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荊門市放馬山中磷礦業有限公司胡集礦區放馬山礦段建筑用白云巖礦2號礦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復綠方案編制單位:湖北省地質局第八地質大隊提交單位:荊門市放馬山中磷礦業有限公司二○一七年七月 11.1任務的由來 1 2 2 21.5方案適用年限 6 72礦區概況 2.1項目概況 2.3礦產資源概況 3礦產資源開發利用 3.1礦產品需求現狀與預測 3.2主要建設方案的確定 3.3礦床開采 3.4選礦及尾礦設施 453.5總圖運輸及公用輔助設施 483.6職業衛生與安全 3.7建設工期與勞動組織 4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 4.1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評估 4.2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分區 4.3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原則、目標和任務 4.4礦山地質環境防治工程 5土地復墾 5.1土地復墾方向性與可行性分析 855.2土地復墾質量要求與復墾措施 5.3工程設計及工程測算 6經費估算 6.1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費用估算 6.2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費用估算 6.3土地復墾費用估算 6.4項目經費投資構成匯總 7進度安排 7.1建設工期 7.2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進度安排 7.3土地復墾進度安排 8.1組織保障措施 8.2費用保障措施 8.3監管保障措施 8.4技術保障措施 8.5公眾參與 8.6土地權屬調整方案 9.1經濟效益 9.2生態效益 9.3社會效益 9.4綜合評價 1342、荊門市國土資源局關于《湖北省鐘祥市胡集礦區放馬山礦段建筑用白云巖礦資源儲量核實報告(截至2016年6月底)》礦產資源儲量評審備案證明(荊土資儲備字[2016]25號)3、鐘祥市國土資源局關于劃定胡集礦區放馬山礦段建筑用白云巖礦2號礦區范圍的批復(鐘土資劃[2017]04號)4、礦山地質環境現狀調查表5、土地復墾方案報告表6、土地復墾費用預算表7、方案征求意見稿的回復函及相關資料8、方案公眾參與調查表9、土地復墾方案現場踏勘表10、土地復墾承諾函1湖北省鐘祥市胡集礦區放馬山礦段2號礦建筑用白云巖礦開采現狀圖2湖北省鐘祥市胡集礦區放馬山礦段2號礦地形地質圖3湖北省鐘祥市胡集礦區放馬山礦段2號礦建筑用白云巖礦資源儲量平面分布圖4鐘祥市胡集礦區放馬山礦段2號礦建筑用白云巖礦L9線資源儲量估算剖面圖5湖北省鐘祥市胡集礦區放馬山礦段2號礦建筑用白云巖礦基建終了及總平面布置圖6湖北省鐘祥市胡集礦區放馬山礦段2號礦建筑用白云巖礦露天開采終了平面圖7鐘祥市胡集礦區放馬山礦段2號礦建筑用白云巖礦L9線開采終了剖面圖8鐘祥市胡集礦區放馬山礦段2號礦建筑用白云巖礦采礦方法及礦石加工示意圖9湖北省鐘祥市胡集礦區放馬山礦段2號礦建筑用白云巖礦礦山地質環境現狀評估圖湖北省鐘祥市胡集礦區放馬山礦段2號礦建筑用白云巖礦礦山地質環境影響預測評估圖湖北省鐘祥市胡集礦區放馬山礦段2號礦建筑用白云巖礦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工程部署圖湖北省鐘祥市胡集礦區放馬山礦段2號礦建筑用白云巖礦土地利用現狀圖湖北省鐘祥市胡集礦區放馬山礦段2號礦建筑用白云巖礦土地損毀預測圖湖北省鐘祥市胡集礦區放馬山礦段2號礦建筑用白云巖礦土地復墾規劃圖11.1項目建設背景胡集礦區放馬山礦段設置有兩宗建筑用白云巖采礦權:1號礦區為小寺驛建筑用白云巖礦,原采礦權人為鐘祥市胡集鎮小寺驛石灰廠,2016年10月已將該采礦權轉讓(荊土資采轉公示字〔2016〕2號),受讓人為荊門市放馬山中磷礦業有限公司;2號礦為狼頭山建筑用白云巖礦,采礦權人為荊門市放馬山中磷礦業有限公司。胡集礦區放馬山礦段狼頭山建筑用白云巖礦位于鐘祥市胡集鎮,礦區東距G207國道約2公里,至鐘祥市區約39公里,荊門市國土資源局頒發的采礦證號為C4208812009117120044587,有效期為2012年12為變更采礦權范圍,根據國土資源部“國土資發[2007]26號、國土資發[2008]163號”,受荊門市放馬山中磷礦業有限公司和鐘祥市胡集鎮小寺驛石灰廠委托,湖北省地質局第八地質大隊于2016年9月編制了《湖北省鐘祥市胡集礦區放馬山礦段建筑用白云巖礦資源儲量核實報告》(截至2016年6月底荊門市國土資源局以荊土資儲備字[2016]25號文予以評審備案。依據新的政策要求,采礦權人荊門市放馬山中磷礦業有限公司提出改擴建申請,在變更礦區范圍的同時,擬將礦山生產規模由原4.8萬t/a擴大至30萬t/a。根據《湖北省金屬非金屬礦山整頓關閉實施方案》(鄂政辦函〔2013〕23號)、《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強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管理的意見》(鄂政發〔2015〕60號)、湖北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非煤礦山安全生產工作的意見》(鄂政發〔2015〕53號)等相關文件精神,鐘祥市政府組織對建筑石料礦山實施整頓整合。按照新建、擴建礦山必須滿足相鄰露天開采礦山最小安全距離不小于300米、最低生產能力不小于30萬噸/年、最低服務年限不少于5年的要求,鐘祥市國土資源部門設置了鐘祥市胡集礦區放馬山礦段建筑用白云巖礦2號礦采礦權,并于2017年7月4日印發了“鐘祥市國土資源局關于劃定胡集礦區放馬山礦段建筑用白云巖礦2號礦區范圍的批復”(鐘2土資劃[2017]04號)。為認真貫徹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堅持綠色發展,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思想,落實國家有關礦山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土地復墾的政策法規,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規范礦山開采活動,合理開發利用礦區內礦產資源,推動礦業轉型升級健康發展,實現資源開發、生態保護、社會效益有機統一;受荊門市放馬山中磷礦業有限公司委托,湖北省地質局第八地質大隊承擔了《荊門市放馬山中磷礦業有限公司胡集礦區放馬山礦段建筑用白云巖礦2號礦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復綠方案》的編制1.2編制目的根據《省國土資源廳關于嚴格執行責任清單推進簡政放權提高礦業權政務服務效能的通知》(鄂土資規〔2016〕2號)規定,省、市、縣三級發證的《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土地復墾方案》、《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方案》合并為《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復綠方案》。該方案的編制,主要是為該礦區采礦權出讓、采礦權價款評估、繳納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及土地復墾備用金提供依據,同時作為礦山辦理采礦權登記、變更及延續手續、礦山合理開發利用礦產資源、加強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生態恢復治理、土地復墾的必備要件之一。1.3編制原則從本礦山生產建設的自身特點出發,根據當地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發展情況,確保《方案》經濟上可行、技術科學合理、綜合效益最佳的原則。