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單元二戰后的世界變化中國1.政治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并得到鞏固和發展2.經濟上:從初期的恢復發展,歷經曲折,到改革開放,經濟建設成就顯著3.外交上:國際地位不斷提升,國際影響力日益擴大世界1.政治上:美蘇兩極格局從形成到結束2.經濟上:西歐、日本等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或地區經濟逐漸恢復并高速發展3.蘇聯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但最終失敗,蘇聯解體聯系:美蘇冷戰對峙局面影響了中國經濟建設與外交事業不同:20世紀70—80年代,中蘇都進行了改革,蘇聯改革沒有突破原有經濟體制的束縛,導致蘇聯解體,美蘇兩極格局終結;中國則通過改革開放,走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綜合國力不斷增強授課提示:對應學生用書第195頁考點eq\a\vs4\al(1)冷戰課程標準:知道杜魯門主義、德國分裂、“北約”與“華約”,了解美蘇冷戰對峙局面的形成。概念冷戰指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40多年間,以美、蘇為首的兩大集團之間既非戰爭又非和平的對峙與競爭狀態原因美、蘇兩國的國家戰略的對立和社會制度的巨大差異,使雙方的對抗、沖突不斷加劇;美、蘇兩國勢均力敵;二戰后人心思定,要求和平是主流表現政治杜魯門主義(1)概況:1947年3月,美國總統杜魯門在國會發表演說,把世界分為“自由國家”和“極權政體”兩個對立的營壘,宣稱美國將領導和幫助所有選擇“自由制度”、抵抗極權統治的力量。這篇演說提供的政策被稱為“杜魯門主義”(2)實質:以維護美國的安全為幌子,干涉別國內政;以反蘇反共為借口,掩蓋其全球擴張的野心(3)影響:杜魯門主義的出臺,標志著美、蘇戰時同盟關系正式破裂,冷戰開始德國分裂(1)背景:德國法西斯政權垮臺以后,美、蘇、英、法四國分區占領了德國及其首都柏林。隨著杜魯門主義的出臺,美、英、法三國與蘇聯在處理德國問題上的分歧越來越大(2)概況: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領區成立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又稱“聯邦德國”或“西德”。10月,在蘇占區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又稱“民主德國”或“東德”(3)影響:歐洲冷戰對峙的局面基本形成續表表現經濟馬歇爾計劃(1)提出:1947年,美國國務卿馬歇爾提出“歐洲復興計劃”,即馬歇爾計劃(2)目的:企圖通過援助西歐恢復經濟,穩定資本主義制度(3)影響:馬歇爾計劃是杜魯門主義的一次大規模運用,也是美國實施冷戰政策的又一重要步驟軍事北約(1)目的:戰后美國為遏制蘇聯并維護其在歐洲的地位(2)概況:1949年,美、英、法等12個國家的代表在華盛頓簽署《北大西洋公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立,簡稱“北約”,總部設在比利時的布魯塞爾華約(1)目的:對抗北約(2)概況:1955年,蘇聯同7個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締結了《華沙條約》。“華沙條約組織”成立,簡稱“華約”。華約實際上處在蘇聯的控制之下形成標志美蘇雙方互相敵對,進而發展為兩大集團的全面冷戰對峙。華約的建立,標志著兩極格局最終形成實質美蘇兩國爭奪世界霸權結束1991年蘇聯解體,標志著冷戰和兩極格局的結束影響積極冷戰期間,美蘇對峙,達到一種相對穩定的狀態,未發生全球性的熱戰;客觀上促進了科技的發展消極(1)冷戰局面形成后,美蘇對抗高潮迭起,雙方軍備競賽不斷升級,造成德國和朝鮮半島的分裂,引發了局部性戰爭,給世界的和平與安全帶來了極大的威脅(2)對戰后世界經濟、政治和國際關系產生了巨大影響考點eq\a\vs4\al(2)歐洲的聯合__日本經濟的發展__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__戰后資本主義發展的新特點課程標準:知道歐洲聯合的趨勢和日本經濟的發展,知道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初步了解戰后資本主義發展的新特點。