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北京市海淀中學2024年中考試題猜想歷史試卷注意事項1.考生要認真填寫考場號和座位序號。2.試題所有答案必須填涂或書寫在答題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第一部分必須用2B鉛筆作答;第二部分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作答。3.考試結束后,考生須將試卷和答題卡放在桌面上,待監考員收回。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1分,共24分)1.下列選項因果搭配錯誤的是A.牛頓—萬有引力B.達爾文—生物進化學說C.愛因斯坦—相對論D.門捷列夫—植物分類法2.小明在學習完一節歷史課后,制作了這樣的知識線索“光武中興外戚宦官交替專權黃巾起義”,小明學習的內容是A.秦朝 B.西漢 C.東漢 D.西晉3.英國學者韋爾斯在研究日本發展的歷史時說:“1866年,它還是一個中世紀的民族,是一幅極端浪漫的封建制度的古怪的漫畫,1899年,它已是一個完全西方化的民族,同最先進的歐洲列強立于同等水平上”。韋爾斯意在強調A.歐洲列強幫助日本實現了富國強兵B.日本和歐洲列強走上侵略擴張道路C.日本明治維新保留了封建制度殘余D.明治維新使日本快速實現了近代化4.在拿破侖那個時代的人們看來,他的任務就是“征服”。但是,他們并未看到他確實是在“創造”,這一點就連他自己也不清楚。他在毀滅一個舊時代的同時,又在創造一個新時代。他的“創造”是指A.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基礎B.打敗了歐洲各國封建勢力,使歐洲走向聯合C.維護封建統治,建立了法蘭西第一帝國D.在所侵占國家通過法律的形式推行資產階級的理念5.這副“瓦內說書”詩配畫,主要出現在下面哪個城市中?()A.北宋東京 B.唐朝長安 C.元朝大都 D.明朝北京6.在歷史學習中,我們經常會碰到“歷史現象”與“歷史結論”的區別問題。歷史結論是對歷史現象的理性認識和基本判斷基礎上形成的結論。下列屬于歷史結論的是()A.1839年6月,林則徐下令虎門銷煙B.1851年洪秀全發動金田起義C.1860年前后,俄國侵占我國150多萬平方千米的領土D.1901年簽訂的《辛丑條約》,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7.孫中山認為:“(太平天國失敗)最大的原因是,他們那一班人到了南京之后,就互爭皇帝,閉起城來自相殘殺。”“那種失敗,完全是由于大家想做皇帝。”為避免這種現象的重演,孫中山主張()A.政治革命,建立民國 B.土地革命,廢除剝削 C.社會革命,平均地權 D.民族革命,推翻清政府8.“聯邦德國”和“民主德國”的成立標志著德國的分裂,德國的分裂產生的影響是A.美蘇冷戰的開始B.歐洲冷戰對峙的局面基本形成C.兩極格局的形成D.美蘇兩極格局對峙冷戰的結束9.某歷史合作學習小組選用下列四圖及相關知識制作網頁,最能反映網頁主題的是A.古代農業的發展B.古代商業的發展歷程C.古代手工業的發展D.閉關鎖國政策10.“我們的會議應該求同而存異”。這是周恩來在下列哪次會議上提出的A.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B.萬隆會議C.第26屆聯合國大會D.亞太經合組織會議11.這一制度既充分考慮促進民族地區發展等經濟因素,又考慮到了維護祖國統一、促進團結等政治因素。該制度的實施A.改變了民族分布的格局B.消除了各民族之間差異C.完成了祖國的統一大業D.保證了我國的民族團結12.1949年2月,陳毅在總結淮海戰役勝利的經驗時說:淮海戰役是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淮海戰役發生在A.國民革命時期 B.紅軍長征時期 C.抗日戰爭時期 D.解放戰爭時期13.“讀書人,最不齊,爛時文,爛如泥。國家本為求才計,誰知道,變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題,兩句破題,擺尾搖頭,便道是圣門高弟。……就教他騙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氣。”這段材料反映了A.魏晉以來權貴子弟把持高官B.隋朝時開始分科考試選拔官員C.唐朝時將詩賦作為科舉考試內容D.明清時采取八股取士的弊端14.下列法律文獻的頒布是近代民主政治的體現,其中標志著由“人治”走向“法治”的是A.《權利法案》B.《獨立宣言》C.《人權宣言》D.《拿破侖法典》15.2019年1月2日上午10時,《告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出席并發表重要講話,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是維護兩岸和平、促進共同發展、造福兩岸同胞的正確道路。“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關鍵是A.確立和平統一祖國的大政方針B.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C.直接實現“三通”D.國共兩黨領導人的決策16.一位歷史學家說:“推翻德川幕府的人一旦掌握政權,他們認為驅逐西方的唯一方法就是學習西方的技術和管理秘訣……為了保衛國家,他們顯然要認真地改造國家。”材料中“改造國家”的工作是誰主持去做的A.孝德天皇B.彼得一世C.明治天皇D.亞歷山大二世17.明朝中后期,以市井蕓蕓眾生為主人公的世情小說勃興,這些作品,有的描繪小手工業者之間真誠互助的新型職業道德,有的宣揚蔑視金錢等級、貴在知心互重的婚戀觀念,也有的歌頌商人追求金錢、海外冒險的理想。這段材料表明世情小說勃興與下列哪一現象密切相關?()A.民族矛盾尖銳 B.皇權高度膨脹C.工商業市鎮繁榮 D.近代科學傳入18.反法聯盟包括哪些國家()①英、荷②西班牙③奧地利④普魯士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④ D.③④19.20世紀20年代資本主義世界出現短暫的經濟繁榮,其主要原因是A.“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暫時調整了帝國主義國家間的關系B.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影響C.