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專業教學大綱_第1頁
學前教育專業教學大綱_第2頁
學前教育專業教學大綱_第3頁
學前教育專業教學大綱_第4頁
學前教育專業教學大綱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96

專業名稱:學前教育專業代碼:040106授予學位:教育學學士目錄TOC\o"1-1"\h\z\u《基礎心理學》 3《學前心理學》 14《普通教育學》 24《學前教育學》 34《學前衛生學》 42《幼兒園游戲》 48《學前教育史》 55《教育研究方法》 62《現代漢語》 70《兒童文學教程》 89《學前兒童藝術教育》 97《學前兒童健康教育》 110《學前兒童科學教育》 132《學前兒童社會教育》 144《學前兒童數學教育》 148《幼兒英語教育》 159《基礎心理學》課程教學大綱(64學時)(理論課程)一課程說明(一)課程概況課程中文名稱:基礎心理學課程英文名稱:Basicpsychology課程編碼:3110392101開課學院:師范學院適用專業/開課學期:小學教育(語文、數學)、學前教育、特殊教育/第1學期學分/周學時:4/4《基礎心理學》課程是小學教育(語文、數學)、學前教育以及特殊教育三個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為這些專業學生的學習、生活及工作奠定心理學理論基礎。本課程的許多內容涉及到心理現象的生理機制問題,因此,在學《普通心理學》之前,學生應具備一定生理學的基礎知識;其次,要具備一定的數學和物理學知識。基礎心理學課程主要有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特殊兒童心理咨詢與教育、教育原理等后續課程。(二)課程目標第一、使學生掌握心理學所研究的主要心理現象及其發生發展的過程與規律,掌握心理學的基本概念與原理、形成心理學的學科知識結構。第二、從小學教育、學前教育、特殊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出發,將心理學知識與教育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運用所學心理學知識分析小學生心理特點的初步能力。第三、為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學原理、課程與教學論、學科教學論等后續課程奠定知識基礎。第四、使學生學會運用心理學相關知識分析自己的心理特點,掌握自我心理調節的初步能力。(三)學時分配章(專題)主要內容理論學時實驗實踐學時第一章緒論4第二章心理的生理基礎42第三章意識與注意32第四章感覺與知覺6第五章記憶62第六章思維62第七章表象與想象3第八章情緒6第九章動機4第十章氣質與性格6第十一章能力4第十二章社會心理2第十三章心理健康2總計568二教學方法和手段(一).以課堂講授為主。在講授過程中,注意處理好以下關系:第一、對重點難點做到精讀細講、力求使學生準確掌握。第二、由于學生過去沒有心理學方面的基礎知識,需要借助學生已有的日常經驗來理解心理學知識,因此講授中應注意多例舉學生熟悉的生活實例。第三、通過多媒體課件,穿插大量圖片、表格及影像資料幫助學生理解相關概念與原理。第四、注重概念與原理之間的邏輯聯系,使學生在不同概念及原理的學習過程中互相遷移,同時將學生學過的心理學知識系統化,形成有機的知識結構。(二)在講授過程中穿插課堂討論、小型案例分析、合作學習、小游戲等課堂活動,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并加深對相關理論知識的理解。(三)穿插相關演示實驗,以幫助學生理解相關原理,并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4)制作多媒體課件與課程網站,采用多媒體教學。第一章

緒論(4學時)一、教學目標使學生了解心理學心理學的研究對象、主要研究領域、心理學的分支、心理學的主要流派、研究原則與方法,學習心理學的意義。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心理學概念、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教學難點:理解心理現象,心理學研究方法的掌握。三、主要內容1、心理學的研究對象(1)心理過程:包括:認知過程。(感覺、知覺、記憶、想象、思維,注意),情緒過程、意志過程。(2)個性心理:包括心理動力(需要、動機、興趣等)、心理特征:能力、人格(氣質、性格)。2、心理學的研究領域與流派(1)心理學研究的主要研究領域: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研究;基礎科學與應用科學研究。(2)心理學的分支:普通心理學、發展心理學、教育心理學、心理衛生學等。(3)心理學的主要流派:行為主義學派、精神分析學派、人本主義學派、認知心理學。(簡介各流派的形成或流行時間、代表人物、主要觀點或主要研究領域)。3、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及意義(1)研究方法:簡介觀察法、實驗法、測驗法、調查法等。(2)學習心理學的意義:理論意義、實踐意義。四、練習作業理解心理學的研究對象第二章心理的生理基礎(6學時)一、教學目標通過本章的教學使學生了解心理和行為的生物基礎,掌握神經元和神經系統的基本構造和功能,掌握神經信號的傳導過程,懂得腦的結構和機能,了解腦和內分泌系統對行為的控制。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神經系統的主要結構和機能教學難點:神經沖動的傳遞,腦的主要機能系統三、主要內容1、神經元的結構與功能2、神經系統的主要結構和機能3、腦的主要機能系統4、條件反射學說5、內分泌系統四、實踐要求四、實踐要求通過展示,了解腦的結構及功能 第三章

意識和注意(5學時)一、教學目標理解意識的概念及意識的特征,掌握注意的定義、種類及影響因素,理解注意的品質,掌握注意的相關規律在教學中的應用。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注意的種類、注意的品質教學難點:意識的定義、注意的品質三、主要內容1、意識概述(1)意識的定義(2)意識的特征:自覺性、能動性、社會歷史制約性(3)自我意識2、注意及其種類(1)注意概述:注意的定義、注意的特征、注意與意識的關系、注意的功能。(2)注意的種類其一、無意注意:定義、影響因素其二、有意注意:定義、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條件。其三、有意后注意:定義。有意后注意的特點。3、注意的品質(基本特征)(1)注意的廣度(定義)(2)注意的穩定性(定義、注意的起伏現象、注意的分散)(3)注意的轉移(定義)(4)注意的分配(定義、注意根本的條件)四、實踐要求通過演示性實驗,讓學生掌握注意的品質第四章

感覺和知覺(6學時)一、教學目標了解感知覺的定義、感覺與知覺的關系,感覺與知覺的分類,掌握感知覺的規律。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感知覺概述、觀察教學難點:感覺與知覺的規律三、主要內容1、感知覺概述(1)什么是感覺:定義、種類(2)什么是知覺:定義、種類(3)感覺與知覺的區別與聯系2、感覺與知覺的規律(1)感覺的規律(感覺現象):感覺適應、感覺對比。(2)知覺的規律(知覺的基本特征):知覺的選擇性、知覺的整體性、知覺的理解性、知覺的恒常性。3、觀察(1)觀察的含義:定義、特征(2)觀察力的培養第五章

記憶(8學時)一、教學目標了解記憶的定義、分類及記憶的品質,掌握記憶的基本過程以及遺忘的原因,并且能應用記憶的規律組織復習。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記憶的品質與知識的鞏固教學難點:記憶的品質:三、主要內容1、記憶概述(1)記憶的定義與記憶過程:定義、記憶的基本過程(基本環節)(2)記憶的類型其一、根據內容分:形象記憶、情景記憶、語義記憶、情緒記憶、運動記憶。其二、根據時間分:瞬時記憶、短時記憶、長時記憶。(3)遺忘遺忘規律:艾賓浩斯遺忘曲線遺忘的原因:衰退說、干擾抑制說(前攝抑制、倒攝抑制)2、記憶的品質與知識的鞏固(1)記憶的品質:記憶的敏捷性、記憶的持久性、記憶的準確、記憶的準備性(2)知識的鞏固記憶術。定點記憶法、人為聯系記憶法(聯想法)。如何正確組織復習。第六章

