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二期中模擬試卷卷一(2023版)
題號一二三四五六總分
得分
一、現代文閱讀(本大題共2小題,共60.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材料一:
觀星臺的建立是為了改進歷法,所以《授時歷》的頒行和觀星臺是分不開的。元初,郭守敬曾向元世
祖忽必烈進奏說:唐朝開元年間,一行(張遂)為了改革歷法曾令南宮說(天文官)到十三個地區進行測
驗,而今天國家的疆域比唐時廣大,更需要到邊遠的地方進行測驗。元世祖批準了他的建議,于至元十六
年(1279)遂設十四員監候官,分幾路出發,到全國各地進行天文觀測。據記載,當時“四海測驗,凡二
十七所”。這年三月,郭守敬由上都、大都開始,歷經河南,轉抵南海,行程數千里,親自掌握一路的實
際測驗。
當時的觀測分詳略兩種記錄方式。二十七所中的前七處,觀測內容較詳,包括北極出地高度、夏至零
景和晝夜時刻的測驗,而其余二十處,只測北極出地高度。值得注意的是詳測的七處:南海、衡岳、岳臺、
和林、鐵勒、北海、大都,在地理緯度上是全國有代表性的地區。從"北極出地"高度看:南海15度,衡
岳25度,岳臺35度,和林45度,鐵勒55度,北海65度,大都40度。前六地每移一地相差10度,后者
是國都,自當詳測。顯然,這次測驗是有組織有計劃進行的。這一南北數千里的實測資料,不僅為元代當
時改革天文歷法提供了重要資料,而且也為此后的天文研究工作提供了寶貴史料。在分析研究了大量的實
測資料和歷史資料的基礎上,經過精密計算,終于在至元十七年(1280)頒布了一部進步的新歷——《授
時歷》。
(摘編自張家泰的科普文章《登封觀星臺:中國現存最早的天文臺》)
材料二:
元朝郭守敬的“四海測驗”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天文大地測量。郭守敬的測量方式,與僧一
行所為幾乎完全一樣,都是在全國范圍內選定若干分離地點,派人分別測量觀測地點的北極出地高度、夏
至影長、晝夜時刻等?!对?郭守敬傳》記載了這件事的來龍去脈:
守敬當帝前指陳理致,至于日晏,帝不為倦。守敬因奏:“唐一行開元間令南宮說天下測景,書中見
者凡十三處。今疆宇比唐尤大,若不遠方測驗,日月交食分數時刻不同,晝夜長短不同,日月星辰去天高
第1頁,共20頁
下不同,即目測驗人少,可先南北立表,取直測景?!钡劭善渥?。遂設監候官一"h四員,分道而出,東至
高麗,西極滇池,南逾殊崖,北盡鐵勒,四海測驗,凡二十七所。
一行組織的天文大地測量的范圍很廣,北到北緯51度左右的鐵勒回紇部(今蒙古烏蘭巴托西南),南
到約北緯18度的林邑(今越南的中部)。相比之下,郭守敬主持的“四海測驗”,在全國各地設立了27
個觀測點,觀測點的分布東起朝鮮半島,西至川滇和河西走廊,南到緯度只有15°的南海,北到緯度高達
64.1°的北海(今俄羅斯西伯利亞中部通古斯卡河一帶),比一行的測量區域更大。“四海測驗”的內容
之多、地域之廣、精度之高、參加人員之眾,在我國乃至世界天文學史上都是空前的。
一行的測量有兩個目的,一是驗證“地隔千里,影差一寸”這一天文學理論是否正確,并進一步考校
地中的正確位置;二是測量各測點的夏至影長、北極出地高度等天文學要素,以之編制新的歷法。
在郭守敬的時代,”地隔千里,影差一寸”學說被天文界棄置已久,一行的天文大地測量的第一個動
機對郭守敬而言不復存在,能拿到桌面上的理由,只剩下修訂歷法這一條了。但是,僅僅為了修訂歷法,
需要搞這么大規模的“四海測驗”嗎?27個觀測點,有些位于人煙稀少之處,編制好的歷法,能頒行到那
里嗎?特別是,27個觀測點被分成了兩類:南海、衡岳、岳臺、和林、鐵勒和北海六處,再加上元朝首都
大都,這7個觀測點是一類,它們的觀測項目為“北極出地”、夏至“署景長”“晝夜長短”三項;其余
的20個觀測點是另一類,僅“北極出地”一項。對此,厲國青等認為,“當時正是制訂授時歷的緊張階段,
急需測量一些與制歷有關的數據,所以先在有代表性的六個點上測完了上述三項數據?!庇蓞栂壬恼f法
來看,其余20個觀測點的觀測,對《授時歷》的編制沒什么用處。
既然大部分觀測點的觀測都與歷法編制無關,郭守敬為什么要組織這么大規模的“四海測驗”?其潛
在動機究竟是什么?要探究這一問題,需要回顧當時天文學發展的歷史背景。
在郭守敬之前,元代天文學發展的一個重要成就是耶律楚材對“時差”現象的發現。時差現象的存在,
是大地為圓球形狀的有力證據。雖然耶律楚材并沒有提出地球學說,但元代人知道源自西方的地球學說,
則是無疑的。《元史?天文志》記載了西域人士扎馬魯丁為忽必烈所造的西域天文儀器,其中就有一臺地
球儀。郭守敬提出要進行天文大地測量,是至元十六年(1279),而扎馬魯丁造地球儀,則是至元四年(1267),
耶律楚材隨成吉思汗西征發現時差現象,更早在南宋嘉定十三年(1220)o由此,郭守敬對這些天文學成
果當有所知。
綜合這些因素來看,郭守敬設計在全國范圍內進行天文大地測量時,一定知道地球觀念的存在。那么,
他有沒有可能利用這次測量的機會,去檢驗一下地球說的真偽呢?這種可能性不能排除。當郭守敬得知這
樣一個完全有悖于傳統認識的地球學說時,心生好奇,有意把測量范圍盡可能擴大,在滿足編制歷法的需
求的同時,順便對地球學說做個驗證,也不無可能。遺憾的是,驗證結果如何,他是否由此確信了地球學
第2頁,共20頁
說,史料無載,我們不能妄猜。我們唯一知道的是,在其遺留至今的關于天文學的論述中,他從未提及過
地球學說。畢竟,這種測量方式的驗證,只是一種間接驗證,其說服力尚未達到讓人聞知即信的程度。
(摘編自關增建的學術論文《中國天文大地測量的歷史演變》)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國家疆域的擴大需要編制一部新的歷法,這是元世祖同意郭守敬進行“四海測驗”的一個重要原因。
B.在“四海測驗”后,郭守敬等人對測驗所得的原始資料進行了精密計算,并據此制定了《授時歷》。
C.對于“四海測驗”27個觀測點觀測內容的不同,研究界存在詳略、緩急以及潛在動機等多種看法。