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從根本上消除了D.各國加強了對經濟的干預20.被譽為“兩彈元勛”和“黨的好干部”的分別是:A.鄧稼先和雷鋒 B.焦裕祿和王進喜 C.鄧稼先和焦裕祿 D.王進喜和焦裕祿21.總書記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強調,道路決定命運,找到一條正確的道路多么不容易。回顧所學知識,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們找到的正確道路是()A.計劃經濟的道路 B.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C.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道路 D.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22.新航路開辟后,原產美洲的玉米、煙草、花生、西紅柿等作物開始傳入歐亞,非洲的咖啡傳到歐美。這種現象反映了新航路的開辟()A.推動了歐洲貿易中心的轉移B.加強了各大洲之間的聯系C.促進了歐洲工商業發展D.促進了歐洲文化思想的繁榮23.三權分立是歐美一種關于國家政權架構和權力資源配置的政治學說,它主張立法、行政和司法三種國家權力分別由三個不同機關掌握,各自獨立行使、相互制約制衡。體現三權分立的歷史文獻是A.《權利法案》B.《人權宣言》C.《獨立宣言》D.1787年美國憲法24.新中國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逐漸形成了以漢族為主體的各民族大雜居、小聚居的格局。針對這一現狀我國實行的基本國策是A.實行高度自治B.民族區域自治C.堅持民族平等D.加強民族團結二、填空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2分,每空1分,共6分)。25.二戰后西方國家為了遏制共產主義而采取的政策是_____26.觀察下圖,請將下列地點的英文字母代號填入答題卡圖中對應的方框內。A.20世紀80年代設置的對外開放的窗口:深圳經濟特區。B.20世紀90年代設置的擴大開放的窗口:上海浦東新區河北雄安新區是繼深圳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之后又一具有全國意義的新區,目的之一,是打造擴大開放的新高地。仔細觀察該圖并結合設置時間,指出上述三區設置的特點。2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三、材料解析與探究題:閱讀材料,依據材料以及結合所學知識,完成要求(本大題共3小題,其中第28題7分,第29題6分,第30題7分,共20分)。28.(7分)創新是社會發展的動力。政體變革是制度創新,發明創造是技術創新,科學理論誕生是思想創新。材料一:“凡未經議會同意,以國王權威停止法律實施之僭越權力,為非法權力。……凡未經議會批準……皆為非法。”材料二:粉碎國內外反革命叛亂和武裝干涉后,蘇維埃俄國的經濟形勢非常嚴峻,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決議:用固定的糧食稅代替余糧征集制……中小企業可允許本國和外國資本家經營……材料三:科學技術是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力量。人類歷史上共發生了三次科技革命,科學技術的發展是人類動力,從第一次工業革命到方興未艾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科技革命極大地改變了人類社會的面貌,世界因此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材料四:辛亥革命時,孫中山指出:“國家的基礎,是建筑在人民思想之上。……只有改造人心,除去人民的舊思想,另外換成一種新思想,這便是國家的基礎革新”。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的內容出自英國1689年頒布的哪一部法律文件?此文件奠定了英國什么政治體制的基礎?為了擺脫材料二中面臨的困難局面,蘇維埃俄國實行了哪一政策?是在誰的領導下實施的?閱讀材料三,寫出第一次工業革命中最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發明是什么?第二次工業革命使世界進入什么時代?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為汽車、飛機提供動力的機械是什么?閱讀材料四,寫出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是什么?29.(6分)在世界近現代史上,俄國(蘇聯)既有過耀眼的崛起騰飛,也有過出人意料的失勢隕落,這些都深刻影響著世界現代史的進程和世界政治格局的變化。閱讀下列相關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很多人認為這種制度已經成為經濟發展和國家生存的障礙……為了保持俄羅斯的大國地位,1861年起,沙皇政府著手開始了一項改革計劃……社會改革為政府發起的工業化進程鋪平了道路,使俄羅斯社會在十九世紀最后十年發生轉型。材料二列寧說:“在戰爭(指1919—1920年蘇俄粉碎國內外敵人的武裝干涉)結束的時候,俄國就像是一個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現在,謝天謝地,他居然能夠拄著拐杖走動了!”這個結果是什么呢,結果就是把商品、貨幣、市場機制引進到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里面去,在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史上,這是一個重大的突破。材料三1932—1937年蘇聯工業產值及重要工業品在歐洲和世界的排名:年份項目1932年1937年世界歐洲世界歐洲工業生產總值3221機器制造業2121拖拉機2121電力7432石油2121銅5432材料四20世紀80年代,蘇聯出現了“面包荒”“肥皂荒”“香煙荒”和“藥品荒”,人們搶購成風,通貨膨脹嚴重,群眾極為不滿。戈爾巴喬夫的改革并沒有力挽狂瀾,蘇聯的鐮刀錘子紅旗悄然自克里姆林宮的上空降下。(1)材料一中“這種制度”指的是當時俄國盛行的什么制度?依據材料分析這一“社會改革”所起的歷史作用?