思維(8學時)一、教學目標理解思維的概念、特征和種類,了解思維的基本過程,了解思維規律在教學中的運用。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思維概述、問題解決教學難點:思維和語言的關系、創造性思維三、主要內容1、思維概述(1)思維的含義及特征:思維的定義、思維的基本特征(2)思維的種類其一、動作思維、形象思維和抽象邏輯思維其二、聚合思維與發散思維(定義、特點)其三、直覺思維與分析思維其四、常規思維與創造思維2、思維和語言的關系3、問題解決(1)問題與問題解決的含義:問題及問題解決的定義、問題解決的空間(2)問題解決的思維過程:發現問題、明確問題、提出假設、驗證假設。(3)影響問題解決的因素:遷移的作用、原型啟發、定勢的影響、功能固著、非智力因素(動機、情緒、個性特征)。4、創造性思維(1)創造性思維的定義及特征(2)創造性思維的過程:包括四個階段:準備階段、醞釀階段、豁然階段、驗證階段。(3)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保護好奇心、激發未知欲;創設創造性思維形成的氛圍;加強發散思維和直覺思維的訓練;陶冶創造性人格。第七章

表象與想象(3學時)一、教學目標理解表象的概念及其特征、想象的概念及種類,再造想象和創造想象的條件。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表象的概念、想象的概念與種類,再造想象與創造想象的概念。教學難點:再造想象和創造想象的條件。三、主要內容1、表象(1)表象的概念(2)表象的特征:表象的形象性、表象的概括性。(3)表象的種類:其一、視覺表象、聽覺表象、動覺表象、嗅覺表象等。其二、個別表象和一般表象其三、記憶表象與想象表象2、想象(1)想象的概念(2)想象的種類無意想象:定義有意想象:定義再造想象:定義、形成正確再造想象的條件。創造想象:定義、創造想象的條件。第八章

情緒和情感(6學時)一、教學目標理解情緒的概念、功能,了解情緒理論以及情緒智力理論,學會調控情緒的方法。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情緒的概念,情緒的功能,情緒調控方法。教學難點:情緒理論三、主要內容1、情緒概述(1)情緒的含義(2)情緒的分類:克雷奇的分類:原始情緒、與感覺有著的情緒、與自我評價有著的情緒、與別人有著的情緒。(3)情緒的功能:適應環境的功能、影響和調節認知的功能、信息傳遞的功能。2、情緒理論(1)詹姆斯-蘭格理論(2)坎農-巴德學說(3)阿諾德的情緒學說(4)沙赫特的情緒理論3、情緒的調節(1)情緒調節的途徑和方法(2)健康情緒的培養第九章

動機(4學時)一、教學目標了解需要、動機概念及分類,理解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需要、動機與行為的關系,能在教育教學中應用動機的規律。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動機規律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教學難點: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的運用。三、主要內容1、動機概述(1)動機的含義及其形成的條件(需要與誘因)(2)動機的種類其一、生理性動機與社會性動機其二、主導性動機與輔助性動機其三、意識動機與潛意識動機(3)動機的作用:引發功能、指引功能、激勵功能。(4)需要: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需要與動機的關系2、動機理論(1)本能理論:(簡介弗洛伊德的本能理論)。(2)驅力理論:(簡介赫爾的驅力理論)(3)誘因理論:(簡介洛克的誘因理論)。(4)自我效能理論:(簡介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論)。第十章

氣質和性格(6學時)一、教學目標理解氣質與性格的概念,學會分析氣質類型及特征,了解性格結構及類型,掌握性格形成與發展規律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氣質與性格概念、氣質類型及特征,性格形成與發展規律。教學難點:性格與氣質的差別。三、主要內容1、氣質概述(1)什么是氣質(2)氣質的類型及特征:膽汁質、多血質、粘液質、抑郁質及各自的特征。(3)氣質學說:氣質的體液說;氣質的體型說;氣質的血型說;氣質的高級神經類型說(高級神經活動過程的基本特性、高級神經活動類型)2、性格概述(1)性格概念(2)性格與氣質的關系(3)性格的結構(簡介):其一、性格的態度特征:對他人的態度、對自己的態度、對工作、生活的態度。其二、性格的情緒特征:情緒的強度、情緒的穩定性、情緒的持久性、主導心境。其三、性格的理智特征:個體在觀察、記憶、想象、思維等方面的特點。其四、性格的意志特征:意志的自覺性、果斷性、堅韌性、自制性。(4)性格的類型其一、理智型、情緒型、意志型。其二、外向型與內向型。(5)性格形成與發展的制約因素遺傳因素的作用;家庭因素的作用;學校教育的作用;社會文化的作用;個人主觀因素的作用。3、人格理論(1)卡特爾的人格物質理論(簡介卡特爾的十六種人格特質。)(2)艾森克的人格類型論其一、人格維度:外向與內向、神經質(情緒的穩定性)其二、人格類型:穩定外向型、穩定內向型、不穩定外向型、不穩定內向型。第十一章

能力(4學時)一、教學目標理解能力的概念及種類,了解能力測量的基本方法和量表,學會分析能力的個體差異,深刻領會影響能力發展的因素。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能力的種類、能力發展的個體差異教學難點:能力的測量三、主要內容1、能力概述(1)能力的含義(2)能力的種類其一、一般能力與特殊能力(定義及兩者關系)其二、認知能力、操作能力與社交能力其三、模仿能力與創造能力。2、能力的測量(1)一般能力測驗:斯坦福--比納智力量表。韋克斯勒智力量表(2)特殊能力與創造能力測驗3、能力的發展(1)能力發展的個體差異其一、能力發展水平的差異:智力超常、中常、低常。其二、能力發展早晚的差異:神童與大器晚成。其三、能力類型的差異:簡介多元智能理論。(2)影響能力形成和發展的因素: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實踐活動和個性品質第十二章

社會心理(2學時)一、教學目標理解態度、從眾、刻板印象、首因效應、近因效應、投射傾向、群體等概念,了解從眾、服從、人際吸引等社會心理的影響因素,學會分析人際交往及群體行為中的常見心理現象及原因。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人際關系教學難點:群體心理三、主要內容1、社會態度(1)態度的含義(2)態度的功能:工具性功能、知識功能、價值表達功能、自我防御功能(3)態度與行為的關系(4)從眾與服從2、人際關系(1)人際關系的類型:舒茨的“三維人際需要理論”(2)影響人際吸引的因素:外貌、能力、鄰近、相似、互補、性格(3)人際印象形成過程中的效應:刻板印象。首因效應與近因效應。暈輪效應。投射傾向3、群體心理(1)群體的含義:定義、特點(2)群體規范:定義、種類、作用(3)群體心理:社會促進、群體決策、去個性化第十三章

