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NSS原理及應用》教學配套課件_第1頁
《GNSS原理及應用》教學配套課件_第2頁
《GNSS原理及應用》教學配套課件_第3頁
《GNSS原理及應用》教學配套課件_第4頁
《GNSS原理及應用》教學配套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GNSS原理及應用GNSS實習用的GNSS和手機GNSS的差異?為什么用GNSS做控制?GNSS定位誤差有多大?GNSS的應用導航授時定位測量?導航型GNSS接收機測量型GNSS接收機?GNSS系統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PS√

GLONASS√

Galileo√

北斗課程基本情況教材√《GNSS原理及其應用》趙長勝測繪出版社參考書《GPS測量與數據處理》√考核平時成績(考勤、作業、實習)

40%√√期末考試

60%課程主要內容√

坐標系統和時間系統√

衛星運動基礎與位置計算√

衛星導航電文和衛星信號√

GNSS定位中的誤差源√

靜態定位√

實時動態定位√

GNSS控制測量第一章

論衛星定位技術的產生與發展GNSS的組成GNSS的應用§1.1衛星定位技術的產生與發展人造地球衛星成功發射后,衛星定位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衛星三角測量衛星多普勒測量GNSS定位測量1957年蘇聯官方公布的衛星照片SS1aACBSS1cS1S’S2cS’S2aS21、衛星三角測量原理衛星僅作為一種空間動態觀測目標,由地面通過拍攝衛星的位置而測定地面點的坐標。2、衛星多普勒定位測量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的吉爾博士和魏芬巴哈博士指出,利用地面跟蹤站上的多

普勒測量資料可以精確確定衛星軌道

麥克盧爾博士和克什納博士指出,對一顆軌道已被確定的衛星進行多普勒測量,則可以確定用戶的位置2、衛星多普勒定位測量定位原理是基于“多普勒效應”。fsfr3、子午衛星系統簡介NNSS–NavyNavigationSatellite

System(海軍導航衛星系統),由于其衛星軌道為極地軌道,故也稱為Transit(子午衛星系統)????利用多普勒效應進行導航定位,也被稱為多普勒定位系統美國研制、建立1958年12月開始研究1964年1月建成1967年7月解密供民用3、子午衛星系統簡介系統參數衛星數:6顆軌道數:6個軌道夾角:30°軌道傾角:90°衛星高度:1075km運行周期:107min載波頻率:400、150MHz前蘇聯建立的CICADA系統,由12顆低軌衛星組成3、子午衛星系統簡介局限性一次定位所需時間過長不是連續的、獨立的衛星導航系統效率低、精度低4、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定位測量距離交會4、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PS全球定位系統:GPS全稱?Navigation

System

with

Timing

And

Ranging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NavSTAR/GPS授時與測距導航系統/全球定位系統簡稱GPS4、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PS1973年12月,美國國防部批準研制GPS;1978年2月22日,第1顆GPS試驗衛星發射成功;

從1973年到1979年,共發射了4顆試驗衛星。研制了地面接收機及建立地面跟蹤網。

從1979年到1987年,又陸續發射了7顆試驗衛星,研制了各種用途接收機。試驗表明,GPS定位精度遠遠超過設計標準4、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PS1989年2月14日,第1顆GPS工作衛星發射成功1991年,在海灣戰爭中,GPS首次大規模用于實戰

1993年7月在軌正常運行衛星達到24顆,美國于同年12月宣布,GPS具備IOC(Initial

Operational

Capability)

1995年4月27日,GPS達到FOC–完全運行能力(FullOperational

Capability)4、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PS6個軌道面平均軌道高度20200km軌道傾角55設計星座:24

周期11h58min(顧及地球自轉,地球-衛星的幾何關系每天提前4min重復一次)

保證在每天24小時的任何時刻,在高度角15 以上,能夠同時觀測到4顆以上衛星GPS衛星4、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LONA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開發者:俄羅斯(前蘇聯)1982年10月開始研制至1996年共發射24+1顆衛星,系統正式運行,主要為軍用至2000年僅有7顆衛星連續工作2002年開始恢復工作,至2011年達滿星座狀態4、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LONASS系統構成:衛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用戶設備衛星數:24顆軌道數:3個軌道傾角:64.8

°高度:19

390km運行周期:11h15min44sGLONASS衛星星座GLONASS衛星4、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alileo開發者:歐盟1992年2月首次提出,2002年3月決定研制

2005年12月28日,首星升空入軌,2006年1月12日,開始向地面發送信號;

衛星星座3個軌道面,高度23616km,軌道傾角56°,27+3顆衛星組成,衛星壽命20年

Galileo系統是一種多功能的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具有公開服務、安全服務、商業服務和政府服務等功能,但只有前兩種服務是自由公開的,后兩種服務則需經過批準后才能使用4、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alileo

預算總投資為34億歐元(約合41億美元),計劃2010年歐洲將發射30顆服役期約為20年的正式衛星,完成伽利略衛星星座的部署工作;原計劃2008年,推遲至2014年,……截止目前,已經發射了24顆工作衛星,2019年具備完全操作能力(FOC)。全部30顆衛星(調整為24顆工作衛星,6顆備份衛星)計劃于2020年發射完畢。4、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北斗BDS我國自行研制1994年啟動試驗系統建設,2000年形成區域有源服務

2004年啟動二代系統建設,2012年形成區域無源服務能力2020年形成全球無源服務能力4、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北斗一代

北斗一代由空間衛星、地面控制中心站和北斗用戶終端三部分構成。

空間部分包括2~3顆地球同步軌道衛星2000年發射北斗雙星4、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北斗一號與GNSS、GLONASS、Galileo等國外的衛星導航系統相比:

BD–1有自己的優點:如投資少,組建快;具有通信功能;捕獲信號快等。

但也存在著明顯的不足和差距:如用戶隱蔽性差;無測高和測速功能;用戶數量受限制;用戶的設備體積大、重量重、能耗大等。4、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北斗二號√2011.12.28開始試運行,覆蓋亞太地區2012正式運行√空間段計劃由14顆衛星組成:5

GEO+5

IGSO+4

MEO4、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北斗三號√2020年覆蓋全球空間段計劃由30顆衛星組成:3

GEO+3

IGSO+24

MEO截止目前共計已發射55顆衛星吉星愛星萌星§1.2

GNSS的組成全球設施GNSS系統由三部分組成√

空間段區域設施用戶設施√

空間信號段√

地面控制段GNSS衛星主要功能接收、存儲、發送導航電文提供精確的時間基準和頻率基準生成并發送導航定位的信號(載波、測距碼)發送非導航定位信號(如BDS短報文)GPSGLONASSGalileoBDS衛星類型MEOMEOMEOGEO+IGSO+MEO衛星數2424273