歐洲聯合的趨勢原因(1)現實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西歐國家憑借原有的工業基礎和馬歇爾計劃的援助,采用最先進的科學技術成果,制定恰當的經濟發展政策,促進了經濟的恢復和發展;西歐國家之間的聯系日益密切(2)外部原因:在美蘇兩極對抗中維護自身的國際地位(3)歷史原因:西歐各國有共同的文化和心理認同,具備聯合的基礎;兩次世界大戰給歐洲帶來巨大災難,西歐各國人民渴望和平目的適應戰后歐洲經濟發展的需要,聯合自強,提高國際地位歐共體形成過程(1)20世紀50年代初,法國和聯邦德國等六國組建歐洲煤鋼共同體(2)1958年,六國又建立了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3)1967年,這三個組織合并為歐洲共同體,簡稱“歐共體”影響促進了西歐國家經濟的發展和國際地位的提高;沖擊了美國的經濟霸主地位歐盟形成1993年,大部分西歐國家在歐共體的基礎上組成了歐洲聯盟表現(1)成員國公民擁有統一的歐洲護照(2)大多數成員國開始使用統一的貨幣——歐元歐盟旗幟影響大大加快了歐洲一體化的進程影響(1)對歐洲:歐盟成員國之間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有利于經濟的發展,歐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提高了成員國的國際地位,歐盟成為多極化趨勢中的重要一極(2)對世界:歐洲的聯合對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起了示范作用,有力地推動了經濟全球化;對兩極格局形成挑戰,推動世界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續表美國的發展原因二戰后,美國積極拓展世界市場,應用最新科技成果,革新生產技術,刺激了經濟的繁榮表現20世紀70—80年代,美國經濟發展速度放緩。20世紀90年代以后,美國出現了以全球化和信息化為特征的“新經濟”,美國的經濟進一步發展地位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霸主日本經濟的發展原因外因(1)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在日本推行非軍事化和民主化改革,推動日本政府頒布“和平憲法”(2)冷戰開始后,美國出于本國的戰略需要,開始積極扶持日本(3)朝鮮戰爭爆發后,日本獲得了大量軍需訂單內因日本政府利用當時有利的外部環境,制定適當的經濟政策,大力引進先進技術,注重教育和人才的培養,促進了經濟的迅速發展表現(1)1955年,日本經濟發展水平已經超過戰前水平(2)20世紀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日本的國民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超過10%(3)1968年,日本成為資本主義世界僅次于美國的第二經濟大國影響(1)國際地位得到提升,沖擊兩極格局,推動世界多極化趨勢(2)20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日本謀求成為政治大國的欲望日益強烈,軍費開支不斷增加,引起亞洲鄰國的關注和不安社會保障制度概念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保障制度又被稱為“福利國家”制度,大體上包括社會保險和福利補助兩大類,覆蓋社會多個方面,使廣大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內容包括醫療保健服務、養老、住房、失業保險和教育等建立過程(1)羅斯福新政期間,美國頒布了《社會保障法》,實行養老金制度、失業保險制度,向無依無靠者提供救濟(2)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為了緩和社會矛盾,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建立起社會保障制度。1948年,英國宣布建成“福利國家”。不久,法國和聯邦德國等國也宣布成為“福利國家”(3)20世紀50年代,美國幾次修訂《社會保障法》,擴大受益群體,提高最低工資,資助貧困學生(4)20世紀六七十年代,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保障制度進一步發展影響積極使廣大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可以緩和階級矛盾,創造一個有利于經濟發展的穩定的社會環境消極增加了政府的經濟壓力;福利待遇太高,容易造成好逸惡勞的社會風氣,不利于國家經濟的健康發展局限性不能解決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戰后資本主義發展的新特點(1)注重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其實質是資本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2)二戰后,美國成為資本主義經濟體系的中心(3)資本主義外部擴張,推動經濟全球化(世界貿易組織、世界銀行、跨國公司等)(4)社會保障制度(“福利國家”制度)普遍建立考點eq\a\vs4\al(3)蘇聯模式社會主義的推廣__蘇聯的改革與變化__蘇聯解體__東歐劇變課程標準:知道蘇聯模式社會主義的推廣,了解蘇聯的改革與變化以及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蘇聯模式社會主義的推廣背景(1)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東歐、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出現一些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力量逐漸壯大(2)隨著冷戰局面的形成,蘇聯要求東歐國家與自己保持高度一致東歐措施(1)政治上:①做法:1947年,蘇聯成立“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通過情報局控制東歐各國,加強對東歐各國共產黨的控制,按照蘇聯模式對這些國家進行改造。