心理健康(2學時)一、教學目標了解心理健康產生的歷史和背景;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心理健康對人健康的重要意義;理解并掌握心理健康的標準,大學生容易出現的心理問題,如何維護心理健康。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大學生容易出現的心理問題、心理健康的維護教學難點:心理健康的維護三、主要內容1、健康觀念的更新2、什么是心理健康3、心理健康的標準及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4、大學生容易出現的心理問題5、心理健康的維護四考核辦法(一)考核方式:閉卷考試(二)評分辦法:課程考核堅持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并重的原則,平時成績和半期考核占總成績的50%;期末考試以閉卷形式進行,占總成績的50%。成績評定采用百分制,60分為及格。五教材及主要參考書目(一)教材:梁寧建.《基礎心理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二)參考書目:張積家.普通心理學.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彭聃齡.普通心理學.北京:北京師大出版社.2001黃希庭.普通心理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張春興.現代心理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中國心理學會.當代中國心理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王雁.普通心理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姜俊紅.心理學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曹海威,李軼.心理學基礎.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吳玉斌.心理學基礎.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陸斐.心理學基礎.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張衛東.基礎心理學綱要.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4沈德立.基礎心理學.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執筆:張建勇參與:張靜審核:張大華批準:李舒波制定日期:2014年11月《學前心理學》課程教學大綱(48學時)(理論課程)一課程說明(一)課程概況課程中文名稱:學前心理學課程英文名稱:PreschoolPsychology課程編碼:3110082101開課學院:師范學院適用專業/開課學期:學前教育/第2學期學分/周學時:3/3《學前心理學》是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的專業發展課程,是一門專業必修課。本課程使學生初步掌握從事幼兒教育工作所必需的心理學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初步掌握運用學前心理學知識去分析和解決在教育幼兒過程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和能力;培養熱愛幼兒,對幼兒教育工作有濃厚興趣,進而樹立熱愛幼兒教育事業和專業思想,培養提高自我心理的品質和思想道德修養的自覺性的能力。《學前心理學》以學前衛生學為基礎,學生在了解學前兒童生理健康基礎知識的前提下,學習學前兒童的心理發展的規律和特點,是對衛生學知識的深化和延伸;同時這門學科又是學前教育學以及幼兒園活動設計等學科的基礎,學生可以利用學到的心理學知識,運用在對教育學原理以及教育活動設計的原理中。(二)課程目標1.使學生學習掌握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基本規律、基本理論以及各年齡階段心理發展特征的基本知識;2.學習掌握研究學前兒童心理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術,形成運用科學的理論知識指導幼教實踐,分析解決幼兒教育中實際問題的能力,運用觀察、實驗、測驗、社會調查等方法,探索發現學前兒童心理發展規律和特點的能力及創新的能力,充分體現本課程的基礎性、指導性和應用性。3.培養學生熱愛兒童、熱愛學前教育事業的專業思想,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的自覺性。4.對學生進行科學世界觀的教育。(三)學時分配本課程必修課的教學時數分配如下:章(專題)主要內容理論學時實驗實踐學時第一章學前兒童心理學緒論3第二章各年齡階段兒童心理特點4第三章學前兒童感知覺的發展4第四章學前兒童注意的發展31第五章學前兒童記憶的發展41第六章學前兒童想象的發展2第七章學前兒童思維的發展42第八章學前兒童言語的發展3第九章學前兒童情緒意志的發展4第十章學前兒童社會性的發展4第十一章學前兒童個性的發展(自我意識與能力、氣質、性格)42第十二章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基本理論3總計426教學方法和手段:(一)以課堂講授為主。在講授過程中,注意處理好以下關系:第一、對重點難點做到精讀細講、力求使學生準確掌握。第二、由于學生過去沒有心理學方面的基礎知識,需要借助學生已有的日常經驗來理解心理學知識,因此講授中應注意多例舉學生熟悉的生活實例。第三、通過多媒體課件,穿插大量圖片、表格及影像資料幫助學生理解相關概念與原理。第四、注重概念與原理之間的邏輯聯系,使學生在不同概念及原理的學習過程中互相遷移,同時將學生學過的心理學知識系統化,形成有機的知識結構。(二)在講授過程中穿插課堂討論、小型案例分析、合作學習、小游戲等課堂活動,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并加深對相關理論知識的理解。(三)制作多媒體課件與課程網站,采用多媒體教學。二、教學內容與教學要求根據高等師范學校對學前教師進行職前訓練的需要,學前心理學的必修課內容以普通心理學的知識為基礎,以學前心理學的知識為主線,適當滲透學前教育心理學知識,構成一個綜合的知識體系。普通心理學是學生學習學前心理學知識的必要基礎,同時它所闡述的心理學有關理論、概念和規律對從事學前教育、教學實踐都有直接幫助,因此,在教學中要適當復習。學前心理學的知識是本課程教學的主要內容。為了充分揭示學前兒童心理面貌的各個方面,本課程除了講授學前兒童的心理過程、個性心理外,還開辟了一些專門課題以說明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各個方面。此外,注意滲透一些學前教育心理學的知識。第一章學前兒童心理學緒論(3學時)一、教學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學前兒童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學前兒童心理學的內容和研究方法,明確學習學前兒童心理學的意義,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學前兒童心理學的興趣。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學前兒童心理學的對象教學難點:學前兒童心理學的研究方法三、主要內容(一)學前兒童心理學的對象和任務1.學前兒童心理學的對象2.學前兒童心理學的任務和意義(二)學前兒童心理學的研究方法1.研究學前兒童心理的基本原則2.學前兒童心理研究的類型3.研究學前兒童心理的具體方法第二章各年齡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主要特征(4學時)一、教學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知道新生兒心理產生的條件、無條件反射、條件反射的出現和心理的發生,了解嬰兒、先學前兒童、學前兒童的動作及心理發展的特點。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親子關系與嬰兒心理的發展教學難點:先學前兒童和學前兒童的動作發展和心理發展的特點三、主要內容(一)新生兒心理的發生1.新生兒心理產生的條件2.新生兒的無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二)嬰兒心理的發展1.嬰兒的生理發展2.嬰兒動作的發展3.親子關系與嬰兒心理的發展特點(三)先學前兒童心理的發展1.先學前兒童的生理發展2.先學前兒童動作的發展3.先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特點(四)學前兒童心理的發展1.學前兒童動作的發展2.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特點第三章學前兒童感知覺的發展(4學時)一、教學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兒童感、知覺和觀察的特點,明確感覺和知覺在兒童認識客觀世界中的作用。并能分句兒童感覺和知覺發展的特點來探索培養兒童觀察力的途徑、方法。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學前兒童的感知覺發展特點教學難點:學前兒童的感知覺發展特點三、主要內容(一)感知覺在學前兒童心理活動中的作用1.學前兒童感知發展的一般趨勢和主要階段2.學前兒童視覺的發展3.學前兒童聽覺的發展4.學前兒童觸覺的發展(二)學前兒童對物體的知覺1.學前兒童空間知覺和時間知覺的發展2.幼兒觀察的發展第四章學前兒童注意的發展(4學時)一、教學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注意發展的特點和一般趨勢,并指導采取什么措施可以使兒童的注意力集中。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學前兒童的注意發展特點,學前兒童注意發展的一般趨勢教學難點:學前兒童的注意發展特點三、主要內容(一)注意在學前兒童心理發展中的作用(二)學前兒童注意發展的一般趨勢(三)新生兒的注意(四)1歲前兒童的注意(五)1~3歲兒童的注意(六)3~6歲兒童的注意四、實踐內容促進學前兒童注意力提高的方法探討第五章學前兒童記憶的發展(5學時)一、教學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明確記憶在學前兒童心理發展中的作用,理解記憶發展的趨勢,掌握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記憶發展的特點以及采用什么方式可以提高兒童的記憶效率。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學前兒童的記憶發展特點,記憶發展的趨勢教學難點:學前兒童的記憶發展特點三、主要內容(一)記憶在學前兒童心理發展中的作用(二)記憶發展的趨勢(三)3歲前兒童記憶發展的特點(四)3~6歲幼兒記憶的發展四、實踐內容體驗并掌握學前兒童記憶的方法及特點第六章學前兒童想象的發展(2學時)一、教學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理解兒童想象發展的特點,并掌握兒童的有意想象、無意想象以及再造想象、創造想象的發展特點,并根據不同年齡階段的學前兒童想象的特點掌握培養兒童想象力的方法。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學前兒童想象發展特點教學難點:學前兒童想象發展特點三、主要內容(一)兒童想象的發展(二)幼兒想象的發展1.幼兒無意想象和有意想象的發展2.幼兒再造想象和創造想象的發展3.幼兒想象的夸張性(三)各年齡學前兒童想象的特點第七章學前兒童思維的發展(6學時)一、教學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理解思維活動在對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重要作用。了解兒童思維發展的趨勢、掌握兒童思維發展的特點(明確學前兒童掌握概念的特點、判斷和推理的發展以及理解的發展),并掌握培養兒童思維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訓練的方法。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學前兒童思維發展特點教學難點:兒童思維發展的趨勢三、主要內容(一)思維的發生發展對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意義(二)兒童思維的發生(三)兒童思維發展的趨勢1.皮亞杰關于兒童思維發展階段的理論2.學前兒童思維發展的一般特點3.幼兒思維基本過程的發展4.學前兒童掌握概念的特點5.學前兒童判斷和推理的發展6.學前兒童理解的發展四、實踐內容如何將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運用于實踐第八章學前兒童言語的發展(3學時)一、教學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學前兒童言語發展的趨勢和生理基礎。掌握兒童的語音、詞匯、語法的發展特點,并根據兒童言語的發展特點進一步明確如何培養兒童的言語表達能力。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學前兒童言語發展的特點教學難點:學前兒童語言功能的發展三、主要內容(一)言語發生發展的趨勢和發展階段(二)兒童言語發生發展的生理基礎(三)學前兒童口語表達能力的發展(四)學前兒童語言功能的發展(五)兒童書面語言的發展第九章學前兒童情緒、意志的發展(4學時)一、教學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理解情感在學前兒童心理發展中的作用,了解學前兒童情緒和情感發展的一般趨勢,掌握學前兒童基本情緒的發展,并懂得如何培養兒童的健康的情感。通過教學使學生理解意志的發展對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意義,掌握兒童意志發展的特點和兒童意志力培養的方法。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學前兒童情緒的發展特點,學前兒童意志的發展教學難點:學前兒童情緒和情感發展的一般趨勢三、主要內容(一)情緒在學前兒童心理發展中的作用(二)情緒的發生和變化(三)學前兒童情緒和情感發展的一般趨勢(四)學前兒童基本情緒的發展(五)意志的發展對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意義(六)兒童意志的發展(七)幼兒意志行動的發展第十章學前兒童社會性的發展(4學時)一、教學目標使學生了解學前兒童親子交往、同伴交往和社會性行為在心理發展中的重要性;不同年齡階段的主要特點;掌握影響兒童社會性發展的主要因素。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學前兒童社會性發展的主要特點及影響因素。教學難點:學前兒童的親社會行為與攻擊性行為三、主要內容(一)兒童親子關系的發展(二)親子交往的影響因素(三)學前兒童同伴交往的發生發展(四)同伴交往的影響因素(五)學前兒童的親社會行為與攻擊性行為第十一章學前兒童個性的發展(6學時)一、教學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理解學前兒童個性開始形成,掌握兒童個性發展的有關理論。并初步了解學前兒童的自我意識發展的趨勢與特點。通過教學使學生認識到個性心理特征是個性的獨特性的集中表現,要求學生理解學前兒童的能力、氣質、性格的發展規律,明確兒童能力發展的個別差異及性格發展的特征,樹立對全體學生全面負責和因材施教的思想.初步掌握培養兒童能力、性格的方法。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學前兒童氣質、性格、能力的發展,學前兒童自我意識的發展特點教學難點:幼兒個性形成的理論三、主要內容(一)個性形成的開始(二)幼兒個性形成的理論(三)學前兒童氣質的發展(四)學前兒童性格的形成(五)學前兒童能力的發展(六)學前兒童自我意識的發展四、實踐內容學前兒童個性的鑒定第十二章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基本理論(3學時)一、教學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理解兒童心理發展和年齡特征的概念.了解兒童心理發展的特性和心理發展的年齡階段.明確遺傳與成熟、環境與教育在兒童心理發展上的作用,樹立正確的兒童觀和教育觀.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年齡特征,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方向和趨勢教學難點:影響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主觀因素三、主要內容(一)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方向和趨勢(二)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速度(三)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年齡特征(四)有關兒童心理發展階段的幾個概念(五)影響兒童心理發展的客觀因素(六)影響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主觀因素(七)影響學前兒童心理發展主客觀因素的相互作用五教材及主要參考書目(一)教材陳幗眉.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二)參考書目1.周念麗.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2.王鳳玲.學前心理學[M].北京: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1.3.陳幗眉、馮曉霞.學前心理學參考資料[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執筆:張建勇參與:張習榮審核:張大華楊桂批準:李舒波制定日期:2014年11月《普通教育學》課程教學大綱(48學時)(理論課程)一課程說明(一)課程概況課程中文名稱:普通教育學課程英文名稱:GeneralPedagogy課程編碼:3110082103開課學院:師范學院適用專業/開課學期:學前教育專業/第二學期學分/周學時:3學分/3學時本課程為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必修的專業基礎課,它以教育活動的整體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揭示教育活動的基本規律;因此該課程安排在一年級進行,在學生的專業課中具有奠基作用。本課程的先修課程為《基礎心理學》、《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后續課程為《學前教育學》。(二)課程目標通過本課程的教學,使學生系統地掌握掌握教育基本理論和教育基本原理,為后續課程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明確從事教育教學工作需具備的基本素質和能力,并運用所學知識對教育活動進行反思,進而科學地解釋教育問題,指導教育實踐。章(專題)主要內容理論學時實驗實踐學時1教育與教育學412教育與社會的發展33教育與人的發展34教育目的45教育制度36教師與學生47課程68教學1229德育3110班主任與班級管理2合計444(三)學時分配二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練習法、讀書指導法。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和傳統教學手段。三教學內容第一章

