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江蘇省鎮江市六校聯考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3月月考試題一、單項選擇題(共14小題,每題2分,共28分。每題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1.下列各組物質中,都屬于內環境成分的一組是()A.白細胞、溶菌酶、呼吸酶 B.抗體、載體蛋白、ATP合成酶C.尿素、氨基酸、消化酶 D.甲狀腺激素、鈉離子、血漿蛋白【答案】D【分析】體液是由細胞內液和細胞外液組成,細胞內液是指細胞內的液體,而細胞外液即細胞的生存環境,它包括血漿、組織液、淋巴等,也稱為內環境,內環境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詳解】A、內環境是細胞生活的液體環境,呼吸酶位于細胞內,白細胞和呼吸酶均不屬于內環境的成分,A錯誤;B、載體蛋白位于細胞膜上,ATP合成酶位于細胞內,二者均不屬于內環境的成分,B錯誤;C、消化酶位于消化道內,屬于與外界相通的管道,不屬于內環境成分,C錯誤;D、甲狀腺激素(調節物質)、鈉離子、血漿蛋白都可以存在內環境中,都屬于內環境的成分,D正確。故選D。2.神經系統對軀體運動和內臟活動都進行著分級調節,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腦干參與的眨眼反射,不需要大腦皮層參與也能完成B.軀體運動的精細程度與大腦皮層運動代表區的大小相關C.交感神經興奮時,脊髓控制膀胱使其縮小,促進排尿D.大腦皮層調控各級中樞活動,使自主神經系統不完全自主【答案】C【分析】自主神經系統由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兩部分組成,它們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當人體處于興奮狀態時,交感神經活動占據優勢,心跳加快,支氣管擴張,但胃腸的蠕動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動減弱;而當人處于安靜狀態時,副交感神經活動則占據優勢,此時,心跳減慢,但胃腸的蠕動和消化液的分泌會加強,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物質的吸收。【詳解】A、腦干參與的眨眼反射屬于非條件反射,該反射不需要大腦皮層參與也能完成,A正確;B、大腦皮層運動代表區范圍的大小與軀體運動的精細程度相關,與軀體中相應部位的大小無關,運動越精細,大腦皮層代表區的范圍越大,B正確;C、副交感神經興奮會使膀胱縮小,促進排尿,C錯誤;D、大腦皮層是調節機體活動的最高級中樞,大腦皮層通過對各級中樞的調節控制內臟器官的活動,使得自主神經系統并不完全自主,D正確。故選C。3.在脊髓中央灰質區,神經元a、b、c通過兩個突觸傳遞信息;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a興奮則會引起人的興奮B.b興奮使c內Na+快速外流產生動作電位C.a和b釋放的遞質均可改變突觸后膜的離子通透性D.失去腦的調控作用,脊髓反射活動無法完成【答案】C【分析】靜息時,神經纖維的膜電位為外正內負,興奮時,興奮部位的膜電位轉變為外負內正。神經遞質有興奮性神經遞質和抑制性神經遞質。突觸結構處興奮的傳遞方向是單向的。【詳解】A、a興奮可能會使突觸前膜釋放興奮性或者抑制性的神經遞質,則會引起的人興奮或者抑制,A錯誤;B、產生動作電位的原因是Na+內流,B錯誤;C、神經元b釋放的神經遞質作用于神經c,神經a釋放的神經遞質作用于神經b,改變突觸后膜的離子通透性,即a和b釋放的遞質均可改變突觸后膜的離子通透性,C正確;D、一些簡單脊髓反射活動,例如:膝跳反射,不需要大腦皮層的參與,所以失去腦的調控作用,脊髓反射活動依然能完成,D錯誤。故選C。4.人體內眾多生理活動都受到激素的調節,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應激狀態下,腎上腺皮質釋放腎上腺素作用于靶細胞使興奮增強B.飲水過多時,細胞外液的滲透壓下降,垂體釋放抗利尿激素減少C.血糖較低時,胰島B細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血糖上升D.炎熱環境時,皮膚熱覺感受器興奮,血管收縮、汗腺分泌增加【答案】B【分析】胰島A細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促進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類物質轉化;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促進血精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轉化成非糖類物質,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類物質轉化。【詳解】A、腎上腺素是由腎上腺髓質釋放的,A錯誤;B、飲水過多時,細胞外液的滲透壓下降,垂體釋放的抗利尿激素減少,腎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的量減少,B正確;C、血糖較低時,胰島A細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血糖上升,C錯誤;D、炎熱環境時,皮膚熱覺感受器興奮,血管舒張、汗腺分泌增加,從而增加散熱,D錯誤。