②特點:高度集權、黨政不分、忽視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2)經濟上:①做法:1949年,蘇聯同一些東歐國家建立了經濟互助委員會(簡稱“經互會”),幫助東歐各國克服了戰后經濟困難,同時將各成員國經濟納入蘇聯計劃經濟軌道。②特點:實行單一的公有制和農業集體化,片面發展重工業,實行指令性經濟計劃影響蘇聯模式初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東歐國家的經濟與社會發展,后期給東歐國家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十分消極的影響,是造成東歐劇變的主要原因中國(1)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不久,蘇聯就與中國建立了外交關系(2)1950年,中蘇締結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加強了社會主義陣營的力量。新中國掀起了學習蘇聯的熱潮續表蘇聯的改革與變化赫魯曉夫改革時間1953年赫魯曉夫上臺執政后重點農業背景(1)蘇聯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嚴重阻礙了蘇聯的進一步發展(2)1953年,斯大林逝世。不久,赫魯曉夫上臺執政內容(1)政治:批判斯大林個人崇拜(2)經濟:①農業:發動墾荒運動,發展飼料生產,廣種玉米;取消農產品的義務交售制,改行收購制;②工業:改革工業管理體制影響(1)積極:赫魯曉夫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蘇聯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2)消極: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蘇聯模式高度集中的經濟體制弊端,并且存在嚴重偏差勃列日涅夫改革時間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臺執政后重點重工業尤其是軍事方面內容(1)經濟: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進步、完善經濟管理體制和加強經濟刺激(2)軍事:同美國展開軍備競賽,把科技進步的重心放在軍事方面影響(1)積極:一些重工業產品的產量居世界首位,常規武器、核武器、航天技術可以同美國抗衡(2)局限性:①勃列日涅夫改革仍然沒有從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②國民經濟呈現出畸形發展狀態,重工業與輕工業、新興產業發展不平衡(一些重工業產品產量居世界首位,輕工業、新興產業明顯落后);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成為蘇聯經濟的痼疾戈爾巴喬夫改革時間1985年戈爾巴喬夫上臺執政后重點前期在經濟領域;后期轉向政治體制改革內容(1)經濟:實施加速經濟改革的方案,總體效果不佳(2)政治:取消蘇共的領導地位,實行多黨制,倡導“公開性”和“政治多元化”影響(1)戈爾巴喬夫改革使人們的思想發生混亂,無政府狀態蔓延,局勢迅速失控(2)各加盟共和國的分離趨勢也隨之加劇蘇聯解體時間1991年底原因(1)根本原因:蘇聯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的弊端長期得不到糾正(2)直接原因:戈爾巴喬夫改革,加劇了社會危機(3)外部因素:西方國家對社會主義國家推行“和平演變”戰略概況(1)1991年8月19日,8名蘇共高級官員發動政變,試圖維護原聯盟體制,但不到3天,即宣告失敗(2)俄羅斯領導人葉利欽控制了全局,蘇聯的分裂進一步加快。1991年底,蘇聯解體實質社會性質發生了根本變化,資本主義制度取代社會主義制度影響(1)世界社會主義力量遭到重大挫折(2)結束了二戰后40多年來美蘇對峙的局面,標志著冷戰的結束和兩極格局的徹底瓦解,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世界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3)世界范圍內歷史遺留的各種矛盾激化,地區沖突和戰亂加劇(4)加速了歐洲一體化進程,為歐盟的擴大創造了條件東歐劇變原因(1)內因:20世紀60年代以后,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在政治、經濟上都出現嚴重問題。