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心理學課件整理_第1頁
實驗心理學課件整理_第2頁
實驗心理學課件整理_第3頁
實驗心理學課件整理_第4頁
實驗心理學課件整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引論一、實驗心理學:定義、簡要歷史回顧二、觀察與實驗三、實驗范式四、如何進行實驗研究實驗心理學1第一章引論一、實驗心理學:定義、簡要歷史回顧(1)(一)定義實驗心理學是應用科學的實驗方法研究心理現象和行為規律的科學,是心理學中關于實驗方法的一個分支。實驗心理學2第一章引論(二)歷史回顧“心理學僅有短暫的歷史,卻有著悠久的過去。”這句話或許最能概括心理學----尤其是以實驗心理學為標志的科學心理學----的肇始和發展。一、實驗心理學:定義、簡要歷史回顧(2)實驗心理學3第一章引論一、實驗心理學:定義、簡要歷史回顧(2)1、實驗心理學的孕育大約從18世紀中葉到19世紀中葉是心理實驗發展的第一階段,也可說是實驗心理學的預備階段。從18世紀中葉開始,天文學家、物理學家、生理學家研究了一些感覺和知覺范圍內的問題。1796年馬斯基林、金納布羅克1816柏色爾(Bessel)提出“人差方程”:B-A=X實驗生理學的發展及其所取得的成果與提供的各種實驗方法,為實驗心理學的建立奠定了基礎。實驗心理學4第一章引論波林指出闡述了實驗生理學進展的例子:①感覺和運動神經不同功能的發現(柏爾,馬戎第等)②特殊的神經能,五種感官各為不類的神經纖維,功能也不同。(繆勒與黑姆霍茲);③對感官和感覺現象學獲得了大量的成績(繆勒、普肯野有關視覺的貢獻,歐姆關于聽覺聲波的傅立葉分析,韋伯關于觸覺的研究等)④顱相學:關于心理機能有賴于腦內特殊的相應的區域(加約爾)⑤腦機能定位:感覺、理智、情緒之類的心理機能在腦內的定位及布羅卡言語中樞的發現⑥反射動作:人與動物的某些運動可能是自動的和不隨意的(馬沙爾-赫爾)⑦神經沖動電的性質⑧神經沖動速度的研究(黑姆霍茲)總之,實驗生理學的這些研究成果及其實驗方法,為實驗心理學的建立準備了一定的條件實驗心理學5第一章引論一、實驗心理學:定義、簡要歷史回顧(3)2、實驗心理的建立1860年費希納,《心理物理學綱要》1879年,馮特在萊比錫大學建立了第一個正式的心理實驗室。實驗心理學6第一章引論一、實驗心理學:定義、簡要歷史回顧(4)3、實驗心理學的發展第一階段為構造學派第二階段是行為主義第三階段為認知心理學的興起與發展感知覺方面:心理物理學方法,眼動與知覺,感知覺過程,知覺常性,多種感覺通道相互作用,顏色視覺,模式辨認,表象與知覺過程,知覺的社會性記憶方面:詞的編碼與回憶,回憶與再認,人類記憶中的信息加工,言語記憶的語意網絡,學習記憶的腦化學,短時記憶容量,非言語記憶材料言語思維方面:言語識別,句子加工與表現,語言理解,思維活動結構,決策過程,概念確認與問題解決等實驗心理學7第一章引論二、觀察與實驗(1)(一)觀察法觀察法(Observation)是借助觀察儀器,在特定的時間內,有計劃、有目的地對被觀察者進行觀察、記錄其心理活動和行為表現的一種搜集實驗數據和資料的方法。如:艾貝爾-艾伯斯費爾德,面部表情研究。對挑動眉毛作界定,引發了后來大量的關于人類共同行為的研究,并收集到了許多的信息資料。

實驗心理學8第一章引論二、觀察與實驗(1)2.觀察法的要點應該注意的問題:第一個問題是確定界限。要求研究者必須計劃和安排好要觀察的事物,必須事先選擇跟研究課題密切相關的行為進行研究。

第二個問題是反應性。怎樣觀察學生在課堂學習時的行為特征?預防被試反應性的方法有兩個:無干擾觀察和無干擾測量。實驗心理學9第一章引論無干擾觀察主要是指研究者為了避免被研究者(被試)由于知曉正在被觀察,產生非自然狀態下的行為,而采取的一種無干擾觀察技術。艾貝爾-艾伯費爾德(Eibl-Eibesfeldt)關于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表情的研究。無干擾測量是由對行為的間接測量構成的。區別關鍵在于是否被試與研究者在同一時間處在同一地點。

實驗心理學10第一章引論3.對觀察法的評價第一,觀察法無法讓研究者對各因素間的關系作出推論。第二,有時,觀察法所提供的資料并不充分。第三,觀察法的描述性限制常常被忽略。第四,觀察法本身并不一定客觀無偏。

實驗心理學11第一章引論二、觀察與實驗(2)(二)實驗法1.什么是實驗實驗,是指通過人為地、系統地操作環境,導致某些行為發生變化,并對之進行觀察,記錄和解釋的科學方法。實驗心理學12第一章引論心理學實驗一般有以下幾個要素:

(1)實驗假設和推論假設指用來說明某種現象的未經證實的論題。“看暴力電視會導致攻擊性”就是一個假設。“記憶廣度受材料性質影響”也是一個假設。兒童平均每周觀看暴力電視的時間越長,則學校內對同伴的攻擊行為頻率將越高。實驗心理學13第一章引論(2)實驗變量實驗中主要涉及三種變量:自變量、因變量和控制變量,其中前二者又統稱為實驗變量。自變量就是在實驗中由實驗者操作和控制的變量。因變量是指實驗中被試對自變量操作反應的實驗反應值,即實驗者觀察和記錄的隨著自變量的變化而變化的被試行為。控制變量,指實驗中除實驗變量以外的影響實驗變化和結果的潛在因素或條件。(3)實驗控制實驗控制泛指對實驗精度的一切保障工作,以保證因變量的變化確實是由于自變量的變化而引起的。實驗心理學14第一章引論三、實驗范式(1)實驗方法在各種心理過程以及各個心理學分支的研究中,具體表現為各種不同的實驗范式(theexperimentalparadigms)。范式是指按照某一比較公認的路線或觀點所采取的研究方向或研究步驟。實驗心理學15第一章引論四、如何進行實驗研究(一)實驗心理學的研究倫理1、實驗心理學研究的一般倫理在進行心理學的實驗研究中,研究者自始至終都應該奉行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嚴謹審慎的工作作風。實驗心理學16第一章引論2.研究人類被試的倫理原則(1)保障被試的知情同意權(2)保障被試退出的自由(3)保護被試免遭傷害(4)保密原則實驗心理學17第一章引論四、如何進行實驗研究(1)(二)實驗心理學研究的一般程序