故選B。5.下圖為人的特異性免疫基本過程示意圖,X為某種病毒,①~⑥表示不同的細胞,a、b表示不同的物質。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①為輔助性T細胞,在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中都起著關鍵的作用B.a為細胞因子,b為抗體,⑤不能特異性識別抗原C.當人體再次感染病毒X時,②可以迅速增殖、分化形成⑤D.APC包括多種細胞,它們只在保衛人體的第三道防線中發揮作用【答案】D【分析】1、體液免疫中的三個"唯一":唯一能產生抗體的細胞是漿細胞;唯一沒有識別功能的細胞是漿細胞;唯一沒有特異性識別功能的細胞是吞噬細胞。2、由題圖分析(從形狀上判斷):a細胞因子;b抗體;①輔助性T細胞;②記憶B細胞;③細胞毒性T細胞;④B細胞;⑤漿細胞;⑥記憶T細胞。【詳解】A、①能分泌a細胞因子,所以①為輔助性T細胞。體液免疫中,受抗原刺激后的輔助性T細胞與B細胞結合并參與激活B細胞,輔助性T細胞產生的細胞因子能促進B細胞的增殖、分化過程。細胞免疫中,輔助性T細胞產生的細胞因子能加速細胞毒性T細胞分裂并分化,所以輔助性T細胞在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中都起著關鍵的作用,A正確;B、a由輔助性T細胞分泌,所以a為細胞因子,從形狀上判斷b為抗體,⑤漿細胞是體液免疫中唯一沒有識別功能的細胞,B正確;C、當人體再次感染病毒X時,②記憶B細胞在再次接觸病毒X時會迅速增殖分化為⑤漿細胞,⑤漿細胞產生大量物質b(抗體),使機體不易患病,C正確;D、APC(抗原呈遞細胞)包括B細胞、樹突狀細胞、巨噬細胞,其中巨噬細胞在在保衛人體的第二、三道防線中均能發揮作用,D錯誤。故選D。6.下列關于植物生長調節的敘述,正確的是()A.單側光刺激胚芽鞘尖端產生生長素并引起其分布不均勻B.細胞分裂素主要促進細胞的分裂,乙烯促進果實的發育C.油菜素內酯是第六類植物激素,能促進種子的萌發等D.施用高濃度赤霉素類植物生長調節劑利于大幅提高葡萄的產量【答案】C【分析】1、生長激素:∶既能促進生長,也能抑制生長;既能促進發芽,也能抑制發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2、赤霉素:促進細胞伸長,從而引起植株增高;促進種子萌發和果實發育。3、細胞分裂素:促進細胞分裂。4、脫落酸:抑制細胞分裂;促進葉和果實的衰老和脫落。5、乙烯:促進果實成熟。【詳解】A、胚芽鞘尖端產生生長素與光照無關,單側光只是刺激生長素在胚芽鞘尖端向背光側運輸,引起其分布不均勻,A錯誤;B、細胞分裂素主要促進細胞的分裂,乙烯促進果實的成熟,B錯誤;C、油菜素內酯能促進種子的萌發,由于油菜素內酯由植物產生,從產生部位運輸到作用部位,也具有微量高效的作用,所以是第六類植物激素,C正確;D、施用適宜濃度的赤霉素類植物生長調節劑有利于大幅提高葡萄的產量,D錯誤。故選C。7.下列關于種群數量特征的敘述錯誤的是()A.種群的出生率是指單位時間內新產生的個體數B.研究城市人口的變化,遷入率和遷出率是不可忽視的C.利用性引誘劑誘捕雄性昆蟲,通過降低出生率影響種群密度D.種群密度是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但不能反映種群的變化趨勢【答案】A【分析】種群的特征:種群的密度、種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種群的年齡組成、種群的性別比例。其中最基本的數量特征是種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決定種群密度,年齡結構和性別比例影響種群密度。【詳解】A、出生率是指單位時間內新產生的個體數目占該種群個體總數的比率,A錯誤;B、遷入率和遷出率能決定種群密度的大小,故研究城市人口的變遷,遷入率和遷出率是不可忽視的,B正確;C、利用性引誘劑誘捕雄性昆蟲,使害蟲種群性別比例失調,通過降低出生率影響種群密度,C正確;D、種群密度是最基本的種群數量特征,只能反應種群數量大小,不能反映種群的數量變化趨勢,D正確。故選A。8.如圖表示某海域大黃魚種群數量與種群數量增長速率的變化曲線。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A.圖中a點種群年齡組成為增長型,c點種群年齡組成為衰退型B.a點和c點對應的種群增長速率相同,所以種內斗爭程度相同C.在環境條件不受破壞的情況下,該海域大黃魚種群的K值約為2bD.用標志重捕法調查該種群密度時,若標記個體易于被捕食則估計值偏低【答案】C【分析】由圖甲可知大黃魚種群以S型曲線增長,且b點對應該種群的K/2。【詳解】A、c點種群增長速率大于0,所以種群年齡組成為增長型,A錯誤;B、c點比a點種群數量大,所以種內斗爭程度較高,B錯誤;C、b點對應與種群的K/2,該海域大黃魚種群的K值為2b,C正確;D、根據標志重捕法的公式,種群中的個體數=第一次捕獲數×第二次捕獲數÷標志后重新捕獲數,可得若標記個體更易于被捕食,則第二次捕獲中被標志的個體數減小,故種群密度的估計值會偏大,D錯誤。故選C。9.群落是一定時空條件下不同物種的天然群聚,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草地上蒲公英成塊地密集分布體現了群落的水平結構B.