D.“四海測驗”在中國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不僅因為它規模最大,還因為它為后世留下了寶貴資料。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項是()
A.從“四海測驗”7個詳測地點地理緯度的規律性中可以看出,郭守敬組織的這一次測量是經過了周密計
劃的。
B.“四海測驗”中大部分觀測點的觀測內容對歷法的編制沒有作用,作者由此推斷,郭守敬還存在著其他
動機。
C.如果說耶律楚材對時差現象的認定,是對地球說的隱晦表達,那么地球儀的存在,就是元人知道地球說
的實證了。
D.郭守敬認為,以“四海測驗”方式得到的數據不能直接驗證地球學說的真實性,因而他未在論述中提到
地球學說。
3.下列選項不屬于中國天文大地測量的一項是()
A.以土圭之法,測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日南則景短,多暑。日北則景長,多寒。
B.審時以漏,平地以繩,隨氣至分,同日度影。得其差率,里即可知。
C.周天三百六十度,每度當地上二百里,是故推驗大地經緯度分,皆與天應。
D.樹兩表,南北十里……試從南表之下,仰望北表之端,必將積微分之差,漸與南表參合。
4.“四海測驗”體現了哪些科學精神?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理解。
5.兩則材料都圍繞“四海測驗”展開,但在行文特點上卻存在很大的不同。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
【答案】B、D、C、【參考答案】①實證的精神,“四海測驗”以實地測驗的形式來獲取第一手資料;②嚴
謹的精神,“四海測驗”的觀測地點、測驗內容都經過了嚴密地組織和計劃;③繼承的精神,“四海測驗”
是在繼承了唐代僧一行的測量方式的基礎上進行的;④不畏艱難的精神,郭守敬行程數千里親自測驗,其
他測驗人員更是到達了邊遠地區;⑤探索的精神,郭守敬可能利用這次“四海測驗”的機會,去檢驗一下
地球說的真偽;⑥務實的精神,“四海測驗”的目的是統一歷法,重在解決實際問題。、【參考答案】①內
容上:材料一從歷史背景、測驗過程及結果等方面介紹“四海測驗”,內容全面而概括;材料二從中國天
第3頁,共20頁
文大地測量的歷史演變的角度對“四海測驗”進行介紹和評價,針對測驗動機進行深入探究,論題明確集
中。②表達上:材料一是科普文章。語言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可讀性強;材料二是學術論文,問題意識
鮮明,論證嚴密,理論性強。
【解析】1.【命題立意】本題考查核心素養的主要方面是“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考查
內容為“能敏銳地感受文本或交際對象的語言特點和情感特征,迅速判斷其表達的正誤與恰當程度”“能
準確、清楚地分析和闡明觀點與材料之間的關系”。
【試題分析】B.“并據此制定了《授時歷》”錯,原文為“在分析研究了大量的實測資料和歷史資料的基
礎上,經過精密計算,終于在至元十七年(1280)頒布了一部進步的新歷一一《授時歷》”,選項曲解文
-y*r.
尼、o
2.【命題立意】本題考查核心素養的主要方面是“思維發展與提升”,考查內容為“能在各部分信息之間
建立聯系,把握主要信息,分析、說明復雜信息中可能存在的多種關系”。
【試題分析】D選項“郭守敬認為……因而他未在論述中提到地球學說”錯,原文為“我們唯一知道的是,
在其遺留至今的關于天文學的論述中,他從未提及過地球學說。畢竟,這種測量方式的驗證,只是一種間
接驗證,其說服力尚未達到讓人聞知即信的程度”,可知,“以‘四海測驗'方式得到的數據不能直接驗
證地球學說的真實性”是作者的分析,不是“郭守敬認為",選項曲解文意,強加因果。
3.【命題立意】本題考查核心素養的主要方面是“思維發展與提升”,考查內容為“能準確、清楚地分析
和闡明觀點與材料之間的關系”。
【試題分析】結合“包括北極出地高度、夏至暑景和晝夜時刻的測驗”可知中國天文大地測量是測距離和
時間。
A選項“求地中”是測夏至辱景。B選項結合“同日度影”可知測的是日影,屬于天文大地測量。C選項測
的是經緯度,不在天文大地測量范圍內。D選項結合文中“先南北立表,取直測景”及選項“樹兩表,南
北十里……”可知屬于天文大地測量。
4.【命題立意】本題考查核心素養的主要方面是“思維發展與提升”,考查內容為“能準確概括觀點和情
感”。
【試題分析】結合“這一南北數千里的實測資料,不僅為元代當時改革天文歷法提供了重要資料,而且也
為此后的天文研究工作提供了寶貴史料”可概括出,實證的精神,“四海測驗”以實地測驗的形式來獲取
第一手資料。
結合“當時的觀測分詳略兩種記錄方式。二十七所中的前七處,觀測內容較詳,包括北極出地高度、夏至
暑景和晝夜時刻的測驗,而其余二十處,只測北極出地高度。值得注意的是詳測的七處:南海、衡岳、岳
第4頁,共20頁
臺、和林、鐵勒、北海、大都,在地理緯度上是全國有代表性的地區……前六地每移一地相差10度,后者
是國都,自當詳測。顯然,這次測驗是有組織有計劃進行的”可概括出,嚴謹的精神,“四海測驗”的觀
測地點、測驗內容都經過了嚴密地組織和計劃。
結合“郭守敬的測量方式,與僧一行所為幾乎完全一樣,都是在全國范圍內選定若干分離地點”可概括出,
繼承的精神,“四海測驗”是在繼承了唐代僧一行的測量方式的基礎上進行的。
結合”郭守敬由上都、大都開始,歷經河南,轉抵南海,行程數千里,親自掌握一路的實際測驗”可概括出,
不畏艱難的精神,郭守敬行程數千里親自測驗,其他測驗人員更是到達了邊遠地區。
結合“當郭守敬得知這樣一個完全有悖于傳統認識的地球學說時,心生好奇,有意把測量范圍盡可能擴大,
在滿足編制歷法的需求的同時,順便對地球學說做個驗證”可概括出,探索的精神,郭守敬可能利用這次
“四海測驗”的機會,去檢驗一下地球說的真偽。
結合“當時正是制訂授時歷的緊張階段,急需測量一些與制歷有關的數據,所以先在有代表性的六個點上