各國雖然進行了一些改革,但成效不大,社會矛盾日益尖銳(2)外因:西方國家的“和平演變”戰略;受戈爾巴喬夫改革的影響實質東歐劇變的實質是社會制度發生根本性變化表現政治上,實行議會民主制和多黨制;經濟上,實行私有化基礎上的市場經濟1.赫魯曉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爾巴喬夫改革的根本原因都是蘇聯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嚴重阻礙蘇聯經濟發展。2.亞歷山大二世改革屬于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赫魯曉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爾巴喬夫改革都是社會主義性質的改革。3.赫魯曉夫改革是對蘇聯模式的局部調整,戈爾巴喬夫改革從根本上觸動了蘇聯模式。4.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不是社會主義運動的失敗,而是蘇聯模式的失敗。考點eq\a\vs4\al(4)萬隆會議__非洲獨立運動__古巴革命__巴拿馬收回運河區主權__南非廢除種族隔離制度課程標準:通過萬隆會議、“非洲年”、巴拿馬收回運河區主權等史實,知道戰后殖民體系的崩潰和亞非拉國家為捍衛國家主權、發展經濟所進行的斗爭。1.萬隆會議萬隆會議時間1955年4月地點印度尼西亞萬隆性質第一次沒有殖民主義國家參加的亞非會議背景(1)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民族解放運動空前高漲,殖民帝國紛紛瓦解,越來越多的亞洲和非洲國家取得獨立(2)新獨立的國家都面臨鞏固政權、發展經濟的共同問題(3)廣大亞非國家不愿卷入大國之間的軍事沖突概況(1)中國政府代表周恩來提出的“求同存異”方針,保證了會議的順利進行(2)會議通過了和平相處、友好合作的十項原則議題討論反對殖民主義、保衛世界和平及各國經濟文化發展和合作等問題結果萬隆會議取得圓滿成功成功原因在萬隆會議上,周恩來總理提出“求同存異”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影響(1)提高了亞非國家和地區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亞非拉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2)從萬隆會議開始,發展中國家作為一支新興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國際舞臺(3)中國提出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逐漸推行開來(4)提高了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加快了中國同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萬隆精神會議體現的亞非國家和地區團結合作、友好相處,共同反對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爭取和鞏固民族獨立,保衛世界和平的精神,被稱為“萬隆精神”2.非洲獨立運動非洲獨立運動開始(1)1951年底,利比亞宣布獨立(2)1952年,埃及納賽爾領導起義,推翻了英國扶持的封建王朝。1953年,埃及共和國成立。1956年,埃及總統納賽爾宣布將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維護了埃及的民族利益和國家主權高潮(1)1960年,非洲有17個國家獲得獨立,這一年因此被稱為“非洲年”(2)1961年,南非獲得獨立(3)1962年,阿爾及利亞獲得獨立結束1990年,納米比亞獨立,標志著所有非洲國家都擺脫了殖民主義的枷鎖意義(1)沉重打擊了殖民主義,帝國主義在非洲的殖民體系瓦解(2)新興的非洲獨立國家成為一支重要的反帝反殖力量,在國際舞臺上發揮著重要作用3.古巴革命巴拿馬收回運河區主權南非廢除種族隔離制度古巴革命概況1959年,古巴人民在卡斯特羅等人的領導下,推翻了美國支持的獨裁政權,走上了社會主義發展道路意義沉重打擊了美國在拉美地區的霸權巴拿馬收回運河區主權背景(1)巴拿馬運河位于巴拿馬共和國中部,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具有重要的經濟和戰略地位(2)美國在運河沿岸劃出運河區,運河區一直由美國控制過程(1)20世紀六七十年代,巴拿馬不斷爆發群眾性的反美運動,要求收回運河區主權(2)1999年底,巴拿馬收回了運河區的全部主權南非廢除種族隔離制度(1)1961年,南非獲得獨立,但其政治、經濟仍掌握在少數白人手中。嚴重的種族隔離制度依然存在,南非非洲人國民大會長期以來主張通過非暴力斗爭的方式實現種族平等(2)1991年,南非廢除種族隔離制度(3)1994年,曼德拉當選為南非歷史上第一位黑人總統授課提示:對應學生用書第200頁1.