灰喜鵲對大杜鵑產在自己巢中的卵帶孵帶育,表明兩者的種間關系為互利共生C.生態位寬度大的種群遇到外來物種入侵時不易被淘汰D.冬季候鳥南飛導致北方草原的物種組成發生變化,屬于次生演替【答案】C【分析】群落的組成和外貌隨時間而發生有規律變化的現象,該現象與季節有關,稱為群落的季節性。【詳解】A、草地上蒲公英屬于同一個物種,屬于種群,故草地上蒲公英成塊地密集分布體現了種群的空間分布,A錯誤;B、互利共生指兩種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賴,彼此有利,灰喜鵲對大杜鵑產在自己巢中的卵帶孵帶育,從而影響自己卵的孵化,這不屬于互利共生,B錯誤;C、生態位寬度大的種群,占用的資源種類多,生存環境改變后一般不易被淘汰,C正確;D、冬季候鳥南飛屬于自然環境因素的時間節律所引起的群落各物種在時間結構上相應的周期變化,體現了群落季節性,不屬于次生演替,D錯誤。故選C。10.希臘陸龜是爬行動物,性情較活躍,喜爬動,攝食植物的花、果實、莖葉等,以固態尿酸鹽的形式排泄含氮廢物。請推測希臘陸龜最可能生活的生物群落是()A.濕地生物群落 B.草原生物群落C.森林生物群落 D.荒漠生物群落【答案】D【分析】1、荒漠生物群落中的動物主要是爬行類、嚙齒類等,其中有些爬行動物以固態尿酸鹽的形式排泄含氮廢物,減少水分的損失。2、濕地生物群落中動植物種類都十分豐富,主要有魚類、兩棲類、鳥類等動物。3、森林生物群落為動物提供了豐富的食物和棲息場所,樹棲和攀緣生活的動物種類特別多,如長臂猿、松鼠、蜂猴、犀鳥、避役和樹蛙等。4、草原生物群落中的動物由于環境的影響,大都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特點。【詳解】荒漠中的生物具有耐旱的特性,某些爬行動物以固態尿酸鹽的形式排泄含氮廢物,以減少水分的散失,故推測希臘陸龜最可能生活的生物群落是荒漠生物群落,ABC錯誤。D正確。故選D。11.生態足跡又叫生態占用,是指在現有技術條件下,維持某一人口單位生存所必須的生產資源和吸納廢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積。下列有關說法合理的是()A.綠色出行、使用低耗能電器,能減少生態足跡B.生態足跡的值越大,代表人類所需的資源越少C.生態足跡的值越大,對生態和環境的影響越小D.降低肉食比例,可提高能量傳遞效率,增大生態足跡【答案】A【分析】生態足跡也稱“生態占用”。是指特定數量人群按照某一種生活方式所消費的,自然生態系統提供的,各種商品和服務功能,以及在這一過程中所產生的廢棄物需要環境(生態系統)吸納,并以生物生產性土地(或水域)面積來表示的一種可操作的定量方法。它的應用意義是:通過生態足跡需求與自然生態系統的承載力(亦稱生態足跡供給)進行比較即可以定量的判斷某一國家或地區目前可持續發展的狀態,以便對未來人類生存和社會經濟發展做出科學規劃和建議,“生態足跡”越小,對大自然的破壞越小。【詳解】A、綠色出行、使用低耗能電器,能減少生態足跡,利于可持續發展,A正確;B、生態足跡的值越大,代表人類所需的資源越多,B錯誤;C、生態足跡的值越大,對生態和環境的影響越大,C錯誤;D、降低肉食比例,可提高能量利用率,減小生態足跡,D錯誤。故選A。12.如圖是自然界碳循環簡圖,據圖分析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甲為分解者,乙為消費者,丙為生產者B.①②③表示CO2通過甲、丙、乙的呼吸作用進入大氣中C.④表示大氣中CO2通過真核生物的固定進入生物群落D.碳元素以有機物的形式沿著丙→乙→甲所示的渠道流動【答案】C【分析】分析題圖,圖示是自然界碳循環的簡圖,生產者可以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也能通過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消費者和分解者都可以通過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生產者和消費者的代謝廢棄物及遺骸都會被分解者分解,最終歸還無機環境。因此圖中甲是分解者、乙是消費者、丙是生產者。【詳解】A、圖示是自然界碳循環的簡圖,生產者可以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也能通過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消費者和分解者都可以通過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生產者和消費者的代謝廢棄物及遺骸都會被分解者分解,最終歸還無機環境。因此圖中甲是分解者、乙是消費者、丙是生產者,A正確;B、①②③表示甲、丙、乙通過呼吸作用釋放CO2回歸到大氣中,B正確;C、④是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是大氣中CO2通過生產者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進入生物群落的途徑,即生產者不一定是真核生物,也可能是原核生物,C錯誤;D、碳元素以有機物的形式在生物群落內部即在甲、乙、丙之間流動,D正確。故選C。13.“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這句話出自《莊子·內篇·人間世》,從中可見,我國古人很早就已經意識到生態文明的重要意義。以下說法錯誤的是()A.