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漣源市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1頁
湖南省漣源市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2頁
湖南省漣源市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3頁
湖南省漣源市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4頁
湖南省漣源市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湖南省漣源市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歷史試題注意事項:1.本試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00分。2.答題前,考生務必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將密封線內項目填寫清楚。3.考生作答時,請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非選擇題請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上各題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試題卷、草稿紙上作答無效。4.本卷命題范圍:部編版選擇性必修①+選擇性必修②。一、選擇題(本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計5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針對四川易成為割據政權這一難題,宋代通過條條機制把地方權力分割開來,將其分為四路;元代則將陜西行省的所轄區域越過秦嶺而有漢中盆地,使四川這一四塞之地失去北面一塞。元代的區劃設計旨在()A.踐行山川形便的原則 B.加強對地方的控制力C.提高地方治理的效率 D.促進各地的交流發展〖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宋朝時期。根據“元代則將陜西行省的所轄區域越過秦嶺而有漢中盆地,使四川這一四塞之地失去北面一塞”并結合所學內容可知,元代的區劃設計削弱了地方的獨立性,不利于地方割據勢力的增長,從而加強了對地方的控制力,B項正確;這一設計是為了加強對地方的控制,而不是踐行山川形便的原則,排除A項;這一設計的目的并不是為了提高地方治理的效率和促進地方各地的交流發展,排除CD項。故選B項。2.清朝考核制度規定:凡京察三品以上官員和各省督撫,先行自陳,然后經吏部、督察院查實,題列引見,以備敕裁;大計自最基層的州縣起,經撫道司到督撫,最后呈交吏部。這說明清朝考核制度A.注重道德評判 B.流程相對嚴密C.彰顯政府職能 D.便于人才選拔〖答案〗B〖解析〗據材料“凡京察三品以上官員和各省督撫,先行自陳,然后經吏部、督察院查實,題列引見,以備敕裁”、“自最基層的州縣起,經撫道司到督撫,最后呈交吏部”可知,京察的官員先行自陳,然后經吏部、督察員查實;大計則自最基層的州縣起,逐級審核,最后呈交吏部。說明清朝對官員考核的流程相對嚴密,故B選項正確;材料只說明考核的流程,并未說明考核的標準,A選項錯誤;材料強調的是考核流程的嚴密性,而不是彰顯政府職能,C選項錯誤;材料描述的是清朝對官員的考核制度,而不是選拔人才,D選項錯誤。3.中共成立后,就實現人民民主政治的形式進行了不懈探索,具體內容見下表。時期制度名稱國民革命時期農民協會和罷工工人代表大會制度土地革命時期蘇維埃代表會議制度抗日戰爭時期參議會制度和“三三制”解放戰爭時期各界(各級)人民代表會議制度新中國成立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以下對表格內容表述正確的是()A.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制度都具有廣泛代表性B.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制度探索都具有獨創性C.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新中國成立前就已經萌芽D.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具有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的性質〖答案〗C〖解析〗根據表格信息可知,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共注意建立具有廣泛性的人民代表制,由此可知,建國后的人民代表大會制是對之前繼承和發展,C項正確;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制度都具有廣泛代表性”中的“都”表述絕對化,排除A項;根據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工農團結及蘇維埃代表制度受到俄國革命的影響,不能說是獨創性,排除B項;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體現社會主義性質的政治制度,而人民政協是統一戰線的性質,排除D項。故選C項。