1.確定課題確定課題過程包括:a.選擇課題;b.確定實驗類型;c.提出假設三個步驟。a.選擇課題課題的選擇通常有以下四個來源:(1)實際需要(2)理論需要(3)個人經驗(4)前人研究與文獻資料實驗心理學18第一章引論四、如何進行實驗研究(2)b.確定實驗類型因素型實驗(factorialtypeexperiment),是探求規定行為的條件“是什么”的“什么型實驗。因素型實驗又被稱為定性實驗。函數型實驗,(functionaltypeexperiment),是探明條件和行為之間的函數關系的實驗。函數型實驗就相當于定量實驗.實驗心理學19第一章引論四、如何進行實驗研究(3)c.提出假設因素型假設:如果把對條件的敘述記為a,把對行為的敘述記為b,那么因素型假設就是“如果a,那么b”的形式。函數型假設:用函數關系來表示,它用方程式b=f(a)來表明自變量a與因變量b共變的函數關系,這個方程式表示b為a的函數,或b數量地依存于a。實驗心理學20第一章引論四、如何進行實驗研究(4)2.選擇被試被試選擇主要取決于兩個因素:課題的性質以及研究結果的概括程度。選擇非人類的兩種情況

第一,實驗程序有可能對人類被試造成身心損害;第二,非人類被試有助于實驗對無關變量的控制。

被試選取不當會造成一定的后果。減少被試取樣時會出現偏差的方法:隨機抽樣法與分層隨機取樣法。

實驗心理學21第一章引論四、如何進行實驗研究(5)3.確定實驗控制控制是實驗的精髓所在。作為初學者,首先要明白的是:實驗控制本身不可能有止境,因為實驗所關注的自變量和因變量永遠是有限的,而這世上所有可能的變量是無限的;在有限的實驗變量之外,永遠有著無數可能的額外變量存在。

實驗心理學22第一章引論四、如何進行實驗研究(6)4.數據整合數據資料的分類一是計數資料(enumerationdata)即按個體的某一屬性或某一反應屬性進行分類記數的資料。計數資料只反映個體間質的不同,而沒有量的差別。二是計量資料(measurmentdata)data),即用測量所得到的數值的大小來表示的資料。三是等級資料(rankeddata),它介于計數資料和計量資料之間,可稱為半計量資料。四是描述性資料(descriptivedata),即非數量化的資料。實驗心理學23第一章引論四、如何進行實驗研究(7)數據處理方法a.自變量為計數資料,因變量為計量資料方差分析協方差分析

t檢驗、b.自變量和因變量都為計量資料將計量資料的自變量降級為計數資料使用。若不將自變量降級使用,就應該選擇一些基于相關的統計技術。

實驗心理學24第一章引論四、如何進行實驗研究(9)c.自變量為計量資料,因變量為計數資料深入的統計處理,那么可以選用的方法就是logistic回歸。d.自變量和因變量都為計數資料例如:男女兩性在特定情境下產生某一行為的概率是否存在差別卡方檢驗實驗心理學25第一章引論四、如何進行實驗研究(10)5.報告撰寫(1)研究者需要回顧與研究有關的前人工作。(2)研究者應該清晰明確地描述實驗設計和研究過程,并報告實驗所涉及的重要信息。(3)實驗報告應能做到使專業領域的同行可以據此重復研究者的工作,以保證必要情況下研究結論能夠得到科學的反復檢驗。(4)實驗報告中的客觀描述和研究者本身的主觀解釋應當能清晰地區分開來。實驗心理學26第一章引論第02章實驗研究的基本問題本章主要內容:第一節實驗心理學中的基本概念第二節心理實驗的基本要求第三節實驗研究的儀器實驗心理學27第一章引論第一節實驗心理學中的基本概念一、主試與被試二、指導語三、變量四、效度實驗心理學28第一章引論一、主試與被試主試(Experimenter):是指心理實驗中的組織、設計和具體實施者。被試(Subject):由主試選擇的實驗對象或在主試的監視或指導下具體操作實驗的人或動物。主試對被試的干預及被試對主試的實驗態度都會對實驗結果產生影響。第一節實驗心理學中的基本概念實驗心理學29第一章引論二、指導語(instruction)指導語是在實驗前由主試向被試解釋和說明的或是被試自己閱讀的,關于實驗如何進行、被試如何做反應以及在反應過程中應該注意的文字說明。第一節實驗心理學中的基本概念

實驗心理學30第一章引論制定指導語時,應注意的問題1.在指導語中應該把實驗的要求、被試如何做反應、實驗應該注意的問題交代清楚,使被試對自己應該做什么以及如何做等一目了然。2.要嚴格確定給被試什么樣的指導語。3.指導語要寫得簡單明確,切忌模棱兩可,也不要用專門術語,要保證被試確實懂得了指導語。4.指導語要標準化。第一節實驗心理學中的基本概念

實驗心理學31第一章引論第一節實驗心理學中的基本概念三、變量

(一)定義(二)自變量(三)因變量(四)額外變量(五)中間變量與調節變量實驗心理學32第一章引論(一)變量

變量(variable)是指在數量上或質量上可變的事物的屬性。構成實驗的三大要素:假設、變量、控制變量作為心理學實驗的基本特征,決定了到底符合什么條件的研究才可以成為實驗:即實驗必須操縱環境以產生變化。

第一節實驗心理學中的基本概念

實驗心理學33第一章引論舉例假設你對搶占圖書館位置的時間發生興趣并想對其進行研究。你的研究計劃是:去圖書館搶占一張桌子,并且搶到空桌子后還要通過非言語、非暴力的手段盡可能地阻止其他人在你身邊的空位坐下來。按照這個研究計劃,你去圖書館將你的書、衣服以及其他東西都攤在桌子上,你希望這種雜亂無章的樣子可以阻止其他人在你身邊的空位坐下來,堅持了一段時間,比如15分鐘,最終有人坐在了你的旁邊,這時你的研究結束了。實驗心理學34第一章引論(二)自變量1、定義2、自變量的分類3、對自變量的操縱第一節實驗心理學中的基本概念

實驗心理學35第一章引論(二)自變量1、定義自變量(independentvariable)即刺激變量,獨立變量,它是由主試選擇、控制的變量,它決定著行為或心理的變化。實驗處理:變量的不同水平稱為實驗處理,即主試操縱的、對被試的反應可能有一定影響刺激條件的變化。實驗心理學36第一章引論2、自變量的分類:

(1)刺激特點自變量(2)環境特點自變量(3)被試特點自變量(4)暫時造成的被試差別

(二)自變量實驗心理學37第一章引論3、對自變量的操縱(1)對自變量下操作定義“疲勞(fatigue)對識記的影響”操作定義(operationaldefinition):在心理學上,操作定義是用可以感知到的事件、現象或指標來對研究變量進行數量化或定性的界定和說明.(二)自變量實驗心理學38第一章引論(2)確定自變量的各個水平自變量的水平,即指自變量的一個取值(或操縱結果)如體力勞動時間(二)自變量實驗心理學39第一章引論第一節實驗心理學中的基本概念(三)因變量

1、定義

2、因變量的分類

3、對因變量的控制4、因變量的測量與選擇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實驗心理學40第一章引論1、定義

因變量(dependentvariable)即被試的反應變量,它是自變量造成的結果,是主試觀察或測量的行為變量,又叫反應變量(responsevariable)、依從變量。(三)因變量實驗心理學41第一章引論2、因變量的分類(1)客觀指標主要有:①反應速度②反應速度的差異③反應的正確性④反應的難度(2)主觀指標主要是指被試的口語記錄(protocol),主要是指被試在實驗時對自己心理活動進程所作敘述的記錄,或在實驗之后,被試對主試提出問題所作回答的記錄。