+

3

+

24MEO軌道面6333軌道傾角5564.85655長半軸/km26560255082960127840周期11h58m11h16m14h05m12h50m1、全球設施——空間段GNSS衛星主要設備太陽能電池板原子鐘(銫鐘、銣鐘、氫鐘)信號生成與發射裝置1、全球設施——空間段空間信號指在軌GNSS衛星發射的無線電信號,包括載波、測距碼、導航電文三類。載波:搭載測距碼和導航電文(數據碼)的電磁波1、全球設施——空間信號段GPSGLONASSGalileoBDS頻率數3343頻率/MHzL1:1575.420L2:1227.600L5:1176.450G1:1602.000G2:1246.000G3:1204.704E1:1575.420E5a:1176.450E5b:1207.140E6:1278.750B1:1575.420B2:1191.796B3:1268.520星歷數據開普勒參數位置、速度、加開普勒參數開普勒參數改正系數速度向量改正系數改正系數L119.03cm24.42cmL2作用搭載其它調制信號測距測定多普勒頻移1、全球設施——空間信號段性質:為偽隨機噪聲碼(PRN-Pseudo

Random

Noise)(隨機、可準確復制)

不同的碼(包括未對齊的同一組碼)間的相關系數為0或1/n(n為碼元數)對齊的同一組碼間的相關系數為1測距碼:測定衛星至接收機之間距離的二進制碼010R(t)+1t0101測距碼:測定衛星至接收機之間距離的二進制碼類型:GPSC/A碼(Coarse/AcquisitionCode)–粗碼/捕獲碼;P(Y)碼(Precise

Code)–精碼;北斗在B1、B2、B3上調制I碼(普通測距碼)Q碼(精碼)1、全球設施——空間信號段C/A碼碼率P碼碼率I碼碼率1.023MHz;10.23MHz2.046MHz;周期周期周期1ms7天1ms1周期含碼元數?1周期含碼元數?1周期含碼元數102361871040000002046碼元寬度?碼元寬度?碼元寬度293.1m29.3m146.6m調制載波?調制載波?調制載波L1L1、L2B1、B2、B3導航電文:包含衛星軌道參數、衛星鐘改正數衛星狀態信息及電離層改正等信息的數據碼。1、全球設施——空間信號段1、全球設施——地面控制段由一系列全球分布的地面站組成,可分為衛星監測站、主控站、信息注入站,實現衛星控制和任務控制。GPS地面控制部分主控站監測站:17個注入站:3個通訊與輔助系統監控站注入站主控站夏威夷科羅拉多阿松森群島迭哥伽西亞卡瓦加蘭GPS主控站作用:管理、協調地面監控系統各部分的工作;收集各監測站的數據,編制導航電文,送往注入站將衛星星歷注入衛星;監控衛星狀態,向衛星發送控制指令;衛星維護與異常情況的處理。地點:美國科羅拉多州法爾孔空軍基地。1、全球設施——地面控制段GPS監測站 作用:接收衛星數據,采集氣象信息,并將所收集到的數據傳送給主控站。卡拉維拉爾阿松森島迭戈加西亞卡瓦加蘭夏威夷阿拉斯加塔希提島南非韓國新西蘭厄瓜多爾阿根廷科羅拉多海軍天文臺英國巴林·

地點:主控站、三個注入站、海軍天文臺、夏威夷、英國、阿根廷、厄瓜多爾、巴林、澳大利亞、新西蘭、韓國等1、全球設施——地面控制段GPS注入站(3個)作用:將導航電文注入GPS衛星。地點:阿松森群島(大西洋)、迪戈加西亞(印度洋)和卡瓦加蘭(太平洋)1、全球設施——地面控制段2、區域設施區域設施是面向對系統或性能有特殊要求的服務,并且可以組合當地地面定位和通信系統,以滿足更廣泛群體的需求。GPS:美國的廣域增強系統(WAAS)

歐洲靜止軌道衛星導航重疊服務系統(EGNOS)外部增強系統印度區域性導航衛星導航IRNSS日本準天頂衛星系統(QZSS)BDS:地基增強系統星基增強系統3、用戶設施組成用戶接收設備接收設備GNSS信號接收機其它儀器設備GNSS信號接收機組成天線單元接收天線前置放大器接收單元信號通道存儲器微處理器輸入輸出設備電源接收天線接收機GNSS信號接收機分類

根據用途:導航型接收機、測量型接收機、授時接收機接收頻率:單頻率接收機、雙頻接收機天線單元類型:單極天線微帶天線錐形(螺旋)天線背腔平面盤旋天線天線特性

平均相位中心與幾何中心

天線高–標志至平均相位中心所在平面的垂直距離單極天線微帶天線四絲螺旋天線空間螺旋天線背腔平面盤旋天線§1.3

GNSS的應用§1.3

GNSS的應用1、GNSS在軍事中的應用GNSS導航的導彈§1.3

GNSS的應用2、GNSS在交通運輸業中的應用航運、航空搜索陸路交通(車輛導航、監控)船舶遠洋導航和進港引水個人導航基于位置的服務車輛監控管理§1.3

GNSS的應用3、GNSS授時電力系統授時通訊授時互聯網授時4、GNSS在測量中的應用建立和維持全球性的參考框架4、GNSS在測量中的應用板塊運動和監測4、GNSS在測量中的應用建立各級國家平面控制網4、GNSS在測量中的應用

布設城市控制網、工程測量控制網,進行各種工程測量在航空攝影測量、地籍測量、海洋測量中的應用5、GNSS在其他領域中的應用精細農業遙感衛星定軌資源勘探GNSS氣象學個人旅游及野外探險

電力、廣播、電視、通訊等網絡的時間同步、時間傳遞…第二章坐標系統和時間系統天球坐標系地球坐標系坐標系統坐標系統轉換時間系統第二章坐標系統和時間系統非內嵌在本機的視頻文件,無法獲取該視頻文件。第二章坐標系統和時間系統坐標系分類空間固定坐標系與地球固聯坐標系大地坐標系√

參考橢球面作為基準面√

以起始子午面為東西向參考面√

以赤道面為南北向參考面始起面子午赤道面LB大地經度L

:點所在子午面與起始子午面的夾角,東正西負大地緯度B

:點的橢球面法線與赤道面的夾角,北正南負大地高H

:沿點的橢球面法線方向到橢球面的距離,外正內負點坐標(B,L,H)如:(30o

30"18.4323",114o

24"23.1455",20.258)§2.1天球坐標系1、天球的概念及其重要點、線、面天球:以地球質心M為中心,半徑r為任意長度的一個假想的球體。在天文學中常用天球,把天體投影到天