測完了上述三項數據”可概括出,務實的精神,“四海測驗”的目的是統一歷法,重在解決實際問題。
5.【命題立意】本題考查核心素養的主要方面是“思維發展與提升”,考查內容為“能比較、概括多個文
本的信息,發現其內容、觀點、情感、材料組織與使用等方面的異同”。
【試題分析】內容上:材料一“元初,郭守敬曾向元世祖忽必烈進奏說……而今天國家的疆域比唐時廣大,
更需要到邊遠的地方進行測驗”“至元十六年……遂設十四員監候官,分幾路出發,到全國各地進行天文
觀測。在分析研究了大量的實測資料和歷史資料的基礎上,經過精密計算,終于在至元十七年(1280)頒
布了一部進步的新歷一一《授時歷》”“這一南北數千里的實測資料,不僅為元代當時改革天文歷法提供
了重要資料,而且也為此后的天文研究工作提供了寶貴史料”,從歷史背景、測驗過程及結果等方面介紹
“四海測驗”,內容全面而概括。
材料二“元朝郭守敬的‘四海測驗’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天文大地測量。郭守敬的測量方式,與
僧一行所為幾乎完全一樣……一行組織的天文大地測量的范圍很廣……郭守敬主持的‘四海測驗’……比
一行的測量區域更大?!暮y驗'的內容之多、地域之廣、精度之高、參加人員之眾,在我國乃至世界
天文學史上都是空前的”“大部分觀測點的觀測都與歷法編制無關,郭守敬為什么要組織這么大規模的
‘四海測驗'?其潛在動機究竟是什么?……那么,他有沒有可能利用這次測量的機會,去檢驗一下地球
說的真偽呢?這種可能性不能排除",從中國天文大地測量的歷史演變的角度對“四海測驗”進行介紹和
評價,針對測驗動機進行深入探究,論題明確集中。
表達上:結合”摘編自張家泰的科普文章《登封觀星臺:中國現存最早的天文臺》”可知材料一是科普文
章。結合“觀星臺的建立是為了改進歷法,所以《授時歷》的頒行和觀星臺是分不開的……分幾路出發,
到全國各地進行天文觀測……顯然,這次測驗是有組織有計劃進行的……在分析研究了大量的實測資料和
第5頁,共20頁
歷史資料的基礎上,經過精密計算,終于在至元十七年(1280)頒布了一部進步的新歷一一《授時歷》”
等看出,科普文章語言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可讀性強。
結合“摘編自關增建的學術論文《中國天文大地測量的歷史演變》”可知材料二是學術論文,結合“僅僅
為了修訂歷法,需要搞這么大規模的‘四海測驗'嗎……27個觀測點,有些位于人煙稀少之處,編制好的
歷法,能頒行到那里嗎……由此,郭守敬對這些天文學成果當有所知……綜合這些因素來看,郭守敬設計
在全國范圍內進行天文大地測量時,一定知道地球觀念的存在。那么,他有沒有可能利用這次測量的機會,
去檢驗一下地球說的真偽呢?這種可能性不能排除”等內容可知,學術論文問題意識鮮明,論證嚴密,理
論性強學術論文問題意識鮮明,論證嚴密,理論性強。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文本一:
邊城
沈從文
兩年日子過去了。
這兩年來兩個中秋節,恰好無月亮可看,凡在這邊城地方,因看月而起整夜男女唱歌的故事,皆不能
如期舉行,因此兩個中秋留給翠翠的印象,極其平淡無奇。
兩個新年雖照例可以看到軍營里與各鄉來的獅子龍燈,在小教場迎春,鑼鼓喧闌很熱鬧。到了十五夜
晚,城中舞龍耍獅子的鎮草兵士,還各自赤裸著肩膊,往各處去歡迎炮仗煙火。城中軍營里,稅關局長公
館,河街上一些大字號,莫不頭先截老毛竹筒,或鏤空棕桐樹根株,用洞硝拌和磺炭鋼砂,一千槌八百槌
把煙火做好。好勇取樂的軍士,光赤著個上身,玩著燈打著鼓來了,小鞭炮如落雨的樣子,從懸到長竿尖
端的空中落到玩燈的肩背上,鑼鼓催動急促的拍子,大家皆為這事情十分興奮。鞭炮放過一陣后,用長凳
腳綁著的大筒煙火,在敞坪一端燃起了弓I線,先是噪噬的流瀉白光,慢慢的這白光便吼嘯起來,作出如雷
如虎驚人的聲音,白光向上空沖去,高至二十丈,下落時便灑散著滿天花雨。玩燈的兵士,在火花中繞著
圈子,儼然毫不在意的樣子。翠翠同他的祖父,也看過這樣的熱鬧,留下一個熱鬧的印象,但這印象不知
為什么原因,總不如那個端午所經過的事情甜而美。
翠翠為了不能忘記那件事,上年一個端午又同祖父到城邊河街去看了半天船,一切玩得正好時,忽然
落了行雨,無人衣衫不被雨濕透。為了避雨,祖孫二人同那只黃狗,走到順順吊腳樓上去,擠在一個角隅
里。有人扛凳子從身邊過去,翠翠認得那人正是去年打了火把送她回家的人,就告給祖父:
“爺爺,那個人去年送我回家,他拿了火把走路時,真像嘍啰!”
祖父當時不作聲,等到那人回頭又走過面前時,就閃不知一把抓住那個人,笑嘻嘻說:
“嗨嗨,你這個嘍啰!要你到我家喝一杯也不成,還怕酒里有毒,把你這個真命天子毒死!”
第6頁,共20頁
那人一看是守渡船的,且看到了翠翠,就笑了?!按浯?,你長大了!二老說你在河邊大魚會吃你,我
們這里河中的魚,現在吞不下你了。”
翠翠一句話不說,只是抿起嘴唇笑著。
這一次雖在這嘍啰長年口中聽到個“二老”名字,卻不曾見及這個人。從祖父與那長年談話里,翠翠
聽明白了二老是在下游六百里外青浪灘過端午的。但這次不見二老卻認識了大老,且見著了那個一地出名
的順順。大老把河中的鴨子捉回家里后,因為守渡船的老家伙稱贊了那只肥鴨兩次,順順就要大老把鴨子
給翠翠。且知道祖孫二人所過的日子,十分拮據,節日里自己不能包粽子,又送了許多三角粽。
那水上名人同祖父談話時,翠翠雖裝作眺望河中景致,耳朵卻把每一句話聽得清清楚楚。那人向祖父
說翠翠長得很美,問過翠翠年紀,又問有不有人家。祖父則很快樂的夸獎了翠翠不少,且似乎不許別人來
關心翠翠的婚事,故一到這件事便閉口不談。
回家時,祖父抱了那只白鴨子同別的東西,翠翠打火把引路。兩人沿城墻腳走去,一面是城,一面是
水。
祖父說:“順順真是個好人,大方得很。大老也很好。這一家人都好!”翠翠說:“一家人都好,你
認識他們一家人嗎?”祖父不明白這句話的意思所在,因為今天太高興一點,便笑著說:“翠翠,假若大
老要你做媳婦,請人來做媒,你答應不答應?”翠翠就說:“爺爺,你瘋了!再說我就生你的氣!”