(三)因變量實驗心理學42第一章引論(三)因變量3、對因變量的控制(1)反應控制讓被試的反應確實發生在實驗者感興趣的因變量維度上。反應的控制往往是通過指導語實現

(2)選擇恰當的因變量指標哈特及其同事(Hartetal.,1964)對4歲兒童比爾哭的研究。實驗心理學43第一章引論4、因變量的測量與選擇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因變量的可靠性即信度信度是指一致性,同一被試在相同實驗條件下應該得到相近的結果。(2)因變量的有效性即效度(3)因變量的敏感性高限效應(ceilingeffect)天花板效應底限效應(flooreffect)地板效應(三)因變量實驗心理學44第一章引論(四)額外變量1、基本概念2、額外變量的分類3、心理學實驗中典型的額外變量4、額外變量的控制實驗心理學45第一章引論(1)相關變量:凡是對因變量產生影響的實驗條件都稱為相關變量;(2)無關變量:對因變量不產生影響的實驗條件稱為無關變量(或無關變項)。(3)額外變量:實驗者不用于研究的那些相關變量稱為額外相關變量,或簡稱為額外變量。由于在實驗中額外變量是必須加以控制的,所以額外變量也被稱為控制變量。1、基本概念實驗心理學46第一章引論

(4)自變量混淆:如果應該控制的變量沒有控制好,那么,它就會造成因變量的變化,這時,研究者選定的自變量與一些沒有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變量的變化,這種情況就稱--舉例1、基本概念實驗心理學47第一章引論在一項言語學習實驗中,研究者想要比較集中學習(一次學習大量材料)和分散學習(分次學習)的效果。他選擇三組學生為被試,三組被試的學習材料相同。實驗安排如表所示。表中的數字3,表示學習時間為3小時。所有被試均進行相同的考試。

三組被試實驗程序

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第1組3

—測驗第2組3

3

——測驗第3組333—測驗舉例實驗心理學48第一章引論結果表明,第三組的考試分數最高,第二組次之,第一組最差。因此研究者得出結論:分散學習比集中學習效果好。舉例實驗心理學49第一章引論存在著自變量混淆:(1)即被試在學習方式上存在差異(2)在學習時間上也存在明顯差異(3)三組被試學習后與測驗之間的時間間隔對測驗結果也會產生影響舉例實驗心理學50第一章引論3、心理學實驗中典型的額外變量(1)實驗者效應:主試在實驗中可能以某種方式有意無意地影響被試,使他們的反應附和實驗者的期望。這種現象稱為稱為實驗者效應(experimnetoreffect)。羅森塔爾和福德:白鼠走迷津實驗走迷津伶俐走迷津呆笨消除辦法?實驗心理學51第一章引論(2)要求特征(需要特征)要求特征:被試會自發地對實驗者的實驗目的產生一個假設或猜想,然后再以一種自以為能滿足這一假想的實驗目的的方式進行反應。我們把這種現象稱為要求特征(demandcharacteristics)。美國心理學家奧恩的實驗要求特征的典型例子是霍桑效應(Hawthorneeffect)和安慰劑效應(placeboefffect)

實驗心理學52第一章引論變量命名練習實驗心理學53第一章引論(1)消除法或排除法消除法(eliminationmethod)是把額外變量從實驗中排除出去。具體措施:①直接消除額外因素②單盲與雙盲單盲(singlebland)通常指的是在一個實驗中既不告訴被試他們在哪個處理組中,也不告訴他們實驗的性質。雙盲實驗(doubleblindexperiment):主試和被試都不知道實驗目的和實驗者的意圖。

③提高實驗的標準化與自動化程度

4、額外變量的控制實驗心理學54第一章引論(2)恒定法恒定法(constantmethod)就是使額外變量在實驗的過程中保持恒定不變。(3)隨機化法隨機化(randomization)是根據概率理論,把被試者隨機地分派到各處理組中。.(4)匹配法匹配法(matchingmethod)是使實驗組和控制組中的被訪者的特點相等的一種方法。4、額外變量的控制實驗心理學55第一章引論(5)抵消平衡法抵消平衡法(counterbalancingmethod)是通過采用某些綜合平衡的方式使額外變量的效果互相抵消以控制額外變量的方法。在實驗中經常使用的平衡順序誤差、練習效應和疲勞效應的“ABBA”或“BAAB”法、“”或“”法。平衡空間誤差的“左右右左”或“右左左右”法等。當實驗次數較多或實驗較為復雜時可以采用多重“ABBA”法或漸增、漸減系列,如“ABBABAABBAABABBA”4、額外變量的控制實驗心理學56第一章引論4、額外變量的控制(6)統計控制法在實驗完成后通過一定的統計技術來事后避免實驗中額外變量的干擾的方法。如:研究幾種不同教學方法對兒童閱讀能力的幫助

方法協方差分析剔除極端數據分別加權實驗心理學57第一章引論(四)中間變量與調節變量1、中間變量(mediator)如果在考察自變量對因變量的影響時,自變量通過變量M來影響因變量,就稱M為中間變量。例如,上司的歸因研究:下屬的表現———上司對下屬表現的歸因———上司對下屬表現的反應XMY實驗心理學58第一章引論(四)中間變量與調節變量2、調節變量(moderator)

如果變量Y與變量X的關系是變量M的函數,稱M為調節變量。例如,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指導方法的關系,往往受到學生個性的影響:如,學生一般自我概念與某項自我概念(如外貌、體能等)的關系,受到學生對該項自我概念重視程度的影響實驗心理學59第一章引論四、效度(一)定義(二)影響實驗內部效度的因素(三)影響實驗外部效度的因素實驗心理學60第一章引論實驗效度(experimentalvalidity)是指實驗方法能達到實驗目的的程度。實驗的內部效度是指實驗變量(處理)能被精確的程度。實驗的外部效度是指實驗研究的結果能被普遍推論到實驗情境條件以外的程度。(一)定義實驗心理學61第一章引論1、歷史(經歷)前攝歷史因素包括被試固有的和習得的差異,比如性別、工齡、經驗、身高、體重、態度、個性、運動與心理能力等等。后攝歷史的是指在實驗過程,與實驗同時發生,并對實驗結果產生影響的特定事件。例如,研究者想試驗一種新的閱讀教學方法的效果。2、成熟或自然發展的影響指在實驗過程中隨著時間的延續,被試身心發生變化。如:新閱讀教學方法實驗

(二)影響實驗內部效度的因素實驗心理學62第一章引論3、選擇4、測驗在許多研究中,研究者為了取得實驗前被試的初始狀態,常對被試實施前測驗,而這種前測驗可能會積極或消極地影響實驗處理實施后所進行的測驗。5、被試的亡失6、統計回歸統計回歸現象是,第一次測量平均值偏高者,第二次測量平均值有趨低的傾向(向常態分布的平均數回歸);第一次測量平均值偏低者,第二次測量平均值有趨高的傾向(也向常態分布的平均數回歸)。(二)影響實驗內部效度的因素實驗心理學63第一章引論7、儀器的使用實驗儀器、控制方式的不一致等都可能混淆實驗變量的效果。(8)選擇和成熟的交互作用及其他例如,研究者要檢驗某心理治療方法的效果。