教育與教育學(4學時)一、教學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和理解教育的概念、教育的本質、教育系統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關系、教育的發展歷程、教育學的研究對象與任務,以及教育學產生與發展中的標志性事件,并對普通教育學的研究方法及學習普通教育學的價值有所了解。二、教學重、難點(一)教學重點教育的含義;教育學的產生和發展歷程。(二)教學難點教育學的學科性質;教育系統論。三、主要內容(一)教育的概念:教育的定義,教育的本質。(二)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關系。(三)教育的發展歷程:教育起源說,不同歷史形態下的教育。(四)教育學的研究對象與任務。(五)教育學的產生與發展:教育學的產生和發展的幾個階段;教育學的未來發展趨勢。(六)教育學的學科價值。(七)教育學的研究方法。四、練習作業1.列舉三個不同的教育定義,比較分析其異同,試著給出自己的教育定義加以理論闡述。2.什么是教育的質的規定性?為什么說教育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3.談談你對歷史上多種教育起源說的認識。4.簡述教育學的產生和發展歷程。5.教育學的研究對象是什么?如何認識教育規律與教育方針政策及教育經驗總結的關系?6.你認為教育學是一門怎樣的科學?你對學習教育學有什么認識和打算?

第二章

教育與社會的發展(3學時)一、教學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和理解社會生產力、政治、文化、人口、科技發展等對教育的制約性和教育對社會各個系統的作用;理解教育的相對獨立性;并了解教育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和地位,能運用教育與社會關系的有關理論分析當前教育改革中的有關問題。二、教學重、難點(一)教學重點教育的社會制約性(二)教學難點教育的相對獨立性。三、主要內容(一)教育的社會制約性:經濟、政治、文化、人口等因素對教育的制約。(二)教育的社會功能:教育的經濟、政治、文化、人口等功能。(三)教育與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四)教育的相對獨立性。四、實踐要求在畢節市區調查一些幼兒園,運用所學的教育與社會發展的關系的理論知識,分析制約當地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的因素。五、練習作業1.聯系實際談談教育的社會制約性。2.怎樣理解教育的相對獨立性?3.如何理解“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第三章

教育與人的發展(3學時)一、教學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人的發展的概念和人身心發展的規律,理解影響人的發展的諸因素及各自在人的發展中所起的作用,明確學校教育在人的發展中起主導作用及學校教育發揮作用的條件;并能聯系實際分析和解決相關問題。二、教學重、難點(一)教學重點人身心發展的規律;影響人身心發展的因素。(二)教學難點人身心發展的規律。三、主要內容(一)人的身心發展含義;(二)人的身心發展規律及其相應的教育措施。(三)影響人的發展的諸因素(遺傳、環境、教育和個體主觀能動性)及在人身心發展中所起的作用。四、實踐要求在畢節市區或者在家鄉的幼兒園訪談一些幼兒園教師,了解在幼兒園階段,哪些因素更容易制約幼兒的發展。五、練習作業1.人的發展有哪些規律可以遵循?教育應如何應對?2.影響人身心發展的因素有哪些?各自在人的發展中起什么作用?3.論述教育在人的發展中的特殊意義,結合我國普通教育實際論述怎樣才能有效地發揮學校教育在個體發展中的作用。第四章

教育目的(4學時)一、教學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教育目的的概念和功能,理解關于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論及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據;理解馬克思全面發展學說的理論要點及對教育目的制定的影響;掌握我國教育目的的基本結構。二、教學重、難點(一)教學重點社會本位論和個人本位論;我國教育目的的基本點。(二)教學難點社會本位論和個人本位論。三、主要內容(一)教育目的概述:概念;功能;社會本位論和個人本位論;確立依據。(二)人的全面發展內涵。(三)我國的教育目的:各個時期的教育目的;基本點;實施教育目的的要求。四、實踐要求在幼兒園中進行調查或者觀察,了解幼兒園為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采取了哪些措施。五、練習作業1.教育目的的個人本位論和社會本位論的主要觀點是什么?2.簡述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學說的基本要點。3.我國教育目的基本點是什么?第五章