祖父話雖不再說了,心中卻很顯然的還轉著這些可笑的不好的念頭。翠翠著了惱,把火炬向路兩旁亂
晃著,
向前快快的走去了。
“翠翠,莫鬧,我摔到河里去,鴨子會走脫的!”
“誰也不稀罕那只鴨子!”
祖父明白翠翠為什么事不高興,便唱起搖櫓人駛船下灘時催櫓的歌聲,聲音雖然啞沙沙的,字眼兒卻
穩穩當當毫不含糊。翠翠一面聽著一面向前走去,忽然停住了發問:“爺爺,你的船是不是正在下青浪灘
呢?”
祖父不說什么,還是唱著,兩人皆記起順順家二老的船正在青浪灘過節,但誰也不明白另外一個人的
記憶所止處。祖孫二人便沉默的一直走還家中。到了渡口,那代理看船的,正把船泊在岸邊等候他們。幾
人渡過溪到了家中,剝粽子吃。到后那人要進城去,翠翠趕即為那人點上火把,讓他有火把照路。人過了
小溪上小山時,翠翠同祖父在船上望著,翠翠說:
“爺爺,看嘍啰上山了啊!”
第7頁,共20頁
祖父把手攀引著橫纜,注目溪面升起的海霧,仿佛看到了什么東西,輕輕的吁了一口氣。祖父靜靜的
拉船過對岸家邊時,要翠翠先上岸去,自己卻守在船邊,因為過節,明白一定有鄉下人從城里看龍船,還
得乘黑趕回家鄉。
(節選自沈從文《邊城》,有刪改)
文本二:
魯迅、沈從文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兩位杰出的文學藝術大師,他們先后作為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文
壇的亮麗旗幟,以豐厚的創作實績和突出的藝術成就開辟、拓展了鄉土文學的領域。魯迅重在“揭丑”,
使得阿Q的性格成為現代的我們國人的魂靈,《阿Q正傳》也成為20年代中國形象的代名詞。沈從文則重
在“顯美”,注重發掘、凸現邊域山民的傳統美德和自然人性,寄托了作者重造民族精神的理想,也使得
《邊城》繼《阿Q正傳》之后,成為中國形象的代表。
(節選自歷彥軍《中國形象的文化隱寓》)
6.下列對文本一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兩年來的兩個中秋節讓翠翠感到極其平淡無奇是因為唱歌等活動沒能如期舉行以及儺送不在場。
B.祖父遇到去年打火把的人先不做聲,然后“閃不知一把抓住”,敏捷的動作表現出他粗魯冒失的性格。
C.順順同祖父談話時,翠翠假裝眺望河中景色,實際卻聽得很仔細,表現出她矜持羞澀的性格。
D.爺孫倆“誰也不明白另外一個人的記憶所止處”,反映出爺孫間雖然感情真摯但還是有隔膜。
7.下列對文本一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對邊城新年迎春活動進行了詳細描寫,既反襯出翠翠內心的失落,也從側面寫出她對儺送的思念。
B.小說以打火把的人為線索銜接起了兩個端午,讓翠翠先邂逅大老又巧遇二老,使得故事情節搖曳生姿。
C.小說第二段開頭“翠翠為了不能忘記那件事”既寫出翠翠對儺送的難忘,又引出對上一個端午節的回憶。
D.小說語言簡約樸實卻又生動形象,主要以細節描寫塑造人物,尤其是擅于通過對話展現人物性格和心理。
8.文本一中“鴨子”多次出現,有什么作用?
9.文本二中所說的“《邊城》繼《阿Q正傳》之后,成為中國形象的代表",你如何理解?請結合文本一
和課本中學過的《阿Q正傳》作簡要分析。
【答案】B、B、【參考答案】①鴨子是大老捉回家的,說明大老和二老一樣身手矯??;②順順只因爺爺稱贊
了那只肥鴨兩次便把鴨子給了爺爺,表現出順順慷慨仗義的性格特點;③描寫了湘西淳樸的風土人情,凸
顯人性善良美好的文本主旨;④翠翠對祖父說“誰也不稀罕那只鴨子”,表現出她不喜歡大老只喜歡二老
的心理。、【參考答案】①農村形象:《阿Q正傳》通過趙太爺等對阿Q的欺壓,表現出中國農村封建專
治、封閉落后的社會環境特點;而《邊城》節選部分通過對迎春和端午習俗等的描寫,展現出邊城軍民和
睦、官民同樂的社會環境特點。
第8頁,共20頁
②國民形象:《阿Q正傳》通過對阿Q的“精神勝利法”以及王胡、假洋鬼子等社會各階層的生活狀態的
描寫,表現出欺軟怕硬、自輕自賤、忍辱屈從、麻木愚昧等病態人格和心理;而《邊城》節選部分通過描
寫順順得慷慨仗義、老船夫的質樸俠義、翠翠純真善良等,表現出優美、健康、自然的人性特點。
③魯迅重在“揭丑”,主要從“惡”的角度加以摧毀,沈從文重在“顯美”,主要從“善”的角度進行誘
導,但都是為了“重塑民族精神”。
【解析】1.【命題立意】本題考查核心素養的主要方面是“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
鑒賞與創造”,考查內容為“能敏銳地感受文本或交際對象的語言特點和情感特征,迅速判斷其表達的正
誤與恰當程度,察覺其言外之意和隱含的情感傾向”“能就文本的內容或形式提出質疑,展開聯想”“結
合作品的具體內容,闡釋作品的情感、形象、主題和思想內涵”。
【試題分析】B選項“表現出他粗魯冒失的性格”錯。原文“祖父當時不作聲,等到那人回頭又走過面前
時,就閃不知一把抓住那個人,笑嘻嘻說:'嗨嗨,你這個嘍啰!要你到我家喝一杯也不成,還怕酒里有
毒,把你這個真命天子毒死!'”,聯系上下文可以看出,這個嘍啰是幫助過翠翠的人,從爺爺和他說話
的內容和“抓”“閃”的動作可以看出,他們之間是熟悉的人,爺爺這么做是和他開玩笑呢,爺爺是個幽
默的人,而不是粗魯冒失的人。
2.【命題立意】本題考查核心素養的主要方面是“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
造”,考查內容為“能敏銳地感受文本或交際對象的語言特點和情感特征,迅速判斷其表達的正誤與恰當
程度,察覺其言外之意和隱含的情感傾向”“能就文本的內容或形式提出質疑,展開聯想”“結合作品的
具體內容,闡釋作品的情感、形象、主題和思想內涵”。
【試題分析】B選項“讓翠翠先邂逅大老又巧遇二老”錯。原文提到了兩次端午,第一次端午邂逅了二老,
二老好心請翠翠去家里歇歇,并等爺爺來,翠翠不明白,還以為他是壞人;第二年端午碰到下雨,去順順