莊子的話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都體現了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價值B.“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體現了生態系統物質循環的功能C.《韓非子》中的“人民眾而貨財寡,事力勞而供養薄”,體現了控制人口增長的重要性D.“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體現了生態系統信息傳遞的功能【答案】B【分析】1、生物的多樣性:生物圈內所有的植物、動物和微生物,它們所擁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種各樣的生態系統,共同構成了生物多樣性。生物多樣性包括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2、生物多樣性的價值:(1)直接價值:對人類有食用、藥用和工業原料等使用意義,以及有旅游觀賞、科學研究和文學藝術創作等非實用意義的。(2)間接價值:對生態系統起重要調節作用的價值(生態功能)。(3)潛在價值:目前人類不清楚的價值。3、生物多樣性的保護:(1)就地保護(自然保護區):就地保護是保護物種多樣性最為有效的措施。(2)易地保護:動物園、植物園。(3)利用生物技術對生物進行瀕危物種的基因進行保護。如建立精子庫、種子庫等。(4)利用生物技術對生物進行瀕危物種進行保護。如人工授精、組織培養和胚胎移植等。4、注意事項:(1)協調好人與生態環境的關系;(2)反對盲目地掠奪式開發和利用,并不意味禁止開發和利用;(3)保護生物多樣性需要全球合作。【詳解】A、莊子的話意思是:桂樹因為可以吃,所以被人砍伐;漆樹因為可以用,所以被人割皮。人們只知道有用的好處,哪里知道無用的好處啊。莊子的話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都體現了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價值,A正確;B、“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描述植物的枝條能夠長成植物體,屬于無性生殖中的營養生殖,B錯誤;C、“人民眾而貨財寡,事力勞而供養薄”強調了物質生產的有限性與人口增長過快產生了矛盾,體現了節制人口增長的重要性,C正確;D、“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體現了生態系統信息傳遞的功能,題中涉及的是物理信息,D正確。故選B。14.下圖為賽達伯格湖能量流動的分析,圖中GP為總初級生產量,H、C分別代表植食動物和肉食動物,R表示呼吸(單位:cal·cm-2·a-1)。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利用上圖數據可對賽達伯格湖的能量流動情況進行定量分析B.生產者用于自身生長、發育、繁殖的能量為88cal·cm-2·a-1C.第二營養級和第三營養級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為20%D.夏天時賽達伯格湖附近涼爽宜人,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直接使用價值【答案】D【分析】分析圖示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示意圖,每個營養級固定的能量有四個去向:流向下一營養級、分解者分解利用、呼吸作用、未被利用,所以能量流動的特點是逐級遞減。【詳解】A、生態學家林德曼對賽達伯格湖的能量流動進行了定量分析,A正確;B、分析題圖可知,生產者固定的能量為118872-118761=111cal·cm-2·a-1,生產者用于自身生長、發育、繁殖的能量為111-23=88cal·cm-2·a-1,B正確;D、能量傳遞效率=下一營養級的同化量÷上一營養級的同化量×100%,第二營養級的同化量為88-70-3=15cal·cm-2·a-1,第三營養級的同化量為15-4.5-7-0.5=3cal·cm-2·a-1,故第二營養級和第三營養級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為3÷15×100%=20%,C正確;D、夏天時賽達伯格湖附近涼爽宜人,賽達伯格湖具有調節氣候的生態功能,是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D錯誤。故選D。二、多項選擇題(共4題,每題3分,共12分。每題有不止一個選項符合題意。)15.如圖是與人體內尿液形成及排出相關的部分調節簡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成年人主動排尿的過程需要⑦和③的共同參與B.嬰兒尿床時,神經沖動的傳導途經⑤→③一④→逼尿肌、尿道括約肌等C.若損傷②通路,則不能產生尿意,且會出現尿失禁D.⑥可表示醛固酮,能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對Na+的重吸收【答案】AB【分析】排尿中樞位于脊髓,高級神經中樞可以控制低級神經中樞,故大腦皮層可控制脊髓。