球表面上,用球面坐標系統來表達天體的位

置及天體之間的關系。GNSS中用來描述衛星。§2.1天球坐標系1、天球的概念及其重要點、線、面PnPs§2.1天球坐標系1、天球的概念及其重要點、線、面PnPn:北天極

Ps:南天極

IIn:黃北極

IIs:黃南極Ps天軸IIsIIn黃道天球赤道春分點M天球子午圈2、天球坐標系(含空間直角坐標系和球面坐標系)PnxzS(x,y,z)rMy春分點天球子午面赤經赤緯3、歲差與章動歲差:在日、月和其他天體的作用下,地球自轉軸方向不再保持不變,使春分點在黃道上產生緩慢的西移現象。黃道IInP’nPn以北黃極Ⅱn

為中心,以黃赤交角ε為半徑的小圓上西移,約

50.371”/年。3、歲差與章動章動:在日、月等引力因素的影響下,瞬時北天極繞瞬時平北天極產生旋轉的現象。IIn章動橢圓歲差、章動疊加18.6年瞬時北天極繞瞬時平北天極產生旋轉,近似橢圓,長半徑9.2”,周期約18.6年4、協議天球坐標系選擇某一時刻t0

作為標準歷元,將此刻地球的瞬時自轉軸和地心至瞬時春分點的方向,經該瞬時歲差和章動改正后,分別作為z軸和x軸的指向,稱為所取標準歷元t0

時刻的平天球坐標系或協議天球坐標系。國際大地測量協會(IAG)和國際天文聯合會(IAU)決定,從1984年1月1日后啟用的協議天球坐標系,坐標軸指向是以2000年1月15日為標準歷元的平赤道和平春分點所定義。5、協議天球坐標系到瞬時天球坐標系的轉換P’nz’y’?協議天球坐標系到瞬時平天球坐標系的轉換(歲差旋轉)Pn

zxx’yyxX·cosαY·sinαY·cosαX·sinα從標準歷元t0

到觀測歷元t的儒略世紀數?瞬時平天球坐標系到瞬時天球坐標系的轉換(章動旋轉)?瞬時平天球坐標系到瞬時天球坐標系的轉換(章動旋轉)ε、Δε、Δφ分別為黃赤交角、交角章動及黃經章動。Δε、Δφ一般用非常復雜的級數展開式表示§2.2地球坐標系1、地球坐標系的定義北極點Z起始子午面HMYXP(X,Y,Z)2、極移和協議地球坐標系極移:地球自轉軸相對地球體的位置并不固定,造成地極點在地球表面上的位置隨時間而變化的現象。國際天文聯合會和國際大地測量學協會,建議采用國際上5個緯度服務站,以1900年至1905年的平均緯度所確定的平均地極位置作為基準點,稱為國際協議原點(conventional international

origin,

CIO)。站址緯度(度分秒)經度(度分秒)卡洛福特(Carloforte)/意大利39

08

098

18

44蓋瑟斯堡(Gaithersburg)/美國39

08

13-77

11

57基斯布(Kitab)/前蘇聯39

08

0266

52

51水澤(Muzusawa)/日本39

08

04141

07

51尤凱亞(Ukiah)/美國39

08

12-123

12

35以協議地極為基準點的地球坐標系,稱為協議地球

坐標系(conventional

terrestrial

system,CTS)。xy1975.01971.0CIO3、瞬時地球坐標系到協議地球坐標系的轉換MXCTSYCTSZCTS格林尼治平子午線xpyp協議赤道瞬時赤道ZTYTXT4、協議天球坐標系到協議地球坐標系的轉換兩坐標系之間的關系:原點相同,均位于地球質心;瞬時天球坐標系的z軸和瞬時地球坐標系的Z軸指向相同;瞬時天球坐標系的x軸和瞬時地球坐標系的X軸指向不同,其間夾角為春分點的格林尼治恒心時。協議天球坐標歲差、章動旋轉瞬時天球坐標旋轉瞬時春分點時角瞬時地球坐標極移旋轉協議地球坐標§2.3坐標系統1、ITRS國際地球參照系協議地球參照系原點:地球質心MMXYZ協議地極零子午面定向:初始指向BIH1984.0定義的協議地極定向時變:依據全球構造變化確定ITRF國際地球參考框架:ITRS的具體實現,由一組具有ITRS的觀測站組成,是公認的最高精度的地球參考框架§2.3坐標系統2、WGS-84WGS84橢球:MYZ協議地極零子午面1)長半軸:a=6378137mX扁率:f=1/298.257

223

563地球引力常數:GM=39686005×108

m3/s2地球自轉角速度

=7.2921151467×10-5

rad/sWGS84經持續修正,與ITRF坐標系差異很小,一般小于10cm,大部分情況下可認為是一致的ITRF是公認的最高精度的參考框架,每年解算并公布更新§2.3坐標系統3、CGCS2000原點:地球質心MMXYZ協議地極零子午面X軸:IERS定義的參考子午面與Z軸正交的赤道交點CGCS2000橢球:長半軸:a=6378137m扁率:f=1/298.257

221

101地球引力常數:GM=

3.9686004418×1014

m3/s2地球自轉角速度 =

7292115×10-11

rad/sZ軸:IERS定義的參考極§2.3坐標系統4、PZ-90坐標系GLONASS坐標系MXYZ協議地極零子午面Z軸:IERS定義的參考極長半軸:a=6378136m扁率:f=1/298.257

84原點:地球質心M§2.4坐標系統轉換1、布爾沙-沃爾夫模型(布爾沙模型)七參數轉換(3平移+3旋轉+1尺度)§2.4坐標系統轉換1、布爾沙七參數模型§2.4坐標系統轉換2、空間直角坐標與大地坐標間的轉換§2.4坐標系統轉換3、球面坐標與平面坐標間的轉換投影§2.4坐標系統轉換4、空間直角坐標到站心地平坐標間的轉換MXYZYHZHXHX’PY’Z’§2.4坐標系統轉換5、站心地平直角坐標到站心極坐標MXYZHPYHXH方位角

A天頂距ZZH空間距離

D§2.4坐標系統轉換星空圖5、站心地平直角坐標到站心極坐標N8030101612601623201)GPS衛星在不斷運動,要求其位置觀測誤差小于1cm,則時刻誤差小于5.6×10-6s2)GPS接收機通過測量信號傳播時間而確定距觀測衛星的距離,要求距離觀測誤差小于1cm,則時間測定誤差小于3.0×10-11s3)地球在不斷自轉,要求赤道上位置測量誤差小于1cm,則時間測定誤差小于5.1×10-5s§2.5 時間系統GPS定位中時間系統的意義1、時間的概念時間包含“時刻”和“時間間隔”。時刻:指發生某一現象的瞬間,也稱為歷元。時間間隔:指發生某一現象所經歷的過程,是這一過程始末時刻之差。時間基準的必要性:運動是連續的,周期性的運動的周期應具有充分的穩定性