4.唐朝科舉考試進士科包括帖經,詩賦、策論三場。第一場要求對儒家經典(治國安邦之道)十分熟悉;第二場要求文學、文化素養;第三場要求能對現實的重大政治、經濟問題提出自己見解。這一做法A.使古代科舉制度趨于完善 B.有利于選拔實用型人才C.有利于社會尚學風氣形成 D.凸顯選拔制度公平公正〖答案〗B〖解析〗根據唐代進士科考試的三場內容,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國家在選拔官員時,要求他們熟悉治國安邦的道理,有文學素養,能對現實重大經濟、政治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這有利于選拔實用人才,B選項符合題意。唐代進士科的三場考試不能證明科舉制度在考試、選拔、錄用等都已經趨于完善,A選項錯誤。進士科舉行三場考試的做法不能直接推動社會讀書尚學風氣形成,C選項錯誤。進士科舉行三場考試的做法,無法體現選拔的“公平公正”,D選項錯誤。5.西方各國幾乎都用立法的形式把考試的內容、方式、條件、機構等方面固定下來,形成制度。這體現的西方文官制度的特點是()A.官紀嚴明,待遇優厚 B.政治中立,職務常任C.嚴格考核,晉升唯功 D.公開考試,擇優錄用〖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西方各國幾乎都用立法的形式把考試的內容、方式、條件、機構等方面固定下來,形成制度”可得知西方國家把考試的各方面以法律的形式進行規范,這樣有利于文官選拔時的公開公正,實現擇優錄取,D項正確;材料未涉及官員紀律,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文官的政治立場的相關內容,排除B項;材料中未體現文官考核和晉升,排除C項。故選D項。6.漢武帝時期,官員審判案件時如果沒有法律明文規定,可以將《詩》《書》《禮》《易》《樂》《春秋》等經義作為判案依據,史稱“春秋決獄”,這說明()A.漢朝出現了律令儒學化的趨勢 B.“六經”收錄了大量法律文獻C.漢朝司法審判充滿了人文色彩 D.漢武帝推崇依法治國的理念〖答案〗A〖解析〗材料“可以將《詩》《書》《禮》《易》《樂》《春秋》等經義作為判案依據,史稱‘春秋決獄’”體現的是儒家思想對漢朝時期的法律影響,漢朝出現了律令儒學化的趨勢,A項正確;“六經”是指經過孔子整理而傳授的六部先秦古籍,沒有體現收錄了大量法律文獻,排除B項;“春秋決獄”是一種審判案件的推理判斷方式,主要用孔子的思想來對犯罪事實進行分析、定罪,沒有體現以人為本的人文色彩,排除C項;“春秋決獄”受儒家思想影響,不是推崇依法治國的理念,排除D項。故選A項。7.1648年,歐洲諸國簽訂《威斯特伐利亞和約》,承認了德意志境內數百個諸侯國的主權,確認了荷蘭、瑞典的獨立國地位,還劃定了歐洲大陸各國的國界。該和約確立了A.促進德意志統一的原則 B.國際關系應遵守的一些準則C.民族自決與獨立的權利 D.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的機制〖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1648年,歐洲諸國簽訂《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結束了歐洲的混戰局面,形成了威斯特伐利亞體系。威斯特伐利亞體系確立了國際關系中的國家領土、主權與獨立等原則,B項正確;《威斯特伐利亞和約》只是承認了德意志境內數百個諸侯國的主權,1871年德意志才完成統一,排除A項;民族自決不屬于《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的內容,排除C項;《威斯特伐利亞和約》開創了用國際會議和通過談判達成協議的形式解決國際爭端、結束國際戰爭的先例,但沒有確立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的機制,排除D項。故選B項。8.堅持程序公正是近代西方司法實踐過程中的主要特點。為了保證程序公正,西方國家的普遍措施是()A.堅持權力制衡、三權分立 B.注意保護個人權利C.建立律師制度和陪審團制度 D.強調保護私有財產〖答案〗C〖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西方國家在司法實踐過程中,堅持程序公正和無罪推定。