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新安江模型理論研究的進展與探討一、本文概述《新安江模型理論研究的進展與探討》一文旨在全面回顧和深入分析新安江模型的理論研究現狀,探討其在實際應用中的優缺點,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新安江模型作為一種水文模型,自提出以來就在水資源管理、洪水預報、生態環境評價等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實際應用需求的提升,新安江模型的理論研究也在不斷深入和完善。本文將從新安江模型的起源、發展歷程、主要理論框架、應用現狀等方面進行系統闡述,以期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面而深入的理解。同時,本文還將探討新安江模型在應對復雜水文環境、提高預報精度、實現智能化決策等方面的挑戰與機遇,以期為新安江模型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應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二、新安江模型的理論基礎新安江模型,作為一種流域水文模型,其理論基礎主要建立在水文學、水文學原理以及流域產匯流機制之上。該模型以流域為單元,通過對流域內降雨、蒸發、產流、匯流等水文過程的模擬,實現對流域出口斷面的徑流過程進行預報。產流機制:新安江模型采用蓄滿產流和超滲產流相結合的產流機制。在流域內,降雨首先填滿洼地,當洼地蓄滿后,多余的降雨將產生地表徑流。同時,降雨也會滲入土壤,形成地下徑流。模型通過模擬這兩種產流過程,實現對流域產流過程的描述。匯流機制:新安江模型采用線性水庫的概念來描述流域的匯流過程。線性水庫包括地面徑流和地下徑流兩部分,分別模擬地面和地下的匯流過程。通過調整線性水庫的參數,可以實現對流域匯流過程的模擬。蒸散發計算:新安江模型采用潛在蒸散發和實際蒸散發的概念來計算流域的蒸散發。潛在蒸散發是指在充分供水條件下,植物可能達到的最大蒸散發量。實際蒸散發則是指植物在實際條件下的蒸散發量,它受到土壤水分、氣象條件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新安江模型的理論基礎主要包括產流機制、匯流機制和蒸散發計算三個方面。通過對這些水文過程的模擬,新安江模型能夠實現對流域出口斷面的徑流過程進行預報,為水資源管理、洪水預報等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持。三、新安江模型的發展歷程自20世紀50年代新安江模型的提出,至今已走過了幾十年的發展歷程。這一模型的發展歷程,不僅體現了中國水文學者對流域水文學理論的深入探索,也反映了中國水文學在應對復雜流域水文問題上的實踐與創新。初期的新安江模型,主要基于新安江流域的實際觀測數據,通過數理統計方法,建立了以產流計算、匯流計算為核心的水文模型。這一階段,模型主要關注流域的產匯流機制,對于復雜多變的流域條件,模型的適用性有待提高。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流域水文學理論的深入,新安江模型進入了第二個發展階段。這一階段,模型開始引入更多的物理機制,如植被覆蓋、土壤類型、地形地貌等因素,使得模型能夠更好地描述流域的水文過程。同時,模型的計算方法也得到了優化,如引入參數優化技術、非線性回歸等,提高了模型的模擬精度和穩定性。近年來,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發展,新安江模型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新階段的模型開始融合多源數據,如衛星遙感數據、地面觀測數據、數值模擬數據等,為模型提供了更為豐富、準確的數據支持。同時,模型也開始引入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新技術,使得模型能夠自動學習流域的水文規律,進一步提高模型的模擬精度和適應性。回顧新安江模型的發展歷程,我們可以看到,這一模型始終緊跟時代步伐,不斷引入新技術、新方法,以適應日益復雜的流域水文問題。未來,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流域水文學理論的深入,新安江模型有望在流域水文模擬、水資源管理、水生態保護等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四、新安江模型的理論研究現狀新安江模型自其誕生以來,就以其獨特的理論框架和實用性在水利學、水文學、環境科學等領域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研究。