(2)材料二中俄國“能夠拄著拐杖走動了”,這主要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實施?依據材料說出在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史上,這是一個“重大的突破”的理由。(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并分析其原因。(4)依據材料四指出戈爾巴喬夫改革失敗造成的直接后果是什么?(5)俄國(蘇聯)的發展歷程對我國社會現代化建設有著怎樣的深刻啟迪?30.(7分)民主與法制是人類幾千年文明積淀的精華,是優秀的政治文化遺產。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威廉簽署由議會提出的《權利宣言》。內容包括:國王未經議會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的效力;不經議會同意不能征收賦稅;向國王請愿是臣民的權利,侵犯即為非法;國會內演說、辯論及議事自由,議員選舉自由。此宣言經議會正式批準定為法律,即《權利法案》。——摘編自袁傳旭《英國光榮革命瑣談》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英國《權利宣言》的規定體現了哪些原則?《權利法案》頒布后,國家權力重心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這一變化表明英國確立起什么新的政治制度?獨立自主的勝利推翻了英國政府的殖民統治,美國人民開始按照自己的方式來確立美國的民主制度。結果在相當長時間內未能建立起有一定權力的并對各州有約束力的中央政府。1787年,在費城召開的制憲會議上,按照聯邦憲法的規定美國的新政體采取了立法、司法、行政三權分立而又相互制衡的原則。——摘編自張友倫《美國民主制度的形成、發展和問題》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費城制憲會議上制定的是哪一部憲法?根據這部憲法,美國確立的民主制度原則和國家結構形式分別是什么?與英國相比,其政體有何不同?第一條在權利方面,人們生來是而且始終是自由平等的。第二條……這些權利就是自由、財產、安全和反抗壓迫。第六條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第十六條一切社會,凡權利無保障或分權未確立,均無絲毫憲法之可言。第十七條財產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權利。——摘自《人權宣言》依據材料三,概括指出《人權宣言》的核心內容是什么?綜上所述,概括近代西方國家確立民主政治的共同手段。
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1分,共24分)1、D【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門捷列夫發現了化學元素周期律并根據元素周期律編制了第一個元素周期表,植物分類法是林奈發明的,因此D選項搭配錯誤,A、B、C三項均搭配正確,故選D。【點睛】本題要注意審題,題干問的是因果搭配錯誤的而不是正確的。2、C【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光武中興指的是東漢光武帝劉秀統治時期出現的治世,所以小明學習的內容是東漢時期的內容,因此C選項符合題意,ABD選項排除。3、D【解析】
依據題干中的關鍵信息“1899年,它已是一個完全西方化的民族,同最先進的歐洲列強立于同等水平上”反映的是日本明治維新的影響。根據所學可知,1868年日本通過明治維新改革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道路,成為亞洲強國,擺脫了淪為西方國家殖民地的危險。故D符合題意;題干沒有涉及歐洲列強幫助日本實現了富國強兵、日本和歐洲列強走上侵略擴張道路、日本明治維新保留了封建制度殘余,故ABC不合題意。故此題選D。4、D【解析】
依據題干和結合所學知識,拿破侖時法軍所到之處,趕走了封建貴族,宣傳了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動搖了歐洲大陸的封建統治秩序,對歐洲起了進步作用。《民法典》是資本主義國家最早的一部民法典。確定了人們在法律上的平等和在革命中形成的財產權,鞏固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確立了資產階級的立法規范。D選項符合題意;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基礎,在題干中體現不出來,A選項不符合題意;拿破侖戰爭打敗了歐洲各國封建勢力,使歐洲走向聯合的說法不正確,B選項不符合題意;拿破侖帝國,1804年建立,性質是資產階級的軍事獨裁帝國。不同于過去的封建波旁王朝,所代表和捍衛的仍然是資產階級的利益和革命果實;特別符合大資產階級要求穩定和保護既得利益的愿望。C選項說法不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D。5、A【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隨著城市的繁榮,宋代的市民階層不斷壯大,市民文化生活也豐富起來。北宋都城東京城內有許多娛樂兼營商業的場所“瓦子”。瓦子中圈出許多專供演出的圈子,稱為“勾欄”,許多窮苦人在這里賣藝謀生,有說書的、唱曲的、演雜劇的等等,A項符合題意。BCD三項不符合題意,故選擇A。【詳解】請在此輸入詳解!【點睛】“瓦內說書”是解題的關鍵,反映了瓦子中有說書。觀察圖片這里有說書的,喝茶的等是人民娛樂的場所。觀察選項據所學可知北宋都城東京城內有許多娛樂兼營商業的場所“瓦子”。瓦子中說書的、唱曲的等,可得答案。6、D【解析】
1900—1901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中國戰敗,1901年簽訂了《辛丑條約》。《辛丑條約》規定:清政府賠款白銀4.5億兩,以海關等稅收作擔保;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清政府拆毀大沽炮臺,允許帝國主義國家派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派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居住。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和《辛丑條約》的簽訂,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ABC都是歷史現象,不是結論。D是從歷史現象得出的結論,故選D。7、A【解析】