家躲雨,邂逅了大老。
3.【命題立意】本題考查核心素養的主要方面是“審美鑒賞與創造”,考查內容為“結合作品的具體內容,
闡釋作品的情感、形象、主題和思想內涵”。
【試題分析】從“大老把河中的鴨子捉回家里”以及后來二老在端午節捉鴨子來看,大老和二老都是捉鴨
子能手,身手矯健。
從“大老把河中的鴨子捉回家里后,因為守渡船的老家伙稱贊了那只肥鴨兩次,順順就要大老把鴨子給翠
翠。且知道祖孫二人所過的日子,十分拮據,節日里自己不能包粽子,又送了許多三角粽”“順順真是個
好人,大方得很。大老也很好。這一家人都好”中可以看出,順順慷慨仗義的性格特點,因為爺爺和翠翠
過的日子很清貧,所以便把鴨子送給他們改善生活,外加贈送三角粽,從而也體現湘西淳樸的風土民情,
第9頁,共20頁
人性美好的社會風氣。
從“'翠翠,假若大老要你做媳婦,請人來做媒,你答應不答應?'翠翠就說:‘爺爺,你瘋了!再說我
就生你的氣!“祖父明白翠翠為什么事不高興,便唱起搖櫓人駛船下灘時催櫓的歌聲,聲音雖然啞沙
沙的,字眼兒卻穩穩當當毫不含糊”“誰也不希罕那只鴨子”可以看出,翠翠因為爺爺開玩笑的試探她而
不高興,表現出她不喜歡大老只喜歡二老的心理。
4.【命題立意】本題考查核心素養的主要方面是“審美鑒賞與創造”,考查內容為“能比較兩個以上的文
學作品在主題、表現形式、作品風格上的異同”。
【試題分析】農村形象:《邊城》“兩個新年雖照例可以看到軍營里與各鄉來的獅子龍燈,在小教場迎春,
鑼鼓喧闌很熱鬧。到了十五夜晚,城中舞龍耍獅子的鎮簟兵士,還各自赤裸著肩膊,往各處去歡迎炮仗煙
火”可以看出,湘西人民對于傳統的端午節過的很有儀式感,寫到了端午節捉鴨子、賽龍舟、包粽子等,
以及當地的駐軍為了與民同樂,增加節目的愉快,還贊助鴨子作為比賽項目。
《阿Q正傳》,趙太爺應該算是在阿Q所生活的地方,一個最具有權勢的人,是所有未莊的居民都崇拜和
憧憬的對象。因為有錢、有權利、有大房子、有文化,所以可以有身份、有尊嚴、有剝削他人的可能。趙
太爺是未莊的強權者,能夠壓迫阿Q,壓迫未莊的所有弱者,是一個典型的具有封建意識形態的人物。在
小說當中,趙太爺表現出了對封建統治和封建意識的絕對維護,比如,討厭假洋鬼子;對假洋鬼子的假辮
子表現出了反感;反對革命。但是關于革命,趙太爺在最初的反對過后,又為了賺取自身的利益而反而“投
身革命”,這種腐朽的自保觀念,也是趙太爺具有強烈封建意識的表現之一。
國民形象:《阿Q正傳》中不論是假洋鬼子還是趙秀才,都出身于封建大家庭,是富裕階級的成員,與底
層勞動人民之間的關系是徹底對立的。從假洋鬼子和趙秀才的身上,都看不到他們對勞動者的同情和愛護。
假洋鬼子雖然接收了外國教育,學習了自由、平等,但是骨子里仍然帶有統治階級的優越感??床黄鸢,
用手里的權杖敲打阿Q,追罵阿Q,并且認為阿Q沒有資格參加革命,將阿Q打出門去。
阿Q自輕自賤,自欺欺人,欺軟怕硬。阿Q能夠自己貶低自己,而且在自輕自賤了之后,還能夠認為這種
輕賤使自己的“地位”更加向上。比如,在被人揪住辮子往墻上撞頭的時候,阿Q就自己說自己是“蟲笏”,
將自己貶低為“蟲笏”希望別人放了自己。并且在輕賤自己為“蟲笏”之后,又犯了自尊自大的毛病,認
為自己是第一個能夠自輕自賤的人,所謂的“第一個”就是無上的榮耀,這就是阿Q的精神勝利法。
《邊城》中,大老把河中的鴨子捉回家里后,因為守渡船的老家伙稱贊了那只肥鴨兩次,順順就要大老把
鴨子給翠翠。且知道祖孫二人所過的日子,十分拮據,節日里自己不能包粽子,又送了許多三角粽。老爺
爺擺渡不肯收錢,翠翠天真爛漫,對二老的感情真摯又羞澀,都能體現湘西人民的質樸。
《阿Q正傳》是魯迅對舊中國病態國民性的一次集中展示和系統的大清算,主要是“揭丑”。魯迅不僅從
經濟剝削、政治壓迫方面對封建制度加以揭露,而且著重揭露了封建制度用其整個反動思想體系,給勞動
第10頁,共20頁
人民套上的精神枷鎖。
《邊城》描寫的湘西,自然風光秀麗、民風純樸,人們不講等級,不談功利,人與人之間真誠相待,相互
友愛。外公對孫女的愛、翠翠對儺送純真的愛。寄托著沈從文“美”與“愛”的美學理想,是他的作品中
最能表現人性美的一部小說。
二、文言文閱讀(本大題共1小題,共20.0分)
閱讀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歐陽修字永叔,廬陵人。舉進士,試南宮第一,擢甲科,調西京推官。入朝,為館閣???。氐叫三千,
知諫院。修論事切直,人視之如仇,帝獨獎其敢言,面賜五品服。同修起居注,遂知制誥。故事,必試而
后命,帝知修,詔特除之。奉使河東。使還,會保州兵亂,以為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方是時,
杜衍等相繼以黨議罷去,修慨然上疏,于是邪黨益忌修,因其孤甥張氏獄傅致以罪,左遷知制誥、知滁州。
居二年,徙揚州、潁州。復學士,留守南京,以母憂去。眼除,召判流內鈴,時在外十一年矣。帝見其發
白,問勞甚至。小人畏修復用,有詐為修奏,乞澄汰內侍為奸利者。其群皆怨怒,譜之,出知同州,帝納
吳充言而止。遷翰林學士,俾修唐書。臺諫論執中過惡,而執中猶遷延固位。修上疏,以為“陛下拒忠言,
庇愚相,為圣德之累”。未幾,執中罷。狄青為樞密使,有威名,帝不豫,訛言籍籍,修請出之于外,以
保其終,遂罷知陳州。修平生與人盡言無所隱及執政士大夫有所干請輒面諭可否雖臺諫官論事亦必以是非
詰之以是怨誹益眾帝將追崇濮王,命有司議,皆謂當稱皇伯,改封大國。修引《喪服記》,以為:“'為
人后者,為其父母服。'降三年為期,而不沒父母之名,以見服可降而名不可沒也。若本生之親,改稱皇
伯,歷考前世,皆無典據。進封大國,則又禮無加爵之道。故中書之議,不與眾同。”太后出手書,許帝
稱親,尊王為皇,三夫人為后。帝不敢當。熙寧四年,以太子少師致仕。五年,卒,贈太子太師,承日文
忠。
(節選自《宋史?歐陽修傳》)
