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陶器的起源與發展1、陶器的起源陶器的出現是因為人類有了定居的生活,它的發明與人類發現火無不密切相關。陶瓷器有人稱之為火與土的藝術,最初的制陶大致是用手捏塑或粘貼成型,后來出現了泥條盤筑法,再后來就是輪制成型法、模具法、雕塑法等多種方法。陶器的發明,鞏固了人類的定居的生活,擴大了農業生產,促進了人類社會的進步。2、陶器的發展新石器時代的陶器,從南至北遍布全國各地。黃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馬家窯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等,出土的彩陶、黑陶都非常精致與漂亮。長江流域的大溪文化、屈家嶺文化、河姆渡文化、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等也都出土了大量陶器,內容極為豐富與多樣。浙江地區除發現較早的良渚文化、河姆渡文化外,近年來,不同種類的文化遺址不斷涌現。上山文化、跨湖橋文化揭開了浙江早期新石器時期文化的原始風貌。而形成序列的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良渚文化中豐富的陶器制品,呈現出各個時期的文化特色。商周、春秋戰國時期,陶器的品種很多,有些已經很精致,胎質堅硬,有仿銅器,也有做成建筑材料等,浙江地區就有發現。漢代陶俑、鉛釉陶等都是當時的常見品種。鉛釉陶為低溫綠釉,釉中泛著銀光。胎與釉結合不太緊密,有脫釉現象。唐三彩是一種陶器產品,它是唐代厚葬之風的產物。最有特色是它的釉色,主要色彩黃、藍、紫、褐,燒成后的色調斑斕絢麗。有仕女俑、騎馬俑、鎮墓獸等大形造型,也有盤、碗、瓶、枕等小件器物。琺華器是以藍釉為特色的一種陶瓷品種。它有陶胎和瓷胎二種。明代山西地區出現的琺華器為陶胎。景德鎮地區生產的琺華器為瓷胎。琉璃器主要用于建造樓臺亭閣等建筑,它是一種陶器。主要有瓦當、瓦筒等構件。它的釉色主要為黃色、綠色和藍色。紫砂是一種無釉細陶,宜興紫砂器創燒于宋代,明清兩代盛行,紫砂產品主要是茶壺,工藝精美。廣東石灣和廣西欽州也生產紫砂器,其產品地域特色濃郁。3、陶與瓷的區別原料的不同,陶器的原料是粘土,瓷器的原料是瓷石、高嶺土。溫度的不同,陶器燒成溫度在1000°C以下,瓷器的燒成溫度在1200°C以上。陶器有的表面無釉,有的有釉,瓷器表面一般都有釉。陶器胎質結合不夠緊密,有滲水現象。瓷器胎質結合緊密,不滲水。二、瓷器的起源與發展瓷器的出現,有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從新石器時期的陶器,到商周時期出現的原始青瓷,再到成熟青瓷的出現。這些都與我國廣大地區蘊藏著豐富的瓷石、高嶺土原料有關。1、商周至戰國近些年來,在浙江的德清、蕭山等地出土了大量商周及戰國時期的原始青瓷,品種繁多,工藝精美。其中發現有仿制青銅禮器及樂器。在德清地區還發現了燒制原始青瓷的龍窯。有專家認為,浙江地區出土的商周至春秋戰國時期的原始青瓷,已經非常成熟,應該把青瓷的起源追溯至商周時期。原始青瓷與之后出現的成熟青瓷,時間上相隔300多年,是二種不同風格的青瓷系列。還有待于我們今后的深入與研究。2、東漢東漢晚期,在浙江上虞小仙壇出現了成熟青瓷。經測試,其胎質堅密,燒成溫度為1300°C,扣之似金屬,釉青色,吸水率極低等特點,完全具備了青瓷的各項特征。這是1982年版《中國陶瓷史》中的定論。