依據題干材料“那種失敗,完全是由于大家想做皇帝”結合所學可知,孫中山反對封建帝制,所以為避免這種現象的重演,孫中山主張政治革命,建立民國。1905年8月,孫中山聯合華興會、光復會和興中會的成員,在日本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這是第一個全國規模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同盟會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為綱領,把推翻清朝統治、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作為革命目標。后來孫中山在《民報》的發刊詞中,把同盟會的革命綱領闡發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合稱“三民主義”,三民主義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所以A項符合題意。由此分析BCD三項均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選A。8、B【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47年3月12日美國提出“杜魯門主義”,是冷戰開始的重要標志。因此,冷戰開始不是德國的分裂,故A選項錯誤;根據題干材料“德國分裂后,柏林也一分為二,東西方的對峙在這里得到了集中體現”,因此,德國的分裂意味著美蘇兩個大國在歐洲對峙的局面基本得到確立,故B項正確;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49年、1955年先后建立了北約、華約兩大組織,標志著以美蘇為首的兩大軍事政治集團對峙局面的形成,冷戰格局最終形成,故C選項錯誤;1991年蘇聯解體,標志著美蘇兩極格局對峙冷戰的結束,故D選項錯誤;所以本題選B。9、B【解析】
依據題干中的四副圖片可知從長安城的市坊分開到北宋的交子,再到明朝都市的繁榮,最后明清閉關鎖國的阻礙,可以歸納出主要介紹了我國古代商業的發展歷程,故選B。10、B【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20世紀50年代的中國外交成就。1955年,在萬隆會議上,中國代表團團長周恩來提出了“求同存異”的方針,促成了大會的圓滿成功,也促成了中國同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選項中B符合題意,故選B。考點:人教課標版八年級下冊·國防建設與外交成就·外交事業的發展11、D【解析】
根據“這一制度既充分考慮促進民族地區發展等經濟因素,又考慮到了維護祖國統一、促進團結等政治因素”表明該制度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保證了我國的民族團結。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選擇D。12、D【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解放戰爭后期,人民解放軍發動了舉世聞名的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1948年11月,在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等統一指揮下,中原解放軍和華東解放軍發起了以徐州為中心的淮海戰役,淮海戰役中,人民群眾從人力、物力等方面積極支援前線,推著小推車勇往直前沖向戰場。淮海戰役的勝利,為解放長江以南各省奠定了基礎。故D符合題意。ABC均與淮海戰役的時間不符,故選D。13、D【解析】
根據題干信息“讀書人,最不齊,爛時文,爛如泥。國家本為求才計,誰知道,變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題,兩句破題,擺尾搖頭,便道是圣門高弟”,可知與八股取士相關;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明代把科舉制度發展成為一種文化專制制度。明代的科舉制度規定,科考的考題要從四書、五經的文句中摘取;文章的結構要分為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個部分——俗稱八股文。八股取士制度把知識分子束縛在四書五經和程朱理學之中,禁錮了人們的思想,嚴重阻礙了中國科學文化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選項D符合題意;選項ABC與題干內容不符,故選D。14、A【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限制了國王的權利,確立了議會至上的原則,“法治”取代了“人治”,議會成為國家的權力中心,標志著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在英國確立,故A符合題意;《獨立宣言》、《人權宣言》、《拿破侖法典》與題干我國,故BC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A。15、B【解析】
