課標八年級上冊?近代化的探索?洋務運動二、填空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2分,每空1分,共6分)。25、電氣時代共產黨宣言國際工人運動列夫·托爾斯泰【解析】

(1)依據所學可知,第二次工業革命興起于19世紀70年代,電力作為新能源進入生產領域.由于發電機和電動機的發明和使用,電力的應用日益廣泛,電力逐步取代蒸汽,成為工廠機器的主要動力,人類進入“電氣時代”。(2)依據所學可知,1848年2月,馬克思和恩格斯聯合發表《共產黨宣言》,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誕生,開辟了國際工人運動新局面。(3)依據所學可知,托爾斯泰是19世紀俄國著名作家和教育家,批判現實主義文學巨匠。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深刻地展現了近代俄國社會的劇烈變動,代表作是《戰爭與和平》等。26、(1)西周

(2)秦朝

(3)東漢

(4)唐朝

(5)北宋【解析】

(1)根據題干“姬發滅紂都鎬京,封賜諸侯四海平”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周武王姬發滅掉商紂王,建立西周,實行分封制。

(2)根據題干“筑城鑿墓”“焚書坑儒”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題干中的朝代是秦朝。秦朝兵役徭役沉重,征發大量民工修建長城和秦始皇陵墓;秦朝實行文化專制,焚書坑儒,鉗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3)根據題干中的“光武中興”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注意減輕農民負擔,任用清廉官吏,使國家出現了社會安定、經濟發展的“光武中興”的局面。

(4)根據“神勇玄宗”“盛世號開元”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與唐朝有關。唐玄宗統治前期,政治清明,經濟繁榮,唐朝進入全盛時期,歷史上稱“開元盛世”。

(5)根據“陳橋兵變陳橋兵變代柴周”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與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有關。960年,北周大將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宋朝,取代后周,以開封為東京,作為都城,史稱北宋。27、凡爾賽--華盛頓體系聯合國【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圖一是“1919年的會議”,可知一戰后通過巴黎和會上簽訂的《凡爾賽條約》,華盛頓會議上簽訂的《九國公約》形成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圖二,可知,1945年2月,蘇(斯大林)、美(羅斯福)、英(丘吉爾)參加的是雅爾塔會議,會議內容之一決定戰后成立聯合國。三、材料解析與探究題:閱讀材料,依據材料以及結合所學知識,完成要求(本大題共3小題,其中第28題7分,第29題6分,第30題7分,共20分)。28、(1)議會高于王權(王權受議會限制);君主立憲制。(2)《解放黑人奴隸宣言》;調動了黑人奴隸的革命熱情,扭轉了南北戰爭的局勢;阻止了英法兩國進行武裝干涉南北戰爭。(3)法律要與時俱進,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等。【解析】

(1)根據材料一“未經議會同意,國王無權廢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執行;未經議會同意,國王無權征收租稅;除議會同意外,在國內招收常備軍,均屬非法”的信息,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國王和議會的關系是議會高于王權;根據這一法案的基本原則,英國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的政治體制。(2)依據材料二中“宣言擊中了南方的要害,敲響了近200年罪惡奴隸制的喪鐘,使400萬黑人奴隸看到了自由的曙光,鼓舞他們起來斗爭”的信息,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材料指的是《解放黑人奴隸宣言》;《解放黑人奴隸宣言》調動了黑人奴隸的革命熱情,扭轉了南北戰爭的局勢;阻止了英法兩國進行武裝干涉南北戰爭。(3)依據材料三“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這是我國現行憲法的第五次修改。這次憲法修改對現行憲法序言部分作出了重要的修改,包括把科學發展觀、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寫入憲法序言部分”的內容,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國現行憲法迄今已經進行了五次修改,這表明了法律要與時俱進,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等。29、(1)長安;南海。(2)絲綢之路促進了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3)社會安定,國力雄厚;造船、航海技術進步;統治者的支持。(4)張騫;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張騫兩次出使西域,不畏艱險,打通了漢朝通往西域的道路。為絲綢之路的開通奠定了基礎。鄭和;鄭和率率領船隊七下西洋,不畏艱險,鞠躬盡瘁,創造了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促進了明朝與亞非國家的交流。【解析】(1)根據材料一“西漢絲綢之路路線圖”可知,“陸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城市是長安;“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城市是南海。(2)根據材料二“絲綢和香料從原料產地向西……羅馬帝國生產的玻璃器皿、葡萄酒等也在絲綢之路上大量流動。佛教、印度教和基督教都通過絲綢之路吸引了遠方的信教者。”可知,絲綢之路的作用絲綢之路促進了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3)根據材料三“……明朝前期,社會安定,國力雄厚。從1405年到1433年,鄭和的船隊七下西洋……寶船……”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405至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