10.下列各選項中,文言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A.乞澄汰內侍為奸利者B.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
C.鑄以為金人十二D.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1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修平生與人盡言無所隱/及執政/士大夫有所干請/輒面諭可否/雖臺諫官論事/亦必以是非詰之/以是怨誹益
眾/
B.修平生與人盡言無所隱/及執政士大夫有所干請/輒面諭可否/雖臺諫官論事/亦必以是非詰之/以是怨誹益
眾/
第11頁,共20頁
C.修平生與人盡言無所隱/及執政士大夫有所干請/輒面諭可否/雖臺諫官論事亦必以是非/詰之以是/怨誹益
眾/
D.修平生與人盡言無所隱/及執政/士大夫有所干請/輒面諭可否/雖臺諫官論事亦必以是非/詰之以是/怨誹益
眾/
12.下列對文本內外文化常識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慶歷三年,為年號紀年法,以元、二、三的序數遞記,更換年號就重新紀元。新君即位一般都會改變年
號,稱為“改元”。
B.服除,守喪期滿而脫除喪服。古代喪服按生者和死者親疏遠近不同分為十等,其中包括斬衰、齊衰、大
功、小功等。
C.謚,謚號,指古代帝王、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據他們的生平行為給予的一種褒貶善
惡的稱號。
D.古人乘車尚左(以左方為尊),尊者在左,御者在中,另有一人在右陪乘,陪乘叫做修乘,又叫車右,
但兵車情況不同。
1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故事,必試而后命,帝知修,詔特除之。
(2)因其孤甥張氏獄傅致以罪,左遷知制誥、知滁州。
14.英宗欲崇奉生父濮王,眾臣都說應當稱濮王為“皇伯”,并改封“大國”,而歐陽修對此持反對意見。
請簡要概括歐陽修反對的理由。
【答案】D、A、B、【參考答案】(1)按慣例,對這個官職必須先考試而后才能任命,仁宗了解歐陽修,
詔令特意授予他這個官職。
(2)借歐陽修外甥女張氏犯罪下獄之事羅織他的罪狀,致使他降職為知制誥、滁州知州。、【參考答案】
歐陽修援引《喪服記》,認為親生父母的名份不能更改,如果稱濮王為“皇伯”,無典可依;而進封“大
國”爵位,又于禮不合。
【解析】1.【命題立意】本題考查核心素養的主要方面是“語言建構與運用”,考查內容為“具有主動積
累的習慣,能進一步擴展語言積累,運用多種方法整理自己積累的語言材料,發現其中的聯系”。
【試題分析】A選項定語后置句,“乞澄汰為奸利內侍”,句意:請求清洗宦官中作奸謀利的人。B選項
定語后置句,“人又誰能以察察之身,受汶汶之物",句意:誰又愿意讓自己潔白的身體,去接觸污濁的
外物呢?C選項省略句,定語后置句,“鑄以(之)為十二金人”,句意:鑄造成十二座銅人。D選項賓
語前置句,“不施仁義而攻守之勢異也”,句意:因為不施行仁政,而使攻守的形勢發生了變化。故選D。
第12頁,共20頁
2.【命題立意】本題考查核心素養的主要方面是“思維發展與提升”,考查內容為“能憑借語感推斷結構
比較復雜的語句的意思”。
【試題分析】句意:歐陽修平生與別人談論事情,從來都是盡其所言,沒有什么隱瞞。待到他治理政事時
士大夫有什么請求,則當面說明行還是不行,即使是御史臺和諫院的官員論事,他也必定問明是非,由此
怨恨誹謗他的人越來越多。
“及執政”,是后面句子“士大夫有所干請”的時間狀語,中間要斷開,可以排除B、C;"以是非詰之”
是偏正短語,中間不能斷開,可以排除D。
3.【命題立意】本題考查核心素養的主要方面是“語言建構與運用”“文化傳承與理解”,考查內容為“在
擴展和整理自己語文積累的過程中,能發現聯系,探索規律”“能根據語文課程學到的內容,對閱讀和表
達交流中涉及的有關文化現象展開討論”。
【試題分析】B選項“古代喪服按生者和死者親疏遠近不同分為十等”錯誤,喪服分為五個等級,叫做五
服。五服的名稱是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纏麻。
4.【命題立意】本題考查核心素養的主要方面是“語言建構與運用”,考查內容為“能將發現的語言運用
規律用于自己的語文學習實踐”。
【試題分析】(1)“故事”,名詞作狀語,按慣例;“命”,任命;“知”,了解;“除”,授予官職。
(2)“因”,借,憑借;“獄”,下獄之事,案件;“傅致”,羅織;“左遷”,降職。
5.【命題立意】本題考查核心素養的主要方面是“思維發展與提升”,考查內容為“能準確、清楚地分析
和闡明觀點與材料之間的關系,能就文本的內容或形式提出質疑,展開聯想,并能找出相關證據材料支持
自己的觀點”。
【試題分析】從“修引《喪服記》,以為:'為人后者,為其父母服。'降三年為期,而不沒父母之名,
以見服可降而名不可沒也。若本生之親,改稱皇伯,歷考前世,皆無典據。進封大國,則又禮無加爵之道”
可知,歐陽修援引《喪服記》,認為親生父母的名份不能更改,如果稱濮王為“皇伯”,無典可依;而進
封“大國”爵位,又于禮不合。
參考譯文:
歐陽修字永叔,廬陵人。后來考中進士,在南宮(禮部)考試考了第一名,榮選為甲科進士,被任命
為西京推官。以后歐陽修回京返朝,升為館閣???。慶歷三年,兼掌諫院。歐陽修論事切直了當,因此有
些人把他看作仇敵一樣,唯獨仁宗勉勵他敢于說話,當面賜給他五品官的服飾。歐陽修做同修起居注后,
進任知制誥。按慣例,對這個官職必須先考試而后才能任命,仁宗了解歐陽修,詔令特意授予他這個官職。
他奉命出使河東。歐陽修出使河東回京以后,正趕上保州發生了兵亂,又被任命為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
