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鹽城市阜寧縣2017-2018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歷史期末考試試卷(解析版)_第1頁
江蘇省鹽城市阜寧縣2017-2018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歷史期末考試試卷(解析版)_第2頁
江蘇省鹽城市阜寧縣2017-2018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歷史期末考試試卷(解析版)_第3頁
江蘇省鹽城市阜寧縣2017-2018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歷史期末考試試卷(解析版)_第4頁
江蘇省鹽城市阜寧縣2017-2018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歷史期末考試試卷(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江蘇省鹽城市阜寧縣2017-2018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歷史期末考試試卷一、單項選擇題1.為感知170萬年前的生活,尋找遠古人類的足跡,中考結束后,小剛準備和同學一起去參觀我國境內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類遺址,他們應該去什么地方(

)A.

北京

B.

陜西

C.

云南

D.

河南2.文物是鮮活的歷史。下列文物反映了商朝手工業(yè)發(fā)展水平的是(

)\o"中國教育出版網\"\o"中國教育出版網\"\o"中國教育出版網\"\o"中國教育出版網\"

①兵馬俑②司母戊鼎③彩陶④四羊方尊A.

①②③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3.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我國歷史上的社會大變革時代,其表現不包括(

)A.

戰(zhàn)爭頻繁發(fā)生

B.

鐵農具和牛耕使用

C.

江南經濟開發(fā)

D.

諸子百家爭鳴4.下列關于文景之治和光武中興的相同點的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

下令釋放奴婢

\o"中國教育出版網\"B.

減輕農民負擔

\o"中國教育出版網\"C.

士兵還鄉(xiāng)務農

\o"中國教育出版網\"D.

懲治貪官污吏5.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中央政權歷來重視對邊疆少數民族地區(qū)的管轄。下圖反映的是(

)\o"中國教育出版網\"A.

秦朝對今西北地區(qū)的管轄

\o"中國教育出版網\"B.

西漢對今新疆地區(qū)的管轄C.

三國時諸葛亮管轄西南

\o"中國教育出版網\"D.

北魏統(tǒng)一黃河流域6.下列著名的旅游景點,與佛教息息相關的是(

)①秦兵馬俑②白馬寺③武當山④云岡石窟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7.戰(zhàn)國時期,諸子各學派外出游說、講學時,隨身攜帶的各種著作和典籍往往要用車搬運,很不方便。后來促使這一現象發(fā)生根本變化的發(fā)明是(

)A.

造紙術

\o"中國教育出版網\"B.

火藥

\o"中國教育出版網\"C.

印刷術

\o"中國教育出版網\"D.

指南針8.你可以通過讀《史記》了解的歷史事件有(

)①商湯滅夏②齊桓公稱霸③焚書坑儒④華佗發(fā)明“麻沸散”A.

①②④

\o"中國教育出版網\"B.

②③④

\o"中國教育出版網\"C.

①②③

\o"中國教育出版網\"D.

①③④9.《三國演義》里的“借東風”、“草船借箭”、“連環(huán)計”的故事為人們津津樂道,而它們都與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的關鍵戰(zhàn)役有關,這場戰(zhàn)役是(

)A.

巨鹿之戰(zhàn)

\o"中國教育出版網\"B.

官渡之戰(zhàn)

\o"中國教育出版網\"C.

淝水之戰(zhàn)

\o"中國教育出版網\"D.

赤壁之戰(zhàn)10.我國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現出“北麥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晉南北朝時,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還有各類北方面食,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A.

人口南遷和民族融合的影響

\o"中國教育出版網\"B.

面食的營養(yǎng)價值高

\o"中國教育出版網\"C.

南方商品經濟的發(fā)展

\o"中國教育出版網\"D.

南方人口增多11.南京是我國古代的著名都城,被譽為“六朝”古都,其主要原因是(

A.

中國歷史上一共有六個政權在此建都

\o"中國教育出版網\"B.

南京是我國著名的六大古都之一C.

吳、東晉和南朝的宋齊梁陳六個政權在此建都

\o"中國教育出版網\"D.

