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04-T395-2022成玉668玉米高產技術操作規程_第1頁
DB1304-T395-2022成玉668玉米高產技術操作規程_第2頁
DB1304-T395-2022成玉668玉米高產技術操作規程_第3頁
DB1304-T395-2022成玉668玉米高產技術操作規程_第4頁
DB1304-T395-2022成玉668玉米高產技術操作規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

DB1304

邯鄲市地方標準

DB1304/T395—2022

夏玉米(成玉668)高產技術操作規程

DB1304/T395—2022

夏玉米(成玉668)高產技術操作規程

1范圍

本規程規定了夏玉米(成玉668)的術語和定義、栽培技術、田間管理、病蟲草害防治及適時收獲

等。

本規程適用于邯鄲市水肥條件較好、栽培技術水平較高的夏播玉米區夏播種植。按本規程實施公頃

產量可達9000~11250kg。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4404.1糧食作物種子

GB3095-2012環境空氣質量標準

GB4285農藥安全使用標準

GB4404.1-2008糧食作物種子禾谷類

GB5084-2021農田灌溉水質標準

GB3838-200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

GB/T8321(所有部分)農藥合理使用準則

GB15618-2018土壤環境質量農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

GB/T15671-2009農作物薄膜包衣種子技術條件

GB/T17420-1998微量元素葉面肥料

GB/T3543.3-1995農作物種子檢驗規程凈度分析

NY/T496-2010肥料合理使用準則通則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夏玉米(成玉668)