結合所學,“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關鍵是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實現大陸與和平發展的基礎和前提。所以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B。16、C【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868年,原本掌握實權的德川幕府統治被推翻,明治天皇政府實行一系列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也就是向西方學習。此事件是日本的明治維新。所以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C。17、C【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隨著商業的繁榮、城市生活更加豐富,為了適應市井生活需要。以市井蕓蕓眾生為主人公的世情小說勃興起來,C項符合題意;ABD三項不符合題意;所以答案選C。18、A【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反法聯盟是1792年到1815年間歐洲各國為了對抗革命后新興的法國而結成的同盟。英國、荷蘭、俄國、普魯士、奧地利,西班牙等國都是反法聯盟的國家,所以①②③④符合題意,即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A。19、A【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確立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它暫時調整了帝國主義國家間的關系,實現了短暫的和平,為20世紀20年代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繁榮提供了主要保障,故A符合題意;第二次科技革命推動著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的發展,但當發生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就會衰退甚至有崩潰的危險,而當確立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實現了短暫和平的時候,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就會繁榮起來,這說明繁榮的主要原因是短暫和平的實現而不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影響,故B不符合題意;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不會從根本上消除,故C不符合題意;羅斯福新政以后,各國加強了對經濟的干預,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點睛】本題以20世紀20年代資本主義世界出現短暫的經濟繁榮為切入點,考查“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影響。掌握,“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暫時調整了帝國主義國家間的關系,實現了短暫的和平,為20世紀20年代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繁榮提供了主要保障。20、C【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鄧稼先被譽為“兩彈元勛”,焦裕祿被稱為“黨的好干部”,C符合題意;雷鋒樂于助人,被稱為“黨的好兒子”,A排除;王進喜被稱為“鐵人”,BD排除。故選擇C。21、D【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的準確識記。依據已學知識可知,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在鄧小平的領導下,我國實行了改革開放,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形成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故選D。考點:人教新課標八年級下冊·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22、B【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新航路的開辟中,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新航路開辟以后,從歐洲到亞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題文中的“原產美洲的玉米、煙草、花生、西紅柿等作物開始傳入歐亞,非洲的咖啡傳到歐美。”這種現象反映了新航路的開辟后加強了各大洲之間的聯系,ACD不符合題意,所以此題選B。23、D【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1787年憲法規定了美國實行三權分立的體制。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享有行政權;國會掌握立法權,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權。這就使得權力相互制衡,避免了專制和集權,是最早將三權分立思想付諸實踐的法律文件,故D符合題意;《權利法案》、《人權宣言》、《獨立宣言》與題干無關,故ABC不合題意。故此題選D。24、B【解析】
依據課本所學,我國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逐漸形成了以漢族為主體的各民族大雜居、小聚居的格局。在籌建新中國的時候,中國共產黨就提出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B項符合題意;港澳臺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的自治權,A項不合題意;堅持民族平等、加強民族團結是處理民族關系的政策,CD兩項不合題意。由此可知ACD三項不合題意,故選擇B。二、填空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2分,每空1分,共6分)。25、冷戰【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二戰后西方國家為了遏制共產主義而采取的政策是冷戰。1947年3月,美國總統杜魯門在國會發表演說,提出要以“遏制共產主義”作為國家政治意識形態和對外政策的指導思想,這些政策和綱領后來被稱為“杜魯門主義”。此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采取了除武裝進攻之外的一切敵對行動,美蘇“冷戰”從此開始。26、(1)上框B;下框A(2)由南到北。(其他符合題意的答案均可得分,但總分不得超過。)【解析】