十六國的政權都曾經在此建都12.小明同學為某單元設計了如圖所示的示意圖,請你根據所學知識判斷該單元的主題是(

)\o"中國教育出版網\"A.

中華文明的起源

\o"中國教育出版網\"B.

國家的產生和社會變革

\o"中國教育出版網\"C.

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

\o"中國教育出版網\"D.

繁榮與開放的社會二、判斷題13.公元前841年,周厲王與民爭利,引起了“國人暴動”,西周滅亡。(

)14.秦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當時采取的“罷黜百家”的措施有利于鞏固統(tǒng)一。(

)15.陳勝吳廣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張角領導的黃巾起義是一場有組織、有準備的農民大起義。(

)16.外戚宦官交替專權的惡性循環(huán),使西漢王朝走向衰落。(

)17.張仲景著《傷寒雜病論》奠定中醫(yī)治療學的基礎,被尊稱為“醫(yī)圣”。(

)18.三國時,吳國造船業(yè)發(fā)達,230年衛(wèi)溫率萬人大船隊到達臺灣。(

)19.晉惠帝在位期間,手握重兵的諸王為爭奪中央政權,相互混戰(zhàn),史稱“七國之亂”,西晉開始走向衰落。(

)20.東晉的畫家賈思勰,擅長人物畫,代表作品有《女史箴圖》和《洛神賦圖》。(

)三、填空題21.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開始于________。22.春秋時期的________,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對中國古代文化影響極大。23.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王朝是________。24.西漢皇帝________采取了一系列鞏固的大一統(tǒng)的措施,使西漢進入鼎盛時期。25.4世紀時,發(fā)生在東晉與前秦之間的著名戰(zhàn)役是________26.世界上最早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后的第七位數字的科學家是________四、材料問答題27.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秦漢時期我國的民族關系呈現出明顯的區(qū)域特征,即南方地區(qū)的開發(fā)和融合加強,西部的貿易和交流頻繁,北方邊境戰(zhàn)爭不斷。材料二: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西部和北部少數民族受漢族先進文化的影響不斷內遷,大量南下的少數民族與漢族人民在黃河流域雜居相處。他們相互滲透,取長補短。請回答:(1)秦朝時期在北方邊境主要與哪一個少數民族戰(zhàn)爭不斷?為此,秦始皇派大將蒙恬修筑的偉大建筑工程是什么?(2)“西部的貿易和交流頻繁”與哪一商貿路線的開通有關?起了什么作用?(3)魏晉南北朝時期,我國北方的哪些民族開始遷入中原地區(qū)?這一時期我國的民族關系總體上是怎樣的?(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有哪些?(5)請你談談民族關系與社會發(fā)展的內在聯(lián)系。