運動的周期必須具有復現性,即要求任何地方和時間,都可以通過觀測和實驗,復現這種周期性運動2、世界時系統恒星時(sidereal

time,ST)以春分點為參考點,由春分點的周日視運動所確定的時間。春分點連續兩次經過本地子午圈的時間間隔為一恒星日。平太陽時(mean

solar

time,MT)平太陽連續兩次經過本地子午圈的時間間隔為一個平太陽日。世界時(universal

time,UT)以平子夜為零時起算的格林尼治平太陽時。3、原子時(atomic

time,AT)以物質內部原子運動的特征為基礎而建立的時間系統。原子時秒長:位于海平面上的Cs133原子基態兩個超精細能級,在零磁場中躍遷輻射振蕩9192631770周所持續的時間。原子時的原點:1958年1月1日0時0分0秒UT的瞬間作為同年同月同日0時0分0秒的原子時。4、協調世界時(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UTC)協調時:從1972年采用一種以原子時秒長為基礎,在時刻上盡量接近于世界時的時間系統。做法:采用閏秒(或跳秒)的辦法,使協調時與世界時的差小于0.9sUT1UTCBDTGPSTIATTDT5、GNSS時間系統及轉換——GPS屬于原子時系統,秒長與原子時相同GPS時間與國際原子時有不同的原點 IAT-GPST

19(s)GPS時間與協調時的時刻,規定1980年1月6日0時相一致,其后隨時間積累 GPST=UTC+1’×n-19’’5、GNSS時間系統及轉換——GLONASS屬于原子時系統,秒長與原子時相同GLOT以莫斯科本地協調時定義,再加時間改正UTC

=

GLOT

-

3h

+5、GNSS時間系統及轉換——北斗屬于原子時系統,起始于2006.1.1

UTC

0:00:00與UTC之間有閏秒UTC

=

BDT

+

n

s歷法:年、月、日、時、分、秒用于日常生活,表示季節、天氣的變化周與周秒年積日:從每年1月1日開始累計的天數§2.6 時間標示法作業一:1、簡述天球坐標系和地球坐標系的定義和特點。2、簡述坐標系的定義過程,由此試述我國各時期用過的各坐標系之間的相同與不同之處。3、試述當前我國坐標系和美國坐標系的不同之處(包括BLH、NEH等)。第三章衛星運動基礎與位置計算衛星的無攝運動衛星的受攝運動衛星星歷衛星位置的計算§3.1衛星無攝運動二體問題:研究兩個質點在萬有引力作用下的相對運動問題,在天體力學中稱為二體問題。在攝動力的作用下,衛星的運動稱為受攝運動,相應的衛星軌道稱為受攝軌道;而理想下的衛星軌道,稱為無攝軌道。§3.1衛星無攝運動開普勒第一定律(軌道定律):衛星沿一個橢圓軌道環繞地球運行,而地球處于橢圓的一個焦點上ab近地點Mmfrab近地點Mmf升交點a,b

:描述軌道橢圓形狀:描述軌道平面:

描述軌道橢圓方向

f

: 確定衛星瞬時位置升交點衛星軌道fM近地點春分點zxy2、真近點角的計算ab近地點M0mf平近點角M,假設衛星運動的平均角速度為n,則:

M=n×(t-t0

)偏近點角EEm’(開普勒方程)§3.2衛星的受攝運動除地球中心引力外,其它的攝動力包括:√地球非球性及質量分布不均

2km/3h√太陽和月亮的引力√太陽輻射壓力√大氣阻力√地球潮汐作用力√磁力§3.3衛星星歷廣播星歷由地面跟蹤站觀測數據計算出的衛星軌道外推得出,是一種預報星歷,具有實時性、易獲取等特點,用于實時導航定位。精密星歷由IGS(國際GNSS服務)根據衛星地面跟蹤站的精密觀測數據經后處理計算出的,也稱后處理星歷。§3.3衛星星歷§3.4GPS衛星位置的計算根據廣播星歷計算衛星位置根據精密星歷計算衛星位置XY1、根據廣播星歷計算衛星位置計算思路1)首先計算衛星在軌道平面坐標系下的坐標;2)然后將上述坐標分別繞X軸旋轉i角、繞Z軸旋轉角,求出衛星在天球坐標系下的坐標。3)將天球坐標轉換到地球坐標。M春分點升交點xyzZ近地點Mxyz起始子午面XYZ升交點春分點計算過程1)計算衛星運行的平均角速度(引力常數和長半軸)(攝動參數)計算t

時刻衛星的平近點角(參考時刻平近點角)計算偏近點角4)計算真近點角5)計算升交距角(未經改正的)6)計算衛星向徑(未經改正的)升交點衛星軌道fM春分點zx近地點y7)計算攝動改正項8)進行攝動改正9)計算衛星在軌道平面坐標系中的位置10)計算升交點經度L11)計算衛星在地球坐標系下的坐標2、根據精密星歷計算衛星位置精密星歷:按一定時間間隔給出衛星在地球坐標系下的三維位置、三維速度和鐘差。IGS跟蹤站分布*

2007

10

13

0

0

0.00000000PG01PG02PG03PG04-6196.009104

15735.157422

20670.910338-8812.916751

-20957.564593

13789.3246845397.898853

15162.975168

-21345.7291213782.980789

-16452.442749

20348.024406-2600.620480

21276.909151PG05

-15330.013457PG06

-25507.164266PG07

-25186.976278PG08

11532.409171-9451.676447

-22102.758153159.022963142.220951128.749673-12.319618464.4588626398.368587

4019.871710

237.2380818224.281676

2474.959345

-54.747517-126.2394172、根據精密星歷計算衛星位置任意時刻

t

衛星位置的計算原理:插值法方法:拉格朗日插值法、且貝雪夫插值法等拉格朗日插值法:拉格朗日多項式內插內插精度采用17階多項式,精度可優于5mm注意事項?