【詳解】A、排尿中樞位于脊髓,而成年人主動排尿的過程有大腦皮層的參與,故成年人主動排尿的過程需要⑦大腦皮層和③脊髓的共同參與,A正確;B、嬰兒大腦還未發育完善,故而由脊髓控制排尿,其神經沖動的傳導途徑依次經過⑤傳入神經→③脊髓→④傳出神經→效應器(逼尿肌、尿道括約肌等),B正確;C、由圖可知,則脊髓能通過①上傳信息至大腦皮層,后者產生尿意,但若損傷②通路,大腦皮層無法控制脊髓,會出現尿失禁,C錯誤;D、⑥是下丘腦分泌的物質,可作用于腎臟,因此可表示抗利尿激素,能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的重吸收,D錯誤。故選AB。16.在探究“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變化”實驗中,某同學將10mL酵母菌培養液放在適宜的條件下培養,并間隔相同時間分別等量均勻取樣4次,測定樣液的pH和酵母菌數量如表所示。據表分析,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樣品酵母菌數量(個/mm2)pH112104.828205.4312103.7410005.0A.取樣的先后次序為2、4、3、1B.10mL培養液的K值可能為1.21×107個C培養過程中酵母菌出生率始終大于死亡率D.計數酵母菌時,應等酵母菌全部沉降后再計數,否則計數結果會偏大【答案】ACD【分析】采用抽樣檢測法使用血球計數板對酵母菌進行計數,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每天同一時間,用血球計數板計數酵母菌個數,并作記錄,連續觀察7天;從試管中吸出培養液進行計數之前,要將試管輕輕振蕩幾下,這樣使酵母菌分布均勻,防止酵母凝聚沉淀,提高計數的代表性和準確性,求得的培養液中酵母菌的數量誤差小。【詳解】A、可根據培養液pH值變化來確定取樣順序,因為酵母菌的代謝活動消耗營養物質,不斷產生CO2等代謝產物使培養液pH值不斷下降,因此正確的取樣順序為2-4-1-3,A錯誤;B、由于1立方毫米=1×10-3mL,而酵母菌的數量變化情況。由表中數據可知,pH由5.4降到4.8,再到3.7,其數量由820到1210到穩定,表明10mL該培養液中酵母菌數量總數K值為1.21×107個,B正確;C、培養過程中酵母菌的種群數量有時增加,有時減少,增加是因為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減少是因為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錯誤;D、計數時應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后再計數,否則部分酵母菌并未被計數,導致結果偏小,D錯誤。故選ACD。17.“林窗”又稱林冠空隙,主要是指森林群落中老齡樹死亡或因偶然因素導致成熟階段優勢樹種死亡,從而在林冠層造成空隙的現象。一段時間后“林窗”區域出現草,一些年后出現一些灌木、喬木,經過數十年后,植被恢復之前的面貌。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森林中不同部位形成大小不同的“林窗”在一定程度上會改變群落水平結構B.“林窗”區域里的物種豐富度一定逐年增加C.森林火災引起“林窗”,恢復前后的兩個生態系統的生物種類完全相同D.為更有效地保護生物多樣性,林區應定期合理地人為制造“林窗”【答案】BC【分析】1、群落的空間結構包括:(1)垂直結構:植物群落的垂直結構表現垂直方向上的分層性,其中植物的垂直結構決定了動物的垂直分層。(2)水平結構: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線明暗、地形起伏、濕度的高低等因素的影響,不同地段上分布著不同的生物種群。2、人類活動往往會改變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詳解】A、由于林窗會使得林冠層出現空隙,因此森林中不同部位形成不同大小的林窗會一定程度的改變群落的水平結構,A正確;B、根據題干可知,“林窗”區域里的物種豐富度先減少后增加,B錯誤;C、森林火災引起“林窗”,恢復前后的兩個生態系統的生物種類不完全相同,C錯誤;D、林窗的形成與發展有利于生物多樣性的保護,為更有效她保護生物多樣性,可定期合理地人為制造“林窗”,D正確。故選BC。18.為了推進鄉村振興,江蘇科技人員在某村引進赤松茸,推廣“稻菇輪作”露地栽培模式,如下圖所示,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當地農田生態系統中引進的赤松茸,是該系統中的生產者之一B.該模式沿襲了“無廢棄農業”傳統,菌糠和秸稈由廢棄物變為了生產原料C.該模式充分利用了水稻秸稈中的能量,提高了能量傳遞效率D.該模式既讓土地休養生息,又增加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答案】BD【分析】據題干信息可知,該生態農業模式,沿襲了“無廢棄物農業”的傳統,充分利用了秸稈中的能量,從而提高能量的利用率,菌糠和秸稈由廢棄物變為了生產原料,實現了物質的循環利用,該模式既讓土地休養生息,在確保土地的肥力的同時又增加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詳解】A、由圖觀察可知,赤松茸接種在以秸稈發酵的栽培基料上,屬于該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A錯誤;B、該模式沿襲了“無廢棄物農業”的傳統,遵循物質循環再生原理,菌糠和秸稈由廢棄物變為了生產原料,實現了物質的循環利用,B正確;C、該模式充分利用了秸稈中的能量,從而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的傳遞效率,C錯誤;D、該模式既讓土地休養生息,在確保土地的肥力的同時又增加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D正確。