河南大成種業有限公司選育的玉米品種之一。

3.2鐵茬播種

收獲小麥后,為爭得玉米生長所需要的積溫,達到高產目的的一種夏玉米種植方法。即在收割小麥

后的留茬地,立即播種,同時施化肥,播種后噴施旱田苗前除草劑,出苗后不需間苗、除草和培土。

3.3“一控雙提”技術

在玉米中后期科學配比殺蟲劑、殺菌劑,添加植物生長調節劑(或葉面肥)等一次性噴施,達到防

控多種病蟲害、防止倒伏、提高產量和提升玉米品質等多重作用。

4栽培技術

1

DB1304/T395—2022

本條款沒有說明的栽培技術,仍采用常規農耕農藝技術。

4.1播前準備

4.1.1整地

小麥秸稈粉碎要細、短,拋撒均勻,小麥秸稈切碎長度≤10cm,切斷長度合格率≥95%,拋灑不均

勻率≤20%,漏切率≤1.5%。

4.1.2種子選擇

種子要從正規種子經營部門選購符合GB4404.1-2008標準的純正成玉668種子。種子發芽率在95%

以上,原種純度在99.8%,雜交種純度在98%以上。

4.1.3二次包衣

可進行種子二次包衣,預防地下害蟲、灰飛虱、粗縮病等早期病蟲害。用70%吡蟲啉種子處理劑

10g拌種8~10斤+20%噻蟲胺懸浮劑7~10mL/斤種子,或27%苯醚·咯·噻蟲種子處理劑30mL拌種15

斤。如種子包裝上原種子包衣劑中已使用過上述藥劑,不可重復使用。

4.2播種

4.2.1播種期和播種量

適宜播期為6月5日~25日,適宜密度為4500株/畝左右。

4.2.2播種方式

采用鐵茬播種的方式進行,提倡機械精量播種。精量播種單粒率不低于90%,機械破碎率不超過

0.5%,空穴率低于1%,精量播種株距要均勻,不能大小不一致;籽粒破損率不能太高;播種、覆土深

淺一致。每早播1d,千粒重平均提高1.22~1.75g,每早播1d,畝產提高3.3~17.3kg。平均每晚收

1d,千粒重提高2.2~5.66g,平均每晚收1d,畝產提高4.92~10.07kg。

4.2.3土壤墑情

為保證出苗良好,播種的適宜土壤墑情是耕層(0~20cm)土壤持水量達到60%~70%,墑情不足的

播后要澆好“蒙頭水”。為搶時間,秸稈還田、播種、澆水要一氣呵成,不能拖延。

4.2.4種肥同播

采用種肥同播一次施肥技術,播種深度一般控制在3~5cm,施肥深度10~15cm,種肥間距應>

4cm。選用聚合物包膜緩釋肥料,N、P2O5、K2O比例為1∶0.25∶0.32,即N13~16kg/畝、P2O53~

4kg/畝、K2O4~5kg/畝。

5田間管理

5.1苗期管理

玉米從出苗到拔節為苗期,保證苗全、苗齊、苗勻、苗壯是苗期管理的主要任務。

5.1.1化學除草

在播種后出苗前噴施除草劑,噴灑均勻,藥量準確。

5.1.2查苗補苗

玉米出苗后及時查苗,缺苗時要移栽補苗或催芽補種,補苗應選苗齡在3葉以前的幼苗。

5.1.3蟲害防治

此期主要蟲害是二點委夜蛾,在玉米苗2葉期前,二點委夜蛾幼蟲可將葉片咬成小的空洞、或將葉

尖或小苗莖基部咬斷。

5.2穗期管理

玉米從拔節到抽雄為穗期,壯稈促穗、爭取穗大粒多是穗期管理的主攻目標。

5.2.1追肥

第一次在拔節前后施入,稱作攻稈肥,第二次在大喇叭口期追施,稱作攻穗肥。

5.2.2澆水

2

DB1304/T395—2022

大喇叭口期為雌穗小花分化期,對水分比較敏感。此期結合追肥(追施尿素)并澆水,可促使氣生

根大量發生,增強葉片光合強度,促進養分向雌穗的運輸和分配,縮短雌、雄穗抽出間隔,利于授粉受

精,減少禿尖,促穗大粒多。

5.2.3防治病蟲害

此期主要病害有小斑病、褐斑病、黑粉病、莖基腐病(青枯病)等,主要蟲害有玉米螟、棉鈴蟲、

粘蟲等。

5.3花粒期管理

玉米從抽雄到成熟為花粒期,此期的主要任務是保根、保葉、防早衰,促進子粒干物質積累,延長

灌漿時間,防止子粒敗育,增加粒數和粒重。

5.3.1澆施灌漿水

花粒期需水量占總需水量的40~50%,秋旱的情況下,及時澆施灌漿水。但如果此期雨水過多,要

注意排澇,防止早衰降低粒重情況的發生。

5.3.2病蟲害防治

此期主要病害有頂腐病、南方銹病等,主要蟲害有棉鈴蟲、玉米螟、穗蚜等。

6主要病蟲草害化學防控

6.1主要蟲害發生與防治

6.1.1二點委夜蛾

①農業防治

播前淺旋耕1~2次,破壞秸稈覆蓋環境;采用播種溝旋耕播種,破壞播種行內秸稈覆蓋生態;在

澆蒙頭水后,清理播種溝內殘存秸稈和麥糠,均能明顯減輕二點委夜蛾的發生為害。

②化學防治

苗后噴霧:在玉米6葉期前,防治二點委夜蛾幼蟲,將噴頭擰下,順壟噴撒藥液,或用噴頭直接噴

根莖部,直接毒殺大齡幼蟲。

毒餌誘殺:50%辛硫磷乳油150mL、80%敵敵畏乳油200mL+4斤碎青菜葉(或雜草)+10斤炒香的麥

麩,兌水到可握成團,于傍晚順壟放置撒于經過清壟的玉米根部周圍,不要撒到玉米上。

撒毒土:用50%辛硫磷乳油按1:100(藥:土或細沙土)制成毒土均勻撒于經過清壟的玉米根部周

圍,但要與玉米苗保持一定距離。

6.1.2蚜蟲

玉米大喇叭口期,在噴施玉米抗倒伏藥劑時加入防治蚜蟲的藥劑,可用35%、40%、60%吡蟲啉225~

300g/hm2,或10%、20%啶蟲脒300g/hm2,或20%氯蟲噻蟲嗪150g/hm2均勻噴霧。

6.1.3玉米螟

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每畝用3%辛硫磷顆粒劑350~500g拌細土5~6kg,撒于玉米心葉,或每

畝用40%氯蟲·噻蟲嗪水分散粒劑4~8g均勻噴霧。

6.1.4粘蟲

可選用16%甲維·茚蟲威懸浮劑10~15mL/畝,兌水30kg或20%蟲酰肼乳油1000~2500倍液均勻

噴霧。

6.1.5地下害蟲(螻蛄和蠐螬)

撒毒餌:先將餌料(秕谷、豆餅、棉籽餅或玉米碎粒)5kg炒香,而后用90%敵百蟲30倍液0.15kg

拌勻,適量加水,拌潮為度,每畝施用1.5~2.5(kg),在無風悶熱的傍晚施撒效果最佳。也可用40%

樂果乳油10倍液或其他殺蟲劑拌制餌料。

6.2主要病害發生與防治

6.2.1大斑病

俗稱走馬干,畝用25%吡唑醚菌酯懸浮劑10mL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

3

DB1304/T395—2022

性粉劑500~800倍液,于玉米抽雄前噴1~2次,每10d噴一次。

6.2.2頂腐病

真菌性頂腐病選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加“藍色晶典”多元微肥營養

調節劑600倍液(每桶水25g)或每畝用2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40~50g,均勻噴霧。細菌性頂腐病可加