要對某一時段的軌道內插,精密軌道數據應該完全覆蓋該時段,最好前后有9個歷元的延伸下載數據時,需要觀測當天及前后各一天的數據作業:1、畫利用廣播星歷計算衛星位置的流程圖,并進行詳細解釋(如右示例)。第4章衛星導航電文及衛星信號GPS導航電文GPS衛星信號北斗導航電文北斗衛星信號1、GPS導航電文12354作用:向用戶提供衛星軌道參數、衛星鐘參數、衛星狀態信息及電離層改正等信息組成結構30s1

2

3

4

5

6

7

8 9

106s1幀含5個子幀1子幀含10個字子幀4、5含25頁0.6s1字含30bit3、衛星導航電文——GPS基本內容第1子幀第2子幀第3子幀第4子幀第5子幀遙測字交接字遙測字遙測字遙測字遙測字 交接字交接字交接字表示碼,時延改正,GPS周,數據齡期,星鐘改正星歷星歷交接字 (多幀) 信息(每25幀中,每1幀的內容都不同)(多幀)歷書、健康狀況等(每1幀的內容都不同)50bit/s

300bit/子幀124531幀3、衛星導航電文——GPS遙測字(TLM–Telemetry

Word)每一子幀的第1個字用作捕獲導航電文的前導交接字(HOW–Hand

Over

Word)每一子幀的第2個字主要內容:Z計數,每子幀給一個計數,表示時間3、衛星導航電文——GPS第一數據塊-第1子幀的第3-10個字WN–GPS周(1-10位)L2所調制測距碼標識符–“10”表示C/A碼,“01”表示P(Y)碼(11-12位)傳輸參數N用戶距離誤差代表測距精度(13-16位)TGD

–信號在衛星內部的時延星鐘數據齡期AODC星鐘改正參數a0(鐘偏),a1(鐘速),a2(鐘漂)124531幀3、衛星導航電文——GPS第二數據塊-廣播星歷(星歷參數),第2、3子幀近地點參考時刻衛星軌道()Mxyz30s重復2h更新124531幀3、衛星導航電文——GPS第三數據塊-第4、5子幀其余GPS衛星的概略星歷及其工作狀態,也稱為歷書。作用:?擬定觀測計劃?有利于快速跟蹤、鎖定衛星124531幀3、衛星導航電文——BDS根據速率和結構不同,分為D1、D2兩種√D1:速率50bps,并有1kbps的二次編碼,包含基本導航信息。MEO/IGSO的B1I播發√D2:速率500bps,包含基本導航信息和增強服務信息(系統完好性、差分信息、格網點電離層信息)。GEO的B1I播發4、衛星信號的調制第一步:首先將導航電文調制在測距碼上第二步:然后將組合碼調制到載波上導航電文調制到測距碼上載波調制的一般方法:如果調制前載波為調幅:振幅A

隨調制信號的變化而變化調頻:載波頻率f

隨調制信號的變化而變化調相:相位

隨調制信號的變化而變化第二步:將組合碼調制到載波上調頻FM(Frequency

Modulation)調幅AM(Amplitude

Modulation)GPS衛星信號采用二進制調相法01010北斗衛星信號采用QPSK(正交相移鍵控)調制第五章靜態定位基本觀測量衛星定位誤差單點定位靜態相對定位周跳的探測與修復整周模糊度固定§5.1基本觀測量1、偽距2、載波相位1、偽距距離測定的基本思路信號(測距碼)傳播時間的測定周期:1ms1周期含碼元數:2046碼元寬度:146.53m1、偽距相關系數:+1-1+1-1第i等份第j等份+1-1+1-1相關系數:碼完全對齊搜索鎖定衛星1、偽距+1-1+1-17個碼元相同,8個碼元不相同相關系數:錯開1個碼元1、偽距錯開2個碼元+1-1+1-17個碼元相同,8個碼元不相同相關系數:1、偽距錯開不足1個碼元1、偽距個碼元相同,相關系數:個碼元不相同1、偽距錯開不足1個碼元如何判斷測距碼是否對齊?1、偽距GPS測距碼C/A碼(測距時有模糊度)P碼1、偽距2、載波相位整數部分小數部分2、載波相位首次觀測以后的觀測實際通常表示為整周模糊度整周計數§5.2定位誤差星歷誤差衛星鐘差相對論效應電離層延遲對流層折射天線相位中心偏差接收機鐘差接收機噪聲多路徑效應50km1000km定位方式單點定位(絕對定位)普通單點定位精密單點定位相對定位相對定位差分定位1、鐘差衛星鐘差接收機鐘差1、鐘差衛星鐘差接收機鐘差原子時原子鐘石英鐘1、鐘差◆衛衛星星鐘鐘差差◆接接收收機機鐘鐘差差鐘類型頻率穩定性累積1s誤差需要時間/年石英晶體銣鐘10-6

-

10-910-120.03-3030

000銫鐘10-13300

000氫鐘

10-1530

000

000某時鐘在t時刻的鐘差可表示為:1、鐘差1、鐘差——衛星鐘差√

導航電文提供鐘差改正參數√采用IGS精密衛星鐘差*

2007

10

13

0

0

0.00000000PG01

-6196.009104

15735.157422

20670.910338159.022963PG02

-8812.916751

-20957.564593

13789.324684142.220951√

采用相對定位1、鐘差——接收機鐘差√

作為待解參數解算(

X,

Y,

Z

,

)dt√

衛星間求差2、星歷誤差定義:由星歷所給出的衛星在空間中的位置與其實際位置之差。星歷類型:廣播星歷由GNSS的地面控制部分所確定和提供的,經GNSS衛星

向全球所有用戶公開播發的一種預報星歷。2m左右誤差精密星歷為滿足大地測量、地球動力學研究等精密應用領域的需要而研制、生產的一種高精度的事后星歷。2、星歷誤差——消除或削弱的方法?采用精密星歷?采用相對定位或差分定位3、消除或減弱誤差影響的方法模型改正法原理和方法:對誤差的特性、機制及產生原因有較深刻了解,能建立理論或經驗公式。利用模型計算出誤差影響的大小,直接對觀測值進行修正。所針對的誤差源:衛星鐘差

電離層延遲對流層延遲3、消除或減弱誤差影響的方法2)參數法原理和方法:把誤差大小作為參數,在定位過程中求解出來。所針對的誤差源:幾乎適用于任何的情況缺點:不能同時將所有誤差均作為參數來估計3、消除或減弱誤差影響的方法3)求差法原理和方法:誤差具有較強的空間、時間或其它類型的相關性,通過觀測值間一定方式的相互求差,消去或消弱觀測值中所包含的相同或相似的誤差影響。所針對的誤差源:星歷誤差、鐘差電離層延遲對流層延遲…缺點:空間相關性將隨著測站間距離的增加而減弱4、相對論效應狹義相對論1905提出運動將使時間、空間和物質的質量發生變化廣義相對論1915提出將相對論與引力論進行了統一4、相對論效應——狹義相對論效應結論:在狹義相對論效應作用下,衛星上鐘的頻率將變慢鐘的頻率與其運動速度有關。如果某鐘在慣性空間中靜止時候的鐘頻率為