故選BD。三、非選擇題(共5題,共60分)19.新冠病毒是一種RNA病毒,人感染了新冠病毒后常見體征有呼吸道癥狀,如發熱、咳嗽、氣促和呼吸困難等。在較嚴重病例中,感染可導致肺炎、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腎衰竭,甚至死亡。目前新冠病毒出現多個變異種。回答下列問題:Ⅰ.“細胞因子風暴”是引起許多新冠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機體受到感染后免疫系統過度反應,從而產生大量細胞因子,對機體造成損害。(1)“細胞因子風暴”會引起_______(填“自身免疫病”或“免疫缺陷病”)。(2)新冠病毒變異速度快的原因是_______。(3)已經接種新冠病毒疫苗的人在遭受新冠病毒侵染后,體內的記憶B細胞會_______,從而保護人體。與記憶B細胞相比,吞噬細胞中含量豐富的細胞器是_______。Ⅱ.目前各國研制的疫苗相繼進入臨床階段并投入市場,我國研制出某種疫苗,初步實驗得知該疫苗總劑量8μg為最佳劑量,為了確定最佳接種方案,進一步進行了臨床實驗研究,如表所示。組別A1A2B1B2C1C2D1D2接種試劑劑量(μg/針)疫苗a/4/4/4/X/a/4/4/4第一針接種時間第0天第二針接種時間不接種第14天第21天第28天相應抗體相對含量14.70169.50282.70218.00注:A1、B1、C1、D1組分別接種該疫苗,A2、B2、C2、D2組分別接種X試劑。(4)從表中可看出,該實驗的自變量有_______。(5)表中試劑X是_______,a的劑量應該為_______。(6)根據實驗結果分析:疫苗兩次接種時間間隔_______天的效果最好。(7)新冠感染者發熱后有時會出現脫水現象,引起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機體一方面可通過神經調節進行主動飲水,此過程中感受器為_______中的滲透壓感受器;另一方面通過_______調節使腎臟重吸收水增加,尿量減少。(8)新冠病毒進入人體內環境后,機體會發生相應的免疫反應產生特異性抗體,該過程體現了免疫系統的_______功能。【答案】(1)自身免疫病(2)新冠病毒的遺傳物質RNA是單鏈結構,不穩定,容易發生基因突變(3)①.快速增殖分化,分化后產生的漿細胞迅速產生大量抗體②.溶酶體(4)是否接種疫苗、疫苗接種次數、兩次接種間隔時間(5)①.生理鹽水(不含疫苗成分的試劑)②.8μg(6)21(7)①.下丘腦②.神經—體液(8)免疫防御【分析】1、病毒是一類沒有細胞結構的特殊生物,只有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構成,不能獨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細胞內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離開了活細胞,病毒就無法進行生命活動。2、免疫類型:(1)非特異性免疫(先天免疫),①來源:人類在長期進化的過程中逐漸建立起來的一種天然防御功能;②特點:是先天遺傳的,不針對哪一種病原體,對多種病原體都有防御作用(非專一性)。(2)特異性免疫(獲得性免疫),①來源:是人在出生以后才產生的;②特點:只能對某一特定的病原體或異物起防御作用,對其它的病原體無效(專一性)。(1)根據題意可知,細胞因子攻擊的是自身組成物質,所以細胞因子風暴會引起自身免疫病。(2)新冠病毒的遺傳物質RNA是單鏈結構,不穩定、容易發生基因突變,故新冠病毒變異速度快。(3)已經接種新冠病毒疫苗的人,在遭受新冠病毒侵染后,屬于二次免疫,體內的記憶B細胞會快速增殖分化形成漿細胞和記憶細胞,合成、分泌大量抗體,從而保護人體。吞噬細胞能夠吞噬、消滅相應病原體,所以溶酶體較豐富。(4)由分析可知,該實驗的自變量為是否接種疫苗、疫苗接種次數和兩次接種間隔時間。(5)由表格數據可知,注射X后,機體不產生抗體,說明X是生理鹽水,起對照作用。因為A組不接種,B、C、D三組都兩次接種總劑量為8μg,根據控制單一變量原則,所以a為8μg。(6)由表格數據可知,疫苗兩次接種時間間隔21天的效果最好,如果間隔時間過短,則疫苗中的抗原與初次免疫后存留的抗體結合后被迅速清除。(7)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時,機體一方面可通過神經調節進行主動飲水,此過程中感受器為下丘腦滲透壓感受器;另一面方面通過神經—體液調節:下丘腦分泌、垂體釋放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腎小管和集合管,使腎臟重吸收水增加,尿量減少。(8)新型冠狀病毒進入人體內環境后,機體會發生相應的免疫應答產生特異性抗體,該抗體的作用是與新型冠狀病毒結合,從而抑制新型冠狀病毒對人體細胞的黏附,進而阻止該病毒的擴散,體現了免疫系統的免疫防御功能。20.深度睡眠有利于青少年的生長發育。下圖表示骨生長的部分調節機制,其中GHRH表示生長激素釋放激素,GH表示生長激素,IGF-1表示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請據圖回答問題。