(二)影響實驗內部效度的因素實驗心理學64第一章引論1、測驗的反作用效果(reactionorinteractioneffectoftesting)測驗的反作用指前測對后測的作用;測驗的交互作用指前測與后測的交互作用。如:研究者欲了解一周的政治理論學習對學生政治理論學習的態度改變的效果(三)影響實驗外部效度的因素實驗心理學65第一章引論2、選擇偏差與實驗變量的交互作用從事于實驗的被試必須具有代表性、必須從將來預期推論、解釋同類行為現象的總體中進行隨機取樣。例如,如果選擇一些具有高智力的學生,進行發現式的教學與傳統式教學比較(三)影響實驗外部效度的因素實驗心理學66第一章引論3、實驗安排的反作用效果例如,學生知道自己被選擇在參加一項新的教學方法的實驗

4、重復實驗處理的干擾實驗的內部效度和外部效度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在實驗情境中,要同時十全十美兼顧這兩種效度是很難做到的。一般,基本研究比較重視內在效度,而應用研究則比較重視外在效度。(三)影響實驗外部效度的因素實驗心理學67第一章引論一、對選題和實驗設計的要求對選題要求1、避免重復性研究;2、已有的研究能夠很好地銜接;3、有一定的理論與實踐價值。實驗設計要求1、實驗過程要有效控制2、避免實驗過程中的各種誤差第二節心理實驗的基本要求

只記大標題

實驗心理學68第一章引論二、對實驗環境的要求實驗室環境條件應保持相對恒定。三、對主試的要求在實驗前應對主試進行統一的培訓,使其清楚實驗的目的、實驗過程的控制、實驗中出現的意外情況應如何處理、如何記錄被試的反應、如何控制。第二節心理實驗的基本要求實驗心理學69第一章引論四、對被試的要求被試應嚴格按照實驗指導語和主試的要求對刺激進行反應,反應要真實、可靠。

第二節心理實驗的基本要求實驗心理學70第一章引論五、對實驗過程控制的要求實驗者通過對實驗過程的控制,排除各種額外因素對實驗結果可能產生的影響。

六、統計方法的運用和實驗結果的解釋統計方法的科學性。選擇合適的統計方法,避免統計方法亂用。第二節心理實驗的基本要求實驗心理學71第一章引論第三章實驗設計實驗心理學72第一章引論本章主要內容主要內容:一實驗設計的概念二實驗設計的內容三實驗設計的基本類型Ⅰ四實驗設計的基本類型Ⅱ實驗心理學73第一章引論一實驗設計的概念實驗設計(experimentaldesign)是控制實驗條件和安排實驗程序的計劃。實驗心理學74第一章引論實驗設計的基本類型從對實驗控制條件的嚴密程度的不同:①真實驗設計②準實驗設計③非實驗設計根據實驗中要操縱變量的多少:①單因素實驗設計②多因素實驗設計根據在各種自變量及各種處理水平中是否用相同被試:①被試內設計②被試間設計③混合設計實驗心理學75第一章引論三實驗設計的基本類型Ⅰ(一)被試間設計(二)被試內設計(三)混合設計實驗心理學76第一章引論(一)被試間設計被試間設計是每個被試(組)只接受一個自變量的處理,對另一被試者(組)進行另一種處理,故又稱獨立組設計。實驗心理學77第一章引論優點:一種實驗處理(或實驗條件)不會影響另一種實驗處理,避免了練習效應和疲勞效應等由實驗順序造成的誤差。缺點:1、所需要的被試數量巨大。2、由于接受不同處理的總是不同的個體,不能排除個體差異對實驗結果的混淆。(一)被試間設計實驗心理學78第一章引論舉例:在一個實驗中測定30個學生記憶無意義單詞的能力。自變量:每個單詞被誦讀的次數:一次或五次。被試間設計:被試分成兩組,每組十五個學生,一組學習五次,另一組學習一次。思考:本設計存在問題嗎?(一)被試間設計實驗心理學79第一章引論等組問題在被試間設計中,實驗者必須盡量減少兩個或多個組別中的被試差異。被試間設計采用兩類分組技術來解決等組問題:匹配和隨機化。

(一)被試間設計注意!實驗心理學80第一章引論1、匹配(matching)設計匹配設計是指將被試按某一個或幾個特征上水平的相同或相似加以配對,然后再把每一對中的每個被試隨機分配到各個組別。也叫對等組設計、配對組設計。實驗心理學81第一章引論匹配組設計的步驟第一步:先對所有被試進行前測(pretest),然后根據前測的作業分數進行匹配。匹配時,前測的內容必須是和實驗作業高度相關的。相同任務:如打靶;根據打靶成績進行分組;類似任務:如問題解決→不同種類問題解決;相關任務:如智力測驗→問題解決。實驗心理學82第一章引論第二步,得到前測分數后,就可以根據這個成績進行匹配分組。舉例:在某項研究中要將30個被試分配到三個自變量水平A、B、C中。研究者需要先將被試按前測作業分數的高低排列,然后將前三個被試隨機分配到A、B、C三組,接著將接下來的三個被試如法分配,直到分配完畢。匹配組設計的步驟實驗心理學83第一章引論匹配設計的優缺點優點:在實驗處理之前,就把組間變異縮到最小,并使各組內變異比單獨的隨機分配更接近相等。缺點:(1)匹配往往是不完全的。(2)匹配法往往耗費大量的工作量。(3)匹配的多個特征之間如果存在交互作用,就可能混淆實驗結果。(4)防止統計回歸效應介入。

實驗心理學84第一章引論2、隨機化設計將被試隨機分配在不同的組內接受不同的自變量處理。隨機化法的統計學前提是:各隨機被試組在未經受不同處理之前是相等的,即使有差異也是在統計允許的限度以內的隨機誤差。實驗心理學85第一章引論隨機化設計的優缺點優點:(1)控制兩組被試變量的差異,分組方法簡單可行。(2)由于對每一被試者只作一次觀測,可消除某些實驗誤差。缺點:(1)分成等組的方法仍欠精密。(2)若兩組在不同時期觀測,就有可能插入實驗以外的偶發事件,影響因變量的觀測結果。實驗心理學86第一章引論(二)被試內設計被試內設計就是把相同的被試分配到不同的自變量或自變量的不同水平下(實驗處理),也叫單組實驗設計。優點:1、內設計需要的被試較少。2、組內設計方便、有效。3、心理學的某些領域需要使用組內設計。4、組內設計消除了被試的個別差異對實驗的影響。缺點:1、順序效應。2、不能用來研究某些被試特點自變量之間的差異。3、對實驗條件需要較長恢復期的實驗,要防止間隔內偶然發生的事件對實驗結果的影響。4、當自變量的不同水平代表一種連續事件的延續結果時,不宜使用組內設計。實驗心理學87第一章引論被試內設計可分為三種子類型:1、實驗前后設計;2、定時系列設計;3、抵消實驗條件的設計。實驗心理學88第一章引論1、實驗前后設計指在實驗條件處理前對被試進行觀測的結果與實驗條件處理后的同樣觀測結果加以對比的設計。說明:Y1表示實驗處理前對被試者觀測所得值