1.4編制依據1.4.1法律、法規和規章(1)《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1996年8月29日);(2)《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2014年12月1日);3(3)《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2015年1月);;(4)《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修訂);(5)《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2011年3月);(6)《中華人民共和國礦山安全法》(1993年5月1日);(7)《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200);(8)《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2016年7月2日);(9)《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2009年5月1日);(10)《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2012年12月修訂);(11)《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2011年1月);(12)《湖北省礦產資源開采管理條例》(1997年12月);(13)《土地復墾條例》(2013年3月);(14)《土地復墾條例實施辦法》(2013年3月);(15)《湖北省土地管理實施辦法》(2010年7月);(16)《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規定》(中華(17)《地質災害防治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394號)。1.4.2政策性文件(1)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強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管理的意見》(鄂政發);(2)《省國土資源廳關于嚴格執行責任清單推進簡政放權提高礦業權政務服務效能的通知》(鄂土資規〔2016〕2號);(3)《湖北省金屬非金屬礦山整頓關閉實施方案》(鄂政辦函〔2013〕);(4)《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非煤礦山安全生產工作的意見》(鄂政發〔2015〕53號);(5)《關于加強生產建設項目復墾管理工作的通知》(國土資發〔2006〕);(6)《湖北省國土資源廳關于切實做好土地復墾方案編報和審查工作的4通知》(鄂國土資發〔2007〕77號);(7)《湖北省國土資源廳關于改進土地復墾方案編報和審查工作的通知》(鄂國土資發〔2009〕63號);(8)《湖北省國土資源廳關于貫徹實施〈土地復墾條例〉的通知》(鄂土資發〔2011〕102號);(9)《國土資源部辦公廳關于做好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方案編制審查及有關工作的通知》(國土資廳發[2009]61號);(10)湖北省國土資源廳辦公室轉發國土資源部辦公廳《關于做好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方恢復案編制審查及有關工作的通知》(鄂土資辦文);(11)《湖北省財政廳、湖北省國土資源廳關于貫徹執行(湖北省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備用金管理辦法)有關問題的通知》鄂財綜發〔2007〕421.4.3有關規范、規程和標準(1)《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GBZ1-2010);(2)《生產過程安全衛生要求總則》(GB12801-2008(3)《生產設備安全衛生設計總則》(GB5083-1999);(4)《機械設備防護罩安全要求》(GB8196-2003);(5)《工業企業噪聲控制設計規范》(GBJ87-2013);(6)《工業企業照明設計標準》(GB50034-92);(8)《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GB50057-2010);(9)《勞動保護用品選用規則》(GB11651-2008);(10)《漏電保護器安裝和運行》(GB13955-92);(11)《交流電氣裝置的接地》(DL/T621-1997);(12)《工業與民用電力裝置的接地設計規范》(GBJ65-83);(13)《防洪標準》(GB50210-2014);5(14)《爆破安全規程》(GB6722-2014);(15)《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規程》(GB16423-2006)(16)《生產經營單位安全培訓規定》(國家安全監督管理總局第3號);(17)《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條例》(2006年9月1日);(18)《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2002年,國務院令第344號);(19)《勞動防護用品配備標準(試行)的通知》(國經貿安全〔2000〕(20)《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技術培訓考核管理規定》(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第30號令);(21)《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國發〔2010〕(22)《非礦山礦山建設項目安全設施設計審查與竣工驗收辦法》(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18號令);(23)國家安全監管總局轉發國務院辦公廳印發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重點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安監總辦(24)省國土資源廳關于印發湖北省固體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編制要求(試行)的通知,鄂土資發〔2012〕108號。