(1)深度睡眠狀態下,神經遞質刺激下丘腦分泌GHRH,經過血液運輸作用于[A]_________,促進分泌GH,上述過程屬于_________調節。(2)GH可促進_________合成分泌IGF-1。研究表明,GH能促進軟(成)骨細胞增殖,IGF-1促進軟(成)骨細胞分化,這說明GH與IGF-1在功能上具有_________作用。(3)研究發現,長骨骨折后,體內GH含量會應激性上升,其生理意義是_________。若成年人體內GH分泌過多,可能會引起_________。(4)有人提出“柴胡提取物能改善睡眠質量,促進動物生長”,并進行如下實驗研究(藥物X能促進動物深度睡眠):實驗操作的目的簡單操作過程動物的選擇和馴養選擇25日齡健康小鼠30只,在適宜溫濕度等條件下飼養1周;將小鼠隨機均分為A、B、C三組,測量各組小鼠的平均體長。①____用純凈水配制柴胡提取物溶液和藥物X溶液。實驗組處理取A組小鼠,每天按體重用一定量的柴胡提取物溶液灌胃小鼠,連續20d,并在適宜條件下飼養。對照組處理②_________結果檢測在灌胃后的第10d和第20d,分別測量并統計各組小鼠平均深度睡眠時長、血清中GH濃度和體長增加量。支持“柴胡提取物改善睡眠質量,促進動物生長”的預期結果是_________。【答案】(1)①.垂體細胞②.神經調節和體液(2)①.肝臟②.協同(3)①.GH分泌增多促進IGF-1增加,GH和IGF-1促進成骨細胞分裂和分化,有利于骨的愈合②.肢端肥大(4)①.①配置溶液②.②用等量純凈水和藥物X溶液分別灌胃B、C組小鼠,實驗時間及飼養條件與實驗組相同③.AC組小鼠平均睡眠深度時長、GH濃度和體長增加量均明顯高于B組【分析】分析題圖:物質A是垂體,垂體能分泌GH,GH作用于肝臟,促使肝臟分泌IGF-1,促進細胞生長。(1)GH是由垂體細胞分泌的,所以A代表垂體細胞;由題意可知該過程有神經遞質,也有激素分泌,所以屬于神經和體液調節。(2)由圖知,GH可作用于肝臟,可促進肝臟合成分泌IGF-1。研究表明,GH能促進軟(成)骨細胞增殖,IGF-1促進軟(成)骨細胞分化,這說明GH與IGF-1在功能上具有協同作用。(3)骨折后GH分泌增多促進IGF-1增加,GH和IGF-1促進成骨細胞分裂和分化,有利于骨的愈合。若成年人體內GH分泌過多,可能會引起肢端肥大癥。(4)本實驗目的是探究柴胡提取物能改善睡眠質量,促進動物生長,所以給小鼠灌胃不同物質是自變量。①配置溶液,用蒸餾水配置;②是對照組,蒸餾水是空白對照,藥物X是確定能促進動物深度睡眠,也是對照,所以應用等量純凈水和藥物X溶液分別灌胃B、C組小鼠,實驗時間及飼養條件等無關變量與實驗組相同。支持“柴胡提取物改善睡眠質量,促進動物生長”的預期結果是,灌胃柴胡提取液的A組小鼠和灌胃藥物X的C組小鼠平均睡眠深度時長、GH濃度和體長增加量均明顯高于B組。21.圖甲表示某一森林在遭受大火完全燒毀前后,草本植物、灌木和喬木的生物量變化(b點為發生火災的時間)。圖乙表示3組生物(A.根瘤菌與豆科植物;B.農作物與雜草;C.狐與兔)的種間關系示意圖(縱軸表示個體數,橫軸表示時間)。請回答下列問題:(1)圖甲中草本植物、灌木和喬木的種間關系是_____。a~b段,三類植物在群落中會呈現出鑲嵌分布,從而形成了群落的_____;b~f段顯示火災后植物群落的演替情況,該演替類型為_____。三類植物在b~f段的增長方式近似于_____形曲線。若當地政府在火災后清理燒毀樹木、整地、栽樹并撫育管理成林,這說明人類活動會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進行。(2)判斷圖乙A~C3組生物對應于圖乙的曲線:A_____,B_____,C_____。(填圖乙中序號)(3)造成圖乙中②現象是由于_____;若3種種間關系中的b死亡,對a有利的是______(填寫圖乙中序號)。a或b的變化曲線代表的是_____(填“種群”或“群落”)水平上的研究。【答案】(1)①.競爭②.水平結構③.次生演替④.“S”⑤.速度(和方向)(2)①.③②.②③.①(3)①.農作物與雜草二者共同爭奪陽光、空氣、水等且生存能力相同②.②③.種群【分析】分析圖甲:圖示為某一森林在遭受大火完全燒毀前后,草本植物、灌木和喬木的生物量變化示意圖,首先先出現草本植物,其次是灌木,最后是喬木。題圖乙分析:圖①表示捕食關系:捕食是指一種生物以另一種生物為食的現象,數量曲線分析有時相反,有時平行,兩曲線是“先增加者先減少,后增加者后減少”的非同步性變化,代表捕食關系;圖②表示競爭關系:競爭是兩種生物生活在同樣的環境條件中,由于爭奪資源、空間等而發生斗爭的現象,競爭結果往往對一方不利,甚至會被消滅,圖中兩曲線是“你死我活”的同步性變化,代表競爭關系;圖③表示共生關系:共生是兩種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賴彼此有利,數量曲線呈平行關系,兩曲線是“同生共死”的同步性變化,代表互利共生關系。(1)草本植物、灌木和喬木都是生態系統成分中的生產者,它們會競爭陽光、水和無機鹽等,因此它們之間的種間關系是競爭。圖中a~b段,三類植物在群落中的斑塊鑲嵌分布,體現群落水平結構的特點。b~f段,從各種植物出現的先后時間可推斷演替的過程是:草本植物群落→灌木群落→喬木群落,屬于次生演替。三類植物在b~f段的增長呈現出先增加后趨于穩定,其方式近似于S形曲線。當地政府在火災后清理燒毀樹木、整地、栽樹并撫育管理成林,會加快群落演替的速度,說明人類活動會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進行。