教育制度(3學時)一、教學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教育制度、學校教育制度的概念,理解學制的類型,掌握現代學制變革發展的趨勢;了解我國學制的發展歷程及現行學制的基本特點,能夠運用相關知識分析我國現代學制的變革。二、教學重、難點(一)教學重點現代學制的發展趨勢;我國現行學制的變革與發展。(二)教學難點教育制度的改革。三、主要內容(一)教育制度概述:教育制度與學校教育制度;學制的類型;學制確立的依據。(二)現代學制的變革與發展趨勢。(三)我國學校教育制度的發展與變革。四、實踐要求訪談一些幼兒園的教師或者園長,了解我國學前教育制度的優點和不足,并就其中應該采取的完善措施進行探討。五、練習作業1、試述現代學制的產生、發展和形成。2、現代學制的變革趨勢有哪些。3、根據我國教育實際,你認為我國的學校教育制度存在什么問題?應如何解決?第六章

教師與學生(4學時)一、教學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教師的地位與作用,掌握教師的角色及教師勞動的特點,理解教師專業發展的內涵與途徑,;掌握和理解學生的基本屬性與社會地位;掌握師生關系的概念、特點與類型,并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分析新時代師生關系現狀與問題。二、教學重、難點(一)教學重點教師應具備的素質;學生的基本屬性。(二)教學難點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三、主要內容(一)教師:概念;教師勞動的特點;教師的權利和義務,教師應具備的素質。

(二)學生:學生的基本屬性;學生的社會地位和權利。

(三)師生關系:概念;特點和類型;師生關系的建立。四、實踐要求訪談一些幼兒園的教師或園長,了解從事幼兒教育教師應該具備什么樣的素質。五、練習作業1.試述教師勞動的特點。2.你如何認識教師專業化?結合實際談談我國如何盡快實現教師專業化?3.我們應建立怎樣的學生觀?4.我國教育實踐中師生關系的問題是什么?當前教育改革中應如何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第七章

課程(6學時)一、教學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和理解對課程定義的不同觀點以及不同課程流派的主要觀點;掌握和理解不同課程類型及其特點;掌握和理解課程編制和組織實施的基本原理;了解世界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和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理念、目標、內容;能夠運用課程的基本理論分析世界課程改革與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之間的關系以及我國當前課程改革中的主要問題及解決方法。二、教學重、難點(一)教學重點課程的含義及不同課程流派的觀點,課程的類型及特點,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目標。(二)教學難點課程理論流派;影響課程變革的因素。三、主要內容(一)課程概述:課程定義及其不同觀點;課程分類(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綜合課程與分科課程;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國家課程、地方課程與校本課程);課程理論流派。(二)課程編制:概念;課程編制模式(目標模式和過程模式);課程編制過程(課程規劃:課程計劃、課程標準和教材;課程實施;課程評價)。(三)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影響課程變革的因素;國外課程改革;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四、實踐要求在幼兒園中進行調查,了解我國幼兒園課程體系的優點和不足,并就其中應該采取的完善措施進行探討。五、練習作業1.如何理解課程的含義?2.評析幾種課程理論流派。3.從不同角度對課程進行分類。4.略述當代世界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及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理念與內容。第八章

教學(12學時)一、教學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教學的概念、意義和任務,理解教學過程的內涵、規律、基本環節,掌握教學原則、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評價;能夠比較和分析不同教學理論流派的主要觀點;并能運用有關理論對具體的教學實踐進行分析。二、教學重、難點(一)教學重點教學過程基本規律;常用的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不同教學理論流派的主要觀點;常見的教學組織形式。(二)教學難點不同教學理論流派的主要觀點;教學評價的改革。三、主要內容(一)教學概述:教學的概念;意義;主要任務。(二)教學理論及其主要流派:概述;當代主要教學理論流派。(三)教學過程:概述;教學過程的規律及其基本環節。(四)教學原則:概念;依據;常用的教學原則。(五)教學方法:概念;常用方法。(六)教學組織形式:概念;歷史發展;班級授課制;教學組織形式改革。(七)教學評價:概念;功能;類型,評價的改革。四、實踐要求在幼兒園觀摩一位幼兒教師的課堂教學,并就其中的優缺點進行評價。五、練習作業1.教學與教育、智育、自學有什么區別和聯系?2.教學過程有哪些規律和基本環節?3.聯系實際談談教學應遵循哪些原則?4.試論班級授課制的優勢和不足,并談談當前應怎樣改革教學組織形式?5.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哪些?教學中應如何選擇教學方法?6.討論我國當前教學評價的問題與對策。7.評價一節課的優劣應該從哪些內容入手?第九章

德育

(3學時)一、教學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德育的概念意義、任務與內容,德育過程及其規律,德育原則、方法與途徑;了解國外德育思想流派與德育模式;明確我國學校德育的內容、問題、改革背景與發展趨勢,并能結合實際分析當前我國德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二、教學重、難點(一)教學重點德育的原則、方法和途徑;德育過程規律;國外德育思想流派與德育模式;我國學校德育改革。(二)教學難點國外德育思想流派與德育模式;德育過程規律。三、主要內容(一)德育概述:概念;內容。(二)德育過程:概念;規律。(三)德育原則:內涵;基本原則。(四)德育實施:方法、途徑。(五)當前我國學校德育改革:背景;內容;問題;趨勢。四、實踐要求在幼兒園訪問一些班主任,了解如何對幼兒開展德育工作。五、練習作業1.結合實際論述當前加強和改善德育工作的意義。2.為什么說德育過程是培養學生知、情、意、行的過程?3.常用的德育原則有哪些?結合實際談談你的理解?4.簡述教學中常用的德育方法有哪些?5.結合實際談談當前我國學校德育工作的發展趨勢,指出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第十章

班主任與班級管理

(2學時)一、教學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班主任的素質要求、班主任工作的意義與任務,掌握班主任工作的內容與方法;了解班集體的形成與培養策略,并能結合實際分析當前我國班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二、教學重、難點(一)教學重點班主任工作的內容和方法;班級管理的原則。(二)教學難點良好班集體的形成與培養。三、主要內容(一)班主任工作概述(二)班主任工作的內容和方法(三)班集體的培養四、實踐要求在幼兒園訪談一些班主任,了解如何進行班級管理。五、練習作業1.班主任工作的內容有哪些?2.如何組織和培養良好的班集體?四考核辦法(一)考核方式:閉卷考試。(二)評分辦法平時成績占40%,期末考核占60%。(鼓勵教師改革評價方式,注重過程評價、綜合評價。平時成績認定可包括課堂筆記、課程論文、案例分析報告、專題研究報告等)五教材及主要參考書目(一)教材李尚衛,吳天武.普通教育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二)參考書目[1]陳桂生.普通教育學綱要[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2]張道詳.當代普通教育學[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04.[3]史小力.普通教育學[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執筆:趙愛榮參與:楊桂、廖為海審核:廖為海楊桂批準:李舒波制定日期:2014年11月《學前教育學》課程教學大綱(48學時)(理論課程)一課程說明(一)課程概況課程中文名稱:學前教育學課程英文名稱:PreschoolPedagogy課程編碼:3110082104開課學院:師范學院適用專業/開課學期:學前教育專業/第三學期學分/周學時:3學分/3學時本課程是學前教育專業的必修專業基礎課,也是該專業生學習專業技能課的理論基礎課。通過本課程的教學,使學生必須全面領會學前教育的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初步形成現代學前教育的新觀念、新方法進而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使之形成全新的學前教育理論素養,并能夠較好地適應多種類型學前教育機構工作的需要。本課程以辯證唯物論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以生理學、心理學、教育學等學科為基礎,研究學前教育的發生、發展,系統闡述現代學前教育的觀念、知識和基礎原理,以尋求促進學前兒童身心全面和諧發展的規律和一般方法的學科。本課程的開設,將同《學前心理學》和《學前衛生學》一起,為其進一步學習其他專業理論課程和專業技能課程打下堅實的學科理論基礎。(二)課程目標通過本課程的教學,教師要向學生講解并使之了解該課程的研究方向、任務和體系,使學生必須全面領會學前教育的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初步形成現代學前教育的新觀念、新方法進而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使之形成全新的學前教育理論素養,學生在較好把握現代學前教育機構的性質、任務的前提下,掌握實施學前教育的素養,使學生能較好地適應多種類型學前教育機構工作的需要。(三)學時分配章(專題)主要內容理論學時實驗實踐學時1學前教育學概述42學前教育與社會發展43學前教育與兒童發展44學前教育目的45嬰兒教育46幼兒園游戲與課程87幼兒園工作88幼小銜接49學前教育和家庭、社區410學前教師專業發展4合計48二教學方法和手段利用現代化教學技術和手段進行教學,在課堂教學中充分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制作的多媒體課件增加學生的信息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較好地提高課程的教學效果。同時,師生利用一定課時量時間進行參觀、見習、調查和討論活動,以做到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三教學內容第一章學前教育學概述(4學時)一、教學目標使學生了解學前教育學研究對象和任務,掌握學前教育學發展的各個階段及其特點。二、教學重、難點重點:學前教育學發展的各個階段及其特點。難點:學前教育學研究對象和任務。三、主要內容(一)學前教育學的研究對象(二)學前教育學的研究任務(三)學前教育學的建立與發展四、實踐要求到幼兒園參觀,了解學前教育學研究對象和任務。五、練習作業試述學前教育學發展的各個階段的主要特點。第二章