Y2表示實驗處理后對被試者觀測所得值

X表示實驗條件處理實驗前與實驗后設計模式實驗心理學89第一章引論實驗前后設計舉例目的:第一次參加射擊運動的人在接受打靶訓練前后打靶成績的變化。方法:選擇10名從來沒有參加過射擊運動的被試,在他們進行打靶練習前,先進行一次打靶測驗,記錄下他們的打靶成績(前測成績)。然后對他們進行為期1周的打靶訓練,每天2小時。訓練結束后,再次對他們進行打靶測驗,記錄下他們的成績(后測成績)。將前后兩次成績進行比較,就可以看出1周的訓練是否有效果。實驗心理學90第一章引論實驗前后設計評價優點:(1)能較明顯地檢測出實驗處理的效果如何;(2)被試的需要量較少。缺點:(1)前后兩次觀測之間存在時間間隔,會帶來外來影響;(2)易產生順序誤差。實驗心理學91第一章引論2、定時系列設計指實驗處理前對一組被試作一系列的定時重復觀測,然后實施實驗處理,再對被試作一系列的定時重復觀測,分析自變量對因變量的影響。定時系列設計模式說明:Y1a、Y1b、Y1c分別表示實驗處理前之觀測值

Y2a、Y2b、Y2c分別表示實驗處理后之觀測值

X表示實驗條件處理實驗心理學92第一章引論定時系列設計評價優點:除具有前后設計的優點,還具有(1)降低由于一次觀測而得到被試不正常行為的機率;(2)提供測量過程中的信息。缺點:(1)多次的觀測延長了實驗時間,從而會有更多的外來影響;(2)多次的觀測易引起順序誤差,更易導致練習、疲勞、緊張或厭煩等效應。實驗心理學93第一章引論3、抵消實驗條件的設計指抵消實驗過程中額外變量的一種設計。要抵消順序誤差,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用ABBA的排列順序來安排實驗順序。其模式如下表所示。實驗心理學94第一章引論抵消實驗條件的設計評價優點:(1)能較好地控制被試變量;(2)能較好地控制順序誤差;(3)時間上比較經濟。缺點:(1)反應變量在時間維度(軸)上的關系是線性時才能使用。如:被試對實驗室照明的適應可能對初始的實驗處理有影響

(2)對有些實驗不適用。如用兩種學習方法學習同一實驗材料。實驗心理學95第一章引論(三)混合設計混合設計是指在一個研究中有些自變量按組內設計安排,有些自變量按組間設計安排。實驗心理學96第一章引論(三)混合設計混合設計的基本方法首先確定實驗中的被試間因素和被試內因素,將被試按被試間因素的水平數隨機分組,然后,每組被試接受被試間因素的某一處理水平與被試內因素所有處理水平的結合。實驗心理學97第一章引論混合設計舉例一Johnson等(1983)用混合設計的方法比較抑郁者和非抑郁者的記憶成績。他們假設,抑郁者比非抑郁者對于未完成的記憶任務的記憶效果更好。實驗中,要求抑郁組和非抑郁組完成20項記憶任務,其中,10項記憶任務在完成之前被打斷。在全部任務完成后,要求被試回憶記憶任務的名稱或盡可能多地描述記憶任務。實驗心理學98第一章引論比較被試變量是組間設計(抑郁、非抑郁)任務類型是組內設計(完成、未完成)。實驗心理學99第一章引論練習練習1A、B是兩個自變量,各有兩個水平,如A為組內設計,B為組間設計,試說明在一項混合設計中具體的實驗過程(程序)是怎樣的?練習2有人要了解手動作的穩定性是否受情緒的影響,他讓青年組在興奮狀態測定,平均得10分,讓老年組在安靜中測定,平均得9分。經過統計檢驗,兩組手穩定性得分差異不顯著,因此他下結論說:手動作穩定性不受情緒的影響。你認為他的結論是否正確?為什么?實驗心理學100第一章引論四、實驗設計的基本類型Ⅱ(一)真實驗設計(二)準實驗設計(三)非實驗設計實驗心理學101第一章引論(一)真實驗設計實驗者能有效地操縱實驗變量,有效地控制內在無效來源和外在無關因素的影響,能在隨機化原則基礎上選擇和分配被試。(P19)實驗心理學102第一章引論真實驗設計有兩個特點:1.包含兩組(或兩組以上)的被試:“實驗組”與“控制組”。2.被試采取隨機取樣與隨機分派。(一)真實驗設計實驗心理學103第一章引論真實驗設計類型真實驗設計之一:完全隨機化設計真實驗設計之二:多因素實驗設計真實驗設計之三:隨機化區組設計實驗心理學104第一章引論真實驗設計之一:完全隨機化設計完全隨機化設計也稱簡單隨機化設計,是指用隨機化方法將被試隨機分為幾組,然后依實驗的目的對各組被試實施不同的處理。(P20)1.隨機實驗組控制組前測后測設計2.隨機實驗組控制組后測設計3.隨機多組后測設計4.所羅門四組設計實驗心理學105第一章引論(2)設計的顯著性檢驗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組間變異每個實驗處理平均數與總平均數之間的差異。組內變異被試組內每個被試與所在實驗處理組平均數之間的差異之和。F=組間變異/組內變異實驗心理學106第一章引論4.所羅門四組設計設計模式組別前測實驗后測R101X02R20304R3X05R406實驗心理學107第一章引論真實驗設計之二:多因素實驗設計實驗心理學108第一章引論真實驗設計之二:多因素實驗設計多因素實驗設計是指在實驗中包括兩個或兩個以上因素(自變量),并且每個因素都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水平,各因素的各個水平互相結合,構成多種組合處理的一種實驗設計(P25)。一、多因素實驗的優點二、多因素實驗設計的分類三、多因素設計的主要效應與交互作用的效應實驗心理學109第一章引論一、多因素實驗的優點有三個明顯的優點:效率高實驗控制較好可以獲得交互作用真實驗設計之二:多因素實驗設計實驗心理學110第一章引論二、多因素實驗設計的分類(一)自變量的數目及其水平(二)被試分派程序真實驗設計之二:多因素實驗設計實驗心理學111第一章引論(一)自變量的數目及其水平按照自變量的數目和每一自變量的水平,可分為雙因素析(二向)因設計和三因素(三向)析因設計等等。由于每個自變量又有不同的水平,所以雙因素析因設計又分為2X2設計、2X3設計等等。三因素析因設計:2X2X2設計、2X3X3設計數字表示什么意思?實驗心理學112第一章引論在因素設計中,為簡化表述,常常采用一些英文字母、符號和數字,作為各個因素和因素各個水平及其相互關系的標志。通常用英文大寫字母來表示因素,用與大寫字母相對應的小寫字母來代表因素的水平,而用乘號(×)表示因素之間的相互結合關系。例如,像包括Xa和Xb兩個自變量的設計,簡寫為A×B因素設計。包括Xa、Xb和Xc三個自變量的設計,簡寫為A×B×C因素設計。(一)自變量的數目及其水平實驗心理學113第一章引論例如,有人想研究大學生對紅、綠、黃三種燈光的反應是否與燈光的強度有關。在這項實驗中,A代表燈光強度,是一種因素(自變量Xa),包括強和弱兩種水平;B代表燈光頻率,是另一個因素(自變量Xb),包括紅、綠、黃三種水平。這種二因素析因設計就是2X3因素設計。若它還想同時研究反應時是否有性別差別,則C代表性別(自變量Xc),分男女兩個水平。這種三因素析因設計就是2X3X2因素設計。實驗心理學114第一章引論實驗處理的計算方法在析因設計中,研究者要操作的實驗處理的個數就是各自變量的水平個數的乘積。例如,在一項二因素實驗設計中,設A因素有p個水平,B因素有q個水平,則研究者就應操作p×q個實驗處理。要記牢啊!練習一下!