f,那么被安置在以速度

Vs

運動的衛星上時,其頻率為:頻率變化為:鐘的頻率與其所處的引力位有關。若衛星所處位置的地球引力位為Ws

,地面測站所處地球引力位為WT

,那么同一臺鐘放在地面上和放在衛星上其頻率變化為:結論:在廣義相對論效應作用下,衛星上鐘的頻率將變快4、相對論效應——廣義相對論效應解決方法:第一步:在地面上將要搭載到衛星上去的鐘的頻率調低,調低后的頻率為:第二步:考慮衛星軌道為橢圓軌道的情況,則需考慮頻率變化的第二項由此引起的傳播時間誤差為:最大:22.9ns由此引起的測距誤差為:最大:6.86m解決方法:在t時刻,衛星鐘讀數加上,或對觀測距離加上5、電離層延遲10km100km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50km電離層(熱層、暖層)集中了大約75%的大氣質量和90%以上的水汽質量在衛星導航定位中,將這一部分大氣對信號的影響稱為電離層延遲在衛星導航定位中,將這一部分大氣對信號的影響統稱為對流層延遲地球大氣結構大氣折射效應大氣折射信號在穿過大氣時,速度將發生變化,傳播路徑也將發生彎曲。也稱大氣延遲。在GNSS測量定位中,通常僅考慮信號傳播速度的變化。色散介質與非色散介質色散介質:對不同頻率的信號,所產生的折射效應也不同非色散介質:對不同頻率的信號,所產生的折射效應相同對GNSS信號來說,電離層是色散介質,對流層是非色散介質5、電離層延遲——常用改正方法經驗模型改正方法:根據以往觀測結果所建立的模型改正效果:較差雙頻改正方法:利用雙頻觀測值直接計算出延遲改正或組成無電離 層延遲的組合觀測量效果:改正效果最好實測模型改正方法:利用實際觀測所得到的離散的電離層延遲(或電子 含量),建立模型(如內插)效果:改正效果較好5、電離層延遲——常用改正方法求差法在接收機見求差6、對流層延遲類型波長(mm)N紅光0.72290.7966紫光0.40298.3153L11902936.728287.6040L22442102.134287.6040對GNSS電磁波信號,對流層不具有色散效應對流層對不同波長的波的折射效應6、對流層延遲模型改正:根據氣象元素由經驗模型計算參數法:引入對流層延遲改正參數求差法:站間求差7、多路徑誤差多路徑(Multipath)誤差在GNSS測量中,被測站附近的物體所反射的衛星信號(反射波)被接收機天線所接收,與直接來自衛星的信號(直接波)產生干涉,從而使觀測值偏離真值產生所謂的“多路徑誤差”。多路徑效應由于多路徑的信號傳播所引起的干涉時延效應稱為多路徑效應。7、多路徑誤差——特點與測站環境有關與反射體性質有關與接收機結構、性能有關7、多路徑誤差——應對方法1)選擇合適的測站,避開易產生多路徑的環境易發生多路徑的環境2)采用抗多路徑誤差的儀器設備抗多路徑的天線:帶抑徑板或抑徑圈的天線抗多路徑的接收機:特定技術等7、多路徑誤差——應對方法7、多路徑誤差——應對方法延長觀測時間數據處理上加權參數法濾波法信號分析法誤差改正總結:模型改正法、求差法、參數法相對論效應調低頻率、頻率改正衛星鐘差模型改正、精密星歷、求差接收機鐘差作為未知數、求差衛星星歷誤差精密星歷、求差電離層延遲模型改正、求差對流層延遲模型改正、求差多路徑誤差避開、數據處理定位方式單點定位(絕對定位)普通單點定位精密單點定位相對定位相對定位差分定位衛星鐘差接收機鐘差衛星星歷誤差電離層延遲對流層延遲§5.3單點定位GNSS測量定位方法分類◆獲得定位結果的時效事后定位實時定位◆觀測值類型偽距測量載波相位測量§5.3單點定位GNSS單點定位的概念GNSS單點定位的幾何原理GNSS單點定位的求解GNSS單點定位小結1、GNSS單點定位的概念指根據衛星星歷以及單臺GNSS接收機觀測值

來確定測站點在WGS84坐標系中絕對坐標的方法,也稱為絕對定位。O(0,0,0)XYZ(X,Y,Z)(XS,YS,ZS)標準單點定位精密單點定位優點:一臺接收機單獨定位,觀測簡單,可瞬時定位缺點:精度主要受系統性偏差的影響,定位精度低應用領域低精度導航、資源普查、軍事、...GNSS單點定位的幾何原理觀測一顆衛星測站位于以衛星位置為球心,站星距離為半徑的球面上。(X1,Y1,Z1,)(X,Y,Z,)2、偽距觀測方程接收機鐘差引起的距離誤差衛星鐘差引起的距離誤差電離層延遲對流層延遲已知:

衛星坐標衛星鐘差大氣誤差求:測站坐標接收機鐘差dt3、單點定位解算X

Y

Z

dt3、單點定位解算非線性方程求解:3、單點定位解算給定待解參數的初始值

(

X0

,

Y0

,

Z0

,

Cdt0

)3、單點定位解算給定待解參數的初始值

(

X0

,

Y0

,

Z0

,

Cdt0

)3、單點定位解算給定待解參數的初始值

(

X0

,

Y0

,

Z0

,

Cdt0

)3、單點定位解算DOP(Dilution

of

Precision)GDOP

Geometry

Dilution

of

PrecisionPDOP

Position

Dilution

of

PrecisionTDOP

Time

Dilution

of

PrecisionHDOP

Horizontal

Dilution

of

PrecisionVDOP

Vertical

Dilution

of

Precision3、單點定位解算——精度估計3、單點定位解算——精度估計N,E,H為站心坐標系下的坐標分量3、單點定位解算——精度估計3、單點定位解算——精度估計GNSS單點定位計算過程得到偽距觀測值確定未知數初值(X0

,Y0

,Z0)組成誤差方程式解求坐標未知數改正數迭代計算,并檢查是否收斂

計算觀測衛星的位置(Xi,Yi,Zi),衛星鐘差dTi,大氣誤差改正信號發送時刻還是信號接收時刻?信號發送時刻的衛星位置,在信號接收時刻地球坐標系下的坐標。4、GNSS單點定位小結GNSS單點定位的實質是空間距離后方交會;