轉運使。正當這個時候,杜衍等人因被誣陷私結朋黨而相繼被罷去,歐陽修慨然上疏,從此奸邪之徒更加
第13頁,共20頁
忌恨歐陽修,并借歐陽修外甥女張氏犯罪下獄之事羅織他的罪狀,致使他降職為知制誥、滁州知州。到任
二年又徙遷揚州、潁州?;謴妄垐D閣直學士官職,兼南京留守司事,因其母親去世回到家中。為母親服喪
期滿,奉召擔任流內鈴,當時在外地已經長達十一年了?;噬弦娝^發都白了,對他非常關心,撫慰有加。
那些奸邪小人皆畏懼歐陽修被重新起用,有人就偽造他的奏章,請求清洗宦官中作奸謀利的人。那些宦官
都非常怨恨,(他們聯合起來)陷害歐陽修,把歐陽修調出京城做同州知州,皇上聽取了吳充的意見后才
取消了這一命令。歐陽修升遷為翰林學士,讓他修撰《唐書》。御史臺和諫院上奏彈劾陳執中過于兇狠剛
愎,而陳執中仍然拖延不下臺。歐陽修上疏,以為“陛下拒納忠善之言,庇護愚蠢丞相,這樣有損于皇上
的圣德”。不久,陳執中被罷免了。狄青擔任樞密使,很有威名,正值皇上生病,有關狄青的謠言紛紛四
起,歐陽修請求將自己調到地方上去任職,以保終身,于是被罷為陳州知州。歐陽修平生與別人談論事情,
從來都是盡其所言,沒有什么隱瞞。待到他治理政事時士大夫有什么請求,則當面說明行還是不行,即使
是御史臺和諫院的官員論事,他也必定問明是非,由此怨恨誹謗他的人越來越多。英宗想要崇奉生父濮王,
于是詔令有關官員討論該當如何,都說應當稱濮王為皇伯,并改封大國的爵位。歐陽修援引《喪服記》的
有關規定認為:“'過繼給人當嗣子的人,也應該為自己的父母服喪。'減三年的喪服為一年的喪服,而
不要更改親生父母的名份,因為服喪期限可以減少而親生父母的名份卻不能更改。如果將親生父親改稱皇
伯,這樣做,考查以前歷朝各代,都是無典可依的。進封大國爵位,則又于禮不合。所以中書的意見與大
家不一樣?!碧蟀l出手諭,允許英宗稱親,尊稱濮王為皇,三個夫人為后?;实巯略t謙讓。熙寧四年,
歐陽修以太子少師的身份退休。熙寧五年,歐陽修去世,被追封為太子太師,謚號為文忠。
三、詩歌鑒賞(本大題共1小題,共10.0分)
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下列小題。
滿江紅?
姜夔
仙姥來時,正一望、千傾翠瀾。旌旗共、亂云俱下,依約前山。命駕群龍金作軻,相從諸娣玉為冠。
向夜深、風定悄無人,聞佩環。
神奇處,君試看。奠淮右,阻江南。遣六丁雷電,別守東關。卻笑英雄無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瞞②。又
怎知、人在小紅樓,簾影間。
【注】①紹熙年間,宋金議和,換得茍安,詞人泛舟巢湖,想起司水之神仙姥,有感而作。②孫權曾在巢
湖與曹操對峙,后憑春水上漲才逼退曹軍。
15.下列對詩歌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第14頁,共20頁
A.上片寫旌旗獵獵,云霧翻滾,群龍駕車,諸娣簇擁,側面著筆,烘托出仙姥的氣勢不凡。
B.下片寫仙姥神威,穩固準右,保障江南,派遭六丁、雷神鎮守東關,寄寓了詞人的理想。
C.借孫權和曹操的典故,意在諷刺所謂英雄好漢面對一篙春水也無能為力,只能退軍作罷。
D.本詞上下片分別以“望”和“看”字領起,且變換角度,突出了詩人的激動、欽慕之情。
16.本詞“篇終出人意表”,請從意境和內容兩方面作簡要分析。
【答案】C、【參考答案】①結句“小紅樓、簾影間”的幽靜氣氛,與上片“旌旗共、亂云俱下”的壯闊場
景和下片“奠淮右,阻江南”的雄奇氣象,截然不同,出人意表,使行文搖曳多姿、富有曲折變化之美。
②前文鋪陳仙姥安境保民、笑傲英雄的功勛氣度,結句陡轉,點出創立如此功業的竟然是一介女子,加深
讀者的印象,強化作品的主題。
【解析】1.【命題立意】本題考查核心素養的主要方面是“語言建構與運用”“審美鑒賞與創造”,考查
的內容為“能敏銳地感受文本或交際對象的語言特點和情感特征,迅速判斷其表達的正誤與恰當程度,察
覺其言外之意和隱含的情感傾向”“結合作品的具體內容,闡釋作品的情感、形象、主題和思想內涵,能
對作品的表現手法作出自己的評論”。
【試題分析】C選項“意在諷刺所謂英雄好漢面對一篙春水也無能為力”錯。意在用曹操面對一篙春水也
只好退兵來反襯巢湖仙姥,以歌頌其才能之神奇;另一方面也是借歷史事跡表現詞人對現實的憤慨。
2.【命題立意】本題考查核心素養的主要方面是“審美鑒賞與創造”,考查的內容為“能結合作品的具體
內容,闡釋作品的情感、形象、主題和思想內涵”。
【試題分析】從意境上分析,“小紅樓、簾影間”,紅色的小樓,遮蔽門窗的簾幕,營造了一種幽靜雅致
的意境。這與仙姥出場時的場景以及仙姥指揮作戰時的場景截然不同。仙姥來時,“旌旗共、亂云俱下”,
一面是亂云翻滾,一面是旌旗亂舞,景象何其壯麗!下片“奠淮右,阻江南”三字短語,渲染了一種指揮
作戰時的雄奇氣象。前后兩相比較,出人意表。從內容上看,下片進一步從威力與功勛方面描寫仙姥的神
奇。她能夠運籌帷幄,指揮若定,保境安民,鎮守一方,這就把仙姥的神奇才能夸張到極度,儼然就是一
位坐鎮邊關威震敵膽的統帥。但是結句卻含蓄委婉,生活中沒有一個真正頂用的英雄人物,真正能夠以“一
篙春水”迫使敵人不敢南犯的卻是“小紅樓、簾影間”的仙姥。這和前文形成強烈反轉,出人意表。這種
突然變換筆調的方法,特別能夠加深讀者的印象,強化作品的主題,并使行文顯得搖曳多姿,富有曲折變
化之美。
四、默寫(本大題共1小題,共8.0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第15頁,共20頁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孔子闡述自己的治國主張并對子路的表現進行點評的兩句是
(2)好文章常能借平常事物來闡發深遠的意蘊,用《屈原列傳》中評價《離騷》的話來說,就是“
(3)“花”和“月”是古人詩詞中常用意象,許多作者常將這兩個意象合在一起來表情達意。如“,