實驗心理學115第一章引論只要確定了一個設計是2X2,2X3或2X2X2,2X3X3因素設計,也就確定了不同的處理的數目。若是2X2因素設計,那么有

個處理若是2X3因素設計,那么有

個處理若是2X2X2因素設計,那么有

個處理若是2X3X3因素設計,那么有

個處理(一)自變量的數目及其水平46818實驗心理學116第一章引論1、隨機分派當被試按照隨機原則分派到每個處理中去時,這種設計稱為隨機多因素設計。結合自變量數目和每個自變量水平的標準來分類,可形成隨機2X2因素設計、隨機2X3因素設計、隨機2X2X2因素設計、隨機2X3X3因素設計。。。。(二)被試分派程序實驗心理學117第一章引論實驗設計中需要多少被試?(二)被試分派程序ABa1a2b1b2a1b1

6名a2b16名a2b26名a1b26名2X2設計自變量、被試安排表實驗心理學118第一章引論2、重復測量若被試分派根據重復測量來分派,那么所有的被試要接受全部處理組合,這種設計稱為重復測量的多因素設計。可分為兩因素、三因素等重復測量設計。需要的被試人數少被試分配如下(二)被試分派程序實驗心理學119第一章引論3、混合分派是指實驗研究中有些自變量(被試間自變量)按隨機原則分派被試,組成獨立的隨機組,分別接受不同的處理或處理組合;而有些自變量(被試內變量)按重復測量的方式分派被試,即全部被試接受所有的處理或處理組合。這種在一個實驗研究中既有被試間自變量又有被試內自變量的設計稱為混合實驗設計。(二)被試分派程序實驗心理學120第一章引論(二)被試分派程序Aa1a2b1b2a1b11-10名a1b21-10名a2b111-20名a2b211-20名2x2因素混合設計的被分派注:A為被試間自變量

B為被試內自變量B實驗心理學121第一章引論兩因素混合設計中分派被試注意事項:被試間自變量有幾個水平,就形成幾個隨機獨立組,再分別接受不同水平的處理組合。被試內自變量的所有處理組合是全部被試都要接受的。(二)被試分派程序實驗心理學122第一章引論三、多因素設計的主要效應與交互作用的效應主效應是指由每個單獨因素(自變量)所引起的因變量的變化。如:學習動機(強、弱)與智力(高、低)對學習成績的影響。交互作用的效應是指當一個因素(自變量)對因變量影響大小因其他因素的水平或安排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時,所產生的交互作用影響因變量的結果。舉例一舉例二舉例三簡單效應是指一個因素的各個水平在另一個因素的某個水平上的效應。真實驗設計之二:多因素實驗設計實驗心理學123第一章引論交互作用舉例例一某醫藥開發公司要檢驗某藥的藥(treat)劑量對男女性疾病的治療效果。藥劑量:treat=1與treat=2性別:男與女如果某藥對男性的療效要好于女性,則該藥對疾病治療的效果(作用大小,也就是treat=1與treat=2兩組均數之差)在性別(gender)的不同取值水平下(男、女)是不同的。本例,是男性組均數之差要大于女性組。如果沒有交互作用,則該藥物在男、女性兩組的治療效果相同。實驗心理學124第一章引論計算交互作用的個數1、如果有AB兩個因素,存在幾個交互作用?2、如果有ABC三個因素,存在幾個交互作用?3、ABCD四個因素呢?實驗心理學125第一章引論真實驗設計之三:隨機化區組設計隨機化區組設計是將被試按某種標準分為不同的組(區組),每個區組的被試接受全部實驗處理。實驗心理學126第一章引論隨機化區組設計的原則隨機化區組設計的原則是同一區組內的被試盡量“同質”。每一區組內被試的人數分配有3鐘情況:一名被試作為一個區組。這時,每名被試(區組)均接受全部處理,在接受處理的順序上要采用隨機化的方法。每個區組內被試的人數是實驗處理數目的整倍數。區組內的基本單元不是一名被試或幾名被試,而是以一個團體為單元。實驗心理學127第一章引論1.隨機化區組單因素設計隨機化區組單因素設計要求將被試劃分為不同的區組,并且每一區組隨機接受所有不同的處理。實驗心理學128第一章引論隨機化區組單因素設計的基本模式區組123:n實驗處理平均實驗處理X1X2X3X4Xk…O11O12O13O14O1K…O21O22O23O24O2K…O31O32O33O34O3K…On1On2On3On4OnK……:::::區組平均O.1O.2O.3O.4O.KO1O2O3OnO..:實驗心理學129第一章引論舉例隨機分配匹配被試隨機取樣實驗分組實驗處理后測實驗組1實驗組2實驗組3實驗組4X1X3X4X2Y1Y2Y3Y4實驗心理學130第一章引論2.隨機化區組多因素設計以隨機化區組兩因素設計為例隨機化區組兩因素設計是將被試劃分為不同的區組,每個區組都隨機接受兩因素各個水平組合的全部處理,然后觀測每個區組對不同處理的反應,并將反應值作為后測成績。實驗心理學131第一章引論舉例假定一個實驗有兩個自變量A和C,每一自變量有兩個水平a1和a2和c1和c2。因變量是操作器上測試的分數,這就是一個2×2因素設計。另外,已知被試的智力水平會影響因變量,因此,有必要對被試的智力這一額外變量加以控制。為了控制這一額外變量,在實施處理之前,向被試進行智力測試。在智力測試的分數上,研究者選擇20名被試,分成5個區組,每一區組的4名被試由智力分數相同的被試組成。在每個區組內4名被試隨機分派接受其中一個處理組合。實驗心理學132第一章引論本實驗設計的具體安排區組a1a2c1c2c1c21324X1.1X1.2X1.3X1.4X2.1X2.2X2.3X2.4X3.1X3.2X3.3X3.4X4.1X4.2X4.3X4.4X5.1X5.2X5.3X5.45實驗心理學133第一章引論數據區組a1a2c1c2c1c21324554321456327564343210∑xi∑yi1520102520171710670實驗心理學134第一章引論統計分析相關樣本方差分析與T檢驗SSt=SST+SSWSST=SSA+SSC+SSAC(處理間)

SSW=SSB+SSe(處理內)

實驗心理學135第一章引論隨機區組設計的評價具體見課本P33。實驗心理學136第一章引論(二)準實驗設計(quasi-experimentaldesigns)