(25)《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技術規范》(SL204-1998)(26)《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方案編制規范》(DZ/T0223-2011)(27)《土地復墾方案編制規程》(TD/T1031.1-2011)(28)《造林技術規程》(GB/T15776-2006)(29)《土地復墾質量控制標準》(TD/T1036-2013)(30)《土地開發整理項目預算標準》(2011)(31)《全國土地利用分類》(GB/T21010-2007)(32)《主要造林樹種苗木》(GB6000-1999)(33)礦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查規范(GB12719-1991);6(34)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范(GB50330-2013);(35)區域地質圖圖例(GB958);(36)綜合工程地質圖圖例及色標(GB/T12328-1990(37)綜合水文地質圖圖例及色標(GB/T14538-1993(38)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1993);(39)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2009版(40)1:50000地質圖地理底圖編繪規范(DZ/T0157-1995);(41)地質圖用色標準及用色原則(1:50000DZ/T0179-1997(42)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規范(DZ/T0218-2006);(43)滑坡防治工程設計與施工技術規范(DZ/T0219-2006);(44)泥石流災害防治工程勘查規范(DZ/T0220-2006);(45)崩塌、滑坡、泥石流監測規范(DZ/T0221-2006);(46)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技術要求(DZ/T0245-2004);(47)地下水動態監測規程(DZ/T0133-1994);(48)地下水監測規范(SL/T183-96);(49)土地開發整理項目規劃設計規范(TD/T1012-2000)。1.4.4其他技術資料(1)《湖北省鐘祥市胡集礦區放馬山礦段建筑用白云巖礦資源儲量核實報告》(湖北省第八地質大隊,2016年9月);(2)荊門市國土資源局關于《湖北省鐘祥市胡集礦區放馬山礦段建筑用白云巖礦資源儲量核實報告(截至2016年6月底)》礦產資源儲量評審備案證明(荊土資儲備字[2016]25號);(3)鐘祥市國土資源局關于劃定胡集礦區放馬山礦段建筑用白云巖礦2號礦區范圍的批復(鐘土資劃[2017]04號);(4)現場調查資料。71.5方案適用年限礦山設計為露天開采,設計生產規模30萬噸/年。礦山保有資源儲量7831千噸,設計損失資源量425千噸,設計利礦山可采儲量為7036千噸,則生產服務年限為23.5年,基建期0.5年,礦山總服務年限24年。本著“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的原則,采用邊開采邊治理的方法。考慮到礦山閉坑后的生態復綠及后期監測管護時間預計3年,確定該礦山生態復綠期限為27年(2017年7月—2044年6月)。由于礦山環境問題是一個動態問題,它是隨著開礦的進程而隨之變化產生新的環境問題,故本方案適用年限為5年,5年后應進行修編,礦山企業必須對本方案進行補充調整,必要時,予以重新編制,以適應礦山生產活動及采礦不同階段的需要。方案適用年限內,如采礦權人申請變更礦區范圍、礦種、規模、開采方式,必須重新編制或修編本方案。1.6方案摘要1.6.1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摘要(1)開采對象:擬申請采礦許可證范圍內建筑用白云巖礦;(2)地質儲量:根據《湖北省鐘祥市胡集礦區放馬山礦段建筑用白云巖礦資源儲量核實報告》,胡集礦區放馬山礦段狼頭山建筑用白云巖礦調整設置采礦權范圍內保有333資源儲量7831千噸。設計損失礦量主要為邊坡壓占333類資源量425千噸,設計利用資源儲量為7406千噸,可采儲量為7036千(3)建設規模:30萬噸/年。(4)礦山生產服務年限23.5年,基建期0.5年,礦山總服務年限24年;(5)產品方案:建筑用白云巖碎石;(6)礦山總投資:709萬元;8(7)稅后利潤:121.65萬元/年;(8)開采方式:露天開采;(9)開拓運輸方案:公路開拓、汽車運輸;(10)采礦方法:自上而下水平臺階采礦工藝;(11)選礦工藝:不選礦,只需破碎加工即可銷售。1.6.2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摘要(1)礦區礦山地質環境條件復雜程度屬中等類型,評估區重要程度分級為較重要區,礦山建設規模為中型,故綜合確定本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評估級別確定為二級評估,評估區面積0.70km2。(2)現狀評估結果:現狀條件下,按地質環境影響程度進行分區,將整個評估區劃分為礦山地質環境影響嚴重區、較嚴重區和較輕區,其中礦山地質環境影響嚴重區面積為0.0614km2,占評估區總面積的8.46%;較嚴重區面積為0.0710km2,占評估區總面積的9.78%;較輕區面積0.5934km2,占評估區總面積的81.76%。(3)預測評估結果:將評估區劃分為地質環境影響嚴重區、較嚴重區和較輕區,其中礦山地質環境影響嚴重區面積為0.3367km2,占評估區總面積的46.39%;較嚴重區面積為0.0544km2,占評估區總面積的7.50%;較輕區面積為0.3347km2,占評估區總面積的46.11%。(4)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分區劃分為重點防治區、次重點防治區和一般防治區,面積分別為0.3367km2、0.0544km2、0.3347km2。同時將綜合治理工作分為近期、中期、遠期三個階段進行。(5)礦山地質環境防治工程主要為截排水溝工程、排土場擋土墻工程、局部邊坡治理工程、監測工程、植被復綠工程。萬元,監測費用24.67萬元,施工臨時工程1.19萬元,獨立費用23.59萬元,基本預備費7.20萬元。91.6.3土地復墾摘要(1)土地利用情況項目區由露采坑、工業場地、辦公生活區、礦山公路和排土場構成,總面積為28.78hm2,占地范圍內土地屬鐘祥市胡集鎮麗陽村和雙河鎮麗山村集體所有,土地現狀包括:有林地0.35hm2、灌木林地21.24hm2、裸地7.06hm2和采礦用地0.13hm2。(2)土地損毀情況礦山開采共將損毀土地28.78hm2,其中已損毀土地總面積8.29hm2,擬損毀土地總面積20.49hm2。按地類分,有林地0.35hm2、灌木林地21.24hm2、裸(3)土地復墾目標項目區已損毀和擬損毀土地面積共28.78hm2,經土地復墾適宜性評價,實際復墾土地面積28.78hm2,設計復墾率為100%。通過土地復墾,預計恢復灌木林地26.47hm2,其他草地2.31hm2。(4)土地復墾投資情況本項目土地復墾總面積28.78hm2(431.7畝),采用綜合單價法進行計算項目土地復墾靜態總投資159.54萬元,單位面積投資3696元/畝;動態投資總額為249.02萬元,單位面積投資5768元/畝。通過土地復墾后的長期經濟效益較好,主要體現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2礦區概況2.1項目概況2.1.1礦山基本情況胡集礦區放馬山礦段狼頭山建筑用白云巖礦位于鐘祥市胡集鎮,采礦權人為荊門市放馬山中磷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磷公司”)。該礦山始建于1990年,開采時間較長,為變更采礦權范圍,采礦權人委托湖北省地質局第八地質大隊編制了《湖北省鐘祥市胡集礦區放馬山礦段建筑用白云巖礦資源儲量核實報告(截至2016年6月底)》,并以“荊土資儲備字[25號”文予以評審備案。同時,采礦權人擬將礦山生產能力由原4.8萬t/a擴本礦區位于鐘祥市313°方位,直距約39公里。礦區地理坐標:東經112°16′48″~112°17′58″,北緯31°24′07″~31°24′59″(1980西安坐標系)。胡集鎮有G55襄荊高速、G207國道、焦枝鐵路通過,礦區另有簡易公路與G207國道聯通,運距2公里,交通十分便利。詳見交通位置圖(見圖2-1)。根據鐘祥市國土資源局關于劃定胡集礦區放馬山礦段建筑用白云巖礦2號礦區范圍的批復(鐘土資劃[2017]04號),礦區范圍由6個拐點圈定,面積0.2419km2,開采標高+325m至+220m。拐點坐標如下:表2-1礦區范圍拐點坐標表(1980西安坐標)123456+325m米至+220米2.1.2礦山開采歷史及現狀“中磷公司”建筑用白云巖礦采場始建于1990年,成立之初屬放馬山礦務局集體企業,于1998年改制,采礦權歸屬為“荊門市放馬山中磷礦業有限公司”,經過多年的建設和發展,礦山現擁有一整套生產、加工、運輸設備。現有采礦許可證號為C4208812009117120044587,有效期伍年,自2012公司白云巖礦,開采礦種為白云巖,開采方式為露天開采,開采規模為4.8萬噸/年,礦區面積為0.2523平方公里,開采標高為+220米至+178米。