建立了律師制度和陪審團制度。實行無罪推定原則,所有被審判者在判決之前都是無罪的,C項正確;為了保證程序公正,西方國家的普遍措施是建立律師制度和陪審團制度,ABD項不符合材料,排除ABD項。故選C項。9.1947年5月1日,內蒙古第一屆臨時參議會在民主和諧的氣氛中進行了選舉,烏蘭夫當選為內蒙古自治政府主席,會議宣布內蒙古自治政府成立。這一事件()A.樹立了少數民族解放斗爭成功的范例 B.加速了內蒙古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C.標志著民族區域自治被納入法制軌道 D.成功解決了我國少數民族發展問題〖答案〗A〖解析〗解放戰爭時期,中共中央于1947年5月1日批準在剛剛解放的內蒙古地區成立了自治區,為國內少數民族解放斗爭樹立了成功的典范,A項正確;1947年,內蒙古尚未發展到建設“社會主義事業”歷史階段,排除B項;198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的頒布,標志著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從此被納入法制軌道,排除C項;D項中“成功解決”的說法過于絕對化,排除D項。故選A項。

10.2014年11月,主席強調:“中國要在堅持不結盟原則的前提下廣交朋友,形成遍布全球的伙伴關系網絡”,以“爭取世界各國對中國夢的理解和支持”,使他們認識到中國夢是“各國人民共同的福祉”。這表明中國A.積極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 B.繼續堅持獨立自主,推動合作共贏C.借助傳統智慧,展示世界大國風采 D.發展國際合作成為外交的基本立場〖答案〗B〖解析〗根據“中國要在堅持不結盟原則的前提下廣交朋友,形成遍布全球的伙伴關系網絡”可得出中國在外交上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根據“爭取世界各國對中國夢的理解和支持”“各國人民共同的福祉”可得出中國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合作共贏,B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反對霸權主義,排除A項;沒有體現傳統智慧,排除C項;國際合作不是基本立場,排除D項。故選B項。11.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實際就是美元“綁架”全球,其基本特征是()A.有最雄厚的工業實力和最豐富的黃金B.35美元等于1盎司黃金C.美元與黃金掛鉤,資本主義國家貨幣與美元掛鉤D.包括中國在內的44個國家代表共同簽訂〖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實際就是美元‘綁架’全球”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布雷頓森林體系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協定,其基本特征為雙掛鉤,即:美元與黃金掛鉤,資本主義國家貨幣與美元掛鉤,C項正確;有最雄厚的工業實力和最豐富的黃金是建立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的條件,而非基本特征,排除A項;35美元等于1盎司黃金是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的內容及規定,而非基本特征,排除B項;包括中國在內的44個國家代表共同簽訂是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建立的基礎條件,排除D項。故選C項。12.春秋時期,以村社為單位統計土地和人口是基層管理的基本辦法;戰國末期,以戶為單位的戶籍管理辦法在各諸侯國得到大力推廣;至漢代,戶口須按姓名、年齡、籍貫、財產等項目——載入戶籍,稱為“編戶齊民”。以上變化反映了()A.君主專制向基層蔓延 B.土地兼并被有效抑制C.宗法血緣關系的加強 D.小農經濟的逐步形成〖答案〗D〖解析〗“編戶齊民”把農民編入國家戶籍,有利于國家征收賦稅,提供穩定的兵源,加強了封建國家對勞動人民的控制,也反映了小農經濟逐步形成,D項正確;材料信息與君主專制、土地兼并無關,排除AB項;把農民編入國家的戶籍,與宗法血緣關系的加強無關,排除C項。故選D項。13.錢乘旦先生在《尋找他山的歷史》中寫道:“西方現代化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其優勢與弊端都已經十分清楚。二戰后人們企圖修補這個社會,修補在兩個方向上進行,一是修補資本主義,二是修正民族國家。”旨在“修補資本主義”的措施是A.大力發展壟斷組織 B.構建國際貿易體系C.建立社會福利制度 D.