學前教育與社會發展(4學時)一、教學目標使學生認知學前教育的發展歷程,理解學前教育與社會發展的關系。二、教學重、難點重點:學前教育與社會發展的關系。難點:學前教育與社會發展的關系。三、主要內容(一)學前教育的產生和發展(二)學前教育與經濟(三)學前教育與政治(四)學前教育與文化(五)學前教育與科學(六)學前教育與社區、家庭四、實踐要求調查一個地區學前教育現狀,分析學前教育與社會的關系。五、練習作業調查一個地區學前教育現狀,分析學前教育與社會的關系。第三章學前教育與兒童發展(4學時)一、教學目標了解學前教育在兒童發展中的作用,掌握學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二、教學重、難點重點:學前教育在兒童發展中的作用。難點: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對學前教育的影響。三、主要內容(一)幾種兒童發展理論(二)學前教育在兒童發展中的作用(三)學前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四)學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對學前教育的影響四、實踐要求結合對幼兒園一個班級的觀察,評述該班教師的兒童觀和教育觀。五、練習作業1.論述學前教育在嬰幼兒身心發展中的作用。2.試述皮亞杰發展理論對學前教育的影響。第四章學前教育目的(4學時)一、教學目標使學生了解教育目的和學前教育目標的關系,理解并掌握學前兒童全面發展教育的內涵、特點和價值。二、教學重、難點重點:學前兒童全面發展教育。難點:學前兒童全面發展教育。三、主要內容(一)教育目的和學前教育目標的關系(二)學前兒童體育(三)學前兒童智育(四)學前兒童德育(五)學前兒童美育四、實踐要求到幼兒園見習,了解教育的目標。五、練習作業結合對一個幼兒園的調查,分析幼兒教育的任務,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議。第五章

嬰兒教育(4學時)一、教學目標使學生了解嬰兒教育的意義和任務,掌握嬰兒教育的內容和方式。二、教學重、難點重點:嬰兒教育的內容和方式。難點:嬰兒教育的內容和方式。三、主要內容(一)嬰兒教育的意義(二)嬰兒教育的任務(三)嬰兒教育的內容(四)嬰兒教育的方式四、實踐要求到托兒所參觀,了解嬰兒教育的內容和方式。五、練習作業論述日常生活活動在嬰兒教育中的重要教育意義。幼兒園游戲與課程(8學時)一、教學目標使學生了解幼兒園游戲的意義、特點和策略,理解并掌握幼兒園課程與教學的理論與實踐。二、教學重、難點重點:幼兒園課程與教學的理論與實踐。難點:幼兒園游戲的意義、特點和策略。三、主要內容(一)游戲概述(二)學前兒童的游戲(三)游戲在學前教育中應用(四)幼兒園游戲策略(五)幼兒園課程與教學活動概述(六)幼兒園課程與教學的理論與模式(七)幼兒園教學活動的原則和方法(八)幼兒園教學活動的過程、環境和組織形式四、實踐要求到幼兒園見習,熟悉幼兒園教學活動的過程、環境和組織形式。五、練習作業1.試述游戲是幼兒園主要的教育手段。2.試以實例分析角色游戲的結構和教育作用。3.說明結構游戲的教育作用及其領導方法。第七章

幼兒園工作(8學時)一、教學目標了解并掌握幼兒園的日常活動和娛樂活動,分析和理解幼兒園的管理、評價與研究方式方法以及幼兒教育改革動態與發展趨勢。二、教學重、難點重點:幼兒園的日常活動和娛樂活動。難點:幼兒園的管理、評價和幼兒教育改革動態與發展趨勢。三、主要內容(一)幼兒園的日常活動(二)幼兒園的節日和娛樂活動(三)幼兒園管理(四)幼兒園評價(五)幼兒園教育研究(六)幼兒教育改革動態與發展趨勢四、實踐要求到幼兒園見習,了解幼兒園工作情況。五、練習作業我國幼兒教育改革動態與發展趨勢。第八章幼小銜接(4學時)一、教學目標使學生了幼兒園和小學銜接的意義和任務,并認識幼小銜接工作的問題,思考解決的策略。二、教學重、難點重點:幼兒園和小學銜接的任務、問題。難點:幼小銜接工作的策略。三、主要內容(一)幼小銜接工作的意義(二)幼小銜接工作的任務(三)幼小銜接工作的問題(四)幼小銜接工作的措施四、實踐要求調查一兩所小學一年級兒童最難適應的問題,并探討幼兒園和小學應采取哪些措施來解決這些問題五、練習作業如何做好新入園幼兒的接待工作?第九章

學前教育和家庭、社區(4學時)一、教學目標使學生認識家庭教育的作用、特點和要求,并結合當前獨生子女教育現象思考幼兒園的家長工作和社區工作的開展。二、教學重、難點重點: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難點:幼兒園教育和社區教育。三、主要內容(一)家庭教育及其作用(二)家庭教育的特點和要求(三)獨生子女教育(四)幼兒園的家長工作(五)社區和幼兒園教育四、實踐要求參觀一所幼兒園的家長工作和社區工作的開展情況。五、練習作業調查幼兒園的家長工作和社區工作開展中遇到的問題。第十章