產品為各種規格的建筑用碎石。近年實際開采規模4~5萬噸/年,由于礦山未建立完善的生產臺賬,故無法估算其回采率。目前礦山已暫停生產,正在辦理變更礦區范圍事宜。礦山當前有1個露天采坑,采用公路開拓、汽車運輸,臺階開采方法,自上而下分層開采。采用潛孔鉆鑿巖,電雷管起爆,挖掘機裝礦,汽車運輸的開采方式。礦山現有4個開采平臺。礦區開采的礦石為建筑用白云巖,主要用于加工成不同規格的建筑用碎石料,碎石料可廣泛用于公路、鐵路交通設施、廠房、住宅工程建設項目的混凝土的粗骨料、灰漿的細骨料,建筑用白云巖市場銷售情況良好。礦區工業及民用設施、設備基本完善,能滿足原生產規模安全生產需要。2.1.3社會經濟概況區內電力、水資源比較豐富。區內經濟以農業為主,主要有小麥、水稻,兼種紅薯、油菜、蔬菜等經濟作物。工業經濟以磷化工、鋁業和建筑用白云巖礦等采礦業、加工業為主。礦山周邊環境、水源、電力及人力資源,滿足礦山建設需求。2.2.1地貌礦區屬丘陵山區,地勢總體中間高四周低,東北部相對較低,最高點為西部狼頭山山峰,標高356.7m,最低點位于北部的小寺驛水庫,河床標高約88m(視為當地侵蝕基準面),區內最低排泄面標高約134m。2.2.2氣候礦區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陽光充沛。根據多年氣象資料統計:本區年降雨量544.6~1281.2毫米,平均為947.6毫米,最大日降水量103.5毫米(73年4月30日),年最大連續降雨日數為9~15天,降雨期一般多集中在4~9月,枯水期為12月至次年2月。年蒸發量1287.4~2081.1平均氣溫15℃左右,濕度中等,相對濕度70~85%。按年蒸發量大于降雨量看,本區應屬于半干旱氣候區。2.2.3土壤項目區土壤質地野外鑒定屬砂質土:干時手握成團,但極易散落;潤時握成團后,用手小心拿不會散開;表土平均厚度50cm。砂質土的主要肥力特征為蓄水力弱、養分含量少,保肥能力差、土溫變化快,但通氣性、透水性好,易耕作。土壤含砂粒較多,粘粒少,顆粒間空隙比較大,所以蓄水力弱,抗旱能力差。砂質土本身所含養料比較貧乏,由于缺乏粘粒(無機膠體)和OM(有機質膠體),保肥性差;通氣性、透水性較好,有利于好氣性微生物的活動,OM分解快,肥效快、猛而不穩,前勁大后勁不足。砂質土壤因含水量少,熱容量較小,所以晝夜溫差變化大,土溫變化快,這對于某些作物生長不利,但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累積。砂質土適宜種植耐旱、耐瘠、生育期短、早熟的作物。化肥施用少量多次,后期勤追肥;多施未腐熟有機肥;勤項目區土壤剖面見照片2-1。2.2.4生物項目區內多為荒地,植被覆蓋率低,主要原生樹種主要為野生灌木、雜草等,野生木本植物主要有馬尾松、苦楝、山槐、女貞、構樹、野桑樹、山胡椒等,草本植物主要有白茅、香茅草、狗尾草、車前草、野菊花、狗牙根、浦公英等。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蔬菜、水稻等。項目區內沒有需要重點保護的珍稀動物、植物等。項目區內野生動物較少,主要有野兔、黃鼠狼、鼠類、蛇類、青蛙、山雀、八哥等。水生魚類資源主要有草魚、鯉魚、鯽魚、鯖魚、鰱魚等。項目區植被見照片2-2。照片2-1項目區土壤剖面照片2-2項目區植被2.2.5水文礦區位于區域水文地質單元的補給、徑流區。礦體均位于當地侵蝕基準面之上,礦區內無地表水體,巖溶、節理裂隙不甚發育,礦床屬以巖溶含水層充水為主的礦床,地形有利于自然排水;因此本礦區水文地質條件屬簡單2.3礦產資源概況2.3.1礦區總體概況2.3.1.1礦區總體規劃情況(2006—2015年)》(鄂土資函【2010】1948號)。2013年,鐘祥市國土資源局組織編制了《鐘祥市磷礦、地熱、磚瓦用頁巖等礦產礦業權設置方案》(鄂土資函【2014】34號)。2013年,荊門市、襄陽市國土資源局編制了《荊門—襄陽地區磷礦礦業權設置方案》(鄂土資函【2013】1058號)。目前,鐘祥市正在組織編制第三輪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3.1.2本項目與礦區總體規劃關系本項目位于上述規劃范圍之內,且符合上述規劃及礦業權設置方案的具體設置,其與周邊其他擬建礦山的位置關系如下圖2-2。圖2-2本礦區與周邊其他擬設礦權關系圖2.3.2礦區資源概況2.3.2.1礦區地質礦區范圍內僅出露燈影組(Z2∈1d燈影組劃分為上下兩段,現由新至老簡敘如下:(1)燈影組上段:第三巖性層(Z2∈1d2-3含燧石條帶白云巖,灰—淺灰色,由中—薄層狀微粒白云巖和薄層狀燧石層相間排列組成。厚度180~239米。第二巖性層(Z2∈1d2-2含磷白云巖。灰白色,細晶結構,厚層狀構造。巖石主要由白云石(97%)組成,次含微量方解石、有機質和磷灰石,白云石粒徑0.1~0.17mm,呈細晶他形粒狀,互相緊密鑲嵌。厚度14~61米,一般厚25~30米。第一巖性層(Z2∈1d2-1上部為厚層花紋狀白云巖:灰色—灰白色,櫛殼結構,具特殊的花紋條帶狀構造。其礦物成分及含量與下部厚層白云巖相似。厚度34~100米。下部為厚層狀白云巖:淺灰—青灰色,微晶結構,厚層狀構造。本層厚度100.90~214.96米。稱為“上白云巖礦”。(2)燈影組下段(Z2∈1d1第三巖性層(Z2∈1d1-3假鮞狀白云巖。灰—灰白色,中厚~厚層狀構造。該層厚度小而穩定,為良好的標志層。厚0.4~6米,一般厚3米左右。第二巖性層(Z2∈1d1-2含燧石條帶白云巖。灰~灰白色,薄—中厚層狀構造,白云石粒徑為0.07~0.1mm。灰—黑色薄層狀燧石條帶平行分布于白云巖中。厚度11~38米,一般厚25~28米。第一巖性層(Z2∈1d1-1厚層狀白云巖。根據其巖性特征可分為上下兩部分,其下部為含燧石條帶的白云巖,上部為灰~灰白色厚層狀隱晶質白云巖,白云石含量一般在95%以上,厚度18~84米,一般厚23~30米。該層稱為“下白云巖礦”。礦區范圍外出露地層主要為震旦系下統陡山沱組,分為上下兩段,現由新至老簡述如下:(1)陡山沱組上段(Z1d2第六巖性層(Z1d2-6薄層泥晶白云巖。灰至深灰色,薄層狀構造。該層巖石極易風化成黃色疏松土狀。本層有時含少量不規則的白色燧石團塊,風化后呈蜂窩狀。厚度10~45米。第五巖性層(Z1d2-5含硅磷質結核(核形石)泥晶白云巖。大致可分三層,頂、底部常各見一層含磷結核較多的白云巖,厚0.5~2.5米,中部為含磷白云巖,P2O5含量在2~4%之間。一般厚13米左右。第四巖性層(Z1d2-4):薄層泥晶白云巖。巖石呈灰、深灰及灰黑色,地表極易風化成黃色疏松土狀巖層。薄—中厚層狀構造。厚25米左右。第三巖性層(Z1d2-3本層由互層狀含磷白云巖、砂巖組成。厚0.86~第二巖性層(Z1d2-2薄層泥晶白云巖。深灰~灰黑色,薄層狀構造。巖石極易風化成土黃色的疏松土狀巖層。厚13~49米,一般26米。第一巖性層(Z1d2-1含磷砂屑細晶白云巖、互層狀砂巖和白云巖。厚0~7.44米。(2)陡山沱組下段(Z1d1在核實區外圍陡山沱組上段僅出露第五巖性層(Z1d1-5):含磷白云巖。淺灰~灰白色,厚層狀構造,主要礦物成分為白云石、鐵白云石(86~98%),次要礦物有方解石、石英、玉髓、褐鐵礦等,白云石粒徑0.14~0.28mm,其顆粒較自形,彼此緊密鑲嵌,常含有不規則的白色燧石團塊及致密塊狀磷塊巖團塊。厚4~89米。礦區范圍內巖層呈傾向南西的單斜構造產出,地層傾向215°~228°,傾角16°~32°。斷裂構造較發育,斷層走向北東東—南西西向,斷裂構造由北至南分述如下:F87斷層:位于L5勘查線附近,出露長度約1000米,為正斷層,在西部斷層破碎帶寬2.5米,角礫巖膠結緊密,并發育有角礫糜棱巖,斷層產狀:傾現象,破碎帶內為糜棱巖化角礫巖,斷層落差10~15米,水平斷距約8米。上述系列北東東—南西西向斷層及次生節理構造等的發育對狼頭山段白云巖礦體產生了一定影響,使巖石結構破碎,礦石質量亦有所下降。在現小寺驛和中林礦業兩個采礦權之間,發育有二條走向近東西向橫斷層(F84、F85),對兩個采礦權范圍內的礦體無影響。礦區南部外圍還有F98呈北東-南西向貫穿燈影組-陡山沱組。綜上所述,礦區總體為一向西傾的單斜,地質構造復雜程度屬簡單類型。區內未見巖漿巖分布。2.3.2.2礦(床)體地質特征于黑山以南好漢坡一帶,對應原采礦權人為“鐘祥市胡集鎮小寺驛石灰廠”,Ⅱ號礦體分布于狼頭山東部山坡一帶,對應采礦權人為“荊門市放馬山中磷礦業有限公司”。