實施區域合作戰略〖答案〗C〖解析〗由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社會福利制度是政府通過稅收政策重新分配國民收入的一種社會政策,其目的是防止資本主義矛盾激化而采取修正資本主義制度的措施,C項正確;大力發展壟斷組織是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排除A項;構建國際貿易體系屬于殖民擴張時期的措施,排除B項;實施區域合作戰略屬于全球化發展背景下的措施,排除D項。故選C項。14.從舊石器時代早期到舊石器時代中期,世界人口的年增長率不足0.001%;而從公元前9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世界人口的年增長率已提高到0.03%。其主要原因是()A.手工業的不斷發展 B.人類由遷徙到定居C.農業的形成與發展 D.采集和漁獵的發展〖答案〗C〖解析〗根據所學大約在距今一萬年前,人類開始從食物采集者裝變為食物生產者,有了農業生產帶來了人口增長率的提高,所以主要原因是農業的形成與發展,C項正確;人來早期的生產生活中,人口增長率的提高和手工業關系不大,排除A項;人類由遷徙到定居是人口年增長率提高的一個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項;根據所學大約在距今一萬年前,人類開始從食物采集者裝變為食物生產者,不在是采集和漁獵,排除D項。故選C項。15.中國引進美洲作物,大多發生在明清時期,其中既有玉米、甘薯、馬鈴薯等重要的糧食作物,也有花生、向日葵一類的油料作物;既有番茄、辣椒、菜豆、番石榴、番荔枝等果蔬,又有煙草、陸地棉等經濟作物,總數超過了20種。這些外來作物的引進對中國明清時期農業發展的影響(

)①豐富了中國農產品種類②改變了中國的經濟結構③有利于充分用地和養地④提高農產品商業化程度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答案〗B〖解析〗由所學知識可知,外來作物的引進豐富了中國農產品的種類,改變了農產品的結構,改善了人們的飲食習慣,有利于充分用土地,提高了農產品的商品化程度,①③④符合題意,B項正確;外來物種的傳入并沒有改變明清時代中國的經濟結構,而且“改變了中國的經濟結構”與對“農業發展的影響”不符,②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C項;因為②不符合題意,④符合題意,排除D項。故選B項。16.1950年,法國農民擁有拖拉機約有13.7萬臺,到1970年時已增加到137萬臺,聯合收割機的數量在1950年時只有4900臺,到1970年時已達到16.5萬臺。據此可知,這一時期法國()A.機器制造業發展迅速 B.政府重視農業機器使用C.農業機械化水平提高 D.糧食安全問題得到解決〖答案〗C〖解析〗依據材料“1950年,法國農民擁有拖拉機約有13.7萬臺,到1970年時已增加到137萬臺……”,可以看出法國農民擁有的拖拉機以及聯合收割機數量增長迅速,說明法國農業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C項正確;材料涉及的是農業的機械化水平提高,不能說明機器制造業的發展狀況,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政府對農業機器的投入狀況,排除B項;材料并未涉及糧食安全問題,排除D項。故選C項。17.到2020年,智能家電的生態產值飆升至10000億元。如智能化炒菜鍋,將準備好的主料、配料和佐料全部一次性投入,設定程序后,自動熟油、自動翻炒、自動控制火候,自動炒菜,無須看管。由此可見()A.科技進步改變了人們的生活 B.高新產業逐步取代傳統產業C.需求促進了科學技術的發展 D.智能化提高了公共服務水平〖答案〗A〖解析〗依據材料“自動熟油、自動翻炒、自動控制火候,自動炒菜,無須看管”,可以看出科學技術的發展對人們生活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方便了人們生活,A項正確;材料體現的是科技對生活的改變,未涉及高新產業對傳統產業的影響,排除B項;材料體現的是科技的發展對生活的影響,不是人們的需求對科技的影響,排除C項;材料體現對生活的影響,但未涉及對公共服務水平的影響,排除D項。故選A項。18.下圖是元代《王禎農書》記載的高轉筒車形制。若水流湍急,將水中圓輪安在水流速大的地方,水輪安有受水板,當受水板受到急流沖擊時便旋轉起來,帶動簡索圍繞兩圓輪轉運,完成引水上高岸的工作。這一裝置的使用()A.使精耕細作農業出現 B.根本改變了農業動力C.使糧食產量大大提高 D.有利于小農經濟發展〖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帶動簡索圍繞兩圓輪轉運,完成引水上高岸的工作”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高轉筒車可以引水上高岸,便利了農業生產,有利于小農經濟發展,D項正確;精耕細作農業早于元代出現,排除A項;B項說法錯誤,農業動力沒有發生根本改變,排除B項;材料沒有體現糧食產量的提高,排除C項。