近年來,隨著計算機科學、大數據技術和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新安江模型的理論研究也取得了顯著的進展。在模型的理論基礎方面,學者們對新安江模型的數學表達、參數求解、模擬精度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通過引入新的數學方法和技術手段,模型的理論基礎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和優化,提高了模型的模擬精度和穩定性。在模型的應用方面,新安江模型被廣泛應用于流域水文學、洪水預報、水資源管理等領域。學者們結合具體的流域特性和實際問題,對模型進行了針對性的改進和優化,使其更好地適應實際應用的需求。同時,隨著大數據技術的發展,新安江模型的數據處理和分析能力也得到了顯著的提升。通過整合多源數據、構建大數據平臺、應用數據挖掘和機器學習等技術手段,模型的數據處理效率和分析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為流域水資源管理和決策提供了更為全面、準確的信息支持。盡管新安江模型在理論研究和實踐應用中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和挑戰。例如,模型的參數求解仍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模型的復雜性和計算效率仍有待提高等。未來的研究應進一步深入探討新安江模型的理論基礎和應用技術,推動其在水利學、水文學、環境科學等領域的應用和發展。新安江模型的理論研究現狀呈現出積極向上的發展趨勢。通過不斷完善和優化模型的理論基礎和應用技術,新安江模型將在未來的水資源管理和決策中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五、新安江模型的應用案例新安江模型自其誕生以來,已經在國內外多個流域的水文學研究中得到了廣泛應用。這些應用案例不僅驗證了新安江模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同時也為模型的進一步完善和發展提供了寶貴的實踐經驗。以中國南方某流域為例,該流域受季風影響顯著,降雨量大且分布不均,洪水災害頻發。為了更準確地預測和模擬流域的水文過程,研究人員采用了新安江模型進行了深入研究。通過對流域內多個水文站點的長時間序列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研究人員成功構建了流域的新安江模型,并對其進行了驗證。驗證結果表明,新安江模型在該流域具有較高的模擬精度和可靠性,能夠較好地反映流域的水文過程。在模型應用方面,研究人員利用新安江模型對流域的未來洪水進行了預測。通過輸入未來氣候變化情景下的降雨數據,模型能夠輸出相應的洪水過程線,為流域的洪水預警和防洪減災提供了重要依據。新安江模型還被應用于流域的水資源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為流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除了在中國南方的應用外,新安江模型還在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水文學研究中得到了應用。例如,在東南亞某國,研究人員利用新安江模型對該國的某一流域進行了水文模擬和預測。在該應用中,新安江模型同樣表現出了較高的模擬精度和可靠性,為當地的水資源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了重要支持。新安江模型的應用案例表明,該模型在水文學研究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和重要的實踐價值。未來隨著模型的不斷完善和發展,相信其在全球范圍內的應用將會更加廣泛和深入。六、新安江模型存在的問題和挑戰盡管新安江模型在流域水文模擬和預報中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和挑戰,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改進。(1)模型參數的不確定性:新安江模型中有多個參數需要確定,這些參數的確定往往依賴于經驗公式和試驗數據。在實際應用中,由于流域特性的復雜性和數據獲取的困難性,參數的確定往往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會直接影響模型的模擬精度和可靠性,如何更準確地確定模型參數是新安江模型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2)模型的適用性:新安江模型主要適用于濕潤和半濕潤地區,對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區的水文過程模擬,其適用性有待驗證。