(1)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十一屆三中全會后,1980年,我國在廣東的深圳、珠海、汕頭和福建的廈門建立四個經濟特區,其中深圳特區成為對外開放的窗口。1990年,黨和政府決定開放開放上海浦東新區,成為20世紀90年代設置的擴大開放的窗口。因為深圳在東南沿海地區,上海在華東地區,所以上框B;下框A。(2)根據圖片的位置,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河北雄安新區是繼深圳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之后又一具有全國意義的新區,位于華北地區,由此可以得出,在設置區域上的特點是由南到北。27、《漢謨拉比法典》;【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漢謨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法典刻在一塊黑色石柱上,除前言外,正文共有282條,內容十分廣泛,從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倫社會。因此填寫《漢謨拉比法典》。三、材料解析與探究題:閱讀材料,依據材料以及結合所學知識,完成要求(本大題共3小題,其中第28題7分,第29題6分,第30題7分,共20分)。28、(1)《權利法案》君主立憲制(2)新經濟政策列寧(3)蒸汽機電氣時代內燃機(4)三民主義【解析】
(1)根據所學可知,“凡未經議會同意,以國王權威停止法律實施之僭越權力,為非法權力。……凡未經議會批準……皆為非法。”說明限制了國王的立法權等,反映了限制王權,擴大議會的權力,故第一小問是《權利法案》,第二小問,《權利法案》奠定了君主立憲制的基礎。(2)第一小問,根據“用固定的糧食稅代替余糧征集制……中小企業可允許本國和外國資本家經營……”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新經濟政策的用固定的糧食稅代替余糧收集制及實行國家資本主義的內容。第二小問,根據所學可知,列寧同志經過充分考慮,在1921年3月開始實行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新經濟政策。(3)第一小問,根據所學可知,第一次工業革命中最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發明是蒸汽機。第二小問,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標志是電的發明和使用,使世界進入電氣時代。第三小問,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為汽車、飛機提供動力的機械是內燃機。(4)根據所學可知,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是三民主義,即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29、(1)農奴制;使俄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促進俄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2)新經濟政策;新經濟政策是馬克思主義與俄國國情結合的產物,是對馬克思主義的重大發展,對其他國家的社會主義建設也具有一定指導意義。(3)蘇聯工業總產值達到歐洲第一,世界第二。蘇聯由農業國變為工業強國;原因:兩年五年計劃,重點建設重工業,人民建設熱情高漲等。(4)蘇聯解體。(5)要有改革意識,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國情相結合,重視改善人民生活,農業工業平衡發展。【解析】
(1)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1861年之前阻礙經濟發展和國家生存的障礙是農奴制。依據材料一,經過俄國1861年改革,廢除了農奴制,使俄國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道路,這對俄國擺脫落后狀況,實現近代化的目標具有積極作用。(2)分析材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至2030中國帶式壓濾機行業應用趨勢及投資效益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中國導染劑行業競爭力剖析與未來供需趨勢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中國塑料管道行業經營風險與未來前景趨勢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中國合成神經酰胺行業產能預測及發展規模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中國化妝品傳單行業經營態勢及投資前景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中國冰棒行業競爭動態與銷售策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中國全麥飲料市場銷量預測與未來競爭對手調研報告
- 2025年K2教育領域人工智能個性化學習系統效果評估與分析報告
- 軟件項目風險管理策略試題及答案
- 基于可穿戴設備的老年人體質監測系統設計與應用研究
- GB/T 6417.1-2005金屬熔化焊接頭缺欠分類及說明
- GB/T 26251-2010氟和氟氮混合氣
- GB/T 24815-2009起重用短環鏈吊鏈等用6級普通精度鏈
- 無機化學氧族元素課件
- 儲煤場管理制度(6篇)
- 線描畫基本功教學課件
- 齒軌卡軌車課件
- 醫院工會經費使用與管理辦法、制度規則
- 重癥胰腺炎(1)課件
- 克拉潑改進型電容三點式振蕩器
- 介入導管室耗材準備及管理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