故選D項。19.錢乘旦在《第一個工業化社會》中指出“工業革命”這個詞有三層含義,首先它指工具改良和非生物動力在生產中的運用;其次它指勞動組織、工業結構及整個經濟活動方式的轉變;最后,它指由此產生的社會變化,指社會整體變革的過程。下列各項中,對應工業革命最后層次的是A.瓦特改良蒸汽機使用 B.阿克萊特水力紡紗廠的建立C.流水線生產的廣泛應用 D.英國第一部《工廠法》的頒布〖答案〗D〖解析〗根據“最后,它指由此產生的社會變化,指社會整體變革的過程。”可得出隨著工業革命的開展,英國第一部《工廠法》的頒布,對工業進行規范性的指導生產,屬于最后一個階段,D項正確;A項屬于第一層次,BC項屬于第二層次,排除ABC項。故選D項。20.明代的蘇州府、松江府、杭州府、嘉興府、湖州府,分布著絲綢業市鎮、棉布業市鎮、糧食業市鎮、鹽業市鎮、筆業市鎮、冶業市鎮、海運業市鎮等,不僅是財賦重地,而且是農工商各業發達的經濟重心。江南市鎮的優勢在于它是一個“網絡”,而不是孤立的“點”,發達的市鎮網絡把各市鎮聯成一體,發生密切的經濟聯系。這表明明代()A.市鎮經濟專業化發展 B.城市經濟職能進一步擴大C.全國性統一市場形成 D.手工業出現新的經營方式〖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分布著絲綢業市鎮、棉布業市鎮、糧食業市鎮、鹽業市鎮、筆業市鎮、冶業市鎮、海運業市鎮”,可以得出,明朝時江浙一帶的市鎮,每個鎮之間經營的商品呈現出專業化特點,A項正確;根據所學知識,明代市鎮和城市不是同一個概念,二者不能混為一談,排除B項;材料只提到江浙一帶的市鎮,沒有提其它地方,也沒提到全國性統一市場,排除C項;手工業出現新的經營方式是指個別地區出現雇傭關系,但雇傭關系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D項。故選A項。21.2022年美聯儲在6月、7月以及9月連續3次加息75個基點,利率由1.75%達到了3.25%,加劇跨境資本流動,導致美元快速回流美國;歐元、英鎊、日元等經濟體貨幣貶值壓力加大,部分新興經濟體深陷債務危機,甚至將重蹈上世紀滯脹的覆轍。這主要反映了()A.世界經濟危機周而復始 B.世界金融體系亟需調整C.新興經濟體經濟基礎薄弱 D.布雷頓森林體系徹底崩潰〖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可知,隨著美元加息,“加劇跨境資本流動,導致美元快速回流美國,從而導致其他國家貨幣貶值壓力加大,部分新興經濟體深陷債務危機,甚至將重蹈上世紀滯脹的覆轍”,這說明了世界金融體系還不完善亟需調整,B項正確;材料主要反映了美元不斷加息給金融體系帶來了不利影響,沒有體現世界經濟危機周而復始,排除A項;材料中反映的新興經濟體經濟受影響的原因主要是外部因素,排除C項;1973年布雷頓森林體系已經徹底崩潰,排除D項。故選B項。22.敘利亞的阿布胡賴拉遺址是已知最早的農業遺址之一,最初是一個300—400人依靠采集、狩獵為生的定居聚落,約公元前11050年,由于氣候突變,該地居民開始嘗試種植黑麥。之后其迅速擴展成一個占地近12公頃且規劃整齊的村落,房子由半地穴式房屋升格成單層的泥磚房。這表明A.氣候因素導致農業出現 B.農業改變人類生活方式C.人口增多推動房屋變遷 D.敘利亞是黑麥的發源地〖答案〗B〖解析〗據題意可知,在采取農業種植之后,阿布胡賴拉從最初的定居聚落迅速擴展成一個占地近12公頃且規劃整齊的村落,房子由半地穴式房屋升格成單層的泥磚房,這說明農業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B項正確;氣候因素導致了農業種植在當地的出現,但農業革命的出現并不是因為氣候,排除A項;房屋變遷是因為農業種植的出現,而非人口增多,排除C項;材料內容只能說明敘利亞的阿布胡賴拉是已知最早的農業遺址之一,并不能說明敘利亞是黑麥的發源地,排除D項。故選B項。23.下表為兩個不同時期中國各規模等級城市人口增長情況。表中數據的變化說明中國()規模數1964~1980年1980~1989年城市數增長幅度城市數增長幅度大于200萬53.59724.16100~200萬810.95825.4150~100萬1814.893028.4720萬~50萬4323.557034.2210萬~20萬5126.786244.91小于10萬4238.104670.39平均167158722331.63A.逐步形成合理的城市建設體系 B.改革開放加快了城市化的進程C.社會主義建設以城市化為中心 D.