要同時確定測站坐標和接收機鐘差必須同時觀測四顆或四顆以上衛星;GNSS單點定位求解測站坐標一般需要迭代計算。說明:首歷元計算時,初始值(0,0,0),需迭代3-5次其后歷元令 ,迭代1-2次4、單點定位試算PRNXYZ44791839.793-16027953.71023259013.42024115224.586724513555.7502290238.98814685609.22023852690.7101214424694.880-12687500.25020602453.00022389912.802192438267.619-27845730.1003484060.79324577319.8252224699645.220-2345295.90114750395.80023384340.1772320750469.480-18429010.410-7962146.34524479081.841§5.4靜態相對定位定義:確定同步觀測的接收機之間相對位置的定位方法,稱為相對定位。定位結果√某一坐標系下的基線向量(坐標差)√基線向量中含有:2個方位基準(一個水平方位,一個垂直方位)和1個尺度基準,不含有位置基準§5.4靜態相對定位優點:定位精度高缺點:多臺接收機共同作業,作業復雜數據處理復雜不能直接獲取絕對坐標應用高精度測量定位及導航§5.4靜態相對定位載波相位觀測方程§5.4靜態相對定位必要參數與多余參數必要參數:需要去測量計算獲取的感興趣的參數多余參數:不感興趣,但為了精度不得不引入的參數1、差分觀測值差分觀測值的定義將兩個原始觀測值依據某種方式求差所得到的組合觀測值(虛擬觀測值)。差分觀測值的特點可以消去某些多余參數,或將某些對確定待定參數有較大負面影響的因素消去或消弱其影響。2、差分觀測值的分類按差分方式可分為:站間差分星間差分歷元間差分按差分次數可分為:一次差二次差三次差站間差分星間差分1號衛星2號衛星2號衛星歷元間差分站1站2站間差分:同步觀測值在接收機間求差數學形式:特點消除了衛星鐘差的影響削弱了電離層折射的影響削弱了對流層折射的影響削弱了衛星軌道誤差的影響星間差分:同步觀測值在衛星間求差數學形式:特點消除了接收機鐘差的影響歷元間差分:觀測值在歷元間求差數學形式:?特點消去了整周未知數削弱了衛星鐘差的影響單差、雙差和三差單差:站間一次差分雙差:站間、星間各求一次差(共兩次差)三差:站間、星間和歷元間各求一次差(三次差)雙差雙差:站間、星間各求一次差(共兩次差)◆采用差分觀測值的缺陷數據利用率低,只有同步數據才能進行差分引入基線矢量替代了位置矢量差分觀測值間具有了相關性,使處理問題復雜化某些參數差分觀測值中被消除無法求出3、雙差觀測方程非差觀測方程單差觀測方程雙差觀測方程§5.5周跳的探測與修復屏幕掃描法高次差法多項式擬合法電離層殘差法三差法1、整周跳變(周跳–Cycle

Slips)在某一特定時刻的載波相位觀測值為:如果在觀測過程接收機保持對衛星信號的連續跟蹤,則整周模糊度

N0

將保持不變,整周計數也將保持連續,但當由于某種原因使接收機無法保持對衛星信號的連續跟蹤時,在衛星信號重新被鎖定后,不會與前面的值保持連續,這一現象稱為整周跳變。2、產生周跳的原因信號被遮擋,導致衛星信號無法被跟蹤衛星信號信噪比過低,導致整周計數錯誤儀器故障,導致差頻信號無法產生接收機在高速動態的環境下進行觀測,導致接收機無法正確跟蹤衛星信號衛星瞬時故障,無法產生信號3、周跳的特點只影響整周計數-周跳為波長的整數倍將影響從周跳發生時刻(歷元)之后的所有觀測值T4、周跳的探測、修復方法——屏幕掃描法方法:人工在屏幕上觀察觀測值曲線的變化是否連續。特點:費時、只能發現大周跳。由于原始的載波觀測值變化很快,通常觀察的是某種觀測值的組合,如:沒有周跳有周跳4、周跳的探測、修復方法——高次差法原理

由于衛星和接收機間的距離在不斷變化,因而載波相位測量的觀測值

N0+Int(ф)

+Fr(ф)

也隨時間在不斷變化。

但這種變化應是有規律的,平滑的。周跳將破壞這種規律性。

對于GNSS衛星而言,當求至四次差時,其值已趨向于零。殘留的四次差主要是由接收機的鐘誤差等因素引起的。高次差法周秒CAL1載波一次差二次差三次差548522439279.60117919217.94-1985.02548622438902.01117917232.92-1984.001.02-0.5354872243852492-1983.510.49-20.63548822438147.23117913265.41-20.14-2003.6537.26548922137976.63117911261.7617.12-1986.53-17.94549022137598.59117909275.23-0.82-1987.351.75549122137219.88117907287.880.93-1986.424、周跳的探測、修復方法——多項式擬合法原理

為了便于用計算機計算,常采用多項式擬合的方法。即根據m

個相位測量觀測值擬合一個n

階多項式(m>n+1),據此多項式來預估下一個觀測值并與實測值比較,從而來發現周跳并修正整周計數。

這種方法實質上和上面介紹的高次差法是相像的,但便于計算。4303120507585.674304120505155.364305120502725.334306120500295.834307120497866.574308120495437.964309120493009.674310120490581.794311120488154.104312120485726.631.08E+12-1.01E+093.51E+05-54.3460.00315624、周跳的探測、修復方法——多項式擬合法120493010.06120490583.21120488157.75多項式擬合法的應用特點

由于四次差或五次差一般巳呈偶然誤差特性,無法再用函數來加以擬合,所以用多項式擬合時通常也只需取至4-5階即可。

觀測值可以是真正的(非差)相位觀測值,也可以是經線性組合后的虛擬觀測值:單

差觀測值和雙差觀測值。課后練習:試編寫程序采用多項式擬合法進行周跳探測上交程序和探測結果§5.6整周模糊度的確定整周模糊度的重要性及解決辦法用偽距觀測值來確定整周模糊度平差估算模糊度整周未知數(整周模糊度-Ambiguity)1、模糊度確定方法用偽距觀測值來確定用較精確的星歷和先驗坐標來確定平差解算確定2、用偽距觀測值來確定整周模糊度偽距L1偽距近似周數模糊度估計值23605650.92-16599.25123962715.2123979314.523605368.44-18078.96123961231.8123979310.823605074.97-19617.16123959690.7123979307.923604778.60-21174.61123958134.3123979308.923604479.36-22751.59123956562.9123979314.523604173.41-24364.60123954956.2123979320.8偽距精度多個歷元3、將模糊度作為參數求解求初始解將模糊度固定為整數求固定解整數解與實數解當整周模糊度參數取整數時所求得的基線向量稱為整數解(固定解);當模糊度參數為實數時所求得的基線向量稱為實數解(浮點解)。3、將模糊度作為參數求解固定模糊度的基本方法和原理1)確定合適的置信區間Ni為模糊度的實數解,mi

為該參數的中誤差,置信區間為[Ni

-b·mi

,Ni+b·mi]2)從備選組中尋找正確解GNSS測量定位方法分類◆定位模式絕對定位(單點定位)相對定位差分定位◆定位時接收機天線的運動狀態靜態定位:天線相對于地球坐標系靜止動態定位:天線相對于地球坐標系運動§5.7單點定位§5.7精密單點定位(PPP