"兩句。
【答案】【參考答案】(1)為國以禮其言不讓
(2)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
(3)示例一: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示例二: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示例三:莫赴花月期免為詩酒縈。
【解析】【命題立意】本題考查核心素養的主要方面是“語言建構與運用”“文化傳承與理解”,考查內
容為“能不斷擴展自己的語言積累自覺整理在學習中獲得的語言材料和言語活動經驗”“有主動積累、梳
理、探究富有文化意蘊的語言材料的習慣”。
【試題分析】易錯字:讓、指、邇、見、甸、霰、縈。
五、語言表達(本大題共2小題,共30.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10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專程從北京前往陜西延安,瞻仰延安革命紀念地,
重溫革命戰爭時期黨中央在延安的①,緬懷老一輩革命家的②,宣示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麝續紅色血
脈、傳承奮斗精神,在新的趕考之路上向歷史和人民交出新的優異答卷的堅定信念。
延安是中國革命的圣地、新中國的搖籃。這里見證了我們黨召開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展延安整風運動,
領導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昔日,老一輩革命家隼路藍縷,③,從延安走到了北京。今天,新時代中國共
產黨人從北京來到延安,聆聽歷史的聲音,面向未來宣示。十八大以來,新當選的中央領導集體進行具有
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的宣示,這是第三次。時光是忠實的記錄者,記錄下每一次宣示的莊嚴豪邁;
記錄下為實現對人民的諾言而步履不停的堅實腳印;記錄下中國共產黨人的信念堅如磐石。
初心在胸中,使命在肩上,矢志不渝,精神昂揚,勇毅前行。
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
19.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辭手法,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其表達效果。
20.請給這則新聞擬寫一個正標題和副標題。(正標題不超過12個字,副標題不超過18個字)
第16頁,共20頁
【答案】【參考答案】①崢蛛歲月②豐功偉績③披荊斬棘、【參考答案】①將時光比作忠實的記錄者,
化抽象為具體,生動形象地點明了時光真實記錄歷史的特點;將信念比作磐石,化抽象為具體,生動形象
地點明了共產黨人信念的堅定。②三個“記錄下”構成排比,節奏鮮明,富有氣勢,由淺入深地表達了
共產黨人從語言、行動、思想上都不忘初心、緬懷歷史、繼續奮斗的堅定信念。、【參考答案】
(正標題)重溫崢噪歲月,燭照光明未來(副標題)習近平總書記等中央領導集體前往延安宣示
【解析】1.【命題立意】本題考查核心素養的主要方面是“語言建構與運用”,考查的內容為“能借助已
有的語言知識和語感,結合具體語境分辨詞語語義和情感上的細微差別”。
【試題分析】①此處指革命戰爭時期黨中央在延安的不平凡的日子,可填“崢蛛歲月”。崢蛛歲月:形容
不平凡的年月。
②此處說老一輩革命家在延安建立了偉大的功績,可填“豐功偉績”。豐功偉績:偉大的功績。也說豐功
偉業。
③此處和“簞路藍縷”連用,指艱難開創事業,可填“披荊斬棘”。披荊斬棘:比喻在前進道路上清除障
礙,克服重重困難。
2.【命題立意】本題考查核心素養的主要方面是“審美鑒賞與創造”,考查的內容為“能對作品的表現手
法作出自己的評論”。
【試題分析】句中“時光是忠實的記錄者”本體是“時光”,喻體為“記錄者”,比喻詞為“是”,以忠
實的記錄者比喻時光,化抽象為具體,“記錄下每一次宣示的莊嚴豪邁”即記錄歷史,生動形象地點明了
時光真實記錄歷史的特點;
“信念堅如磐石”,本體是“信念”,喻體是“磐石”,比喻詞為“是”。將信念比作磐石,化抽象為
具體,生動形象地點明了共產黨人信念的堅定。三個“記錄下……”構成排比,節奏鮮明,讀來朗朗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甲方支付委托合同書標準模板
- 2025城市綠化工程合同
- 2025順豐快遞轉讓合同樣本
- 2025合法的合同勞動合同范本
- 2025套商業店鋪轉讓合同模板
- 2025年食品級纖維素醚項目合作計劃書
- 2025年連續玻璃纖維原絲氈項目建議書
- 2025年大型并網風力發電機組項目建議書
- 2025年新型膜材料及其裝置合作協議書
- 2025年功能性棚模新材料及各種助劑項目合作計劃書
- 【MOOC】國情分析與商業設計-暨南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惡性心律失常的急救護理
- 風機安裝與調試方案
- 腫瘤的化學治療
- 《項目風險評估》課件
- 空腔臟器手術解析
- 2024年五年級英語下冊 Unit 3 Spring Begins from March第2課時說課稿 陜旅版(三起)
- 大班剪紙教育課件
- xx小學校服價格評估方案
- 房地產銷售管理制度實施細則
- 體育協會賽事組織績效考核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