城鄉間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擴大〖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1980~1989年中國各規模城市人口相比于1964~1980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改革開放后中國的經濟得到快速發展,同時也加快了我國城市化的進程,B項正確;題干不能反映城市建設體系的情況,排除A項;改革開放后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應該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核心是發展生產力,城市化建設只是國家經濟建設的一部分,排除C項;僅從材料反映不出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差距擴大,排除D項。故選B項。24.2009年,中國民航總局局長說,云南迪慶藏族自治州首府中旬距昆明659公里,山高陸深,經濟落后,但投資2.56億元迪慶香格里拉機場于1999年建成通航后,“香格里拉”旅游勝地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該州的地區生產總值在2001~2005年年均增長21.5%。材料強調()A.第三產業帶動區域產業的轉型升級 B.民航運輸使城市治理水平顯著提升C.交通運輸對邊疆經濟發展的重要性 D.旅游行業在地區脫貧中的重要價值〖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可知,香格里拉機場的建立促進了該地區生產總值的增長,這反映了交通運輸對邊疆經濟發展的重要性,C項正確;材料未體現產業轉型升級,排除A項;材料未體現城市治理水平顯著提升,排除B項;材料主要強調的是香格里拉機場的建立促進了該地區生產總值的增長,而不是旅游行業在地區脫貧中的重要價值,排除D項。故選C項。25.藥王孫思邈在《大醫精誠》中指出:“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愿普救靈之苦。”;《黃帝內經》指出“天賦地載,萬物悉備,莫責與人。”這說明中醫藥學A.蘊含以人為本的思想 B.立足社會實踐C.是中醫藥文化的根基 D.利于健康養生〖答案〗A〖解析〗根據“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愿普救靈之苦”“萬物悉備,莫責與人”可知中國古代醫藥學的宗旨是減輕人的痛苦,治病救人,蘊含了以人為本的思想,故選A;材料主要體現了中醫藥學以人為本的思想,沒有體現立足社會實踐和利于健康養生,排除BD;材料沒有體現中醫藥學是中醫藥文化的根基,排除C。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0分)2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代一些地方實行鄉約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揚善懲惡,制定規約進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間組織和相關的賞罰制度,明清時期,宣講“圣諭”成為鄉約最重要的內容。當時,由地方官吏廣泛推行鄉約制度,設立鄉約組織,每月召集百姓宣講、教化。康熙九年頒布了鄉約組織必須宣講的《上諭十六條》,內容包含“重農桑以足衣食”“訓子弟以禁非為”等。——據楊開道《中國鄉約制度》等材料二西歐中世紀村莊有自身長期形成的習慣法即村法,有自身的權力機構村民會議。村頭足莊園直領地的實際管理者,也是整個莊園-村莊混合共同體的關鍵人物,他須經村民選舉產生,如遇領主阻撓,村民甚至不惜以集體拒服勞役或支付現金的方式堅守自己的權利。村民按照財產多寡分攤政府稅款,莊稼收割后窮人和婦女優先撿拾麥穗。村莊共同體以地域而不是以血緣關系為紐帶,成員具有共同理念、共同擔當、共同抵御的集體意識。——摘自侯建新《西歐中世紀鄉村組織雙重結構論》(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明清時期鄉約制度的特點與積極作用。(2)根據材料二,概括西歐中世紀村莊共同體的主要職能。(3)根據材料一、二,簡析古代中國鄉約組織與西歐村莊在基層治理上的不同之處。〖答案〗(1)特點:以宣講“圣”為重要內容;由地方官吏推動設立。作用:有利于維護社會秩序,加強基層社會治理;有利于發展生產;促進了儒家文化和傳統道德傳播。(2)主要職能:村民自治;征收稅款;濟貧互助;(3)不同:鄉約組織以教化為主,西歐村莊以法治為主;鄉約組織服務于皇權,西歐村莊具有民主自治色彩。〖解析〗(1)特點:根據材料“明清時期,宣講‘圣諭’成為鄉約最重要的內容”可知,以宣講“圣”為重要內容;根據材料“當時,由地方官吏廣泛推行鄉約制度,設立鄉約組織,每月召集百姓宣講、教化”可知,由地方官吏推動設立。作用:鄉約制度宣揚教化,有利于維護社會秩序,加強基層社會治理;根據材料“康熙九年頒布了鄉約組織必須宣講的《上諭十六條》,內容包含‘重農桑以足衣食’‘訓子弟以禁非為’等”可知,有利于發展生產;鄉約制度宣揚的是儒家文化,促進了儒家文化和傳統道德的傳播。