答案解析部分一、單項選擇題1.【答案】C【考點】中國境內的遠古居民【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170萬年前”“我國境內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類遺址”等信息,聯(lián)系所學知識,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是云南的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A項北京是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的遺址所在地,不符合題意。B項陜西,不符合題意。C項云南,符合題意。D項河南,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元謀人的識記能力。2.【答案】D【考點】中國古代青銅藝術【解析】【分析】商朝著名的青銅器有巨大的司母戊鼎和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其中司母戊鼎是世界現存最大的青銅器,它們反映了商朝手工業(yè)發(fā)展水平。兵馬俑,彩陶①兵馬俑是秦漢時期的杰作,不符合題意。②司母戊鼎是目前最大、最重的青銅器,符合題意。③彩陶出現在半坡原始居民時期,不符合題意。④四羊方尊是商朝青銅器中的精品,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商朝的手工業(yè)成就。3.【答案】C【考點】春秋戰(zhàn)國的紛爭【解析】【分析】春秋時代周王的勢力減弱,諸侯群雄紛爭。戰(zhàn)國時期,各國混戰(zhàn)不休,鐵農具和牛耕使用,促進了生產力的發(fā)展,思想領域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A項戰(zhàn)爭頻繁發(fā)生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特點,不符合題意。B項鐵農具和牛耕使用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特點,不符合題意。C項江南經濟開發(fā)是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的時期的特點,符合題意。D項諸子百家爭鳴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特點,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歷史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4.【答案】B【考點】“文景之治”,東漢的興亡【解析】【分析】文景之治是指西漢漢文帝、漢景帝統(tǒng)治時期的治世,他們采取“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政策。光武中興指是東漢光武帝劉秀統(tǒng)治時期出現的治世,他恢復西漢較輕的田稅制,促進農業(yè)的發(fā)展,可見,他們都注意減輕農民負擔。A項下令釋放奴婢是光武中興的內容,不是文景之治和光武中興的共同點,不符合題意。B項減輕農民負擔是文景之治和光武中興的共同點,符合題意。C項士兵還鄉(xiāng)務農是光武中興的內容,不是文景之治和光武中興的共同點,不符合題意。D項懲治貪官污吏是光武中興的內容,不是文景之治和光武中興的共同點,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文景之治和光武中興的相同點及學生的分析比較能力。5.【答案】B【考點】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解析】【分析】結合圖片可知這是西漢時期西域都護府的設立圖,而兩漢時期的西域指今甘肅玉門關、陽關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區(qū)和更遠的地區(qū),由此推斷該圖反映的西漢王朝與新疆地區(qū)的關系。ACDA項秦朝對今西北地區(qū)的管轄與圖片無關,不符合題意。B項西漢對今新疆地區(qū)的管轄與圖片無關,不符合題意。C項三國時諸葛亮管轄西南,符合題意。D項北魏統(tǒng)一黃河流域與圖片無關,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民族關系的認識。6.【答案】D【考點】佛教傳入和道教興起,魏晉時期石窟藝術的盛行【解析】【分析】佛教重視人類心靈和道德的進步和覺悟,佛教信徒修習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達多所悟到修行方法,發(fā)現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終超越生死和苦、斷盡一切煩惱,得到究竟解脫。①秦兵馬俑不是宗教的代表建筑物,是秦朝的文物,不符合題意。②白馬寺是佛教傳入我國后第一座由官府建造的寺院,符合題意。③武當山是道教的代表,不符合題意。④云岡石窟是佛教藝術東傳中國后第一次由一個民族用一個朝代雕鑿成皇家風范的佛教藝術寶庫,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佛教的了解。7.【答案】A【考點】中國古代四大發(fā)明【解析】【分析】題文以改變諸子百家游說所攜帶典籍的不便為材料,要求選出這一現象發(fā)生根本改變的發(fā)明的選項,根據所學知識分析,材料中“這一現象”發(fā)生改變的發(fā)明首先應該是書寫材料的改變,紙的發(fā)明是改變“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A項造紙術,符合題意。B項火藥,不符合題意。C項印刷術,不符合題意。D項指南針,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中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紙的作用的了解情況。8.【答案】C【考點】昌盛的秦漢文化【解析】【分析】《史記》記述了從傳說中的皇帝到漢武帝時期的史事。①商湯滅夏在這段時間之內,符合題意。②齊桓公稱霸在這段時間之內,符合題意。③焚書坑儒在這段時間之內,符合題意。④華佗發(fā)明“麻沸散”不在這段時間之內,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史記》內容的再認、再現能力。9.【答案】D【考點】官渡之戰(zhàn)和赤壁之戰(zhàn)【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208年,曹操揮師南下,遇到孫劉聯(lián)軍抵抗,大敗于赤壁,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礎。《三國演義》里的“借東風”、“草船借箭”、“連環(huán)計”的故事和赤壁之戰(zhàn)有關。ABC和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的關鍵戰(zhàn)役無關,不符合題意。A項巨鹿之戰(zhàn)和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的關鍵戰(zhàn)役無關,不符合題意。B項官渡之戰(zhàn)和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的關鍵戰(zhàn)役無關,不符合題意。C項淝水之戰(zhàn)和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的關鍵戰(zhàn)役無關,不符合題意。D項赤壁之戰(zhàn),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赤壁之戰(zhàn)的相關知識。