入農用鏈霉素進行統一防治。

6.2.3南方銹病

結合防治褐斑病、大小斑病、彎孢霉葉斑病,發病初期,畝用2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40~50g,或

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劑15~20g,或40%唑醚·戊唑醇懸浮劑20~30mL,或畝用18.7%丙環·嘧

菌酯懸浮劑35mL均勻噴霧。

6.2.4褐斑病

選用2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份劑1000倍液進行噴霧,尤其是雌

穗以上的葉片都要噴到,為了提高防治效果,可在藥液中適當添加磷酸二氫鉀、尿素等,提高玉米抗病

能力。

6.2.5彎孢菌葉斑病

防治指標為田間發病率達10%,用25%丙環唑乳油20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倍或50%多菌靈500

倍液均勻噴霧。

6.2.6黑粉病

一旦出現黑粉瘤,在瘤膜破裂之前徹底割除,集中深埋或燒毀,收獲后清除田間病株,集中銷毀。

藥劑防治可選用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或8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拌種,用藥量為種子量的0.4%。玉米

穗期,用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等均勻噴霧。

6.3雜草防治

主要雜草有:牛筋草、馬唐、稗草、香附子等。苗前噴施封閉性除草劑混合菊酯類殺蟲劑全田噴灑

可達到除草、防治飛虱、葉蟬、二點委夜蛾成蟲等部分害蟲的效果。播前雜草發生地塊,選擇莖葉處理

劑草胺膦等進行化學除草;未噴施苗前除草劑的地塊,在玉米3~5葉期,畝用4%煙嘧磺隆油懸浮劑80mL+

有機硅10mL,或362%硝·煙·莠去津可分散油懸浮劑120mL+激健助劑15g,對水30kg,行間定向莖葉

噴霧,勿重噴和漏噴。使用煙嘧磺隆前后7d內不可使用有機磷類農藥,以避免藥害。

6.4“一控雙提”技術

6.4.1防控對象:玉米螟、蚜蟲、褐斑病、彎孢菌葉斑病等

6.4.2實施時期:玉米灌漿初期。

6.4.3防治方法:畝用5.7%甲維鹽10mL+32.5%苯醚·嘧菌酯20mL+磷酸二氫鉀50g等混合噴施。殺蟲劑

也可選甲維·茚蟲威、氯蟲苯甲酰胺、甲維鹽、高效氯氟氰菊酯、吡蟲啉、蘇云金桿菌、綠僵菌等;殺

菌劑也可選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環唑、氟硅唑等;植物生長調節劑(或葉面肥)也可選氨基寡糖素、蕓

苔素內酯等。

6.4.4施藥機械:植保無人機、自走式高地隙噴霧機等高效植保機械

6.4.5注意事項

①采用二次稀釋法配制藥液。大型自走式機械畝用藥液30~45mL,植保無人機畝用藥液不少于1.5kg;

②采用生物藥劑進行防控的,作業時間也適當提前;

③密切關注天氣預報,在降雨前兩小時內防治的,雨晴后要及時補防;

④避開中午前后高溫時段施藥,避免作物出現藥害和施藥人員中毒。

7適時收獲

玉米進入完熟期,子粒變硬,表面呈現出鮮明的光澤,指甲不易掐破,子粒基部出現黑層,乳線消

失,包葉枯干發白,手摸感到十分松軟,中上部葉片雖綠,但子粒已成熟,是收獲的最佳時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DB1304/T395—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一部分:標準的結構和編寫》給出的規則制定。

本文件由河北省館陶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提出。

本文件由館陶縣農業農村局歸口。

本文件起草單位:河北省邯鄲市館陶縣農業農村局、邯鄲市農業農村局和館陶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共

同起草。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馬建英、丁海波、王玲玲、殷慶歡、潘玉雷、畢章寶、羅文梅、史艷芬、徐振

彬。

I

DB1304/T390—2022

BB

附錄B

(規范性附錄)

檢測報告內頁格式

檢測報告內頁格式

檢測項目技術要求檢測結果

外觀和標識

通電檢查

示值誤差(℃)

重復性(℃)

響應時間(s)

負載特性

報警誤差(設定值℃)℃

報警升級強度dB(A)

絕緣電阻(MΩ)

介電強度

注:1檢測環境包括:溫度,℃;相對濕度,%:

2檢測中使用的主要標準器:

8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