Ⅱ號礦體賦存于震旦系上統燈影組上段第一巖性層(Z2∈1d2-1)厚層白云巖中,礦層呈單斜層狀產出,傾向215°~228°,傾角16°~32°。礦體沿走向分布控制長度約1100米,沿傾向分布控制寬度約320米,礦體賦存標高+325米至+178米。2、礦石特征(1)礦石的物質組成礦區建筑用白云巖礦礦石主要為震旦系燈影組上段第一巖性層(Z2∈1d2-1)厚層花紋狀白云巖和厚層白云巖組成。(2)礦石化學成分根據本次取樣化驗分析,震旦系上統燈影組上段第一巖性層上部花紋狀白云巖礦石的化學成分為:CaO29.69%,MgO21.51%,Fe2O30.082%,SiO21.045%,SO3<0.011%,Al2O50.077%。下部白云巖礦石的化學成分為:CaO29.90%,MgO21.66%,Fe2O30.044%,SiO20.62%,SO3<0.011%,Al2O50.019%。兩種自然類型的礦石物質成分基本相同,礦石的礦物組成為:白云石90~99%、石英<5%、炭泥質物1~2%。(3)礦石的物性特征45.63~186.20MPa,平均100.47MPa,大于《技術要求》中規定的45MPa,能夠滿足建筑工程用石料的要求。(4)礦石的風(氧)化特征受風化作用影響,地表局部有厚度不等的第四系覆蓋層。經現場實測,礦區內建筑用白云巖礦體風化深度一般6~9米,平均風化深度為8米,在開采過程中應予剝離。3、礦體圍巖及夾石(1)礦體底板區域上,燈影組上段第一巖性層(Z2∈1d2-1)白云巖礦的底板為燈影組下段第三巖性層(Z2∈1d1-3)灰色厚層假鮞狀白云巖,受礦區范圍所限,擬變更所圈定的礦體為燈影組上段第一巖性層中白云巖礦的一部分,故礦區內建筑用白云巖礦的直接底板仍為燈影組上段第一巖性層白云巖。(2)礦體頂板區域上,燈影組上段第一巖性層(Z2∈1d2-1)白云巖礦的頂板為燈影組上段第二巖性層(Z2∈1d2-2)深灰—黑灰色中—薄層狀含磷白云巖。受礦區范圍所限,區內出露地層均為燈影組上段第一巖性層(Z2∈1d2-1)白云巖礦,故礦區內礦體的直接為頂板臨空面或燈影組上段第一巖性層風化層。(3)夾石礦體為燈影組上段第一巖性層(Z2∈1d2-1)白云巖,礦體內發育有一系列北東東—南西西向斷層破碎帶,寬度1.45~2.00米,達不到夾石剔除厚度,故不作夾石處理。(4)地表土及風化層本區地表土主要不規則分布于巖溶洼地中,規模較小,厚度不一。經現場核實,近地表礦石受到一定程度的風化,風化層厚度一般6.0~9.0米,平均厚度8米,在開采過程中需專門進行剝離。2.3.2.3礦石加工技術性能本區建筑用白云巖礦巖性相對單一,結構、構造簡單,巖石抗壓強度45~180MPa,平均100.47MPa,為正常開采生產的礦山,產品主要為各種規格的石料(主要有40~20mm、20~10mm、10~5mm(瓜米石)、<5mm(石粉)共4種規格,以及塊石)。塊石生產的工藝流程為:剝離覆蓋層-潛孔鉆鑿巖-中深孔爆破-機械采裝-破碎運輸-塊石。石料生產的工藝流程為:鑿巖爆破-機械采裝-運至加工場-料倉-給料機-顎式破碎機-反擊式破碎機-振動篩篩分-不同規格的石料,各機器之間用輸送機相接。根據本次現場核實,采礦權人所生產的塊石和石料應用于鄉村公路、混凝土骨料等工程項目,質量合格。結合核實工作中所收集的礦石物理力學性能和化學成分測試結果,表明本區礦石可作為鄉村公路、道路填筑材料等普通建筑石料使用。礦山前期的生產實踐結果也證明,利用本區礦石生產的塊石和各級石料可達到市場要求的相應指標要求,礦石加工技術性能良好。2.3.2.4礦床開采技術條件1、區域水文地質概況礦區位于天臺觀復式向斜北端的東翼,次一級褶曲張家沖向斜北東翼。礦區位于中低山與丘陵、盆地的結合部位附近。礦區附近山體坡度15°~30°,最高點西部狼頭山山峰,標高+356.7m,最低點位于北部的小寺驛水庫,河床標高約+88m(視為當地侵蝕基準面),區內最低排泄面標高約+134m。礦區地勢總體中間高四周低,東北相對較低。2、地下水補給徑流和排泄條件礦區內地表水系不發育,只分布零星堰塘。礦區未見泉水出露,地下水類型主要是巖溶裂隙水,靠大氣降水補給,受季節影響較大。向地勢較低的北部排泄,排泄條件良好。本區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陽光充沛。根據多年氣象資料統計:本區年降雨量544.6~1281.2毫米,平均為947.6毫米,最大日降水量103.5毫米(73年4月30日),年最大連續降雨日數為9~15天,降雨期一般多集中在4~9月,枯水期為12月至次年2月。年蒸發量1287.4~2081.1平均氣溫15℃左右,濕度中等,相對濕度70~85%。按年蒸發量大于降雨量看,本區應屬于半干旱氣候區。3、地下水的逕流、補給與排泄區內地下水與地表水均受大氣降水嚴格制約,主要依靠大氣降水補給。礦層的頂板為燈影組上段第二巖性層深灰—黑灰色中—薄層狀含磷白云巖,屬含水層;礦體底板為燈影組下段第三巖性層灰色厚層假鮞狀白云巖,屬裂隙含水層。區內地下水的逕流方向為自北向南和東運移,并以潛流方式向東南的盆地區排泄。4、巖層的含水性劃分區內地層含(隔)水性簡述如下:巖溶裂隙含水層:燈影組上段第二巖性段第三巖性層(Z2∈1d2-3)含燧石條帶白云巖、第二巖性層(Z2∈1d2-2)含磷白云巖、第二巖性段第一巖性層(Z2∈1d2-1)花紋狀白云巖及厚層狀白云巖,巖石節理裂隙發育,偶見有溶蝕小孔洞,為泥質、方解石充填。燈影組下段第三巖性層(Z2∈1d1-3)假鮞狀白云巖、第二巖性層(Z2∈1d1-2)含燧石條帶白云巖、第一巖性層(Z2∈1d1-1)厚層狀白云巖,巖石節理裂隙發育,巖溶發育。震旦系下統陡山沱組下段五巖性層(Z1d1-5)含磷白云巖,震旦系下統陡山沱組上段二巖性層(Z1d2-2)、上段四巖性層(Z1d2-4)、上段六巖性層(Z1d2-6)薄層泥晶白云巖、震旦系下統陡山沱組上段五巖性層(Z1d2-5)巖性為含硅磷結核泥晶白云巖,巖石中見以裂隙為主,有少量小溶洞和溶孔。在斷層組的巖塊中,裂隙和小溶洞都較前者發育,小溶洞直徑達15cm左右,富水性弱。裂隙含水層:陡山沱組上段一巖性層(Z1d2-1)為含磷條帶泥晶白云巖,此礦層變化較大,厚0~4.0米。鉆孔中見節理裂隙發育至極發育,節理裂隙面多見鐵質氧化物渲染。震旦系下統陡山沱組上段三巖性層(Z1d2-3),巖性為薄層含磷白云巖,厚2.3~11.4米。鉆孔中見節理裂隙發育至極發育,節理裂隙面多見鐵質氧化物渲染,富水性中等。孔隙含水層:第四系(Q),分布在礦區溝谷部位,主要巖性為亞粘土及碎石土等,厚0~5米。為孔隙含水層,含孔隙水或上層滯水,富水性弱。相對隔水層:中元古界崆嶺群(Pt2k):巖性為一套以花崗片麻巖為主,綠泥石片巖、粗晶白云巖次之的中深變質巖,分布于礦段的東部。其淺部為風化裂隙含水層,深部為相對隔水層。5、礦山開拓方式和采礦方法礦山開采方式為組合臺階式露天開采。6、水文地質現狀及變化情況礦山為露天開采,因采坑位置高于當地侵蝕基準面,故雨季排水都是自然排泄,礦山在開采過程中未發生明顯的水文地質問題。但目前礦山已開采形成一個露天采坑,在雨季,礦坑內可能會造成大氣降水直接進入和周邊雨水匯入采坑聚集現象,但只要在礦區周邊開挖防洪排泄溝,就會減少周邊雨水的匯入量,且可使礦坑內的匯水自然排放。7、斷裂構造的影響礦區內的斷層F87、F90、F93屬導水斷層,富水性弱,對采坑充水影響8、礦坑充水因素對礦區來說大氣降水是礦區充水的主要因素,采坑位于山脊,其充水方式有兩種:一是大氣降水直接進入采礦場;二是地下水沿裂隙或斷層滲入采礦場內,這種充水主要是受雨季持續降水較長時間影響。9、礦坑涌水量預測米~+220米,高于當地侵蝕基準面,因此地下水對礦床開采礦坑涌水量影響甚小。區內雖有少量的溶蝕裂隙水,但其來源主要是大氣降水。因此對今后礦山開采過程中的涌水問題,主要是大氣降水的影響。大氣降水是礦床充水的主要因素,故本次涌水量預算主要以大氣降水資料為依據。預測如下:計算公式如下:Q=FHF:匯水面積,(m2),指分水嶺匯入露天采坑開挖部分水平投影面積,即大氣降水直接降入采坑的面積,約為358880m2。表2-2露天采坑涌水量估算結果表采坑面F(m2)涌水量Q(m3/d)平均2.665096933.136964.6涌水量估算結果評述:涌水量的估算中忽略了地下水的滲入影響,涌水量與降水量相關,估算結果存在一定偏差,但可供設計單位、礦山參考使用。10、供水水源方向礦區范圍內無地表水體,當前礦山生產采用直接機械挖掘施工,用水量小,礦山生產用水取自礦區周邊小堰塘,生活用水取自自來水管網。