準實驗設計是介于非實驗設計和真實驗設計之間的實驗設計,它對額外變量的控制比非實驗設計要嚴格一些,但不如真實驗設計控制得充分和廣泛。實驗心理學137第一章引論(二)準實驗設計主要類型:1.單組準實驗設計(1)時間序列設計(2)相等時間樣本設計2.多組準實驗設計(1)不相等組實驗組控制組前測后測設計(2)不相等組實驗組控制組前測后測時間序列設計(3)平衡設計(重點)

實驗心理學138第一章引論時間序列設計評價優點:時間序列設計可以較好地控制“成熱”因素對內部效度的影響。其次,該設計可以控制測驗因素的干擾。實驗心理學139第一章引論綜上所述,由于時間序列設計可以多次測量被試在處理前后的數據,因此通過觀察處理x前后的變化趨勢,也就可以判斷處理x前后在整個實驗過程中的作用。優點可真不少……!實驗心理學140第一章引論缺點1、不能控制與實驗處理同時發生的偶發事件的影響,不能排除那些與自變過同時出現的附加變量的影響。實驗心理學141第一章引論2、測驗與處理x的交互作用作為影響實驗外部效度的因素在該設計中不易受到充分控制。實驗心理學142第一章引論3、多次實施前測驗往往會降低或增加被試對實驗處理的敏感性,從而在被試身上產生作用而影響被試在實驗處理后的成績。問題還真不少!運用時要小心喲!實驗心理學143第一章引論相等時間樣本設計評價相等時間樣本設計在控制影響內部效度的因素方面是完全有效的。它能較好控制“歷史”作用的影響;其他影響內部效度的因素也同時被較好地控制。優點還是很多的!實驗心理學144第一章引論缺點相等時間樣本設計在控制影響外部效度的因素方面并不理想。①測驗的反作用效果會影響該設計的外部效度。②實驗安排的反作用效果會影響該設計的外部效度。③選擇偏差與實驗變量的交互作用可能會影響該設計的外部效度。④重復實驗處理的干擾也會影響該設計的外部效度。為什么呢?實驗心理學145第一章引論2.多組準實驗設計在心理學研究中,為使實驗結果盡量少受無關因索的干擾,使實驗結果具有較高的可靠性,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該采用多組實驗設計,即包括有實驗組和控制組存在的實驗設計。爭取創造這樣的條件吧!實驗心理學146第一章引論(1)不相等組實驗組控制組前測后測設計不相等實驗組控制組前測后測設計的特點是研究者不能按隨機化原則和等組法來選擇對等組,有時也不能隨機安排哪個為實驗組、哪個為控制組。限制不少喲實驗心理學147第一章引論設計模式實驗心理學148第一章引論評價首先,由于增添了控制組,從而使該設計基本上控制了歷史、成熟、測驗等因素對實驗的干擾。其次,由于兩組都有前測驗,研究者可以了解實驗處理實施前的初始狀態,從而也就對選擇因素有了初步的控制。實驗心理學149第一章引論缺點1、該設計沒有使用隨機化方法來分配被試或實驗處理,實驗組與控制組是不對等的,因而選擇與成熟、選擇與實驗處理的交互作用可能會降低該設計的效度。2、由于兩組都使用前測驗安排,因而其實驗結果不能校直接推廣到無前測的情境中去。實驗心理學150第一章引論(2)不相等組實驗組控制組前測后測時間序列設計不相等實驗組控制組前潦后測時間序列設計是在單組時間序列設計和不相等實驗組控制組前測后測設計的基礎上,組合而成的一種多組準實驗設計。是一個混合體實驗心理學151第一章引論評價優點:基本上控制了歷史、成熟、測驗、選擇與成熟交互作用等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缺點:測驗的反作用效果,以及選擇偏差與實驗處理X的交互作用則可能會成為影響該設計外部效度的因素。實驗心理學152第一章引論(3)平衡設計平衡設計又叫輪換設計,或拉丁方設計。在該設計中,研究者為了達到對實驗控制的目的,使各組被試都接受不同的實驗處理.而對實驗處理的順序和實驗時間的順序采用輪換的方法。見P44實驗心理學153第一章引論設計模式實驗心理學154第一章引論見P45-46評價實驗心理學155第一章引論當自變量的水平有兩個以上時,拉丁方設計(balancedLatinsquaredesign)是較為常見的設計。一個平衡的拉丁方是一個兩維距陣,其中列表示自變量水平,行表示被試。實驗心理學156第一章引論實驗順序的安排用鮑爾的實驗為例,鮑爾(Bower,1961)曾經以老鼠來研究獎賞對反應形成的影響。實驗任務是讓老鼠走迷宮,自變量是獎賞量。假設現在獎賞量有6個或5個水平,而不是2個,如何安排實驗順序呢?實驗心理學157第一章引論首先,把老鼠盡量分成數量相等的6組或5組,使被試的組數和自變量水平數(獎賞量的數目)相等。接下來,建立拉丁方的步驟將取決于自變量的水平是奇數還是偶數,我們分別用6個水平(偶數)和5個水平(奇數)來加以說明。實驗心理學158第一章引論六個自變量水平(1-6)的拉丁方設計

測試條件的順序被試第1第2第3第4第5第6

A

126354B231465C342516D453621E564132F615243實驗心理學159第一章引論建立拉丁方的第一行公式為:1、2、n、3、n-1、4、n-2,如此類推。在這里,n代表實驗條件的總數。那么被試a就按1、2、6、3、5、4這個順序進行實驗,當第一行明確以后,對于每一列,只要按順序從小到大寫出既可,當遇到n時,再按字母順序重新從1開始。①ABDC②BCAD③CDBA④DACB實驗心理學160第一章引論拉丁方1被試第1第2第3第4第5

a12534

b23145

c34251

d45312

e51423拉丁方2第1第2第3第4第5

43521

54132152432135432415測試順序實驗心理學161第一章引論方格1方格212345ABECDBCADECDBEADECABEADBCDCEBAEDACBAEBDCBACEDCBDAE

被試實驗心理學162第一章引論(三)非實驗設計1.單組后測設計2.單組前測后測設計3.固定組比較設計4.事后回溯設計

實驗心理學163第一章引論1.單組后測設計在單組后測設計中,只有一個實驗組,而對實驗組只給予一次實驗處理,然后通過測量得到一個后測成績。實驗心理學164第一章引論2.單組前測后測設計單組前測后測設計是對單組后測設計的一種改進,它增加了在實驗處理前的測驗,但還是僅有一組實驗組。實驗心理學165第一章引論3.固定組比較設計固定組比較設計又稱靜態組或整組比較設計,該設計采用實驗組和控制組兩組被試,但因這兩組被試在實驗處理前就已經形成,故它不能使用隨機化的原則來選擇被試。實驗心理學166第一章引論4.事后回溯設計事后回溯設計是指所研究的對象是已發生過的事件。在研究過程中,研究者不需要設計實驗處理或操縱自變量,只需通過觀察存在的條件或事實,將這種已自然發生的處理或自變量與某種結果或因變量聯系起來加以分析,以便從中發現某種可能的簡單關系。實驗心理學167第一章引論兩類事后回溯設計(1)相關研究設計(2)準則組設計實驗心理學168第一章引論第五章心理物理法本章主要內容:一、閾限的性質二、測定閾限的三種基本方法三、心理量表法四、心理物理函數五、信號檢測論實驗心理學169第一章引論引言:什么是心理物理學心理物理學:研究心身之間或心物之間的函數關系的精密科學。心理物理學方法所處理的問題大體上可以分為兩大類感覺閾限的測量;閾上感覺的測量,也就是心理量表的制作。實驗心理學170第一章引論一、閾限的性質刺激的作用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它同感覺量相關。物理量是指對身體各感官的刺激;心理量是指各種感覺或主觀印象。如:亮度(物理量)——明度(心理量)強度(物理量)——響度(心理量)實驗心理學171第一章引論人的感受性的這種隨機性變化,在每一種感覺道中都能發現。這種隨機變化往往與以下幾個方面有關:(1)如何測量閾限有關;(2)被試對任務的注意程度及其態度有關;(3)被試的感受性暫時出現不穩定的搖擺有關。不過,這種隨機變化的感覺,其次數分配基本上呈常態分布。實驗心理學172第一章引論絕對閾限:有50%的實驗次數能引起感覺,50%的次數不能引起感覺的刺激強度;