30年來,考古新發現、墓葬出土等實物資料,不斷豐富著青瓷的發展歷史。3、三國二晉南北朝三國、西晉時期的青瓷,以堆塑罐最為著名,上面塑有飛鳥、人物、谷倉等,有人們載歌載舞,慶祝豐收的歡樂埸面,突出了糧食滿倉的主題。西晉時期出現的雞首壺,也非常具有代表性,雞首小尾。東晉時期的雞首壺,雞首高昂,雞尾成把手。南北朝至隋代的雞首壺,器型更向瘦高型發展。浙江地區的青瓷窯廠都生產同型的品種。越窯:是“越州窯”的簡稱,隋唐時期屬越州。今人將早期越地青瓷統稱越窯。東漢至三國二晉時期,越窯生產主要集中在上虞地區,瓷業生產空前繁榮。像谷倉罐、灶具、雞舍、豬圈等都是隨葬器。唐宋時期主要集中在余姚、慈溪地區。燒制工藝有了極大的提高,大量使用匣缽窯具,并率先為宮廷開始燒制“貢瓷”,稱為“秘色瓷”。越窯是浙江青瓷的代表,更是中國青瓷的代表。與越窯同時期的還有甌窯、婺州窯、德清窯等諸多浙江青瓷。德清窯:在浙江省的北部地區德清縣,以燒造黑瓷而聞名于世。根據近些年來窯址調查及考古發掘證實,德清窯燒制青瓷的數量遠遠超過黑瓷,且窯址范圍很廣。東漢晚期,誕生了成熟青瓷與黑瓷,三國二晉時期,黑釉瓷器成為此時的精典,品種豐富,工藝精湛。甌窯:位于浙江省東南部的溫州地區,古屬東甌,故被稱為甌窯。甌窯制作陶瓷的歷史悠久漫長,以青瓷為主要品種。它的產品與越窯相似,如釉色、器型、花紋等。與越窯不同的是胎土偏紅,釉色偏黃。由于地域不同,制瓷原料、造型設計、花紋編排等方面,它都顯示出自己的理念與特色。婺州窯:窯址位于浙江金華、衢州地區,燒制青瓷的歷史與越窯、甌窯一樣悠久。婺州窯青瓷比較越窯與甌窯,胎釉及工藝都略顯遜色。胎土淘洗不夠精細,胎質較粗。由于胎土中含鐵量較高,胎呈深紫色。釉面不夠清亮,有脫釉現象。唐至元代,婺州地區還燒制乳濁釉產品。釉色天青,釉厚滋潤,釉里透射出迷幻般的光澤。4、隋唐五代隋代湖南湘陰窯:在今湖南湘陰縣,產品以青瓷為主。胎色灰白,釉面多開片。注重裝飾,紋飾以印花為主。用印模印出各種團花、卷葉、幾何紋等。唐五代湘陰隸屬岳州,因此稱岳州窯。唐代陶瓷有了極大的發展,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廣闊局面,代表了當時制瓷業的最高水平。它是以浙江越窯為代表的青瓷和以河北邢窯為代表的白瓷。唐代器型豐滿渾圓,穩重優雅,除青瓷、白瓷外,唐三彩也是陶瓷產品中的重要一支。唐三彩還受到波斯文化的影響。唐代科學的制瓷工藝流程,如匣缽的使用,窯具的改進等,都使瓷器的質量大大提高。胎質細膩,釉層均勻,滋潤似玉。河北邢窯:位于今河北邢臺內丘縣,唐代邢窯白瓷的出現,改變了中國一向以青瓷為主的局面。邢窯的歷史早于定窯,晚唐五代,邢窯與定窯的白瓷產品相似度很高,容易混淆。邢窯白瓷有粗細之分,精細白瓷胎骨致密潔白,胎與釉之間有一層護胎釉,釉色滋潤且微微閃黃。器型端莊,裝飾一般素面無花紋。邢窯白瓷上有“盈”“劉”“翰林”等字款的器型。湖南長沙窯:長沙窯因在銅官鎮被發現,又稱銅官窯。它始于初唐,興盛于中晚唐,終于五代。長沙窯在當時雖然沒有越窯、邢窯那樣著名,但它的彩繪裝飾卻非常著名。胎體較疏松。青釉青中泛黃,釉面呈細小開片紋。特別是壺的造型較為突出,腹體圓渾,短頸,多棱短流,腹部模印人物圖案,褐彩點綴。以釉下彩繪和模印貼花最具特色。貼花的部位多見于壺流下方,彩繪有褐色、綠色等。安徽壽州窯:位于安徽淮南市,唐時屬壽州故名。創燒于南朝,盛于唐代。陸羽《茶經》中有記載。以燒制黃釉為主,釉面常有小開片紋。大多施化裝土,有剝釉現象。常用裝飾技藝有印花、劃花、貼花三種。品種以生活用品為主,產品較為粗糙。