材料美國應該盡力協助世界恢復至經濟健全的常態,沒有它,也就沒有政治的安定,沒有牢固的和平……我們的任務是喚起合理經濟的再生,促使政治社會的結構容納自由制度存在……任何政府誠意協助復興工作的,必會得到美國政府的全部合作。任何政府鉤心斗角阻撓他國復興工作的,必不能享用我們的援助。——1947年6月馬歇爾在哈佛大學的演講設問:材料中美國的“復興工作”指的是什么?并簡述其真實目的。答案:“復興工作”:馬歇爾計劃(“歐洲復興計劃”)。目的:通過援助西歐恢復經濟,穩定資本主義制度,并試圖控制西歐,遏制蘇聯。2.材料締約國各方同意建立它們的武裝部隊的聯合司令部,統率根據締約國各方協議撥歸其指揮的各國武裝部隊。該司令部將根據共同制定的原則進行工作。締約國各方并將采取加強它們的防御能力的必要配合措施,以便保障它們的人民的和平勞動,保證它們的疆界和領土的不可侵犯性并確保對可能的侵略的防御。——《華沙條約》設問:依據材料,概括《華沙條約》的主要內容。答案:組成軍事聯盟,共同進行軍事防御。3.材料1948年,日本內閣根據美國政府發出的“經濟九原則”指令,對現行經濟政策做了全面研討,并以經濟安定總部提出的草案為基礎,正式內定了《綜合施策大綱》……朝鮮戰爭一爆發,日本便成了侵略美軍的后方“兵站”,大批的特需訂貨,使多達1000億—1500億日元的庫存滯貨一掃而光,企業獲取了巨大利潤。——摘編自《論日本戰后經濟復興時期的產業合理化》設問:依據材料概括二戰后日本經濟發展迅猛的原因。答案:美國政府的指導與支持;日本政府的正確決策;朝鮮戰爭期間美國提供的軍需訂單。4.材料從全局分析,歐共體的不斷擴大,對其自身和世界所產生的積極影響是十分顯著的。從經濟上看,擴大使歐共體的地域和人口空前增加,給它帶來了內部市場的擴展和對外貿易競爭力加強的新優勢,從而對促進經濟發展產生積極推動作用……通過擴大,歐共體加強了與世界各地區國家的聯系,鞏固和加強了它在海外市場,在與美、日、蘇的爭奪中占據上風。——摘編自吳于廑、齊世榮主編的《世界史:現代史》設問:依據材料,概括歐共體的擴大對歐洲發展產生了怎樣的作用。答案:促進了歐共體的經濟發展;促使歐共體加強了與世界各地區的聯系,鞏固和加強了海外市場,增強了國際競爭力。5.材料二戰后美蘇兩國長達半個世紀的冷戰給美國國力發展以多方面的刺激。由于冷戰這種疑似臨戰態勢的不斷持續,刺激了國防工業,從而“造就了美國尖端技術”,而更重要的是給了美國以拉攏資本主義同盟者的天賜良機。——張宏毅《美國成為超級大國的原因及未來走向》設問:依據材料,分析冷戰對美國的影響。答案:促進了美國國防工業與尖端科技的發展;給予美國結成資本主義同盟的機會。對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的認識和得到的啟示(1)認識:世界上任何事物的發展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歷史是在曲折中前進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社會主義國家的發展出現曲折是正常的歷史現象。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不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失敗,而是蘇聯模式的失敗。(2)啟示:①社會主義國家應該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②堅持改革開放,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③制定恰當的經濟政策,走適合本國國情的經濟建設道路;④堅持黨的正確領導,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⑤加強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建設,走依法治國的道路;⑥提高思想覺悟,警惕西方國家的“和平演變”戰略;⑦正確處理民族關系,加強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等等。授課提示:對應學生用書第313頁[江西六年真題]一、冷戰1.(2018·江西中考,12)“美國不會在歐洲試圖從二戰中恢復、蘇聯尋求擴大其實力并在世界各地擴大影響力時袖手旁觀、毫無作為。”為此,美國在經濟方面采取的措施是()A.羅斯福新政 B.實行馬歇爾計劃C.成立北約 D.成立華約解析:關鍵詞是經濟措施。1947年美國實施了馬歇爾計劃,通過對西歐的經濟援助加強了對西歐的控制,遏制了蘇聯,故選B項。答案:B2.(2016·江西中考,12)杜魯門在敦促國會盡早通過馬歇爾計劃的特別咨文中說:“要使經濟復興獲得成功,必須采取某種對付內部和外部侵略的保衛性措施。”此后采取的“保衛性措施”是建立()A.國際聯盟 B.北大西洋公約組織C.華沙條約組織 D.世界貿易組織解析: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采取的冷戰措施為B項。答案:B3.(2021·江西中考,2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將圖片反映的歷史事件按時間先后順序進行排序(只寫序號)。