10.【答案】A【考點】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魏晉南北朝時期”,聯(lián)系已學知識可知,魏晉南北朝時期,由于北方戰(zhàn)亂,人口大量南遷,促進了江南地區(qū)經濟的開發(fā),這是我歷史上第一次大規(guī)模人口南遷。A項人口南遷和民族融合的影響,符合題意。B項面食的營養(yǎng)價值高,這個不是經濟發(fā)展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題意。C項南方商品經濟的發(fā)展是經濟發(fā)展的結果,不符合題意。D項南方人口增多是經濟發(fā)展的結果,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江南經濟發(fā)展原因的準確識記。11.【答案】C【考點】三國鼎立,東晉的興亡,南朝的政治【解析】【分析】三國吳、東晉、南朝宋、齊、梁、陳都建都于建康(今南京),史稱南朝六朝,南京因此被稱為“六朝”古都。A項中國歷史上一共有六個政權在此建都不是正確的原因,不符合題意。B項南京是我國著名的六大古都之一不是正確的原因,不符合題意。C項吳、東晉和南朝的宋齊梁陳六個政權在此建都是南京被譽為“六朝”古都的主要原因,符合題意。D項十六國的政權都曾經在此建都不是正確的原因,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有一定難度,考查南京被譽為“六朝”古都的主要原因。12.【答案】C【考點】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時代特征【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圖示是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三國、東晉十六國和南北朝是典型的政權分立時期,同時政權分立各民族相互交往,促進了民族融合,如北魏孝文帝改革促進了北方民族的融合,故這一時期的特點是政權分立與民族匯聚。A項中華文明的起源指的是原始社會時期,不符合題意。B項國家的產生和社會變革指的是夏商周時期,不符合題意。C項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特點,符合題意。D項繁榮與開放的社會是隋唐時期的特點,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有一定難度,考查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特點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二、判斷題13.【答案】錯誤【考點】夏、商、西周的興亡【解析】【分析】公元前841年周厲王與民爭利,引起國人暴動.但是此時期西周沒有滅亡。公元前771年,周幽王統(tǒng)治時,西周滅亡,周平王東遷洛邑,史稱東周。故答案為錯誤。【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周的歷史。14.【答案】錯誤【考點】漢武帝的大一統(tǒng)【解析】【分析】“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董仲舒于元光元年提出的,漢武帝開始施行。有利于鞏固漢朝的統(tǒng)一。所以可見題干是錯誤的,不是維護秦朝的統(tǒng)一,也不是秦朝的政策。故答案為錯誤。【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罷黜百家”的政策的掌握。15.【答案】正確【考點】秦末農民起義,東漢的興亡【解析】【分析】公元前209年夏,陳勝吳廣在大澤鄉(xiāng)起義,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guī)模的農民起義,他們的革命首創(chuàng)精神鼓舞著千百萬勞動人民起來反抗殘暴的統(tǒng)治,沉重打擊了秦朝的殘暴統(tǒng)治。184年,經過精心策劃,太平道創(chuàng)立人張角領導的\o"中國教育出版網\"一場有組織、有準備的農民大起義終于爆發(fā)了,起義軍在全國各地向東漢王朝發(fā)動猛烈進攻,腐敗的東漢政權迅速處于土崩瓦解的境地;最終,由于東漢軍隊的殘酷鎮(zhèn)壓,黃巾起義被鎮(zhèn)壓下去,但起義沉重打擊了東漢的統(tǒng)治。故答案為正確。【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陳勝吳廣起義和黃巾起義的有關知識。16.【答案】錯誤【考點】東漢的興亡【解析】【分析】東漢中期以后,繼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大權由皇帝的母親太后主持;太后重用自己的親戚,導致外戚的權力膨脹,皇帝長大后,不甘心被外戚擺布,想親自行使君權,就依賴身邊的宦官,設法除掉外戚,宦官由此得到寵信,把持朝政;如此反復循環(huán),形成了東漢后期外戚與宦官交替專權的局面。外戚、宦官交替專權的惡性循環(huán),動搖了東漢的統(tǒng)治,東漢王朝走向衰亡。故答案為錯誤。【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東漢外戚宦官交替專權的史實。17.【答案】正確【考點】昌盛的秦漢文化【解析】【分析】東漢著名的醫(yī)學家張仲景著有《傷寒雜病論》,奠定了中醫(yī)治療學基礎,被稱為“醫(yī)圣”。故答案為正確。【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張仲景的識記能力。18.【答案】正確【考點】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解析】【分析】三國時吳國造船業(yè)發(fā)達,促進了海上交通的發(fā)展,230年,孫權派衛(wèi)溫出使夷洲(臺灣),加強了內地與臺灣的聯(lián)系。故答案為正確。【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衛(wèi)溫出使臺灣的史實。19.【答案】錯誤【考點】西晉的興衰,八王之亂【解析】【分析】八王之亂是發(fā)生于中國西晉時期的一場皇族為爭奪中央政權而引發(fā)的內亂。西晉皇族中參與這場動亂的王不止八個,但八王為主要參與者,且《晉書》將八王匯為一列傳,故史稱這次動亂為“八王之亂”。“八王之亂”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嚴重的皇族內亂之一,當時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的破壞,導致了西晉亡國以及近三百年的動亂,使之后的中國進入五胡十六國時期。故答案為錯誤。【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晉的相關知識。20.【答案】錯誤【考點】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解析】【分析】東晉的著名畫家顧愷之擅長以畫人物為著稱,他的人物畫布局嚴密、線條流暢,人物栩栩如生,代表作品有《女史箴圖》,《洛神賦圖》等。故答案為錯誤。【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顧愷之的識記能力。三、填空題21.【答案】商朝【考點】漢字的演變【解析】【分析】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開始于商朝。中國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或者記事在龜甲或是獸骨契刻的文字,是中國已知最早的成體系的文字形式,今天的漢字也與甲骨文有淵源關系。甲骨文是漢字的書體之一,也是現存中國最古老的一種成熟文字。