5、宋代宋朝制瓷工藝進入了非常繁榮時期,全國各地窯址眾多。其產品豐富多彩,各具魅力。宋汝窯、官窯、鈞窯、定窯等,為皇家燒制御用瓷器,其品質無與倫比。宋人追求釉色之美,器型之美,將美學的意境發揮到了極致。器型古樸深沉,素雅簡潔。裝飾有刻花、印花、剔花、貼花、鏤花等。北宋汝窯:因產河南汝州而得名。窯址在今河南省寶豐縣清涼寺。近年考古發現有寶豐窯與汝州窯。胎體較薄,呈香灰色。釉色有天青、天藍、月白等,有開片紋,釉質滋潤如玉。燒制工藝精細,底部分墊圈支燒和裹底支燒。品種有仿銅器,也有陳設器和生活用器。河北定窯:窯址在今河北省曲陽縣,唐宋時期屬定州,因而得名。晚唐五代開始大量燒制白瓷,北宋晚期至金代進入鼎盛時期,元代走向衰落。定窯白瓷最為著名,主要有刻花、印花裝飾。采用覆燒工藝,碗有芒口,多有金銀包口。釉色白中閃青,釉層較薄,釉面常見“淚痕”。除白瓷外,還燒制黑釉、綠釉、紫釉。曾經為宮廷燒制過瓷器。陜西耀州窯:位于陜西省銅川市黃保鎮,唐宋時屬耀州治,故名。唐開始燒制瓷器,至宋為鼎盛時期,元代走向末落。刻花方法以犀利的刀法和流暢有力的線條為特色。紋飾多布滿器內外。紋飾豐富多彩,刻花尤為精彩,立體感強。胎質堅硬,釉色青綠,釉質瑩潤透明。河南鈞窯:位于河南禹州鈞臺,宋屬鈞州,故稱鈞窯。釉中含有微量氧化銅,創造性地燒出了紫紅色釉,開創了銅紅釉之先河。鈞窯屬于北方青瓷系列。它的釉色如迷幻般地多變,構成鈞瓷特殊的藝術美感。鈞釉的乳濁狀和窯變現象是鈞瓷的二個外觀特征。紫紅釉還呈現出玫瑰斑色外,還有天青釉、月白釉等。河北磁州窯:位于河北省磁縣,古代屬磁州,故名。磁州窯是北方規模較大的民窯體系,分布于河北、河南、山西等省。產品具有濃厚的民俗色彩,風格粗獷豪放線條簡潔明快。裝飾很有特色,呈現水墨畫的效果。白地黑花、黑地白花、白地褐彩、珍珠地劃花等眾多品種。河南登封窯:花紋接近磁州窯瓷,但最具特色的是珍珠地花紋。河南當陽峪窯:又稱修武窯。受磁州窯影響較大,燒制黑釉白花瓷的民間瓷窯。雖然它的規模不及滋州窯大,但制瓷技術勝于磁州窯。河南扒村窯:同樣受磁州窯影響較大,燒制黑色花紋瓷。南宋官窯:宋高宗南渡在杭州建立新窯,稱南宋官窯。據文獻記載有兩個窯,一是修內司窯,二是郊壇下窯。郊壇下官窯經過發掘在原址上建起了官窯博物館。98年開始發掘的老虎洞官窯窯址,是否是文獻中提到的修內司官窯,還在研討中。在窯址中不僅發現宋代官窯瓷片,還有元代瓷片。出土了大量精美的官窯青瓷標本。浙江龍泉窯:位于浙江省南部的龍泉縣,它創燒于北宋時期,南宋步入繁盛期,明代中期開始衰落,清代中期停止燒造,前后存續時間長約700余年。它是繼越窯而起的青瓷窯廠。最具特色的品種是粉青和梅子青,釉色青翠。還燒制與南宋官窯青瓷高度相似的青瓷,器型規整,釉質滋潤。對青瓷工藝進行了多項創新,特別是對青釉的研發,使其由原來的石灰釉轉變成了石灰堿釉。江西湖田窯:位于景德鎮市湖田村。宋元二朝燒制青白瓷而聞名,它的釉色介于青白之間。瓷胎潔白,釉色青亮,裝飾工藝以刻花花紋為主,線條流暢。器型優雅,以生活用品為主。宋元時期,福建地區也大量燒制青白瓷,比景德鎮湖田窯產品要粗糙,這些大量出口海外。江西吉州窯:位于江西吉安永和鎮,為江南著名的民間瓷窯之一,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它始于晚唐,盛于兩宋,衰于元末。裝飾技法有剪紙貼花,它是把剪紙藝術表現在瓷器上。還有玳瑁釉、剔釉等裝飾方法。南宋時期出現了一種綠釉,以瓷枕為多。元代彩繪瓷流行,有與磁州窯紋樣相似的品種。福建建窯:位于福建建陽,是宋代著名黑瓷產地。主要產品有油滴釉、兔毫釉。器型主要是茶盞,宋時流行喝茶。