(2)將圖片分成兩類(只寫序號),并說明分類的理由。解析:本題考查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兩極格局形成、《辛丑條約》、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等知識。(1)根據所學知識進行回答。(2)屬于開放性試題,根據所學知識進行回答,符合題意、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④①②⑤③(2)示例一:分類一:①③④理由:體現中國國際地位的逐步提高;分類二:②⑤理由:體現兩極格局對峙。示例二:分類一:①③理由:體現和平與發展;分類二:②④⑤理由:體現侵略與對抗。二、戰后資本主義發展的新特點4.(2020·江西中考,15)判斷下列有關史實或史論是否正確。正確的請在題后括號內寫“T”,錯誤的寫“F”。“1948年英國基本實現了全民保障,當時的首相艾德禮宣布英國已建成福利國家。實行社會福利制度可以緩和社會矛盾,減輕資本主義制度所承受的反抗壓力。”材料表明福利國家的建成可以解決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解析:社會福利制度可以緩和階級矛盾,創造一個有利于經濟發展的穩定的社會環境。但是,社會福利制度不能解決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答案:F5.(2017·江西中考,12)下圖表明二戰后日本經濟在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A.曲折發展 B.整體高速發展C.增長率持續上升 D.增長率持續下降解析:根據圖表及所學知識可知,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日本經濟持續調整發展,故選B項。答案:B[模擬試題精編]一、選擇題1.(2020·九江模擬)20世紀60年代,美蘇兩國商定在對方的首都辦展覽。蘇聯人辦了炫耀其宇航技術的展覽,美國人看了很害怕。美國人則到蘇聯辦了個美國家庭的廚房展覽,非常現代化,蘇聯人一看,大為震驚:原來生活可以這樣!覺得美國人很幸福,內心向往美國。這一情形()A.說明美蘇放棄了爭霸戰略B.表明美蘇兩國科技實力相差甚遠C.說明美國取得對蘇聯的戰略優勢D.是美蘇兩國冷戰的一種表現解析:解答本題,必須認識到冷戰是一種非武裝沖突的對抗行為。題干講述的史實是美蘇兩國利用互辦展覽的機會,宣揚自己,弱化對方,這也可以看成是一種對抗行為,符合冷戰的基本特征,故選D項。答案:D2.二戰后,美國為了稱霸世界、對抗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采取了除戰爭以外的一切手段,以遏制共產主義,穩定資本主義的外交新政策。這一政策開始的標志是()A.杜魯門主義的提出 B.北約和華約的建立C.馬歇爾計劃的實施 D.丘吉爾的鐵幕演說解析:1947年3月,美國總統杜魯門在國會發表演說,提出要以“遏制共產主義”作為國家政治意識形態和對外政策的指導思想,這些政策和綱領后來被稱為“杜魯門主義”。此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采取了除武裝進攻之外的一切敵對行動,美蘇冷戰從此開始,故A項正確。答案:A3.1949年,以美國為首的12個西方國家代表在華盛頓集會,形成了以對抗蘇聯、稱霸世界為目的的西方集體防御體系。這就是()A.華盛頓體系 B.北大西洋公約組織C.華沙條約組織 D.歐洲經濟共同體解析:1949年成立的北約組織是為對抗蘇聯,稱霸世界而建立的政治軍事集團。它的成立進一步加劇了冷戰的程度,故選B項。答案:B4.只見兩個武裝到牙齒的超級大國角逐、對峙,忽而劍拔弩張,忽而握手妥協,最緊張時似乎要把全世界拖入一場核浩劫,但是每次都及“熱戰”的邊緣而返。材料反映了()A.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形成B.政治多極化趨勢C.經濟全球化趨勢D.兩極格局的對峙解析:根據題干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二戰后,美蘇由戰時同盟走向對立,美國實行冷戰政策,形成兩極格局對峙局面,故選D項。答案:D5.“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有關歐洲統一的文章、著作、雜志在英、德、法等國相繼出版,呼吁建立歐洲合眾國。法國總理白里安于1929年在國聯大會上提出了以法、德和解為基礎的‘歐洲聯邦’計劃,主張建立歐洲各國參加的政治機構……”上述材料表明()A.歐洲傳統上就有統一的思想愿望B.法國與德國在一戰后得到了和解C.一戰后歐洲國家走上了聯合道路D.歐洲合眾國實際為歐共體的前身解析:題干敘述了一戰后歐洲出現了大量有關歐洲統一的著作,法國領導人甚至在公開場合積極倡導實現歐洲的聯合,這說明歐洲傳統上就有統一的愿望,故選A項。答案:A6.(2020·江西四模)對《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在世界工業生產中所占的比重變化(%)表》解讀正確的是()年份美國西歐日本其他國家1951年48.6020.801.6029.001970年37.8328.609.5023.87A.