模型的應用也受到流域特性的限制,如地形、氣候、植被等因素都可能影響模型的模擬效果。如何擴大模型的適用范圍,提高其在不同流域和氣候條件下的適用性,是新安江模型面臨的重要挑戰。(3)模型的復雜性和計算效率:新安江模型的結構相對復雜,計算量大,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實時預報和大數據處理中的應用。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雖然模型的計算效率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仍需進一步優化模型結構,提高計算效率,以滿足實際應用的需求。(4)數據獲取的困難性:新安江模型的參數確定和模擬效果驗證都需要大量的數據支持。在實際應用中,往往由于數據獲取的困難性,導致數據不足或不準確,從而影響模型的模擬精度和可靠性。如何有效地獲取和處理數據,提高數據的質量和數量,也是新安江模型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新安江模型在應用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和挑戰,需要不斷的研究和改進。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流域管理需求的不斷提高,相信新安江模型在未來會得到更好的發展和應用。七、新安江模型未來的發展趨勢精細化與復雜化:隨著遙感、GIS等技術的快速發展,數據的獲取和處理能力大大增強。新安江模型將更加注重對流域下墊面、降雨過程、河流水文過程等細節的模擬,以提高模型的精度和可靠性。同時,模型將考慮更多的影響因素,如土地利用覆蓋變化、氣候變化、人類活動等,使模型更加復雜化。智能化與自動化:隨著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等技術的發展,新安江模型將更加注重模型的智能化和自動化。通過引入智能算法,模型能夠自動學習和優化參數,減少人工干預,提高模型的適應性和預測能力。耦合與集成:為了更好地模擬流域水文過程,新安江模型將與其他模型進行耦合和集成,如與氣象模型、生態模型、水質模型等,形成更加綜合的流域管理模型。這將有助于提高模型的預測精度和應用范圍。大數據驅動:隨著大數據技術的快速發展,新安江模型將更加注重大數據的利用。通過整合多源、多時空尺度的數據,模型能夠更好地反映流域水文過程的時空變化特征,提高模型的預測精度和可靠性。決策支持系統:新安江模型將更加注重與決策支持系統的結合,為流域管理提供決策支持。通過模型模擬和預測,能夠為流域的水資源管理、防洪減災、生態保護等提供科學依據和決策支持。新安江模型未來的發展趨勢將更加注重精細化、智能化、耦合集成、大數據驅動和決策支持等方面的發展。這些趨勢將有助于提高模型的精度和可靠性,為流域管理和決策提供更為科學和有效的支持。同時,也需要注意到這些趨勢帶來的挑戰和問題,如數據獲取和處理的難度、模型復雜度的增加、智能化算法的可解釋性等,需要在未來的研究和實踐中加以解決。八、結論通過對新安江模型理論研究的進展與探討,我們得以深入了解了該模型在流域水文學、水資源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廣泛應用。新安江模型自其誕生以來,已經在國內外產生了廣泛的影響,成為了我國水文水資源領域的重要研究成果之一。本文綜述了新安江模型的理論基礎、發展歷程和應用現狀,并重點分析了模型在參數率定、洪水預報、水資源評價等方面的研究進展。同時,我們也探討了新安江模型在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挑戰,如模型參數的敏感性、不確定性分析以及模型的適應性等。在結論部分,我們總結了新安江模型在理論研究和實際應用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同時也指出了當前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和未來的發展方向。我們認為,新安江模型在未來的發展中應更加注重模型的精細化、智能化和不確定性分析等方面的研究,以提高模型的預報精度和適應性。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發展,新安江模型有望與這些先進技術相結合,進一步提高模型的預報能力和應用范圍。我們期待在不久的將來,新安江模型能夠在水文水資源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為我國的生態環境保護、水資源管理和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參考資料: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的加劇,生態脆弱性評價成為生態環境領域研究的熱點之一。