有的器物底部刻“供御”銘,應是為宋代宮廷燒制的貢品。胎土含鐵量高,有黑胎和深灰胎。6、遼金時期少數民族契丹族在公元937年建國,史稱遼。公元1125年被金所滅。從晚唐開始制瓷,除受北方諸窯的影響外,有著自己的制瓷風格。缸瓦窯:內蒙古赤峰地區胎質粗松,胎色灰白。仿定窯與磁州窯器物。題材多為紡織器圖案。皮囊壺造型,常見綠彩與黃彩器物。金王朝建于公元1115年,是我國女真族在東北、華北建立的國家。金代早期陶瓷多屬于日用瓷。以遼寧撫順大官屯窯與遼陽江官屯窯為代表,是在遼代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從公元1127年開始遷都燕京,制瓷中心轉移至河北曲陽定窯、磁縣觀臺窯,河南禹縣鈞窯,陜西銅川耀州窯等。7、元代元代開始,景德鎮地區成為全國制瓷中心。各種顏色釉、彩瓷大量出現。之后明清二代瓷器生產都在景德鎮,并使彩瓷的生產走向顛峰。青花是釉下彩繪瓷,是元代燒制最為成功的品種。紅釉、藍釉、白釉等單色釉技藝嫻熟,釉色漂亮。纏枝牡丹、纏枝菊花等花卉,表現大花大葉。中間夾雜云鳳、云龍、雜寶、海水江牙等。花紋布滿整器,繁而不亂。青花原料有進口和國產二種,進口料蘇泥勃青來自波斯,一般用于官窯產品,色發紫。國產料多用于民窯產品,色發灰。改變了宋代以刻花、印花等為主的裝飾方法。從而形成以繪畫紋飾為裝飾特點的制瓷工藝。8、明代明代是我國瓷器發展的重要時期,元代之前都是以單色釉為主,元代,釉下彩瓷開始出現。到了明代更是門類繁多,日臻完善。胎體:圓器有接痕,盤碗的底部有凹凸不平現象。釉面:多為肥厚滋潤。宣德時有桔皮狀。造型:渾厚古樸,線條柔和,有莊重之感。紋飾:深受當時書畫風格的影響,多為寫意。既沒有工筆畫的呆板,又沒有圖案化的拘謹。工藝:官窯質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部門工作方案演講稿
- 護理新生兒評估與處理
- 2025年新員工入職培訓方案
- 單位食堂2025年度工作方案
- 高中班主任工作方案2025年
- 2025年度工作方案書
- 酒業知識培訓課件
- 幼兒園課程案例:認識時鐘
- 山西藝術職業學院《情報檢索4》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海南體育職業技術學院《藝用人體解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小米智能家居市場營銷現狀的問卷調研分析報告(附問卷)》4100字(論文)
- 器官捐獻合作協議書范文模板
- 2024年北京市中小學生航天知識競賽題庫165題及答案(高中)
- 2024年新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材練習2練習二 附答案》教學課件
- 【核心素養目標】六年級科學下冊(蘇教版)4.13 潔凈的水域(教案)
- 設備吊裝作業施工方案
- 北師大版心理健康一年級下冊《珍愛生命》教案
- 中考英語688高頻詞大綱詞頻表
- 《建筑施工測量標準》JGJT408-2017
- 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區五年級數學第二學期期末學業質量監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2024年中考數學試卷【附真題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