差別閾限:有50%的實驗次數能覺察出差別,50%的次數不能覺察出差別的刺激強度的差別。實驗心理學173第一章引論二、測定閾限的三種基本方法(一)最小變化法(二)恒定刺激法(三)平均差誤法實驗心理學174第一章引論(一)最小變化法1、什么是最小變化法?2、用最小變化法測定絕對閾限3、用最小變化法測定差別閾限4、最小變化法的變式——階梯法實驗心理學175第一章引論1、什么是最小變化法?又叫極限法、最小可覺差法,是測量閾限的直接方法;實驗心理學176第一章引論2、用最小變化法測定絕對閾限(1)自變量(2)因變量(反應變量)(3)閾限的確定(計算)(4)誤差及其控制實驗心理學177第一章引論(1)自變量自變量是刺激系列。刺激系列要按遞增或遞減系列交替呈現。遞增時,刺激系列的起點要小于閾限某個強度;遞減時,刺激系列的起點要大于閾限的某個強度;一般應選10到20個強度水平。遞增和遞減刺激系列要分別測定50次左右(共100次左右)實驗心理學178第一章引論(2)因變量)因變量:被試的口頭報告當刺激呈現之后,被試感覺到有刺激,就報告“有”,當被試沒感覺到有刺激,就報告“無”,其依據是被試的內省,而不是刺激是否呈現。實驗心理學179第一章引論(3)閾限的確定(計算)(1)計算每個刺激系列的閾限(2)求出所有系列閾限的均值,便是最后求得的絕對閾限值。

下表是用最小變化法測音高的感覺閾限。實驗心理學180第一章引論實驗心理學181第一章引論習慣誤差:被試因習慣于原先的刺激所引起的感覺或感覺狀態,而對新的刺激作錯誤的判斷。期望誤差:是因被試過早期望將要來臨的刺激而導致錯誤的判斷。(4)誤差及其控制實驗心理學182第一章引論怎樣消除習慣誤差和期望誤差?控制方法:同時應用遞增和遞減系列的刺激,而且二者的次數相等。實驗心理學183第一章引論3、用最小變化法測定差別閾限(1)自變量(2)因變量(反應變量)(3)差別閾限的確定(計算)(4)誤差及其控制實驗心理學184第一章引論(1)自變量自變量:兩個刺激標準刺激(固定的強度,大小不變),每次比較都出現比較刺激,按遞增或遞減系列,匹配呈現。實驗心理學185第一章引論(2)因變量(反應變量)因變量是被試的口頭報告一般用三類反應,將比較刺激與標準刺激加以比較,當比較刺激大于標準刺激時,主試記錄“+”;當比較刺激等于標準刺激時,主試記錄“=”;當比較刺激小于標準刺激時,主試記錄“-”。實驗心理學186第一章引論(3)差別閾限的確定確定差別閾限時先要求得一系列的數據,這些數據有:①在遞減系列中最后一次“+”到非“+”之間的中點為差別閾限的上限(Lu);第一次非“-”到“-”之間的中點為差別閾限的下限(Ll);②在遞增系列中最后一次“-”到非“-”之間的中點為差別閾限的下限(Ll);第一次非“+”到“+”之間的中點為差別閾限的上限(Lu)

。實驗心理學187第一章引論③在上限與下限之間的距離為不肯定間距IU④不肯定間距的中點是主觀相等點(PSE)。在理論上主觀相等點(或主觀等點)應與標準刺激(St)相等,但實際上兩者有一定的差距,這個差距稱為常誤(CE)。⑤取不肯定間距的一半或者取上差別閾(DLu=Lu-St)和下差別閾(DLl=St-Ll)之和的一半為差別閾限。實驗心理學188第一章引論(4)誤差及其控制空間誤差:因標準刺激和比較刺激同時呈現所造成的誤差順序誤差:因標準刺激和比較刺激先后呈現所造成的誤差控制方法可采用多層次的ABBA法。實驗心理學189第一章引論多層ABBA法實驗心理學190第一章引論4、最小變化法的變式——階梯法階梯法和最小變化法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它把增加和減少刺激強度的程序連續進行。當被試報告感覺不到開始呈現的刺激時,主試就按一定梯級來增加刺激強度;而當增加到被試感覺到了時,又按一定的梯級來減少刺激強度。實驗按這樣的順序繼續下去,直至達到一個先定的標準或先定的實驗次數為止。實驗心理學191第一章引論(二)恒定刺激法1、什么是恒定刺激法?2、用恒定刺激法測定絕對閾限3、用恒定刺激法測定差別閾限實驗心理學192第一章引論1、什么是恒定刺激法?恒定刺激法(或固定刺激法)又叫正誤法,通常由5-7個刺激組成,這幾個刺激在實驗過程中保持不變。它是心理物理學中最準確、應用最廣的方法。

實驗心理學193第一章引論恒定刺激法的具體做法(1)主試從預備實驗中選出少數刺激,一般是5到7個,這幾個刺激值在整個測定過程中是固定不變的;(2)選定的每種刺激要向被試呈現多次,一般每種刺激呈現50到200次;(3)呈現刺激的次序事先經隨機安排,不讓被試知道。(4)此法在統計結果時必須求出各個刺激變量引起某種反應(有、無或大、小)的次數。實驗心理學194第一章引論注意在實驗之前需要選定刺激。所選定的刺激最大強度應為每次呈現幾乎都能為被試感覺到的強度,它被感覺到的可能性應不低于95%。所選刺激的最小強度應為每次呈現幾乎都不能感覺到的強度,它被感覺到的可能性應不高于5%。選定呈現刺激范圍之后,再在這個范圍內取距離相等的刺激,每種刺激強度呈現不得少于50次。實驗心理學195第一章引論2、用恒定刺激法測定絕對閾限

(1)自變量(2)反應變量(因變量)(3)絕對閾限的計算

實驗心理學196第一章引論(1)自變量自變量是5到7個等距刺激強度。實驗心理學197第一章引論(2)因變量因變量是被試的口頭報告在實驗中每呈現一次刺激后,被試若感覺到了,則報告“有”,主試者記錄“+”;被試若感覺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