新安江流域作為華東地區重要的水源涵養區和生態屏障,其生態脆弱性評估對于流域的可持續發展和生態保護具有重要意義。本文旨在基于SRP(壓力-狀態-響應)模型,對新安江流域的生態脆弱性進行綜合評價,以期為流域的生態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提供科學依據。SRP模型是生態環境領域常用的一種評估框架,它包括壓力(Pressure)、狀態(State)和響應(Response)三個維度。壓力維度主要評估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狀態維度則反映生態環境當前所處的狀態;響應維度則關注人類社會對生態環境問題所采取的應對措施。新安江流域位于中國華東地區,是錢塘江的正源和上游,流域內水資源豐富,生物多樣性高,但同時面臨著城市化、工業化等帶來的多重壓力。對新安江流域的生態脆弱性進行評價具有迫切性和重要性。本研究采用基于SRP模型的生態脆弱性評價方法,結合新安江流域的實際情況,構建相應的評價體系。數據來源主要包括遙感影像、環境監測數據、社會經濟統計數據等。通過綜合評價,我們發現新安江流域的生態脆弱性在空間上呈現出一定的差異性,其中部分區域由于人類活動頻繁,生態環境壓力較大,狀態較差,響應不足。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提出了相應的生態保護建議和措施。基于SRP模型的新安江流域生態脆弱性評價為我們提供了流域生態環境現狀的全面認識,為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決策依據。未來,我們將繼續關注流域生態環境的變化,不斷完善評價方法和體系,為流域的生態保護貢獻更多力量。新安江,是富春江錢塘江的上游,上接安徽省休寧縣。古航道,水色美。建德歷史悠久,人杰地靈。有中華文明之光之稱的“建德人”就誕生在這一方古老的土地上,上世紀七十年代,經中國科學院考古鑒定,“建德人”距今已有五萬多年的歷史。正是古老的“建德人”從新安江走向“良渚”,走向“河姆渡”,走向大海之濱,才有了中華民族的海洋文明,建德也因此可以稱之為我國海洋文明發祥地之一。從這一點上引伸開來,我們與上海也是有歷史淵源關系的。建德從公元225年的三國時期建縣,至今已經有近1800年的歷史。自唐神功元年起,建德作為州府一級的歷史,一直延續到公元1960年,前后時間長達1200多年。縣名由來:建德縣名因封建德侯而來。《三國志·吳書·孫韶傳》“孫韶,字公禮……權為吳王,遷楊威將軍,封建德侯”。又據《三國志·吳書·大帝記》,孫權為吳王是魏文帝黃初二年(221)。孫韶封建德侯也是這一年。建德置縣為公元225年,孫韶的故鄉在建德,原建德縣的轄境為孫韶的封地。故此,建德縣名因封建德侯而來,取建功立德之義建德市地處浙江省西部,錢塘江上游,杭州——黃山黃金旅游線的中段,位于北緯29o13’~29o46’,東經118o54’~119o45’。東與浦江縣接壤,南與蘭溪市和龍游縣毗鄰,西南與衢州市衢江區相交,西北與淳安縣為鄰,東北與桐廬縣交界。東起姚村鄉金郎坪村,西至李家鎮翁家村,長約90公里;南起三河鄉畢家村,北至下包鄉胥嶺村木塢尖,寬約47公里。總面積2321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積的28%。市人民政府駐新安江街道新安路1號,距杭州市區150公里市境地處浙西丘陵山地和金衢盆地毗連處,地表以分割破碎的低山丘陵為特色,大部分地區地質構造屬錢塘江凹槽帶,山嶺屬天目山、千里崗和龍門山系。千米以上主峰有12座,主要分布在境域西北和東南。山脈大致呈北東向西南走向。整個地勢為西北和東南兩邊高、中間低,自西南向東北傾斜。水系由周邊向中間匯集,主要河流由西南流向東北,與山脈走向基本一致。境域水系屬錢塘江流域,有新安江、蘭江、富春江3條干流及38條中小溪流。新安江在市境西部的芹坑埠入境,由西向東流經新安江城區、洋溪、下涯、馬目、楊村橋,在梅城與蘭江匯合后流入富春江;境內全長4公里,流域面積144平方公里。蘭江在三河鄉入境,自南而北流經三河、麻車、大洋、洋尾,于梅城東關匯入富春江,境內長5公里,流域面積38平方公里。富春江由西南流向東北,經烏石灘、七里瀧,于冷水流入桐廬縣;境內長3公里,流域面積75平方公里。壽昌江是新安江的一級支流,發源于李家鎮長林大坑源,主流長8公里,流域面積3平方公里;河道曲折,集流時間短,河床寬淺,總落差428米,比降大,流速快,暴漲暴落,且易造成洪澇災害。境域山地和丘陵占全市總面積的6%。北部和西部山嶺由古生代到新生代的砂巖、石灰巖和頁巖等組成,侵蝕明顯,切割較深,山勢陡峻,相對高差達400~600米,坡度常為30~40度。南部為200米以下的丘陵,地勢平緩,坡形渾圓,坡度一般在15度以下,谷地也較開闊。