11、水文地質條件復雜程度評價礦體位于當地侵蝕基準面之上,區內無地表水體,巖溶、節理裂隙發育,礦床屬以巖溶含水層充水為主的礦床,地形有利于自然排水;因此本礦區水文地質條件屬簡單類型。二、工程地質(一)工程地質現狀評價據以往地質資料和本次核實資料,礦區出露巖層工程地質巖組劃分如下:1、松散軟弱巖組:第四系全新統(Q4主要為亞粘土及碎石土等,厚0~5米。強度低,松散堆積。2、層狀結構半堅硬—堅硬巖組:震旦系上統燈影組(Z2∈1d)、震旦系下統陡山沱組下段二至四巖性層(Z1d1-(2+3+4))、震旦系下統陡山沱組上段(Z1d2)。該類巖石強度高,穩定性較好。其中取礦體及其頂底板巖石進行巖石物理力學樣分析得知巖石抗壓強度45.62~186.20MPa。(二)采區工程地質現狀礦山現有1個大的露天采坑,采坑長約690米、寬約260米、最高約20米,有4個開采平臺,臺階高10~20米,礦山沿礦體走向進行露天開采。礦區實行邊剝離邊開采,以臺階式剝離為主,礦區目前有4個開采平臺,邊坡角50—70°,局部開采臺階偏高陡,存在安全隱患。該礦段內工程地質條件不復雜,巖性多為堅硬致密巖石,但邊坡巖體節理裂隙發育,其邊坡一般穩定,但局部也存在不穩定現象,未來露天開采邊坡局部可能失穩。(三)工程地質條件預測評價1、未來礦山開采過程中可能誘發或加劇的工程地質問題隨著開采深度的加大,邊坡規模增大,破壞了地應力的自然平衡,有可能導致人工邊坡的變形、破壞和滑移。采坑多為逆向坡,僅北東少量順向坡,采坑北西、南東邊坡為橫向坡。未來開采中,局部較陡、臺階過高、斷層與卸荷裂隙發育處邊坡及局部臨時形成的順向坡易出現掉塊、崩滑等現象,礦山應嚴格按照開發利用方案分臺階開采,且臺階不易過高、邊坡角不能大于55°,局部易滑地段要降低邊坡角,以防止掉塊、垮塌等造成人員傷害。2、防治措施和建議(1)地表排水。修建排水溝排除邊坡范圍內外的地表水。減少對地下水(2)當邊坡內有大范圍破碎層存在時,應及時刷幫,重新調整邊坡角或則進行加固。(3)控制爆破,減少對邊坡的震動。(4)結合開采中可能出現的邊坡失穩情況,適當的選擇修建擋土墻、設置坡腳護墻、抗滑樁等人工加固措施。(5)礦山應加強不穩定邊坡的監測及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防治發生崩塌、滑坡及山洪泥石流等人為地質災害,確保礦山開采和周圍環境的安全。(四)工程地質條件復雜程度評價本區地形地貌簡單,地層巖性單一,構造不發育,巖石強度高,穩定性好。但采坑部分地段邊坡過陡,且還有部分軟弱松散巖組分布在邊坡上,局部地段有發生礦山工程地質問題的風險。故工程地質條件復雜程度為中等。三、環境地質條件(一)區域穩定性級地震。根據1/400萬《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GB18306-2015規范,本區烈度<Ⅶ度的地區屬于穩定區,依此標準,本區屬穩定區。(二)礦區環境地質現狀(1)地形地貌景觀破壞本區為丘陵地區,植被覆蓋,無各類自然保護區、人文景觀、風景旅游區等,露天開采對地形地貌景觀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該露天采場廢渣堆主要堆放在溝谷中,目前還沒有加以攔擋。設計要求修筑攔砂壩、擋土墻等措施。(2)水土環境污染目前礦區開采為直接機械挖掘未進行防塵降塵措施,故粉塵污染較為嚴重。因采坑底平面標高低于采坑周邊地形標高,采場現已形成洼地,雨天容易積水產生廢水,且廢渣露天堆放,易造成泥石流,水土流失等現象發生,由于雨水的沖刷及滲漏,也會產生大量的廢水。(三)礦區環境地質預測評價及防治措施隨著進一步的開采,采空區的范圍將會逐漸擴大,將可能出現崩塌、滑坡、泥石流、邊坡失穩等不良地質現象,對生產生活產生影響。(1)崩塌、滑坡礦山應按設計的坡高及邊坡角開采,當邊坡巖石較破碎時應重新調整(調小)邊坡角或進行邊坡加固,并采取在邊坡上方修筑截、排水溝等措施,以防止掉塊、垮塌和滑坡造成的危害。(2)泥石流在礦區周邊的廢渣堆場進行綜合治理,修筑擋土墻,防止山洪泥石流,確保礦山開采和周圍環境的安全。(3)邊坡失穩由于白云巖節理裂隙較發育、礦山在開采過程中當坡體較高或遇順向坡時,應加強不穩定邊坡的監測及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按開發利用方案規范開采,防止邊坡掉塊、順坡向滑移。因此,需制訂科學合理的采礦方法。對固體廢棄物應有序、合理的堆放,設計穩定的邊坡角,必要時采取加固措施或修筑攔擋工程,疏浚礦區排水系粉塵、廢氣及爆破震動等,對礦山及其附近的生態環境有一定影響。簡述如廢石(土礦山開采過程中產生較多廢石(土廢石(土)堆棄過程如不采取一定措施,將可能給環境造成危害。礦山設計規劃時可在礦區地形坡度小的地段預設廢石堆場,在礦山開采時予以集中堆放。另外,建議將廢石作為道路、工程建筑等基礎設施的地基填方料綜合利用,在增加經濟效益的同時,減少對環境的污染。粉塵:礦山采用露天開采,在鑿巖穿孔、爆破及運輸等過程中都會產生粉塵,因此對礦區及附近地區環境有一定影響。因此,礦山開采時應配備灑水車定時灑水等防塵措施。廢氣:礦山爆破時產生的廢氣主要有CO2、CO、H2O、NO、O2、N2等,這些廢氣因爆破面較高而迅速擴散。由于礦山開闊,爆破廢氣對礦山附近地區環境影響甚微。爆破震動:爆破產生的震動對礦區周圍一定范圍內會造成影響。因此,今后礦山開采時應采取限制用藥量等措施,以降低震動及飛石造成的危害。3、地形地貌景觀優化開采方案盡量避免或少破壞土地,合理堆放固體廢棄物,選用合適的綜合利用技術,加大綜合利用量,減少對地形地貌的破壞。對已出現的狀況,采取邊坡加固、采坑回填、植樹種草等工程修復景觀。(四)環境地質條件復雜程度評價礦區為山坡露天礦,在區域地質上屬相對穩定地區;現狀條件下礦區地質環境良好;礦山開采可能引起水土流失、崩陷、滑坡、泥石流等自然地質粉塵、廢氣及爆破震動等,對礦山及其附近的生態環境有一定影響。綜合判定,礦區環境地質質量中等。四、礦床開采技術條件小結:礦體位于當地侵蝕基準面之上,區內無地表水體,巖溶、節理裂隙發育,礦床屬以巖溶含水層充水為主的礦床,地形有利于自然排水;因此本礦區水文地質條件屬簡單類型。本區地形地貌簡單,地層巖性單一,構造不發育,巖石強度高,穩定性好。但采坑部分地段邊坡過陡,且還有部分軟弱松散巖組分布在邊坡上,局部地段有發生礦山工程地質問題的風險。故工程地質條件復雜程度為中等。礦區為山坡露天礦,在區域地質上屬相對穩定地區;現狀條件下礦區地質環境良好;礦山開采可能引起水土流失、崩陷、滑坡、泥石流等自然地質粉塵、廢氣及爆破震動等,對礦山及其附近的生態環境有一定影響。綜合判定,礦區環境地質質量中等。綜上所述,依據GB/T13908-2002《固體礦產地質勘查規范總則》附錄B劃分,本礦床開采技術條件為以工程地質和環境地質問題為主的開采技術條件中等的復合問題的礦床(Ⅱ-4)。2.3.3設計利用礦產資源儲量2.3.3.1工業指標1、巖石抗壓強度:≥45Mpa2、最低開采標高:+220m3、最小可采厚度:8m4、夾石剔除厚度:4m5、剝采比:≤0.5∶1(m3/m3)6、資源儲量估算邊坡角:55°7、采場最終底盤最小寬度:≥40m8、爆破安全距離:≥300m2.3.3.2資源儲量估算方法1、資源/儲量估算方法礦體在礦區范圍內呈巨厚層狀單斜產出,礦體連續性好,厚度穩定,影響礦體體積的變化因素主要為地形變化和開采高度,因此,采用平行斷面法估算資源儲量。具體估算公式如下:式中∶Q—塊段礦石量(千噸)V—礦石體積(千m3)d—礦石的平均體重(t/m3)(1)當相鄰兩剖面礦體面積S1-S2)/S1<40%時采用梯形體公式:V1=1/2×L×(S1+S2)(2)當相鄰兩剖面礦體面積S1-S2)/S1>40%時,采用截錐體公式:V2=1/3×L×(S1+S2+√S1×S2)式中:V1為礦石體積(m3S1、S2為剖面圖上礦體面積(m2L為相鄰剖面間距離(m)。(3)內邊坡體采用楔體計算公式:V3=1/2×S×L(4)礦塊內只有一條剖面控制,礦塊呈平行外推時計算公式:V4=S×L式中:V4為礦石體積(m3);S為塊段斷面面積(m2);L為外推距離(m)。2、資源/儲量估算參數的確定(1)剖面面積和底面積(S)在1:1000勘查線剖面圖上,利用Mapgis軟件從剖面圖上直接測取各相應斷面面積。讀數不保留小數。(2)兩剖面間距離和底面積高(L)相鄰兩剖面間的垂直距離和楔體面面積高均在地形地質圖上量取。讀數不保留小數。