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特點主要采用載波相位觀測值采用精密衛星軌道和衛星鐘差數據采用復雜的數學模型定位精度厘米級用途全球高精度測量衛星定軌載波相位單點定位的誤差方程1、載波相位觀測方程如果某個歷元觀測了n顆衛星則誤差方程個數為:n未知數個數為:(4+n)是否可解?靜態情況下k個歷元里,每歷元均觀測了n顆相同的衛星誤差方程個數為:k×n未知數個數為:3+k+n什么情況下可解?k×n

>

(3+k+n)1、載波相位觀測方程2、誤差方程式用矩陣形式表示為:2、誤差方程式2、誤差方程式課后作業1、分別寫出偽距和載波相位觀測方程并解釋每一項的含義。2、對GNSS單點定位的基本觀測方程進行線性化(泰勒級數展開,取一次項),以(X,Y,Z,dt)作為未知數,其初始值取(X0,Y0,Z0,0)。3、什么是周跳?簡述周條探測的基本方法。4、編寫由廣播星歷計算衛星位置的程序。5、編寫單點定位解算程序。定位方式單點定位(絕對定位)普通單點定位精密單點定位相對定位相對定位差分定位衛星鐘差接收機鐘差衛星星歷誤差電離層延遲對流層延遲第六章實時動態定位單點動態定位差分定位網絡RTK及連續運行參考系統CORS§6.1單點動態定位§6.2差分定位——DGNSS誤差的相關性各類誤差中除多路徑誤差外,其他誤差均具較強的相關性,從而定位結果也有一定的相關性。差分GNSS的基本原理利用基準站(架設在坐標精確已知的點上的接

收機)測具有相關性的誤差或其對測量定位結

果的影響,供流動站改正其觀測值或定位結果。§6.2差分定位——DGNSS已知點未知點位置差分偽距差分已知點未知點§6.2差分定位——DGNSS§6.2差分定位——分類◆根據時效性實時差分事后差分◆根據觀測值類型偽距差分載波相位差分§6.2差分定位——載波相位差分√傳輸改正值√傳輸觀測值§6.2

差分定位——

RTKReal

Time

Kinematic利用GNSS載波相位觀測值進行實時動態相對定位的技術。基準站將載波相位觀測值和坐標實時發送給流動站,流動站通過相對定位技術進行定位。PPK

Post

Processed

Kinematic§6.2

差分定位——

RTKReal

Time

Kinematic局域差分(LADGNSS–Local

Area

DGNSS)單基準站差分多基準站差分廣域差分(WADGNSS–Wide

Area

DGNSS)§6.2

差分定位——

RTK差分GNSS組成基準站(參考站、基站):單站、多站數據通信鏈:電臺、廣播、衛星用戶:導航、定位數學模型:單站、多站多個基站大范圍、基站距離較遠(50-100km)插值求取未完全消除的殘余誤差項§6.3網絡RTK及連續運行參考系統CORS1、網絡RTK基準站網數據處理中心級數據播發中心數據鏈用戶虛擬參考站(Virtual

Reference

Station,VRS

)§6.3網絡RTK及連續運行參考系統CORS1、網絡RTK基準站網數據處理中心級數據播發中心數據鏈用戶§6.3網絡RTK及連續運行參考系統CORS1、網絡RTK差分定位導航2-3m測量RTK靜態高精度控制測量高精度授時GNSS氣象多功能連續運行的綜合服務系統§6.3網絡RTK及連續運行參考系統CORS2、連續運行參考系統CORS第7章GNSS控制網GNSS網GNSS測量中的幾個基本概念一、GNSS網平面控制點水準點未知點采用GNSS定位技術建立的測量控制網,由GNSS點和基線組成。一、GNSS網一、GNSS網網等級AAABCDE平均觀測時段數106421.61.6觀測時段:從測站上開始接收衛星信號起至停止接收衛星信號間的連續工作的時間段。二、GNSS測量中的幾個基本概念二、GNSS測量中的幾個基本概念同步觀測:兩臺或兩臺以上的GNSS接收機同時對同一組衛星信號進行觀測。基線向量:利用同步觀測的GNSS接收機采集的觀測

數據計算出的接收機之間的三維坐標差。復測基線:某兩個測站間,由多個時段觀測獲得的多個基線向量解結果。二、GNSS測量中的幾個基本概念閉合環:多條基線向量首尾相連構成的圖形。同步環:利用同步觀測的基線向量構成的閉合環。獨立基線向量:一組基線向量中任一基線向量均不能用其它基線向量的線性組合來表示。獨立觀測環:獨立基線構成的閉合環向量中任一基線向量均不能用其它基線向量的線性組合來表示。三、GNSS網設計測量任務書或測量合同書GNSS測量規范及規程其他規范及規程三、GNSS網設計——依據1992-06-08發布1992-06-08實施三、GNSS網設計——依據GNSS測量的等級及用途各級GNSS測量的精度指標各級GNSS點的密度指標三、GNSS網設計——精度和密度設計1、GNSS測量的等級及用途等級用途實例AA級全球性的地球動力學研究、地殼形變、建立全球性參考框架IGS跟蹤站A級區域性的地球動力學研究和地殼形變、建立國家參考框架國家A級網B級局部形變監測和各種精密工業測量國家B級網C級大中城市及工程測量的基本控制網D、E級中小城市、城鎮測圖、地籍、土地信息、房產、物探、勘測、建筑施工等我國GNSS測量規范所規定的等級2、點的密度指標級別AAABCDE平均距離10003007010~155~100.2~5GPS網中相鄰點間的平均距離(km)級別固定誤差(mm)比例誤差(ppm)AA≤3≤0.01A≤5≤0.1B≤8≤1C≤10≤5D≤10≤10E≤10≤20各級網的固定誤差和比例誤差10mm

5ppm級別固定誤差(mm)比例誤差(ppm)C≤10≤5D≤10≤10E≤10≤20各級網的固定誤差和比例誤差相鄰點間基線長度標準差:標準差,單位:mm固定誤差,單位:mm比例誤差系數,單位:ppm相鄰點距離,單位:mm3、依據用戶具體要求依據具體要求參照等級標準。級別固定誤差(mm)比例誤差(ppm)C≤10≤5D≤10≤10E≤10≤20要求√

點位要求數量、分布、密度、標志及觀測設施√

質量要求等級、點位誤差、相鄰點間距離誤差√

進度要求提交成果時間√

成果要求坐標參照系、是否要高程成果、提交資料的內容四、GNSS測量作業流程√施工設計√基線解算及質量控制√測繪資料收集√方案設計√觀測計劃制定√網作平業差調(度數及據外處業理觀、測分析)及√質踏量勘控、制選點、埋石√數據傳輸、轉存、備份√√整儀理成器果檢、驗技、術檢總定結√項目驗收√數據、成果的轉存、備份五、方案設計——圖上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