海拔50米以下的平原215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4%。河谷平原主要分布在新安江、壽昌江及蘭江兩岸,土地肥沃,排灌條件良好,是本市的主要農耕地帶,也是商品畜禽的重要產區。境域耕地面積為2979公頃,占境域總面積的85%。水域總面積811公頃,占境域總面積的69%。其中河流面積763公頃,水庫面積147公頃,分別占水域面積的47%和53%。園地面積587公頃,占境域總面積的51%,主要種植茶、桑、果等經濟作物。據1999年森林資源調查,境域有林地面積57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4%。境域多山地丘陵、緩坡,發展種養殖業回旋余地較大。境內生物資源豐富,據查明,有森林樹種700余種,藥用植物700多種,動物140多種,其中有44種動植物資源屬國家重點保護對象。現已初步探明的金屬、非金屬礦有26種,礦點63個。主要礦藏有石灰巖、白云石、大理石、花崗巖、石煤、銅、鐵、鈾等,其中石灰石儲量最大,出露面積約85平方公里,估計儲量143億噸。建德氣候溫暖濕潤,適宜農作物生長,是聯合國糧農組織協助建立的全國10個林業技術推廣中心縣之一。立木蓄積量15萬立方米。主要經濟作物有茶葉、蠶桑、柑桔、嚴州白梨、里葉白蓮、新安江牌草莓、板栗等。其中茶葉為全國重點生產縣之一,柑桔、板栗、生漆是浙江省重點產區;里葉白蓮潔白如玉,質地優良,為浙江省名土特產;嚴州白梨晶瑩如雪,肉質細嫩,南宋時即為皇家貢品。境內水系發達,河網密布,水資源、水力資源較豐富,水資源總量58億立方米,水能蘊藏量81萬千瓦。水質極佳的淡水資源,又為大水面網箱養魚奠定了基礎。建德山川毓秀,境貫“兩江一湖”(富春江、新安江、千島湖),旅游資源豐富,是國家首批公布的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新安江水電站的建成,使新安江城形成了冬暖夏涼的獨特小氣候,為江南難得的旅游休養勝地。2005年,全年氣溫偏高、降水偏少、蒸發接近常年、日照偏多、雨日偏少。冬季,氣溫偏低,降水偏少,日照偏多,低溫天數多;春季,氣溫繼續偏低,日照偏多,降水略偏少,雪災嚴重;夏季,氣溫偏高、高溫天數多,梅汛期降水特少,伏旱嚴重;秋季,氣溫偏高、降水偏少,日照偏多,秋旱嚴重。全年出現2次大到暴雪、1次局地冰雹大風、局地雷雨大風和5次臺風外圍影響及伏秋旱等災害性天氣。氣溫比上年有所回落。年平均氣溫0℃,比常年偏高3℃,比上年偏低4℃。年極端最高氣溫9℃,出現在9月20日,比歷史極值低4℃,比上年低9℃;年極端最低氣溫-3℃,出現在1月1日,比歷史極值偏高4℃,比上年低2℃。月平均氣溫1月、2月、3月、5月、8月和12月比常年偏低,其中1月、2月和12月均比常年偏低7℃,為1986年以來近20年最低值;其他月份比常年偏高,其中9月比常年偏高4℃,創歷史新高;4月比常年偏高2℃,為歷史第3個高值年。全年≥35℃的高溫日數53天,比常年多17天,比上年多6天。高溫天氣主要出現在6月10天;7月21天;8月11天;9月10天;10月1天。高溫最早出現在6月3日,為5℃;高溫最晚出現在10月1日,為5℃,10月極端最高氣溫創歷史新高。全年≤0℃的低溫日數34天,比常年多6天,低溫天氣主要出現在1—3月和12月,其中1月9天、2月5天、3月5天、12月15天;≤-5℃的低溫日數1天。12月低溫日數之多僅次于1967年和1975年的18天。≤23℃的秋季低溫初日出現在10月3日,比常年遲20天;≤20℃的秋季低溫初日出現在10月4日,比常年平均偏遲6天。終霜,出現在3月19日,比常年推遲13天。初霜,出現在12月6日,比常年推遲15天。日照比常年略偏多。全年日照總時數1811小時,比常年偏多54小時,比上年偏少229小時。7月、10月接近常年;1月、2月、5月、8月和11月比常年偏少,其中2月和8月分別比常年偏少47小時和65小時,為歷史同期第5和第6個低值年;其他月份比常年偏多,4月208小時,創歷史新高;6月220小時,為歷史同期第3個高值年。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初步核算,2005年全市生產總值(GDP)達到74億元,比上年增長5%,其中第三產業增加值為49億元,增長3%。三次產業結構為9:2:9。按戶籍人口計算的人均生產總值為19450元。完成現價工農業總產值93億元,增長2%。財政收入持續增長。全市財政總收入為108748萬元,為年計劃的5%,比上年增長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58623萬元,為年計劃的3%,增長1%。農業經濟穩步增長。全市完成現價農業總產值226119萬元,為年計劃的5%,比上年增長3%。農村經濟總收入7億元,比上年增長4%。種植業結構繼續調整。隨著種植業結構調整和高速公路建設,全市糧食種植面積為94萬畝,比上年減少11萬畝;大田結構調整面積3萬畝,比上年增加1萬畝。