(3)礦石平均體重(d)采用本次核實工作所采集的巖石密度樣品試驗報告,所得該區礦石的平均體重為d=2.80噸/立方米。2.3.3.3礦產資源儲量累計查明荊門市放馬山中磷礦業有限公司現采礦許可證范圍內(占用)資源儲量總量1199千噸(428千立方米其中已消耗122b資源儲量244千噸(87千立方米),保有保有333資源量955千噸(341千立方米);累計查明荊門市放馬山中磷礦業有限公司擬變更采礦權范圍內333資源儲量總量7831千噸(2797千立方米),均為保有;風化層剝離量為1339千立方米,保有礦石量為2797千立方米,剝采比為0.48:1。胡集礦區放馬山礦段狼頭山段建筑用白云巖礦資源儲量情況見表2-3。表2-3截至2016年6月底胡集礦區放馬山礦段狼頭山建筑用白云巖礦資源儲量表資源儲量范圍資源儲量類型244244+24400調整礦區范圍后不再占用95500955+955244+244955+955擬占用7831007831+78317831007831+7831244244+2440000+87869030244+244+87862.3.4對地質報告的評述地質核實工作主要收集了礦區以往地質工作成果及礦山開采和生產經營資料,將采坑標繪在地質平面圖及剖面圖上,圈定了礦體,劃分塊段,重新估算了資源儲量。為核實礦山占用、消耗、保有和增減資源儲量以及計算礦山開采回采率和下年度備采塊段資源儲量提供了依據。采用平行斷面法估算資源儲量方法恰當,估算參數的確定及資源儲量類型劃分合理,估算結果正確。核實工作所估算數據可做為礦山建設、管理的依據。3礦產資源開發利用3.1礦產品需求現狀與預測3.1.1礦產品需求分析筑用白云巖礦的需求不斷增加,礦產品的用途也在不斷地3.1.2礦產品價格分析3.2主要建設方案的確定3.2.1開采方案3.2.1.1礦床開采方式3.2.1.2露天開采境界的確定③開采標高:根據礦體賦存狀態,礦體埋藏標高為+3④最小工作線長度。依照穿孔、爆破和采裝作業互不干擾的原3.2.1.3開采儲量表3-1礦區占用資源儲量一覽表表3-2分臺階資源儲量表0+304m4+292m5+280m+268m+256m+244m+232m+220m3.2.1.4建設規模和產品方案礦山實際服務年限應以國土資源部門核發的采礦許可證內核準的生產規模進行計表3-3礦山開采技術指標匯總表123本礦開拓工程坑線布置形式為直進-回返式聯合方式,出入溝與開段溝縱向布置,與礦體走向平行。礦山設計臺階高度為12m,最低開采標高+220m,主要有+316m、3.2.2廠址方案3.2.2.1廠址選擇的影響因素分析高差222.7米,礦區地形呈南高北低,區域上沖溝水狼頭山白云巖礦用水引自礦區外南部堰塘。考慮到本項目不3.2.2.2廠址選擇的原則3.2.2.3廠址方案的確定圖作為生產用水,主要用于鑿巖、灑水、除塵。在礦區南側取水口處安裝一臺QY10-160/4-11型潛水泵,潛水泵流量10m3/h,揚程160m,額定功率11kW,用3.2.3.1地下水控制弱~中等。含水層中,地下水直接接受大氣降水滲透補給,總體由中部向西、東潛流,地下水呈無壓狀態,滲入礦坑內的水量較少3.2.3.2采場排水水主要為礦層和圍巖(白云巖)含水層,屬于溶洞裂隙水類型。礦區最低開采標高為沉淀池,減少礦碴對地表水質的污染。暴雨3.2.3.3地面防排水排土場周圍應修筑可靠的截洪和排水設施攔截山坡匯水;排土場內平臺應設置2%~5%的反坡,并應在平臺上修筑排水溝以攔截平臺表面以及坡面匯水;當排土場表3.3礦床開采3.3.1首采區及初始開段溝位置礦山為擴建工程,擬開采最高標高為+325m,底部標高約+220m,實際開采高差3.3.2采區劃分及開采順序3.3.2.1采區劃分3.3.2.2開采順序3.3.3開采工藝及開采方法3.3.3.1開采工藝3.3.3.2開采方法礦山各臺階開采前,先將表面的覆蓋層和風化層次從上至下爆破作業采用巖石膨化炸藥,柱形藥包,孔內間隔裝藥,導爆管傳爆,非電雷管(2)穿爆參數參考礦山以往開采技術參數及國家關于建筑用白云巖礦山相應的技術參數,并根據經驗公式計算得到爆破參數列于下表:1m2°3mm4m5m6m7m8m9mmm3/m(3)爆破器材炸藥:巖石膨化炸藥。起爆器材:導爆管雷管。起爆源:專用起爆器。(4)裝藥、堵塞、起爆礦山生產規模為30萬噸/年,考慮采用人工裝藥。炮孔裝藥后進行堵塞,堵塞料采用黃泥和穿孔作業留下的巖粉,保征堵塞長度和堵塞質量。開采過程中采用非電導爆管微差爆破,炮孔中裝2個導爆管(孔底及孔中間部位各一個各炮孔引出的塑料導爆管在地面進行網路連接(根據爆區大小確定網路連接方式),用非電雷管引爆導爆管。采用中深孔爆破時,安全距離一般為反坡200m、順坡為300m。本礦山設計采用12m臺階中深孔爆破。爆破前應在警戒線上插旗、鳴哨、示警,做好防范措施,確保行人及工作人員的安全。3.3.4采、裝、運設備選型本項目為山坡露天開采礦山,設計年生產規模為30萬噸(10.7萬m3年工作天數300天,一班生產,每班工作8小時,剝采比0.48:1,則年采剝總量為15.8萬3.3.4.1鑿巖設備),N——所需鉆機臺數(臺3.3.4.2鏟裝設備本礦山臺階高度12m,擬采用平裝車,直進溝。鏟裝設備選用小松PC300-7型反鏟液壓挖掘機,斗容1.5m3,該機最大挖掘高度為10m。挖掘機臺班生產能力計算:經過計算,挖掘機臺班生產能力QB=336.6m3/臺班,2臺PC300-7形挖掘機可滿足生產能力的需要,礦山目前已有1臺,因此另需購買一臺即可滿足生產要求。另外,考慮到本礦山剝離及礦山生產采準、新水平道路開拓,另外配備一臺ZL50型輪式裝載機(斗容3.0m3)輔助進行鏟裝、排土等作業。3.3.4.3運輸設備為礦巖運輸主干運輸道路,通過聯絡道至各個臺選定采、裝、運主要設備型號和輔助設備型號及數序號1臺22輛53臺24臺15臺26臺17臺18臺19輛13.4選礦及尾礦設施3.4.1選礦(加工)方案3.4.1.1選礦(加工)試驗研究及評價3.4.1.2選礦(加工)方案車從采場直接運至粗破碎原礦受礦倉后破碎3.4.1.3產品方案及工藝流程為了減少采場礦石運輸距離,降低采礦作業成本,破碎站及礦石堆場布置在爆破2)破碎設備的電機及其它易損部件應采用移動式防護罩,停機3)在破碎站旁設置了避炮掩體,礦山爆破時,爆破危險區內滯留在辦公室、倉庫3.4.1.4主要工藝設備3.4.2尾礦設施3.4.3排土作業①排土場應靠近采場,盡可能利用荒山、溝谷及貧瘠荒地⑥排土場的選擇應考慮排棄物料的綜合利用⑦排土場的建設和排土場的規劃應結合排土場結束或排土期間的復墾計劃統一安排土場的豎向規劃和堆置型式采用平緩坡運②為防止廢石場在雨季被雨水沖刷流失,須沿排土場3.5總圖運輸及公用輔助設施3.5.1總圖運輸3.5.1.1總平面布置總平面布置原則如下1)工業場地布置應盡量緊湊,盡量縮短物流距離,少占農田和土地。工業場地應盡量平整,并有排水措施2)工業場地布置應盡量避開采場爆破拋擲方向3)對外交通暢通,有環形車道或寬松的調車場地,如需夜間作業需有足夠的照明,道路交叉口有明顯的警告標志、信號4)場地內和重要建筑物內有必要的消防設施5)礦山內電氣設備可能被人觸及的裸露部分,必須設置保護罩或遮攔及警示標志6)易爆物品臨時貯存庫與工業場地的安全距離應符合安全規程規定7)各種設備的傳動部分及裸露的轉動部分應有防護罩或防護欄桿8)超過3.5.1.2工業場地總平面布置3.5.1.4外部運輸3.5.1.5道路設計3.5.1.6機修、汽修設施表3-6Pc12222131141151161171181199tgΦ—功率因素的正切值;Sc—視在功率。礦區用水主要包括生活用水、降塵用水和車輛用水。根據《室外給水設計規范》(GB50013-2006)、《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50014-2006)等標準,用水量應能滿生活用水取自當地自來水管網,水質標準要符合國家現行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3.5.4通風、除塵礦山采場及破碎車間采用自然通風,局部采用3.6職業衛生與安全3.6.1采場及排土場邊坡穩定3.6.1.1地質條件分析溶、節理裂隙發育,礦床屬以巖溶含水層充水為主的3.6.1.2采場邊坡穩定學性質好,以較堅硬-堅硬類巖石為主,巖層走向與坡面走向相反,人工邊坡穩定性較3.6.1.3排土場邊坡穩定礦山排水通道應盡可能地避開料場和廢石堆,以防止在大3.6.1.4邊坡監測2、委托地質測量部門負責對采坑可能發生的形變進行定期監測。