美國工業發展停滯B.日本經濟有了較大發展C.西歐成為世界上最大經濟體D.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緩慢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20世紀60年代歐共體的成立,促進了歐洲工業的發展;日本工業所占比重上升,其他國家所占比重下降,這說明日本經濟有了較大發展,B項符合題意;美國在世界工業生產中的比重下降,但并不代表美國工業發展停滯,因為20世紀50—60年代是美國經濟發展的繁榮時期,A、C、D三項不符合題意。答案:B7.(2020·江西名校模擬)英國史學家泰勒說:“德國的歷史是一部充滿絕對的歷史,在這部歷史中,什么都有,就是沒有中庸和節制。”在經歷了多次炮火的考驗與歷史恥辱的沖刷后,偉大的德意志人民終于找到了一條和平崛起的正確道路。材料主要強調了德國()A.挑起一戰,戰后任人宰割B.實行法西斯統治,殘酷迫害猶太人C.發動二戰,戰后被分區占領D.走和平合作之路才能迅速崛起解析:材料主要強調了德國走和平合作之路才能迅速崛起。材料在最后強調了“偉大的德意志人民終于找到了一條和平崛起的正確道路”,A、B、C三項都不能體現材料中這個觀點,故D項符合題意。答案:D8.(2020·九江模擬)二戰后,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逐漸建立起社會保障制度。下列表述錯誤的是()A.社會保障制度是工人階級斗爭的結果B.資產階級認為實行社會保障制度,可以緩和階級矛盾C.社會保障制度解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D.20世紀60—70年代,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保障制度日漸完善解析:社會保障制度不能解決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是由資本主義制度決定的,不改變資本主義制度,永遠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故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2030全球及中國作為服務的機器學習行業市場現狀供需分析及投資評估規劃分析研究報告
- 2025-2030光學相機市場市場現狀供需分析及投資評估規劃分析研究報告
- 2025-2030兒童康復行業市場現狀供需分析及投資評估規劃分析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藥提取物行業發展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與投資風險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黃牡蠣蘑菇行業市場現狀供需分析及投資評估規劃分析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高解像彩色攝像機行業市場發展分析及發展趨勢與投資前景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高端內衣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飾面板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價值與投資前景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食用菌蔬菜罐頭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及競爭格局與投資前景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食品加工LED燈行業產能預測及應用前景研究研究報告
- 2025年吉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單招職業技能考試題庫新版
- 提高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療完成率工作方案
- T∕CHAS 10-4-13-2020 中國醫院質量安全管理 第4-13部分:醫療管理住院患者健康教育
- 酒店式公寓裝飾工程施工專項方案(126頁)
- 小學音樂國測(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復習內容
- 茶藝-認識茶具(課堂PPT)
- 生物藥物監測檢測報告.docx
- 鋼絲繩理論重量計算方式
- 國家開放大學《計算機應用基礎》終結性考試操作題
- 滸墅關鎮社區家長學校工作臺帳(模板)
- 電子科技大學自主招生軟件工程碩士招生簡章 —校外培養點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