學前教師專業發展(4學時)一、教學目標使學生了解幼兒教師的職業特點和專業特點,理解并掌握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內涵和特點,思考當前學前教育的培養方法和體制。二、教學重、難點重點:學前教師專業發展。難點:學前教師的培養。三、主要內容(一)學前教師的職業特點和作用(二)學前教師的專業素質結構(三)學前教師的專業發展(四)學前教師的培養四、實踐要求調查幼教機構,了解當前學前教育教師專業發展中遇到的問題。五、練習作業1.論述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內涵和特點。2.試述當前學前教育的培養方法和體制。四考核辦法(一)考核方式:閉卷考試。(二)評分辦法平時成績占50%,期末考核占50%。(鼓勵教師改革評價方式,注重過程評價、綜合評價。平時成績認定可包括課堂筆記、課程論文、案例分析報告、專題研究報告等)五教材及主要參考書目(一)教材黃人頌.學前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二)參考書目[1]閻水金.學前教育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2]梁志焱.學前教育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3]王麗璇.學前教育學哈[M].哈爾濱: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4]陳東珍.學前教育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5]顧明遠,梁忠義.世界教育大系(幼兒教育)[M].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6]潘揚.學前教育學[M].南京:河海大學出版社,2000.[7][美]CarolE?Catron&JanAllen著;王麗譯:學前兒童課程[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2.執筆:趙敏參與:黃秀群張淑婷審核:廖為海楊桂批準:李舒波制定日期:2014年11月《學前衛生學》課程教學大綱(48學時)(理論課程)一課程說明(一)課程概況課程中文名稱:《學前衛生學》課程英文名稱:EarlyChildhoodHygiene課程編碼:3110082105開課學院:師范學院適用專業/開課學期:學前教育專業/第五學期學分/周學時:3學分/3學時《學前衛生學》是學前教育專業的一門基礎必修課,是幼兒教師和幼兒園管理者必備的基礎性強、應用范圍廣的教學和實踐指導性課程,也是學習《學前教育學》,《學前心理學》的基礎課程。它是關于研究、保護、增進和發展幼兒健康的一門學科,為幼兒教育的總目標服務。《學前衛生學》的先修課程可以為《學前心理學》、《普通教育學》和《學前教育學》,后續課程可以為《學前兒童健康教育》等。(二)課程目標通過對本課程的學習,旨在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學前兒童衛生保健領域內存在的各種理論和實踐問題,使學生系統掌握學前兒童解剖的生理特點以及兒童生長發育的一般規律,掌握營養學的基礎知識,了解托幼機構的膳食管理,系統了解學前兒童常見的心理衛生問題及教育對策,掌握學前兒童常見疾病的有關知識及基本急救措施,能夠對學前兒童的身心發展進行科學的評價,具備一定的實際工作能力,將來在實際工作中能夠切實做到維護和增進兒童健康。(三)學時分配章(專題)主要內容合計講授試驗見習1生理基礎882兒童營養8623預防常見病126424預防傳染病和寄生蟲病885健康教育和健康評價666集體兒童保健66總計484044二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學過程要堅持啟發式、趣味性教學原則,激發學生對本學科學習的濃厚興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重視學生課外作業的布置和檢查;把講授、自學、討論、作業、案例分析、等教學方法有機結合,以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運用多媒體教學、案例分析法等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三教學內容第一章、生理基礎(8學時)一、教學目標使學生了解嬰幼兒的生理特點和生長發育規律,掌握好嬰幼兒的保育要點。二、教學重、難點重點:嬰幼兒的解剖生理特點及生長發育的規律。難點:幼兒生長發育的規律。三、主要內容(一)小兒的生理特點(二)新生兒的生理特點(三)幼兒生長發育規律四、實踐要求到家庭周圍和幼兒園參觀,了解嬰幼兒生理特點、生長發育規律和保育要點。五、練習作業1.闡述嬰幼兒生長發育的規律。2.影響兒童體格發育的因素是什么?第二章兒童營養(6學時)一、教學目標了解營養素的概念、分類及各種營養素的功能和食物來源,學會配置學前兒童的營養膳食。二、教學重、難點重點:托幼機構的飲食衛生要求。難點:學前兒童膳食的配置。三、主要內容(一)營養的基礎知識(二)孕期營養(三)嬰兒喂養;幼兒膳食四、實踐要求到家庭周圍和幼兒園參觀或訪談,了解學前兒童的營養膳食配置。五、練習作業1.如何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習慣?2.為什么要提倡母乳喂養?第三章預防常見病(6學時)一、教學目標了解嬰幼兒常見病的名稱和發生的原因,掌握常用的護理技術和急救術。二、教學重、難點重點:預防幼兒意外事故和防治幼兒常見病。難點:常用的護理技術和急救術。三、主要內容(一)預防出生缺陷和新生兒疾病(二)預防嬰幼兒常見病(三)嬰兒喂養;幼兒膳食四、實踐要求到家庭周圍和幼兒園參觀或訪談,了解嬰幼兒常見病的名稱和發生的原因,學會常用的護理技術和急救術。五、練習作業1.如何預防缺鐵性貧血?2.實際操作:運用所學知識對骨折等作簡單的固定包扎處理。第四章預防傳染病和寄生蟲病(8學時)一、教學目標了解嬰幼兒免疫、計劃免疫以及常見傳染病、寄生蟲病的基礎知識,掌握嬰幼兒常見傳染病和寄生蟲病的預防措施。二、教學重、難點重點:嬰幼兒常見傳染病和寄生蟲病。難點:傳染病的預防和處理。三、主要內容(一)嬰幼兒常見傳染病(二)嬰幼兒常見寄生蟲病(三)嬰幼兒常見傳染病和寄生蟲病的預防措施四、實踐要求到家庭周圍和幼兒園參觀或訪談,了解嬰幼兒常見傳染病和寄生蟲病及其預防措施。五、練習作業1.傳染病的特性是什么?2.預防傳染病的主要措施是什么?第五章健康教育和健康評價(6學時)一、教學目標了解嬰幼兒心理健康的標志和常見心理健康問題的主要癥狀;掌握嬰幼兒常見心理問題的矯治方法。二、教學重、難點重點:兒童心理健康的標志、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難點:幼兒常見的心理問題。三、主要內容(一)幼兒心理健康的標志和常見心理健康問題的主要癥狀(二)幼兒常見心理問題(三)嬰幼兒常見心理問題的矯治方法四、實踐要求到家庭周圍和幼兒園參觀或訪談,了解嬰幼兒常見心理問題及其矯治方法。五、練習作業1.嬰幼兒常見心理問題的主要癥狀是什么?2.怎樣對嬰幼兒常見的心理問題進行矯治?第六章集體兒童保健(6學時)一、教學目標了解托幼園所保健的意義、任務和托幼園保健的主要內容,學會制定托幼園幼兒生活制度。二、教學重、難點重點:托幼園所保健的主要內容。難點:托幼園生活制度的制定。三、主要內容(一)托幼園所保健的意義和任務(二)托幼園所保健的主要內容(三)托幼園生活制度的制定四、實踐要求到家庭周圍和幼兒園參觀或訪談,了解嬰幼兒保健的主要內容和托幼園制定的幼兒生活制度。五、練習作業1.安排好兒童的一日生活有什么意義?2.晨間檢查和全日健康觀察的重要性是什么?四、試驗、見習開課實驗室:1.測體溫、數脈搏,讓學生掌握一些常規的護理技能。2.骨折的急救處理,讓學生能進行簡單合理有效的固定包扎處理。3.人工呼吸、心臟按壓,讓學生掌握正確的方法、步驟。五、考核辦法(一)考核方式:閉卷考試。(二)評分辦法平時成績占50%,期末考核占50%。(鼓勵教師改革評價方式,注重過程評價、綜合評價。平時成績認定可包括課堂筆記、課程論文、案例分析報告、專題研究報告等)六、教材及參考書目(一)教材萬鈁.學前衛生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二)參考書目[1]蔡黎曼.幼兒衛生學[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2]朱家雄.學前兒童衛生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3]馮志堅.幼兒生理衛生與保健[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5.[4]李林靜.學校衛生學[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5]鄭小邊.幼兒衛生學[M].鄭州:大象出版社,1998.[6]顧榮芳.學前兒童衛生與健康教育[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7.[7]麥少美.學前衛生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8]萬鈁.學前衛生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9]彭裕文.人體解剖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執筆:高安琴參與:李丹阿艷芳審核:廖為海楊桂批準:李舒波制定日期:2014年11月《幼兒園游戲》課程教學大綱(32學時)(理論課程)一課程說明(一)課程概況課程中文名稱:幼兒園游戲課程英文名稱:KindergartenGames課程編碼:3110082106開課學院:師范學院適用專業/開課學期:學前教育本科專業/第三學期學分/周學時:2學分/2學時本課程是學前教育專業必修課程。它是一門新興的綜合性學科,與兒童心理學、學前教育學及其他專業學科聯系緊密。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幼兒園游戲的分類、發展歷史、意義和價值,掌握游戲觀察的策略,學會在課程中設計和開展游戲活動,通過游戲加強幼兒及其父母之間的聯系,通過對游戲的診斷與治療促進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本門課程既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理論能力,又重視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對學生今后的專業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幼兒園游戲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與學前衛生學、學前教育學和學前心理學及社會學等學科關系密切。一般來說,在學習本課程之前,先要學習前面提到的幾門課程。然后,向學生傳授該學科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具有較為合理的知識結構;并通過相關的實踐訓練,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表演、構造等基本游戲技能,掌握設計與創編游戲的基本方法,初步具備創編各類教學游戲的能力。(二)課程目標了解兒童游戲的相關理論,在理解游戲的本質特征的基礎上,深刻認識幼兒游戲的特點和教育作用,樹立正確的學前教育觀念;使學生掌握各類游戲的特點,能根據幼兒發展的實際水平指導幼兒游戲,能較好地運用游戲形式組織幼兒的教育教學活動;并通過見習與實習活動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組織活動的能力、動手操作的能力。(三)學時分配章(專題)主要內容理論學時實驗實踐學時1游戲與兒童42中國兒童游戲的歷史發展23國外游戲理論介紹44幼兒園游戲環境規劃45幼兒園游戲的分類指導426兒童傳統游戲的現代意義挖掘47游戲與幼兒園課程228親子游戲與親子教育29幼兒游戲診斷與治療2合計284 二教學方法和手段本課程可以采用講授法、討論法、小組設計法、個別設計法、模擬表演法、計算機教學法等方法進行教學,教學中要注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大班、小組和個人相結合。在教學手段上,本課程可結合各種游戲材料和多媒體進行教學,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游戲教學環境。三教學內容第一章