故答案為商朝。【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甲骨文的識記能力。22.【答案】孔子(孔丘)【考點】孔子的貢獻及評價【解析】【分析】春秋時期的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對中國古代文化影響極大,中國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開創(chuàng)了私人講學的風氣,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其儒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孔子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故答案為孔子(孔丘)。【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孔子的識記能力。23.【答案】秦朝【考點】秦滅六國【解析】【分析】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秦朝,定都咸陽。秦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故答案為秦朝。【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秦朝的識記能力。24.【答案】漢武帝【考點】漢武帝的大一統(tǒng)【解析】【分析】東漢漢武帝從政治、經濟、思想、文化教育、軍事等方面鞏固了大一統(tǒng)的局面,加強了中央集權,使西漢進入鼎盛時期。故答案為漢武帝。【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漢武帝的識記能力。25.【答案】淝水之戰(zhàn)【考點】淝水之戰(zhàn)【解析】【分析】383年,東晉和前秦之間的淝水之戰(zhàn)是一次以少勝多的著名戰(zhàn)役,東晉的勝利,阻止了游牧民族的南下,使發(fā)展進程沒有被打斷。故答案為淝水之戰(zhàn)。【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淝水之戰(zhàn)的相關知識。26.【答案】祖沖之【考點】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解析】【分析】南朝宋齊之際的祖沖之是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的數值計算到小數點以后第七位,比歐洲早了約1000年。故答案為祖沖之。【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祖沖之的識記能力。四、材料問答題27.【答案】(1)匈奴;萬里長城。(2)絲綢之路;絲綢之路促進了東西方經濟文化的交流。(3)匈奴、鮮卑、羯族、氐族和羌族等。民族隔閡趨于消解,民族關系趨于緩和,出現了各民族的大交融。(4)遷都洛陽;推行漢化措施,規(guī)定官員在朝廷中必須使用漢語,禁用鮮卑語;以漢服代替鮮卑服;改鮮卑姓為漢姓;鼓勵鮮卑貴族與漢人貴族聯(lián)姻;采用漢族的官制律令;崇尚漢族禮法等。(5)良好的民族關系能促進社會的繁榮發(fā)展。(意思相近即可)【考點】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秦鞏固統(tǒng)一的措施,五胡內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