并根據監測結果3.6.2安全衛生與消防3.6.2.1影響礦山安全的主要因素2)生產過程危害因素主要有坍塌、滑坡、機械傷害、車輛傷害、物體打擊、高處根據非煤露天礦山采礦場企業的特點,露天礦的礦體自然條件決定礦床的開采方人員滑跌或墜落、機械傷害、片幫和滑坡、爆坍塌:嚴格按開采設計要求從上而下臺階開采,在生產過程中經常檢查臺階(邊坡)水,使粉塵濃度接近或達到國家標準;為工人發觸電傷害:1)礦山應加強電氣安全的組織管理工作,搞好電氣作業人員的安全技四周應有圍墻或柵欄;3)電氣設備可能被人觸及的裸露帶電部分,應設置保護罩或遮在電源線路上斷電作業時,該線路的電源開關把手,應加鎖或設專人看護,并懸掛“有人作業,不準送電”的警示牌;6)礦山電氣設備、線路均防潮及防止小動物竄入帶電部位的措施;7)在所有用電設備上,裝有接地保護;同時還必須裝有漏電保護裝置;8)在帶電的導線、設備、變壓器、油開關附近,不應有任何易燃易爆物品;9)搞好設備和線路的檢測3.6.2.3消防安全措施等級要求,采用磚混結構以利防火。礦山公路能直3.6.2.4勞動保護、職業安全衛生的防護措施3.6.3安全機構設置與安全教育管理3.6.3.1機構設置全生產工作經驗、從事礦山專業工作五年以上并能適應現工程驗收;制定安全教育和安全技術培訓計劃;3.6.3.2工業衛生、救護組織及人員配備演練,并對職工進行自救、互救訓練,不斷修3.6.3.3安全教育、培訓機構及人員配備5)凡已取得主要負責人或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安全資格的人員,若繼續從事原崗位3.6.3.4加強企業管理、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1)礦山應建立健全各級領導安全生產責任制、職能機構安全生產責任制和崗位人2)礦長應具備安全專業知識,具有領導安全生產和處理礦山事故的能力,并經依3)特種作業人員(如爆破工、鑿巖工、車輛司機、電工等)經專門的安全作業培4)為作業人員配備符合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要求的勞動防護用品。進入礦山作業5)在要害崗位、重要設備和設施及危險區域,設置符合要求的安全警示標志。不6)對易發生重大事故的運輸設備要進行經常性維護、保養,并定期檢測。保證其8)礦山應制定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并根據實際情況對預案及時進行修改。每個職3.7建設工期與勞動組織表3-7基建工程量表1342000m345640m2712323124235466467111181111921221111111121224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4.1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評估4.1.1評估范圍和級別4.1.1.1評估范圍確定),XY123454.1.1.2評估級別確定1.居民居住分散,居民集中居2.分布有二級公路、小型水2.無重要交通要道或建筑設3.礦區緊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3.遠離各級自然保護區及旅游水不易導致礦區周圍主要含水層的影響或破壞。礦床圍巖巖體結構以巨厚層狀結構為表4-4露天開采礦山地質環境條件復雜程度分級表1.采場礦層(體)位于地下水位以下,采場匯水面積大,采場進水邊界條件復雜,與區域含水層或地表水聯系密切,地下水補給、徑流條件好,采場采礦活動和疏干排水容易導致1.采場礦層(體)局部位于地下水位以下,采場匯水面積較大,與區域含水層或地表水聯系較密切,采坑正常涌水量排水比較容易導致礦區周圍主1.采場礦層(體)位于地下水位以上,采場匯水面積小,與區域含水層或地表水聯系不密切,采場正常涌水量小于3000m3/d,采礦和疏干排水不易導致礦區周圍主要含水層的2.礦床圍巖巖體結構以碎裂結構、散體結構為主,軟弱結構面、不良工程地質層發育,存在飽水軟弱巖層或松散軟弱巖層,含水砂層多,分布廣,殘坡積層、基巖風化破碎帶厚巖石邊坡風化破碎或危巖發2.礦床圍巖巖體以薄到厚層狀結構為主,軟弱結構面、不良工程地質層發育中等,存在飽水軟弱巖層和含水砂層,殘坡積層、基巖風化破碎帶厚度坡巖石風化較破碎,邊坡存在外傾軟弱結構面或危巖,局部2.礦床圍巖巖體結構以巨厚結構面、不良工程地質層不發育,殘坡積層、基巖風化破碎采場邊坡巖石較完整到完整,土層薄,邊坡基本不存在外傾軟弱結構面或危巖,邊坡較穩3.地質構造復雜,礦床圍巖巖層產狀變化大,斷裂構造發育或有全新世活動斷裂,導水斷裂帶切割礦層(體)圍巖、覆巖和主要含水層(帶)或溝通地表水體,導水性強,對采場3.地質構造較復雜,礦床圍巖巖層產狀變化較大,斷裂構造較發育,切割礦層(體)圍),3.地質構造簡單,礦床圍巖巖層產狀變化小,斷裂構造較和圍巖、覆巖,對采場充水影4.現狀條件下原生地質災害發育,或礦山地質環境問題的4.現狀條件下礦山地質環境4.現狀條件下礦山地質環境5.采場面積及采坑深度大,5.采場面積及采坑深度較大,邊坡較不穩定,較易產生5.采場面積及采坑深度小,邊坡較穩定,不易產生地質災6.地貌單元類型多,微地貌形態復雜,地形起伏變化大,不利于自然排水,地形坡度一坡方向巖層傾向與采坑斜坡多6.地貌單元類型較多,微地貌形態較復雜,地形起伏變化高差較大,高坡方向巖層傾向6.地貌單元類型單一,微地貌形態簡單,地形起伏變化平緩,有利于自然排水,地形坡高坡方向巖層傾向與采坑斜坡4.1.2地質環境影響現狀評估4.1.2.1礦山地質災害現狀評估層較淺,地形徑流條件較好,一般不易形成崩塌、滑),礦體巖溶率很低。因此評估區內巖溶發育程度較輕,未照片4-1狼頭山白云巖礦老采坑4.1.2.2地下含水層破壞現狀評估水位影響較小。且礦石和礦渣成份主要為白云巖,4.1.2.3地形地貌景觀破壞現狀評估排土場、辦公生活和礦山公路對原生地形地貌景觀的4.1.2.4土地資源破壞現狀評估///////路、工業場地、辦公生活區和排土場對土地4.1.2.5礦山地質環境影響現狀評估分級表4-7礦山地質環境影響現狀評估分級表ABC4.1.3地質環境影響預測評估預測評估是在現狀評估的基礎上,根據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和采礦地質環境條件特4.1.3.2預測影響因素選取(3)礦山廢渣的排放對地質環境的影響,包括地面變形、植被破壞、地面水土流(1)采礦活動可能引發或加劇地質災害危害程度預測評估礦山未來生產活動可能引發的地質災害主要為采場采礦形成不穩定巖質邊坡而發邊坡BP位于露天采坑南西側,巖質邊坡,為切向坡,邊坡體長約950m,高約千m3,全部堆放至排土場,用于后期土地復墾用土。在開采過程中始終貫穿邊開采、北西-南東展布,北西側為排土場頂部,南東側為排土場底部。根據現場調查情況,該比未開采前更頻繁,但總體影響較小。因此預測礦山開采引發綜上所述,預測開采邊坡潛在的崩塌、滑坡等地質災害隱患發生的可能性中等,(2)采礦活動對地下含水層影響或破壞程度預測評估(3)采礦活動對地形地貌景觀的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供應鏈客戶滿意度改進承諾3篇
- 廠房買賣合同監管審批3篇
- 家長監督孩子成長保證3篇
- 委托編制建議書合同3篇
- 字的睡覺保證書睡眠與心理健康的關系3篇
- 代收款委托書模板專業范本3篇
- 賣車合同格式范文3篇
- 建筑合同施工注意事項3篇
- 事業單位采購合同中的合規性要求2篇
- 洗浴行業品牌競爭力提升策略研究考核試卷
- (2024年)肺栓塞課件
- 2024吉林省民航機場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電磁現象及其應用-理解電磁現象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 車輛行駛安全培訓模板
- 開展中醫藥健康文化宣傳活動方案(樣式)
- 油漆涂料行業市場分析
- 呼吸道合胞病毒知識科普
- 跨境數據流動與治理
- 輸血治療知情同意書
- 幼兒園副園長聘任園長合同(36篇)
- 30道中國石油天然氣地球物理勘探工程師崗位常見面試問題含HR常問問題考察點及參考回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