游戲與兒童(4學時)一、教學目標了解游戲的概念、特征、價值、分類和影響因素,學會盡可能利用各種因素,組織和引導兒童開展多樣的游戲活動。二、教學重、難點重點:游戲的定義、特征、價值、分類和影響因素。難點:游戲的多元價值;游戲的多種分類;影響游戲開展的因素三、主要內容游戲與其他活動的區別;游戲的基本特征;游戲的多元價值及其價值大小的相對性;游戲的多種分類標準及其類型;各種影響因素的不同作用和影響的相對性和可利用性。四、實踐要求要求學生通過幼兒園見習,了解游戲的特點、分類、價值和影響因素;通過現場觀察和訪談,進一步加深對游戲特征、分類、價值和影響因素的認識和理解。五、練習作業1.論述游戲的特征。2.闡述游戲的影響因素。第二章

中國兒童游戲的歷史發展(2學時)一、教學目標幫助學生了解我國游戲發展的歷史和我國游戲在兒童實際生活中的運用狀況;鼓勵學生探究新時期我國幼兒游戲發展研究的新方向。二、教學重、難點重點:我國古代和近現代游戲發展的歷史;游戲在我國幼兒實際生活中的運用狀況。難點:新時期我國幼兒游戲發展研究的方向。三、主要內容我國古代和近現代游戲發展的歷史;新時期我國游戲發展研究的方向。四、實踐要求要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或者到幼兒園見習中關注游戲在幼兒實際生活中的運用狀況;訪談幼兒園教師,探究我國游戲發展研究的方向。五、練習作業1.舉例說明,在日常生活中,游戲在幼兒實際生活中的運用狀況。2.訪談幼兒園教師,探究我國游戲發展研究的方向。第三章

國外游戲理論介紹(4學時)一、教學目標幫助學生了解國外流行的一些游戲理論;通過比較分析幫助學生辨析這些游戲理論的不同之處,找出這些游戲理論的優點和不足之處;引導學生根據需要選用合適的理論來指導自己的實踐。二、教學重、難點重點:經典游戲理論;精神分析學派游戲理論;皮亞杰認知發展游戲理論;維果茨基游戲理論。難點:經典游戲理論、精神分析學派游戲理論、皮亞杰認知發展游戲理論和維果茨基游戲理論之間的聯系和區別。三、主要內容經典游戲理論、精神分析學派游戲理論、皮亞杰認知發展游戲理論和維果茨基游戲理論的理論要點及其聯系和區別。四、實踐要求要求學生通過到幼兒園見習了解四種游戲理論在幼兒園運用的情況;通過見習注意四種理論的運用范圍和優點。五、練習作業論述皮亞杰認知發展游戲理論。第四章

幼兒園游戲環境規劃(4學時)一、教學目標幫助學生了解幼兒園游戲環境規劃的意義和要求;學會規劃戶外環境和室內區域環境,滿足幼兒游戲的要求;學會根據幼兒游戲的需要選擇和配置玩具和材料。二、教學重、難點重點:幼兒游戲環境規劃的意義和要求;戶外環境規劃和室內環境規劃的不同要求;幼兒游戲玩具和材料的選擇和配置。難點:戶外環境規劃的要求;室內區域環境規劃的要求;幼兒游戲玩具和材料的選擇和配置。三、主要內容幼兒游戲環境規劃的要求;幼兒戶外游戲環境規劃的要求;室內區域環境規劃的要求;幼兒游戲玩具和材料的選擇和配置。四、實踐要求要求學生通過現場觀察或到幼兒園見習幼兒園幼兒游戲環境;結合所學知識對觀察或見習的幼兒園游戲環境進行評價并提出自己的規劃方案或措施,對所觀察或見習的幼兒游戲玩具和材料的選擇和配置情況進行評價,并提出自己的看法。五、練習作業1.結合所學知識對觀察或見習的幼兒園游戲環境進行評價并提出自己的規劃方案或措施。2.對所觀察或見習的幼兒游戲玩具和材料的選擇和配置情況進行評價,并提出自己的看法。第五章

幼兒園游戲的分類指導(4學時)一、教學目標幫助學生了解幼兒園游戲環境規劃的意義和要求;學會規劃戶外環境和室內區域環境,滿足幼兒游戲的要求;學會根據幼兒游戲的需要選擇和配置玩具和材料。二、教學重、難點重點:角色游戲、結構游戲、表演游戲和規則游戲的定義和特點及其不同指導策略。難點:角色游戲、結構游戲、表演游戲和規則游戲的指導策略。三、主要內容角色游戲、結構游戲、表演游戲和規則游戲的獨特特點以及不同指導策略。四、實踐要求要求學生通過幼兒園見習,了解幼兒通常使用的分類游戲和幼兒教師對不同分類游戲經常使用的指導策略。五、練習作業1.試以實例分析角色游戲的結構和教育作用。2.說明結構游戲的教育作用及領導方法。第六章

兒童傳統游戲的現代意義挖掘(4學時)一、教學目標幫助學生了解兒童傳統游戲的發展狀況,了解傳統游戲的特點以及其開發和挖掘的必要性;幫助學生學會組織開展一些兒童傳統游戲,掌握一些開發和挖掘兒童傳統游戲的方法。二、教學重、難點重點:兒童傳統游戲發展狀況及其特點;兒童傳統游戲開發和挖掘的方法。難點:兒童傳統游戲開發和挖掘的方法;兒童傳統游戲的推廣。三、主要內容兒童傳統游戲的含義、特點及常見形式;兒童傳統游戲的開發和挖掘方式;兒童傳統游戲的推廣途徑。四、實踐要求要求學生到幼兒園實地見習、了解兒童傳統游戲的發展狀況;與幼兒園教師探討兒童傳統游戲的開發、挖掘和推廣的方法和途徑。五、練習作業1.闡述兒童傳統游戲的特點。2.論述兒童傳統游戲開發和挖掘的方法。第七章

游戲與幼兒園課程(4學時)一、教學目標了解游戲在幼兒園活動中的地位;了解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必要性和途徑;學會以游戲為中心設計課程和組織活動。二、教學重、難點重點:游戲在幼兒園活動中的地位;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策略。難點:幼兒園課程與游戲之間的關系以及兩者之間的整合策略。三、主要內容游戲在幼兒園活動中的地位;幼兒游戲與幼兒園課程之間的關系;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策略。四、實踐要求訪談幼兒園教師,了解游戲在幼兒園活動中的地位;到幼兒園見習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狀況。五、練習作業1.論述游戲在幼兒園活動中的地位。2.論述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策略。第八章

親子游戲與親子教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