蔬菜種植面積78萬畝,比上年下降6%;草莓20150畝(“過江”面積為7348畝),下降8%;蓮子10600畝(“跨鄉”面積為3280畝),增長0%;花卉苗木83萬畝,增長2%;香榧8萬畝,增長1%。效益農業快速發展。蔬菜產量75萬噸,比上年增加92萬噸;油菜籽8487噸,增加97噸;茶葉3337噸,增加214噸;水果68萬噸。建成草莓、柑桔、茶葉等無公害基地面積73萬畝;有機茶基地面積02萬畝;新增農業龍頭企業4家;休閑觀光農業、鋼棚草莓等設施農業有效推進。林、牧、漁業發展良好。完成造林更新面積58萬畝,建設生態公益林120萬畝。年末生豬存欄量為76萬頭,比上年增長4%;家禽存欄量為52萬羽,增長3%;肉類總產量41萬噸,增長5%;水產品產量04萬噸,增長9%。農業生產條件進一步改善。以實施“千庫保安”、“清水河道”整治工程為抓手,完成各類水利工程153處,新建水庫3座;修復農田灌溉渠道3公里;完成土地整理暨標準農田建設5萬畝。全市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39萬千瓦時,比上年增長1%。全市有效灌溉面積達到7萬畝,增長5%。工業經濟快速發展。強化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龍頭和主導地位,“工業興市”戰略深入推進。全市完成現價工業總產值2443174萬元,比上年增長9%;完成工業銷售產值2373016萬元,增長1%。工業產品產銷率為1%。大鄉鎮、大產業、大企業對工業經濟的拉動作用進一步增強。工業企業規模不斷擴大。到年底,全市國有及年銷售收入在500萬元以上工業企業達428家,現價工業總產值達到1390163萬元,比上年增長2%,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9%,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經濟效益明顯提高。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總額105566萬元,比上年增長8%,其中利潤60217萬元,增長7%。工業用電量為117126萬千瓦時,比上年增長1%。工業生產性投入增幅同比下降。工業生產性投入181569萬元,為年計劃的3%,比上年下降1%,其中設備投入101202萬元。工業區建設步伐加快。完成開發區、鄉鎮街道產業功能區和獨立工礦區基礎設施投資61億元。當年平整土地2451畝。累計入區企業達到267家,其中投產企業187家。固定資產投資增勢平穩。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09817萬元,比上年增長4%。全市20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5億元;嚴州大道、經濟適用房等11個項目全面完成年度計劃。建筑業發展態勢良好。全年建筑業增加值02億元,比上年增長3%。消費市場穩中有升。隨著人民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不斷擴大。完成全社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1502萬元,比上年增長9%。餐飲連鎖、家電連鎖、百貨連鎖、醫藥連鎖、舊貨寄售等現代商貿業得到快速發展。集貿市場繼續活躍。全市擁有各類商品交易市場48個,總成交額106908萬元,比上年增長4%,其中消費品市場成交額101414萬元,生產資料市場成交額5494萬元。旅游業發展加快。旅游接待總人次43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旅游直接收入21846萬元,增長2%。完成千島湖旅游碼頭改造和梅城開元寺復建;實施“江南村”二期工程;杭金衢“神奇之旅”線路正式推出;新安江國際大酒店主樓順利結頂。房地產業平穩發展。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77687萬元;商品房施工面積70萬平方米;竣工面積17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面積70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額36133萬元。經濟適用房9萬平方米交付使用,9萬平方米完成主體工程;“國信·新安明珠”榮獲首屆杭州市“最佳人居獎”。交通運輸業平穩增長。新建、改建、擴建通村公路5公里。杭新高速公路、330國道改建工程如期開通;省、縣道改造任務全面完成;楊梅公路、馬目大橋項目開始設計。郵電通信業快速發展。全市電話交換機總容量225292門。本地電話用戶189502戶,其中小靈通55515部,增長7%;每百人擁有固定電2部。寬帶用戶達到26萬戶,比上年增長9%;移動電話用戶41萬戶,增長3%。全年電信郵政業務總收入為25609萬元,比上年增長1%。存貸規模明顯擴大。