(2)主要職能:根據材料“西歐中世紀村莊有自身長期形成的習慣法即村法,有自身的權力機構村民會議”可知,村民自治;根據材料“村民按照財產多寡分攤政府稅款”可知,征收稅款;根據材料“莊稼收割后窮人和婦女優先撿拾麥穗。”“村莊共同體以地域而不是以血緣關系為紐帶,成員具有共同理念、共同擔當、共同抵御的集體意識”可知,濟貧互助.(3)不同:從鄉約組織的內容可以看出,鄉約組織以教化為主,西歐村莊以法治為主;從管理模式看,中國古代鄉約組織服務于皇權,西歐村莊具有民主自治色彩。2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中國古代戶籍制度時期概況春秋戰國、秦朝人口管理實行的是調查制,秦朝開始轉為申報審核制,即由戶主或本人主動向官府如實申報,官府核實,稱為“案比”,之后登記載冊漢代每年8月份全國各地都要進行“案戶比民”,漢代后期,出現大量流民,豪強隱匿人口,戶籍信息嚴重失真魏晉南北朝南朝用鼓勵修訂家譜的辦法來替代戶籍登記;北朝僧尼專門設僧籍,免除其一切課役隋唐隋文帝下令在全國“大素貌閱”,派遣官吏根據戶籍簿冊上登記的情況與本人實際體貌核對。唐基本沿用隋制宋代宋朝時在全國重新統計人口,創造了“戶牌制”,即打破原先的坊巷界限,改為以街道為基礎做人戶登錄;為管理規模龐大的流動人口,設立臨時戶籍明清明政府使用黃冊作為正式的戶籍。黃冊編制程序更為嚴格,內容更為詳盡,每十年編制一-次。清初延用黃冊,后改為人丁編審。雍正年間,人丁編審漸漸退出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保甲制度——整理自王威海《中國古代戶籍制度》提取上述材料中的歷史信息,分析說明中國古代戶籍制度的演變與國家制度和社會治理的關系。〖答案〗從中國古代中央集權不斷強化,國家需要掌握人口數據,以方便征收賦稅,對戶籍的管理總體趨勢嚴格的角度回答;從漢代后期、北朝政治動蕩時期,中央對地方的控制較弱,對戶籍的管理(列舉具體戶籍制度)也較松懈角度回答;從秦、漢、隋唐、宋、明清政權穩定時期,中央對地方的控制趨向嚴密,對戶籍的管理(列舉具體戶籍制度)也較嚴苛的角度回答。從分裂走向統一,新王朝就要在全國范圍內重新統計人口,加強戶籍管理(列舉具體戶籍制度),以鞏固對全國的統治的角度回答。戶籍制度折射了不同時代的國家制度,是古代國家制度和社會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解析〗本題為開放性試題,沒有固定〖答案〗。綜合材料內容并結合所學進行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如綜合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從中國古代中央集權不斷強化,國家需要掌握人口數據,以方便征收賦稅,對戶籍的管理總體趨勢嚴格。根據中國古代歷朝歷代的戶籍管理制度、戶籍管理的特點和趨勢等信息進行闡述,說明戶籍制度折射了不同時代的國家制度,是古代國家制度和社會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2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以品系繁多、工序復雜著稱的“中國菜”烹飪藝術在南宋時期趨于成熟。宋代皇室南渡使北宋時期的京菜(河南菜)與六朝以來發展的江浙菜交融匯合。各地大量難民與皇家貴族的集中促使高、中、低檔飲食都有了廣大的市場,加之中國人缺少世界許多民族都有的宗教飲食禁忌,因此國人天上地下水生陸長的各種生物幾乎無所不食。……這樣一種“天人合一”的飲食觀,提供了無與倫比的豐富的食物種類,加之各地域各階層東西南北上下尊卑的飲食“亞文化”的綜合,最終形成了令人眼花繚亂的烹飪藝術。——摘編自秦暉《思無涯,行有制》材料二18世紀以前,小麥在英國的食譜中還屬于奢侈品,但到18世紀60年代,小麥已成為大部分勞工家庭的主食。同時,食物消費表現出明顯的階層性。社會下層主要以面包作為主食,普通中產階級家庭的主食則包括了蔬菜骨頭湯、烤羔羊肉、烤牛排、冷牛肉沙拉等其他食物。人們的消費習慣也因此發生變化,烤面包長期以來是家務勞動的主要內容,到19世紀中期,曼徹斯特卻只有一半居民自己烤面包。如果說法國人是吃得多而喝得少,那么19世紀中期的英國人便相反,他們把喝看成是餐桌上主要的事。——摘編自舒小昀《誰在養活英國:英國工業革命時期食物研究》(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南宋時“中國菜”趨于成熟的影響。(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18世紀后英國“飲食”變化的原因。〖答案〗(1)影響:豐富了中國飲食文化;推動了南宋城市經濟的發展;有助于南宋市井文化的發展。(2)原因:農業耕作技術的進步,小麥產量提高;工業革命后,社會貧富差距在拉大;新型消費觀念的形成。〖解析〗【小問1】根據材料“最終形成了令人眼花繚亂的烹飪藝術”并結合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