(2)A、根瘤菌與豆科植物屬于共生關系,對應③;B、農作物與雜草屬于競爭關系,對應②;C、狐與兔的種間關系屬于捕食關系,對應①。(3)圖②現象表示a與b之間是你死我活的競爭,如農作物和雜草,這種關系的形成是由于二者共同爭奪陽光、空氣、水、肥等,且生存能力相同,也就是發生了勢均力敵的競爭。若3種種間關系中的b死亡,對a有利的是②,這是由于a和b屬于競爭關系,b死亡后,不再和a競爭資源等。a或b是屬于種群,所以a或b的變化曲線代表的是種群水平上的研究。22.東亞飛蝗具有異地遷飛、群集、生殖能力強大等特性,對農業生產具較大危害性。為加強對東亞飛蝗的防治,避免蝗災的發生,科學家對東亞飛蝗的種群特征、遷飛等進行了研究。請回答下列問題:(1)蝗蟲有散居型和群居型兩種類型。散居和群居體現的是種群的___特征。散居型可向群居型轉變,4-5只獨居蝗蟲聚集之后,可自發產生一種名為4-甲氧基苯乙烯的信息素,以吸引更多蝗蟲聚集;隨蝗蟲密度的增加,釋放的信息素含量也會迅速增加,進一步促進蝗蟲的聚集,這體現出蝗蟲的聚集過程屬于___調節。群居時,蝗蟲個體之間可通過后肢觸碰傳遞信息,減少互相攻擊、利于協調行動,這表明___離不開信息傳遞。(2)鴨子是蝗蟲的天敵,對散居狀態的蝗蟲控制效果較好。某科研小組通過在試驗田放養鴨子研究對蝗蟲的控制。表1為某段時間內植物和蝗蟲的部分能量值(單位:104kJ),鴨子可捕食蝗蟲和試驗田中植物,該時間段內系統無有機物輸出。表1項目凈同化量呼吸消耗量流向分解者未利用植物108752158蝗蟲71013鴨子的同化量為___,試驗田中植物固定的能量中流入蝗蟲與流入鴨子的能量比值為___。該研究表明,農業生產中采用牧鴨治蝗時還應考慮到___。(3)為監測某地蝗蟲的種群密度,可選擇___法統計蟲卵的數目。蝗蟲喜歡在堅實的土地上產卵。若在蝗蟲繁殖期人為疏松土壤,可影響蝗蟲的___,而降低其種群密度。(4)C3和C4植物體內的12C與13C的比值(δ)不同,測定東亞飛蝗翅中δ值,可反映其幼蟲期的食物來源,進而判斷其蟲源地。研究者選擇在某無可用耕地且不進行農事操作的試驗島嶼上捕獲東亞飛蝗,并檢測成蟲翅中δ值,進而推算出其幼蟲期食物占比情況,結果如下圖所示。試驗島嶼相對位置和作物分布如表2所示。表2區域與試驗島嶼的位置關系主要作物A農業區位于試驗島嶼北側約40km玉米、水稻B農業區位于試驗島嶼南側約60km小麥、水稻①試說明研究者選擇該島嶼作為本實驗觀測點的原因是___。②結合圖、表信息,推測不同日期東亞飛蝗的遷飛方向為:___。【答案】(1)①.空間②.正反饋③.個體正常的生命活動(2)①.1.5×105kJ②.17:12③.農作物的種類、鴨子的食物種類、放養鴨子的數量等(3)①.樣方②.出生率(4)①.避免島嶼農作物對實驗結果的干擾②.5、6月由南向北飛,8、9月由北向南飛【分析】1、界定生物是否為同一物種要看它們是否存在生殖隔離。2、數學模型是用來描述一個系統或它的性質的數學形式。3、信息傳遞有利于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和種群的繁衍;有利于調節種間關系,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性。(1)散居和群居體現的是種群的空間特征。信息素是蝗蟲分泌的化學物質,屬于化學信息,由題干信息知,信息素會引發蝗蟲聚集,該現象說明信息傳遞有利于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和種群的繁衍。隨蝗蟲密度的增加,釋放的信息素含量也會迅速增加,進一步促進蝗蟲的聚集,這屬于正反饋調節。群居時,蝗蟲個體之間可通過后肢觸碰傳遞信息,減少互相攻擊、利于協調行動,這表明個體正常的生命活動離不開信息傳遞。(2)據表分析:植物流入下一營養級的能量為(108-21-58)×104=29×104
kJ,蝗蟲的同化量為(10+7)×104=17×104
kJ,所以植物流向鴨子的能量為29×104
-17×104=12×104
kJ,蝗蟲流入鴨子的能量為(7-1-3)×104=3×104
kJ,故該小型生態系統鴨子的同化量為12×104+3×104=1.5×105kJ;試驗田中植物固定的能量中流入蝗蟲與流入鴨子的能量比值為17×104
:12×104=17:12。該研究表明,農業生產中采用牧鴨治蝗時還應考慮到農作物的種類、鴨子的食物種類、放養鴨子的數量等。(3)統計蟲卵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加熱電鉆企業縣域市場拓展與下沉戰略研究報告
- 科研醫療專用白熾燈泡企業ESG實踐與創新戰略研究報告
- 微波測量儀器企業數字化轉型與智慧升級戰略研究報告
- 電梯企業縣域市場拓展與下沉戰略研究報告
- 堆內構件企業ESG實踐與創新戰略研究報告
- 印鐵機企業縣域市場拓展與下沉戰略研究報告
- 噴灌泵企業ESG實踐與創新戰略研究報告
- 塑膠吹膜企業ESG實踐與創新戰略研究報告
- 翻新輪胎企業ESG實踐與創新戰略研究報告
- 篩分機企業縣域市場拓展與下沉戰略研究報告
- 血液透析發生失衡綜合癥的原因及預防
- 兒童滑膜炎護理查房
- 水閘安全鑒定綜合報告
- 瓦特改良蒸汽機課件
- 2024年螞蟻云客服支付寶云客服工作證客戶工作證培訓試題及答案
- 酒店水單模板
- NB-T31022-2012風電達標投產驗收規程1-風電發電場工程達標投產驗收專用
- 社會單位1234+N消防安全標準化管理達標評定標準
- 熔射(熱噴涂工藝)
- 地質災害防治培訓教學課件
- 光電子技術及應用(第2版)章節習題及自測題參考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