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為90億元,比上年增長9%;貸款余額為73億元,增長5%。保險業發展勢頭良好。全市保險機構保費17828萬元,比上年增長9%;支付各類賠款2324萬元,下降3%。居民消費價格運行平穩。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增長9%。其中食品類上升7%;煙酒及用品類上升2%;衣著類下降2%;家庭設備及用品類上升0%;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類下降0%;交通和通訊類下降5%;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上升3%;居住類上升5%。堅持科教興市戰略,科研開發取得新進展。網上技術市場發布技術難題95個,落實上網企業421家,簽訂技術合同20個,成交合同金額1435萬元;擁有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7家,省和杭州市級研發中心累計達到13家;全年共申請專利135件,授權85件。教育事業全面發展。全市普通中學34所,在校學生32093人,比上年下降2%;其中高中在校學生9264人,增長2%;初中在校學生22829人,下降2%;職業中學5所,在校學生5877人,增長9%;小學56所,在校學生35557人,下降8%。小學入學率達100%,初中入學率達100%,初中畢業升高中段比例為9%。全市高考上線人數2705人,上線率為9%。全市中小學專任教師3593人。中小學學校占地總面積58萬平方米,校舍建筑總面積22萬平方米。新安江中學建成并交付使用。省教育強市驗收順利通過。文化事業健康發展。市公共圖書館圖書藏量134千冊,其中新購圖書3千冊;全年放映電影302場次,觀眾3萬人次;全年舉辦各類展覽28個。全市有線電視用戶達到8萬戶,其中2005年新增8萬戶;建德電視臺全年播出5658小時;建德廣播電臺全年播出5658小時;全市電視和廣播覆蓋率分別為99%和05%。市文化中心進入主體工程建設。醫療衛生服務網絡日臻完善。年末共有各類醫療機構141個,醫療病床1453張,衛生技術人員2012人,其中個體診所61個,衛生技術人員123人。村設置的醫療點232個,鄉村醫生233人,有514個村實行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全市主要醫療機構依托省級醫院技術優勢,建立合作關系,改善醫療條件,提高醫療水平。農村初級衛生保健覆蓋率達到100%。市第一人民醫院遷建穩步推進。競技體育取得新成績。全年舉辦市以上各種體育比賽活動43項次。參加杭州市級以上各類體育比賽運動員443人次,獲各項比賽獎牌131枚,其中金牌76枚,銀牌26枚,銅牌29枚。體育健身活動蓬勃興起,全市參加經常性體育鍛煉的人數達5萬人,占全市人口總數的4%。市體育館建成使用。新安江模型是中國水文模型中的一種,其參數分析對于理解和預測水文過程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將對新安江模型的參數進行深入探討,分析其物理意義、敏感性以及在模型應用中的重要性。新安江模型是一種基于流域水循環的水文模型,其參數反映了流域水文循環的重要特征。蒸散發參數反映了流域內植被和土壤的蒸散發能力;滲漏參數則決定了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間的相互轉化;地表徑流參數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醫療保健管理與服務質量作業指導書
- 智能家居系統集成合同
- 地理信息系統GIS應用技能試題庫
- 環境科學污水處理工藝試題集
- 制造業智能制造在供應鏈管理中的創新方案
- 重慶市七校聯考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 化學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 藍色扁平化學術答辯模板第四部1
- 控制屏施工方案
- 美容行業運營工作規劃
- 2025年征信數據處理專家認證:征信數據挖掘與模型構建試題
- (2024年)硫化氫安全培訓課件
- 杜甫《客至》課件-高中語文統編版選擇性必修下冊
- 三創賽團隊指導老師承諾書
- 《聚焦超聲治療》課件
- 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湘教版2019)地理試題(解析版)
- 機械制造廠質量管理手冊
- (完整)中醫癥候積分量表
- 全國國家級園區名單
- 初中數學七年級下冊 加減消元法 全國一等獎
- 婦科炎癥介紹演示培訓課件
- 如康家園管理制度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